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修订稿

合集下载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二自然段和 17 页《马
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
第 1 题:由内容到 关条约》的第一段,结
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 影响是个难点,教师可 合 16 页的地图,说出甲
的影响。
引入《南京条约》让学 午 中 日 战 争 的 重 大 战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 生实行对比
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
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
1840 年,英国侵略者仅用 47 史的目的。
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 ((1)鸦片战争;开始
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材料二:英国《金融时报》 会;(2)洋务运动;甲

午中日战争;
顾了清王朝 1888 年组建北洋
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
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 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 “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 场战争?它使中国社会性质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任务】
知识与 水平
能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 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目 标
重点
让学生通过讲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口头表 过程与 达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 方法 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水准,从
交流
下面是一则日本官员的 观点,即日本有对外扩
讲话:“全皇国为一大城,则 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教师要求学生尽
展示 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 然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 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
提升 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 出答案。
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
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 第 2 题,涉及重大战 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战争地图、战役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
2.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法,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理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普通士兵的牺牲和奉献。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我国其他历史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3.小组竞赛:设计有关战争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归纳战争原因: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日本的侵略野心、清朝的腐败等。
2.归纳战争过程: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过程,让学生对战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作业展评:组织作业展览,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的亮点: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这种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地图、战役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讨论战争遗址:组织学生参观战争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的历史痕迹,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马关条约。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名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名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二)新课导学:黄海大战:A:原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对手日本。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提问:大家通过材料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看到了为侵略中国所作的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而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朝鲜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

