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
m o e n z t n i h r v n e wh c h u d s a t d r i a i n t e p o i c , i h s o l t r o
w ih t e e t bls t h s a ihm e t ofs i nttc ur ni a i n c e i ba z ton i
江 苏省 城 镇体 系规 划一 2 3 年 战略方针 的 0O 思考
RE L F ECT ONS ON S I TRA EGI RI T C P NCI L S I P E N URB STE PL I AN SY M AN OF J ANGSU
2 030
Pln i ngs a ofJ a u 2030,t s pa r e pha i es he hi pe m s z t “ fe e i ton t ugh n hepln,a o uc s dif r nta i ” ho ti t a nd c nd t
场经济的 国有企业 特 别是必须在全球化形势下
世 界 范 围 竞 争 ,船 小 好 掉 头 的 优 势 已 经 不 复 存 在 ;环 境 矛 盾 的加 剧和 保 护 要 求 的 提 高 也 改 变 了
de e o m e t t a f r a i n a d f n m e t l v lp n r ns o m to n u da n a
镇 体 系 的差 别 化 发展 规 划 方 法 。
本省情 .原先 的发展模 式也出现 了一些不适应 ,
主 要 如 :商 品供 应 不 足 已 经 改 变 为 低 水 平 的供 大
【 关键词】 区域 发展差别化 ;优 先推 进பைடு நூலகம்市化 ;
城 乡发展 一 体 化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8.08.13•【字号】苏建函城管〔2018〕694号•【施行日期】2018.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苏建函城管〔2018〕694号各设区市城管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加快构建我省层级分明、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水平,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目标。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省政府“标准化+”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国家标准化管委会深化标准合作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省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地要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在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各地要对照《标准体系》并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要根据本地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基础上,合理制定相关标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国家和省尚未制定、地方率先制定的标准,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国家和省已经制定的,要提高标准的相关要求。

江苏省城市规划条例全文

江苏省城市规划条例全文

江苏省城市规划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根据《 * 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省、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有关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规划区。

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由其隶属的城市或者镇、乡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第六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并符合国防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处理好与交通、水利等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八条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推进城乡规划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城乡规划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
(2013—2030)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3]100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10.12
【实施日期】2013.10.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的批复
(苏政复〔2013〕100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你厅《关于提请省政府批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的请示》(苏建规〔2013〕369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

二、高度重视《规划》实施工作。

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规划》与国家批复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相衔接,对空间整合、交通网络、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网络构建等作
了深化研究。

认真实施《规划》,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促进苏南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06年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七年三月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资产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全省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2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审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审批项目用地,核定其建设用地规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过程中,设定项目用地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3条全省各类新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可以利用荒地、劣地的,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面积。

第4条全省各类项目的建设,应有利用于区域统筹、地区协作,有利用于城乡建设,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行业发展需要,扩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范围,综合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5条全省各类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建设模式,精心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减少用地规模。

第6条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远近结合,统筹规划,统一申请,分期供地。

近期建设用地应合理集中,远期建设发展用地应预留在项目区外。

第7条各类项目的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8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在执行过程中,若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用地标准,则参照严格标准执行。

说明第1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全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居住建筑项目、特殊用地项目和其他建设用地项目(不包括商业、商品住宅、金融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建设项目)。

第2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的分类系统,对全省主要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居住建筑项目、特殊用地项目、其他建设用地项目进行归纳,建立了定额指标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指标框架。

资源环境压力下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探索——以《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为例

资源环境压力下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探索——以《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为例

