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论述题
自考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
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代释慧琳完成的训诂著作是()。
A.《水经注》B.《世说新语注》C.《论语义疏》D.《一切经音义》【答案】D【解析】唐释玄应和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汇集这类双语研究成果的训诂专著。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学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2.训诂的方式除了有互训、义界之外,还经常使用的有()。
A.转语B.推因C.以形索义D.浑言【答案】B【解析】常见的训诂方式有互训、义界和推因。
【考点】注释原理3.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这一说法的是()。
A.许慎B.孔颖达C.段玉裁D.黄侃【答案】D【解析】黄侃认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考点】绪论——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4.李善注释《文选》主要是()。
A.注明出典B.考证人名、地名C.考核史实D.阐明哲理【答案】A【解析】《文选》多引据经典,李善便集中力量注明出典,其次才兼及释义。
【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类型5.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B.《说文》C.《尔雅》D.《释名》【答案】B【解析】《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
【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6.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当今B.因果C.法宝D.现在【答案】A【解析】因果、庄严、法宝都是来自佛教用语,并且受到了汉语的融化。
【考点】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考释与证明综述7.训诂术语“某,某也”表示的是()。
A.以一般释特殊B.以具体释抽象C.某一词当解释为另一词D.同义词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直训就是用单字相训,用一个词解释另一个词。
【考点】注释原理——直训与义界的关系8.“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於齐。
”句中“赴”乃“讣”义,指“报丧”,“赴”与“讣”的关系是()。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
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字义、词义、句义以及语言环境来揭示古籍的真实含义。
2. 互训:互训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解释彼此时相互引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3.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经过逻辑推理或类比扩展而产生的新意义。
4.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由于书写错误、音近形似等原因,一个字被另一个字代替的现象。
5. 反训:反训是指一个词既有正面的意思,也有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二、填空题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中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深入研究。
答案:词语;句子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字义分析;语境分析;比较研究3. ______是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分析,确定其准确的字义和句义。
答案:训诂4. ______是指一个词的本义与其衍生出的新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引申关系5. ______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一个字被另一个字错误地代替使用。
答案:错别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字义分析B. 文体研究C. 句义理解D. 词汇演变答案:B. 文体研究2.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语音变化D. 社会变迁答案:C. 语音变化3.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不同音字误写C. 新造字代替旧字D. 习惯用法答案:A. 同音字误写4. 下列哪个词语不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高”答案:D. “高”5. 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B. 探索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D. 发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字义分析B. 语境分析C. 比较研究D. 社会历史考察E. 文体研究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社会变迁D. 语音变化E. 语境影响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形近字误写C. 俗字替代正字D. 笔画简化E. 印刷错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词语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小”E. “上”答案:A、B、C、D5. 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古代文学研究B. 历史学研究C. 语言学研究D. 文化遗产保护E. 教育教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训诂学只关注古代汉语的研究。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答案】C【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
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
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
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B.笺C.音义D.释文【答案】A【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
“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
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从事校勘。
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
