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三章 发酵液预处理

合集下载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

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从微生物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个必要步骤就是预处理和固液分离.14.1 发酵液的预处理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取决于该液体的物理性质,常采用预处理的办法改变其物理性质而促其分离.细菌及某些放线菌菌体细小,发酵液粘度大,不能直接过滤. 由于菌体自溶,核酸,蛋白质及其它有机粘性物质的存在会造成滤液浑浊,滤速极慢.因此,在预处理中应采用絮凝或凝聚的方法,设法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大小,提高其沉降速度,或采用稀释,加热等方法降低粘度,以利于过滤.发酵液中杂质很多,其中对提炼影响最大的是高价无机离子(Ca++,Mg十+,Fe++)和杂蛋白质等.高价无机离子的存在,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杂蛋白质的存在,不仅在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大网格树脂吸附法提炼时会降低其吸附能力,而且在采用有机溶剂或两水相萃取时, 容易产生乳化,使两相分离不清,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14.1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为去除钙离子,宜加入草酸,可用其可溶性盐,如草酸钠.反应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提高滤液(也称为原液)质量.但草酸价格较贵,加入硫酸铅,在60 C下反应生成草酸铅.后者在90-95 C下用硫酸分解,经过滤,冷却,结晶后可以回收草酸.草酸镁的溶解度较大.故加入草酸不能除尽镁离子.要除去镁离子,可以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Na5P3O10+Mg++=Mg Na Na3P3O10+2Na 十用磷酸盐处理,也能大大降低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要除去铁离子,可加入黄血盐,使形成普鲁士蓝沉淀.14.l.2 杂蛋白质的去除方法蛋白质一般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发酵液中.胶体粒子的稳定性和其所带电荷有关.蛋白质在某一pH 下,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称为等电点.因为羧基的电离度比氨基大,故蛋白质的酸性性质通常强于碱性,因而很多蛋白质的等电点都在酸性范围内(pH 4.0-5.5). 但单靠调节pH 至等电点的办法不能将大部分蛋白质除去.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能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Ag十,Cu++,Zn十十,Fe++和Pb++等形成沉淀• 变性蛋白质溶解度较小.最常用的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是加热.加热还能使液体粘度降低,加快过滤速度•该法只适用于对热较稳定的生化物质•使蛋白质变性的其它办法还有:大幅度改变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在抗生素生产中,常将发酵液pH 调至偏酸性范围(pH 2-3) 或较碱性范围(pH 8 一9)使蛋白质凝固, 一般以酸性下除去的蛋白质较多•加有机溶剂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此外,还可以利用吸附作用除去蛋白质•例如,四环类抗生素生产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K2Zn3〔Fe(CN)5〕2 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常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这两者本身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它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而除去,从而加快了过滤速度.14.l.3 凝聚和絮凝技术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地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于过滤,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粘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凝聚和絮凝的概念凝聚是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 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表面, 一般都带有电荷,主要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自身基团的电离.通常发酵液中细胞或菌体带有负电荷,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使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粒子(即正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 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 但是这些正离子还受到使它们均匀分布开去的热运动的影响,具有离开胶粒表面的趋势,在这两种相反作用的影响下, 双电层就分裂成两部分,在相距胶核表面约一个离子半径的Stern 平面以内,正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称为吸附层或紧密层;在stern 平面以外,剩余的正离子则在溶液中扩散开去, 距离越远, 浓度越小, 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平均浓度,称为扩散层.这样就形成了扩散双电层的结构模型,如图14-1 所示.当胶粒在溶液中作相对运动时,总有一薄层液体,随着它一起滑移,这一薄层,厚度比吸附层稍大,滑移面(剪切面)在图14-l 中用波纹线表示.这三种电位中只有z电位能实际测得,所以可以认为它是控制胶粒间电排斥作用的电位,用来表征双电层的特征,并作为研究凝聚机理的重要参数.胶粒能保持分散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带有相同电荷和扩散双电层的结构,一旦由于布朗(Brown)运动使粒子间距离缩小到它们的扩散层部分重叠时,即产生使两个粒子分开:从而阻止了粒子的聚集• z电位越大,电排斥作用就越强,胶粒的分散程度也越大,此外,由于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形成了包围于粒子周围的水化层,也能阻碍胶粒间的直接聚集.但是,水化膜主要是伴随胶粒带电而引起的,一旦z电位降低或消除,水化层也会随之减弱或消失.根据静电学基本定理,可导出z电位的基本公式为:z =4 n q S /D其中D—水的介电常数;q—胶体的电动电荷密度,即滑移面上的电荷密度;S—广散层的有效厚度,即为吸附层和扩散层界面处电位©d降低到其值为1/e处的距离,可知,z电位与扩散层厚度S和电动电荷密度q成正比,而扩散层厚度又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当双电层的排斥力不足以抗衡胶粒间的范德华引力时,由于热运动的结果导致胶粒的互相碰撞而聚集起来.由此可见,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能降低z电位和脱除胶粒表面的水化膜,就能导致胶粒间的凝聚作用.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AI2(SO4)3 18H2O(明矶);AIC13 6H2O;FeC13;ZnSO4;MgCO3 等.