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徐灿词中的_燕子_意象_张艳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
张艳艳,刘鑫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5)
摘要:“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

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
“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关键词:徐灿;徐灿词;“燕子”意象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3)06-0037-03
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
ZHANG Yanyan ,LIU Xin
(School of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North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 ’an Shanxi 710025,China )
Abstract:The “Swallow ”image is a classical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with multiple cultural
meanings.Lived betwee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Xu Can is a famous poetess and the imagery in his poems is very rich.The “swallow ”im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magery in her poems.Xu Can ,who had sentimental heart ,gave the “swallow ”with different mental connotations.“The swallow ”implicitly expressed her thoughts and emotion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 and see her emotional world from another side.
Key Words:Xu Can ;Xu Can ’s Ci-poem ;The “Swallow ”Image
徐灿,字湘萍,号深明,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

为明
末光禄丞徐子懋次女,“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1]3,深
为其父所喜爱。

后嫁陈之遴为继室。

她诗画兼美,尤工于依声填词。

清初著名阳羡派词人陈维松曾在《妇人集》中
如此评价她:“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

”[2]
晚清词
评论家陈廷焯也说:“国朝闺秀工词者,自以徐湘萍为第一。

”[3]
后人对徐灿的词[4]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徐灿,以一个诗人的敏感善感用词表达着她对世事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

伤春、悲秋、闺情、感旧、怀友、念人、思乡、国殇、吊古、伤逝、咏物、祝寿等内容都在其词
中有所记载。

可以说,一部《拙政园诗馀》[4],就是一代才
女的心灵史。

收稿日期:2013-04-12
基金项目:2012年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1232)
作者简介:张艳艳(1984-),女,河南洛阳人。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刘鑫(1981-),女,陕西西安人。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第28卷第06期2013年06月
Vol.28,No.06
Jun .2013
37
徐灿在词中运用了很多极富感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形成了“尽洗铅华,独标清韵”[5]25的独特风格。

袁行霈曾说过:“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写出诗人的风格。

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6]242徐灿词中,意象丰富,而“燕子”就是她经常选取的重要意象之一,据笔者统计,其现存99首词中出现“燕子”意象的就有将近20首。

在“燕子”这个意象上,寄寓着她丰富的、复杂的、微妙的情感意绪,本文试图透过“燕子”这一意象来解读徐灿独特的情感世界。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燕子”意象
“意象”可以说是中国诗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诗词一向推崇一种“意在言外”“言有尽,意无穷”的含蓄深远的境界,故而中国的文人经常要通过意象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而情感和物象的组合就是所谓的“意象”。

袁行霈先生说过“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6]63意象这一概念,它特别强调主观情意的作用,因为经过淘洗与筛选出来的物象,必须经过作家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作家的人格和情趣,才能成为意象。

因而,意象往往带有作家强烈的主观化的色彩。

尤其是一些历朝历代经常运用到的一些传统意象,则会因为长时间人们集体无意识的渗透,带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情感、意味。

“燕子”这一意象就是如此。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早提到“燕子”的篇什是《诗经·商颂·玄鸟》,其中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传说中皇帝儿子玄嚣的后裔高辛氏的妃子简狄,吃了燕子下的蛋之后,生下了殷的始祖契。

因而,在始祖神话中,燕子是神圣吉祥之鸟。

燕子作为自然界的一类候鸟,春去秋来,在北方出现的时间一般是从春分到秋分,时间上与人们有较长时间的相处;它们筑巢喜欢筑在人们的屋檐下,空间上与人们的距离又比较近,因而,燕子与人们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是其它的鸟类所不能比拟的。

因而,燕子除了具有始祖神话中那种神圣吉祥的色彩之外,更多表现出的是人间普泛的温馨的、朴素的情感。

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天地间,成双成对地呢喃于画梁上,它们是美好春天、美好爱情的的象征,春天的明媚、春天的生机、爱情的自在、生活的幸福似乎都可以让燕子来诠释。

