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四章_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概要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课件
不同时间跨度的主要变量设定与特征比较
时间跨度
总需求
总供给
潜在产出* 生产力水平
短期
可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中期
可变
可变
不变
不变
长期
可变
可变
可变
可变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 平衡的短期调节
5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 2、外部均衡的概念
8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 • 观点的提出
•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 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 突问题。
• 米德对内外均衡冲突的分析
•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以期达 到同时调节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会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 定区间导致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难以同时实现的情形出现。
• 造成内外冲突的具体原因(在固定汇率制下):国内经 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与基本经济因 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 平衡的短期调节
12
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的机制
• 1、收入机制:外国国民收入变动→外国进口变动→ 影响本国外部均衡→本国国民收入变动
• 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政策的目标: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的 焦点变量,即要尽可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 前述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即某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导 致另一个目标的恶化,成为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
• 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能会产
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2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3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4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第二种、第三种情况意味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 第一种、第四种情况意味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此外,外国经济状况的变动,也会影响本国内外均衡的实现。
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节: 斯旺模型
斯旺模型将内部均衡和外部 平衡的实现归因于适当的支 出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可以 用汇率来表示)。
斯旺模型提出的维持内外均 衡的手段是支出增减政策和 支出转换政策。
本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币的实际汇率
IV 膨胀/顺差
在已对内部均衡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将国际收支 平衡作为外部均衡的中间目标。
本书的外部平衡是经常账户加上了长期资本账户、即 基本账户的平衡。
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失衡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1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不同时间跨度的主要变量设定与比较
跨度 总需求 总供给
短期 中期 长期
可变 可变 可变
不变 可变 可变
潜在 产出
不变 不变 可变
生产率 水平
不变 不变 可变
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外部均衡的概念
外部均衡是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 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四章_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联系在一起。
丁伯根原则: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
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15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一、数量匹配原则
丁伯根原则的政策含义:只运用财政政策工具
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政策工具进行合理搭 配。单一政策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 衡这两个问题。
例见P114
9
詹姆斯· 米德(James Meade)
詹姆斯·米德,1907年6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斯万纳 解镇,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30~1931年在剑 桥三一学院受教于但尼斯·罗伯逊。在此期间,他成为 “凯恩斯周围体的成员”并且是最早将凯恩斯理论写进教 科书的人之一。这是他“一生学术上最紧要的一年”。 1936年他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牛津出版社,1936 年)出版,仅比凯恩斯的《通论》晚几个月。1946年,米 德与同事理查·斯通编制了第一部凯恩斯式的英国国民收 入账户,这促成了他们的成果《国民收与支出》一书的出 版,该书被视为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开创性著作。1947~ 1957年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一段,在此期间他完成了 《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该书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 开拓者。
19
三、合理搭配原则 可互为替代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搭配:
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 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 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
选择政策的着眼点: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各种类型政策的作用
1 2
3
支出增减型 支出转换型
供给型
需求和支出增减 需求和支出方向转移
供给增减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之姜波克p-e模型
(IV) 需求过度 对外逆差
(III) 需求不足 对外逆差
P 均衡汇率与均衡物价的偏离和调节
短期内:假设供给不变
姜波克的e-P模型 内外均衡调节 短期分析
虽然市场力量能够使内外不 e 均衡向均衡水平回复,然而 这样的调整未必是效率最高 的方法。 e0
(I) 需求过度 对外顺差
(II) IB 需求不足 P3 3 对外顺差
e
姜波克 e 线和EB曲线将P-e平面划 分为四个区间,落在四个 象限中的点分别对应不同 的内外失衡状况。
(Ⅰ) 需求过度 对外顺差
IB
(II) 需求不足 对外顺差
EB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基 本框架内,经济从非均衡 向均衡的回归途径可以是 市场的自发调节。
P2 P1 1
4
2 8 O 7 6 5
EB
多数情况下,自发调整中会出 现超调现象,给人们的生产、 交易决策造成困难,并带来经 济的波动。
(IV) 需求过度 对外逆差
(III) 需求不足 对外逆差
政府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物价 和汇率的干预,促使经济迅 速恢复内外均衡状态。
P0 进一步细分的内外均衡调节
P
国际金融 4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1、内部均衡 外部平衡 内外均衡(≈外部均 衡)冲突 2、内部均衡冲突的调节原则&方法
姜波克的e-P内外均衡调节模型
e 需求过度 B2 B1 B0 需求不足 P
O
IB
e
IB EB
内部均衡曲线
P
A1
对外顺差 A0 A2 外部平衡曲线 P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 基本框架 EB 对外逆差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丁伯根原则:1962 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 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