B:战争经过:(出示战争形势图)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

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将给大家听?在5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其事迹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官兵,而邓世昌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方式三:“时局图”导入…………参考答案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俺小猪也会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一段资料供参考: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校守备的,比如平远巡洋舰舰长李和;而邓世昌则比一般舰长要高,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实档次低于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可见,在对军官的基本品质选择上,传统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自有它独到的地方;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是唯一不在陆上购置房产的舰长,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煤带的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许久,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这些记录因为他另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而没有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作为舰长,邓大人也难辞其咎;在水兵中因此称邓世昌为“邓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太酷了”;北洋水师的官兵起外号挺有水平的,比如称方伯谦为“黄鼠狼”,就惟妙惟肖;对邓世昌最后牺牲的描述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比如他“扼犬浩叹”“义不独生”等等,都只能是当时救援水兵的印象,是不可能派记者潜到水下找邓大人核实的;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第一,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什么会身负重伤,舰身倾斜;那是因为邓世昌下令突出阵前,独自抵抗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几乎全部炮火;他并不是疯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当时北洋水师摆成的队形类似一个八字,旗舰定远在最前面,因此顿成日军集火射击的目标,北洋舰队没有想到日军炮火如此准确和凶猛,顿时被打掉了指挥部,全军陷入混乱;邓世昌的致远在定远左侧后方,他的职务是“中军副将”,现在说法,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面对日军的狂攻,他毅然采用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做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冲出队前,升旗吸引敌人火力;关于邓升旗的目的还有一些争议,但基本结论是他并不是要接管指挥,而是升起类似将旗,或者日本海军Z字旗那样的旗帜,表示挑战;结果对致远舰是灾难性的,因为致远号属于英国制造的轻巡洋舰,装甲薄而机动灵活,拼防御力是它的弱点;但是,它的牺牲换得定远镇远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这时已经负了重伤,此战胜负还很难料;邓世昌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第二,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弹药垂尽应该是文人的杜撰;真正的原因是邓世昌冷静的在采取里萨海战的撞击战术,这是甲午海战前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最能参考的吧,那一战,意大利人就依靠撞击一举改变了战局--当然,邓世昌无从知道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主力舰撞击作战;这表现了邓世昌优秀的战术素养,他的致远舰速度是北洋舰队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冲角,他也了解对手,所以直扑日本巡洋舰吉野,而不是比睿这种装甲舰,吉野是火炮射速快,但是装甲较薄的英国军舰,如果真的撞上吉野,他应该是比较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事实上十年以后,吉野号也的确是被撞沉的,它被日本海军自己的战舰误撞,立即就沉没了,邓世昌选择目标相当的冷静;至于吉野号比致远号快,那不是问题,因为日军当时是首尾鱼贯阵,吉野是在队列之中,面对撞击它不能随便改变位置和航速,否则就有会和前后的日舰相撞的危险;这相当于一个死靶子确切的说,致远对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无法发挥它的机动优势;邓世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海军军官致远舰是功败垂成,传统认为它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实际资料显示日军并没有在海战中发射鱼雷,当时的鱼雷水准很低,还不适合于攻击机动目标,中国福龙号雷击舰对西京丸的攻击也一样失败,此时的鱼雷,更适合攻击锚泊固定目标;由于致远舰沉没太象典型的中雷沉没,现在的普遍看法是日军炮弹引爆了致远舰的鱼雷; 我个人认为,致远的沉没,邓世昌不够细致的性格和战斗作风或许也起了一定因素;因为北洋舰队接战之前,曾经明令各舰把鱼雷投弃水中,以免殉爆,而致远舰由于某种故障,恰恰无法投放自己舷侧发射管中的鱼雷致远水兵证实;而邓世昌对此的反应是:随它去吧;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带着这个“危险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战斗,恰恰是这颗随它去吧的鱼雷,造成了致远舰的覆没;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1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舰队多斤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取得黄海制海权;2部分将领贪生怕死;二、请看课本17—18页马关条约有关内容,完成第4题: 马 关条 约4、 签定时间:1895年4月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注意参考下面的材料: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同时也表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沙市、重庆;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三、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危机你有什么感想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参考教材中材料强学会序共同探究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请参考下面的材料: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分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战场上的失利.这个呢也要分成几块,首先是中国自身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军事指挥思想落后.当时日本陆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枪械化,而中国陆军大多数还是使用冷兵器,而在军事指导思想上日本比较好的接受了西方近代先进的作战思想,而中国则主要还是以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为主.其次是在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时落后与日本,事实上中国是先于日本向西方购买武器特别大型的海军战舰,但是随后被日本迅速赶上并反超,黄海海战中让中国海军吃尽苦头的日军"吉野"号本来是英国为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无法按期支付建造费,结果被日本抢购.再者就是部分中国军队贪生怕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统治阶层昏庸无能,消极避战,面对全力一战的日本显得软弱无用.第二,从两国经济近代化的角度上说,就是中日在工业近代化上的程度差异.日本在取得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于19世纪70年代推行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特别是工业近代化,中国则在60年代末开始洋务运动.从表面看两国都尽力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但在实质上,中国是穿新鞋走老路,落后的封建经济管理成为先进技术的巨大束缚,而日本则不仅从技术上,更从管理的方式和观念上向西方靠拢.第三,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日本相对比较先进的制度之间的差异,甲午战争时日本正在完成向近代社会的过度,中国则仍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归纳整理填表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异同拓展练习1.2010·福建漳州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A.东山保卫战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雅克萨之战2.2010·湖南衡阳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0·四川南充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2010·四川资阳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5.2010·湖南娄底“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有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教学案例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课型:多媒体新授课A B C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讲授新课:27分钟一、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首先,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指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由于“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役,因此不可能突兀的讲述“黄海海战”;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有完整的了解,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当然,要重点强调“黄海海战”;演示如下:中朝东学党起义 增求针对 丰岛之3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① 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图片,让学生对战役经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展示:黄海海战图、致远舰、吉野舰、致远舰部分官兵像、邓世昌等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黄海海战”;②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③思考: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指出:黄海海战历时5个小时,日方首先退出战场;但北洋舰队却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而丧失了黄海制海权,导致了北洋舰队后来全军覆没;据此,让学生来讨论上面的问题;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二、马关条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多媒体演示: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来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展示如下:李鸿章————————————-————伊藤博文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本目为小字部分不是重点;所以,我准备采取简单直观的演示方法向学生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形势图”;首先,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突出特点;马关条约也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这幅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图示说一说:这幅时局图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清政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 容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澎 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举借外债,使列强进的侵略势力深严重阻碍了中国民结果: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影 响最后,教师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表,让学生更理性地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并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小结:3分钟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练习:5分钟一、每课一得:阅读材料后,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材料阅读: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三、自我测评:1、邓世昌;2、让学生制表完成;。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教学设计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材内容: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共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二个子目,且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一、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投影)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合影(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师:刚才教室里一直回荡着的悲壮的乐曲,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最后一张合影。

照片中这些年轻的面庞、鲜活的生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尘封,翻开历史,重返甲午战场,去探寻那些消逝在历史烟云中的人和事。

(板书)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课主要学习的有三个一:一场战争、一个人物、一个条约一场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一个人物是邓世昌,以及从他身上涌现出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一个条约是《马关条约》,和从中折射出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PPT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以打捞致远舰视频引入今天的新课。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内容
交流:
1、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背景)
2、《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交流学习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备 课 笔ຫໍສະໝຸດ 记课题5.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出示“时局图”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问题:当时的中国是何状况?如果你身当其时,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一)拓展提升
1、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参考答案】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

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

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

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

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

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

俺小猪也会!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校(守备)的,比如平远巡洋舰舰长李和。

而邓世昌则比一般舰长要高,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

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实档次低于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

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

可见,在对军官的基本品质选择上,传统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自有它独到的地方。

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

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是唯一不在陆上购置房产的舰长,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

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

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煤带的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许久,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

这些记录因为他另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而没有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作为舰长,邓大人也难辞其咎。

在水兵中因此称邓世昌为“邓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太酷了”。

北洋水师的官兵起外号挺有水平的,比如称方伯谦为“黄鼠狼”,就惟妙惟肖。

对邓世昌最后牺牲的描述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比如他“扼犬浩叹”“义不独生”等等,都只能是当时救援水兵的印象,是不可能派记者潜到水下找邓大人核实的。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第一,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什么会身负重伤,舰身倾斜。

