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地图(上)

合集下载

六国论(苏洵)

六国论(苏洵)

• 解释下列多义词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作为,动词 以荆卿为计 成为,动词 邯郸为郡 被,介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治理,动词 六国破灭 灭亡,动词 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动词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 朝着,动词 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斯用兵之效也 动词,好象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副词,还 良将犹在
• • • • • • • • • • • •
或曰……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或未易量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以地事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故曰“弊在赂秦也” 所以,因此,连词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强弱胜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动词
课堂训练:解释词类活用词
⑴不能独完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⑵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战”,名词作动词,作战,打 已判矣 ⑶以地事秦 仗 “事”,用作动词,侍奉。 ⑷义不赂秦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⑸始速祸焉 “速”,形容 词作动词,招致 (6)李牧连却之 “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容 词作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 动词,坚持到底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礼 之奇才 (9)日割月削 待。 “日”“月”,名词作状语。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 ng
暴pù 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下咽 yà n 胜负之数shù 与嬴 yǔ
(1)赂秦而力亏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2)不赂者以赂者丧

中国古代历史详尽地图

中国古代历史详尽地图

夏朝时期地图(前2207~前1766)商朝时期地图(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1西周时期地图(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

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2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4三家分晋(前403)战国时期(前475—前221)长平之战(前260年)秦灭六国(前230—前221)5秦朝地图(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巨鹿之战(前207年)西汉地图(前206——9)七国之乱(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丝绸之路(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昆阳之战(公元23年,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7东汉(25—220)8黄巾军起义(184年张角领导)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三国(220—280)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赤壁之战(208年)背景战图猇亭之战(彝陵之战)(222年)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228年)魏灭蜀(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西晋地图(265-316)公元265年,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八王之乱(291—306年)刘渊称帝(308年)9五胡十六国(304-439)前秦东晋形势(376年)淝水之战(383年)东晋王朝地图(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中国历史地图集 辽北宋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辽北宋时期图

辽北宋时期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1)——辽、北宋时期图组辽、北宋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八幅,简图三幅,插图四幅。

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辽境内画出五京、五京道辖区、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区部族。

宋境内画出四京、二十四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境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

西夏境内画出部分军司、府、州治所。

西南边区的大理政权画出其部分府、郡治所和部族;吐蕃诸部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和地区名。

西北边区的西州回鹘和黑汗(喀喇汗)二政权,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

三、分幅图辽五幅,宋十三幅,各按其大行政区五道、二十四路分幅绘制,画出天庆元年、政和元年时道或路和府州军监的辖境和治所,县的治所和城镇堡寨关等设治地点,边境部族和羁縻州、部;中惟辽的中京、上京、东京三道,因资料不足,未能画出府州界。

辽东京道附插图一幅,北宋广南东、西路附插图一幅。

四、辽都中京(统和二十五年即1007年后),又有陪都上、东、南、西四京。

宋都东京,又有陪都西、南、北三京。

辽五京、宋四京都是道或路的治所,除辽中京、宋东京用首都符号外,其余各京不另制符号,即在道、路治所注记上加注京名。

五、辽的地方行政区划道以下一般为府州军城与县(城)二级。

府有京府、蕃府之分,州有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史之分;观察以下诸州或隶属于道,或隶属于府与节度州。

图中京府作道治处理,凡府州军城作同级处理,不复分别,惟隶于州的城作县级处理;一般只画出府和节度州的界线,不画防御州以下诸州和军城的界线。

上京道又有所谓撏废戮輸,是诸王、外戚、公主的私州,不领县;又有西北边界上的边防城,或称州,或称城;图中一概作州级治所处理。

除府州县外,辽境内又有许多不在州县界内隶属于招讨司、统军司、都部署司等边防官的部族,大部分无考,图中仅画出一小部分有大致方位可指的部族和边防官的辖区治所。

珍藏|宋朝地图高清版

珍藏|宋朝地图高清版

珍藏|宋朝地图⾼清版
宋朝(960—1279年)初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河南开封)。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历⼗⼋帝三百⼆⼗年。

宋朝疆域范围: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旧,建都开封,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基本完成了统⼀。

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茂⼭-⽩沟⼀线。

与西夏的作战⽅⾯,宋神宗⼒图开扩疆⼟,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

哲宗时⼜进⼀步取得了湟⽔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带的⼟地。

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

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以东地区。

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被西夏所取。

宋朝也在与⼤理交界处设⽴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宋朝疆域图:。

宋朝的简史及疆域地图

宋朝的简史及疆域地图

宋朝的简史及疆域地图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国号释义】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

