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习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本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系(部)学号
专业电姓名
班级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4日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明确任务,确定各自的分工
第二部分:方案的对比和选择
第三部分:各自完成的电路模块以及仿真
第四部分:实物整体的照片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第六部分:本次课程设计验收答辩表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P.1 第一部分:明确任务,确定各自的分工
小组分配任务:计数器、译码器、数码管电路。
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90构成电子秒表的计数单元,如图1
其中计数器①接成五进制形式,对频率为50HZ的时钟脉冲进行五分频,在取得周期为0.1S的矩形脉冲,作为计数器②的时钟输入。计数器②及输出端Q
D
计数器③接成8421码十进制形式,其输出端与实验装置上译码显示单元的相应输入端连接,可显示0.1~0.9秒;1~9.9秒计时。
注:集成异步计数器74LS90
74LS90是异步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它既可以作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又可以作五进制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图2 74LS90管脚图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P.2 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74LS90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逻辑功能;而且还可借助
R 0(1)、R
(2)对计数器清零,借助S
9
(1)、S
9
(2)将计数器置9。功能详述如下:
(1)计数脉冲从CP
1
输入,Q
A
作为输出端,为二进制计数器。
(2)计数脉冲从CP
2
输入,Q
D
Q
C
Q
B
作为输出端,为异步五进制加法计数器。
(3)若将CP
2
和Q
A
相连,计数脉冲由CP
1
输入,Q
D
、Q
C
、Q
B
、Q
A
作为输出端,
则构成异步8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4)若将CP
1与Q
D
相连,计数脉冲由CP
2
输入,Q
A
、Q
D
、Q
C
、Q
B
作为输出端,
则构成异步5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5)清零、置9功能。
a)异步清零当R
0(1)、R
(2)均为“1”;S
9
(1)、S
9
(2)中有“0”时,实
现异步清零功能,即Q
D Q
C
Q
B
Q
A
=0000。
b)置9功能当S
9(1)、S
9
(2)均为“1”;R
(1)、R
(2)中有“0”时,实
现置9功能,即Q
D Q
C
Q
B
Q
A
=1001。
图3 74LS90功能图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P.3
第二部分:方案的对比和选择
方案一:74LS160
74LS160,是一个4位二进制的计数器,它具有异步清除端与同步清除端不同的是,它不受时钟脉冲控制,只要来有效电平,就立即清零,无需再等下一个计数脉冲的有效沿到来。
具体功能如下:
1.异步清零功能
只要(CR的非)有效电平到来,无论有无CP脉冲,输出为“0”。在图形符号中,CR的非的信号为CT=0,若接成七进制计数器,这里要特别注意,控制清零端的信号不是N-1(6),而是N(7)状态。其实,很容易解释,由于异步清零端信号一旦出现就立即生效,如刚出现0111,就立即送到(CR的非)端,使状态变为0000。所以,清零信号是非常短暂的,仅是过度状态,不能成为计数的一个状态。清零端是低电平有效。
图4 74LS160功能说明
图8 实物整体照片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因为课程设计做的不多,在拿到题目时,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后来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还有和同组同学的讨论,总算找到了方向。
课程设计实践不单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拥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逻辑思维、电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角度等也是很重要,需要我们着重锻炼的能力。
通过设计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了解掌握了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培养了自己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加强了对待事物严谨的态度。最后我觉得我自己除了在数电知识方面的收获外,还学到了很多,比学习了仿真软件,提高了软件的自学能力。并且在查阅资料时能够较有效率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些不是能从书本上得到的,是靠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计数器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