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表格版)
(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一起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乱,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应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答复学生的质疑)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应: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答复,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应,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口语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2.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能够复述课文故事。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的能力。
4.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大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口语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思考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题,感悟课文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主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复述课文故事,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3. 拓展作业:搜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4)积累好词佳句,能仿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方法。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感知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编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
这些课文以大自然和寓言故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4)积累好词佳句,能仿写句子。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初步感知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认读、理解故事内容和结构,学习书写及输入;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书写和输入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结构;2.正确书写和输入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旨;2.认识字词,书写和输入。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本、练习册、字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采用游戏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配图,激发学生的想象,预测故事内容。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书写新词汇,帮助学生记忆。
三、课文阅读(15分钟)1.为学生分发课本,结对合作,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
四、课文理解(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课文拓展(15分钟)1.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阅读和理解。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体会。
六、巩固练习(15分钟)1.指导学生依据练习册的要求进行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堂总结(5分钟)1.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内容,教师提供相关补充。
2.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扬。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文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和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在书写和输入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识字加油站》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识字加油站》教学设计课题识字加油站语句段运用(一)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一、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会认“旭、屿”等6个生字,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并根据词语想象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能读通句子,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体会文字的奇妙。
二、评价任务1.能正确独立认读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和6个生字。
(目标1)2.能根据词语,说出看到的画面。
(目标1)3.能正确读通句子,运用换词、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说出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目标2)三、学习内容“识字加油站”练习根据词语想画面的方法加深对生字及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可将认字读词与培养想象有机结合;“语句段运用(一)”要求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所以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而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根据词语想画面的方法加深对生字及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运用换词、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五、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识记字词,画面入境1.仔细观察,认读词语。
(1)观察插图,自由交流看到的景物。
1.看图入境,认读词语。
(1)出示插图。
这是一幅有关海滩的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仔细观察插图,能正确表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与港口、海岛有关)(4)学生自由交流理解的词语及方法。
(5)学生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6)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记住生字的方法。
2.做练习题。
3.学生读词语,边读边想象,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学生自由说,齐读词语(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词语,学生认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一起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要点: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2.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3.认识率真自然就是美的道理,提高审美趣味.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2.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3.品味映衬的写法.教学程序:一.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的过程.不知海知海不懂海懂海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变化的关键句子有:(一)〝海蓝得透明……不能玷污的.〞(二)〝两三步之外就是海〞(三)〝海在风的蛊惑下,……礁石〞〝海的无情〞〝骄奢恣狂的大海〞(四)〝那浪花是大海生命的精华〞〝狂热的爱〞(五)〝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的爱〞(六)〝海真大,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七)〝海浪退下去了,退下去的是成排的泪水〞第一.二.三部分温软娇嫩平平展展很近可以走到那边去无情第四.五.六.七部分豪放坚韧波浪滔天很远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有情(狂热的爱)二.师生讨论,理清文章的层次:第一层(第一.二.三部分)对海浅层次的印象:海是温软娇嫩的,是可以过去的,是骄奢恣狂而又无情的.第二层(第四.五.六.七部分)写对海的深层次的认识:海是豪放坚韧.率真自然的是阔大的.有情的,渴望得到理解的.文章前后两层,写出了作者对大海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而大海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大海率真自然.大海不因为人们的误解而改变率真自然的品格,同时也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读懂.所以,作者在读懂后留下了泪水,这说明作者对大海的率真自然之美是持肯定.歌颂.赞美态度的.三.师生共同赏析,品味文章〝映衬〞的手法.