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倩:浅析德富芦花的散文之美(last)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 主要内容
自然与人生德富芦花主要内容
自然与人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德富芦花则是在这
个主题下探讨的一部优秀作品。
德富芦花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共通之处。
在德富芦花中,鲁迅以芦花为载体,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
顽强。
他通过对芦花细致入微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同时,通过对芦花的观察和思考,鲁迅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
坚韧。
在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中,他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引
导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德富芦花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
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文中,鲁迅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
呈现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敬畏
之心。
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鲁迅引导读者反思人生,启迪人们对
生命的感悟和领悟。
总的来说,德富芦花以芦花为媒介,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对
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通之处。
作品
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情感,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春天七日》德富芦花的散文
《春天七日》德富芦花的散文【篇一:《春天七日》德富芦花的散文】日本文学大师德富芦花经典散文作品集美丽而温暖的文字写就平淡的幸福。
饕书客“日本之美”书系之一。
日本文学大师德富芦花的经典散文作品集。
文字美、装帧美,适合喜爱文学的读者。
日本文学大师德富芦花经典散文名篇。
美丽而温暖的文字写就平淡的幸福。
女儿节、京都、日本的梅雨季、夏夜的萤火虫,这是一个纯美的时代,无关岁月。
作者: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1898发表小说《不如归》而闻名。
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揭露明治政府的奢侈昏聩和专横暴虐。
1907年去耶路撒冷朝圣,回国时专程去拜见托尔斯泰。
归国后在东京郊外实践了晴耕雨读的生活。
写下的随笔集《蚯蚓的梦呓》。
同年还写有批判封建道德的《黑眼睛与黄眼睛》。
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试读:春天七日(一)女儿节三月三日。
今天是女儿节,因为没有买偶人,于是妻子便自己动手,和鹤子一起用各种颜色的彩纸折了起来。
她们折的有纸偶人,有各种彩色的纸鹤、香盒,有三角的、有四面的,最后都一一地摆放在了偶人台上。
艾叶点心也做好了。
艾叶还是昨天鹤子和阿夏一起去田里采来的。
东京的艾叶点心涂有颜料,颜色十分好看,但却缺少了些最关键的艾草本身的香味。
今早霜气很重,但到了中午前后又十分暖和。
梅花已经开放,雪柳也吐出了绿芽。
此时正是山茱萸盛开的季节,一朵朵黄色的花朵摇曳多姿。
结出红色花苞的瑞香也张开了白色的口子。
春兰、水仙都含苞待放。
云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麦田里雾霭袅袅升腾而起。
哑巴巳代吉骑着一匹骒马而来。
一帮女孩子叽叽嘎嘎地吵闹着从麦田对面走过。
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都跑去参拜大师菩萨。
到了春天,猫啊狗的都进入发情期,鸡也跑出来趴窝。
麻雀出双入对地在别人家屋顶随意地筑巢搭窝;树木开始发芽、开花。
狗肚子鼓鼓的,仿佛快要胀破的气球。
夜里点亮松芽般大小的蜡烛,偶人台瞬间变得十分漂亮。
浅析德富芦花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的崇高美
浅析德富芦花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的崇高美作者:吴婷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年第12期【摘要】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是德富芦花的名作。
作品中折射出的崇高美与作家的时代和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此,就《自然与人生》的代表作《大河》《利根川秋晓》《相模湾落日》的崇高美进行了分析,展现了德富芦花的美学理念。
【关键词】德富芦花大河利根川秋晓崇高美美学理念德富芦花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左翼作家,由于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较高的文学素养,留下了《黑潮》《不如归》等震惊世人的名作,更有文笔优美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蚯蚓的呓语》等流传于世,使得他成为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作家,声名红极一时。
对此,从他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的几部代表作品来分析作品的崇高之美,展现德富芦花的美学理念。
一、关于德富芦花的概述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生于日本熊本县。
甲级战犯德富苏峰之弟。
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
1885年皈依基督教,1898发表小说《不如归》而闻名于世。
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揭露明治政府的黑暗面,反映上层社会的色情生活。
1907年去耶路撒冷朝圣,回国时专程去拜见托尔斯泰。
归国后在东京郊外实践了晴耕雨读的生活,写下随笔集《蚯蚓的梦呓》。
在幸德秋水事件中曾发表《谋反论》,表明明治政府的领导们也是通过谋反取得政权的,反对明治政府的强权统治,表达对暗杀天皇未成功而被处决的幸德秋水等一行人的同情。
二、关于崇高美的概述崇高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高尚,至高。
据百科大辞典的解释,是在精神或道德上能达到统揽全局的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
语出《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德富芦花美文两篇
德富芦花美文两篇作者:张俊山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年第03期大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
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寂静时如慈母的胸怀。
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
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和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
所谓的岁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飘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尽皆如此。
