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监测ppt课件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64页PPT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6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95c8152cc58bd63086bdc8.png)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介绍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
5地质环境与健康11精品PPT课件
![5地质环境与健康11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e05131524de518974b7d08.png)
碘在自然界的分布Natural Distribution
分布广泛,不平衡 存在形式:碘化物
山区<平原<沿海 碘化物溶于水,可随水迁移
地区
水碘量μ g/L
一般内陆山区
<5
沿海低洼地 青海大部分 上海地区 渤海湾
> 200 0.7 左右; 20 左右; 1000
海洋中生物和海产品含碘丰富
Because the ocean is the best sources of iodine, the best food sources are sea food.
克汀病发病机理Mechanisms of Cretinism
在胚胎期由于外环境缺碘,胎儿的甲状腺激 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一系列障 碍。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障碍。
儿童期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会明显影响身 体和骨骼的生长,乃至呆小。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症状 Clinical Symptoms of Cretinism
辅助条件
神经系统症状: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运动神经障碍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甲
低表现、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 迟、血清T4降低,TSH升高。
碘缺乏病的三级预防 Prevention of IDD
第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补碘:碘盐:食盐加碘是首选方法。每人每天碘的供给量150μg(推荐 量) 碘油:长效、经济 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查清原因,针对性防治。 如何补碘? 不是全民补碘,根据各地缺碘和高碘情况
食物中: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 饮水中:含钙、氟、硫化物过高 药 物: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碳酸锂等
其他原因: 维生素A、C、B12
环境监测及分析ppt课件
![环境监测及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18d2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f.png)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1.1分析仪器的发展
中型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气相色谱仪 (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离子 色谱仪(I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s)以及极色谱仪(POLAR)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历史:
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各省市相继建立环境监测 站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环境监测站有了一 个大发展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 作日趋成熟,制定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管 理上提出了“五化”目标等,初步形成了以环境 监测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制定了同意的监测技术 规范,建立了数百项分析方法,开展了实验室的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 是反站很快,已具备了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 测反系技术体系化的雏形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和 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环境监测》第6章___土壤污染监测及固体废物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第6章___土壤污染监测及固体废物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df7157e53a580217fcfe9c.png)
盐酸蒸馏分离法
石油醚-丙酮萃取分离法
三氯甲烷萃取分离法
测定方法
冷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F- 选择电极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
6.1.3 样品预处理
1.酸溶法(又称湿法氧化、湿法消化) (1)王水(盐酸-硝酸)消化 (2)硝酸-硫酸消化 (3)硝酸-高氯酸消化 (4)硫酸-磷酸消化 2.碱熔法 3.干法灰化法
4.溶剂提取 (1)振荡浸取法 (2)索氏提取法 (3)柱层析法
图6-5 氧瓶燃烧法示意图
图6-6 索氏提取器
6.1.4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④气相色谱法
表6-2 土壤中某些金属、非金属组分的溶解、测定方法
待测组分 As Cd Cr
Cu
溶解方法
HNO 3 -H 2 SO 4 消化 HNO 3 -HF-HClO 4 消化 HNO3-H2SO4-H3PO4 消化 HNO3 -HF-HClO4 消化 HCl-HNO3-HClO4 消化 HNO 3 -HF-HClO 4 消化
土壤污染与水和大气污染相比,有以下特点: (1)土壤污染比较隐蔽 (2)土壤被污染后很难恢复 (3)土壤污染后果严重 (4)土壤污染的判断比较复杂
6.1.2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1.土壤污染样品采集 (1)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2)采样点的布设
①对角线布点法 ②梅花形布点法 ③棋盘式布点法 ④蛇形布点法
②采样点不设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