分派原则: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
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姜波克版讲义和考研复习笔记
《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姜波克版讲义和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一、本书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角度研究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外部变量:国际收支和汇率。
内部变量: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
研究方向: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相互关系。
研究目标:短期是从货币角度研究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下外部平衡的实现问题;长期是从货币角度研究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提下外部平衡的实现问题。
考点二、本书的国情基础与研究视角1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到2016年,按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中国经济总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离不开世界市场。
因此,任何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要考虑国内的需要,还要考虑维护和珍惜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环境的需要。
2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国内生产总值总规模居世界前列,但若就人均来看,中国还排在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
因此,实现外部平衡应当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目标,即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必须伴随着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同步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可持续必须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前提,维持外部平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3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较高,因此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注意本国资源的节约和外国资源的利用。
在维持外部平衡时,应当注意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采用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引导国内资源的节约和国外资源的利用。
4中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这一点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同时,也会为就业、资源和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不小的困难。
同时,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变化,适龄劳动力会减少,社会储蓄率也会下降。
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模式和外部平衡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5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在过去数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依靠高端技术外,更多的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这种增长可被称为外延型经济增长。
复旦国际金融新编笔记 -第四章
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内部均衡:内部均衡从短期讲指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的平衡;从长期讲,指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平衡,即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斯旺模型定义的内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充分就业并不适用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我们将充分就业条件剔除,从时间跨度上会出现以下情况:总供给在中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其增加,潜在产出受总资源和生产力水平共同影响。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国际收支账户在一定统计口径上的数量平衡。
外部均衡: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更简单的说,就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
常用的统计口径一般有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综合账户的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收支平衡或经济账户加上长期资本账户所形成的基本账户收支平衡,也时常用的口径。
为简单可定义:外部平衡就是经常账户剔除了短期资本后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的即期均衡和跨期均衡:即期均衡是指在当期内部均衡的前提下,一国的国际收入等与支出。
由于只考虑当期,实现即期均衡的手段具有短期性和直接性。
跨期均衡是指以一定时间内居民福利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将资源在国内和国外、当期和未来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每期的国际收支差额具有可持续性,并在长期内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和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跨期均衡的手段和目标具有长期性,在某些情况下,实现跨期均衡的措施可能导致即期收支不平衡。
外部冲击的收入利率相对价格传导机制:外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会导致其消费水平的提高,外国的进口增加,即本国出口的增加。
这首先会影响到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居民收入的变动。
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大,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收到的冲击也就越大;两国利率水平的差异会影响两国之间国际资本的流动,外国利率水平变动会导致会影响外国资金的流入和本国资金的流出,改变本国的外部平衡。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解析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开放经济的概念:开放经济是指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
通过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所以开放经济的运行拥有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特征,从而也就产生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这-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回顾封闭的国民收入概念与构成: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民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的衡量方法有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
如果从产品的最终支出角度,它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投资(I)政府支出(G);如果从收入来源角度,它则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储蓄(S P)、政府税收(T)。
这两种衡量方法是等价的,即:C+I+G=C+S P+T 将上式变形:I=S+(T-G)设税收和政府储蓄差额为S g,则有:S g=T-G而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为国民储蓄:S P+S g=S所以:I=S结论:在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与投资必然相等。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商品的跨国流动是开放经济重要的特征。
