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认字游戏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认字游戏认字游戏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记忆是关键,而记忆的基础就是认字。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认字呢?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认字游戏”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是认字,通过“眼力训练、发音训练、形和意结合”三个环节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更多的字,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更多的字,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2、在游戏中通过眼力、发音、结合三个方面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
3、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反应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愉悦。
三、教学内容1、认字游戏(一):画虎类。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游戏的氛围下,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动有趣的画面中的汉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
游戏步骤:(1)老师拿出粉笔,向学生展示一张画虎图片,并让学生用广东话(或自己懂的话)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
(2)老师让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汉字,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字的含义。
(3)老师让学生模仿书法老师的笔画画出这些字。
(4)学生分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汉字的书写。
2、认字游戏(二):有声类。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游戏的氛围下,让学生听声音完成对汉字的辨认。
游戏步骤:(1)老师准备录音带或者用桶盖、铜铃等发出不同的声音。
(2)老师播放声音,学生通过辨别声音的来源和性质,找出对应的汉字。
(3)学生在纸上书写对应的汉字。
(4)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汉字的书写。
3、认字游戏(三):捉影类。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游戏的氛围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影像完成对汉字的辨认。
游戏步骤:(1)老师准备好画有汉字的卡片,并将其放在光源后。
(2)学生通过观察卡片上的影像,找出对应的汉字。
(3)学生在纸上书写对应的汉字。
(4)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汉字的书写。
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
全文共9个自然段,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友好,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自我感悟,形成语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为他们走进文本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为了扫清学生阅读障碍,夯实基础,在本节课我利用大量的时间来实施生字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形式,想象说话。
3、通过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初步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驯鹿、小鸟头饰。
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师板书:树。
(生齐读。
)生活中你都见过哪种树?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生活中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树。
今天这节课老师再让大家认识一种特别的树。
师板书完课题。
(会走路的树)指名读,齐读。
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有些同学满脸疑惑,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提问题。
学生的疑问大致是: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黄山奇石的形态和神韵,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并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3.通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山奇石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黄山奇石的形态和神韵的。
2.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约5分钟)1.教师播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
2.提问:你们见过黄山吗?黄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黄山奇石的文章——《黄山奇石》。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约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和朗读节奏。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约30分钟)1.分段学习,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o第一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奇石众多,形态各异。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
前一句写眼见之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后一句宕开一笔,由实而虚,抒写目送黄河远去,想象黄河入第的开阔意境。
诗人融情于景,为后两句析事明理作铺垫。
“白日”指傍晚的太阳。
“依”:挨着,靠着。
“尽”:完。
这里指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是说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欲”:想要。
“穷”:尽。
“目”:眼睛。
“千里目”是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归类识字课文,其中包括《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练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学生已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基础上进行养成教育,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
识字课文中的第一课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全课共分为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表现了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了水乡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
第二课也是利用“词串”形式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的场面。
全课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第三组词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词语表现了中国的突飞猛进。
第三课属于看图会意识字,课文通过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第四课是形声字归类汉字。
由5个偏旁与“苗”组成5个形声字,再由这5个形声字分别组成词语,然后用一部分生字偏旁编入后面的儿歌。
教学目标:1、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四课的生字,品析课文语言,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大自然美好的景色,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色,激发热爱社会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一定的语文交际能力和读图写话能力,为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四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达到会读会写的要求。
2、理解儿歌的思想内容。
难点:1、掌握一些字的书写笔顺。
2、激发每位同学的民族荣誉感。
课时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识字12课时识字22课时识字32课时识字42课时练习13课时。
2018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下大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懒人教案
2018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下大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懒人教案23下大雨教材分析下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下大雨也是比较常见的。
你是否曾经用心观察过雨天的世界呢?本文通过大作家汪曾祺的笔触,描绘了下大雨时“我”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情感。
本文共分为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描写“雨真大”。
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下大雨时的景象,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正面描写雨之大,如“屋顶上起了烟”,“大雨点”“砸出”“丁字泡”,雨声是“呜一一哇,呜一一哇”的。
这些都表现了“雨真大”。
第二层次是从侧面描写雨中的世界,如“荷叶”被雨打得“东倒西歪”,“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紫薇花湿透了”,“麻雀躲在檐下”,“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藏在老墙下面一块断砖的洞里”的乌龟“出来了”。
这些都是因为“雨真大”。
对于作者来说,虽然人们常说“天天晴天人夸好,一朝下雨狗都嫌”,但他却喜欢“听雨玩”,并且发现雨中的世界充满了情趣,如“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麻雀躲在檐下,歪着小脑袋”,“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它(乌龟)昂着脑袋看雨,慢慢地爬到天井的水里”。
他沉浸在大雨的世界中,用耳朵听雨声,用眼睛看雨景,用心灵悟雨情,一定很久了吧。
不下雨的时候,他也经常沉浸在大自然的花草、虫鸟中,关注它们的一举一动。
这就是作者深深喜爱着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雨中的景象,体会大雨世界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23下大雨2.引导学生谈论下大雨的印象和感受。
二、初读指导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描述插图中的内容。
下大雨时,屋顶上起了_______,紫薇花七零八落地倒在了_______下,檐下倒吊着一只_______,它的龟甲被拴在了橱柜上,老墙上的砖_______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
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总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复述《有趣的发现》。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绿线内的22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看图练习写话。
让学生联系上下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新部首。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一株紫丁香》……………………2课时《有趣的发现》……………………2课时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本单元围绕一个“情”字组织了四篇文《秋游》、《再会了北京》、《英英学古诗》和《乡下小孩》,文内容丰硕多彩趣味盎然。
《秋游》给咱们刻画了一幅充满动气的秋景图表达了小孩们沉醉在秋季大自然中的轻巧心情。
《再会了北京》那么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强国的满腔豪情。
《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让学生沉醉在《静夜思》的意境中感悟前人的思乡之情。
与此同时学生又学会了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