③采样点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 ④选择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点挖掘土壤剖面,要求剖面 发育完整、层次清楚且无侵入体。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7aafe380b1c59eef8c7b4e7.png)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精品PPT)
![安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方法(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9a8307680203d8cf2f240e.png)
生态环境条件脆 弱性评价子系统
地质灾害发育程 度评价子系统
人类活动评价 子系统
年平均降雨量(mm) 温度 光照日数 地形特征指标 斜坡稳定性指标 地层富水性指标
地下水资源指标 地表水资源指标
植被盖度 生物种类 土壤厚度 土壤肥力 土壤类型
地质灾害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频度 影响范围 水土流失侵蚀模数
城市 冕宁
喜德
西昌
德昌
城市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因子取值
坡度
水资源 人口密 地质灾
度(人
害
/km2)
1°~
好
300
弱
3°
8°~
好
302.7
强
15°
7°~
好
983
强
8°
≤7°
好
500
中
地震烈 度
Ⅶ Ⅶ~Ⅸ Ⅷ~Ⅸ Ⅶ~Ⅷ
米易
5°~
好
558
弱
Ⅷ~Ⅸ
8°
(二)、主要认识
1、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
1.1区域稳定性问题及其次生环境效应
的肥力,分为高、中、低三级。
人居生态环境地质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人居生态环境地质的适应性评价共选取以下几个因子参与评价:坡度、水资 源、人口密度、地质灾害、地震烈度。
本项目仅对安宁河流域内县级以上城市进行评价,由于城区在1:25万地图上 反应的区域太小,因此考虑为点状评价,不宜作区域评价。
评价因 子
▪全流域三个时段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 ▪两河口—沙马拉达段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 ▪鹅掌河—邛海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变迁 ▪泸沽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演化变迁
%
1957、1988、2000年森林覆盖率变化曲线图
土壤环境监测课件
![土壤环境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e056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4.png)
土壤环境监测课件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分析,以获得土壤污染程度、土壤质量等信息,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城市,工业区和农业地区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土壤环境监测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
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环境污染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具有渐进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于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可以预防和控制土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健康土壤环境污染非常容易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和威胁。
受污染土壤的人类会因长时间地接触到有害物质而出现健康问题,如肝病、癌症等。
通过监测和分析土壤环境信息,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程度,避免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提高农产品质量土壤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很大影响,土壤环境的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从而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对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证人类食品的安全和营养。
土壤环境监测的指标土壤环境监测的指标可以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角度入手: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颜色、质地、密度、渗透性、毛细管持水量等。
土壤各种物理性质对于土壤水分的调节、保持、运动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通过监测土壤的物理性质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状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提供有效的策略。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的监测。
这些化学物质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可以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监测土壤的化学性质可以及时预警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保障农产品安全。
生物学性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植物群落等的监测。
土壤是生物圈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和动植物。
这些生物的丰富多样性和数量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监测实用培训讲义(ppt 27页)
![环境监测实用培训讲义(ppt 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dbf865ae2bd960590c677ce.png)
七、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一)参考国外标准 (二)从公式估算 (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
常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见附件: 环境保护常用法律法规及标准
本章结束 谢 谢!