那是因为邓世昌下令突出阵前,独自抵抗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几乎全部炮火。

他并不是疯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时北洋水师摆成的队形类似一个八字,旗舰定远在最前面,因此顿成日军集火射击的目标,北洋舰队没有想到日军炮火如此准确和凶猛,顿时被打掉了指挥部,全军陷入混乱。

邓世昌的致远在定远左侧后方,他的职务是“中军副将”,现在说法,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面对日军的狂攻,他毅然采用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做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冲出队前,升旗吸引敌人火力。

关于邓升旗的目的还有一些争议,但基本结论是他并不是要接管指挥,而是升起类似将旗,或者日本海军Z字旗那样的旗帜,表示挑战。

结果对致远舰是灾难性的,因为致远号属于英国制造的轻巡洋舰,装甲薄而机动灵活,拼防御力是它的弱点。

但是,它的牺牲换得定远镇远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这时已经负了重伤,此战胜负还很难料。

邓世昌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第二,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弹药垂尽应该是文人的杜撰。

真正的原因是邓世昌冷静的在采取里萨海战的撞击战术,这是甲午海战前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最能参考的吧,那一战,意大利人就依靠撞击一举改变了战局--当然,邓世昌无从知道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主力舰撞击作战。

这表现了邓世昌优秀的战术素养,他的致远舰速度是北洋舰队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冲角,他也了解对手,所以直扑日本巡洋舰吉野,而不是比睿这种装甲舰,吉野是火炮射速快,但是装甲较薄的英国军舰,如果真的撞上吉野,他应该是比较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

事实上十年以后,吉野号也的确是被撞沉的,它被日本海军自己的战舰误撞,立即就沉没了,邓世昌选择目标相当的冷静。

至于吉野号比致远号快,那不是问题,因为日军当时是首尾鱼贯阵,吉野是在队列之中,面对撞击它不能随便改变位置和航速,否则就有会和前后的日舰相撞的危险。

这相当于一个死靶子!确切的说,致远对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无法发挥它的机动优势。

邓世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海军军官!致远舰是功败垂成,传统认为它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实际资料显示日军并没有在海战中发射鱼雷,当时的鱼雷水准很低,还不适合于攻击机动目标,中国福龙号雷击舰对西京丸的攻击也一样失败,此时的鱼雷,更适合攻击锚泊固定目标。

由于致远舰沉没太象典型的中雷沉没,现在的普遍看法是日军炮弹引爆了致远舰的鱼雷。

我个人认为,致远的沉没,邓世昌不够细致的性格和战斗作风或许也起了一定因素。

因为北洋舰队接战之前,曾经明令各舰把鱼雷投弃水中,以免殉爆,而致远舰由于某种故障,恰恰无法投放自己舷侧发射管中的鱼雷(致远水兵证实)。

而邓世昌对此的反应是:随它去吧。

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带着这个“危险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战斗,恰恰是这颗随它去吧的鱼雷,造成了致远舰的覆没。

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

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1)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舰队多斤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

日军由此取得黄海制海权。

(2)部分将领贪生怕死。

二、请看课本17—18页《马关条约》有关内容,完成第4题:注意参考下面的材料:《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

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

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同时也表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沙市、重庆)。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三、《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危机你有什么感想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 关 条 约 《4、 签定时间:1895年4月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别急,别急,慢慢思参考教材中材料《强学会序》【共同探究】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请参考下面的材料: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分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战场上的失利.这个呢也要分成几块,首先是中国自身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军事指挥思想落后.当时日本陆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枪械化,而中国陆军大多数还是使用冷兵器,而在军事指导思想上日本比较好的接受了西方近代先进的作战思想,而中国则主要还是以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为主.其次是在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时落后与日本,事实上中国是先于日本向西方购买武器特别大型的海军战舰,但是随后被日本迅速赶上并反超,黄海海战中让中国海军吃尽苦头的日军"吉野"号本来是英国为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无法按期支付建造费,结果被日本抢购.再者就是部分中国军队贪生怕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统治阶层昏庸无能,消极避战,面对全力一战的日本显得软弱无用.第二,从两国经济近代化的角度上说,就是中日在工业近代化上的程度差异.日本在取得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于19世纪70年代推行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特别是工业近代化,中国则在60年代末开始洋务运动.从表面看两国都尽力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但在实质上,中国是穿新鞋走老路,落后的封建经济管理成为先进技术的巨大束缚,而日本则不仅从技术上,更从管理的方式和观念上向西方靠拢.第三,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日本相对比较先进的制度之间的差异,甲午战争时日本正在完成向近代社会的过度,中国则仍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1.(2010·福建漳州)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东山保卫战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雅克萨之战2.(2010·湖南衡阳)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