久而久之,“燕子”便成为一种汇聚了人类种种文化情感的一个符号,文人们也喜欢借助这一意象来表达内心各种各样的情感。

二、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
(一)借燕子抒发盼春伤春之愁
燕子与杨柳、百花、芳草、细雨等共同组成了人们眼中那美丽美好的春之景。

它体态轻盈,“微雨燕双飞”,它叫声悦耳,“声声燕语明如剪”。

因而,它是春天的精灵,是春天的象征。

所以,人们盼望燕子的归来,赞美燕子的归来。

如杜甫这样写燕子:“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晏殊这样写燕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过后清明。

”人们对于燕子的到来是高兴是欣喜是愉悦的,燕子是春天的一抹不可替代的风景。

才女徐灿的词中也出现了很多燕子的身影。

然而,尽管和其他的文人面对的都是同一种候鸟燕子,徐灿的情怀却显得更为微妙、更为复杂、更为细腻。

徐灿盼望春天,盼望燕子的到来。

燕子的到来或许可以让明媚的春天更为灵动,也或许可以带来爱人的点点信息。

所以,对于燕子,她满怀期待:“一春催试桃花雨,游丝只供晴烟舞。

燕也不曾来,湘帘空自开。

”桃花开了,春雨也应该如约而至,可是,一个“试”字点明只是洒过几点甘霖而已,在这干燥烦闷的天气中,只有几缕游丝在空气中有气无力地飘来飘去,这是一个沉闷的的没有生气的春天,所以,屋内的女子卷起了帘幕,希望能见到燕子的身影,听到它们的呢喃,以纾解自己的愁闷无聊。

可是一个“空”字,说明燕子并没有回来,并没有飞来与词人相伴,满腔希望化为深深的失望。

那么今年的燕子到底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嫌贫爱富飞往富贵人家去了呢?
词人禁不住开始猜测燕子的行踪:“萍叶将圆,桐花飞了。

雕梁不见乌衣到。

想应春在五侯家,东风怕拂寒闺草。

”浮萍的叶子将圆而未圆,桐树也开花了,但是还不见燕子飞回来,往年的燕子到底到哪里去了呢?燕子似乎已经毫无留恋旧地而飞入富贵人家了,那么自然春风也就吹不到自己的寒门深院了,明媚的春光春色与今年的自己似乎也就无缘了,惆怅、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没了燕子的春天似乎就不叫春天,这样寂寞的春天,怎不令人伤感?正所谓“明明是春天,我却感到绝望”。

(二)借燕子抒发相思离别之苦
燕子择檐而居、双宿双飞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对理想婚姻生活的期待有许多相似之处。

所以,人们盼望着可以像燕子那样相亲相爱、如影随形。

然而,现实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相爱的人儿很多时候却不得不分离。

对于独守空闺的女子,满目春色只能是触景伤情情更伤。

徐灿在《醉花阴》中写道:“午梦沈沈香薄覆,梦醒春依旧。

怕得双燕归,带却愁来,偏向人心授。

”“双燕”的归来,它们的成双成对,不仅不会使人欣喜,反而更让人伤感,“梦醒春依旧”,是梦醒愁依旧罢了。

燕子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相亲相爱,可是自己呢,心爱的人远在天涯,自己独守空闺,形单影只,真是人不如燕,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愁怨?又如其在《虞美人》中所写:“杨花独解随风去,
38
无奈廉纤雨。

为春茫未点离愁——
—不知惊起双飞燕,偷入帘前见。

”淅淅沥沥的细雨已经让独守空闺的女子愁闷不堪,心情晴朗不起来,然而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燕子,又偷偷地飞入她的帘前窥视她,在帘前双双飞来飞去,似乎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着她的孤单寂寞。

就像晏几道词中写的那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徐灿的词中也经常用“双飞燕”来和“人独立”对比,反衬人的凄凉寂寞,抒发“人不如燕,情何以堪”的愁苦,可谓匠心独运,令人回味无穷。

(三)借燕子抒发家国兴亡之感
“燕子”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象征着快乐幸福,象征着美满和睦,象征着生机无限,象征着欣欣向荣。