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它们具有长链线状的结构,是一种水溶性的聚合物,分子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在长的链节上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带有多价电荷(如阴离子或阳离子),也可以不带电性(如非离子型).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分子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颗粒的表面上,产生了架桥联接,生成粗大的絮团,这就是架凝作用.如果胶粒相互间的排斥电位不太高,只要高分子聚合物的链节足够长,跨越的距离超过颗粒间的有效排斥距离,也能把多个胶粒拉在一起,导致架桥絮凝. 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是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含有羧基)和阳离子型(含有胺基)三类.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具有用量少,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絮凝速度快以及种类多等优点,所以适用范围广.它们的主要缺点是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要考虑这些物质最终能否从产品中去除.近年来还发展了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它们无毒,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另外,还有聚苯乙烯类衍生物及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如聚合铝盐和聚合铁盐等.除此以外,也可采用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多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和脱乙酰壳多糖等.对于带负电性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粒子排斥电位和产生吸附架桥的双重机理,所以可以单独使用.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则主要通过分子间引力和氢键作用产生吸附架桥,它们常与无机电解质凝聚剂搭配使用.首先加入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间的相互排斥能降低,脱稳而凝聚成微粒,然后,再加入絮凝剂.无机电解质的凝聚作用为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了絮凝效果.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常称为混凝.絮凝剂浓度增加有助于架桥充分,但是,过多的加量反而会引起吸附饱和,在每个胶粒上形成覆盖层而使胶粒产生再次稳定现象见图(14-2). 适宜的加量通常由实验得出.虽然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提高,链增长,可使架桥效果明显,但是,分子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因为随分子量提高,高分子絮凝剂的水溶性降低.溶液PH 的变化常会影响离子型絮凝剂中功能团的电离度,从而影响分子链的伸展形态.电离度增大,由于链节上相邻离子基团间的电排斥作用, 而使分子链从卷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所以架桥能力提高.14.2 发酵液的过滤微生物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残余的固体培养基成分.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14.2.4 发酵液的过滤特性和滤饼的重量比阻微生物的发酵液大多数属于非牛顿型液体,滤渣为可压缩性的.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重量比阻rB,它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与滤饼的结构特性有关•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比阻值为常数,但对于可压缩性滤饼,比阻rB 是操作压力差的函数,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rB=r (△p)m式中r—不可压缩滤渣的比阻,对于一定的料液,其值为常数;m—压缩性指数,一般取0.5-0.8,对不可压缩性滤饼,m为0;可见,滤饼的比阻值是随操作压力差的提高而增大的.因此,开始过滤时应注意不能很快提高压差,通常靠液柱的自然压差进料,并应缓慢地,逐步地升高压力,一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压力差不要超过0.05 MPa,最后的压差也不超过030.4 MPa.如果操作压力控制过高,由于比阻值的急剧增加,会使过滤速度很快下降,以至达到不能继续过滤的程度•恒压下,可压缩性滤饼的比阻值应为常数•如过滤介质的阻力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恒压下的过滤方程式如下:q2=2 △ p T /rBXB式中q--到瞬间T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m;△ p—压力差,Pa;卩-滤液粘度,Pa.s;rB —滤饼的重量比阻,m/kg;XB —通过单位体积滤液,所形成的滤渣重量仟重),kg/m3;T—过滤时间,S.14.2.2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过滤速度和菌种,发酵条件(培养基的组成,未用完培养基的数量,消沫油,发酵周期)等有关. 菌种对过滤速度影响很大.一般,真菌的菌丝比较粗大,发酵液容易过滤,常不需特殊处理.其滤渣呈紧密饼状物,很容易从滤布上刮下来,故可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放线菌发酵液菌丝细而分枝,交织成网络状.还含有很多多糖类物质,粘性强,过滤较困难,一般需经预处理,以凝固蛋白质等胶体.细菌发酵液的菌体更细小,因此,过滤十分困难,如不用絮凝等方法预处理发酵液,往往难以采用常规过滤的设备来完成过滤操作.培养基的组成对过滤速度影响也很大.用黄豆粉,花生粉作氮源,淀粉作碳源会使过滤困难.此外,发酵后期加消沫油或剩余大量未用完的培养基,都会使过滤困难.正确选择发酵终了时间对过滤影响很大.在菌丝自溶前必须放罐,因为细胞自溶后的分解产物一般很难过滤.有时延长发酵周期虽能使发酵单位有所提高,但严重影响发酵液质量,使色素和胶状杂质增多,过滤困难,最终造成成品质量降低.14.2.3改善过滤性能的方法采用等电点,蛋白质变性,吸附以及凝聚和絮凝等方法预处理发酵液,以改变发酵液的性状和过滤性能.除此以外,改善过滤性能的方法还有:加入助滤剂,直接在发酵液中形成填充-凝固剂,媒介作用等.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助滤剂必须不吸附或很少吸附生化物质.助滤剂的加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滤布上预先铺一层助滤剂(l-2mm),另一种是直接加入发酵液中.有一条经验规则可供参考,即助滤剂用量若等于悬浮液中固体含量时,滤速最快.改善过滤性能较好的方法是加入一些反应剂,它们能相互作用,或和某些溶解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解的沉淀.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即可作为助滤剂,并且还能使胶状物和悬浮物凝固.如发酵液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则最好用酶将它转化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度.加入淀粉酶后,能使过滤速度加快.发酵液染菌后,会含很多细菌菌体,杂质也增多,给边滤造成很大困难.处理方法有:升高温度,增加纯化剂用量,加助滤剂等.14.2.4固一液分离设备的选择。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

