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轮历史复习: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一)政治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1、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宗主督户制)①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②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北魏政权建设欠完善,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③民族矛盾危机更大: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结果: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2、内容前期:①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的制度②措施:⑴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⑵推行均田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⑶推行新的租调,与均田制相适应,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以及国家的收入。

⑷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其推行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后期1、特点:孝文帝亲政,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2、措施:⑴迁都洛阳⑵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孝文帝广建太学,推广儒学。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孝文帝要求臣民按汉族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孝文帝模仿汉制,适应了中原地区的需要⑶生活方式①易汉服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3、评价⑴性质: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封建化改革⑵特点: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汉化改革⑶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②政治上: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二)经济(封建经济曲折发展)一、土地与赋税制度:(中国封建生产关系新发展)均田制与租调制二、农业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显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书中记载的绿肥种植,是当时耕作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隋唐PPT26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隋唐PPT26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 古代史·魏晋、隋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考纲要求】: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商业的发展3、宋明理学4、文学成就1、三条主线定论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宋元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化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形成,唐诗繁荣;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又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学生自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制度:九品中正制,三省制逐渐形成2、经济:农业: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江南经济发展手工业: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草市形成3、文化: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科技: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提到“仙药”艺术:东晋王羲之“书圣”(擅长草书和行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道州县;羁縻府州(管辖民族地区)2、经济:农业:曲辕犁,隋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手工业: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釉下彩绘商业:夜市繁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市署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衡器;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五大商业大都会政策:重农抑商:表现为汉代“一入市籍,不得为官”仍在延续3、文化:思想: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儒学复兴运动科技: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学: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艺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课件三国两晋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课件三国两晋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南朝时期的战争与迁徙使得南方各民族在共同的地域空间内相互交融,形 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格局。
02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
政治制度创新与完善
三省六部制
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 行政效率。
科举制
隋朝开创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区,体现了各民族在军事上的紧密合作。
04
民族交融在经济上的体现
农业交流与生产技术传播
1
北方少数民族的畜牧业技术向南传播,促进了南 方农业的发展。
2
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水稻种植、水利设 施等向北传播,推动了北方农业的进步。
3
各民族在农业生产中的互助合作,共同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提高。
商业贸易活动中的民族互动
02
两晋时期,随着汉族南迁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03
南朝时期,南方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北方政权的过程 中,文化交流与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战争与迁徙推动民族交融
三国时期的战争使得大量人口流动,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相互接触与交融 。
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导致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各民族的交 融。
科技成就
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突出,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使 用、天文历法的进步等。
03
民族交融在政治上的表现
官职制度中的民族因素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官职制度上相互影响,汉族的官僚制度逐渐被少数民族政权所采纳。同时 ,少数民族政权也设立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官职,如北魏的“领民酋长”制。
在隋唐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官职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唐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 ,其中尚书省下辖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分别掌管全国各项行政事务,体 现了各民族共同参与国家管理的特点。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

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威 ( )。

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 )。

4.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

5.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

6.唐朝藩镇割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突出 ( )。

7.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 ( )。

8.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 )。

9.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有决策权( )。

10.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 )。

答案1.√ 2.√ 3.√ 4.√ 5.√ 6.√7.×正确答案: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8.√9.×正确答案: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但没有决策权10.√【易混、易错、易忘、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什么?答案血缘。

2.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法,这主要指什么?答案大宗的嫡长子。

3.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的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

4.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何处?答案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 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比如, “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 1、物质文明1. 农业(1 耕作技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 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②隋唐时期 , 江东地区出现 , 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 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车。

②唐代的车。

2. 手工业(1 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法。

(2 制瓷业 :①唐代形成两大系统。

②自唐朝起 ,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 远达洲、非洲。

(3 丝织业:技术精湛 , 吸收了织法和图案风格。

(4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 , 到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 商业(1 时社会动荡 , 商业不发达、不稳定。