2 生态保护的压力 一 辞 , 】 、
珊 蒜 城镇化进程 中的环境保护压 力越来越大 。从
为 城 镇 空 间 组 织 必 须 考 虑 的 重 要 因素 。江 苏 省 未 来2 0 年 城 镇 空 间 格 局 主 要 关 注 以下 约 束 条件 。
A BSTRA CT:Cur r e nt l y ,Ch i na ,e s p e ci a l l y
d e v e l o p e d a r e a , i s f a c i n g t h e c o n li f c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l e a d i n g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g r o wt h a n d
1 8 0 7 3 k m 增加到2 O 0 8 年 的1 9 3 4 1 k m 年均增 加 3 1 7 k n 1 1 年均增 长率 为1 7 % 。 目前全 省耕地保 有 量 占现状耕地总量 的9 9 7 % .依靠耕地提供建
设 用地 增 长 的 潜 力极 其有 限 .未 来 2 O 年 建 设 用地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a s a e x a mp l e , t h e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e g i o n a l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u n d e r t h e mi s ma t c h o f t h e 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盐城市城总体规划 (2013—2030)

盐城市城总体规划 (2013—20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文件(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图纸院长:邹军总规划师:袁锦富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094)号项目编号:2011P1020完成时间:2014年7月技术负责姓名职务、职称签名批准邹军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审定陈沧杰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分管总工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所长汤春峰副所长高级规划师审核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校对专业姓名签名专业姓名签名规划设计王海勇产业杨红平生态环境叶兴平道路交通许炎旅游张鑫磊给水排水顾军供电通信毕波综合防灾顾军项目组成员姓名职称、专业签名项目负责申翔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项目成员曹华娟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吴义士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张超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高峰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汤春峰高级规划师、城乡统筹段兆广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李铭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道路交通周秦工程师、生态环境吕龙工程师、旅游规划施卫红高级工程师、给水排水华海荣高级工程师、供电通信陈鼎超工程师、综合防灾《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参编人员:孔逸忻:盐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张亚钊: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吴立新: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宋迎春:盐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夏刚:盐城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吴莉: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主任科员花明生: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副处长、主任科员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说明意见1落实说明:1、规划成果充分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要求,在规划理念及城镇化方针中,均补充提出“以人为本”,并根据盐城生态大市、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等基本特点,提出生态保护优先、推进本地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等策略,以实现盐城的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详见文本第3、10、15等条。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论文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论文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摘要:文章立足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宏观目标,围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题,分析淮安交通发展现状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淮河流域;交通运输;枢纽;生态经济;战略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40-02以淮安和蚌埠为双核,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一方面可以有效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安徽皖江城市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对接,协调东中部发展,加速“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从淮安自身来看,也策应省委、省政府“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和“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举措,契合“加快融入长三角、策应沿海大开发、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交通发展思路。

1 交通发展现状与不足1.1 淮安交通发展现状近年来,淮安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市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

一是公路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公路总里程达到12 461 km,高速公路达到380 km,率先在苏北联网成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747 km,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级公路枢纽。

二是内河航运枢纽基本确立。

航道总里程达1 486 km,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完成“三改二”工程,解决苏北运河运输“瓶颈”问题,可常年通行2 000 t级船舶,提前开工建设盐河航道整治工程。

三是铁路联网快速推进。

建成淮安新火车站,新长铁路并入国家干线铁路网,宿淮铁路顺利开工。

四是港站服务能力有效增强。

现有港区7个,吞吐能力超过6 000万t,内河集装箱年运量突破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60%份额;建成7个综合汽车客运站,做到县(区)一级汽车客运站全覆盖。

五是航空运输实现零的突破。

淮安涟水机场于2010年投入运营,年客运吞吐量突破23万人次,超过盐城南洋机场,货物吞吐量超过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2002年12月27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第三次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省城市化水平已由2000年底的41.49%提高到44.7%,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经营城市思路不够开阔,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城市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需要继续加强。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富民强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推进城市化,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开发区规划概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港城协调、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型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开发区第二产业在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电子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金融业、研究与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区与开发区服务业的互动,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

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常太边界,西至浦江路,南至碧白塘、扬子江大道、建新塘、通闸路及通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为59.74平方公里。

2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

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滨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排放。

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编制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已经形成生态工业雏形,2011年6月经环保部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整体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92P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92P

