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扩大,中日关系也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然而,在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那么,在未来十年,中日关系将以什么样的态势发展?中国会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一、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首先,中日两国地理相邻,不仅经济上相互依存度高,而且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因此,未来十年中,中日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互利合作,不断推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构建更加紧密的中日关系。
其次,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推动构建以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加强贸易合作,深化投资合作,共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
此外,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未来十年,中日两国将继续加深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仍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对于历史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处理至关重要。
双方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反思历史,通过历史教育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对中日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中日两国都属于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它们的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沟通,化解分歧与补充差距,共同应对地缘政治挑战。
二、中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对日政策在未来十年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推动构建和谐亚洲。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
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
”[1](P.231)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
”[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
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现状目前,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还在僵持对抗,事态不断升级。
中国上下游行抗议此起彼伏,各地游行队伍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抵制日货。
” 由涉及领土主权争端,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经济领域。
如何“抗日”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当政治诉求通过和平方式无法实现时,即将面临爆发战争的风险。
然而对于中日两国,当今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仅为了6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爆发战争,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角度上看,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尤其中国大陆,一贯是“政治问题经济解决,经济问题政治解决”,于是“抵制日货”首当其冲。
据央视调查,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
有网友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同样能达到军事上反制的效果。
并提出可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减少、拖延或停止从日本进口商品。
日本是依赖出口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韩国分别占12%和6%。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如果中国启动经济制裁,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或引发日本经济危机,日本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二是增加对日本国债的投资交易,大举做空;或大量购买日元,逼迫日元大幅升值,等等方式,给日本经济造成通胀,搞垮日本经济。
三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
在税收、环保、劳工权益方面对日企进行严查。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民间网友的观点,那么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主要国有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发出声音建议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如果中国制裁日本,日本经济将严重受损,而中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日本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近10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以上,至今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中国一旦实施经济制裁,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近年来,中日关系已经开始逐渐走出困境,但双方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安全关切等仍然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等领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间,但在政治、安全和战略层面仍存在一定的摩擦和矛盾。
因此,展望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将继续深化。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尽管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问题上,双方可能会产生争议和摩擦,但是双方的经济联系不可或缺。
预计未来十年,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其次,中日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将持续增加。
尽管因历史问题的影响,中日之间的人文交流存在一些困难,但是中日两国的语言学习、文化交流、青年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在逐步增多。
未来十年,双方应该加强教育、文化和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三,中日两国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政治对话和战略沟通。
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中日之间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争议。
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各方应该加强政府间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沟通各自的关切和立场,以避免摩擦和危机的发生。
第四,中国对日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中国应该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日本教育、文化、经济和安全问题的研究和了解,以制定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对日政策。
中国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中日两国应该加强互信和互利合作。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利益所在。
双方应该通过互访、对话和签署合作协议来增进互信和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在未来十年实现更加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年来,由于日本推行“借美制华”政策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从而与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中国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阐述日美结盟政策时称:“在政治及经济上中国大陆的力量均将强大化,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亦即美日将会合作来牵制中国。
从中长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最后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追随中国。
”可以认为,萨缪尔·亨廷顿对近期、中长期日本对外政策的预言基本上与事实相符。
当前,日本统治者以“日美合作牵制中国”思想为指针的“借美制华”政策,必然与中国对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维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前,中国在东海、南海与日本、菲律宾等国之间存在的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争端与“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之间都有联系。
坚持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以上争端,将可能对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等均做出正面的贡献,起到促进的作用。