本文的映衬就是〝以物衬物〞文题为〝读海〞,作者却花了很多笔墨写礁石,是不是离题呢?不,相反,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运用〝映衬〞的手法,以礁石来映衬大海.第三部分写礁石是为了反衬大海的无情与骄奢恣狂;第四部分写礁石是为了渲染大海的豪放坚韧;第五部分写礁石是为了衬托大海哦的率真自然(看上去,作者是在赞美礁石,而大海对率真自然的礁石〝爱个不停〞的举动分明在昭示着大海自身的率真自然).四.作业:阅读课文,品味课文〝移情拟人〞的手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第二教时教学内容:1.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2.体会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教学程序:一.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人〞的写法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应归功于作者成功运用了移情的手法.作者善于运用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进入物我契合的状态.正如金圣叹所说的那种境界:〝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既使描写对象生动干扰,也使作者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浓烈.例如:〝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浪花很快又积聚起新的力量,向礁石进行又一次爱的冲击〞这些语句就赋予了大海以人的感情,形象地表现了还的豪放坚韧.又如:作者在第七部分,以呼告句式与海对话,人海相知,物我相合,是写海更是写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大海率真自然之美的理解与热爱.二.体会文章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一)作者谴词用字十分准确贴切.无论是动词还是形容词都能恰切地表情达意.1.我驱车乘兴而行〝驱〞字与〝乘兴〞相呼应,表现出作者看海之后的兴奋与一心想尽快赶到海边去的急切.2.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一个〝扑〞字传神地写出了大海对礁石的爱的狂热.3.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这个碰字不仅表现了动作,更传达出水石相击的澎湃声势,比〝撞〞.〝摔〞更响亮,更有表现力.4.海蓝得透明.蓝得温暖.蓝得柔软.透明.温暖.柔软分别从亮度.温度.硬度三个方面形容大海的蓝,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形象地表现作者对海的初始印象.5.于是我顿生一种自得的兴致〝自得〞一词语准确地道出了作者自鸣得意.洋洋自得的心态.(二)作者善于调遣描绘色彩的词语.例如:〝碧绿的波峰驮起白色的浪花扑向这边的礁石〞〝浪花像撕碎了的白色的花瓣,撒落在海里,融入碧波……大海温厚白洁的手指,插进礁石褐色的指缝〞〝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的脚趾〞〝我拣起一块石头,竟也鸡蛋糕似的金黄且夹心〞〝海滩的浅水下,是各种石头.红的.绿的.白的.花的.条纹的,说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颜色〞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人读来如见其色.作业:1.课后练习四2.语文同步练习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一.导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一段视频,想知道内容吗?认真观看,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中的大海.(美丽.蔚蓝.宽阔)从古到今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曾用自己的笔来描摹过大海,但有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叫周深,她用一首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诗歌表达了她对大海的独特感受,你们想读吗?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读海.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字,读出自己的滋味,自己的感受.二.读文1.好,这首小诗不长,生字也不多,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哪个字读不准把它标上拼音;哪里读不通顺,请多读几遍.2.指名读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是良好的习惯.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要给你竖起大拇指,才读过一遍就读正确,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准确.他读得怎么样,看着他的眼睛说,因为你读得好,给别人留下了好的印象,才得到好的评价.3.分节读这首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我们分节再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读完你发现前三个小节有什么特点?用了相同的句式,都分别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板书(蓝.宽.清)不仅写出了特点,最有趣的就是小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她都想到了什么?贴(海浪海风礁石等)选节读这三个小节,你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出大海的特点.自由练读.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谁想读读.第一节〝神秘〞1.先问学生生活中什么让你感觉神秘?2.教师:向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样,.....这就是神秘,让人捉摸不透.3.那么,蓝的让我感到神秘,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4.大家评一评,他刚才有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5.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读神秘,应该读的轻一点.你看他眉头一皱,用他的表情读出了这种神秘感.看来,我们在读诗歌时,不仅通过声音,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你的情感.6.教师可以范读.7.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节诗读一遍.(给出蓝的那段)蔚蓝的海浪拍打着沙滩,洁白的海鸥在海面上翱翔,勾画出一副多美丽的海景图啊,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读读.神秘的秘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指导写〝秘〞强调笔顺,从左往右写.第二节〝宽阔〞你读得他读出海的宽阔了吗?究竟有多宽?用一个成语形容〝无边无际.一望无垠〞除了天空称得上无边无际的就是海,老师希望你们的胸怀也像海一样宽,男生读,女生读.如果沙滩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风读写.在沙滩上你们最爱玩什么?捡贝壳.堆沙煲.踩脚印)沙滩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就是美丽的沙滩(图片)带这你们对沙滩的美好向往读这小节.滩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因为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右面是难,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写得紧凑些.第三节〝清〞老师特别喜欢第三节,我想读一读行吗?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在清澈的海水下面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想向老师这样读一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水的清读出来.这小节中也有一个生字〝礁〞你怎么记住它?焦: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2焦急,表示着急的成语,和石头有关,加石字旁,礁石是离水面很近的石头.在第二板块我们学习了瞧,蕉,他们都是形声字.第四小节小诗人不仅抓住了大海的特点,还把与海有关的事物想象成能像人一样读写,真是充满童趣,那怪诗人说大海是一本书,板画书.在你们的眼里,大海是什么呢?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语言真美.都说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我们看着前面这本书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试试.多美的语言啊,如果配上音乐就给动听了,谁想读?(配乐读)三.拓展: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美丽的诗歌,你们想读吗?海水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海上的风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海上的风是大力士,他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老师这里还有一篇我班的同学写的一首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读夏》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2.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由这几幅画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出示学过的古诗插图)3 .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寻〞,怎么理解?什么样的人才称为〝隐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不遇〞什么意思?现在你能自己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二. 读通古诗,读懂诗意1. 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读古诗.