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含义。
(陈德文/译)对于人类来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从大自然中,我们不仅能学到数不尽的知识,感受到说不尽的美感,还能体味到品不完的哲理,并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孔夫子面对大河所发出的那声千古喟叹(“逝者如斯夫”——“流逝着的时间,正如眼前的这条河流,也在不分昼夜地流淌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德富芦花一上来就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并对比了面对大海时的感受,进而生发出一系列的感怀:在这日夜奔流的大河面前,人类历史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以及他们的胜负成败显得多么短暂而微不足道!作品的语言是平实朴素的,并且始终保持着淡淡叙说的语调。
但是,由于它有丰富的诗意内蕴,所以仍然显示出诗的质性、诗的魅力。
寒月夜九时,开门,寒月如昼。
风吹动着千万棵落光叶子的树木,飘飘飒飒,在空明的霜夜里飞舞。
地上的影子随树木一起摇荡。
到处是散乱的落叶,在月光下闪耀。
走在上面,簌簌有声,如踏玉屑。
举首仰望,高空无云,寒光千万里。
天风呼号,大海怒吼,山野骚动,乾坤皆发出悲壮的轰鸣。
侧耳倾听,寒蛩鸣于篱下,其声将绝。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 主要内容
自然与人生德富芦花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与人生一直都是人类思考的重要命题。
自然是我们的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旅程,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德富芦花是一个美丽的象征,它既代表了自然的繁荣和生机,也寓意着人生的美好和欢乐。
德富芦花,又名“禾秦花”,是一种生长在湿地和沼泽地带的植物。
它的花朵呈现出淡蓝色或深紫色,花瓣细长而柔软,散发出清新的芬芳。
德富芦花生长在自然环境中,需要阳光和水源来维持生长,它们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德富芦花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
它们适应了恶劣的环境条件,仍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种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也启发了我们在人生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和勇敢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迎来成功和收获。
德富芦花的美丽也是自然的赏赐,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在欣赏德富芦花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和谐和平静,让内心得到慰藉和安宁。
这种感受,也教导着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忙碌和压力下,要学会放慢脚步,停下来欣赏自然的美丽和恩赐,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德富芦花的繁华也寓意着人生的美好和欢乐,它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和希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面对,总会迎来最终的胜利和光明。
德富芦花就像是人生中的一缕阳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自然与人生始终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富芦花作为自然的代表,也承载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它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力,启示着我们在人生中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它的美丽和繁华,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让我们珍惜自然,热爱生活,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挑战和困难,让自己的人生如同德富芦花一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绽放出美丽而和谐的生命。
【本篇文章共计1042字】第二篇示例:自然是生命的源头,德富芦花正是自然界的产物。
德富芦花良宵 赏析
德富芦花良宵赏析
德富芦花的《良宵》是一篇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天空、月亮、星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个静谧、祥和的夜晚氛围。
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其次,作者在散文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认为,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人们可以放下白天的喧嚣和忙碌,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使得这篇散文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德富芦花的文笔优美流畅,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之中,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和宁静。
总的来说,德富芦花的《良宵》是一篇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散文,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这篇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人生哲理的启示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
外国散文:《晚秋初冬》德富芦花(日)
外国散文:《晚秋初冬》德富芦花(日)晚秋初冬德富芦花(日)一霜落,朔风乍起。
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
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
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
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二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
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
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
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
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
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
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
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
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
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