反之,如果因为上述争端与相关国家之间形成长期对抗关系甚至爆发武力冲突,则意味着为了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与核心利益中的“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互为牵制的局面。
显然,为了落实中国外交的最大课题——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应致力于做到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维护核心利益中的“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牵制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实际管辖领土与俄罗斯、印度等14个国家接壤。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在东海存在着海洋边界划分问题,与日本之间存在着钓鱼岛争端,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各国在南海存在着海洋边界划分与岛屿主权争端。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1.日本历史上对我国的侵略,长期留下了严重的历史伤痛,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领土争端、台湾问题等也成为中日关系的敏感议题,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
2.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
美国的强势表态和介入,使得中日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3.贸易战、技术战等经济领域的矛盾也使得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仅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也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举措1.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交流,是缓解中日关系紧张局势的重要举措。
通过领导人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2.促进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加强两国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好感情,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3.推动双边合作,加强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作共赢,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为双方解决争端和矛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个人思考作为中日关系的旁观者,我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虽然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形势,但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有望在各方面寻找共同点,推动两国关系取得积极的发展。
另外,我也认为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
他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有望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的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
我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向更加稳定、健康和成熟的轨道。
我坚信,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共同建设,中日关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知识上关注这个主题,热度还是挺高的,并且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中日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日关系
1、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得的蜜月期。
2、冷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严峻的政治 考验
3、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趋势
4、未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 定性因素
二、中日政治关系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历史问题 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精神支柱
当前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目前 双方政治关系有回暖的趋势
(一)双边经贸合作广泛而深入 1、中日经贸合作空前发展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新的机 遇
3、对日经贸合作有利于中日产业结构调整 和扩大就业。
(二)两国政治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把握“形势与策” 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要求与尺度: 要有大局的意识: 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 2、评价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基 是“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3、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 看“三个充分” 三个充分”
4、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三个 、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三个局部” 总体、三个局部”
(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 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 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在受到干扰和 冲击。
(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 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 系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四)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1、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中日关系是亚洲两大经济体之间的重要关系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议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
近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然而,从整体上看,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将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和区域稳定。
首先,中日关系发展的前景得到了政治经济因素的支持。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其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双方还在一些重大领域展开合作,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金融合作等。
政治上,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通过对话和沟通,逐渐改善了彼此的关系。
这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中日两国民间交往广泛,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中日两国的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文化交融。
两国之间的交流活动包括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学术交流等。
对于促进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和友好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人文交流活动可以弥补政府间的一些矛盾和分歧,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受到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亚洲地区的变化,中日两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共同的挑战。
中日两国都希望实现亚洲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这就要求两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于日本来说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这将推动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议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需要谨慎处理。
另外,两国之间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此外,由于两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竞争关系,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可能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中日双方需要保持沟通和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共同发展和区域稳定为目标。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
政治经济因素的支持、民间交流的广泛和国际地区形势的变化等因素,为中日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摘要: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认清现状,得先从处理中日之间的问题开始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关于日本军国主义与国家正常发展需求的关系问题。
