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艺术简历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AB白雪石(1915-) 北京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蕉(1907-1969) 上海金山人.著名书画家善画兰擅行、草书。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陈大羽(1912-)广东潮阳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

陈子毅(1919-) 广东新会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擅山水花卉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大家. 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师从陆俨少中国美协会员. 陈师曾(1876-1923) 江西修水人.著名书画家曾得吴昌硕指授早年任教育部编审. 陈曾寿(1877-1994)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御史.擅画松兼山水善诗. 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擅画人物、任女造型夸张也工花鸟草虫富有装饰味. 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擅篆刻诗文书画皆精为西泠八家之一. 曹克家(1906-1979) 北京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擅画猫.C崔子范(1915-) 山东莱阳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D戴鉴山东集宁人.字赋轩.号石坪.清代画家.擅山水.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著名书画家工四体书亦善墨竹、墨荷。

F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院长. 丰子恺(1898-1975)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其画设色平涂风格朴素。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长子.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画师. 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画和人物画.范曾(1938- )江苏南通人.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 方楚雄(1950-) 中国美协会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美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

“画人物是件苦差事” ――方增先访谈

“画人物是件苦差事” ――方增先访谈

“画人物是件苦差事” ――方增先访谈方增先,1931年生于浙江浦江县,现为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院长。

他长期致力于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与教学,作为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卓有成效的水墨人物画实践在中国画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10月中旬,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受到美术界高度好评,我的采访也就约在了方先生在北京的家中。

方先生给人的感觉谦和淡泊,与人交谈时,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

他看上去十分瘦小,那些天北京的天气还没有转冷,但他早已裹上了厚厚的毛衣和羽绒背心。

胃病又犯了,午睡后就着热水吃了一小块面包。

他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我也就能吃点这个了,这个软和,吃别的胃都受不了。

”我们的采访就这样聊家常一样漫谈开来。

采访结束后来了几拨儿青年画家,都是听说方先生在北京,通过各种途径找上门来,希望能聆听先生的教诲。

对于这些画界晚辈,方增先很热情也很认真,他仔细地翻看来访者带来的作品或画册,中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乃至什么地方应该增几分墨、减一两道线等提出很具体的建议,就像熟识已久的良师益友。

记者:从《粒粒皆辛苦》到《艳阳天》和《母亲》,再到近些年许多藏民肖像及西藏题材作品,您的画中农民形象最多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评价您“始终在为农民塑魂”。

您为什么对农民形象、农村题材那么感兴趣?方增先:可能因为我本人就是农村出身吧,我生在浙江浦江县西塘下村,那是一个小山村。

那时候的农民非常淳朴、敦厚,他们身上很多品质都很吸引我、打动我,那种生活状态也是我非常熟悉的,所以不由自主就画的是这类题材。

前些年还曾特意回到家乡,希望再去找当地的农民来画,去了以后发现真正的农民已经没有了,只有在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人身上,还能依稀看到从前农民的影子。

方增先意笔人物画浅析

方增先意笔人物画浅析

方增先意笔人物画浅析作者:于聪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6期摘要: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顺应了历史的要求,并且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有了新的发展。

这个新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意义,是值得继续关注研究的。

本文的切入点就是意象油画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绘画语言特征。

关键字:意象油画;物象;心象就意笔人物画而言,被誉为“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的著名画家方增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中国意笔人物画的变革、创新之大成者。

他在继承传统,又如何实践传统,创造新的适应新时代审美所需求的笔墨语言方面,建立了“新国画”的审美语言和美学体系,实践了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的理念。

方增先早年系统地接受了学院派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和造型能力。

他早期在中国意笔人物画的创作中,借鉴西方素描造型的特点,巧妙地与中国水墨画传统绘画相结合,在研究花鸟画的笔墨技法中汲取营养,将西方的写实造型观转化为中国画的意笔造型观,为中国意笔人物画在造型与水墨关系的处理上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方增先意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笔墨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是在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下转化的。

