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公共行政研究答案

南开大学《公共行政研究》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简称NGO。
他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驻外的,具有非盈利性、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它包括:1.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主要包括各种协会。
学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商会。
2. 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服务、协调、监督、公证等作用的各类组织。
3. 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主要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面向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教育文化卫生领域服务的小型组织。
4、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的事业单位行政化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高度行政化的事业单位,中度行政化的事业单位,弱行政化的事业单位。
2. 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为了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进行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
它具有特定的主体、客体,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目标指向。
起作用为保证政策的合法化,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3. 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罗伯特·S等人开发一种全面、系统、有效考察企业管理成就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出从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更强调一种均衡理念,如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执行 【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执行一、概念题1.政策执行答:政策执行是指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即按照政策方案的要求和计划,以实际行动有步骤地实现政策目标。
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就是政府机构。
政策执行是执行主体在众多因素影响制约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也是执行主体与调适对象的互动过程。
2.史密斯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史密斯是最早提出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
二是执行机构。
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和单位,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
三是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
四是政策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所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是互动的,均应给予充分重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从紧张状态经过处理而达到协调缓和状态。
处理时,如果发生问题,那么立即“反馈”;如果没有问题出现,则进行“建制”,然后再间接予以“反馈”。
史密斯执行理论模型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然,此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3.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
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
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对如下五个重要变量的把握:(1)政策的价值诉求,即政策目标与标准;(2)政策资源,即系统本身实现价值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3)执行者属性,包括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能力.精神面貌,以及执行机关的特征及其整合程度;(4)执行方式,指的是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采取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沟通、协调与强制;(5)系统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条件等。
公共政策分析习题汇总

一、简答题。
1、简述政策研究中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面。
答:政策研究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面:政治、经济和技术、法律与伦理的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是指方案在政治上与国家的性质、政治制度和目前的方针政策相符合,以求得政权的支持,如果不一致,则不具备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是指该政策方案在经济上合理,即效益与成本的差额最大。
技术可行性是指政策实施有技术上和保证,如果没有,则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法律的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的内容与现行国家法律没有冲突和矛盾。
伦理的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与现行社会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相一致,否则,则没有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同、接受、拥护和支持。
可行性分析实际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是实践层面的分析。
有些政策的实施进行上述内容的分析外,可能重点是国家安全层面、环境层面的分析,三峡工程就是一例。
4、简述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
答: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1.政策理解:政策理解包括两个方面:要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执行政策的人员充分理解政策的目标、精神、含义、内容等有关细节;其二,政策相关人员的理解。
政策总是关系到社会一定成员的利益分配和再分配。
因此,要使政策取得社会广泛支持,从而得以有效推行,就必须使政策相关人员充分理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价值。
其次,政策理解不仅仅是指理解政策的目标、精神、含义、内容等细节,而且还包含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对于政策的认同。
无论是执行政策的人员,还是政策的相关人员,都只有在认同政策的情况下,才能使政策得到执行。
在政策理解这一阶段中包括两个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制定执行计划2.实施准备:A.人力准备、一定的政策需要一定的人员去执行。
为了使政策的执行能够在有关执行人员的积极行动下进行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要使执行人员掌握执行政策的有关信息。
(2)要赋予执行人员明确的权力和责任。
B.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
A.伊斯顿B.洛维C.休斯D.安德森2.政策执行系统之外人们的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属于政策的()。
A.政治环境B.自然环境C.经济环境D.文化环境3.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主要内容。
4.试述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公平目标。
5.从学习的内容及程度上,政策学习一般分为工具学习、概念学习和()。
A.社会学习B.制度学习C.文化学习D.经济学习A.集团模型B.精英模型C.理性主义模型D.混合扫描模型7.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
8.将政策分析过程分为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的学者是()。
A.弗里德曼B.韦默和维宁C.帕顿和沙维奇D.邓恩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边界分析法。
10.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政策目标。
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说,征收燃油税属于()。