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三内宅里也很清静。
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
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
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
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
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四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
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
月亮又出现了。
此种情趣向谁叙说?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
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
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
片刻,乃止。
月光如霜,布满地面。
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
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德富芦花优美散文
德富芦花优美散文德富芦花优美散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德富芦花优美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偶然的机会,这两天读了两位日本作家的散文,一位是清少纳言,一位是德富芦花。
清少纳言是一位女作家,她的《枕草子》一下子就把我拽住了,很想去深入她的文字,了解另一个国度的女子,她是怎样解析生活,看待人生的。
德富芦花作品,孤陋寡闻的我,也是第一次遇见。
一篇篇短小的散文,文字典雅,晶莹透亮,如同一块翡翠,宁静又熠熠生辉。
我再多说也是枉然,那只是想像而已。
所以,在此摘录一些德富芦花的散文,与大家一同走进一片闲雅,又不失哲思的文字空间。
不过,令我感喟的是,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功底扎实的翻译者,我想,我们也读不到这样精美的文字,感谢他们,敬佩他们!(一)面对自然五分钟梅古寺,梅树两三株,有月,景色愈佳。
某年二月,由小田原游汤本,谒早云寺。
此时,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茫,暮色冥冥,寺内无人,惟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
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风雨,能给人以慰藉,能医治人的心灵,使人性情变的平和,真正给人以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
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逝,不详其初起,不知其所终,萧萧而过,令人肠断。
风是己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那(哪)儿来,又向那儿去,闻此声而伤悲。
古人己经说过:“夏多夕昏寒凉气,皆自飒飒风里来。
”檐沟雨后。
庭院里樱花零落,其状似雪,片片点点,漂浮在檐沟里。
莫道檐沟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
莫道檐沟小,蓝天映照在其中,落花点点漂浮。
从这里可以窥见樱树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颜色。
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
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
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又是多么褊狭。
(二)大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
情趣、雅趣和理趣的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中学语文论文情趣、雅趣和理趣的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梁艳认识德富芦花,是从读《晚秋初冬》开始的。
继而,又寻来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
我大饱眼福,获得了许多阅读的乐趣。
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
所谓“情趣”,是说在他的散文、随笔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德富芦花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在他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
他天生一颗仁爱、怜悯之心;青年时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受托尔斯泰和平思想和歌德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生性散淡平和却又热爱生活。
正因此,他笔下的自然美丽而富有情趣。
他尤其热爱自然,这份爱让他有了一双好奇爱美的慧眼且心思敏感。
在他的眼中,光、影、声、色无处不美;在他的心中,午、夜、晨、昏无时不美。
而这些美景之中又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在《晚秋初冬》中写落叶:“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
”美丽的落叶从书窗前轻轻地飘过,可它早已撩拨了在那儿读书的人,也已带走了读书人的魂。
《自然与人生》中,他带着我们看遍了大自然,富士山的黎明、伊豆山的落日、海上的日出、空山的流水、暮春的山野、晚秋的佳日……山水风光、日月星辰无不入眼,无不入笔。
其中最富生活情趣的当属写月。
《晚秋初冬》中“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读此,眼前不禁出现一个瘦瘦的老头,背着双手,追随着满地飘摇的树影不断踩踏的调皮身影,更让人想起儿时在月下追逐同伴身影的嬉闹与快乐。
同是写月,《良宵》中又有不同情趣。
开篇便问今夜可是良宵,无疑而问;接着道明七月之望,月朗,风凉。
留着读者自去判断,他自己先睹为快了。
搁笔出户,步于中庭。
以树、夜气、虫声、水暗写月,然后移步田间,写月,写月下。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声光影、人树鸟,尽在月下。
这些细微传神的描写,诗意而又亲切,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而这份爱又培养着他的美感,培养着他的情趣。
自然之色 德富芦花读后感
自然之色:德富芦花读后感德富芦花的《自然之色》是一部描绘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著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自然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德富芦花对自然的描绘充满了诗意。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中的色彩、声音、气息和景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他通过对自然四季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千变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敬畏。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使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德富芦花在书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或控制自然。
