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里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背景这节课主要面向大班学生,考虑到学生们对于家的概念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将以“我的家在这里”为主题,通过数学知识的引导,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家的地理位置和方位,并通过简单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理位置和方位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绘图,表示家的地理位置和方位;3.学生能够在想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并进行简单的感性推理和判断。
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学生们首先会被引导回忆一下家的地理位置和方位,比如家门的方位是朝向哪个方向,家离学校同样的方向还是相反的方向等等。
2.接下来会引导学生们想象,假设家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这个位置在城市或乡村,具体的地图形状和地貌特征等等。
3.然后,老师会通过手绘简单的地图,在黑板上呈现出这个假想的位置,同时加入一些标志物,比如公园、商场等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方位的概念。
4.最后,老师会让学生们自己绘制一张自己家所在的地图,然后结合上述内容和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标记出自己家的方位和周围的标志物。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回忆家的地理位置和方位;2.让学生想象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并描述其中的特征;3.老师绘制简单的地图,并讲解方位的概念;4.老师在地图上标注标志物,并提问学生:这个标志物在哪个方向?这样标志有没有可能是在其他的方向?5.给学生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学生自己绘制家所在地图。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符合大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我的家在这里”为主题,但是只针对学生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浅显的介绍,未能足够考虑到学生们对于具体地理环境和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使用了讲解和绘图的方法,整个课程显得比较生硬和古板,缺乏了多元化和活泼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所提升的空间。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附教学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吧。
活动目标: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活动过程:一.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
“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
“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二. 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 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
”“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家在这里》,是一部充满美好而温暖的纪录片。
该片着重描写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涌现出来的众多家庭,以及他们在这段历史时期里的故事。
片中浓缩了家庭发展的脉络,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新生活的兴起。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变化。
2. 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家庭变化。
3. 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让学生观看影片并讨论。
2.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变化。
3. 由学生介绍片中不同家庭的情况,并对比分析。
4. 引导学生总结家庭变化的情况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反应热情,他们对纪录片的情节和人物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纪录片中的家庭变化,这都是由于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小”等比较词汇。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3.能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小组合作能力和思维启动能力的培养。
2.标准不同形式的制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运用“大”、“小”等比较词汇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的培养。
2.图形特征的描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第一节:比较大小1.班级分小组,小组内互相配对,组长发放“大小物品比较表”。
2.组员在表格内找到相应物品,观察它们的大小关系,并用“大、小”等比较词语表示出来。
3.交换观察结果,合并对相同物品大小的运用的结果。
4.组内网状练习,检查大小表格的理解。
第二节:图形的大、小1.以讲故事方式介绍数学命题:“小白兔在看月亮的时候,看到月亮好大好大,自己好像个小小的棉花球。
”2.给小朋友呈现一些卡片,要他们通过观察,判断图形的大小是否与白兔看月亮时的大小感觉相同,然后口述其他看到的特征,比如形状、点数等。
3.每组在一张纸上标上自己心中认为的“大”、“小”图形,然后手机起来给全班观摩。
第三节:自主探究1.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发放五张卡片,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讲出每张卡片的不同之处。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发现到的规律,对所有的卡片进行排列组合,使得在整个班级中排名第一。
3.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归纳总结各自的策略和规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最后,整个班级把所有的卡片一起分析,总结出一种最优策略。
教学反思通过对本堂大班数学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我从多个方面得到了很多启示和反思,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角色推动老师不能让课堂的推动仅仅依赖于自己的引领,更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形成一种自主性的推动力量。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不断总结对于一个优质的课堂内容,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推动,而是一个经过不断总结和尝试的过程。
《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的家》教学反思《我的家》教学反思1昨天上午,在__小学上了第一堂公开课,一大清早就赶到了那边,不过事实证明我确实早了点。
晒了半个多小时太阳,才有一个人出现。
听课的全是我们组里的老师,对于这种小场面,我是一点也不紧张。
相反,我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像老油条,做什么事都抱着一种应付心理,完成就好。
就拿昨天的那堂课来说,很早就可以准备,但这个准备只是形式上的教案,课件,一些表面该做的我确实都做了,虽然听课的那些老师也很谦虚的说挺好的,但我知道那些也都是表面的,慢慢的谈到音乐性,歌唱技巧等方面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到不足之处了。
确实,这堂课有太多地方的不足。
首先是最基本的,对学生的关注,如是否能唱了?唱到了什么程度?音准怎么样?情绪怎么样?这些我没有做好,因为自己觉得这首歌还是比较简单的,对教材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在学生学唱方面也只是一味的简单的反复学唱了几面就过。
其次是歌唱技巧,在这首歌的教学当中,学生唱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还是没有发现,如果之前可以教一下那几句高音的演唱技巧,那效果应该会更好。
最后是单老师谈到的,音乐性不够,挖掘的不够细,对旋律的起伏我都没有牢牢抓住。
也有老师说我这堂课有点杂,回头一想自己也觉得好像在做戏,而非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之间的共鸣。
而且一堂课下来,我还多出5分钟,像单老师说的,如果我能把这些东西都运用进去,那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是的,这堂课不完美,形成这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只有一个----懒,在这里我要好好检讨一下,本来已经够懒的了,自从来到了乡下,就变得越来越懒,每天迟到早退不说,教学也不是非常认真,我不承认自己是个笨的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就是不肯去钻研,懒得去做,做事情也常常一拖再拖,每次在单老师的空间里看到其它人都这么用心,都让我觉得非常惭愧。
原来做一个音乐老师并非别人想象的这么轻松,真的很需要智慧,更需要勤奋!《我的家》教学反思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高二(9)班准备在艺术节合唱比赛中演唱的曲目。
我的家教学反思三篇