指名读.(1)读好了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诗人 )松下问童子,( 童子)言师采药去.( 童子)只在此山中,( 童子)云深不知处.男女生组合读(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诗人会问些什么呢?(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 )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云深不知处.(3)现在你可以连起来说说诗人的意思了吗?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指名说,自己说说.2.其实他们的对话是多么丰富,但诗人把三次问答都浓缩在全诗20个字中.贾岛的诗,有很鲜明的特点,老师不讲,你们再来读读诗,看能不能有所发现.(语言浅易,用字凝练,意味深长)3. 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心情也.是诗人心情.心声的表现,那么这首诗有没有作者的心情在里面呢?①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如何?②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③童子又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又如何?④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高兴——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后彻底失望的心情变化.这首诗明明饱含着诗人心情的起起落落,可是诗中不着一字,这就是诗的魅力,更是贾岛写诗的特点:凝练.4. 你现在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心情吗?5. 含英咀华,品味诗韵a)诗人贾岛千里迢迢赶到深山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心情多么惆怅.昨夜老师构思这篇教案时,偶得灵感,将诗中的一些景物稍作替换,也写下一首小诗叫做《寻隐者有遇》,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出示:寻隐者有遇花间问童子,言师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马上就回来.b) 指名读.c) 大家认为,两首诗,哪首好?好在哪?可以就某个词,某一句诗来说说.松:松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它有怎样的品质?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是啊!苍松树历经风雨,坚忍不拔,志向高洁的,象征着隐者的风骨.山:你去爬过山吗?那里环境怎么样?有些什么?是啊!深山才有苍劲的古松,有深深的云雾,有潺潺的流水,有婉转的鸟鸣,给人幽静安宁,身心俱静的感觉,这才是适合隐者隐居的地方.云: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是啊!白云山那样飘逸.轻盈而又品质高洁,也正象征了隐者那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d) 巍巍高山,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一青一白,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的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四.吟诵诗句,书写诗境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 齐背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视情况交流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意境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五.板书设计,简单凝练3.寻隐者不遇松山云隐者高洁,诗人思慕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书写染、笠等13个生字,以及染、碎等10个生字。
能够正确书写碎的“十”字部分和爽的笔顺。
2.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色,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想象画面。
4.学生能够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1.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学生回忆童年中的趣事,分享快乐。
2.引导学生关注童年的生活,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写出“墨”的字形。
2)询问学生对课题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研究生字1.学生结合注音和生字表,读通课文,并多读几遍难读的部分。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师随机纠正发音。
预设点:1)染:出示字形和本义,即用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在课文中,体会溪水的绿色。
2)碎:出示字形和造字本义,即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在课文中,与形近字“翠”、“醉”进行比较。
三、复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将生字组成词汇,巩固识字。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碎”和“爽”。
第二课时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的美好,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细读课文,理解诗歌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预设点:1)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色。
2)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询单元生字词。
- 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并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 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
- 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 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能够:-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篇课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散文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文学的魅力。
2.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学会使用工具书查询单元生字词。
2. 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PPT、教学录音带、生字卡片等。
2. 学具:课本、字典、词典、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出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分析课文,理解难点句子。
3. 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 进行课堂小测验。
4.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 内容:- 课文标题- 生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选做题: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表格式)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蘑菇。
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的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
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作者介绍】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
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
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
国家级文艺协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作品《童年的水墨画》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中第二首。
著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金佛山下的传说》(合出)《会唱歌的洒水车》(合出)《张继楼儿童文学选》等作品27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课 教案

重难点
学习目标3和5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自主察看目录。
2.看71-86页,看图了解内容
3.回顾单元内容。
三.了解预习困惑,整理朗读方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举手说一说。
3.同桌互读。
4.积累。
四.了解单元学习计划
一.谈话引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课 教案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学时课
6
1.童年的水墨画2课时
2.剃头大师2课时
3.肥皂泡2课时
4.我不能失信1课时
5.习作 1课时
整合课
1
1.交流平台
2.识字加油站
3.词句段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背诵课文。
3.一边读一边勾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识记生字、掌握难词、形近字、形声字、近反义词。
5.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探究
问题
说说作者是如何从哪些方面描写一个人的特点的?
