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河阳桥送别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朋友离别的诗句大全,整理后列表如下:《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古诗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翻译赏析

古诗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翻译赏析

古诗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翻译赏析《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前言】《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作。

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

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

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

这首咏别词虽也有依恋之情,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

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

【注释】夜飞鹊:词牌名OrG。

始见《清真集》,入“道宫”。

《梦窗词》集入“黄钟商”。

双调一百零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四平韵。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

凉也作“良”。

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其,语助词。

霏霏:雨露很盛的样子。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津鼓:渡口报时的更鼓。

树杪参旗:树杪,树梢。

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

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花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斜径:歪斜的小路。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形容蔓草丛生,一派荒凉。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叹息声。

欷,哀而不泣。

酹酒:以酒洒地面祭。

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

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酹酒叩拜,是古代流传的一种寄思或者拜祭天地的一种形式。

【翻译】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

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

后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1]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

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

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

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管辖。

[3]这两句模仿《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

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

庶羞,即莱肴。

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

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

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的萧萧马鸣,加一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

列,是整齐的排列着。

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

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7]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

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

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18]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

有怪叹之意。

亘是绵亘不断。

[19]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

且,尚也。

跟上句已字对照。

[20]遂使,于是使得。

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

关于桥的诗句_描写桥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桥的诗句_描写桥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桥的诗句_描写桥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桥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桥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枫桥夜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继。

其古诗全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翻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绝句》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释志南。

古诗全文如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翻译】在参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a/26347,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雨过山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翻译】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商山早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释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创作背景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送别诗词赏析及讲解

送别诗词赏析及讲解

送别诗词赏析及讲解送别诗词赏析及讲解作者:陈子良朝代:唐代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注释饮君酒:请君饮酒。

何所之:往何处去?南山:终南山。

《送别》译文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送别》赏析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讲解这首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2024年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2024年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3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道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作品注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kū)荣(róng)。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道吹又生。
远芳侵(qīn)古道,晴翠(cuì)接荒(huāng)城。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唱完送别之歌你就解开行舟远去,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傍晚酒醒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开那西楼。

注释:劳歌一曲解(ji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与“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无限别意。

日暮(mù)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劳歌一曲解行舟”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红叶青山水急流”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古诗描写黄河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黄河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黄河的诗句翻译赏析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有关赞美黄河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全文诗句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诗句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征人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

其全文诗句如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翻译】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河阳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

其全文诗句如下: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翻译】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

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住之地,但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行路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别文言文技巧翻译赏析

送别文言文技巧翻译赏析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An old friend bids farewell to the Yellow Crane Tower, leaving in the misty March for Yangzhou.The lonely sail's distant shadow fades into the azure sky, leaving only the Yangtze River flowing to the horizon.【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文言文技巧,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首句以“故人”开篇,直接点明送别的对象,接着以“西辞黄鹤楼”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

黄鹤楼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诗人以此地作为送别的背景,显得格外凄美。

紧接着,“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美景,将离别之情与美好景色相融合,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刻。

二、动静结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句以“孤帆远影”描绘了友人离去的景象,给人以孤寂、凄凉之感。

而“碧空尽”则将孤帆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最后,“唯见长江天际流”以长江为背景,将友人的离去与长江的奔腾相呼应,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意境。

三、对仗工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此句中,“故人”与“烟花”,“西辞”与“下扬州”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这种对仗使得诗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意象丰富在《送别》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如“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长江”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五、韵律优美《送别》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节奏明快。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摘要:一、诗歌背景介绍二、原文内容概述三、翻译过程及难点解析四、译文欣赏与评价五、总结正文:【诗歌背景介绍】《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表达送别亲朋好友的情感为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边疆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这首诗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曾被多位文人墨客传颂、改编和吟咏。

【原文内容概述】《送别》原文共计20 字,分为四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绝句。

原文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闲看垂钓又思君。

夜夜梦魂不到家,无端叹息有谁知。

【翻译过程及难点解析】在翻译《送别》这首诗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以第二句“闲看垂钓又思君”为例,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的空闲时间里,看着别人垂钓,不禁又想起了友人。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这种情感和场景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保持原文的节奏和韵律。

