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

会计公式
会计公式

Assets=liabilities+ owner’s equity

(cash+supplies+land

=accounts payable+ chris clark, capital/

=accounts payable+ chris clark, capital+ fees earned

=accounts payable+ chris clark, capital+ fees earned- wages exp- rent exp-utilities exp-misc exp = accounts payable+ chris clark, capital+ fees earned- wages exp- rent exp-supplies exp- utilities exp-misc exp

= accounts payable+ chris clark, capital- chris clark, drawing+ fees earned- wages exp- rent exp-supplies exp -utilities exp-misc exp)

Assets- liabilities=owner’s equity

Assets =owner’s equity (cash/cash+land/=chris clark,capital)

Ratio of liabilities to owner’s equity=

total liabilities/total owner’s equity(or total stockholders’ equity)

working capital=current assets- current liabilities

current ratio=current assets/current liabilities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1 会计基础: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 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 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 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 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 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 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 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 每股市价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基础会计计算公式

利润类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制造费用类 生产工时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费用分配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 1、材料利用率对成本的影响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计划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 2、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小时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工资成本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比重 小时平均工资率增长率=(实际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平均工资率)-1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消耗)-1 3、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合格品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合格品率-计划合格品率)/实际合格品率 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1+产量增长率)]×固定成本占计划单位成本的比重

财务会计日常用到的计算公式:

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即: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附加:账户结构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常用会计分录汇总.doc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常用会计分录汇总会计方程式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一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一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n=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企业己付银行未付的项H 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己付银行未付的项H+银行己收企业未收的项H—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亓二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n+银行已付企业 未付的项n—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门=企业银行存款口记账余额3、差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H记账余额一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己收,银行未收的项H—企业己付, 银行未付的项H)—(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H—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H)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2、后进先出法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木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一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 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x半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木一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x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存货成本差异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一存货的计划成本2、存货的成本差界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界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 (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x 10 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木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x存货的成本差异率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会计最常用的公式大全

会计最常用的公式大全(50条) 1、计算利息的公式 (1)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2)计息起点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3)存期计算规定 ①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②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③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④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4)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①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 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 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②计算利息的方法 a.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b.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c.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5)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①活期储蓄 a.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 b.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结息时可把“元”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转入下年利息余额内。 c.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储蓄存款,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d.活期储蓄的利息计算公式。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8、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 29、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3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数 34、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35、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3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会计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会计各种税的计算公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清源会计培训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清源会计培训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管理会计公式汇总

第二章 成本形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一、成本基本公式 Y = a + b · x b 单位变动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x 业务量 (总额) (总额)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高低点法 计算顺序:先算b ,再求y a =高bx -高或y a =低bx -低 三、★变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 2.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营业利润净利 四、完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 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营业利润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一、边际贡献 1.★单位边际贡献(CM )=销售价格—单位边际成本=P-b 边际贡献(TCM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x 销售量 =px-bx=(p-b )x=CM · X 营业利润(P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TCM —a 边际贡献率= %100x p CM %100x px TCM )销售价格()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 变动成本率%100x p b %100x px bx ) 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二、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1.★—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x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 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 各种产品销售比例)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x (

财务会计公式大全

财务会计公式大全 1、单利:I=P*i*n 2、单利终值:F=P(1+i*n) 3、单利现值:P=F/(1+i*n) 4、复利终值:F=P(1+i)^n 或:P(F/P,i,n) 5、复利现值:P=F/(1+i)^n 或:F(P/F,i,n) 6、普通年金终值:F=A{(1+i)^n-1]/i 或:A(F/A,i,n) 7、年偿债基金:A=F*i/[(1+i)^n-1] 或:F(A/F,i,n) 8、普通年金现值:P=A{[1-(1+i)^-n]/i} 或:A(P/A,i,n) 9、年资本回收额:A=P{i/[1-(1+i)^-n]} 或:P(A/P,i,n) 10、即付年金的终值:F=A{(1+i)^(n+1)-1]/i 或:A[(F/A,i,n+1)-1] 11、即付年金的现值:P=A{[1-(1+i)^-(n+1)]/i+1} 或:A[(P/A,i,n-1)+1] 12、递延年金现值: 第一种方法:P=A{[1-(1+i)^-n]/i-[1-(1+i)^-s]/i} 或:A[(P/A,i,n)-(P/A,i,s)] 第二种方法:P=A{[1-(1+i)^-(n-s)]/i*[(1+i)^-s]} 或:A[(P/A,i,n-s)*(P/F,i,s)] 13、永续年金现值:P=A/i 14、折现率: i=[(F/p)^1/n]-1 (一次收付款项) i=A/P (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折现率先计算年金现值系数或年金终值系数再查有关的系数表求i,不能直接求得的通过内插法计算。 1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i=(1+r/m)^m-1 式中:r为名义利率;m为年复利次数 16、期望投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或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17、期望值:(P43) 18、方差:(P44) 19、标准方差:(P44)

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

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 50个常用会计公式:利息计提、坏账计提、折旧计提、增值税计算、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等。 一、计算利息的公式 (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四)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1)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2)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三)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1)活期储蓄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2、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