应用
作业
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特点去描写童年的朋友。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阅读
1.说一说:哪些学起来有困难?究竟是什么困难?
2.说一说:哪些你很喜欢?为什么?
3.读一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4.本单元,你都积累了哪些喜欢的词语?
四.了解单元学习计划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能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提高词汇量。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标注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教师提供预习指导,明确预习要求和方法。
3.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讲解课文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扩大知识面。
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不足,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共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表格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中的同龄人进行心与心的体验和交流。
本次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把文字变成画面,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组儿童诗意境的美好。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算是锦上添花,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分段读议“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和自由,课堂学习效果不错。
不足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1.出示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2.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句式,能够默写背诵;2.学会借助生活、情感等自身经验理解和欣赏诗词;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爱好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常用的诗词句式;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习诗词,培养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欣赏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课件、黑板、粉笔等;2.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等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将课件上的诗歌名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句式和意思,以此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老师提问:“大家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其中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2. 学习诗歌让学生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诗歌,了解一些诗歌中常见的词语、句式,然后让学生自己默写句子,加深印象。
3. 学习诗词句式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习诗词中的一些句式,例如:“床前明月光”、“红豆生南国”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句式,写出自己的创作。
4. 创作老师提供一些词语或者诗句,让学生自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或句子。
5. 课堂分享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句子分享给全班,鼓励他们借助自己的生活、情感等经验,来表达自己。
6. 课堂小结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诗词,我们明白了什么?学习诗歌有什么好处?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出一首短诗,要求运用今天课堂上所学的一些词语和句式。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还是缺乏一定的兴趣,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发掘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欣赏。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感受和发掘诗词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3: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那么《溪边》这幅画给大家怎样的感觉?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3: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复述或表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提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自我表达,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古诗两首》:《静夜思》、《登鹳雀楼》2.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掩耳盗铃》3. 《语文园地》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能进行简要复述或表达。
3. 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3. 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新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两首》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标记生字词,理解大意。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4.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或创作。
第二课时:《寓言故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个寓言故事,标记生字词,理解寓意。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课堂讨论。
4.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仿写或创作。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全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完整打印版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溪比作绿玉带。)
(2)人影给吸水染绿了(这个“给”就是“被”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染”字使静景有了动感。句子是说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默( ) 墨( )
染( ) 杂( )
拨( ) 拔( )
浪( ) 粮( )
3.按原文填空。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山溪像
一样平静。人影给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
。忽然扑腾一声碎了,草地上蹦跳着和。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等。)
(4)写了《江上》后接着写了《溪边》《树下》《林中》三首,分别刻画了钓鱼、做游戏、拾蘑菇的情景,都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用的都是白描写法,没作过多的心理描写,像录像一样,摄下一个个场景。虽叫《童年的水墨画》,但画面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这就是诗和画的区别。
3.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场景。(配乐)
2.比一比,组词语。
最新精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单元集体备课 (表格式)-部编版

第6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溅、爽”等字,会写“墨、染”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背诵《溪边》。
3.情感与价值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背诵《溪边》。
【教学难点】了解儿童诗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老师觉得,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里去看看吧!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溪边钓鱼江上游泳林中采蘑菇2.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回答)(1)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2)在江面上打水仗,笑哈哈。
(3)到林中采蘑菇,清清爽爽。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第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写成了爱打扮的女子,写出了垂柳柔美的特点。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玉带”写出了溪水的形状,细长弯曲,“绿”字写出了溪水的颜色,同时也写出了溪水两岸植被的特点。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一句画面感十足,读完这一句使人仿佛听见了钓鱼人的欢呼,看见了活蹦乱跳的鱼儿。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上面的方法欣赏其他诗节。
(1)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2)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3)通过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1)读一读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中的同龄人进行心与心的体验和交流。
本次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把文字变成画面,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组儿童诗意境的美好。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算是锦上添花,
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分段读议“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和自由,课堂学习效果不错。
不足
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1.出示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
2.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二、议一议,拓展思维。
1.再读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2.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3.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谁?