他以自己的生活为例,描绘了自己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从中汲取生活和精神的滋养。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大,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日益严重。
德富芦花的观点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德富芦花的《自然之色》也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理解,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尊重自然一样尊重生活,应该像欣赏自然之美一样欣赏生活的美好。
这种生活态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来减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自然之色》是一部描绘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著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散文)寻得芦花醉美的岁月
(散文)寻得芦花醉美的岁月文字原创:阿诚插图摄影:阿诚赣东的南面,有一条浅河,河面最宽处也不到二里地,沿岸的风景绵延百里,山影卓依,水映日月,薄雾缭绕的春夏日子,河的秀丽格外妖娆。
我的童年和少年,在那条浅河两岸茂密的芦苇丛中,永远留守着记忆里无比的醉美。
从俏寒未走的初春开始,芦苇就在春雷的呼唤中,掀开捂了一冬的泥毯,像自由的精灵,把春夏秋季装饰得满满,远离世俗的淡泊,独傲河岸的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一片片灿烂的微笑芦花,将河滩的清静和宁悦,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风,醉倒雨,醉倒我。
芊芊芦苇,曼妙芦花,在童年的河岸扎根至今,岁月的更替,一点没有改变芦苇的年轻态,无拘无束;在沿河村镇的夜灯里,在每天升起的朝霞里,轻快地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水绿,到渐渐生成凝重的墨色,依然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的降临,当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即使步入冰冷的冬季,纯洁里的生命句号才于此画圆。
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
芦秆可编席,也可作造纸和人造棉、人造丝原料,地下茎可入药。
芦苇上的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
过去穷人还用芦花代絮做过冬的衣服,人称芦衣。
《太平御览》和《孝子传》里,有一个故事:“子骞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
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子骞跪曰: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父遂止。
于此后人曾以“芦衣”作为孝子的标志。
芦花,从古至今,历来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
唐代诗人钱起的“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
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李白的“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露”。
特别是《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绝唱千古的诗流中,形象的把芦苇的妩媚千姿,置于优美的诗行,呤颂不绝。
痴迷芦苇,是在大学时代。
学校后面是赣江的支流,课余的时间,除了图书馆,我几乎都是在江边漫步的时光里,消遣读书的倦意。
芦花飘飘情丝绕——浅析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
芦花飘飘情丝绕——浅析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摘要】由艺术家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的声乐作品《芦花》,是选自《一个士兵的日记》音乐舞剧中的演唱歌曲。
《芦花》这首歌,尽管篇幅不长,却通俗而不粗俗,情真更显意切。
旋律悦耳流畅,优美而富神韵。
本文将通过如何认识《芦花》以及分析研究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并且详细论证《芦花》的传播价值、声乐教学价值和欣赏价值,从而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好,进而让更多的人能喜欢歌曲《芦花》、喜欢中国民族音乐,这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走近人民大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芦花》作品;声乐;赏析目录一、前言................................................................................................................................ - 1 -二、我对声乐作品《芦花》的认识和分析.............................................................................. - 2 -(一)我对《芦花》的初步认识...................................................................................... - 2 - (二)我对《芦花》的初步分析...................................................................................... - 2 -1.对内涵的理解........................................................................................................... - 2 -2.对意境的想象........................................................................................................... - 2 -3.对风格的把握........................................................................................................... - 3 -4.对演唱技巧的分析................................................................................................... - 3 -三、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 - 5 -1.歌曲创作背景........................................................................................................... - 6 -2.作品分析................................................................................................................... - 6 -3.曲式分析................................................................................................................... - 7 - 结束语 ......................................................................................................................................... - 9 - 参考文献:................................................................................................................................ - 10 - 致谢 ........................................................................................................................................... - 11 -一、前言在现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首歌曲可以被记住多久?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听到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音乐,音乐门类也多种多样。
