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 017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可燃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19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可燃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答案: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2018说明文专项《二十一世纪潜在新能源》

2018说明文专项《二十一世纪潜在新能源》
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利”,第⑥段开头用“然而”一转, 介绍现阶段开采可能造成的“弊”。文章是按照
19选择题。
•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分析:认真比对原文,关注细节。(圈划) • 答案:D
解析: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列图表 具体说明 准确说明 突出说明 直观说明 段落核心句或画线句前后句(一般是说明对象的某 种特点)
•答案示例: •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巨大价值。
16.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4分) ⑴ 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露大量甲烷。(2) (3)
• 考点:写作内容和思路的理解 • 解析:归纳几个方面:
2018说明文专项(二)
长宁区: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 15.文章第②③④三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
质、 、 。
• 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
解析: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总分,并列,递进。
• 答案示例:形成条件和分布地区(分布情况)
第⑤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7分)
•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确定说明对象 (2)划分段落结构(关键句,关键词,标点) (3)分层概括(原文优先,合并同类项 (4)仿句 • 答案示例: ⑵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 ⑶可能引起海底地质灾害,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
海洋生物。
17 . 文 章 第 ⑤ 段 与 第 ⑥ 段 不 能 调 换 的 理 由 是 ( 4 分 )
• 题型:段落调换。考点:内容和思路的理解。 • 分析:(1)分析相关段落要点。(材料+原文)
(2)分析与上下文关系。(用某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某 特点,与某段一致 ( 之中) / 承接上文某,引出下文某,呼应某 句,按照某说明顺序排列,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之间)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之阳早格格创做可焚冰一种名为“可焚冰”的新能源矿躲有视正在10年之后办理咱们的能源问题.昨日正在沪举止的院士道坛上,国家973深海名目尾席科教家汪品先透露,正在尔国北海创制了储量巨大的“可焚冰”.暂时国家已开用8.2亿元群众币的名目,制庞大的勘探船,以便正在北海深进觅找“可焚冰”资材.据汪院士介绍,“可焚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火合物,洪量存留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正在海底交近冰面战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产死了冰雪般的固态.它表里瞅似冰,一面火却不妨烧起去,本果是冰内含有洪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搁出去,体积将是火的160多倍.汪院士表示,1坐圆米的“可焚冰”焚烧,相称于164坐圆米的天然气焚烧所爆收的热值.据大略估算,正在天壳浅部,可焚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约莫是寰球石油、天然气战煤等化石焚料含碳量的二倍.也便是道,“可焚冰”如能动做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办理能源问题.据透露,尔国已正在北海海底创制了巨大的“可焚冰”戴.但是暂时对付于那座新能源的宝库,科教家还存留很多争议.许多科教家认为,正在引导寰球气候变温圆里,甲烷所起的效率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那种矿躲正在受到损害后,会引导甲烷气的洪量集得,进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慢遽减少.除此以中,由于“可焚冰”埋躲于海底的岩石中,战石油、天然气相比,它阻挡易开采战输送,天下上于今还不完好的开采规划.但是那样一种新能源本去不会果此便近离咱们.汪院士预计,约莫用十年时间,人类有视办理佳“可焚冰”的开采战浑净焚烧的技能问题,届时洪量的“可焚冰”便能用于草率能源紧慢.(选自《东圆早报》2005年7月)1.分离齐文,请给“可焚冰”下一个妥当的定义.(不克不迭超出30字)(2分)2.从齐文瞅,开采利用可焚冰有哪些利战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证明要领?句中“约莫”一词汇是可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道:“对付可焚冰的开采,天下上于今还不完好的开采规划.”请您分离文中知识,大胆念像,安排一种科教的开采规划.(4分)问案:1.问案:“可焚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火合物.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出30字,意义对付即可.2.问案:利:焚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约莫是寰球石油、天然气战煤等化石焚料含碳量的二倍;能很大程度办理能源问题.弊:会引导甲烷气的洪量集得,进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慢遽减少;“可焚冰”埋躲于海底的岩石中,阻挡易开采战输送.评分:本题同4分,每个圆里问对付得2分.3.问案:做比较、列数字.不克不迭去掉;“约莫”表估算,去掉后便隐得过于千万于化了,那体现了证明文谈话的准确性.评分:本题同3分,证明要领精确得1分,只问一种不得分;“不克不迭去掉”得1分,分解精确得1分.4.问案提示:规划中要分离可焚冰的特性举止安排,体现怎么样办理“甲烷气的洪量集得”战“阻挡易开采战输送”那些问题评分:本题4分,安排有一定原理即可.。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可燃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可燃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可燃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4分) 说明文《可燃冰》阅读参考答案: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可燃冰》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可燃冰》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可燃冰》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材料一: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洋之中,这场海底能源竞争已经在全球展开。