开放经济下,-国产品和服务可以销售给外国居民,这意味着该国通过出口增加了本国的国民收入,该国也可能购买外国产品或服务,这一部分支出不形成本国的国民收入,因此应该将之扣除。
如果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开放经济的国民收人等式可表示为:Y=C+I+G+X-M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余额,记为TB(Trade Balance),则有:TB=X-M贸易账户余额同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一样是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多国家,贸易账户余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并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账户余额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非常突出。
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是体现经济开放性的重要指标。
【中山大学431金融 国际金融】姜波克国际金融学每章重点笔记纲要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每章重点笔记纲要注意:下文提及的结构与图表来自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编写这本书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涉及知识面广尽管不是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是我认为这本书比指定参考书编写的要好,搞定了这本书国际金融部分无大碍(当年我就是用这本书复习金融学专业课成绩为85) 实在不愿看此书的同学也可以对照以下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一篇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帐户与国际收支帐户§1.1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帐户GNP=GDP+NFP,TB=X-M,CA=TB+NFP,经常帐户的宏观经济分析{NFP=0,经常帐户与进出口贸易(CA=X-M),经常帐户与国内吸收(CA=Y-A),经常帐户与国际投资头寸(CA=NIIP-NIIP-1),经常帐户与储蓄、投资(CA=S-I)}§1.2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帐户国际收支的涵义,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原则{帐户设置(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错误与遗漏帐户)、记帐原则(计算题考点,复式记帐法)},国际收支帐户分析(贸易帐户余额、经常帐户余额、基本帐户余额、综合帐户差额或称官方结算差额及其意义),资本与金融帐户为经常帐户提供融资原理(图1-4),资本与金融帐户为经常帐户融资原理需要注意的三点,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1§2.1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在岸交易与离岸交易§2.2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外汇的涵义,汇率(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单一汇率和复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外汇市场的两个层次(银行同业市场、银行与客户市场),外汇行情表的含义与计算(计算题考点,买入价、中间价和卖出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升水、平价和贴水,掉期率),套汇活动及其意义(两角套汇、三角套汇)§2.3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欧洲货币市场经营特征(利差小),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一体型、分离型、走帐型),欧洲货币市场信用扩张机制(限制其规模的漏损在于资金流入其他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特点,辛迪加贷款,《巴塞尔协议》及其核心内容(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少于8%,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少于4%)§2.4国际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金融衍生工具{计算题考点,远期类合约[远期合约、期货交易、互换交易(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期权类合约[期权(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保险费),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票据发行便利]},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正面和反面)§2.5国际资金流动国际资金流动的涵义,国际资金流动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8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对冲基金和杠杆比率,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收益率与风险的差异、自发增加倾向),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放大效应,羊群效应)第二篇开放经济下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2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帐户§3.1开放经济下商品市场的平衡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TN=XN-MN=PM*-eP*M;T=TN/P=M*-qM;T=T(q,Y*,Y)=T-mY,T为自主性贸易余额,m为边际进口倾向},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A=A+aY,H=Y-A,“窖藏”,A为自主性吸收},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Ye=α(A+T),ΔYe=α(ΔA+ΔT)α=1/(s+m),乘数效应,图3-3},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贬值与自主性贸易余额(马歇尔—勒纳条件,η*+η>1),贬值与贸易余额(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贬值与自主性吸收(劳尔森—梅茨勒效应),贬值的时滞(J曲线效应)},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3.2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帐户平衡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移动因素)、LM曲线(移动因素)和CA曲线(移动因素,图3-11)以及与封闭经济下的比较,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图3-13),自动平衡机制[收入机制(图3-14)、货币—价格机制(图3-15)],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自动平衡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图3-16)],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的区别,(总结: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对国际储备其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则直接通过对名义汇率起作用!)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4.1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中长期国际资金流动和短期资金流动,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收益率与风险状况),国际资金流动的流量理论{BP曲线(资金完全流动、资金不完全流动、资金完全不流动),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资金完全流动(利率机制,图4-2),资金不完全流动(收入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和利率机制共同起作用,图4-3)],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资金完全流动(利率机制,图4-4),资金不完全流动3(货币—价格机制与利率机制共同起作用,图4-5)],固定汇率制下的利率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利率机制的区别},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方程式:R=Md-D,结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M