军国主义是日本二战前一段时期所奉行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模式,而许多人将今天日本谋求正常国家也就是要求取得集体自卫权看成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当今的日本不可能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一个原因是日本今天已没有这种必要;二日本国民也不会答应这样做;三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的制约。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需求,而应坚决反对日本在走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的军国主义思潮。
第二,关于日本历史问题与中日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日本历史问题是关于日本政府对二战时期侵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日历史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及其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性。
因此,既不能像某些人所主张的那样,可以忽视日本的历史问题;同时也更不能将历史问题看成是中日关系的全部,除历史问题以外,中日间还有其它许多重要事情和问题要做要解决,事实上,当今中日所表现出来的台湾问题、东海问题,能源竞争问题等,哪个问题都不比历史问题轻松。
因此,在历史问题上,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又要顾全中日关系的大局。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发展中日友好“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中日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复杂的,由于历史问题的阴影,两国间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
但是,随着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面临了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的兴起,两国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两国在安全领域内存在一定的分歧。
此外,历史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两国之间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增强。
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互补性较强,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
其次,中日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水资源合作机制”等多边机制的推动,两国间互信得到了增强。
此外,在日本国内,一些主张中日友好关系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这为改善两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的趋势应该是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大以及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日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反过来,中国也可以得到日本在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软件、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想要实现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仍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历史问题应该得到妥善解决。
日本需要认真反思历史,向中方表达真诚的歉意,并通过行动来弥补历史留下的伤痛。
同时,中方也应该适当释放历史问题的紧张气氛,解开心结,跳出历史的泥潭。
其次,两国领导人应该高度重视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促进两国间的官方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和联动。
最后,在民间交流与文化交流方面,中日两国应该更多地加强互动,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总之,现在中国和日本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合作和共赢是两国未来的选择。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近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谈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对策态度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
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冒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曼城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用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的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喝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啊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的互访。
着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两国间最大的猪呢股指障碍时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对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转台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没好感情鱼和平气氛,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中逆转对后来的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起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
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
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
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
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
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
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
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
中日关系恶化,领土分歧加剧
中日关系恶化,领土分歧加剧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双方的领土争端尤为突出,不同的历史认识、政治立场和战略计划,让双方的外交关系从未真正缓和。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等不同角度剖析中日关系恶化的根源和领土分歧加剧的原因。
一、历史问题引发领土分歧历史是任何两个国家间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中日两个国家庞大的历史积累和曲折的历史关系,是两国之间彼此理解和信任的最大障碍。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对中国及亚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中国民族意识崛起的今天,这段历史时期已经成为了一块难以回避的死结。
日本在其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让中国人民对日本历史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而这种历史认知基础上,双方的领土争端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其中最大的争端,便是钓鱼岛的主权问题。
中方主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方则主张其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由此引起了中日两国之间领土争端的升级。
钓鱼岛问题是在1971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当所有交战国已决定删除钓鱼岛问题后,才又经由一个普通时期再次引发。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并没有对此给予充分重视,而过去几年来的海洋石油勘探和日本政府购买了钓鱼岛而彻底改变了这样的局面。
与此同时,自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与日本的领土争端也开始进一步陷入僵局。
这使得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受到严重挫伤,两国民间交往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二、政治问题引发领土分歧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不仅源于两国历史认识、地缘战略等方面的原因,还与两国在地区政治格局中的竞争和博弈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地缘战略方面的利益分歧越来越明显,两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战略也愈发激烈。
中国的崛起给日本造成压力。
日本圈地经营和领海扩张的敏感程度,是日本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而钓鱼岛和相关海域,不仅对日本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是中国南海和黄海的海上通道。
这使得钓鱼岛和周边海域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日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两国政治关系面临着如何增加相互信任、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等一系列课题。
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
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