A.政策规则B.政策工具C.政策目的D.政策假定11.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
A.普遍性B.稳定性C.特殊性D.回应性12.试述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13.被马克思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的是()。
A.弹劾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大众传播14.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15.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中的()。
B.非线性接续C.线性接续D.政策分解16.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政策信息、资料B.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C.政策目标D.政策的沉淀成本E.政策稳定17.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的显著特性主要包括()。
A.主观性B.合法性C.滞后性D.普遍性E.强制性18.邓恩把问题认定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B.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C.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问题决定D.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问题感知19.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随着其成因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在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中,属于政策问题的()。
试析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

影响着公共 政 策 的有 效 执 行 , 我 们 需要 对 政 策 执 行 的情 况 进 行
监控 。
总之 , 作 为政策 执行 者的人 , 是 具备一 定的政 策执行 能力 、 知 识、 价值 取 向和行为 习惯 的, 这些方面须赖 于整个 政治社会 化过程 的的作用 。强 化政 治社会 化功 能 , 增加 人 民群 众 的政治 参 与机会 和政策认 同感 , 能实 际参 与监督 , 使 更多 的人 能够理 解政 策 目标 ,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是 政 策 执 行 者 为 了实 现 公 共 政 策 目标 而采 取 的
一
实 际行 动。公共 政 策 执行 过 程包 括政 策 宣传 、 物质 准 备 、 组 织准 备、 政策实验与全 面实施 , 以及协调 与监控等环 节。政策执 行 的基 本要求 和理想状况理应是 “ 上传 下达 、 令行禁止 ” , 但现实 的执行情 况却往往与此 大相径庭。一些政策在执 行 中, 或是被搁 置不执 行 , 或是被有选 择地执行 , 致使政策 执行 偏离 了政 策 的预期 目标 , 有学 者将这种 现象称之为 “ 梗阻 ” 。研究 公共政 策 的有 效执 行问题 , 必 须综合 考虑多种 因素对公共政策执行 的共同影响。
试 析 公 共 政 策 有 效 执 行 的 影 响 因 素
◆银 兴 孙芸菀 下 了较多 的空 间去决 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 ” 但是 同时公共 政策 的弹性是有一定 限度 的。如果政 策 目标 的弹性 空间过 大 , 或 者政 策多变 , 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 , 或者政 出多门 , 多头决策 , 缺乏 统一 性, 也都会使政策执行者无所适从 , 增加政策执行 的风 险。 ( 3 ) 政策 执行 者的利益倾 向。政策执行者 的 自身利 益 、 需 求和 行为也影 响着公 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要使 政策执行 者在执行 政策 的过程 中始终保持绝对的“ 价值 中立” 实际上是难 以做 到的。如果 项公 共政策威胁到 自身 利益 , 那 么执 行者 无论 出于公 心或 者私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有关理论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一般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以后,把政策中的规程付诸行动的环节,是为完成政策任务而再次调节的行为方法的动态环节。
政策执行环节通常包含政策推广、决策分析、物质与组织筹备、决策执行、充分监管和协调及实施等过程。
只要每个过程都做好了,决策执行行为才可以有效运行,决策方式才可以获取预期的成效。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究学者从不一样的方面来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产生了六类政策执行的基本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两种理论模式。
第一,过程模式。
史密斯为最早建立影响政策执行条件及其环节模型的学者,他在《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环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合理的政策。
第二是执行部门,指相关政府部门中肩负政策执行的场所。
第三为目标型人群,即政策的主要对象或者影响者。
第四是一些环境要素,主要指在经济与文化及政治等要素中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要素。
第二,互动理论模式。
麦克拉夫林于《相互调适的政策实施》中提到了该模式,他以为,政策执行环节的合理与否主要决定于执行组织与受影响人员间互相调适的程度。
该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人员间的观念与利益不同,基于两者在政策方面的权益,彼此应当调适,变更或者放弃该立场,寻找出使两者可接纳的政策执行方法。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
一、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政治制度一般指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国家的方式和方法,如政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官吏制度、决策体制与程序等。
而决策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令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涉及到最高决策权是什么,最高决策者是谁、决策需经过什么样的合法程度、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等.它们都对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从本质上说,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决策制度对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定谁是最高决策者、什么是最高决策权体现出来的。
并且,由于决策制度还涉及到决策程序和原则的问题,而决策程序和原则又决定了所采用的决策形式和决策方法,因而政治和决策制度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传递作用影响到所制定政策的质量,即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直接决策者直接决策者是指依据法律或传统在决策机关中占有决策职位因而直接参与决策的人,一般包括执政党组织、各级政府中有关的立法、行政、司法人员等.正是由于直接决策者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对政策具有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影响。
作为个人,不同的决策者其眼界、主张,以及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必然会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大众从根本上说,人民大众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国家它表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人民可以通过选择直接决策者而间接地影响政策.其次,人民大众可以通过对政策的接受与否来影响政策。
第三,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影响政策。
第四,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
第五,人民大众有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之,人民大众作为间接决策者,在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对政策发生着重大影响。
四、利益集团与政党政党作为一种层次更高、组织更严密更正规、肩负的责任更大也更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是最重要、对政策的影响最大的代表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团体.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方式,首要的是通过代表本集团利益的直接参与决策的人员提供政策备选方案、支持或反对某个政策方案等途径直接影响政策;其次是影响公众舆论,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还通过形成"压力集团",通过游说等方式说服直接决策者或对他们施加压力,以影响公共政策。