d=ep*f(y,i),结论: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量]}§4.2国际资金流动的存量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及其核心观点,资产组合理论对国际资金流动原因的解释,提高利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资产组合再分配效应)§4.3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偿债率和负债率,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最初解决方案、贝克计划(债务资本化、债权交换、债务回购)、布雷迪计划}§4.4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套利性资金流动、避险性资金流动和投机性资金流动,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发生原理{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成因、发生机制、防范机制)、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成因、发生机制、防范机制,预期自致型货币危机)、蔓延性货币危机}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5.1汇率决定问题概述金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铸币平价和金平价,黄金输送点),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法定平价,外汇平准基金),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5.2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4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e=p/p*)、弱购买力平价(e=θp/p*)、相对购买力平价(Δe/e=Δp/p-Δp*/p*)},关于购买力平价说的几点说明(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名义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汇率不变),换汇成本说(出口换汇成本和进口换汇成本,表P162)§5.3开放经济下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套补的利率平价{ρ=(f-e)/e=(i-i*)/(1+i)},非套补的利率平价{Eρ=(Eef-e)/e=(i-i*)/(1+i),加入了预期因素},投机者的活动将使两利率平价统一起来§5.4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际收支说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e=g(Y,Y*,P,P*,i,i*,Eef)}国际收支说是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本章介绍的三种汇率理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汇率决定理论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下)§6.1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资产市场分析法及其主要思想§6.2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的货币分析法{基本模型:e=α(y*-y)+β(i-i*)+(Ms-Ms*),流量模型与货币模型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下的汇率变动结论是正好相反的,图6-1},引入预期后的货币模型{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i-i*≌Ete t+1-e t,e t=[1/(1+β)](Z t+βEte t+1),结论: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6.3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机制,e1=e-(i1-i*),图6-3},汇率的超调5§6.4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一国的资产总量:W=M+B+eF,MM曲线、BB曲线和FF 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资产市场的短期均衡(图6-7),资产供给变动与资产市场的短期调整{资产供给绝对量的增加(货币存量增加、经常帐户盈余)、资本供给相对量的增加(公开市场业务),图6-8,图6-9,图6-10,图6-11,表6-1},资本市场长期均衡及其调节机制{均衡条件:经常帐户余额为零,调节机制:经常帐户余额与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第三篇开放经济下解决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政策调节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7.1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确定合理的经常帐户余额的标准{经济理性[时间偏好的差异(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经常帐户的余额为赤字)、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差异(资本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经常帐户的余额为赤字)]、可维持性[跨时期预算约束:C1+C2/(1+i)= Y1+Y2/(1+i);CA1+CA2=0,经济含义:第一期的经常帐户赤字必须由第二期的经常帐户盈余来弥补,判断经济可维持性的方法]},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广义和狭义),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具体原因§7.2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空原理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需求增减性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转换性工具(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工具)},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结构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融资的工具(国际储备政策,“融资还是调整”),政策调控基本思想(政策搭配,政策协调与丁伯根原则、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政策6搭配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7-5)、支出增减性政策与支出转换性政策的搭配(图7-6)}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8.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8.2固定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3]、财政政策分析[无效,图8-4]},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6]、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7]},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11]、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2]}§8.3浮动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14]、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5]},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17]、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8]},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22]、财政政策分析[无效,图8-23]},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9.1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货币贬值与物价水平(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收入机制),货币贬值与外汇短缺(相对价格机制、货币供应—预期机制、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货币贬值与进出口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国内总供给的数量与结构和闲置资源),货币贬值与总需求(贬值税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资产效应、债务效应),货币贬值与就业、民族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7§9.2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的涵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机制和棘轮效应(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稳定性投机与非稳定性投机,爬行钉住制的优缺点,汇率目标区(广义和狭义),“蜜月效应”和“离婚效应”,货币局制的优缺点(后备规则,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9.3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干预市场的目的,