适用范围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细胞碎片
管式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是一种分离效率很高的离心 分离设备,其转鼓细长,可在15000-50000 的高转速下工作,分离因数可达104-6×105。 它设备简单、操作稳定。 适用范围 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 核酸等。特别适合一般分离机难以分离的固 形物含量<1% 发酵液的分离。
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类衍生物
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 非离子型、 ② 阴离子型(含有羧基) ③ 阳离子型(含有胺基)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
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 絮凝速度快; 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D.过滤 E.离心
工业上常用
1. 离心分离
在液相非均一系统中,利用离心力达到液-液、液-固、 液-液-固分离的方法,统称为离心分离。
优点: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 缺点:设备投资高、能耗大。 离心机种类:碟片式离心机、管式离心机、倾析式离心机。
碟片式离心机
是传统离心机,为目前工 业上应用最广泛的离心机。 分离因数可达1000-20000, 最 大 处 理 量 达 到 300m3/h , 常用于大规模的分离过程。
管式离心机工作原理图

GF型,用于分离各种乳浊液, 特别适用于二相相对 密度差甚微的液一液分离以及含有少量杂质的液一 液一固分离。 分离原理:密度大的液相形成外环,密度轻的液相 形成内环,流体到转鼓上部各自的排液口排出,微 量固体沉积在转鼓壁上,待停机后人工卸出。 GQ型,用于分离各种难于分离的悬浮液。特别适合 于浓度小、粘度大,固相颗粒细,固液重度差较小 的固液分离。 分离原理:密度较大的固体微粒逐渐沉积在转鼓内 壁形成沉渣层,待停机后人工卸出,澄清后的液相 流动转鼓上部的排液口排出。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题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题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路线?二、主要生物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三、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四、生产中怎样选取生物分离技术手段?第二章下游技术的基础理论1.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的理论依据有那三个方面?2.化学性分子识别和生物学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相似和区别?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凝聚: 2.絮凝: 3.过滤: 4.离心沉降: 5.离心过滤: 6.助滤剂: 7.沉降:二、单项选择1.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B、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C、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D、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2.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3.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离心力B. 向心力C.重力D. 阻力4.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A.织物介质B.堆积介质C.多孔固体介质D.真空介质6.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三、判断对错1.助滤剂是一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2.通过加入某些反应剂是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之一。

()3.在生物制剂制备中,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盐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3.工业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五、简答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试述生物工业中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超声波破碎法2.酶解法二、单项选择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3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3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系 指分步改变离心速度,用不同强度的离心 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批沉淀分离的 方法,它适用于沉降系数差别在一到几个 数量级的混合样品的分离,对于差别较小 的物质,差速离心难以得到满意的分离效 果。
等密度离心
等密度离心(isopycniccentrifugation)又叫做平 衡离心(equilibrium centrifugation)。样品被置 样品被置 于一个较陡峭的密度梯度中沉降, 于一个较陡峭的密度梯度中沉降,该梯度的最 大密度高于样品混合物的最大密度, 大密度高于样品混合物的最大密度,梯度的最 小密度低于样品混合物的最小密度, 小密度低于样品混合物的最小密度,当样品颗 粒沿梯度运动到与颗粒的浮力密度相同的密度 层时,就停止运动,这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 离心,样品中所有不同密度的颗粒就都将在各 自的等密度区域中停止运动,从而分布在不同 的密度梯度区域,即颗粒根据各自的浮力密度 进行分级分离。由于这种离心是将样品颗粒沉 降到介质中与其浮力密度相等的密度梯度区, 故名之等密度离心或平衡离心。这种方法适用 于分离大小相近而密度不同的样品。
第2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 章
重点:预处理的作用及常用方法 凝聚与絮凝的原理及异同点 杂蛋白、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典型固液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 点、影响过滤的因素
生化分离工程的工艺流程: 一.生化分离工程的工艺流程: 生化分离工程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液的预处理技术: 发酵液的预处理技术:
六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发酵液中杂质很多,其中对提炼影响最大的是 + + + 高价无机离子( 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等。 高价无机离子的存在,会影响树脂 影响树脂对生化 高价无机离子的存在 影响树脂 物质的交换容量 杂蛋白质的存在 交换容量。杂蛋白质的存在 交换容量 杂蛋白质的存在,不仅在采 用离子交换法和大网格树脂吸附法提炼时会降 降 低其吸附能力,而且在采用有机溶剂或两水相 低其吸附能力 两水相 萃取时,容易产生乳化 易产生乳化,使两相分离不清 两相分离不清,在 萃取 易产生乳化 两相分离不清 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