《乡下小孩》那么是一首反映农村小孩童年生活的诗歌读起来如沐阳光勾起了小孩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四篇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彩图,咱们在学习中认真地观看图画并展开想象,借以帮忙咱们明白得文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文背诵文。
2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熟悉26个二会字学会“青和里”两个新偏旁。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文的朗诵、感悟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4记住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为学习音序查字典做好预备。
读背成语和《三字经》里的几句话积存成语。
6让学生学会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文明交际。
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所学的两个新偏旁组字。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3通过对文的品读感受秋季的美好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
4以朗诵为主线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浸染。
单元教学难点1熟悉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酷爱。
2了解乡下小孩丰硕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育学生酷爱农村的思想情感。
3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文通过量种形式地朗诵来明白得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4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训练。
时安排《秋游》…………………………2时《再会了北京》…………………3时《英英学古诗》…………………3时《乡下小孩》……………………3时秋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文。
2学会本生字,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文的朗诵、感悟,感受秋季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故事。
下面是《孔繁森》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描绘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形象,展示了勤奋读书的重要性,并通过孔繁森和他的角色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对比,传达了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繁森是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了解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课文):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书吗?学生:喜欢/不喜欢。
教师:那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男孩,他叫孔繁森,你们听过这个名字吗?2.呈现课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课文):教师:孔繁森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男孩,他用功读书,天天进步。
你们听一听,看看孔繁森每天在干什么?孔繁森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3.小组讨论:教师:请你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孔繁森每天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人的哪些方面有帮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4.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你们认为孔繁森为什么每天要读书?读书对人有什么帮助?5.理解课文: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繁森的故事,先默读,然后大家一起来完成填空题。
学生:(默读并完成填空题)6.个别检查: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填空答案。
7.课堂讨论:教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当时的班长怎么样对待孔繁森的问题的?他在孔繁森面前扮演了什么角色?8.情感抒发:教师:在孔繁森的学校和家庭,我们看到了一个读书非常用功的男孩,我很欣赏他。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
故事先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阅读短文后,让人感觉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孩子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乐于表演朗读;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一定的方法基础;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历史传奇故事,学生对故事中的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体会到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个难点。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起先设计从《木兰诗》着手,引出木兰的故事。
但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力还有欠缺,于是我重新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以豫剧《花木兰》作为音乐背景,在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木兰的与众不同,从而提出疑惑: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抓住文中留白,让学生角色扮演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木兰的心理,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牺牲的伟大情怀;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再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花木兰的英勇善战;最后引导学生配乐诵读,表达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的和谐的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从而深入了解花木兰,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利用动词的串联来背诵课文。
2、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通过角色扮演,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从木兰替父从军,体会她的尊老爱幼,从木兰的英勇善战,体会她的爱国情怀。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一、教材分析《水乡歌》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课文,该课文主要讲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儒雅风情、建筑特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以及人们的热情和勤劳。
这个内容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风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见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词语:“荷塘”、“烟笼”、“小船儿”、“荡着悠悠”,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风情人物、生活习惯等,学生会从中认识江南水乡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为以后的学习深入了解介绍江南文化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说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事情。
2.培养学生爱好文化艺术的好习惯,引领他们走进水乡文化,进而会对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美,培养学生爱我们的祖国的情感;2.通过学习江南水乡的文化传承,让学生更加珍惜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1.教授新词汇,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2.帮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情2.培养学生对江南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听、读、说、写等方式多角度地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在语境中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如何形成江南水乡的风景2.呈现:请学生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新词汇3.讲解:解释生词和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新的地理环境第二课时1.复习:请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课文,让他们回答问题2.呈现:请学生跟读下一段课文,并理解生词3.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特色建筑(南方建筑、水乡桥、小桥、步行街等)第三课时1.复习:请学生回忆前两课的知识内容2.呈现:分享一些关于江南水乡的美食,让学生了解江南文化3.讲解: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学习江南民俗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大禹治水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 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 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 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禹在外治水很多年,曾经几次路 过自己的家门,但他都没有进去看一 看。禹的儿子很大了,还不知道父亲 是个什么样子。
第四步:学习第三自然段
以比赛读、挑战读的形式展开。读后互评,说说他哪句读 得特别好?学生可能会针对“13年、一次也没有”进行评价。 教师顺势出示句式练习,引导学生关注数量词,在比较中体会 运用具体数字的好处。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 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 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 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 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预设一:学习多音字
15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 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 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 精神。
【教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 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 “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 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 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 “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 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步:指名分段读课文,继续在语境中识字。 第二步: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滔滔的洪水”,指名读,让学生猜猜“滔滔”是什 么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偏旁猜字义。 【设计意图】“滔”是要求认读的字,此处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苏教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编排意图及教学意义:
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诗。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课文《有趣的发现》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从现象到本质,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以后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株紫丁香》也是一首儿童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依托,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五、教学具准备及开发利用的资源: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挂图。