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类型(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熨平每日波动型干预、砥柱中流型干预与非官方钉住干预,单边干预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资产调整效应[货币模型分析、资产组合模型分析(图9-4,图9-5),表9-1]、信号效应},广场宣言与卢浮宫协定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10.1直接管制政策概述政府采取直接管制政策的原因,直接管制政策的形式{对价格的管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对外汇交易的管制(对货币汇兑的管制、对汇率的管制、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的管制)},直接管制政策的社会收益的社会成本{寻租行为与重负损失(图10-1)}§10.2货币自由兑换问题货币自由兑换,第八条款国,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货币自由兑换后的问题{资本逃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高报进口和低报出口,估计方法,计算题考点)、货币替代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估计方法,计算题考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外汇留成制、结汇制与售汇制)8§10.3复汇率问题复汇率的概念,复汇率的表现形式{公开型(金融汇率)和隐蔽型(影子汇率)},实行复汇率的利弊,中国的复汇率问题(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外汇留成制),中国外汇体制的改革的主要特征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11.1国际储备政策国际储备的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储备部分提款权、信用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定价原则,计算题考点)贷方余额},借入储备的构成{备用信贷、互惠信贷与支付协定、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诱导储备)},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作用,国际储备的管理理论{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20%-50%,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储备资产的币种管理(币种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临时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11.2供给政策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货币论的对立面,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贷款的条件性,供给政策的特点第四篇开放经济下解决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国际政策协调第十二章政策的国际协调§13.1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两国的冲击传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图12-3)、利率机制(正,图12-4)]、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9图12-6)、利率机制(正,图12-7)]},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利率机制(负),图12-8]、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利率机制(正),图12-9]}§13.2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国际间政策协调的益处(社会的损失函数,两国博弈,表12-1),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广义和狭义),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六个层次,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收益与成本§13.3几种国际间政策协调方案简介对全球外汇交易进行征税的托宾税方案,恢复固定汇率制的麦金农方案(汇率决定的依据,维系固定汇率制的办法),汇率目标区方案{基本均衡汇率(图12-10),汇率目标区的维系办法}第十三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13.1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涵义,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原则,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途径§13.2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自由输出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物价—先进流动机制,图13-1),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行机制的特点(自发性、对称性、稳定性)及局限性,国际金本位制的存在条件及崩溃原因§13.3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两个特点(政策调节、调节的不对称性),根本缺陷(“双挂钩”、“特里芬两难”、悬突额)},“美圆危机”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附表2)10§13.4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政策调节与自动调节机制相结合、内部均衡为主要目标、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地位下降)§1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构成(图1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汇率监督、资金融通、国际协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及其作用(投票权、借款权、SDR分配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汇率监督的目的,汇率监督的原则,稀缺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种类及对贷款的条件性的评价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14.1最适度通货区理论货币一体化的三个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联盟、通货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最适度通货区的单一指标法(要素的高度流动性、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程度、政策的一体化程度、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最适度通货区的综合分析法{货币效率收益(图14-1)与经济稳定性损失(图14-2),GG-LL模型,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依据}§14.2欧洲货币一体化概况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四个阶段{跛行货币区、联合浮动(蛇形浮动)、欧洲货币体系、欧洲单一货币},“魏尔纳报告”和“德洛尔报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及其核心内容,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定价、作用)、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作用)、稳定汇率机制(最大允许波幅和偏离指标,边际干预和边际内干预)},“九月危机”,分三阶段实施的货币一体化计划(表14-5),四个经济趋同指标{通货膨胀率(1.5%)、政府长期债券利率(2%)、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60%)},欧洲中央银行考纲补充的概念与理论有:哈伯格条件,国外回应(P26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11率(P240),掉期交易(P249),起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P250),抵补套利和未抵补套利(P252),外汇风险的主要形态与防范(P252),国库券的收益率(计算题考点,P282),国际储备供给(P309),几个储备管理指标(P310),国际储备的期限结构管理(P313),三元悖论问题(P326),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P348)12。
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
�
i LM
A' i' பைடு நூலகம்0 A IS Y0 Y1 Y IS' BP
四,西方经典内外均衡调节理论的不足
1,是基于成熟经济体而提出的. 但是不能直接用来研究经济高速增长且劳动要素丰富的国 家的内外均衡问题. 2,对汇率的作用认识不足 没有关注汇率在内外均衡同时实现过程中发挥的杠杆作用, 更没有关注汇率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作用.