他早期的作品如《说红书》(图1)、《粒粒皆辛苦》等等,以线为主造型,用线的粗细、墨的强弱、块面与线条的交错运用,体现中国画水墨写意的笔法和墨韵,而人物形象和手的处理,是从解剖的角度去塑造,并且为更好地表现结构施加了色、淡墨加以皴染。

这种笔墨结构代表了时代特征,反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方增先作为浙派中国意笔人物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追求和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按照时代的需求而进行变革、创新的。

八十年代,在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碰撞中,他力求在笔墨形式和语言表达上,通过实践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最佳结合点。

他用时代的笔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帐蓬里的笑声》(图2),《祈祷的老人》等等反映藏民生活的水墨作品。

从中我们看到他为实践新的笔墨语言而不倦求索的身影。

传承与创新——新浙派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探究

传承与创新——新浙派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探究
画 中的人物 不是呆板 或者扭 捏作 态的, 而是一个个 鲜活 的充 满 动 态的感人 形象。 方增先 一直在探 求人物 画的改 良道路 , 他还 十分 重视人 物刻 画时的敷色 问题。在 表现人 物的面部 时, 一笔 下 去就可 以呈现 出一个 面 , 摆笔 的顺序 也根 据表现 人物 的肤 色 和体 感 需要进 行 , 多采 用高染 法表 现面部 。笔笔 之间最后形 成
方增 先《 怎样 画水 墨人 物 画》 这 本 书最早 出版 于 2 0 世纪6 0
年代 , 它是后来 琳琅 满 目的人物 画教材 的最 早原 型。该 书的 出 版, 对 以后 的人 物画的研 究和教 学起 了很好 的示范性作用 , 它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 系统 、 科 学地 把人 物 画学 习中应注意 的事项和 作者 已经 总
有诗 的韵味 、 情景 交融 , 这 一点在方增 先的 画中有 很好 的体 现。
用文人 的情怀作 画, 这也是 与西画拉开距 离的一种 需要。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 8 0 岁高龄 的方增先先生百尺竿头更进 一 步, 他的水 墨人物 画创 作更加从写实走 向写意, 开始 尝试层叠 的 表达技法。我们看到他探 索的雄心和脚步 , 为之钦佩和感动。
所有新 浙派 人物 画的笔 墨方法技巧 。虽然今 人对《 艳 阳天》 小说 “ 高、 大、 全” 的样 式 多有质 疑 , 但方增 先创作 的《 艳 阳天》 系列插
图值得每一位 当下 国画人 物画家反 复品读和钻研 学 习。 2 . 《 怎样 画水墨 人物 画》 : 第一本系统的水墨人物画教材
结 语
方增先 在水 墨人物 画上取得 的 巨大成 就 , 是后来 人应 当珍 惜 的宝贵财 富和资源 。他 的笔 墨立足 于民族和 时代 需要 , 在中

方增先美术作品赏析

方增先美术作品赏析

方增先美术作品赏析摘要:1955年,方增先先生创作的《粒粒皆辛苦》一举成为了新人物画的开山之作。

作为新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增先一直在创新。

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方增先是一位勇于改革、独辟蹊径的艺术家,求新求变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艺术目标。

上世纪50年代,方增先在黄宾虹、潘天寿等先生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新人物画的探索,尝试着墨块之间的干湿、燥润、浓淡的变化对比。

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有其独到的一面。

他的作品,既精于写实又兼容写意,造型精到,富于笔墨情趣。

关键字:水墨人物画,中国画,方增先,绘画艺术正文:说到美术作品赏析就避不开“美术是什么”这一基础问题,那么我就从这一问题开始我的阐述。

“美术”是艺术中的一个主要的门类。

从艺术的角度看,美术也就是“造型艺术”;因为它是有形的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也被称作“空间艺术”;还有“视觉艺术”的名称,是因为美术诉诸于视觉,是用眼睛看的。

同时,美术也是一种文化,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

美术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是艺术家精心创造的,有很大的特殊性,比之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往往有更强的感染力。