(2 隋唐时 , 都市商业繁荣,市坊制度,出现、,“扬一益二”;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 , 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等。

考点 2、政治文明1. 三省六部制(1 概况:①时期 , 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体制。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点拨〗宗法臸与分封臸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臸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臸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臸,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臸是以宗法臸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臸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点拨〗三省六部臸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臸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臸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臸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臸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臸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臸,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臸;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点拨〗宋明清加强君主专臸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臵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臵军机处,君主专臸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点拨〗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臸(西周)、郡县臸(秦)、郡国并行臸、文官知州通判臸(宋)、行省臸(元)等重要臸度。

(2)由分封臸到郡县臸,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臸到行省臸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史)

人民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史)

C
C
5.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 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 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 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 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隋唐时期 一、朝代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 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 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二、朝代:隋(581-618)―――唐(618- 907)
主要考点: 魏晋隋唐的选官制度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手工业的发展 唐诗 魏晋隋唐的书法绘画艺术
D
C
9.《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 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 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10.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 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结合讲义,回归课本 默写
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 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 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 是指 A.郡县制 B. 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2.《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 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2014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 模块一 第3步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4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 模块一 第3步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4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一第3步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制度上多有建树,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文化成就(1)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选修融会]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

(2)孝文帝学习汉文化。

(3)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2.内容(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不种那么由政府收回。

(3)设立三长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5)迁都洛阳。

(6)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3.评价(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作用:①经济复苏和繁荣,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封建化。

③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581~907年)(一)隋朝(1)政治上: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中国古代史之魏晋南北朝与隋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之魏晋南北朝与隋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思文:三教融合,石窟艺术;建安文学;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 法和绘画注重神韵。
问题: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环境对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各有何影响?
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士族逐渐兴起。 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得 到开发; 佛教和道教兴盛,冲击儒学。
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影响?
•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 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 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
• 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 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 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 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唐初实行租庸调制的内容和意义?
• 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 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 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 匡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
• A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 .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 C .消除了三省间分歧D .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特点:血统上的融合;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融合
影响:经济上:打破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有利于北方经 济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认同、接受汉族的政治模式,有利于少数 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文化上: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胡汉文化在冲突中 走向融合
问题:全面评价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 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经济:隋大运河开凿;曲辕犁、筒车;唐初租庸调制;唐中期均田制 瓦解,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实行两税法;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体 系;柜坊和飞钱;唐末坊市制度逐渐突破;中唐后经济重心基本南移。 海陆“丝绸之路”兴盛。中唐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提高。

2014届高考历史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4届高考历史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表 现
文 化 人 物
核心整合——归纳知识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朝代 成 熟 隋 唐 主要内容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 科举制形成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又设参 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 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设置转运 使 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行省制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 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 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 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 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 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重视对边疆 的管理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记忆诀窍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 为公开考试。②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僵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束缚人才。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代 表人物是东晋王羲之。 (2)隋唐: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楷书的代 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3)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 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4)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兆页,创赵体。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宋元(一)ppt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宋元(一)ppt教学课件

九品中正制,选官权操于地方
人口大量死亡,实行均田制 城市经济破坏,草市形成 用灌钢法制作优质兵器
国家分裂 中央集权削弱
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 儒家提倡的 礼即秩序消 失,人们寄 托宗教安慰
葛洪即是道士, 仙药即炼丹术
摆脱礼教束缚, 书法追求写意
寄情山水有利 于中国画发展
三、隋唐 1、隋唐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西突厥: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各族尊唐太宗为各族共同首领“天可汗”,唐对其后嗣进行册封
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带去中原的先进技术和 文化,推动了吐蕃的发展,也加快了民族融合。 对外开放,积极友好,兼收并蓄 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推动了朝鲜社会发展,也推动日本的封建 化进程。与印尼、苏门答腊、东罗马等国也进行友好交往。 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政策。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推动古代翻译事业的发展,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中转圣地。景教、 回教、摩尼教也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中华文明的新气象
魏晋、隋唐、宋元 (一)
一、概述
三国
西晋
公元220年 公元265年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公元316年——589年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公元581年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北宋
南宋
公元960-1127年
公元1127-1276
西夏 年
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1、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由此在继承秦汉社会 基本风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社会新气象。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 向成熟,中央以隋唐三省六部制为代表,地方以元代行省制为代表,选官以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为代表。经济上,随着均田制的实行,小农经济进一步巩 固,农耕技术有所发展,私营工商业开始兴起。商品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内 陆和海外商运空前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世俗化倾向鲜明。以 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都走向了成熟。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复习策略】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