CAP e = >0 P CAe
(2)基本帐户平衡下的外部平衡曲线推导 BP=CA(e,P)+KA(e,P)=0,求导得:
BPP e = >0 P BPe
(3)外部平衡曲线及其分析
e A1 对外顺差 A0 对外逆差 EB
A2 P
4,均衡汇率分析的基本框架
e IB
EB e0 O
p0
P
5,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调节的短期分析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自动调节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1,内部均衡的概念 斯旺定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2,外部均衡与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均衡: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 国际收支平衡.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詹姆斯米德(JMeade)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采 用支出增减性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国际收支逆差与通货膨 胀并存时,减少总需求可以使二者均衡;在国际收支顺差与失 业增加并存时,扩大总需求可以使二者均衡.但是,对于既有 国际收支顺差又存在通货膨胀,或既有国际收支逆差又存在严 重失业问题,就会发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使支 出转换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2,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两个政策目标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 力,财政政策对实际产出的相对影响力较大,而货币政策 对国际收支的相对影响力较大.因此,以财政政策实现内 部均衡目标,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这一主张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 分配,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
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总结
本 币 贬 值 本 币 升 值
e 对外顺差 A1 EB A0 A2 对外逆差 P
图:外部平衡曲线及其分析
四、均衡汇率分析的基本框架
e IB EB
e0
O
P0
P
五、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分析
1.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自动调节
e
Ⅰ
IB
Ⅱ
需求过度 对外顺差
O
需求不足 对外顺差 EB
Ⅲ
e0
Ⅳ
需求过度 对外逆差
二、最优指派原则(R.Mundell)
政策指派: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
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 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 实现最佳调控目标。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 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 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 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并且距均衡点 越来越远。 蒙代尔提出的指派方案: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 平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i i* i0 A IS Y0 Y1 IS’ Y A’
LM
BP
四、西方经典内外均衡调节理论的不足
1.西方经典的内外均衡调节理论是基于成熟 经济体而提出的。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不能 直接用来研究经济高速增长且劳动要素丰富国 家的内外均衡问题。 2.西方经典的内外均衡调节理论对汇率的作 用认识不足。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进入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时代以来,应当对汇率的杠杆作 用加以进一步的重视。
三、合理搭配原则
每一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都会对宏观经济带来 或多或少的调节成本。选择政策的着眼点在于 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 或均衡。 一般来说,对不同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要采用 不同的调节方法。但有时对某种性质的国际收 支失衡,也可采用不同的调节政策搭配,由此 会导致不同的调节成本或代价。 因此,正确的政策搭配是实现内外均衡的核心。
国际金融新编笔记(姜波克第四版)
���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 此时,私人消费(I)、私人投资(G)、政府采购(G)和出口(EX)形成国民收入; 而前三项均可能包括部分进口。国内支出中只有针对非进口部分才能 形成对国内产出的需求。因此,只有从国内支出C + I + G 中减去进口 (IM)的价值,才能得到由国内支出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而进口价值只形 成他国的国民收入。同样,EX是外国对本国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属于由 国外支出所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因此, Y ≡ C + I + G + EX – IM (5)
��� 在AD等于AS时,宏观经济达到均衡, C + I + G ≡ C + SP + T (3)
��� 将“国民储蓄”定义为总产出中不用于C和G的部分,记作S;它由私人储 蓄(SP)和政府储蓄(T)构成,后者为SG =T - G,则S = SP+ SG;结合上述 均衡式(5),则有, I = S (4)
国际金融新编笔记
姜波克第四版
内容
���第1章导论
���第2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3章汇率基础理论
���第 4 章内部均衡/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第5章内部均衡/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
���第6章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
���第7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 8 章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协调合作
对于以上记账惯例,我们有便于记忆的两个检验法则,(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 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 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相应记入借方和贷方。(2)凡是引起外汇 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则记入借方。 ��� 记账货币 ���为比较不同交易,在记账时交易额折算成同一货币数字,多为美元; ��� 编制实例(详见课本) ��� 分析(详见课本)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2015)
(调节需求总水平)
(2)需求转换型政策: 汇率政策 (调节需求内部结构) 直接管制政策
2. 调节总供给工具:产业政策、科技政策。 3. 提 供 融 资 工具:官方储备、国际信贷。
调控基本原理:
1. 政策协调配合的“丁伯根原则” 2. 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紧缩 扩张 扩张 紧缩
贬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斯旺模型