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答: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以及政策执行环境。
具体地说, 第一,政策的执行会受到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态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第二, 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合力, 推动政策的执行。
第三, 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所组成的系统不是封闭的, 它们会受到政策执行环境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也由此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
1.理想化政策大量事实表明, 政策之所以在执行中出现问题,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
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否对政策执行效果至关重要。
史密斯模型中明确地将理想化的政策视为影响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 浴盆模型中偶然失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政策本身的短期效应。
理想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政策目标的合理性, 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政策的稳定性。
2.政策资源政策执行机构。
作为一种政策资源, 执行机构的关键问题在于既定的政策执行是否可以依托或建立一个强有力、行之有效的组织。
人力和财力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政策的执行, 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当然, 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也是指必要的财力投入,决非人越多、财力越大, 政策执行的效果越好。
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策执行者不仅应该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源, 而且还应当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 否则就很难制定出正确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 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
3.相关人员的态度政策执行人员的态度。
政策执行者的态度、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任何人都存在自利的倾向, 当然也包括政策执行者。
如果一项公共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 那么, 执行者出于私心, 很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 因而就使得该项政策很难顺利有效地得到执行。
所以, 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性也同样提高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期末综合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四)一、单选题(在本题的第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政策系统D.公共权力机关2、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亚当•斯密《国富论》B.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C.勒纳、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D.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公共决策的根本理念是()A.以民为本、执政为民B.取之于民、用之于民C.诚信为本、公正廉洁D.民主法制、维护稳定4、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A.矛盾分析B.系统分析C.目标分析D.结构分析5、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A.管制功能B.疏通功能C.分配功能D.调控功能6、哪一项不属于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 )A.主体系统B.支持系统C.反馈系统D.客体系统7、政策执行资源主要有()①财物资源②人力资源③信息资源④权威资源⑤制度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8、决策子系统的两个最根本的特征是()①权威性②主导性③社会性④程序性⑤完整性A.②⑤B.④⑤C.②③D.①②9、哪一项不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有()A.目标确定过程B.规划过程C.抉择过程D.评估过程10、政策的合法性要求政策具有充分的()A.容纳性、适应性B.兼容性、平衡性C.具体性、可控性D.可操作性、普遍性11、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委员会制C.总统制D.议会制12、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A.政策方案择优B.政策方案评估B.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13、公共政策制定者首先应当要考虑的是()A.调查政策背景B.确定政策目标C.制定政策规划D.政策方案评估14、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5、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是()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监控16、公共政策调查研究方式的三个基本元素不包括( )A.抽样B.问卷 C访问 D.统计分析17、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不包含()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D.政策分析的职业化18、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不包括()A.政策延续B.政策僵化C.政策革新D.政策终结19、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原则的是()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B.方案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20、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哪一项不属于政策学习()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社会学习D.案例学习21、公共政策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A.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B.确保公共政策的可行性C.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D.分析公共政策的客观性22、政策执行实施阶段的第一个环节是()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3、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期测原则D.多样性原则24、哪一项不是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A.功能B.组织C.民众D.工具25、政策研究组织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是()A.制定政策B.分析政策C.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D.寻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制定层面的因素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制定阶段的因素对后续执行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或不一致。
如果政策目标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存在不一致的目标,将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将增加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制度不健全。
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执行困难和效果不佳。
2. 行政执行层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是关键的执行者。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行政机构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执行政策,将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会阻碍政策的顺利执行,增加执行的成本和延误。