会计常用公式

会计常用公式 一、试算平衡表计算公式: 1、全部帐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2、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3、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整前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银行对账单调整前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三、账户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2、资产类: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3、权益类: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四、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应收帐款:应收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预收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坏帐准备 3、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应付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 4、应付帐款: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预付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 5、预收帐款:预收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应收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 6、存货: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负债)要由非流动资产(负债)中减出单独列示 五、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 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计算公式

会计计算公式

会计计算公式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公式大全。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指标越高,企业流动资产流转越快,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强。国际公认200%,我国150%较好。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国际标志比率100%我国90%左右。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指标越高负债程度高,经营风险大,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保守比率不高于50%,国际公认较好60%。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二、资本状况分析:

1、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资本保全情况越好,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债权人利益越有保障。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100%,指标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保全情况好,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100%,介于20%-50%之间,一般相对合理稳定,流动性强的商品,毛利率低。设计新颖的特殊商品(时装)毛利率高。 2、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 3、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4、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5、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6、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指标高低于企业资产结构,经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反映投资者投资回报率,股东期望平均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能超过12%。

管理会计公式汇总53542

《管理会计》公式 第三章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一、成本基本公式 y = a + b ?x b 单位变动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x 业务量 (总额) (总额) 二、半变动成本 1、高低点法 低 高低高高低点产量之差高低点半变动成本之差x x y y x y b --==??= 计算顺序:先算b ,再求a = y 高-bx 高 或 a = y 低-bx 低 2、回归直线法 ∑∑∑∑∑-?-=22)(x x n y x xy n b n x b y a ∑∑?-= ∑∑∑∑∑∑∑-?-?-=])([])([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11≤≤-r ) 计算顺序:一般先求b ,再求a ,有时先求r 。 第四章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净收益计算公式 一、变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 x cm x b x p ?=?-? 2、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前净利 m a cmx =-全部 二、完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px -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 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税前净利m 其中:存产制期末存货x x a b ????? ??+= (P69) 三、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净收益的变换:M 变-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M全 M全+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

费用 M 变 第五章 量本利分析的有关公式 一、贡献毛益(P73) 1、贡献毛益总额()x b p bx px cmx -=-= 2、单位贡献毛益x x cm x bx px b p cm ?=-=-=或 二、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P74) 1、px bx px px cmx cmR -== 可导出:cmR px cmx ?= cmR p cm ?= p b p p cm cmR -== cmR cmx px = cmR cm p = 2、1=+bR cmR cmR bR -=1 可导出:()cmR px bR px bx -=?=1 bR cmR -=1 p b px bx bR == cmR bx bR bx px -==1 cmR b bR b p -==1 三、保本销售量x 0与保本销售额px 0 1、cm a b p a x =-=0 2、cmR a bR a px bx a x p =-=-=?110 (P76) 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P77) (1)算销售比重 ()∑∑=?=px px px x p w i i i i (2)算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i i i w cmR cmR w (3)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cmR w a x p i 0 (4)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 ?i i w px x p 00

会计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会计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第一章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无风险收益率+(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第二章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偿债基金A=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资本回收额

A=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会计公式大全

会计公式大全 试算平衡表计算公式: 1、全部帐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2、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3、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整前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银行对账单调整前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账户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 额=期末余额 2、资产类: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3、权益类: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 1、应收帐款:应收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预收帐款明细帐 借方余额-坏帐准备

2、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应付帐款明细帐 借方余额 3、应付帐款: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预付帐款明细帐 贷方余额 4、预收帐款:预收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应收帐款明细帐 贷方余额 5、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6、存货: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负债)要由非流动资产(负债)中减出单独列示。 五、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试算平衡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企业财务会计计算公式

企业财务会计计算公式 1、票据的贴现 票据到期值=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承兑期限)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年贴现率×贴现天数/360(贴现月数/12) 贴现天数是指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天数,可以按月(对日),也可以按日计算(算头不算尾),也可以按期限总数减去出票日至贴现日的天数计算得到;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就是其面值(票面金额)。 实际贴现金额(贴现净额/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2、存货实际成本的发出 (1)、先进先出法: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发出。每次购入存货时,应按时间先后顺序逐笔登记其数量、单价和金额。每次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购入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2)、加权平均单价=金额/数量=(期初存货结存余额+本期收入存货金额)/(期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公式适用于本期发出和期末结存 期末存货结存的实际成本=期末存货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存货结存余额+本期收入存货金额-期末存货结存的实际成本 考虑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不一定是整数,往往要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保留四位小数,同时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3、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发出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类似于加权平均单价,包括公式的格式、适用时间和范围 注:分母中不包含月末暂估入账的材料计划成本 分子中借方差异额(超支)“+”,贷方差异额(节约)“-” 差异率是正数表示超支,负数表示节约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收入、发出、结存) =计划成本×(1+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结存)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结存) 发出时,材料成本差异永远在贷方,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购入时: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发出、期末结存时:计划成本×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当材料成本差异率不能除尽时,期末结存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只能采用倒挤法:期初余额+本期收入发生额-本期发出发生额 4、工资的核算 应付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 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合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