IB 线向下倾斜是由于货币贬值与国内支出增加对于国 内经济目标具有类似作用。也就是货币贬值回带来通 货膨胀,而国内支出增加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相反地, 货币升值会带来失业率高企,国内支出减少也会达到 同样的效果。 EB线向上倾斜是由于货币贬值与国内支出减少具有类 似作用。也就是货币贬值将带来国际收支逆差的减少 或顺差的增加,国内支出减少具有相同的作用;相反 地,货币升值将带来国际收支逆差的增加或顺差的减 少,国内支出的增加具有相同的作用。 因此,IB线下面区域表明国内高失业率,IB线上面区域 表明国内高通货膨胀。 EB线上面区域表明国际收支顺
主要内容:
一、米德冲突 二、丁伯根原则 三、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四、斯旺模型——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三大宏观 经济目标。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两者同时达到平衡未必是最优的。 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以牺牲外部平衡来为本 国获得最大的利益。如六七十年代德国、日本的高额 顺差便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3)在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平衡状态===仅存在经常帐户收支状态
IB
(4) (3) (1)
(2) EB
IB
财政扩张
区间 (4) (3) (2) (1)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解析(圣才出品)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解析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中南财大2003研;北航2005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 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理论的问题。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认为,增加投资可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解决非自愿性失业,但他只是做出了比较静态的短期分析。
哈罗德与多马在此基础上,将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提出了关于一国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公式为:资本产出比储蓄率经济增长率=这一模型概括性描述了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
但这一模型忽视了投资预期这一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不能解决经济中因投资预期未实现而导致的问题。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有如下基本假定: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社会生产只使用资本K 与劳动L 两种生产要素;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从而资本—产出比也保持不变;④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⑤资本存量没有折旧。
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是vs Y Y G =∆=,该模型的基本经济含义是,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G 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率s 与资本—产出比v 之比。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它讨论了资本增长率K K ∆、劳动力增长率LL ∆以及储蓄倾向s 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增长型认为,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0=A A );劳动增长率L L ∆与人口增长率n 一致且保持不变(n LL =∆),要使人均收入不变,就必须保持人均资本量不变;这也就是说,在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人均收入不下降,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便达到了经济的稳定状态。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金融视角--《国际金融学》前言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
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1、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
2、开放经济的运行规律。
3、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
4、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这四部分内容以“内外均衡”为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
随着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问题就会出现。
而在一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增长时,防范本币贬值的措施可能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考察,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成为经济学面临的崭新任务,而这其中的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
国际金融学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它研究的重点是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同于货币银行学,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货币银行学关注的焦点是货币供求及国内价格问题,而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则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是专门以某一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货币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
国际金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国际金融曾长期依附于国际贸易学。
在早期,研究者一般在国际贸易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讨论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间的联系以商品贸易为主,国际间的货币流动是以商品流动的对应物出现并在量上相等,因而外部均衡问题体现为贸易收支问题。
第四章讲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
• 四、汇率决定学说(下) • 国际资金流动—外汇市场汇率变动极为频繁—将 汇率看成资产价格—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 • 汇率的资产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上的不同: • A.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 • B.在当期汇率决定中,预期发挥重要作用 • C.偏重分析政府在市场上的行为对汇率的影响 • 三大假设: • 1.外汇市场有效 • 2.资产市场包括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 • 3.套补利率平价成立
• • • •
3,国际收支说 早期的国际借贷说 (1)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 国际收支均衡约束下的汇率决定 • BP=CA+K=0 • e=f(Y,Y*,P,P*;id,if,Eef)
• 各变量对汇率的影响:方式和方向?