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技术,减少农业面 源污染排放。
深化生活污染治理
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
开展污染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对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 完善政策措施。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可以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 际竞争和合作。
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体系规划有助于引导江苏省城镇 化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与定位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 紧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促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 荣。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特色 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提
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园区建设与布局
01
02
03
产业园区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 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功能 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方 向。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配套服务,提高 园区承载能力。
01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 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 化品质。
02
推动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建设 力度,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 需求。
03
促进文化体育产业 发展
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丰 富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 动产业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调整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运输体系。
水运设施建设
加强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提 高水运通道通行能力和港口吞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苏建规[2010]210号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苏建规[2010]210号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正文:----------------------------------------------------------------------------------------------------------------------------------------------------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苏建规〔2010〕210号)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建委)、城管局、房产局:《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为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总结《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我省城乡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作用,突出了城乡规划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公共政策属性,完善了城乡规划监督和约束体系,增强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提升的历史时期,《条例》的出台,为我省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性,以实施《条例》为契机,更新城乡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严肃性,扩大行政公开和公众参与,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工作。

二、贯彻实施《条例》的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的城乡统筹和综合协调。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要加强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统筹协调,加强对市、县、镇(乡)域的城乡居民点和产业空间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规划引导和管理。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课件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课件
CHAPTER
城镇规模与分布
总结词
江苏省城镇规模分布不均,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大城市规模偏大,城市间发展 不平衡。
详细描述
江苏省城镇规模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但各层级城市规模分布不均。大 城市规模偏大,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总结词
江苏省城镇发展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力度大。
06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结论总结
01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 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 社会的发展。
02
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激发了各类主体的活力 和创造力。
03
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加强了对自 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04
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 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 城乡一体化进程。
无锡、常州
发挥无锡、常州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 的优势,提升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
县城与特色镇规划
要点一
县城规划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集 聚和人口集聚。
要点二
特色镇规划
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地方 特色的精品小镇。
05 实施保障措施
CHAPTER
CHAPTER
都市圈规划
南京都市圈
强化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 发挥其在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方 面的优势,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
VS
苏锡常都市圈
加强苏锡常三市之间的产业协作与资源共 享,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群整体 实力。
中心城市规划
南京
提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增强其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 动作用。

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3.25•【分类】审议结果的报告正文关于《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10年3月25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腊生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

委员们认为,为统筹安排全省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该条例十分必要。

同时,委员们在保障城乡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严肃性、强化人大的监督作用以及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法工委书面征求了十三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省人大代表和立法专家的意见;在江苏人大网上全文公布了条例草案,并针对委员和代表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赴常州、南京、苏州、扬州及外省进行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会同环资城建委、省住建厅对各方面的意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对草案进行反复修改。

3月11日,召开了省有关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就条例草案的修改内容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3月15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

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一、关于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1. 有的委员和环资城建委提出,城乡规划要科学合理,能够体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草案缺少对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的规定。

因此,建议增加一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六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并符合国防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13【作者简介】张 泉(1954-),男,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 剑(1984-),男,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城市规划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修改日期】2014-09-05【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10-0013-15【中图分类号】TU982.2;TU981【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41004a【摘要】回顾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分析其改革成效及历史局限,结合时代发展和“三规合一”的新要求,探索城镇体系规划的创新思路与理论;基于江苏的规划实践,提出构建以区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结构、交通空间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体系规划。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三结构一网络;三规合一;四个空间结构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reforms and historical limits. Then, in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innovative ideas and theories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the planning practices of Jiangsu Province, it puts forward an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at focuses on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cologic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spatial structure.KEYWORDS: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ree structures and one network;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four spatial structures1 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回顾1.1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邓肯(1960)在《大都市与区域》一书中提出。