譬如看一幅写实的人物画,画面中的人物和动作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人,在做什么,甚至从面部的表情和具体的细节里了解所表达的内容。

有些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大的震撼力,能够触动观者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

例如,人们看了描绘圆明园残迹的优秀美术作品,激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加强爱国主义信念。

在抗日战争中,人们看了《流民图》等优秀作品,激起救亡的热情,奔赴抗日前线。

当然,也有些使人愉悦心情的作品,看了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一些抒情的风景画、花鸟画和静物画。

方增先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忆方增先先生

忆方增先先生

忆方增先先生作者:郑辛遥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郑辛遥在方增先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由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行“方增先先生追思会”。

大家在一起共同缅怀与方先生相处的时光,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对后辈的热情勉励、温和率真的性情,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先生鼓励终身受用1992年10月,我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开设《智慧快餐》漫画专栏。

1994年该作品选(一组8幅),参加上海地区选送第八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展览,时任上海市美协秘书长徐昌酩先生告诉我“方老对你的作品评价蛮好的”,我听后十分高兴,随即把当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的第一本《智慧快餐》漫画集寄赠方老师指教。

不久,在美术馆见到了方老师,他鼓励我说:“你在新民晚报上的哲理漫画蛮好格,一图一文有特色,这种漫画儿可以看看想想,你在哲理漫画方面可以探索一条路出来。

”说实话,我刚尝试开设漫画专栏,心里很没底,能够得到方老师大画家的肯定和鼓励,使我信心倍增,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画下去。

1994年《智慧快餐》系列漫画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1995年获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至今这个专栏仍每周日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新作品,已连续29年,创作了1400余幅作品。

一幅题词充满关爱2012年10月,在《智慧快餐》漫画专栏20周年时,新民晚报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了“漫条思理—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展”。

展出前,我冒昧写信给方老师,请他为画展题词。

很快接到方夫人卢老师的电话,说方老已收到来信,这两天就会写的。

大约过了一周,我又接到方老师的电话:“辛遥,我已给侬写好了,近日可来取。

” 我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第二天就去了方老师家。

因方老身体不好,是他弟弟接待了我,说这几天方老师一直有低热,已经好几天没动笔了,前些日子老家来人请他写几幅字,都放在一边没动手。

前天他感觉身体略有好转,一早起来给你写了一幅。

方增先:不断创新臻于化境,为中国人物画开辟新路径

方增先:不断创新臻于化境,为中国人物画开辟新路径

方增先:不断创新臻于化境,为中国人物画开辟新路径
方增先(1931-2019),浙江兰溪人。

方增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他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水墨人物画的新格,改变了唐宋以来,中国人物画长期处于的尴尬的艺术境地。

方增先作为浙派人物画的领军者,浙派人物画以中国绘画特有的'骨法用笔',墨分五彩的传统表现形式,精准概括传神的艺笔造型能力,融时代生活气息,赋予人物画以新的意义。

方增先
在方增先所创作的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出其人物造型准确,动态自然,形象生动,线条厚重,水墨淋漓等特点,他将人物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传统笔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塑造出生动和深刻的百姓形象,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

方增先水墨人物画素描造型的理念是在中外素描造型思想和浙江人文环境的熏陶影响下形成发展的。

方增先以线描作为素描,试行中国画素描,后丰富素描的结构造型,使水墨人物画素描造型得以不断发展完善。

方增先后期的绘画不再体现出沉重的使命感,他把自己从喧嚣的世界中解救出来,还原水墨自身的语言,从而真正回到了艺术本身。

方增先写意人物风格研究

方增先写意人物风格研究

方增先写意人物风格研究作者:赵霞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五六十年代的学院派艺术家聚积文人笔墨与造型结构,勇于突破传统,结合现代性创作,成功变革了中国水墨人物画,方增先则是重要的领军人物。