第三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菌体的回收_PPT幻灯片

第三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菌体的回收_PPT幻灯片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 降低液体黏度等;
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多数为液相); 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
质), 便于后续各部操作;
6
2. 悬浮液的预处理 具体方法
加热法; 调节悬浮液的pH值; 凝聚和絮凝; 使用惰性助滤剂;
17
2.5 杂蛋白的其它去除方法
等电点沉淀 变性 吸附 沉淀
18
2.6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加酸 钙离子 草酸
镁离子 三聚磷酸钠
铁离子 黄血盐
19
3 悬浮液分离过程和分类
20
3.1过滤法 (Filtration)
过滤是指以某种多孔物质作为介质,在外力(压 力差ΔP)的作用下,流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使 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体颗粒与流体 分离目的的操作。 过滤可去除气固体中的固体颗粒,也可去除液 固体中的固体颗粒。 对于好的定形的晶体,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步骤。
对于胞内产物,首先富集菌体,再进行细胞破碎和碎 片分离,然后提取胞内产物。
2
主要内容
悬浮液的基本特性 悬浮液的预处理 悬浮液分离过程和分类 过滤法
过滤的理论基础 过滤器的类型 过滤器的选择 错流过滤
3
2 悬浮液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 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铁、氯化锌、硫酸锌、硫酸镁等
金属氧化物类 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钙或石灰

聚合无机盐类 聚合铝、聚合铁等 常用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经不同改性可成为下述三种类型
之一;微生物絮凝剂
阴离子型 聚丙烯酸纳、聚苯乙烯磺酸 阳离子型 聚丙烯酸二烷基胺乙酯、聚二烯丙基四胺盐 非离子型 聚氧化乙烯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控制温度、pH值等
预处理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发酵液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储存和运输
预处理后的发酵液需要科学储存和合理运输,确保其在后续应用中的质量和有效性。
发酵液预处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领域
发酵液预处理在药物制造、生 物疗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现代方法
现代发酵液预处理方法采用高科技手段,如超滤、离心等,显著提高了处理效率 和质量。
3
预处理方法的影响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发酵液的影响因素及效果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 择和优化。
发酵液预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设备的选型
选择适合的预处理设备,如离心机、过滤器等,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艺效率。
农业领域
发酵液预处理在农业领域中应 用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有机 肥料制造等,促进农作物生长 和提高产量。
工业领域
发酵液预处理在化工、食品加 工等工业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 推动产品升级、节约资源和环 保。
结论
发酵液预处理是发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工艺效率和环境可持பைடு நூலக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酵液预处理的未来发展 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 • 文献3
《发酵液的预处理》PPT 课件
发酵液的预处理,探索发酵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是指将发酵液进行一系列处理步骤,以提高其质量,达到更好 的发酵效果。它是发酵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1
传统方法
传统发酵液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提纯等,经典而有效。

发酵液预处理课件

发酵液预处理课件
2021/7/31
Schulze-Hardy法则——叔米-哈第法则
• 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该值就越小,即凝聚能 力越强。
• 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胶粒凝聚能力的次序为 A13+>Fe3+ >H+>Ca2十>Mg2+>K+>Na+ >Li+,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Al2(SO4)3·18H20(明矾);AlC13·6H2O; FeC13;ZnSO4;MgCO3等。
• 离心沉降速度 • 沉降速度是指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单位时
间内物质运动的距离。是离心设备的一个重 要技术指标是其所能达到的离心力与重力的 比值,称为分离因数。
2021/7/31
2、离心力
•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 :离心力作为真实的力根 本就不存在,在非惯性系中为计算方便假想的一个力 。
• 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CF) :是实际离心力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RC F F F ( ( 离重 心 ) (2 力 力 n) )2r/g
• 注:n(rpm)应折换成 转/秒
2021/7/31
3、离心机的种类与用途
• 按转速分:常速(低速)、高速和超速 • (1)、常速离心机 • <8000r/min,RCF<1×104g • 用途:分离细胞、细胞碎片、培养基残渣及粗结晶等
改变大分子物质的电荷特性减少堵塞和污染如膜过一些物质如细胞细胞碎片胶休物质等在某个ph下也可能趋于絮凝有利于过滤进凝聚与絮凝其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投加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它们聚集成可分离的絮凝体再进行分离
两个问题
• 1、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的预处理?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知识要点(总复习).pdf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知识要点(总复习).pdf

第三章 发酵液预处理与固液分离1.加水稀释法 (稀释后要过滤速率提高的百分比要大于加水量)1.降低液体黏度2.加热法2.调整PH (如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3.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过滤特性改变 凝聚值越小,凝聚能力就越强絮凝:在有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混凝:包括上述两种方法。