•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会导致政策缺乏合法性和执行的困难。
3. 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和支持度。
如果公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认可和支持,将对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将阻碍政策的执行。
•社会信任和合作度。
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度对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缺乏信任和合作将影响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需要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分 析
公共 政 策的有效 执行受 到多种 因素的影 响 和制 约 , 控 机 制 的完 善 性 、 行 体 制 的合 理 监 执
性、 公众参与的广泛性、 执法手段 的多样性 、 执
[ 收稿 日期 ]0 0—1 2 2 1 2— 4
[ 金项 目] 基 山东省 高等学校优 秀青年教师 国内访 问学者项 目经 费资助。 [ 作者简介 ] 赵伟 强(9 3一) 男, 17 , 讲师 , 士研 究生 , 硕 主要从事行政法学研 究。
用 。具体表 现为 :
、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1各 级政府 由同级 人 大选 举 产 生 , 对 其 . 应 报告 工作 , 其监 督 。人 大监 督 应 具有 权 威性 受
和强制性 , 由于法律规 则 的保障不 足 , 但 人大 对 同级政府 的政策 执行行 为有 时会 缺乏 实际约束 力 。人 大在监督 中发 现违 法情 形 时 , 采 用 问 多 接 的方式 加 以解决 , 般不 直 接参 与 纠正 与 世 一
执 行 的 三 个 因素 , 并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对 策 。
[ 关键词] 公共政 策执行 ; 监督机制 ; 执行体制 ; 公众参与 [ 中图分类号 ] 94 C3 [ 文献标识码] A
公共政策 执行是 政策执行 者通过建 立执行 机构 , 用 各种 政 策 资 源 , 取 解 释 、 传 、 运 采 宣 实 验、 实施 、 协调 与监 控 等 各种 行为 , 政 策 观念 将 形态 的 内容转 化 为实 际效 果 , 而 实现 既定 政 从 策 目标 的动 态 活 动过 程 。 … 。 我 国行 政 管 在 理活 动 巾, 由于主客观 等种种原 因 , 策落实 的 政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1、如何科学把握政策的内涵答:第一,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第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第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第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体制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答:中国社会的三大变化、两大转变,客观要求公共政策重新定位。
(1)公共性;(2)与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3)与国际惯例、世界贸易规则接轨。
3、何理解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答:(1)总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任务、总政策、基本路线等;(2)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一般可以将基本政策成为基本国策;(3)具体政策处于政策金字塔的底部,是实现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或者说是基本政策的具体规定,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4、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协调功能;(4)控制功能。
5、循序渐进、“摸着石头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答:(1)注意摸索、大胆探索;(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从点到面、协调发展。
6、制定公共政策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社会公正的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预测性原则;(5)信息完备原则。
7、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答:(1)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它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过程;(2)政府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实施的活动;(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8、解析浴盆模型中政策失效率变化的基本状况答: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之政策目标群体因素分析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之政策目标群体因素分析摘要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自利性倾向对公共政策有效執行产生双面的影响。
从会共政策目标群体视角分析,保证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必须要在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调控、政治参与以及行为控制上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目标群体自刺性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不同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执行者与公共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机关内部之间的调控与协调;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本文拟以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影响的理论分析为视角,探讨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公共政策执行者、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相互联系的政策实体:公共政策制定者、公共政策执行者、公共政策目标群体。
在这三个政策实体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从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再到公共政策制定的完整的政策制定一执行过程循环。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者执行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公共政策,再把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于受公共政策影响的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根据所执行的公共政策对其利益的损益程度作出对公共政策或公共政策执行的接受或不接受的反应应答,再把这种反应应答作为信息输入反馈给政策制定机关,使公共政策制定机关对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作出调整(再决策)。
笔者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下图表示:在以上的循环关系示意图中,从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经过两种直接的关系:公共政策制定者与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关系、公共政策执行者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关系。
7——第七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有效性

4、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霍恩(C.E.Van Horn)和米特(D.S.Van Meter)认 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相关的 变数:政策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沟通、强制力、执行机构的 特性、执行人员的特性、政治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3、系统性原则
政策执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内外各项因素,具有 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空间上的协调性和同步性的特点。 在政策执行中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全面推行政策,发 挥政策的整体功效;