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答案】B【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答案】B【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答案】C【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
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
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
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B.笺C.音义D.释文【答案】A【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
“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
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从事校勘。
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
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答案】B【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答案】B【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论述题
论述:1何为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⑴以形索义本名形训。
形训者据字型分析以求自本义的训诂方法。
⑵形训必须使用说文及古文字资料。
⑶要分清笔意和笔势。
笔意指所用字型能反映文字的本义。
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本初之物象。
⑷要防止望文生训。
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字形与字义必相关。
,不分析字形可见字本义。
例如:《说文》:“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
“命,使也,从口从令。
”都是形训。
我们从中看到了字形与词义的关系。
⑵古文学与训诂。
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
⑶笔意和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必须以笔意为依据,否则就会穿凿附会,导致谬误。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指出:“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这里所说的“厥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曾说:“学者若不信《说文》之说,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这就是说,颜氏当时的字形已显示不出“一点一画”之意,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
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不出“一点一画”之意,⑷防止望文生训。
“望文生训”是古书注释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
例如: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中的“顾”有人误注为“顾,念,想;反,同返。
”其实“顾”有还、“返回”义。
②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
2、论“佑文说”?答:王子邵(圣美)提出“右文说”。
“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
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
“音近义通”说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字;异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
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关于许威汉先生《训诂学教程》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文字音义关系是训诂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在《训诂学教程》中,许威汉先生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不够全面和深入 。
详细描述
许威汉先生在书中提到“音义互求”的关系,但仅从字典和辞典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未涉及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 际应用。实际上,文字音义关系涉及到语音和语义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包括古音今音的差异、方言与普通话的差 异、通假借字等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02
0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 入了解了训诂学的内涵 和应用,并对其未来研
究进行了展望
未来训诂学研究可以进 一步拓展到新的领域和 方向,例如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研究、新技术的
应用等。
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 出现,训诂学研究将会 更加深入和细致,为学 术界提供更多有益的成
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训诂学教程》的改进建议
针对书中存在的商榷问题,我 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对一些术语的界定进行更详细 的解释和说明,以增强其准确 性和可理解性。
对训诂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 更深入的探讨,以便更好地反 映训诂学的复杂性。
对书中一些表述不清或存在争 议的观点进行修正和澄清,以 确保读者对训诂学的正确理解 。
0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许威汉先生的《训诂学教程》是一部内容丰富 、结构严谨的学术著作,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
在对《训诂学教程》的仔细研究中,我们发现 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包括一些术语的界定 、训诂实践的细节以及一些观点的表述。
尽管这些问题看似细微,但它们对于理解训诂 学的精髓以及正确应用训诂学知识具有重要意 义。
校勘和版本的问题
总结词
《训诂学教程》在引用文献和版本选择 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对校勘和版本问题 的处理不够完善。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 训诂二百例