然而,对于那些经历了国破家亡、亲友离散的文人来说,“燕子”则常常会牵动他们敏感而又脆弱的心,他们借“燕子”来怀念亲友,借“燕子”来凭吊往事,“燕子”来感叹兴亡。

徐灿词中也经常借“燕子”来抒发这种家国兴亡之感。

如:
旧柳浓耶,新蒲放也,依然风景吴阊。

去年今年,何处把霞觞。

赢得残笺剩管,犹吟泛、几曲回塘。

伤心事,飞来双燕,絮语诉斜阳。

(《满庭芳》)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片事何堪说。

(《永遇乐》)词中反复诉说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亡之感,风物如故,风景依旧,柳树依然浓绿,蒲草依然发芽,桃花依然艳丽,燕子也依然是旧时的燕子——
—可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面对着曾经熟悉的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的一切,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乐情绪,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这些风物、风景也染上浓重的哀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见证了家国兴亡的燕子似乎也因为家国的变故而变得哀伤起来,陪着词人伤感、惆怅,“伤心事,飞来双燕,絮语诉斜阳”。

“斜阳”也是一个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有着浓重伤感意绪的文化意象,经常指衰落的王朝。

而燕子们聚集在一起似乎也在谈论着故国的那些人那些事,物犹如此,这让词人情何以堪?
其实“燕子”何尝会有感情,何尝会因为家国的变故而哀愁,而伤感呢?这是词人自己面对家国之变无可奈何无限伤感之后把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转移到了燕子身上的缘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以哀伤之眼看燕子,燕子也变成了
和自己同样为家国之变而哀伤的知音了。

(四)借燕子抒发亲友离散之悲
由于婚姻、由于迁移,很多昔日熟悉的亲戚朋友都不得不面临着分别。

而离别一向都是让人无限伤感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徐灿词中也多处写到了离别:
春风院,花前曾见如花面。

如花面。

浅斟低语,画楼春晏。

闻来已作新巢燕,看花人在花如霰。


如霰。

梦中王谢,那是愁见。

(《忆秦娥·感旧》)风波忽起催人去,肠断一朝分燕羽。

无端残梦怯相逢,梦破更添愁万绪。

(《玉楼春·寄别四娘》)这两首词都是对于过去的人和事的感怀。

前者写在一个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里,美丽如花的友人和自己一起“浅斟低语”,笑语无限,在一起的日子快乐得几乎让自己忘记了世间还有时间的流动。

“闻来已作新巢燕”,昔日的好友像燕子那样已筑新巢,成了别人的妻子,往日的把酒言欢、花底流连也就像燕子有了新巢再也不回旧巢一样成为了永远的过去了,空给人留下“看花人在花如霰”的无限伤悲。

后者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词人便不得不与昔日交好的友人分别,“肠断一朝分燕羽”,写出了分别时的无尽的感伤和留恋,春去春又回,燕子分别了尚可以来年再相见,可是,自己和朋友呢,该是相见无期了吧!因而这就更让人觉得沉痛无比,也许这一别也就是永远。

分别了、离开了、离散了,真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但是如果尚可以梦中相见,则不啻为一种幸福,聊可以自慰,但是“无端残梦怯相逢,梦破更添愁万绪”,词人自己却表现出对梦中短暂而空虚的相逢的恐惧,因为梦非但不会让人有实实在在的快乐、反而会让人梦醒后平添许多愁绪,这种虚无的痛苦会让人更加难以承受。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拙政园诗馀》中,徐灿多处通过对“燕子”这一意象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生命、家国、人生、人事的体认。

由于词人敏感善感的心灵特质,使得她的情感世界复杂而又深沉,而这些又赋予她笔下的燕子种种不同的涵义,“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而我们也可以借助燕子这一具体的意象从一个侧面来反观徐灿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元龙.家传[M]//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2]陈维松.妇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M].济南:齐鲁书社,1983.
[4]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5]吴骞.拜经楼诗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