4.加入助滤剂 (最常见的是硅藻土)5.加入反应剂1. Ca 2+: 加草酸钠除杂 Mg 2+ :加三聚磷酸钠 C a 2+ :加黄血盐1.沉淀法2.杂蛋白的除去: 2.变性法 (有加热法,调PH ,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3.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而除去)1.离心 公式:Q=v ω2Zg d v L S •−=μρρ18)(2固液分离手段 θπctg r r gn Z )(323132−=2.过滤 (1)板框过滤机 (适合固体含量在1%—10%的悬浮液的分离)(2)真空转鼓过滤机 (适合固体含量大于10%) (3)硅藻土过滤机 (适合固体含量小于0.1%)第五章细胞破壁细胞破壁1.破壁方法:(1)珠磨法原理:进入珠磨机的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玻璃小珠,石英砂,氧化铝等研磨剂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研磨剂,珠子与细胞之间的互相剪切,碰撞,使细胞破碎。

(2 )高压匀浆法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

是大规模细胞破碎的常用方法。

(3)超声破碎法(适合实验室用)(4 )酶溶法1 .外加酶法2. 自溶法(1)加热法(2)干燥法(5)化学渗透法2.破碎率的测定(1)直接测定法破碎前利用显微镜计数器直接计数破碎后用染色的方法把破碎的细胞与未受损的细胞分开。

即可直接计算破碎率。

(2)目的产物测定法通过测定破碎液中目的产物的释放量来估算破碎率。

(3)导电率测定法根据导电率随着破碎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第五章.溶剂萃取与浸取一、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是把目标物质从第一个液相中依靠更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个液相中。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及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及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CHAPTER
03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发展趋势
高效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效离心分离技术
01
研发具有高分离效率和低能耗的新型离心机,提高分离效果和
生产效率。
纳滤和超滤技术
02
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纳滤和超滤膜材料,应用于生物制品
的分离和纯化。
萃取技术
03
研究和发展新型萃取技术,如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等,提
离心分离 过滤法 沉淀法 吸附法
优点是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缺点是需要高速旋转,能耗较 高。
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缺点是对于微小颗粒的过滤效果不 佳。
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缺点是沉淀剂的加入可能会影响产 物的性质。
优点是净化效果好;缺点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且吸附剂 的再生和废弃吸附剂的处理较为困难。
CHAPTER
04
发酵液预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预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超声波预处理技术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和机械振动, 破碎细胞壁,释放细胞内物质,提高 后续提取效率。
酶法预处理技术
利用酶选择性水解发酵液中的大分子 物质,降低后续处理的难度,提高提 取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膜分离预处理技术
利用膜的透过选择性,将发酵液中的 目标产物与杂质进行分离,实现目标 产物的浓缩和纯化。
重要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 已成为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而下游技术则是决定目标产物能否高 效、低成本地实现产业化的关键。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主要采用简单的沉淀、过滤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目标产物。
中期阶段
出现了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萃取、吸附等,以及各种膜分 离技术。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件

PART 05
发酵液预处理的工艺流程
单级预处理工艺流程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通过过滤、沉降等方法将发酵液中的固体物质与 液体分离,得到澄清的液体。
温度调节
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法将发酵液的温度调节到适 宜的范围内,以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酸碱度调节
通过添加酸或碱,将发酵液的酸碱度调节到适宜 的范围内,以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预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优化
01
根据发酵液的性质和后续处理的 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流 程。
02
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预处 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预处 理效果和降低能耗。
氧化还原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目标成分的化学性质,使其从发酵 液中分离出来。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氧化还原处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向发酵 液中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如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等, 使目标成分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 使其从发酵液中以沉淀或其他形式分离出来。该方法具有 较高的选择性,但操作条件较为苛刻,且可能会对目标成 分造成一定的破坏。
2023 WORK SUMMARY
《发酵液的预处理》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发酵液预处理概述 •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 发酵液的化学处理 • 发酵液的物理处理 • 发酵液预处理的工艺流程
PART 01
发酵液预处理概述
发酵液预处理的定义
• 发酵液预处理:在发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是指在发酵前对 原材料进行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处理过程,旨在改 善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提高整个发酵过程的效率和稳 定性。
碱处理
总结词