所以兒(貌)之也—兒,“完”误,完全义志—志,草书“者”误股掌—山东方言“巴掌”哀窈窕—哀,爱,怜悯谓行多露—谓,畏辟私怨—辟,除,除了君子安雅—雅,夏,中国劝王行:“”—省“曰”字毋听寝兵,则莫敢言兵—语急省句,省“听寝兵”商君、白公、吴起—白公即白起,避重复富而可求…如不可求—而,“如”字,避重复不足与权变—与,以,避重复室于怒市于色—倒句,于室怒于市色赐尔女士…从以孙子—女士、孙子,倒文以协韵弄之瓦—瓦,陶器通名,指纺锤班邑于从者—班,分玉,分报囚—罪犯服罪之意,報,作为铐,右为服成得药去,五六岁—去,储藏意,应断句为“成得药,去五六岁”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复罹—应断为:祸集一旦,草土残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应断为: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以,而白题—题,额头衝—交叉路口虚左—以左为尊;驾者右手执鞭,易伤右人叁乘—sheng,陪乘法家拂士—拂,弼,双声通假无虑—连绵词,不可拆解,大约意虑亡不帝制—虑,无虑;亡,无温蠖—连绵词,急读为污写范蠡之状—写,摹画女子贞不字—字,生孩子;唐以后字义为许嫁暂腾—暂,突然,古义,今失舍于家人—家人,平民百姓,不是家庭采薪之忧—有病的谦称结草—典故桃李…树兰—典故俱为盍各—盍各言志耳,砍尾,但仍用原整句义;友于:兄弟,同理巨滔天—巨,王莽,字巨君,砍君用巨画龙不成反类犬—龙,避李渊祖父李虎讳农力以事其上—农,厚义,勉力;从声求之,戮力亦可提秦王—提,擿通假,掷夫齐,虽隆薛之城—夫,“失”误於邑—呜唈、呜咽鱼价今年逐渐强—强,便宜,吴方言深入不毛—毛,苗通假毋内诸侯—内,使之内月离于毕—毕,毕宿何命焉为—为,有;焉,宾语前置标志不如识一丁字—丁,个误,今从误汉青—历史杀青—定稿有亭翼然临与泉上—临,居高出朝向低处长怕花开早—长,常常,引申义皆以美于徐公—以,谓眈眈相向—相,称代动作行为受事者,单向唧唧复唧唧—唧唧,织布机声出郭相扶将—爷娘相互搀扶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而,表并列诛杀—诛,谴责,引申为杀戮,处死有罪的人,与杀连用,意更重视其行步—视,察看(动作);见,看到(结果)会猎—委婉说法盖以十舰最著前—以,带、率领;著,在从华容道步走—步走,从陆路逃跑钩以写龙—以,于胥怨者民也—胥,相,共同,一起于彼计得—计,打算,考虑;从对方考虑是合适的摩顶放踵—放,至,到吾村亡无日矣—无,没有;无日,不久,常指坏事不久人物略不相睹—略,稍微;略不相睹,看不见为其来也—为,在通假不足以極其深—極,尽达、尽得不为加损—加,更加跳梁—梁,踉通假缺甃之崖—zhou,缺落砖头的井壁適適然—惕惕通假,心跳声,惊讶、害怕样规规然—闚闚通假,偷看样则如勿伤—如,不如,丕如,丕,大获则取之—获,获得;取,取左耳为俘孰与—比较高下、得失而有取舍种树之书—种,种庄稼;树,种树。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自考2017年4月《训诂学》真题
2017年4月《训诂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训诂术语“言”表示的是()。
A.某一词应解释为另一词B.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C.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关系D.串讲大意或总括段落主旨【答案】D【解析】训诂术语中的“言”,指的串讲大意或总段话段落主旨。
【考点】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体式2.下列例子所采用的训诂方式中不是义界的是()。
A.父之姐妹为姑B.口,人所以言食也C.盗,逃也D.宫中之门谓之闱【答案】C【解析】义界指的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
【考点】注释原理——直训与义界的关系3.东晋皇侃完成的训诂著作是()。
A.《水经注》B.《世说新语注》C.《论语义疏》D.《一切经音义》【答案】C【解析】《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世说新语注》的作者是刘考标;《论语义疏》的作者是黄侃;《一切经音义》的作者是释玄应。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4.孔颖达为五经所作的注解称为()。
A.传B.注C.疏D.解诂【答案】C【解析】疏的本义是“指清除阻塞,使畅通。
”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孔颖达将其作为注解的称为。
【考点】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内容5.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这一训释方法称为()。
A.互训B.同训C.同义为训D.义界【答案】D【解析】义界指的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
互训指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同训指同一个训释词释多个词语;【考点】注释原理——直训与义界的关系6.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这一校勘方法称为()。
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答案】B【解析】他校法指的是利用别的书来进行校勘的一种方法。
【考点】训诂学的应用——应用于古籍整理7.下列著作中作者是朱熹的是()。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注释和理解方法的学科,它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一些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备考训诂学的考生。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文字、音韵和语法B. 古代文献的内容和作者C. 古代文献的字体和编排D. 古代文献的传承和流传方式答案:C2.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读方法和注释技巧的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代文献的形式和风格B. 古代文献的作者和时代背景C. 词语的定义和用法D. 古代文献的修订和校勘答案:C和D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典籍的学术特点?A. 整体性B. 多样性C. 继承性D. 独立性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训诂学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答案: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的注释和理解方法,帮助人们正确阅读和解读古代文献。
其方法包括对古代文献的逐字逐句进行解读和注释,研究文献的文字、音韵和语法特点,探寻文字的演变和用法的变化,以及对古代文献的校勘和修订等。
2. 请简要介绍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训诂学帮助人们正确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解决了文献中的字词含义模糊、用法歧义的问题,使文献的内容更加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其次,训诂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校核、修订和比较研究,还可以揭示文献的作者、时代背景等重要信息,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
三、论述题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应用范围广泛。
请你论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以及其他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诂学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解决了文献内容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古代文献的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给读者,有效推动了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学术发展。