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相关参数详细介绍【北宋历史】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

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

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

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

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

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

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

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后两次“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图:春秋列国形势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图:战国形势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图:秦时期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图:西汉时期疆域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图:三国时期地图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图:西晋时期地图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图:南北朝时期地图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地图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图:唐朝地图图:唐朝地图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图:宋辽时期地图(宋朝地图)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图:宋金时期地图(南宋地图)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图:元朝地图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图:明朝地图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图:清朝地图图: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疆域与现在对比图下图是简要汇总表。

宋朝京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转含平面图)

宋朝京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转含平面图)

宋朝京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转含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北宋开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分内外三重,即外城、里城和宫城。

外城是利用后周都城外城加以展筑,由原来的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展至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

按正方形计算,面积27.37平方千米。

南三门,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12个城门。

南墙正中为南薰门,与里城正南门朱雀门,宫城正南门宣德门构成全城的中轴线,称御街。

御街宽约二百步,折合280米(一步为1.4米),两边为御廊,中心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行人皆在杈子之外。

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这条御街设置的很宽,从宣德门到朱雀门里的州桥(汴河桥)之北的一段御街,实际上是宫廷前南北向的广场,扩大了宫城前的视野,以显示宫城的高大雄伟。

而中央官署也多布设在这段御街的两侧。

大相国寺就位于它的东侧,即州桥的东北方向。

北宋外城亦名国城,城壕曰护龙河。

里城即今开封城的前身,明代包砌青砖以后才形成今天的开封城。

“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唐建中初,节度使少勉筑,皇朝曰阙城。

”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两各二门,共计10门,南面正中为朱雀门。

里城仍保留原来城壕,并经广济河与外城城壕相通。

宋徽宗时,在里城东北隅仿杭州凤凰山修筑人工山,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周回十余里,主要是用太湖奇形怪状之石堆积而成。

因山在国之艮,故名,穷极巧妙,“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斯”。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

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

其正殿为大庆殿,位于宣德门之里,也正好压在全城的中轴线上。

“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修建得非常壮丽。

而且规模很大,“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宫城大致可分为三区,宣德门至宣佑门之间以大庆殿为主可称前区,即正至朝会、册尊号、飨明堂恭谢天地的场所。

北宋行政区域划分

北宋行政区域划分

北宋初年,取消了节度使的实权,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

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到了宋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置了路。