方增先的写意人物创作表现有着阶段性的特征,重点分析其各阶段创作风格,了解“新浙派”人物画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人笔墨;形体结构;新浙派”;人物画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050-01一、引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方增先作为“新浙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巧妙地将文人画笔墨与写实造型结构融合,并实践于美术教育工作之中,对今后高校美术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方案,“新浙派”人物画的兴起,影响了几代人对于传统与时代的思考,作品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而貌,方增先对于继承和创新有独特的见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才没有停止不前。

二、方增先的艺术生涯“新浙派”人物画就是在方增先等老前辈水墨人物画在二十世纪初以“以写实改造中国画”和“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念下,结合时代性创作而发展起来的,进行现代水墨的实验探索,努力地改良中国画。

文革之前的方增先,所画人像,将明暗关系开始运用结构在其中,1960年之后,方增先将人体结构学,运用到绘画和教学当中,并称之为结构素描。

从五十到七十年代以方增先、李可染等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的中西融合派,“从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最能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其作者便是那个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①方增先便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浙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

三、以创作题材及画法为例分析方增先的作品第一阶段的作品多为表现农民及革命题材,画法逐渐脱离明暗关系,开始用线,认为结构本身就可以体现立体感。

画《粒粒皆辛苦》的时候,他对农民的生活是深有感触,1978年夏,方增先重新创作了《粒粒皆辛苦》,对比两幅作品,在人物的处理上,后期的这幅则是水墨味道愈浓烈,进行笔墨结合素描创作的这一代画家而言,都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

转变和融合——记方增先水墨探索之旅

转变和融合——记方增先水墨探索之旅

鸿、契斯恰科夫和从德国回来的舒传曦几大素描体系。

契斯恰科夫体系的素描分面训练法和徐悲鸿的西洋体积明暗造型方法,尽管能解决中国画造型的大前提问题,却不能把造型和笔墨完美地结合。

舒传曦也讲结构,但更注重形式的结构。

而方增先根据对伯里曼《人体结构》的研究和对传统造型法则的研究提出了团块的结构概念,并在多年实践之后,总结成文,在《美术丛刊》第七期上以《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1为题发表。

在这篇文章中,他论证了中国画“从来就按形体结构去造型”,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对中国画造型基础训练方法问题作出总结和归纳。

在此期间,方增先的实践也是硕果累累,如《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和《艳阳天》等等。

《粒粒皆辛苦》是方增先第一幅尝试将水墨、线条和现代的速写、素描结合起来画的水墨画创作。

画的起因是1955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院组织了“敦煌考察团”去西北,回来时正值秋天,路上看到农民在地里收割的情形,有感而发,该画以“锄禾日当午”诗中的句子为题,画面呈现S形构图,具有北方地域特色包着头巾的蹲在地上拾取麦穗的农民在画面上占据着主体位置,右上角拉着粮食的骡车则点明了时间,地点,也为事件的发生加以铺垫。

作者通过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农民对粮食的珍惜之情,从而表达了对农民、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稍后方增先创作的另一幅《说红书》就堪称浙派人物画的巅峰之作了。