苏南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探索_以溧阳市竹箦镇为例_陆宇颖

苏南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探索_以溧阳市竹箦镇为例_陆宇颖

图1苏南点状地区范围示意图陆宇颖胡永进苏南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探索———以溧阳市竹箦镇为例表1不同时期城镇发展方针导向规划研究PlanningResearch【摘要】苏南点状地区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资源密集区,点状地区小城镇是该区域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本文在分析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研究,对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目标进行思考,并以溧阳市竹箦镇为实例,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点状地区;小城镇;溧阳市竹箦镇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城镇化率提升到51.27%,进入了城镇化发展新的阶段。

另一方面,快速城镇化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

2012年,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更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小城镇作为“乡头城尾”,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枢纽,是发展推进健康城镇化,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随着对于城乡关系和城乡发展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对于小城镇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小城镇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中心镇建设、新市镇建设。

(表1)1苏南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苏南点状地区范围主要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中提出的以山地丘陵为特色的宜溧金高地区。

(图1)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苏南点状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区对整个区域带动与辐射能力相对不足,只有提升外围地区重点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城镇化。

2苏南点状地区小城镇发展特征由于自身区位、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与周边苏锡常地区相比,丘陵地区小城镇发展相对较慢,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区,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生态资源与发展空间较为充裕总体来说,点状发展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此外相对于发达地区逐渐面临饱和的城乡发展用地,点状地区的发展空间较为充裕,为区域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3•【字号】苏政办发〔2021〕48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3日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江苏城镇化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水平和质量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城镇化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充分发挥城镇化动力支撑作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空间形态、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指导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