发酵液预处理课件

发酵液预处理课件
蛋白质沉淀的机制
通过改变pH、离子强度、温度等条件 ,打破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使其 从溶解状态转变为不溶解状态,从而 实现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01
02
03
调节pH
通过加入酸或碱来调节发 酵液的pH,使其处于蛋白 质的等电点,从而实现蛋 白质的沉淀。
加热
通过加热发酵液,使蛋白 质变性,降低其在水中的 溶解度,从而实现蛋白质 的沉淀。
发酵液预处理课件
• 发酵液预处理概述 •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 发酵液的蛋白质沉淀 • 发酵液的离子交换 • 发酵液的吸附分离 • 发酵液预处理的案例分析
01
发酵液预处理概述
发酵液预处理的定义
01
发酵液预处理是指在进行发酵产 物提取之前,对发酵液进行的一 系列操作,旨在去除杂质、提高 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离子交换的方法
静态离子交换
将待处理的溶液与离子交换剂混 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将 离子交换剂分离出来,实现目标
物的分离。
动态离子交换
将待处理的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柱, 利用离子交换剂对目标离子的吸附 作用,实现目标物的分离。
再生离子交换
对于已经饱和的离子交换剂,可以 采用再生方法进行处理,使其恢复 吸附能力。
沉降分离
沉降分离是通过发酵液中固体物质与液体部分的自然沉降速度差将两者分离的过程 。
沉降时间、温度和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对沉降效果有很大影响。
沉降分离适用于处理较清澈的发酵液,对于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的发酵液处理效果不 佳。
03
发酵液的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沉淀的原理
蛋白质的溶解度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其与水 的相互作用,包括电荷、极性基团和 疏水基团。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
1)亲和絮凝技术 是利用絮凝剂和细胞膜表面 成分的专一性交联而达到絮凝的 目的。 (2)传统絮凝技术的改进 将絮凝剂与无机盐助凝剂混用。 絮凝剂间的混用
2.3 发酵液杂质的去除


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高价无机离子、杂蛋白等。 2.3.1无机离子的去除 (1)钙离子的去除 在发酵液中加入草酸。作用:1 除去钙离子;2 去除部分镁离子; 3 同时草酸可酸化发酵液,使发酵液的胶体状态改变,有助于目 标产物转入液相。由于草酸的溶解度较小,用量大时可用其可溶 性盐(如草酸钠)。4 反应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提 高滤液质量。 缺点:草酸的价格较高,如果回收利用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 四环类抗生素废液中,加入硫酸铅,60℃下反应生成草酸铅,草 酸铅在90~95℃下用硫酸分解,再经过滤、冷却、结晶操作后即 可回收草酸。
2.5.5絮凝的优化



选择使用何种絮凝剂要综合考虑成本、可行性、 毒性等多方面因素。此外,絮凝效果与絮凝剂 的加入量、分子量和类型,溶液的pH、搅拌 速率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加入助凝剂可以增加絮凝效果。 剪切力及处理时间(添加絮凝与进一步分离之 间的间隔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优化参数。

絮凝的优化流程为:①准备好所需的絮凝剂及化学试 剂;②分别向烧杯中倒入500~1000mL的悬浮液试样; ③搅拌(桨叶速率可为200r/min);④通过加酸或加碱 调节每个试样的pH值(例如,如果有6个试样,则分别 使其pH值为4、5、6、7、8和9);⑤同时向各烧杯中 加入助凝剂,并开始计时;⑥继续保持高搅拌速率 5min;⑦加入絮凝溶液,于1min内混合均匀;⑧降低 搅拌速率(例如降至50r/min)保持15min;⑨分析絮凝 结果(可通过静置或过滤等方法)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下游技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2.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一般工艺过程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以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

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2)提取(初步分离):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

(3)精制(高度纯化):目的是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结晶特别是重结晶。

(4)成品制作:成品形式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有液态产品也有固态产品,美观的产品形态也是产品档次的一个标志。

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工艺是生产全过程控制工艺,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1.分类: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

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第三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

第三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

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预处理的概念。

2. 熟悉固液分离方法。

时间安排:3学时。

教学形式:本章以讲授为主,中间部分进行部分提问,采用PPT课件讲课。

教学内容:通常发酵液和生物溶液是高粘度的和非牛顿流体,必须进行预处理。

一、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黏度、颗粒­、颗粒稳定性等),固液分离速度­,分离器分离效率­。

2、目标产物转移其中一相(多数为液相);。

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二、预处理的方法1、加热法: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处理方法。

破坏凝胶结构、降低液体黏度、加速聚集。

去蛋白。

2、调节悬浮液的PH值: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

适当的PH值促进聚集。

3、凝聚和絮凝:凝聚:破坏溶质胶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大小:1mm大小。

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 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凝聚剂种类:无机盐类:Al2(SO4)3.18(H2O),AlCl3.6(H2O),FeCl3,ZnSO4,MgCO3金属氧化物:Al(OH)3、Fe(OH)3、Ca(OH)2、石灰等。

聚合无机盐:聚合铝、聚合铁等。

絮凝剂种类: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天然聚合物:多糖类物质、海藻酸钠、明胶等人工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聚丙烯酸类等。

三、固液分离法类型:过滤、离心、重力沉降、气悬浮(一)过滤1概念: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将固液悬浮液通过一多孔性介质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原理——筛分。

2、过滤介质无定形颗粒:颗粒活性炭、沙、无烟煤成形颗粒:烧结金属、烧结塑料非金属织物:尼龙、玻璃纤维金属织物:不锈钢丝网无纺品:纸、石棉3、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堂PPT