【译文欣赏与评价】《送别》的译文如下:Willows green and the river level,Idly watching fishing, thinking of you.ight and day, dreams bring me no peace,Intriguing sighs, who can understand?在译文中,译者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和情感,用英语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译文也具有很好的韵律感,符合英语诗歌的特点。

然而,由于中英文的语言差异,部分原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可能无法完全体现。

【总结】《送别》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经典唐诗,诗人王之涣通过描绘江边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在翻译这首诗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昭君怨·送别苏轼〔宋代〕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译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开,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

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

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瑾,追逐行舟,代人送行。

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注释:昭君怨:词牌名。

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全词四十字,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宋时为长江中岛屿,现已与长江南岸相连。

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

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

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赏析:此词上片前二句“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不梦”,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解候,不知是谁吹起月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

从“惊破”一词来看,对梦被惊醒似有怨恨之意。

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月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

后二句“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描述月这样的情景: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

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月。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

“欲去又还不去”,道月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

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解节,景象凄迷,那解别情更使人黯然。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月,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

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

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

李商隐《河阳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河阳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河阳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河阳诗原文: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

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

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蛟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绵薄。

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

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

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

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

玉湾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

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

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

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诗词作品:河阳诗诗词作者:【唐代】李商隐。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
摘要:
1.《送别》的概述
2.《送别》的译文及注释
3.《送别》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正文:
《送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担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译文及注释,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

《送别》原文如下:
青青团团日如许,白发匆匆人似雪。

江南江北送行船,东家西家分离别。

【译文】
天空湛蓝,太阳照耀得如此明亮,然而人的白发却像雪一般匆匆地飘落。

在江南江北,送别的船只来来往往,东家西家都在经历着离别的悲伤。

【注释】
- 青青团团:形容天空湛蓝,太阳照耀得明亮。

- 白发匆匆:形容人的白发像雪一般匆匆地飘落,暗示时光荏苒,人生易老。

- 江南江北:代指全国,表示离别之人遍布各地。

- 送行船:指送别的船只。

- 东家西家:泛指离别之人的家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以简洁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离别。

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祝福,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生命的无常,时光的荏苒,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友情。

《送别》的影响深远,后世许多诗人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以离别为主题的优秀诗歌。

可以说,《送别》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古诗马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马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马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马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马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出塞》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送友人》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思》第三句,其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关于桥的诗句——《河阳桥送别》

关于桥的诗句——《河阳桥送别》

关于桥的诗句——《河阳桥送别》《河阳桥送别》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河阳桥送别》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河阳桥送别》原文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⑵。

若傍阑干千里望⑶,北风驱马雨萧萧。

《河阳桥送别》注释⑴河阳桥:唐代由洛阳去黄河以北必须经过的一座浮桥。

⑵晋国:指今山西一带,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⑶阑干:即栏杆。

《河阳桥送别》译文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

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住之地,但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河阳桥送别》赏析此诗写出了在河阳桥上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

前二句:“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起句写题之“河阳桥”,次句写题之“送别”。

起句由远及近,景象由线变点。

黄河由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来,流到这河阳桥。

黄河是一条线,河阳桥是一个点。

诗人送友人回归山西故里,故称“晋国归人”,这是点,也是近景。

而友人所经之路,伸向远方,这又是线,也是远景。

一个“遥”字,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友人,友人渐行渐远,渐变模糊,消失在天边,而诗人却久久不忍回去的情景,依依离别之情,溢于言外。

后二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紧承次句“遥”字而写。

傍着栏杆,遥望友人远去千里,这是具体写送别的场景。

“千里”与“遥”,正好呼应。

前句着一个“若”字,则使语气显得更加婉转。

末句乃是诗人“望”中所见之景。

“北风驱马”,是视觉;“雨萧萧”,则是视觉兼听觉。

友人北去,其马为北风所驱。

一个“驱”字,写出了诗人不忍友人别去而友人终将别去的内心苦痛。

而此时又下起了萧萧淫雨,风雨声夹杂一片,更让人思绪万千,怅然落寞。

静默的诗境至此陡然变得喧嚣,使人顿感心绪烦乱,余味不尽。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四句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