《说红书》在取材上并无惊人之处,画面描绘的是公社社员们利用田间休息的时候讲革命故事的场景。

但其作品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划和人物之问相互关系的恰当处理。

画家经过反复研究,六易其稿,终于创作出一组性格鲜明,神态各异的农民群像。

在其中,有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有经过战争考验的复员军人,有充满着羡慕斗争生活,憧憬未来的姑娘,也有天真活泼、崇敬英雄人物的儿童,而他们的神态上一方面都全神贯注于故事,另一方面画家又根据他们的年龄、身份、阅历对神态作了恰如其分地描绘,有的欣赏入神,有的面露惊讶,有的急于等待故事的结局……;而那个说故事的青年只是露了一个背影,但从他抖擞的精神和手中钢枪(镢头)的挥动,以及整个身躯的动态,都表明故事已发展到紧张时刻,这使画面更加引人入胜。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
限度 地 融 合 了 中国 画传 统 的 艺术 形
我 们 则称 之 为 “ 浙 派 ” 。 严 格 来 新
说. “ 浙派 ” 自始 至终是 个 山水 画的 派 别 , “ 浙派” 仅仅 是 “ 新 后浙 派”
式 ,并 在这 个 原则 的主导 下 ,充分发 挥 着 中 国画特有 的 艺术形 式的作 用 ,
我 国培养 的艺术 家中最杰 出的代 表 物 。 当时 ,在 全 国各 地也 产 生 了许 多 的是传承的延 续 ,有的则是新 兴画
绅 士 之 气 ,加 之 先 生 自身特 有 的 智
之 正 、桃李之 众 、风 气之 所凝 聚 ,足 派 。如 海派 、金 陵画 派、 长安 画派 、 为 当代 “ 庠 学风之嚆 矢”。 可以这 岭 南画派等 。 上 样 说 ,先 生 以入 世 之 精 神 为 出世 之 学 ,遂使 之 又具入 世之 精神 ,开一代
数风流 人物 还看今朝
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
● 徐文景
方 增 先 先 生 是 当代 杰 出 的 中 国
是 以 人 物 为 主 的 画 派 (画 家 群 )。
方 先 生从 浙 江 到 上 海 的 选择 , 或 多或 少是这 种战 略睿 智使 然 ,也 奠 定 了他 后 来之 所 以在 不 同 时期 能不 断 创新 变化 的基 础 。 “ 派” 的灵性 和 浙 “ 派” 外来 ( 海 主要 是 泊来 )的 某种
在 内容 和形 式上 ,做 到 了最 大限度地 变革 、发展 传统 的 同时 ,最小 限度地
终 结之 所在 ,特 别是 那些排 外 、 固守
的延续 ,并与前二者稍有不同,主要 的 画 派 则 更 然 。
6 f 论坛} l 上 2 人民 2 o2 o 1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AB白雪石(1915-) 北京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蕉(1907-1969) 上海金山人.著名书画家,善画兰,擅行、草书。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陈大羽(1912-)广东潮阳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

陈子毅(1919-) 广东新会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擅山水花卉,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大家.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师从陆俨少,中国美协会员.陈师曾(1876-1923) 江西修水人.著名书画家,曾得吴昌硕指授,早年任教育部编审.陈曾寿(1877-1994)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御史.擅画松,兼山水,善诗.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擅画人物、任女,造型夸张,也工花鸟草虫,富有装饰味.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擅篆刻,诗文书画皆精,为西泠八家之一.曹克家(1906-1979) 北京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擅画猫.崔子范(1915-) 山东莱阳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D戴鉴山东集宁人.字赋轩.号石坪.清代画家.擅山水.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著名书画家,工四体书,亦善墨竹、墨荷。

F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院长.丰子恺(1898-1975)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其画设色平涂,风格朴素。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长子.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画师.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画和人物画.范曾(1938- )江苏南通人.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方楚雄(1950-) 中国美协会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美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鉴赏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鉴赏

评语:吴山明的人物画水墨氤氲,形神兼备,意境高妙。显现出特有的艺术魅 力,在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无论是在绘画技法上还是在绘画语言上都是对中 国当代人物画的发展有着突破性贡献。吴山明对于笔墨语言的探索上已经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确立是建立在对传统尤其是浙派人物画传统的 继承之上而得来的,但是对浙派人物画又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他是当代中国 画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吴山明,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浦 江县前吴村。著名国画家,中国美 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导,中国国 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文化部文化 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 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第八届全 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九届、十届人 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 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 州美协主席,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 究会会长,西泠书画院院长。
李震坚(1921~1992),浙江缙云人。1936 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 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等艺术大师,学山 水、花鸟,兼习人物素描、油画。毕业后 留校任教。在多年的中国画人物画创作 实践中,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吸收西 洋画之所长,融会贯通,为中国画艺术教 育的中坚力量,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奠基人 之一,名扬海内外。
• 周昌谷(1929-1985),号老谷。 浙江乐清人。自幼喜爱诗文书画, 1948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浙江美术 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评语:周昌谷对传统笔墨技法深有研究,尝潜心学习八大、石涛、徐青藤、方方 壶、吴昌硕、黄宾虹等人作品,并赴敦煌临摹壁画。又对西方印象派、野兽派色 彩亦有所汲取。善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将传统花鸟画用笔移植于人物画中, 用色和运墨也极见匠心。其画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注重表现蕴藏在平常生活 中的诗情画意,富有韵味,代表作《两个羊羔》荣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 奖章。其草书、篆刻也有精深造诣。周昌谷是现代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之一。