其次,训诂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校核、比较和修订,还可以揭示文献的作者、时代背景等重要信息,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A. 现代汉语语法B. 古代汉语词汇C. 古代汉语语音D. 古代汉语语法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礼记》D. 《周易》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4.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了解古代文化B. 解释古代文献C. 学习古代哲学D. 掌握古代历史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B. 词源C. 词义变化D. 词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7. 《说文解字》是东汉________所著,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训诂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即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法来确定词语的原始意义。
9. 训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________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含意义。
10. 训诂学中的“词义演变”是指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意义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训诂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B4. B5. D二、填空题6. 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7. 许慎8. 比较法9. 词义引申10. 变化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帮助学习者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演变过程。
- 增强学习者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发展的认识。
12. 训诂学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通过训诂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021年自考《训诂学》复习:论述题(1)
2021年自考《训诂学》复习:论述题(1)论述1、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①“以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刀刃的刃,象刀有刃,休息的休,从人从木。
注意的问题:①利用对应说文和古文字,因为说文是以形索义的专书,它对一万多个汉字的本义做了归纳,并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因为古文字出现的时代比说文的小篆要早,字形更能反映本义,纠正说文的不足,如“为人民办事”的“为”字,许慎说本义是母猴,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甲骨文的“为”字是用手牵头大象,字的本义是手牵大象帮忙人们劳作,这就纠正了说文。
②分清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
在以形索意时应依据笔意,不能依据笔势。
如甲骨文的“为”字就是笔意,而小篆的“为”字就是笔势。
③防止望文生训。
如“游子不顾反”中的“顾”就是归返、回来的意思,而不睬解为“念,想”。
2、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①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音义的结合最初是偶然的。
②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音和义一旦结合便具有约定性,如大家用“风”字来表示刮风这种现象,就不能再用其它字来表示。
③音义关系的回授性。
在最早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源词根与根有音近义通的关系。
如间,本义是缝隙,引申出中间,后产生了同源词涧,本义是两山之间的水。
音与涧就是音近义通的关系。
④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同一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变体,在音义关系上有脉络可寻。
如《方言》记载“蝇”在齐鲁一带称为“羊”,是一种转语。
⑤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音近义通的关系不局限于某一两个词,而是具有遍及特性。
如“攸”声的字(词)多含有长的意思。
⑥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某一个音素所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思也可不同的音素来表达。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文献资料C. 古代语言文字D. 古代历史事件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校勘B. 训解C. 翻译D. 诠释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尔雅》D. 《说文解字》答案:C4. 训诂学中“训”和“诂”分别指的是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翻译;诂:注释D. 训:翻译;诂:解释答案:B5.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了解古代文化B. 理解古代语言C. 翻译古代文献D. 传承古代知识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音韵研究C. 古代文献校勘D. 古代文献翻译答案:ABC2.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籍整理B. 古代文化研究C. 古代文学创作D. 古代语言教学答案:ABD3. 训诂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原文B. 客观公正C. 创新性D. 系统性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
(对)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只有校勘和训解。
(错)3. 《说文解字》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对)4.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文学作品。
(错)5. 训诂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传承古代知识。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训诂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古代文化,促进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为现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列举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工具书。