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
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系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是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与行动。
因此,不断加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对减少中日之间的纠纷与摩擦十分重要。
现在每年中日之间的往来人员已达一、二百万之众,比七、八十年代增加了许多倍。
但令人遗憾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感并未因人员往来增多而加强,这已成为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认真对待并解决的问题。
此外,中日两国政府的相互政策亦是决定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
中日关系走向
中日关系走向引言中日关系是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重要双边关系,对于两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日关系的走向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概述中日关系的历史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中日两国进行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日两国的关系变得紧张,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并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
战后,中日两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调解和和解过程,最终于1972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前中日关系的形势目前,中日关系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双方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中国和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长,且在投资、科技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也有诸多交流。
此外,两国对于区域和全球事务也有共同的关切,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贸易自由化等。
另一方面,中日关系仍面临一些困难和争议。
历史和领土争议是中日关系中一个长久存在的敏感问题。
尽管双方曾经签署了一系列的共同声明和协议,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双方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也存在一些分歧,如东海和南海争端等。
这些问题使得中日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冲突因素。
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形势下,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迹象。
首先,双方都意识到保持稳定的关系对于两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争议和分歧,但中日两国的高层官员仍在努力寻找共同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并推动关系向前发展。
其次,经济合作将继续是中日关系的重要推动力。
两国在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潜力。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日本也希望能够与中国加强合作,取得更多的共同利益。
最后,人民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持续加强也将有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紧张,形势严峻
中日关系紧张,形势严峻近来,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紧张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从日本领导层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态度,到钓鱼岛争议的加剧,再到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中日关系的紧张和剑拔弩张程度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
本文将探讨中日关系紧张的原因和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中日之间历史认识问题的分歧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二战行为的受害者,中国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死不认错态度非常坚决。
但是日本领导人的言行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闪烁其词,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
例如,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列为其“固有领土”,并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姿态。
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对历史问题的回避,这也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其次,钓鱼岛的争议也是中日之间紧张的重要因素。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却一直试图将其占为己有。
自2010年以来,日本开始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渔业活动,甚至派军舰护航,这些行动被中国视为对其主权的严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的领土争议加剧,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仅仅止步于政治领域的中日关系紧张并不止于此。
在经济贸易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但是,日本也很清楚,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也逐渐成为了日本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
两国之间的贸易环境愈加紧张,观念的碰撞和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正在愈加激烈地激发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中日关系紧张所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影响到的是两国人民的情感问题。
在两国领导层的矛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此外,紧张的中日关系还给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
如果无法化解双方面临的争议和分歧,即便是最基础的贸易往来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此外,中日关系紧张还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紧张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
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
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1.中日关系现状1.1合作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
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
形势与政策-浅谈当今中日关系及未来发展
浅谈当今中日关系及未来发展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各国都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的经济。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也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
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但是现如今,因为日本侵犯中国的钓鱼岛,强行进行所谓的“购买”钓鱼岛等行为,中日关系又走向了新的低谷,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下面我浅谈一下对中日关系及未来发展的看法。
关键字:历史现状未来中日关系正文:一、回顾中日关系发展史秦代:传说在秦代,徐福带走若干童男童女为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但从未回来,有说在日本定居,为此日本人可以再某方面讲是中国人的后代。
唐代:正值大唐盛世,日本多次向大唐派遣留学使,学习我中华文化、技术等。
中国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道。
明代:在明代正值中国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日本的幕府、激进主义对中华大地进行侵略、骚扰。
使我国沿海的经济和安定收到了极大影响。
清代:在清朝前期,日本作为邻国向中华纳贡,但是在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了受列强欺压的局面。
日本发动了朝鲜战争,犯下了旅顺大屠杀,与中国进行了甲午海战,在各种环境下欺压我中华民族。
近代:日本侵华时更是犯下种种罪行,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胜利。
让我们的祖国脱离了日本的欺压。
二、现今中日关系(一)“政冷经热”由于安倍首相右倾政策,两国政治关系越来越冷,两国相互对话越来越趋于狭窄化和过分政治化。
由于国内的右翼分子和军国主义的煽动,再有由于不法人士的挑拨使日本国内的反华情绪越来越强,这也是中日的交流的不能正常化的原因。
进入2014年以来,由于出现了一系列事件,包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进行所谓“购买”钓鱼岛、中国“保钓”人士登岛遭日本警察扣押、日本海军在我钓鱼岛海域等非法巡视等,使本来已经很冷的中日政治关系进一步趋向“冰冷”、倒退甚至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
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
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