浅析方增先水墨人物画

浅析方增先水墨人物画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5浅析方增先水墨人物画文/徐双 黄沧粟摘要:方增先是一个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他创造性的将西方素描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将山水画中雄浑浓厚的积墨法应用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上,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从方增先对“浙派人物画”的传承和发扬,进一步说明方增先怎样对中国人物画进行创新。

关键词:方增先;人物画;水墨艺术;创新1 “海派”技法传承和水墨人物画二十世纪初海上画家有很多,其中以吴昌硕、黄宾虹最具代表性。

吴昌硕从篆刻和书法中汲取灵感,并把它们应用到绘画上,使作品有了凝重朴厚的画面感。

方增先被吴昌硕画面中大气浑厚的画面效果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拜吴昌硕亲授弟子王个簃为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方增先也颇受启发,对传统绘画的领悟更进了一步。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派人物画的画家们将山石的皴法应用到人物画中,以表现人物的光影感和体积感。

方增先突破了原先的绘画程式,以线条来表现人物的体积,把花鸟画中的没骨绘画再以线条相结合开创了浙江人物画的新方法。

1942年所绘《说红书》一图中,整幅画面的形态是处于静止的,虽然说书人背对着观者,但从他手舞足蹈的动态形象,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人物之间的互补,使画面效果变得更加的丰富,也引发观者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这幅《说红书》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增先是非常用心的,相比于之前他所绘人物画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幅画中方增先先是舍去了背景,只突出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组块,人物之间留出来的空白被当作了背景,并且这种团块的画法,更加突出主要人物。

在笔墨方面也没有复杂,简单中又带着轻快。

这幅《说红书》开创“浙江人物画”的经典作品。

说红书在1975年的时候,方增先为小说《艳阳天》创作插图,为了创作更真实的农民劳作场景,方增先来到农村亲自体验生活。

美术大家方增先

美术大家方增先

美术大家方增先作者:暂无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广益艺术属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方先生用笔墨描绘劳动者,从中找到创作之源,同时以自己充满个性的艺术感受,使劳动者的形象各显美姿增香添色,方增先先生是怀揣大爱之心的好老师,方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近30年,潜心教学,言传身教,瑞泽桃李,一大批在当代人物画界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画家都是方增先先生以笔墨引领精神感召、手把手带出来,除此之外,他高度重视美术馆的学术建设和社会服务使命,缔造了中国第一个国际艺术平台—上海双年展,是当代中国艺术多元发展、繁荣创新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在中华艺术宫召开了方增先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

方增先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的领军者,浙派人物画以中国绘画特有的“骨法用笔”,墨分五彩的传统表现形式,精准概括传神的艺笔造型能力,融时代生活气息,赋予人物画以新的意义。

方增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为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不断求变革、图创新,不懈探索追求,用中国传统水墨开创具有时代气息和饱含现实生活温度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新天地,融西方素描、人体结构和中国水墨为音容,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时代革新大潮,对于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到70年代的《艳阳天》《孔乙己》,方增先先生的人物画成为浙派写实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高峰作品是国美人教学的富矿,值得我们持续挖掘和研究,方增先先生是笔墨聚焦人民的艺术家,浙派人物画就是一朵献给时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之花,方先生深入祖国广袤大地,扎根生活现场教学、创作,劳动者的形象在方先生的笔下获得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答案,这也给人留下了许多思想的启迪,为时代留下的鲜活记忆。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方增先先生中国人物画品评管窥徐文景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0(000)023
【摘要】方增先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新中国艺术教育(人物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也是解放后我国培养的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不仅是“新浙派”的领军人物,而且成就之高、影响之大、行谊之正、桃李之众、风气之所凝聚,足为当代“上庠学风之嚆矢”。