答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等。
3. 简述训诂学与校勘学的关系。
答案:训诂学与校勘学密切相关,校勘学是训诂学的基础,训诂学在对文献进行校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献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注释。
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
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文章标题: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一、选择题1、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琴瑟友之”的表述,这里的“友”表示什么意思? A. 弹奏 B. 欣赏 C. 珍藏 D. 亲爱答案:D 解析:“琴瑟友之”出自《诗经》,意为“亲爱她弹奏的琴瑟”。
2、下列哪个词不是同音字? A. 喧嚣和轩敞 B. 姓和生活 C. 鞠躬和鞠蹴 D. 甜蜜和痰蜜答案:C 解析:鞠躬的“鞠”与鞠蹴的“鞠”不是同音字。
3、下列哪个词不是形声字? A. 蝙蝠 B. 蚂蚁 C. 玫瑰 D. 蝌蚪答案:D 解析:蝌蚪是象形字,不是形声字。
二、填空题4、请在下面的诗句中填上正确的通假字。
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杯停箸。
答案:把解析:“把”是“罢”的通假字,表示中止。
41、请在下面的诗句中填上正确的古今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江开。
答案:野旷天低树;日暮客愁新解析: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注意古今字的正确使用。
三、论述题6、请论述《说文解字》对于现代汉字学的影响。
答案:《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对现代汉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1、字形分析:《说文解字》根据小篆字形分析汉字的结构,分为“文”和“字”两部分,对于现代汉字学研究字形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11、字义解释:《说文解字》对汉字的本义、引申义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意义,对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6111、字音研究:《说文解字》收录了当时能够反映汉字音读的标音材料,对于现代汉字学研究汉字的音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1111、对后世的启示:《说文解字》在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注意汉字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其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1何为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⑴以形索义本名形训。
形训者据字型分析以求自本义的训诂方法。
⑵形训必须使用说文及古文字资料。
⑶要分清笔意和笔势。
笔意指所用字型能反映文字的本义。
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本初之物象。
⑷要防止望文生训。
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字形与字义必相关。
,不分析字形可见字本义。
例如:《说文》:“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
“命,使也,从口从令。
”都是形训。
我们从中看到了字形与词义的关系。
⑵古文学与训诂。
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
⑶笔意和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必须以笔意为依据,否则就会穿凿附会,导致谬误。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指出:“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这里所说的“厥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曾说:“学者若不信《说文》之说,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这就是说,颜氏当时的字形已显示不出“一点一画”之意,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
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不出“一点一画”之意,⑷防止望文生训。
“望文生训”是古书注释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
例如: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中的“顾”有人误注为“顾,念,想;反,同返。
”其实“顾”有还、“返回”义。
②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
2、论“佑文说”?答:王子邵(圣美)提出“右文说”。
“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
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
“音近义通”说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字;异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
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端,由阮元、刘师培等先后发挥。
由章太炎、梁启超、刘赜、杨树达等共为推阐,逐渐形成了学术体系。
3、论词义的性质定义与特点?答:词义者人类最小语言单位—词,与文字之语义内涵。
词义有本义和引申义,而文字富有假借义之别。
⑴词义的概括性。
列宁说过:“任何词都是概括了的。
”“人”的词义是会说话、能制造劳动工具、过社会生活的脊椎动物,它不是专指一个人,而是指具有以上特征的一切人,⑵词义的客观性。
“评法批儒”中把同一个“民”字在《论语》中解释为“奴隶”,证明孔子是奴隶制的辩护士,在《孟子》中反过来解释为“奴隶主”,证明孔子是奴隶制复辟狂。
在《商君书》中则解释为“新兴地主阶级”,证明商君是地主阶级政治家。
这只是从政治需要出发随心所欲的解释而已。
4、论述字本义与字馀义的关系?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⑵守其本义,而弃其馀义者,其失也固;⑶习其馀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
⑷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
”⑸段玉裁这个见解是在对语言现象作大量的分析之后才提出的。
固其为可信。
他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了一千一百多字的引申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字九千多,而其中常用字不到半数。
段玉裁分析的千余字基本上是常用字,因此段玉裁的分析具有实用性与普遍性。
例如:“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
注:此宰之本义也,引申为宰制。