• (2)对国际收支说的简单评价
• A.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 于对汇率短期决定的理解 • B.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即国际收支引起的外汇 不足 • 1.针对成熟经济体提出的:产出不变、经济没有 增长等 • 2.对汇率作用认识不足,强调不够:忽视汇率可 能的杠杆作用
• (本章第四节内容对这两个不足的回应)
• (4)购买力平价说的检验和评价
• 最有影响的汇率(均衡)决定理论,易于理解, 形式简单,但一般并不能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 原因在于: • A.技术困难:物价指数的选取;商品分类的主观 性和价格体制的差异;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时基 期选择(均衡要求及判断的基础) • B.其它原因会使得汇率不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价格粘性;非经常账户交易等
• (1)资产组合分析的基本思想 • 两个前提:小国假设,国外利率给定;三种资产 :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 • 一国资产总量:W=M+B+eF • 三个市场的需求函数设定: • 本国货币市场: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 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 本国债券市场:对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 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 外币资产: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 的增函数,也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以期 达到同时调节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会在开放经济运行 的特定区间导致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难以同时实现的情 形出现。
➢ 例见P114
9
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
▪ 詹姆斯·米德,1907年6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斯万纳 解镇,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30~1931年在剑 桥三一学院受教于但尼斯·罗伯逊。在此期间,他成为 “凯恩斯周围体的成员”并且是最早将凯恩斯理论写进教 科书的人之一。这是他“一生学术上最紧要的一年”。 1936年他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牛津出版社,1936 年)出版,仅比凯恩斯的《通论》晚几个月。1946年,米 德与同事理查·斯通编制了第一部凯恩斯式的英国国民收
总需求
总供给
潜在产出*
可变
不变
不变
可变
可变
不变
可变
可变
可变
生产力水平 不变 不变 可变
5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 2、外部均衡的概念
➢ 外部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单纯的国际收支账 户在一定口径上的数量平衡。
➢ 外部均衡是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 的国际收支平衡。
在本教程中: ➢ 外部平衡——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之和的国际收支
➢ 丁伯根原则的意义: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 丁伯根原则的缺陷:未明确指出哪种工具伯根(Jan Tinbergen)1903年生于海牙。主要从事于 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1969年与拉格纳-弗里希共同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13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背景:
➢ 开放经济条件下,单纯运用控制社会总需求的 政策,会在很多情况下造成内外均衡之间的冲 突。
措施:
➢ 政策调控需要创新
14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一、数量匹配原则
(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 )
➢ 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提出。
衡——国际收支均衡。
4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 1、内部均衡的概念
▪ 斯旺定义内部均衡
➢ 内部均衡反映的是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总需求 是可变的,总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
➢ 内部均衡在时间跨度上可细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时间跨度 短期 中期 长期
不同时间跨度的主要变量设定与特征比较
12
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的机制 ▪ 1、收入机制:外国国民收入变动→外国进口
变动→影响本国外部均衡→本国国民收入变 动 ▪ 2、利率机制:利率变动→外国资金的流入流 出→影响本国外部平衡→本国利率、价格变 动→影响内部均衡 ▪ 3、相对价格机制:外国价格变动→实际汇率 变动→影响本国国际收支→影响国内均衡
➢ 在某些情况下,实现跨期均衡的措施可能会造成
即期的收支不平衡。
7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冲突的背景 ▪ 经济的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也对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 封闭经济下的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价格稳定,即维持内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 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政策的目标: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 的焦点变量,即要尽可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旨在介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内 外均衡的冲突以及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调节理论
要求掌握的内容
➢ 内部均衡、外部均衡以及相互冲突
➢ 内部均衡、外部均衡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 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搭配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米德冲突——狭义的内外均衡冲突
11
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
▪ 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增加了国
际收支这一宏观调控变量、原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 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 造成内外冲突的具体原因(在固定汇率制下):国内 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与基本经 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入账户,这促成了他们的成果《国民收与支出》一书的出
版,该书被视为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开创性著作。1947~ 1957年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一段,在此期间他完成了
《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该书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 开拓者。
10
▪ 对米德冲突的评价
➢ 主要缺陷:针对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 况,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 题的影响。
平衡,即基本账户的平衡。 ➢ 外部均衡——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基本账户平衡。
6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 3、即期均衡和跨时均衡
➢ 国际收支的即期均衡
在当期内部均衡的前提下,一国的国际收入等于支出。
➢ 国际收支的跨期均衡
以一定时期内居民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将资源在国内 和国外、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配置,使得每期的国际收 支差额都具有可维持性,并在长期内达到经济持续增长 和福利最大化。
2
第一节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
➢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 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 际收支平衡。
3
▪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的:
➢ 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 ➢ 追求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国际收支平
➢ 前述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即某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 导致另一个目标的恶化,成为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
➢ 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能会 产生冲突。
8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 ▪ 观点的提出
➢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 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 冲突问题。
➢ 主张:开放经济下,要把政策调控目标和工具 联系在一起。
➢ 丁伯根原则: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 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15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一、数量匹配原则
➢ 丁伯根原则的政策含义:只运用财政政策工具 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政策工具进行合理搭 配。单一政策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 衡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