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备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解题探究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备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解题探究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备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解题探究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拼搏与奋斗。

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

在慢慢品尝高三滋味的同时,我们正在加速长大和成熟,过去对时间的浪费让我们痛心,父母期待的目光更加殷切和慈祥,一夜之间,忽然有了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拥有,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更加清晰。

是的,同学们,面对未来,你可能有无数条道路,但一旦进入高三前进的队列中,作为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你一定会义无返顾的说,高三,我来了;高考,我要成功![解题探究](2012·江苏高考)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复习策略】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

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

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

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富裕局面,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此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与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就卓著,音乐、舞蹈、思想、宗教、教育全面发展。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是唐文化的突出特点。

博大精深的唐文化,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是纷乱割据时期,但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但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疆域空前的大帝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统一发展时期,大大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在对外关系方面具有开放性和世界性的特点,直接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封建经济又进入一个高峰时期。

中国科技有了突出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此时。

理学的产生、宋词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成为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突出的成就。

考点 1、物质文明一、魏晋南北朝、隋唐1. 农业(1) 耕作技术:①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 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翻车。

②唐代的筒车。

(3)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从历史的眼光看, 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2. 手工业(1) 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 制瓷业:①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②自唐朝起,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远达欧洲、非洲。

③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3) 丝织业:唐代技术精湛。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 商业(1)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 商业不发达、不稳定。

(2) 隋唐时, 都市商业繁荣,市坊制度,出现柜坊、飞钱,“扬一益二”;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 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等。

(3). 宋元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 宋代: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 元代:交通发达,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4. 对外贸易(1)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收入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 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考点 2、政治文明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 1. 三省六部制(1) 概况:①隋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②唐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工明确, 相权一分为三,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2) 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 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3) 作用:三省既有合作, 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限制相权,加强君权的做法。

2. 选官制度:科举制(1) 概况:隋文帝设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2)作用:①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3.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唐朝中期, 在地方设置了很多藩镇, 其长官节度使控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危害一直持续至宋初。

二、宋元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1.强化中央集权(1)宋朝:①军事上, 收兵权, 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 由中央掌控大部分的地方赋税。

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集中行政权(削实权)中央:分散相权参知政事:分行政权枢密使:分军权三司使:分财政权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制钱谷):设转运使(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设立行省制。

这一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 3、精神文明一、魏晋南北朝、隋唐1. 思想(1) 魏晋南北朝时,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 隋朝时, 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 又称“三教合一”。

(3) 唐朝时,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 科技(1) 唐朝时, 发明了雕板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品。

(2)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

(3)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 主流文学——唐诗(1) 初唐:王勃、陈子昂。

(2) 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李白和杜甫使盛唐诗坛大放异彩,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3) 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强调诗歌要反映民间疾苦。

(4)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4. 书法(象形文字—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1) 魏晋前是书法的自发阶段, 魏晋后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 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2) 楷书:①概况: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②特点: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 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③名家:魏晋的钟繇、王羲之, 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3) 草书:①特点: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纵情,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名家: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的张旭、怀素。

(4) 行书:①特点:既有审美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 雅俗共赏。

②名家: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二、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1、思想北宋时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朱熹,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主要内容:①“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可分离。

②把理气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 科技(1) 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 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

(3) 宋代火药用于军事, 并出现管形火器, 开创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