六、课时安排: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6《一株紫丁香》…………………………………2课时
7《有趣的发现》…………………………………2课时
练习三………………………………………………3课时
单元测评………………………………………………3课时
七、单元教学构思:
本组教材都配有与课文相对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同事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内容: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6、《一株紫丁香》
7、《有趣的发现》练习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发展。
4、本单元重在人道合一的育人观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尊敬,什么是探索,从而在人生的开始就立下目标努力拼搏。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包括了5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和《练习6》。
《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事,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爱意;《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孔繁森》讲诉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练习6》安排了5个版块: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做做、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这一单元课文属于“学习篇”,教育学生学习文中人物蕴含的良好品质和可贵精神。
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教学时可捉住文中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14、15课,会复述第16课。
2、学会本单元49个生字,33个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意。
4、认识8个表示天气的符号,并会简单记录天气;写好铅笔字;收集几个标志;读背4个跟勤奋学习有关的成语,一首劝学的古诗;学会看望病人,学会关心身边人。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蕴藉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
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案设计
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胡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丽的奇妙体面。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语言漂亮,富有韵律;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爱慕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漂亮。
针对本课内容,依据上述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两条绿线的 5 个字只识不写。
熟悉 1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胡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胡蝶谷迷人的景象。
如何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胡蝶谷的美景是学习的重点。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而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渗透两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想象,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探索,自悟得意。
在学法指导上我准备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学习。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胜利的欢跃。
依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感悟台湾胡蝶谷的奇怪迷人的景象,激发爱慕祖国、爱慕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课前豫备:胡蝶头饰、导游帽、教学课件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本钱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出示挂图,创设情境同学们,你见过成千上万只胡蝶聚会的场面吗?看,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胡蝶飘舞的课件) 在台湾的一些山谷里,就有这种可以称得上奇观的景象。
今日,让我们走进台湾的胡蝶谷,去领略那奇怪迷人的景象吧!板书课题齐读。
[ 通过情境创设和悬念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剧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环节学生确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到达流利。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小动物过冬
小动物过冬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课文有8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
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这部分有5个自然段都是写它们的对话,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小燕子是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
第八自然段写它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
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课本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1、学习习惯。
⑴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⑴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⑴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9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⑷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⑴、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⑵、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⑹、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6、写话。
⑴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
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⑴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口语交际的重点: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难点:⑴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⑵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阅读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在写话方面,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重视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
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
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又如《动手试一试》提示学生学习要不惟书、不惟上,要勇于实践……(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
(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识字”与“课文”全部注了音。
“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5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8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⑴词串识字。
包括“识字”1、2、5、6四课。
这种识字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⑵看图会意识字。
包括“识字”3、7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⑶形声字归类识字。
包括“识字”4、8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集中安排在“识字”课中的生字,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
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笔顺者,都提示了书写笔顺。
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3个,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
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人生字总量。
此外,随课文安排了29个偏旁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
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
编选本册课文坚持了“多编少搬”的原则,传统课文所占比例较小(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和《登鹳雀楼》3篇)。
新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大禹治水》,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2008,北京》、《孔繁森》;既有像《秋游》、《夕阳真美》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又有《有趣的发现》等寓理于事的课文。
从体裁看。
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寓言。
另外,还安排对话式的《英英学古诗》。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选入本册的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色:1、选文精美,视觉独特。
一是诗歌的比重增大,接近课文的三分之一。
这就使阅读教学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二是故事、散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脍炙人口。
三是视觉独特,对伟人、名人的歌颂,均是选择平凡小事,以揭示其人性的美。
选文就想着如何教文。
(例如云房子)2、编排精妙,角度多维。
课文的组合优化,编排精妙,各个单元都有一根主线贯穿,而且不同。
如第一单元充满“趣”字,第二单元充满“情”字,第三单元充满“理”字。
3、设练简洁,理念前卫。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100字以内的课文就有12篇,占1/3强;200字以上的只有3篇,而且最长的也只有267个字,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
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读乐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
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言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和“问路”:“买文具”,“打电话做……”、“看望”。
“学会待客”、“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发现我本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
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
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
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
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
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
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
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
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