发酵液的预处理课堂PPT

• 自动板框过滤机:
• 是一种较新型的压滤设备,板框的拆装,滤渣的脱落 卸出和滤布的清洗等操作都能自动进行,大大缩短了非生 产的辅助时间和减轻了劳动强度。
常用技术措施
对于菌体较细小、粘度较大的发酵液,可加入助滤剂或 采用絮凝等方法预处理后进行压滤。
对于难过滤的枯草杆菌发酵液,可设计一种特别薄的滤 框以减小滤饼的阻力。
非金属织补棉:化学纤维、玻璃纤维织品、长纤维 滤布、短纤维滤布。
金属织布:不锈钢丝或铁丝等的织布。
无纺品:纸、毡、石棉板、合成纤维无纺布等。
22
2.滤饼的压缩性及助滤剂 (1)滤饼的压缩性:受力不变形的颗粒形成的滤饼 称不可压缩性滤饼,反之则称为可压缩性滤饼。发酵 液悬浮颗粒属于可压缩性颗粒 。 (2)助滤剂:减小过滤阻力、提高滤饼的刚性和孔 隙率的惰性材料。
(3)过滤推动力: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 (4)过滤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滤液体积。
3.过滤方式分类: 常压过滤、加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过滤。
23
4、过滤基本方程式
衡量各种物质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重量比阻r B(α),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与滤饼的结构特
性有关。
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比阻值为常数,但对于可压缩性
➢ Ga2+:加入草酸和草酸盐,生成草酸钙;加入 磷酸盐,生成磷酸钙
➢ Mg2+:加入草酸(沉淀不完全);加入磷酸盐, 生成磷酸镁;三聚磷酸钠(Na5P3O10),生成 可溶性络合物
➢ Fe3+: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兰沉淀
20
二、 发酵液的过滤
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残余的 固体培养基成分,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 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定义: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介绍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介绍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介绍第一节发酵液预处理的意义发酵液预处理是指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进行一系列阶段性加工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发酵液的品质和产量,并为后续的纯化和提取工艺提供更好的条件。

发酵液中包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酶、蛋白质、多糖、有机酸等,这些物质的存在对发酵液的利用和后续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预处理措施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高发酵液的品质,使得后续的纯化、分离和提取工艺更加顺利进行。

第二节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方法1.发酵液的过滤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菌体、代谢产物等物质,通过过滤可以将这些悬浮在发酵液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过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微孔滤膜、滤布、滤纸等,根据发酵液中悬浮物质的大小和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

2.发酵液的沉淀通过沉淀可以将发酵液中的颗粒物质和胶状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铝盐、聚合物等。

沉淀剂的选择需要根据发酵液的特性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沉淀剂的剂量和沉淀时间等因素。

3.发酵液的调节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pH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需要进行调节。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入酸碱,将发酵液的pH值调节到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营养物质,如氮源、磷源等,来调节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

4.发酵液的浓缩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为了将其纯化和提取,需要将发酵液进行浓缩。

常用的方法包括真空浓缩、膜浓缩等,根据发酵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浓缩方式。

第三节发酵液预处理的应用案例1.青霉素的生产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症。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发酵液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

首先,通过过滤将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

然后,采用酸碱调节的方法,将发酵液的pH值调节到适宜的范围。

最后,通过真空浓缩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进行提取和纯化。

2.乳酸的生产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发酵液的黏度大,其中的微生物
体积小,造成过滤的困难。
在过滤前,一般需对料液进行絮凝或
凝聚等预处理,此外可添加助滤剂提 高过滤速度。
A. 根据过滤机理,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澄清过滤:
过滤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颗粒等,当悬浮液通过滤层 时,固体颗粒被阻拦或吸附在滤层的颗粒上,使滤液得以澄清,适合于固体含量 少于0.1g/100ml、颗粒直径在5-100μ m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如河水、麦芽汁、 酒类和饮料等的澄清。
影响絮凝的因素

絮凝剂的加量(图3-1) 絮凝剂的分子量


溶液的pH
搅拌速度

搅拌时间
(3)混凝
对于带负电荷的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采用阳离子型 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胶粒双电层电位和产生吸 附桥架的双重机理; 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要采用凝 聚和絮凝双重机理才能提高过滤效果,这种包括凝聚 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④ 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
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 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及添加助滤剂等。
1.降低液体粘度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降低 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等)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注意加热 温度与时间,不影响产物活性和细胞的完整性。
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
在某一pH下,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称为等电点。
酸碱调节,使蛋白质与盐或离子形成沉淀。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 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 沉淀;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2+、 Zn2+、Fe3+和Pb2+等形成沉淀。
二、发酵液的相对纯化
发酵液中的杂质 a. 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
在采用离子交换提炼时,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b.杂蛋白
在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法提取时会降低其交换容量和吸附能力,
在有机溶剂法或双水相萃取时,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分离不清。
在常规过滤或膜过滤时,易使过滤介质堵塞或受污染,影响过滤效率。
2.调整pH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 可改善其过滤特性。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的调节;在膜过滤中,发酵 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 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 某个pH值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的进行。
管式离心机工作原理图