三、明确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出示:亲人、同学、朋友……
2.你最想说谁?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让你难以忘记?(性格、特长、品质、爱好……)
3.课堂交流。
四、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
2.引导观察,发现特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语言才会生动。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可能把语言、神态、动作等都写到,所以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
3.教师出示范例,学生读一读。
(1)指名反馈:写的是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2)品读例文中的语句,学习小作者出色的表达。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完善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欣赏佳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我的“花迷”爷爷
有人迷棋,有人迷戏,还有人迷球,而我爷爷迷的是花,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花
迷。
爷爷爱花,可真爱到“顶”了。
为了得到奇花名花,他四处买花种,每次去书店也总不忘买几本有关养花的书。
记得有一天,天还没有亮,我正甜甜地睡着,突然耳边传来爷爷的声音:“伊可,快起来,昙花开了。
”我迷迷糊糊地来到桌前,果然一朵美丽的昙花正徐徐开放着,那粉白的花瓣真令人喜爱。
再看看爷爷,一边满脸兴奋地欣赏,一边不住地说:“昙花一现难得一见啊!”过了一会儿,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盯着昙花,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的颤动,每片花瓣的舒展。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为了观察昙花开放,一整夜没睡。
奇怪的是,爷爷第二天还是那么精神。
我问爷爷为什么能把花养得那么好,爷爷对我说:“做一件事,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
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
”
听了爷爷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
”这句话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点评:小作者重点抓住爷爷为了观察“昙花一现”而整夜不眠的典型事例做文章,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使人深受启迪。
全文叙议结合,结尾使主题得到升华。
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选材是否恰当,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生动细致,事情是否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教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回忆自己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学生交流探讨。
(3)总结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2.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查找资料。
(4)向别人请教。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
旭日岛屿海滨沙滩
瞭望巡航缆绳铁锚
(1)学生自读词语,边读边画出生字。
(2)指名认一认,读一读。
2.认读生字“旭、屿、瞭、巡、缆、锚”。
3.再读词语,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由交流。
(2)指名说,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旭日东升,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海防战士开着巡逻艇警惕地瞭望着广阔的海面,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
生2:我仿佛看到海中的岛屿在旭日下是那么美,沙滩上的沙子金黄金黄的,战士们解开缆绳,开始了一天的巡航。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将这些生字词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又通过想象画面认识了不少生字,大家课后还要抓紧复习巩固,加深记忆。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出示句子:
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1)说一说“熟”分别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
(2)全班交流:第一句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吃得程度;第二句中的“熟”是指熟练。
2.出示句子:
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
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
(1)结合句子说一说“味道”的不同意思。
(2)选一选,“味道”在词典中有三种意思,你认为上面两句话中“味道”的意思分别是哪一种?
A.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
B.气味。
C.比喻某种感受、情趣、意味。
(3)全班交流,选出答案。
(A、C)
3.练一练。
“骄傲”有两种意思:①不谦虚;②自豪。
请你分别用这两种意思说一句话。
(二)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1.课件展示课本第84页的两个例句。
(1)读一读这两句话。
(2)这两句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的?
(3)全班交流。
2.你能围绕一个事物具体写一写吗?请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写一写。
小丽多才多艺……
雨下得真大……
(1)小组讨论怎样写“小丽多才多艺”或“雨下得真大”。
(2)推荐代表交流。
(3)自己动笔写一写,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
(4)展示示例:小丽多才多艺,不但能歌善舞,还会弹钢琴,毛笔字也写得特别好。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名句,读准读通。
2.指名读,集体读。
3.引导观察发现:这些语句都是关于改过的名言警句。
4.学生说一说这些句子的大概意思,并说说这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勇于改过的名言警句?
6.师指导背诵,指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