如“宰”本来是屋内奴隶(所谓“罪人”),因贴近奴隶主,有可能得到奴隶主信用,逐渐具有职权,乃至扩大职权。
到了后代,直到成为官僚,执掌国政。
这样,“宰”就由贬义演为褒义了。
5、论述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答:⑴方俗词义是指方言俗语的语言汇种,词的特殊意义是指方言俗语中语言词汇的词的特殊意义。
⑵①训释方俗词义往往会遇到重重困难。
其原因在于:第一,可以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
比如:“睃”字,《词海》、《词源》、《汉语词典》都不收,收了它解释为斜着眼睛看,并且注明“多见于早期白话”(1996年修订本删去这个字),读者才勉强得以解释。
第二,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
而这些错别字又往往跟方言有关,当时的韵书往往难以作为严格的依据。
例如:“们”写作“懑”“门、每”,“这”写作“者”、“遮”(多种写法)。
音近误写后就使人费解。
第三,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琢磨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
例如:元剧《勘金环》中的“张千,将问事来。
”中的问事:不是审问事由或审问事实,而指刑具,相当一个词,光凭语感或脱离语境来认识,则相当于词组。
又例如:“老身便好张主。
”张主“即”主张“,词素次序颠倒,容易使人费解。
第四,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应的词。
比如:《开诏救忠》剧楔子中的语句“不杀他时,推出辕门,著他牙不了吧!“中的”牙不“又写作”哑步“是蒙古语”走“的意思。
6、论述佛教用语对汉后古代汉语词义的影响?答:⑴从公元第1世纪到第10世纪,即从东汉到唐宋间,我国和印度的来往,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
⑵在这个期间,我国社会、除了佛教关系以外,其他方面也受到印度的一些影响,佛教用语(包括借词和译词)不可避免地要输入到汉语词汇里来。
⑶印度佛教用语对汉语的影响远比西域的借词和译词大。
⑷南北朝以后,寺庙遍布,信徒极多,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相应的,佛教用语也随之出现,⑸除文学作品外,其他领域使用也很频繁。
因此,训释古书时应当注意。
7《说文解字》释义体例?p189答:《说文解字》的解说以馔文为主体,合以古籀刨析字形皆依六书,《说文解字》专门解释字的意义。
《说文》除分部立文、先撰后籀、行文属辞的体例以外,说解的体例也相当复杂.下面择要介绍说解的体例:⑴引经文——引经文的说法也有多种:一是用来正释字形的。
如“示部”“祝”字的说解云:“祭主赞词者。
从示,从儿口。
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
”这里印《易》,是用来证释“祝的字形的另一种说法的。
二是用来证明字音的。
三是用来证释字义的。
⑵引古语、方言、俗语——如隹部”雅“字的说解云:“楚乌也。
一名( )yù,一名卑居。
秦谓之雅。
”这里引秦地的方言,说明“雅”就是“乌”。
⑶引秘书说——许慎所说的秘书指依托经书谈附禄瑞应之事的“纬书”。
如目部“瞋”字下边还有个“目(目字旁)加戌”字,说解云:“秘书瞋,从戌。
”这说明秘书中“瞋”的形体更当时通行的小篆不同。
⑷博采通人之说——《说文解字》﹒叙》“博采通人”是指采用先秦诸子如孔子、韩非和汉儒司马相如、董仲舒、杜林、卫宏等人的说法。
⑸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痛之者,王也。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⑹阕——凡说解中说“阕”的、都是表示阙疑的意思。
其余所不知,(“芸”加“皿”底组字)阕如也最可千古。
8论述词义的历史范畴?⑴词义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
词义具有历史性和共时性,是历史范畴。
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运用而逐渐演变。
⑵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
⑶词义受本民族语言系统所制约,具有民族性。
⑷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疏到精细。
由浑函到明朗,由一本到万殊。
⑸如果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该词义不负通行,潜隐一方或作谈资借喻而转入艺术词典或历史文献之中。
9、谈谈《经典释文》的优点?答:《经典释文》的优点是:第一,正读音。
《释文》在一个字下面,常表明有几个读法,或云“又”,或注出某人音某。
几个读法中,以第一个音为主。
比如《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乐之”,《释文》云:“乐之,音洛,又音岳,或云协韵宜,五教反。
”这是表示“乐”在这里读lè而不从yuèyào之音。
第二,正衍文。
《诗经·鲁颂·有駜》:“自金以始岁其有。
“《释文》:”岁其有,本或作‘岁其有矣,’又作‘岁其有年者矣’,皆衍也。
“第三,存异文。
经典长期流传过程中,或因传写失真,或因师承不同,形成许多不同版本,但在后代大多亡失了。
陆德明就其所见兼收各种异文于《释文》中,实属难能可贵。
比如《易·乾·文言》:“六爻发挥。
“《释文》:音辉。
《广雅》云:动也。
王肃云:散也。
本亦作挥,义取光辉。
四,存佚文。
《释文》兼收各家训诂来解释经典的文义。
而所征引的书籍后来很多已亡失了。
其一鳞半爪,全赖《释文》保存。
第五,兼采众本。
《释文》在释音义的同时,兼注众家版本的异同,比比皆是。
比如:《易·乾·文言》:“君子体仁”。
《释文》:“京房、旬爽、懂遇本作体信。
”我们对《释文》所兼采的异本应有足够的重视。
第六,兼备众说。
《易·乾·文言》:“六爻发挥。
“《释文》:(挥)音辉。
《广雅》云:动也。
王肃云:散也。
本亦作挥,义取光辉。
“此处王弼未注,列出《广雅》王肃的解释,实际上是对王注的的补充,有助于疏通原文。
第七兼栽异音。
《序录》说:”或字有异音,众家别读,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各题氏姓,以相甄别。
“凡认为有可取的异音,《释文》都选用了。
10、论述《三国志》裴注的特点?答:《三国志》最早由南朝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裴松之的注,与重在训释文义的《史记》三家注和《汉书》颜师古注不同,它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辩正。
注中列举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余种,所截取的史料比较完整,注文条目也相当多,文字总数超出正文三倍。
据裴松之自己归纳,注文内容着重四个方面:一、应载而未载的史事,加以增补。
二、同是一事,说法歧义,则采录异闻;三、对错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
概括起来就是补缺、备异、纠谬、评论。
例如:补缺方面——《武帝纪》:太祖武黄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猛德,汉相国参之后。
“裴松之引用《曹瞒传》补充: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又引王沈《魏书》详细的论述了曹氏得姓的由来。
11、223页:清代训诂学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有人寻求清代小学发达的原因,以为清儒躲避现实,走向考据。
这是不能说明问题的;⑴资本主义萌芽倒是清代学术发展的原因。
其次,西洋科学的发达,对清代的汉学虽没有直接的影响,却有间接的影响。
举例来说,明末西欧天文学已经传入中国,江永、戴震都学过西欧天文学,一个人养成了科学脑筋,一理通,百理通,研究起小学来,也就比前人高一等。
⑵清代研究“汉学师承”,就小学方面来说:江永的弟子有戴震,戴震的弟子有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而王引之与王念孙又是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