我的家教学反思三篇篇一:我的家教学反思我所教的《在家里》是一年级上册的识字一,学生刚刚学完拼音,开始识字,本课的设计中,我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从情境导入到自主识字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我用形象生动的挂图,色彩鲜艳的词卡、字卡,充满激qing的话语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在“再读课文,感知内容”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学习。
其次,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要关注识字兴趣,激发识字积极性。
”本节课识字教学我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是结合插图识字,图画中再现的是儿童熟悉的家用电器、陈设等;第二步是借助拼音识字,并将要求识记的字涂上鲜艳的颜色,待学生读准字音后,去掉拼音再读,多种方式反复认读;第三步是小组合作探索识字的好办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进一步达到了识字目标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的。
最后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5篇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5篇《我的家在这里》写出了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向人们勾画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赞美了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亲人间的真挚的爱。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1主题目标:1. 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 了解并介绍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热爱、关心家人。
活动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导语:小朋友,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出示:《家》。
齐背。
同学们,大树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我的家”,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和了解你的家庭,分享你的幸福和快乐,好吗?二、创设情景,简介家庭出示范例:这里有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我们一起来读读。
我叫王小明。
我家住在盛世花园2号楼201室。
家里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他很幽默,喜欢说笑话,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妈妈是一位售货员。
她很勤劳,每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是城东小学一(2)班的学生。
我爱画画、听故事,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我很喜欢我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自己在哪儿读书?每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家?王小明就从这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家。
“ 小火车”到达第一站———“介绍我的家”师述;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现在我们就来介绍自己的家。
先说说你家住哪儿?再说说你家有几口人,分别有哪些人?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有哪些特点?你自己在哪上学,自己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自己的家吗?请小朋友取出“全家福”照片,看着黑板的提示,小组内进行介绍。
介绍内容:我叫-------我家住在-----------------我家有------------------------爸爸--------------------(工作),他-------------------(特点)。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家在这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观察周围的环境,加深对家的认识;2.能够使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家的位置;3.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认识并观察环境;2.描述家的位置;3.使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使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庭图片和方位词卡片;2.学生个人认知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出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了解家的位置,并向学生简单介绍方位词。
2.讲解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照片,并表达感受。
(2)教师出示方位卡片,向学生介绍方位词,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3)教师通过观察家庭照片让学生熟悉使用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4)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填写方位词表达自家的位置。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多张家庭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使用适当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2)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自己家的示意图,并用适当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3)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示意图,用适当的方位词描述对方家的位置。
4.课堂反馈:(1)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照片,表达对照片的感受,并用方位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绘制的示意图,并讨论不同家庭图片的方位词表达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和兴趣爱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讲解和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赋予学生对自我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可以体现出学生课下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掌握方位词的基本应用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反思《我的家在哪里?》教学反思本周三,我校语文科组的老师来听我的公开课——《我的家在哪里?》。
我声情并茂的授课把学生带人了预设的情境。
教学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说说你对家的感受(老师设置的问题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家”意味着什么?)。
几分钟准备时间过后,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家是港湾”,有的说“家是一盏灯,一盏指明灯”,有的说“家是前进的动力”……这些答案都是与老师之前预设的相同,也符合本文作者所倡导的“爱的哲学”,课堂进入高潮。
这时,轮到一个女生发言,她怯怯地站起来,说:“我没有家。
”然后,眼圈红了,默默地站着。
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也一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旁边有学生示意老师不要再问下去。
过了几秒钟,老师轻声地说:“也许她有自己的故事,我们就不深究了。
”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发言。
当最后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家是可有可无的”时候,也许是鉴于之前的尴尬,老师直接就忽略了。
怎么办?面对这与预设教案不同的声音,如果硬性强制学生接纳家是温暖的地方,是爱的港湾,这个学生会真正认同这种观点吗?他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了吗?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事实上,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成长于“不幸”的家庭(如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
而且我们还有不少学生是留守“青少年”,他们对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更何况,课堂不应只有一种声音。
课堂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在于预设之外还有生成。
面对上述情况: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不能强调学生整齐划一地按老师的意愿行事。
而且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他们的自尊心极强,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得到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2、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变说为写。
鉴于学生对“家”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与其让学生泛泛而谈,不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家”的认识。