一、规划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组织召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引导城镇化发展方式深层次变革,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城市,现代化的港 破口,培育区域商贸职能,形成东陇海地区外向型
口工业城市和海滨旅游 经济发展窗口。并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开发与中西部
城市,区域性国际物流 内陆开发的接力点和纽带,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衔接、
枢纽。
传承、聚集作用,推动沿海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
4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创新创智型城市和 文化旅游名城。长三角 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示发挥区域和交通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城市。建设区域型交通枢纽城市和智慧型城市。 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建成全国与亚太地区重 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挥并壮大主题旅游资源
公 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城
市。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创新型城市和风景 旅游城市,长三角区域
公 程,将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成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先导区、全国创新
型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 (四)淮安增长极 按照“提升功能、建设枢纽、培育特色”原则,加强淮安中心城市公共服务
功能,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强化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推进中心城市的跨越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培育淮安成为特色增长极,全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创新区, 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示 (三)发展规模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表 1:全省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目标
城市化水平
常住人口
年份
2011 2015 2020
(%) 61.9 67 72
公(万人) 7898.80 8200 8500
城镇人口 (万人) 4889.36
5490 6120
2030
80
9000
7200
农村人口 (万人) 3009.44
五、城镇功能和规模
(一)城市(组群)功能引导 结合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态势,引导中心城市差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
3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的专业化城市。对部分具有一体化发展态势的城市组群进行整体功能引导。
城市(组 群)名称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赣榆
表 2:全省城市(组群)功能引导一览表
2710 2380 1800
2、建设用地
2015 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7030 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
控制在 9500 平方公里以内。
2020 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7730 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 控制在 9000 平方公里以内。
2030 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940 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江苏省行政辖区范围,土地面积 10.26 万平方公里1。 本规划期限为 2012—2030 年,近期 2012—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
二、城市化方针和目标
1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2012》。 1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控制在 8500 平方公里以内。 3、农用地 2020 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为 47513 平方公里(7127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不低于 42153 平方公里(6323 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 88.72%。2020 年 全省林地面积达到 5413 平方公里(812 万亩),园地面积为 3167 平方公里(475 万亩),牧草地面积为 10 平方公里(1.5 万亩)。
游城市、苏浙皖三省交 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其辐射和影响范围,建设三省
界地区重要的工贸城 接壤处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宜兴的地区综合
市。
服务功能,带动苏南丘陵山地点状发展地区整体品
质提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 继续强化纺织服装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竞
水生态城市与文化旅游 争力,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借助制
充分利用上海的市场、资本、信息、科技、人才、 体制等方面综合功能优势,以及其江海交汇的优势, 提升其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通 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培育,推动沿江城市带和沿海 城镇轴的建设。
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 发挥地处国家沿海廊道和陇海兰新沿线廊道交汇处
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 的优势,以港口和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突
2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按照“城镇优先、效率优先、生态优先、一三(产业)优先”的总体思路, 将苏北水乡湿地地区和苏南丘陵山地地区建设成为区域环境优美、空间特色鲜明、 城镇点状发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城镇化地区。
四、都市圈和增长极
(一)南京都市圈 按照“提升核心、带动圈层、推进一体化、辐射中西部”的原则,提升中心 城市功能、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 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枢纽和基地。 (二)徐州都市圈 按照“强化核心,轴向集聚,城港互动,辐射中西部”的原则,加强接受长
2030 年按本省粮食基本自给要求,严格保有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资源。
三、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引导全省空 间结构优化。以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地区为城镇重点集聚空间,苏北水乡湿 地地区、苏南丘陵山地地区为城镇点状发展空间,全省形成“紧凑城市、开敞
稿 区域”的空间格局。 规划建设“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紧凑型”城镇空间结构。即沿江城 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
(一)城市化方针
坚持“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
体化”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
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江苏建设成为经济高
稿 效、空间集约、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地区,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将江苏沿江城市带建成长三角世 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
制造业基地、苏北重要 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建设宜居城
中心城市。
市。通过淮安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带动苏北水乡湿
地点状发展地区的发展。
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发挥物流产业
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 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区域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
地、长三角新兴的工商 主动接受上海及苏南的辐射,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
发展定位
功能引导
国家主要的科教基地、 综合性产业基地、交通 在继续做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生产服务
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着力增强城市文化、科教、 枢纽和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信息等专业服务功能在全国的影响能力,使 长三角地区重要科技创
南京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 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 户。 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公 生态旅游城市。
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现 代旅游休闲服务业为特 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争具备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能力,成为引领区 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化现状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 发展以旅游业、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促进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强区域生产配套协作,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外向性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 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迅速
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 壮大现代物流业,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智慧物
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 流”示范基地。发挥工业基础雄厚、上市公司集中
区域中心城市,苏锡常 的优势,建成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
都市圈核心城市,现代 基地。发挥以太湖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建
5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公示稿
城市(组 群)名称
发展定位
功能引导
城市,长三角先进制造 造业产业链的前向延伸,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会
业基地和商贸中心。 计、咨询等行业。构建以服装贸易国际化、服装生
产高端化著称的服装名市和总部经济基地,全国知
名的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昆山-太 仓
国际知名的先进产业基 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组 成部分,重要的旅游休 闲基地。
稿 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突出核心城市功能,振兴都市圈经
济,将徐州都市圈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连接东部沿海和中 西部地区的主要纽带。
示 (三)苏锡常都市圈
按照“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构建,设施共建共享,旅游资源整合,生 态环境共保”的原则,重点加强都市圈要素整合、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加快该 地区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
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 和先导地位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并开始向苏中、
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苏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扩散;大力发展旅游业,提
高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挖掘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发展陶瓷工业和商贸、
著名陶都、国家历史文 旅游,发挥“茶、竹、洞、陶”旅游资源优势,建
化名城、长三角生态旅 设旅游城市。发展区域交通优势和苏浙皖交界的区
利用昆山和太仓的各自优势,形成港口物流与经济 腹地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发挥邻接上海的区位 优势、港口优势,主动接受相关产业的转移,力争 成为上海自主创新创业的扩散基地。
(二)沿海城镇轴 按照“港城联动,多核带动,临海突破,生态约束”的原则,将沿海城镇轴 建设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三)沿东陇海城镇轴 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将沿东陇海 城镇轴建设成为全省新兴工业化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 (四)点状发展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