GF型,用于分离各种乳浊液, 特别适用于二相相对 密度差甚微的液一液分离以及含有少量杂质的液一 液一固分离。 分离原理:密度大的液相形成外环,密度轻的液相 形成内环,流体到转鼓上部各自的排液口排出,微 量固体沉积在转鼓壁上,待停机后人工卸出。 GQ型,用于分离各种难于分离的悬浮液。特别适合 于浓度小、粘度大,固相颗粒细,固液重度差较小 的固液分离。 分离原理:密度较大的固体微粒逐渐沉积在转鼓内 壁形成沉渣层,待停机后人工卸出,澄清后的液相 流动转鼓上部的排液口排出。
(2)絮凝
采用絮凝法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使发酵液较易分离。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
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 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COOH)或
阳离子(如---NH2)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
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烈地 吸附在胶粒的表面。 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 表面上,产生桥架联结时,就形成了较大的絮团,这就是 絮凝作用。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
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应用
医药和食品工业: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无毒),聚苯乙烯类衍 生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天然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多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 脱乙酰壳多糖等)。
因此,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
(一)、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1. 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
意回收草酸) ;
2. 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 溶性络合物; 3. Fe2+ ——黄血盐,→普鲁士蓝沉淀
(二)杂蛋白的去除方法
1. 沉淀法
蛋白质一般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发酵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
3.凝聚与絮凝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 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另外,还能 有效地除去杂蛋白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 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 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微生物发酵液的成分极为复杂,其中除了所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及残 存的固体培养基外,还有未被微生物完全利用的糖类、无机盐、蛋 白质,以及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为:
① 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 ② 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③ 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第二节
固液分离工程 及设备
一、固液分离的方法
A.重力沉降 B.浮选
通气,产生气泡,使固体附着在气泡表面除去。 用于固液比重差小、直径5~30μ m颗粒的分离,污水处理
C.旋液分离
悬浮液以较高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旋液分离器, 轻相由分离器中央排出, 霉菌和放线菌为丝状菌,体形较大,发酵液采用 重相由分离器下部排出, 过滤方法; 细菌和酵母菌为单细胞,体形较小,其发酵液采 但不适合直径<5 μm颗粒去除(可用丝网分离器)。 用高速离心分离,如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也可 用过滤进行固液分离。
(2)真空转鼓过滤机 优点:
真空转鼓过滤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连续、 处理量大。特别适合固体含量大(>10%)的悬浮 液的分离,在发酵工业中广泛用于霉菌、放线菌 和酵母发酵液或细胞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B. 常用过滤设备
(1)板框过滤机
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制备的过滤及霉菌、放线菌、 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适合于 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板框过滤机
板框过滤机
1. 结构:若干板,框交替排列,板,框都用支耳架在一对 横梁上,用压紧装置压紧或拉开。 2. 滤板结构:凹凸纹路作用支撑滤布,提供滤液或洗涤液 的流道。分为洗涤板和非洗涤板两种。 3. 滤框结构:有供料浆通过的暗孔,料浆在压差的推动下 籍框两侧覆盖的滤布进行过滤分离。 4. 过滤操作液体流动路径:料浆沿1通道输入,通过滤框 的暗孔进入滤框,框中的料浆在压差的推动下籍框两侧覆 盖的滤布进行过滤分离。滤饼在框内两侧生成并增长,滤 液通过滤布流到滤板板面的凹槽后因板面凹槽有暗孔与2、 4通道相连或与3通道相连,故滤液可由三条通道流到过滤 机外。
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类衍生物
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 非离子型、 ② 阴离子型(含有羧基) ③ 阳离子型(含有胺基)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
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 絮凝速度快; 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适用范围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细胞碎片
管式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是一种分离效率很高的离心 分离设备,其转鼓细长,可在15000-50000 的高转速下工作,分离因数可达104-6×105。 它设备简单、操作稳定。 适用范围 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 核酸等。特别适合一般分离机难以分离的固 形物含量<1% 发酵液的分离。

倾析式分离机
是一种靠离心力和螺旋的推动力作用自动 连续排渣的离心机。具操作连续、适应性 强、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的优点。分离因 数为1500-3000。
适用范围 特别适合固形物含量较多的悬浮液的分 离。因分离因数较低,不适合细菌、酵母 等微小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P53图)
2 过滤

定义: 在一定的压力差 下,利用多孔性介质 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 固体粒子,进行固液 分离的方法称为过滤。
(1)凝聚
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双电层
的结构使胶粒之间不易聚集而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胶粒凝聚能力的次序为:
Al3+ >Fe3+ >H+ >Ca2+ >Mg2+ >K+ >Na+ >Li+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 氯化铝 AlCl3•6H2O; 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 2O ; 7H 石灰;ZnSO4;MgCO3
滤饼过滤:
过滤介质为滤布,包括天然或合成纤维织布、金属织布、玻璃纤维纸、合成纤 维等无纺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拦而逐渐形成滤饼(滤 渣)。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过滤作用,此时即可获得澄清的滤液,这种方 法叫做滤饼过滤,在滤饼过滤中,悬浮液本身形成的滤饼起着主要的过滤作用, 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0.1g/100ml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和絮凝作用示意图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