因为“写”是一种深度阅读,也是对内心的一种追问。
通过“写”的方式,不仅延伸了课堂,而且保护了部分学生的隐私,让他们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三年级道法 我的家在这里 教学反思
三年级道法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说”并教给一定的说话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听”,体现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打破了单一的要求学生“说”的形式。
注重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能积极参与,形成民主和谐的气氛。
抓住“爱”这一主线,让“爱”做主,让学生会“说家”更懂得如何“爱家”。
把口语交际课与写话训练巧妙结合,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同时学会写一段完整的话,为写作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了解家的概念,以及家的种类和重要性。
2.学习如何描述家的外观、内部结构和功能。
3.认识并熟悉不同的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社会》(三四岁适用)。
2.教具:家庭模型、照片、图画、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课前准备:园所周边家庭相关地图、照片、家庭构成问卷等。
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生活语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以及自己喜欢家的哪些方面。
•制作家庭模型,让学生看到并了解不同种类的房屋外观和内部结构。
•展示家庭照片,并引导学生分享照片背后有趣的故事。
2. 深入了解家•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家?”,概述家的概念和重要性。
•老师通过投影仪等方式,展示家庭形态的照片,以及不同国家的住房结构和特点。
•老师让学生观察家庭模型,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家的内部和外部结构。
3. 学习如何描述家•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家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如何描述家庭物品的布局和功能等。
•学生通过模仿、观察、绘画等方式,进行口语描述和书面描述。
4. 认识并熟悉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老师以家庭为话题,介绍家庭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并陈述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
5.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分角色演示不同的家庭场景,例如:早上家庭成员走廊、晚上家庭成员围坐在餐桌边、一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等。
并让学生对话与会议。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课堂中,老师组织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鼓励学生们作为一个小小团队,共同制作家庭模型,每个人可以负责家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
教学反思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本篇教案旨在通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自己家庭的认知和感激之情。
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尊重和珍惜,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2.通过谈论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表达对家庭的情感;3.培养学生尊重和珍惜家庭的意识;4.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与重要性•家庭的定义和构成;•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2. 我的家庭•家庭成员及其关系;•家庭活动和传统。
### 3. 表达对家庭的情感•描述自己家庭的特点和优势;•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
### 4. 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作用•家庭角色与分工;•个人贡献与责任。
四、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准备幻灯片,展示家庭的定义和构成;•准备图片或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
### 2.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
### 3. 教学主体 ####a. 家庭的定义与重要性•分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共同探讨家庭的定义和构成;•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全班。
#### b. 我的家庭•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家庭的传统和习俗,加深对家庭的认知。
#### c. 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学生利用词汇和句式提示,写下对家庭的感激之情;•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
#### d. 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家庭角色与分工;•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和责任。
4. 拓展活动•学生可访问家庭博物馆,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作文或制作家庭画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中展示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3篇
5.《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篇一)一、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问题导学是通过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并经过同伴交流和教师的指点、提升,获得正确的认知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以教材所体现的文本因素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结合同龄学伴巧设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学生生活实际。
让他们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并以“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三、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将教材内容通过现实生活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呈现如表演、观察、练习、游戏、讨论等。
不足: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
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作为学生要爱社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探讨不能太宽泛,引导学生学会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
要把控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课堂出现混乱。
要注意它的定位和后续性。
改进预设:1.重视对学生社区生活调察的指导,让学生先做好计划,课前需要家长带领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居住地环境及功能职责调察。
2.目标不能太高,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课所要了解的内容,还要注意保留后续在生活中不断观察。
3.教育具有延续性,课堂中教给学生的方法与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
所以,教师可以创设课外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将技能加以实践,形成生活的智慧。
《我的家在这里》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我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我的家》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我的家》的阅读与理解,生词的学习与掌握,课后的练习题,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如“窗户”、“沙发”、“电视”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感受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重点:学习生词,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地方是什么吗?”通过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我的家》。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生词学习利用生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讲解词义,并进行认读练习。