强调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实现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 思想认识与行动的协调一致; 综合考虑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使政策执行的工作服 务并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
它有着过程的客观性、动态性、整体性、时效性、阶段性、 权威性等特点。政策运行不同于政策执行,实际上政策执行仅 是政策运行的一个阶段。
(二)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原因。 从理论上看,在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策科学研究的 视野拓宽,要求对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作全 面深入的研究。过去人们忽视了对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的研 究,这制约着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
4、时效性原则 政策方案一经采纳就要及时果断地付诸执行,超过必要的 时限或错过相应的时机,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就可能产生变化, 使政策及其执行失去意义,甚至使政策问题恶化或激化,给国 家、社会、人民带来损失;
同时,要及时监督控制,反馈信息,以随时掌握执行情况, 果断地做出政策调整或执行策略、技术的改进;
第七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有效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公共政策对象,使公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程1美国学者艾得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行。
”〔2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标准,是后继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因此,加强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1.公共政策本身。
一项政策的成败与,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国公共政策学家史密斯认为,理想的或者好的政策方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条件,政策方案有缺陷,如目标与手段之间、新旧政策之间不配套或相互冲突,政策的超前滞后等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或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1)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政策目标的弹性。
首先,政策目标必须是可行的。
假如政策目标不可行,不但实现不了政策目标,而且还浪费人财物力。
其次,政策目标的弹性。
公共政策目标缺乏弹性,执行过程就会失去灵活性变通性,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而弹性空间过大,就会造成公共政策目标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使执行者无所适从,往往只能从“原则上”执行政策,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执行的偏差。
(2)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紧密相联,政策一经制定,就应该保持稳定。
如果朝令夕改,变动频繁,则会给执行带来诸多不便。
首先,它会导致政策执行成本的增加。
频繁的政策改动会使政策执行的前期投入造成浪费,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政策的执行进程。
其次,政策的稳定性也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
政策的不稳定会使政策执行的标准前后不一,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会使民众对政策产生不安全感,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民众对政策的支持也会大大降低。
(3)政策的配套措施。
一个政策方案的出台不是单一地影响着一个群体,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它需要许多相应的其他政策措施与之相配套,否则政策将很难执行。
2021年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案例分析: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的,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特点:1)目的导向性2)内容务实性3)行为能动性4)手段权威性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重要构成某些,它重要涉及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
事业机关,国有公司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特性:1)执行性2)服务性3)权威性4)法制性5.公共政策执行资源:1)财务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5)制度资源6.公共政策执行手段: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用手段。
具备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节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办法。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依照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规定,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成本,提高执行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思想政治教诲手段思想政治教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托宣传,说服,劝导,精神勉励等方式做人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积极地去执行公共政策。
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的及其方向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备有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的,最后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和成效。
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1)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
执行者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效果。
2)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条件。
●人力资源——要素质高●财务资源——要充裕●信息资源——要精确,及时,尽量减少其不拟定性●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权力基本3)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欧阳光明(2021.03.07)一、政策问题、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一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本章已经述及的那些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如下因素: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
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
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
逻辑前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
另外,政策的合理性意味着决策者是理性的;政策制定是经过一番周密思考的,而非情绪性的、武断的。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经法定权力机构按照正规的程序予以认可。
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以法律为后盾,减少干扰,排除阻力,确保有效实施。
二、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和组织。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
在我国,除上述机关和人员之外,还包括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领导者和其他享有执行权的党的干部。
( 一) 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最终都要依靠各级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来进行。
执行机关掌握着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和资源,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动者;政策执行人员的自身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策任务的完成。