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
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
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
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
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
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
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
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
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
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
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
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
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
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
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
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二)外交的独立性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
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
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
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
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外日本研究界的关注。
小渊惠三首相组织研究班子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最终提出了研究成果《21世纪日本的构想——日本的新天地在日本崛起》。
日本外务省曾直接组织日本中年骨干学者研究日本外交政策21世纪应取走向,其研究成果是《挑战2001——面向21世纪的日本外交的课题》。
类似的研究还有一些。
这些研究都从世纪末日本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寻找新世纪日本发展的可行之路,对此有各自的创新之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无论日本走什么路,日本外交怎么变,维持与加强日美同盟不能变。
虽然在日本政界还有其他的声音和主张,有主张美国从日本撤军、与美国闹独立者,有主张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建立日美中正三角形关系者,等等,但这些主张只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对日本选择新世纪国家发展道路不起决定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际经济政策调查会、冈崎研究所和美国的Pacific Forum CSIS、The Reischauer Center SAIS在布什上台前夕的2001年1月15日共同举办了“21世纪日美同盟”国际讨论会,召集日美知名的国际问题学者探讨新世纪日本外交的应有取向,一致认同加强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积极主张共同开发TMD,其主要目标是朝鲜,更主要的目标则是中国。
美国研究中日关系和东亚问题的著名学者本·塞尔夫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威胁,只有中国能与美国对抗”,“对于中国(在台湾海峡)行使武力,美国不辞以行使武力相对抗”。
这显然是在为即将上台的布什政府提出新的对中国政策制造舆论准备。
在克林顿主政后期,与对日关系相比,美国更加重视协调与中国的关系,甚至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对日本的要求与热情却常常报以漠视和冷淡。
对此,许多日本人颇有怨恚。
所以,当由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专家组成的超党派专家小组(著名亲日学者理查德·阿米蒂奇、约瑟夫·奈、卡特·坎贝尔、麦克·格林、詹姆斯·凯利、爱德华·林肯、托克尔·帕特森、保罗·沃尔福威茨等均为其成员)的研究成果《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特别报告:合众国与日本——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于2000年10月11日出笼、向美国新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时,一些日本人着实为这个报告欢喜激动了一场。
该报告认为:在今后30年,欧洲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在亚洲却不能说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在这个地区有几个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军队,有拥有核武装的大国和有可能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有随时发生将美国卷入大规模纷争的敌对行动的可能性。
面临这样的危险和可能性,美日关系比过去更加重要。
日本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和装备精良的军队,战后在亚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地区稳定、实现信任作出了贡献,是美国干预亚洲时的重要基石。
日美同盟是美国安全保障世界战略的“中轴”。
美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同盟,打破枷锁推动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建立更紧密、更有效的安全保障合作关系。
该报告主张再次确认美国对日本及日本行政管理下地区(还特别指出包括我钓鱼诸岛)的防卫承诺,制定有事立法,推动防卫技术交换,扩大导弹防卫合作领域,加强信息合作,切实施行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鼓励日本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
该报告最后指出美日两国的共同利益在于维持美国在亚洲前沿的存在,改革联合国使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集体安全保障义务,加强战略协商,鼓励中国成为地区政治、经济问题上的可肯定的势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扩大合作,支持俄罗斯的稳定并促进开发其巨大天然资源,推动东盟各国发展和印度尼西亚的领土完整和复兴,等等。
显而易见,这个报告描绘了一幅美日合作主导亚洲发展的图景。
2001年1月20日,布什就任美国总统,许多重视日本的高级智囊人物进入了权力中枢,前述阿米蒂奇就任副国务卿,凯利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帕特森任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亚洲问题顾问。
联想到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曾说“中国对亚太的稳定是潜在的威胁,为遏制中国的力量,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是重要的”,美国新政府宣布中国将是“战略竞争对手”等变化,许多日本人对美国外交政策出现的调整喜形于色,认为美国新政府重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美同盟关系必将因此得到加强。
这恰恰说明了日本外交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有多么深,美国的重视是日本开展外交的最重要的后台支持。
不过,美国的对日外交调整是根本性的,还是表面性的?是长期性的,还是一时性的?正如有日本学者担心的那样,“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方面,共和党的态度比民主党更加严厉。
……如果从宏观上考虑美国将来的亚洲政策,我们不能无视一个难以动摇的事实,那就是占据中心的将是中国。
……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显得总是一个特别大的家伙。
由于其反作用,日本也许看上去就藐小得多了。
”(日本东洋英和女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安全保障协会会长神谷不二语,载2001年1 月16日日本《世界周报》)似乎是为了印证日本人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曾几何时,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表态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布什说“中国在撞机问题的处理上,没有拿出要与美国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关系的态度来”,白宫官员对中美关系的新表述是“尽管在某些领域是竞争对手,但仍要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
迨至布什回顾百日执政时则说得更加明确:“我并不认为中国是敌人。
我认为,中国在有些问题上是伙伴,有些问题上是竞争对手。
但是,竞争意识并不一定意味着不信任和愤怒。
我们要共同解决许多问题,台湾是其中之一。
”这是不是会令那些还在为美国的政策调整而兴奋的日本人心头一沉,如堕五里雾中?历史的发展才100 天既已如此,看起来美国总统的“竞选效应”、“上台效应”在布什身上比在其前任身上的表现强烈得多,一些日本人想跟在美国后面遏制中国、“合霸”亚洲,这一愿望很可能终成泡影。
仔细想来,既为“同盟”,则应有盟主与盟员之分,显然美国在日美同盟中傲居盟主之位,日本则处于一个被限制、被利用的境地。
1996年发表《日美共同宣言》是如此,1998年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是如此,如今布什政府宣称“要让日本发挥更大作用”还是如此。
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日本(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面讲日本不能算大国),如果依靠一方打击另一方,其结果肯定不会美妙。
只要简单设想一下则不难明白:如果台湾海峡形势不稳,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无限期拖延谈判,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美国干涉,日本怎么办?日本陷入与中国对立的境地,于日本的国家发展、民族生存何益?难道日美关系只能靠这个使日本处于从属国地位的、军事性极强的安保条约来规制而不能有其他选择?(三)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1995年以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变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