宋朝时的路不归一个机构管辖,而是分属好几个机构,分管各自的职权。

路的性质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

宋朝时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每一个州还有一个郡名。

州名是正名,郡名则是别名。

郡名大都沿袭唐朝时的旧名,改用新郡名的很少。

新的州朝廷往往会赏赐一个郡名,没有郡名的州很少。

宋朝时一些重要的州也升为了府,北宋末年已有三十几个府。

到了南宋时,加上金朝的府共有50多个,是当时州的总数的1/7强。

此外,还有军、监两种地位低于州的州级行政区划。

北宋行政区域划分1,京畿路开封府;滑州;2,京西南路金州,房州,均州,邓州,唐州,襄州,郢州,随州;光化军;3,京西北路河南府,颍昌府;孟州,郑州,汝州,陈州,蔡州,颍州;信阳军;4,京东东路齐州,淄州,青州,潍州,莱州,登州,密州,沂州;淮阳军;5,京东西路应天府,兴仁府;兖州,徐州,单州,郓州,濮州,济州;广济军;6,河北东路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沧州,清州,雄州,棣州,滨州,德州,博州,冀州,莫州,霸州,恩州;7,河北西路真定府;怀州,卫州,相州,磁州,洺州,邢州,赵州,深州,祁州,定州,保州;广信军,安肃军,顺安军,永宁军,安利军;8,河东路太原府,隆德府;晋州,绛州,泽州,汾州,隰州,石州,丰州,府州,麟州,代州,岚州,宪州,忻州,辽州,慈州;晋宁军,火山军,保德军,岢岚军,宁化军,平定军,威胜军;9,永兴军路京兆府,延安府,河中府;环州,庆州,宁州,耀州,坊州,丹州,商州,虢州,陕州,解州,同州,华州,鄜州,*(左“分”右耳刀)州;10,秦凤路凤翔府;秦州,会州,巩州,岷州,阶州,成州,凤州,陇州,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廓州,河州,兆州,兰州,熙州;积石军,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11,成都府路威州,茂州,绵州,汉州,彭州,蜀州,眉州,简州,嘉州,黎州,雅州,邛州;永康军;陵井监;西山野川诸部;12,梓州路资州,普州,梓州,荣州,戎州,祥州,泸州,纯州,滋州,昌州,合州,果州,渠州,遂州;怀安军,广安军;富顺监;罗氏;石门番部;13,利州路兴元府;三泉(直属京师);文州,龙州,剑州,利州,兴州,洋州,巴州,蓬州,阆州;14,夔州路夔州,达州,开州,万州,施州,忠州,*(“倍”字单人旁换三点水)州大宁监;云安军,梁山军,南平军,遵义军;田氏,罗殿;黔州所领矩*(左“片”右“羊”)等州15,荆湖南路荆州,邵州,永州,衡州,全州,道州,郴州;武冈军;桂阳监;16,荆湖北路江陵府;靖州,沅州,辰州,鼎州,灃州,岳州,鄂州,安州,复州,归州,峡州;汉阳军,荆门军;17,广南东路连州,广州,封州,康州,新州,端州,英州,韶州,循州,梅州,潮州,惠州,南恩州,南雄州;18,广南西路桂州,贺州,昭州,梧州,浔州,邕州,廉州,雷州,郁林州,琼州,高州,化州,容州,藤州,象州,贵州,柳州,宾州,宜州,观州,宣州,钦州;昌化军,朱崖军,万安军;特磨道;自杞;19,福建路福州,建州,漳州,泉州,汀州,南剑州;兴化军,邵武军;20,江南西路洪州,筠州,袁州,抚州,吉州,虔州;临江军,建昌军,南安军,南康军,兴国军;21,江南东路江宁府;太平州,宣州,池州,江州,饶州,信州,歙州;广德军;22,两浙路杭州,苏州,润州,常州,秀州,湖州,睦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衢州,婺州;23,淮南东路亳州,宿州,海州,泗州,楚州,滁州,真州,扬州,泰州,通州;涟水军,高邮军;24,淮南西路寿州,濠州,和州,庐州,光州,黄州,舒州,蕲州;无为军;云中府路[2][1]即梓州路[2]原辽地,宋、金共同攻辽时,金答应归宋,宋预设此路,后金失约,地遂归金。

中国历史地图集 辽北宋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辽北宋时期图

辽北宋时期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1)——辽、北宋时期图组辽、北宋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八幅,简图三幅,插图四幅。

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辽境内画出五京、五京道辖区、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区部族。

宋境内画出四京、二十四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境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

西夏境内画出部分军司、府、州治所。

西南边区的大理政权画出其部分府、郡治所和部族;吐蕃诸部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和地区名。

西北边区的西州回鹘和黑汗(喀喇汗)二政权,画出其主要城邑、部族。

三、分幅图辽五幅,宋十三幅,各按其大行政区五道、二十四路分幅绘制,画出天庆元年、政和元年时道或路和府州军监的辖境和治所,县的治所和城镇堡寨关等设治地点,边境部族和羁縻州、部;中惟辽的中京、上京、东京三道,因资料不足,未能画出府州界。

辽东京道附插图一幅,北宋广南东、西路附插图一幅。

四、辽都中京(统和二十五年即1007年后),又有陪都上、东、南、西四京。

宋都东京,又有陪都西、南、北三京。

辽五京、宋四京都是道或路的治所,除辽中京、宋东京用首都符号外,其余各京不另制符号,即在道、路治所注记上加注京名。

五、辽的地方行政区划道以下一般为府州军城与县(城)二级。

府有京府、蕃府之分,州有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史之分;观察以下诸州或隶属于道,或隶属于府与节度州。

图中京府作道治处理,凡府州军城作同级处理,不复分别,惟隶于州的城作县级处理;一般只画出府和节度州的界线,不画防御州以下诸州和军城的界线。

上京道又有所谓撏废戮輸,是诸王、外戚、公主的私州,不领县;又有西北边界上的边防城,或称州,或称城;图中一概作州级治所处理。

除府州县外,辽境内又有许多不在州县界内隶属于招讨司、统军司、都部署司等边防官的部族,大部分无考,图中仅画出一小部分有大致方位可指的部族和边防官的辖区治所。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