(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 许浓度标准(GB9137—88)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 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四)回用水标准
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CJ/T9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三、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 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 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 688页的PPT课件
![环境监测 688页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4310ac284ac850ad024294.png)
目就是样本容量。
3、算术平均值
x 为任一样本的平均值, x=(x1+x2+x3+……+xn)/n
19
4、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的标准偏差:
5、相对标准偏差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又 s 称变异系数(CV)= 100 % X
20
五、可疑值的取舍
1、4 d检验法 2、Q检验法(狄克逊检验法) 3、T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
24
一、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值是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并完全按照实际的 分析程序操作后仪器的响应值。 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重现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 环境监测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水平。 控制方法:常规分析中,每次测定两份空白试验平行 样,其相对偏差一般不大于 50% ,取其平均值作为同 批试样测定结果的空白校正值。
14
二、精密度与偏差
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精密度:同一测量中多次平行测定之间的符合程度。 偏差:各个测定结果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s 绝对偏差=测得数值-算术平均值 100 % X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平均值*100% 平均偏差=Σ |X-X平均|/n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22
六、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两组精密度不同的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23
§8-4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 规程序,它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如何,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标准曲线的核查、 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 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情况:每15天一次,比较稳定的可每月一次 监测在汛期、雨季、预报期:每天一次或数小时一
次直至连续跟踪监测
12
三、泥石流的监测
(四) 监测点布设及预警
3.预警预报
断面泥位观测法 : 警戒值
监测断面泥位 临界值
预警信号 警报信号
13
三、泥石流的监测
(四) 监测点布设及预警 3.预警预报
残积物、残痕、堆积物等 调查泥石流的活动历史
3
4
三、泥石流的监测
(二) 泥石流的监测内容
A.形成条件监测
1.固体物质来源监测
监测物质在暴雨、洪流冲蚀等作用下的稳定状态
2.气象水文监测
降雨量及降雨历时、冰雪的融水量及融水历时 水库的渗漏等
5
(二) 泥石流的监测内容
B.运动特征监测
1. 泥石流动态要素监测
(五) 泥石流流量、流速确定 (六)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
18
四、地面沉降的监测
(一) 地面沉降的概念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
表垂直下降的现象
人为因素:抽取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或水压下降)
分布: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 危害:海水入侵、建筑物开裂倒塌、地下管道破坏等
19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一) 泥石流沟的识别
泥石流:由洪水携带着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泥石流沟的识别
(1)沟谷内松散物质丰富:
2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一) 泥石流沟的识别
(2)沟谷地形有利于汇集水源:
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道较陡
(3)沟谷内水源丰富:
暴雨、溃坝水库、冰雪等
(4)泥石流活动的遗迹:
10
1. 监测点布设原则
(2)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于滑坡、崩塌的,
其变形破坏监测点网的布设按崩塌、滑坡
监测布设的规定。固体物质来源于松散物 质的,其稳定性监测点网的布设,应在侵
蚀程度分区的基础上进行
(3)以监测降雨为主的泥石流气象站,应
布设在泥石流沟或流域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或试验场
11
三、泥石流的监测
降雨条件下的冲刷侵蚀量
2.降雨量监测
暴雨型泥石流:设立以降雨量 为主的气象站或自记式雨量观测点
7
3.泥位观测
顺直的泥石流流通段选择典型断面进行测量
8
4.流速观测
水面浮标测速法 ,雷达测速仪
9
三、泥石流的监测
(四) 监测点布设及预警 1.监测点布设原则
(1)在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 和堆积区,都应布设一定数量 的监测点
四、地面沉降的监测
(二) 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
1.地面沉降水准监测
水准仪量测:
20
(二) 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
2.地面沉降GPS监测 3.地面沉降inSAR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4. 地下水动态监测 监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
孔隙水压力
21
16
次声警报器(第四代)
泥石流次声报警原理:泥石流在形成和运动过程的
声发射信号中有次声成份(其它为可闻声和地声)。 这种次声成份速度约为340米/秒,远大于泥石流运 动速度(通常为10米/秒左右),因而报警器能在泥 石流到达前率先捕捉到它的次声信号,可提前30分 钟至40分钟发出泥石流警报。
17
三、泥石流的监测
传感法 :利用传感器接受信息,进行预警或报警 接触式警报器(第一代)
14
超声波泥位警报器(第二代)
超声波泥位报警:
泥石流泥位能直观地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和可 能危害程度的因素,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测 得泥石流流体表面高程。
15
地声警报器(第三代)
泥石流发生时会发出地声(振动),地声信号的 强度与泥石流规模成正比。利用泥石流地声的这 些特点,可通过信号接收与转换,对泥石流实施 报警。
爆发时间、历时、过程、类型、流态和流速、 泥位、流面宽度、爬高、阵流次数、流量等
2. 泥石流动力要素监测
流体动压力、龙头冲击力、石块冲击力和泥石
C.流地声频谱、振幅等 泥石流流体特征监测
流体稠度、重度 等
6
三、泥石流的监测
(三) 泥石流的监测方法
1. 物源监测
沟谷滑坡、崩塌发育:可按滑坡、崩塌监测规定 对于松散物质:设立侵蚀监测点 ,监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