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可燃冰能源的重要性,对可燃冰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准备工作日益重视。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已经有3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投入巨资开展可燃冰勘查开发及科学研究。

近年来,全球对可燃冰开发研究的竞争可谓日趋激烈,这场科技+能源之战结果事关每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可燃冰的研发上升为国家行动,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家立项、部委立项接踵而来,把可燃冰研究、勘查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奋力追赶世可冰发展步代,并在这场看不见动硝烟的可燃冰能源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取得了骄人业绩。

20**年5月18日,这是一个让国人振奋和自豪的日子,上午10点,中国国土资源部在距离珠海320公里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召开了可燃冰试采现场会,部长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摘编自《中国南海的冰与火》,《人民文学》20**年12期)材料二:去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邱海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已经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邱海峻表示,我国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目标,争取试采成果最大化。

同时,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重点目标区详查,提供2个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

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

说明文阅读练习《可燃冰》及答案2020年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

说明文阅读练习《可燃冰》及答案2020年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①日前,自然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②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像一个天然气的“压缩包”,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而且它的燃烧不会释放出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小,所以被誉为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③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一轮试采采用垂直井钻采技术,井筒垂直穿过天然气水合物储层。

而此次采用的水平井钻采技术,井筒可横向顺层穿越,与可燃冰储层接触的面积更大,能够有效提高产气规模。

然而,相较于垂直井,水平井钻采对技术、工艺和装备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深海浅软地层中尚无实施先例。

由于深海浅部地层松软未固结,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埋深浅,水平井建井面临着井口稳定、井壁稳定、造斜难度大等困难,是世界性难题。

④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一轮试采完成了探索性试采,解决了“能否安全、连续开采出来”的问题。

而第二轮试采完成了试验性试采,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产气规模”的问题,这是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可燃冰储量极大,仅我国海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

目前通过地质勘查,在我国海域已证实了有两个千亿立方米级的大型可燃冰矿藏。

此次试采产气规模、开采效率的提升,有望推动我国可燃冰勘查开采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推进可燃冰勘查开采产业化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下一步还要进行生产性试采攻关,力争尽早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采,实现产业化目标。

⑤海域可燃冰开采会不会破坏海底结构,甚至引发地质灾害?会不会发生甲烷泄漏,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环境安全、生产安全是第一要务。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可燃冰阅读答案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一文,回答后面小题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①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②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

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③我国探测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经达到我国陆地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5242平方公里。

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6年,石油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两亿吨左右。

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将投入8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进行勘测,摸清可燃冰的家底,有望在2015年进行可燃冰的试开采。

④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

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之袁州冬雪创作可燃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动力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处理我们的动力问题.昨日在沪进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迷信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宏大的“可燃冰”.今朝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平易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察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据汪院士先容,“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汪院士暗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发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动力,便能很大程度处理动力问题.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宏大的“可燃冰”带.但今朝对于这座新动力的宝库,迷信家还存在很多争议.许多迷信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容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但这样一种新动力其实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处理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动力危机.(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1.连系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克不及超出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操纵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连系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迷信的开采方案.(4分)答案: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出30字,意思对即可.2.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处理动力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容易开采和运输.评分:本题共4分,每一个方面答对得2分.3.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克不及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相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克不及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连系可燃冰的特点停止设计,体现如何处理“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容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精品文档】《可燃冰》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2页)

【精品文档】《可燃冰》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可燃冰》阅读附答案阅读《可燃冰》一文,完成小题。

(10分)可燃冰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潜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期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若要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地开采方法。

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

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

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可燃冰》的阅读答案

《可燃冰》的阅读答案

《可燃冰》的阅读答案《可燃冰》的阅读答案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2023年《可燃冰》的阅读答案整理

2023年《可燃冰》的阅读答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可燃冰》的阅读答案整理《可燃冰》的阅读答案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进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觉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化查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缘由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假如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自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自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觉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自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估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23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

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

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

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字)(2分)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4.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15.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1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天然气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答案:
14.形成条件、分布地区
15.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与加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可跑5万公里作比较,突出说明可燃冰的开采价值很大。

(2分,指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说明方法的作用1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