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导学案后附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导学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 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 进行

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 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谈读书》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培根(1561 —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

家著书。

1626

年冬由于在野

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裁。

【整体感知】

怡()情 统筹( ) 藻()饰

狡黠( ) 诘()难 要诀() 蒸馏( ) 劝诫()

滞(

)碍

吹毛求疵()

咀嚼()

好?(:

)读书

味同嚼()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

⑵伦理

⑶诘难

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

⑹矫

⑺学究

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

⑽味同嚼蜡

(11)要诀

(12)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读指导:这篇

1618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课后巩固】

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 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拓展延伸】

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6.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论据:

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论点:

论据:

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1..腹有诗书气自华。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 —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

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

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

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

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

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整体感知】

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2.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3. 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4.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 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5.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课后巩固】

6. 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

论点。

⑴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⑵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⑶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7.

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 ”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 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拓展延伸】善读可医愚

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

,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