可以这样说,先生以入世之精神为出世之学,遂使之又具入世之精神,开一代中国人物画之新风,并与时俱进,直至今日。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徐文景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25
【相关文献】
1.内省的力量——我看方增先先生对于中国人物画中西融合的反思 [J], 潘公凯
2.内省的力量——我看方增先先生对于中国人物画中西融合的反思 [J], 潘公凯
3.内省的力量——我看方增先先生对于中国人物画中西融合的反思 [J], 潘公凯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访AXL国际乐器CEO刘祥德Alan Liu先生 [J], 高潮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再解读 [J], 沈月明;李跃庭;孙立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术资讯

美术资讯

Arts Topics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153-15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方增先;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中国美院;油画家;浙派人物画;艺术专科学校;浙江兰溪
摘要:“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方增先逝世2019年12月3日,著名中国画家、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方增先,浙江兰溪人,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3年毕业后留校,转入该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后随同中央美院、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敦煌考察队赴千佛洞,研究、临摹壁画3个月,又深入草原藏区写生。

融结构素描于水墨表现之中——方增先的绘画艺术

融结构素描于水墨表现之中——方增先的绘画艺术

融结构素描于水墨表现之中——方增先的绘画艺术
葛鸿志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07(023)005
【摘要】方增先通过自己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与探索"跋涉",可谓是硕果累累.他的作品曾在一个时期影响着一代画风,被称为"浙派人物画"的代表.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葛鸿志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江苏,苏州,215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3
【相关文献】
1.把水墨的优势发挥出来——访国际水墨画学术邀请展学术主持方增先 [J], 马锋辉;乔笙
2.传承与创新——新浙派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探究 [J], 颜亓新
3.把水墨的优势发挥出来——访国际水墨画学术邀请展学术主持方增先 [J], 马锋辉;王平;
4.水墨人物画的全局观——记方增先晚年的教学思想 [J], 方子虹
5.水墨人物画的全局观——记方增先晚年的教学思想 [J], 方子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增先艺术简历
1931年
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

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
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

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38年
去父亲教书的横溪中心小学就学。

1942年
浦江地区沦陷,学校关闭。

1943年
就学通津桥私塾。

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6年
就学于浦江中学,后转入金华中学。

1949年
5月,金华地区解放。

6月,初中毕业。

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9月,学校开学,入绘画系。

冬,参加杭州土改两个月,画了少量速写。

1950年
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

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
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

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
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1955年
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

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

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

同年,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
《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

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簃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
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

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

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
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

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

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
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

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

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5年
《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
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
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

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后又出版16开本。

1978年
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被推选为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1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2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

(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
被选为全国美协常务理事。

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

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
《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
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

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

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作品《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

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
调工作至上海中国画院。

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7月,赴青海玉树藏族草原。

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

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

《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

1984年
《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

同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

台湾《雄师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5年
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6年
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

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

上海《书与画》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

10月,兼任上海美术馆馆长。

1988年
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

同年,画《母亲》第1稿。

1989年
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

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

《母亲》参加七届美展并获“银奖”和“齐白石奖”。

1990年
香港《收藏天地》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

《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

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一文(周天黎撰文)。

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

1991年
《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

《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

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

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12月,画成六十幅古装人物图。

同年11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6年
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

1998年
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1999年
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00年
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

进入积墨画的探索,画《大山的回忆》。

2001年
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2002年
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

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

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3年
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

2004年
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
画《穿旧裘皮的人》。

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7年
上海美术馆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方增先》画册、《方增先图文回顾录》。

创作《祭天》。

2009年
8月,完成《晒佛节——祈福》。

浙江美术馆举办“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增先人物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