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露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伙儿必然有了深切的体会。
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能够是搜集到的他人的文字,也能够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敞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驱走酷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露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伙儿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宝贵必然有加倍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熟悉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睬解的地址。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份连番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想一想,课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方式?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如何的一对父子。
答案能够是各类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要紧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又能够强化对词语的积存。
同时,又寻觅到阅读本文的冲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什么缘故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窗交流自己的观点。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熟悉。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露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伙儿必然有了深切的体会。
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能够是搜集到的他人的文字,也能够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敞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驱走酷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和教学反思.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止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屮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请你说一说,生活屮父母给你的爱,于大家分享一下你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吧。
(学生冋答)是啊,父母的爱可能是平凡的,可能是热烈的。
我们常说母爱如水,如涓涓细流,浸润我们的心田;父爱如山,如巍魏青山,深沉厚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去体验为难时刻的父爱。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大家…起高声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下,同学们己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再口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得地方多读几遍,同时, 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吧!(学生读课文)读完了课文,大家的字词掌握的怎样呢?让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谁起来读一读这些词?(洛杉矶废墟阿曼达混乱爆炸瓦砾颤抖昔LI)读的真好,但是耍注意……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起来说一说,做个勇敢的孩子。
对,课文就讲了洛杉矶大地震中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那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带着问题,认真默读课文的3到12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几组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慈爱、幸福)父母的爱就如冬日里的暖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
2、播放地震视频。
观看几组地震图片。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残酷、伟大的爱)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无情地吞噬着这份亲情,又让这份伟大的爱显现出人性的光辉。
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入手,感悟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你从文中的哪句话读到的,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生读文,师巡视。
学习提示: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3、交流。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动作描写,体现父亲坚强执着。
小学语文_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在那次地震中有几位父亲令我们深受感动……(配乐展示图片),在197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有一对父子感人至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1、大家课前都进行了预习,我们来闯关——检查词语(1、自由读 2、一生读 3、齐读)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爆炸、颤抖、洛杉矶、阿曼达、破烂不堪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一年(时间)美国洛杉矶——(地点)发生大地震——(起因)——一位父亲(人物)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经过),终于救出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结果)对于叙事类文章只要我们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很容易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父子的了不起1、感悟父亲了不起(1)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体会父亲了不起师读学习提示(标画出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句子……)……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板书:父亲)。
先读一读你画出的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A、感悟父亲的坚持不懈,信守承诺标红的部分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板书:语言描写)。
现在谁愿意做好心人,谁愿意做消防队长?谁愿意做警察?大家来做父亲。
看看父亲的回答,你有什么发现?连消防队长和警察都放弃了,可见所有人都放弃了,但他依然不顾劝阻依然要挖,难怪别人说他……但是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现在我们分工合作,我来读其他人的话,谁是父亲?师:我看到了这么多坚定的父亲,如果现在有人来劝你走,你走不走?为什么?师:因为他有这样的承诺……即使这么多人劝阻,即使别人都说他疯了,他心中依然秉持这样的信念……这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位……。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从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图片悟情,导入父母之爱展示一组地震后的图片,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事情发生。
我们先来学习一篇在一次大地震中发生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用心感受如山的父爱,认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品读文段,感受如山父爱(一)出示阅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语段。
3、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老师评议。
(二)小组合作交流,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1、把画出的感动你的语段,在小组内读一读,与同学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找到的描写父亲的语段。
师评议。
2、重点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父亲的心情如何?怎样读出这种心情?重点研读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3、出示句子,说说多次列举时间的好处。
师联系生活说说这36小时相当于五十多节课的时间。
4、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思考:父亲在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美读。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受深沉和宽广的父爱。
通过研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学习方法及收获。
三、拓展延伸,深化父母之爱快速浏览《背影》,勾画重点句段,回答两个问题1、描写父亲这个人物的描写方法。
2、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课堂练笔,书赞父母之爱1、在同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没有常说的一句话,常做的一件事,常有的一个举动,伴你成长,让你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对此,请你写一首小诗或几句话来赞美他们。
2、学生练笔。
3、汇报展示,师生评议。
4、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学会了写人物的方法,收获很大,你们是不是很高兴?其实老师比你们更高兴,因为我也有收获,就是你们在课上的精彩的表现,谢谢同学们,下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的语言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课件,《九江地震》视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引入课题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创设情境(老师让学生扮演被埋在废墟中的儿子,老师扮演父亲,都躲进课桌底下)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场景模拟,学生一个个从“废墟”下爬出来与“父亲”拥抱。
4、畅谈感受。
5、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板书:父子)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废墟、爆炸、瓦砾”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三次回应。
(4)从课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学习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是从父母的关爱中幸福长大的。
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一个个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课题,用你的读告诉我:哪里的父与子?生:地震(重读)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地震中的谁?生:地震中的父与子(重读)。
师:读的真好,这样能够突出重点的读才是抑扬顿挫的读。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每一个汉字都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当你读到“地震”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读到父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我们要从文字中读到画面。
那课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又是怎样一对父与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师:那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谁能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谁来再读这个句子,读出地震的严重性。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废墟、爆炸、瓦砾”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三次回应。
(4)从课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学习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是从父母的关爱中幸福长大的。
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一个个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课题,用你的读告诉我:哪里的父与子?生:地震(重读)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地震中的谁?生:地震中的父与子(重读)。
师:读的真好,这样能够突出重点的读才是抑扬顿挫的读。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每一个汉字都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当你读到“地震”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读到父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我们要从文字中读到画面。
那课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又是怎样一对父与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师:那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谁能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谁来再读这个句子,读出地震的严重性。
小学语文_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激情导入:(1)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齐读课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重要。
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吗?(怎样的地震?怎样的父子与子?)相信这些问题通过读课文都能解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0)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都读完了,课文里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想读?请你。
出示词语:混乱废墟爆炸瓦砾血迹3、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之后,赶到学校来救儿子,经过38个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成功救出了儿子和十三个同学。
)三、精讲点拨(一)感悟地震1、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突如其来、伤害巨大)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老师找到了一段视频,真实地再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时的情景。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资料)(二)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8)1、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渺小得如同蚂蚁,但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的?(了不起)2、现在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
(学生找相关句子)3、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自由交流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谁再来说?请你——真好,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都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那咱们就一个一个来交流。
刚才这位同学说,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请你仔细找一找,都有哪些人劝阻过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路人、消防队长、警察、)谁愿意当警察,来劝一劝这位父亲?谁是路人?谁是消防队长?我们一起来读阿曼达父亲的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位置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抢救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
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
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参考1)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
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
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
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
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
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科目:语文 提供者:陶文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 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 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
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 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 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对象:五年级课时: 第二课时 单位:勐海县勐海镇曼贺九义学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间真爱。
培养学生的 读中悟情的表达能力。
2、初步理解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 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仔细品读,感受伟大的父亲,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语文教师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 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 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已经能够把课文流利并有一定感情的朗读出来,而且知道 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人间真爱,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分析和深入体会的准备。
2、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的运用火热理解还差一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hao doc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课件,《清晨》音乐、朗读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2、创设情境:是啊,大地震就更可怕了,我们快来看看。
(播放地震视频)【百度视频】/v_show/id_XMjI4Nzk0ODEy.html3.学生谈观看后感受。
(生谈感受)4.教师导入: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指名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旁人相劝,执着挖掘,经过3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救出了瓦砾堆底下的儿子及其同学。
)2、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3、出示并朗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
(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
(板书:父爱)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
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 子
不放弃信任
责任感先人后已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
教学。
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
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
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
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
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
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
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语音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
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
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
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