4. 理解课文a.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家的?c. 你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吗?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的家》2. 生词:窗户、沙发、电视、温馨、亲情3. 课文主旨: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的家庭和家人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的家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家里有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调皮的弟弟。
每天放学回家,我总能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
她总是在厨房里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爸爸则喜欢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或者电视。
弟弟最爱和我一起玩耍,我们笑声不断。
我爱我的家,因为这里有我最亲爱的家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数字和数量,并能较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真实生活中的现象和材料,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谐发展。
教学内容1.确认数字的概念,认识数字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了解生活中数字和数量的用途。
3.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张地图,问学生:你们家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自由谈论家的位置,并引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2. 游戏热身(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个人做“数”牌,一个人做“数量”牌,每组相互配对,摆出相应数字牌的数量个物体。
比如,数牌是“9”,数量牌是“苹果”,那么这个小组就要摆出9个苹果。
比较两组谁用的时间最短。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15分钟)老师在地图上画出学生们上课所在的地点,然后让学生们观察地图,指出自己家的位置,并观察邻居家的位置和数量。
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字和数量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让学生们互相比较谁家的数量最多或最少。
4. 探索数字和数量的规律(15分钟)老师用数字卡片和图像展示数字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探索数字和数量的规律。
5. 小组竞赛(10分钟)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比赛,要求学生按要求比较和计算数量,从中找规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6. 活动总结(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发表看法,交流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我的家在这里”,侧重于让学生探究数字和数量的规律和关系。
通过观察和比较真实生活中的现象和材料,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了游戏、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互动。
2022-202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
2022-202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懂得了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观看视频课件,欣赏我们所生活的家乡的优美地方,再次熟悉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然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3、交流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里,还熟悉哪些人和事。
4、说说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里也有哪些让人困惑的问题,交流一下自己的所在村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同时,自己曾参加过哪些社区的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5、完成了教材第31页“阅读角”内容。
阅读后一起讨论: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6、说一说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自己能做点什么。
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
《我的家》主题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的家》主题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我的家》主题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篇一」关于《共同的家》教学反思关于《共同的家》教学反思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不言而喻,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如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
为了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利用字卡一列列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能争着大声朗读生字。
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
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
一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以及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
学生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苏派教学强调情感朗读,只有在入情入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精髓。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简短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反思简短记得有一次,我讲到数学里的方程,那可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结果学生们听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个别同学甚至开始打瞌睡,简直让我心里一紧。
为了让他们活跃一下,我尝试了一些互动,结果发现,原来他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无感,只是方式不对。
我突然觉得,课堂上不光要有知识,更要有趣味。
于是我开始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是买菜时的讨价还价,来帮助他们理解方程。
哎,谁说数学只能冰冷冰冷的?一说到生活,学生们的眼神都亮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带学生们去参观博物馆,那真是个令人兴奋的日子。
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美好的知识之旅,结果发现,带着孩子们真是个考验。
小家伙们在展品面前嬉闹,跑来跑去,完全没听我在讲什么。
我当时心里那个火大啊,感觉自己像个无头苍蝇。
不过,回想起来,那也是我没能引导好他们的结果。
能让他们自由探索也很重要,毕竟,知识不仅仅在书本上,有时候更在生活中。
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像无底洞,吸引着我去深入挖掘,去寻找那些更有趣的故事。
说到反思,真的是越想越有感触。
每一次的课堂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每次回顾,都像是在翻看一本成长的日记。
记得有位老师曾跟我说过,教书就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坚持和调整。
听完这话,我当时就恍若醍醐灌顶。
是啊,不能一味追求完美,偶尔停下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规划下一步。
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我开始尝试更多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组队讨论。
看到他们积极地交流,像小蜜蜂一样,心里那叫一个甜。
这种氛围真好,大家都在互相启发。
看着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我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是变成了双向的互动。
教与学就像一场舞蹈,彼此之间的节奏和默契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这条路,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未来的路还长,我会继续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舞台上演出,虽然有时候跌跌撞撞,但我相信,爱与热情会带我走得更远。
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庭在这里》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庭在这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我的家庭在这里》是一部关于家庭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家庭情景展示了不同家庭如何应对各种道德困境和法律冲突。