全篇言辞简淡,妍丽苍莽,婉转蕴藉,浑然天成,没有一字言情,却在萧疏淡雅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回荡着一抹浓浓的朋友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洛桥送别》原诗注释及赏析

《洛桥送别》原诗注释及赏析

《洛桥送别》原诗注释及赏析
洛桥送别【唐】储光羲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

海禽逢早雁,应月值新秋。

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注释】:
《洛桥送别》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储光羲的代表作品之一。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等地县尉。

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

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

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翻译】:在河桥边送别友人,河水正在安静的流动。

远远地看见船桨在轻轻摆动,只能悲伤自己不能故国游。

海上的禽鸟和大雁相逢,这个时候正是新秋。

听一听南津曲,分明是在抒发离愁别绪啊。

【赏析】: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就可得知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表现为对故国的眷念,悲秋的意绪,离别的愁怨三个方面。

【阅读训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一句进行赏析。

参考*:
(1)对故国的眷念,悲秋的意绪,离别的愁怨。

(2)这两句写景,但是景中含情。

一个“送”字明写河桥送客舟,暗写诗人送友人,将河桥写得有情有义,实则是将诗人写得有情有义;
一个“安”字写出了河水的温柔娴静,反衬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原文
斗篷听到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赵合德。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请问杨中舍》译者
待更新
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请问杨中舍》赏析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词作品。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
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
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
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
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
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的诗词全集。

亲人离别伤感的诗句

亲人离别伤感的诗句

亲人离别伤感的诗句亲人离别伤感的诗句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只有分离,让时间去忘记这一份默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民歌《箜篌谣》)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陆龟蒙《别离》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骆宾王《易水送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流水聆听相思语,折柳相送待七夕。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河阳桥送别翻译赏析
《河阳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

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前言】
《河阳桥送别》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

此诗抒写诗人在河阳桥上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而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

诗篇言辞简淡自然,意境萧疏淡雅,情感真挚浓厚,可谓余味无穷。

【注释】
⑴河阳桥:唐代由洛阳去黄河以北必须经过的一座浮桥,为交通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⑵浮桥:指河阳桥。

⑶晋国:指今山西一带,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⑷傍:倚靠。

阑干:即栏杆。

⑸萧萧:凄清的样子。

此处形容风雨声。

【翻译】
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

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住之地,但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鉴赏】
此诗写出了在河阳桥上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

前二句:“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起句写题之“河阳桥”,次句写题之“送别”。

起句由远及近,景象由线变点。

黄河由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来,流到这河阳桥。

黄河是一条线,河阳桥是一个点。

诗人送友人回归山西故里,故称“晋国归人”,这是点,也是近景。

而友人所经之路,伸向远方,这又是线,也是远景。

一个“遥”字,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友人,友人渐行渐远,渐变模糊,消失在天边,而诗人却久久不忍回去的情景,依依离别之情,溢于言外。

后二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紧承次句“遥”字而写。

傍着栏杆,遥望友人远去千里,这是具体写送别的场景。

“千里”与“遥”,正好呼应。

前句着一个“若”字,则使语气显得更加婉转。

末句乃是诗人“望”中所见之景。

“北风驱马”,是视觉;“雨萧萧”,则是视觉兼听觉。

友人北去,其马为北风所驱。

一个“驱”字,写出了诗人不忍友人别去而友人终将别去的内心苦痛。

而此时又下起了萧萧淫雨,风雨声夹杂一片,更让人思绪万千Org,怅然落寞。

静默的诗境至此陡然变得喧嚣,使人顿感心绪烦乱,余味不尽。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四句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

全篇言辞简淡,妍丽苍莽,婉转蕴藉,浑然天成,没有一字言情,却在萧疏淡雅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回荡着一抹浓浓的朋友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