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也可能由于软弱无能、效率低下或抵制政策、钻政策空子而造成政策失败。
由此可见,执行组织与人员自身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 二) 执行者的素质要求什么样的政策执行者才是合格的、高素质的呢?1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2 .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3 .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4 .较高的管理水平(三)政策执行组织的合理结构政策的顺利执行,还需要有一个精干、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合理,其功能会大于所有执行人员个人作用的简单相加;组织机构不合理,因内耗而造成的组织功能损失就会大大增加。
为使组织机构的配置合理,就要充分考虑执行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性格志趣方面的协调与互补。
三、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与政策对象有着直接关系。
政策对象认同、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有可能成功;反之,政策执行就会有可能失败。
可见,政策对象对政策认同和接受的程度,是对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影响甚大的一个要素。
什么是公共政策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种目标总要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整,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行为的指导、制约或改变。
这些个体、群体和组织就是政策对象,即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者。
(一)政策对象的特点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1 .政策规定性;2 .一定的能动性;3 .受动性;4 .主观差异性(二)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
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的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其次是政策对象的类型。
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
最后是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
如果对政策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与他们原来的习惯差距较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就大。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缩小”对政策对象行为的调节量,或采取“渐进”的政策执行方式。
四、外部环境与政策执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公共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和交互作用的自然条件。
这些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 )地理因素,即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自然条件。
(2 )生物因素,即植物和动物等自然条件。
(3 )宇宙因素,主要指靠近地球表层的大气和空间。
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
因此,政策执行者应该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展开执行活动,实现政策目标。
(二)社会环境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以及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精神、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表现为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等。
1 .政策环境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不仅可能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政策执行者所采取的行动。
通常,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文化。
(2 )民众的支持与大众传播媒介。
(3 )国内政局与国际社会。
2 .经济环境政策执行自然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通常,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政策对象、一般民众乃至执行者对政策目标的支持,也会影响执行者的执行效率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某一社会的经济越是富有活力,就越有助于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反之,不良的经济环境则会引起人们的认知上、情感上以及评价上的改变。
就有些政策本身而言,其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就业政策就很难发挥作用。
3 .社会心理环境一定的社会心理态势是政策能否有效地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
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是广大民众特别是政策对象对所实施政策的心理承受力。
所谓心理承受力。
就是一系列变革对社会造成的心理震荡幅度,以及民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与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当民众的心理承受不了某项政策时,即使政策本身设计得再好,也是难以实施的,反之,如果某项政策符合民众的心理,那么它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够为民众所热心接受。
第六节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目标的偏离和不良后果的出现是统一不可分的。
政策是否偏离了政策目标,是根据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政策目标的偏离是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不良后果是执行偏差的表象特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 .象征式政策执行。
主要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
其总的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
“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土政策”是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它另搞一套,使政策执行复杂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策与执行主体之间出现极为激烈的利益差异和冲突的时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
这就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动真的。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采取一种“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 .照搬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这样呆板地执行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实现政策目标。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二、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1 、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就一般的情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如环境保护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如果执行者对相关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对相关政策的执行难度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政策偏差。
2 、政策质量低劣。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
政策目标的正确与否是衡量政策实施好坏的标准,进而成为政策实施效率的标准。
政策目标错误,实施效率越高则失误越大。
政策目标模糊不清是指:目标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目标难以比较和衡量;目标没有所期望的明确结果;目标的完成超出政策执行者的职权范围;目标没有规定完成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