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和法律道德的关系,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反思和评估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观看《我的家庭在这里》这部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家庭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我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本次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对家庭伦理和法律道德的思考和关注。
通过观看纪录片,他们能够理解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他们也能够分析不同家庭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的冲突,并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我认为本次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评估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看纪录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们得以亲身体验不同家庭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的困境,并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则促使学生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具有洞察力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因此,我认为教学方法选择得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反馈评估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收集反馈,我了解到他们对本次教学的积极评价。
学生们认为纪录片很生动有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庭伦理和法律道德的重要性。
他们也认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研究方式,能够促使他们思考和合作。
学生们表示他们在本次教学中获益匪浅,并愿意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相关的话题。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家庭伦理和法律道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他们不仅在纪录片中感受到了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推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在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反思
幸艳艺
我很爱旅游,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喜欢藏族舞蹈,韵味十足,带有浓浓的情结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课。
在备课时我就想,藏族是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而西藏的音乐舞蹈与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学生了解音乐的同时,也要适当了解一些西藏的人文风情,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西藏的音乐。
但是西藏本身的文化过于厚重,而我的学生只是一群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介绍过多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我确定让他们也在课堂上来一次旅行,让孩子们欣赏西藏的美丽风光,听藏族欢快的音乐,跳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进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日喀则”是地名,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全曲热烈欢快、充满谐趣,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舞蹈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
西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神秘、遥远的地方,怎样让懵懂无知的孩子们了解民族大家庭中的藏族,并在课堂中学习藏族的歌曲和舞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视觉、听觉的冲激下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
开始部分我设计了一段很有藏族韵味的音乐做律动,让孩子在律动中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韵味,然后我用一段非常美的藏族舞蹈吸引孩子的视觉,激发孩子学习藏族音乐的兴趣,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又在优美地藏族音乐中欣赏一组很具有
藏族特色的图片,加上老师优美地语言介绍让孩子们走进藏族,利用视觉图像法创设情境,在听觉地刺激下使学生初步了解西藏,及藏族的风土人情。
并且设计悬念,在藏族小朋友的歌声中知道日喀则,不只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音乐的学习。
让孩子们在无边界课堂中充分了解藏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充分感受我们民族文化中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元素,激发孩子们对西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知识无边界的培养。
在学习歌曲中,我创设了学生二声部创编,加入衬词使歌曲更加欢快,这是对音乐的横向拓展,让学生增加知识的融通性,让课堂更具活力。
最后在舞蹈的欢乐中结束本课。
让孩子们通过本节课学习,感受到音乐课不仅仅只是学唱,它可以无限地学习到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也可以用欣赏、聆听、学唱、创编、舞蹈等等多种不同地形式来体验感受歌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的无边界,思维无限界,体会到音乐内涵无边界。
而我们所提倡的无边界课堂也不会止步于此次教学展示,它将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素养,感悟音乐的魅力;它将带领我们的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音乐教学应该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情感的摇篮。
反思《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否在导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因此,为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开课就让学生跟随音乐去旅游,用一组精选的草原、海子、雪山的图片,配合音乐《走进西藏》让学生欣赏,学生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在大草原上闻花草的气息(呼吸训练),在湖泊边模仿微风、牦牛的声音(发声练习),在雪山脚下行走、飞翔(律动),经老师引导有了想去看看的想法,为下面学唱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学跳藏族舞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
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
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在演唱歌曲环节,我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速度、情绪、拍子,感知踢踏舞的音乐特点,了解“日喀则”、“啊索啊索马里拉”的含义,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自然能体会藏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及赞美,这时再让学生来演唱,情绪也就喷薄而出,将歌曲表现得很到位。
学习歌曲的自然过渡,学生的思维也很自然地跟着音乐活跃起来,仿佛真正来到了高原,立即就想加入锅庄的表演,藏族舞蹈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没有直接搬出动作来学习,而是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播放藏族舞蹈《我的家在日喀则》视频,使音乐得到延伸,让学生细心观察有特点的动作,引导学生模仿、体验和感受舞蹈动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学生主动接受舞蹈的学习,自然而有效。
但本课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遗憾!首先教师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上课音乐出了问题。
其次,在学跳藏族舞时,我的示范、指导不够,也未能调动学习舞蹈的学生的示范作用。
还有在歌曲二声部创作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学生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
我想,如果让我再来一次这样的“旅行”,我一定会更全面把握课堂,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1
【课程标准】: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教学目标】:
1.尝试绘制自己“家----千岛湖镇中”的平面草图
2.通过学习观察教材P7图1-3平面图,分析并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3.初步培养学习者一定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706,707,708
【教学过程】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