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富芦花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植物,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生长习性。
它被广泛认为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生长过程和花朵的绽放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在人类文化中,德富芦花常常被用作象征物,代表着坚韧、顽强和美丽。
本文将探讨德富芦花的自然特征、在人生中的象征意义和其文化价值,以及对人们的启示和展望未来的重要性。
通过对德富芦花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个神奇的花朵,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在文章的结构中,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主要概括介绍德富芦花的重要性和影响,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内容。
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详细讨论德富芦花的自然特征、在人生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的文化价值。
我们将深入探讨德富芦花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属性,以及它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德富芦花在自然和人生中的重要性,探讨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以及展望它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将揭示出德富芦花在自然与人生中的深远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德富芦花在自然与人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揭示其独特的特征、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德富芦花的自然属性和在人生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对人们的启示和影响,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种花卉的魅力和价值,进而增进人们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认识与体悟。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引导人们更加珍爱和呵护大自然,也更加珍惜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2.正文2.1 德富芦花的自然特征:德富芦花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和湿地的植物,一般生长在水边或浅水中。
它的花朵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粉红色,有时也会呈现出白色或紫色。
花朵的形状优美,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排列得整齐而美丽。
德富芦花的叶子呈线形,长而细,有着波浪状的叶缘,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德富芦花散文在线阅读
篇一:德富芦花散文在线阅读篇二:德富芦花散文在线阅读535940条评论??28.00(7.09折)(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著等钻石会员我个人一向不喜欢日系文学,觉得他们的文字过于压抑和灰调,在《读者》杂志上偶读一篇德富芦花的散文,被其文字的意境美所吸引,遂在当当上寻得这本书。
其实封面这个人物的形象和他的内心和他的笔触,真的不成正比。
当我知道德富芦花这个名字其实是属于一个日本男人的时候,相当诧异。
那么细腻的情感和精准的文笔竟然来自如此一位大男人!能把散文写得如此优美的人,心中定有清泉。
这本散文集里,多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随笔之记,没有故事的片断,多是一些景致,一些在上个世纪初期,那个唯美的自然环境里浑然天成的景致,在作家的笔下福至灵心地流淌。
最后,摘录一句我随意翻开这本书时就被震撼住的一句: 昨夜,秋风劲吹,红叶大抵散落,河床一片艳红。
左右两侧皆是高耸的山峰。
夹着一带细长的青空,仿佛天上也有一条河流过似的。
---------我很少见如此醉心的句子了。
2013-06-19 18:48:25 v4 食鱼必鲤钻石会员这本《德富芦花散文》读得很快,以至于我甚至有这样的错觉:是不是他写得太浅太简单了?放慢速度回头阅读,我找到了答案:不是德富芦花写得简单,而是他笔下大多描绘自然风光,偏是这个与今日的城市生活脱节太多,如果只是粗看或速看,是品不出其滋味儿的。
一定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最好还有那么一点乡村生活的经历,则德富芦花文字的魅力会立刻展现:淡雅素净,充满生命的趣味。
这本散文中的《大河》、《山百合》、《田家的烟》、《哀音》、《沙滨落潮》、《乡村一年》、《云和雨》、《夏之颂》、《农夫》、《蝶语》几篇就是我最喜欢的。
而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以为这本书首先适合初中生,尤其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初中生们,因为它文字优美不做作,对自然的描摹充满热情,在这个年龄段读到这样文字,再适合不过了;其次它也适合高中生,尤其是不会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高中生——抛去汉语日语的差异,我以为德富芦花很好地延续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的传统,如果高中生读山水田园诗能力尚弱,不妨可以从德富芦花的散文中获得积累。
德富芦花散文四篇_小学作文
德富芦花散文四篇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德富芦花散文四篇,感谢您的阅读!良宵今夜可是良宵?今宵是阴历七月十五日。
月朗,风凉。
搁下夜间写作的笔,打开栅栏门,在院内走了十五六步,旁边有一棵枝叶浓密的栗树,黑漆漆的,树荫下有一口水井。
夜气如水,在黑暗里浮动,虫声唧唧,时时有银白的水滴洒在地上,是谁汲水而去呢?再向前行,伫立于田间。
月亮离开对面的大竹林,清光溶溶,浸透大地。
身子仿佛伫立于水中。
星光微薄。
冰川的森林看上去淡如轻烟。
静待良久,我身边的桑叶、玉米叶,浴着月色,闪着碧青的光亮。
棕榈在月下沙沙作响,草中虫唱,踏过去,月影先从脚尖散开。
夜露瀼瀼,竹从旁边,频频传来鸟鸣,想必月光皎洁,照得它们无法安眠吧。
开阔的地方,月光如流水。
树下,月光青碧如雨滴下漏。
转身走来,经过树荫时,树影里灯火摇曳。
夜凉有人语。
关上栅栏门,蹲在廊下,十时过后,人迹顿绝。
月上人头,满庭月影,美如梦境。
月光照着满院的树木,树影布满整个庭院。
影子里光影离合,黑白斑驳。
八角全盘的影子映在廊上,像巨大的枫树。
月光泻在光滑的叶面上,宛若明晃晃的碧玉扇。
斑驳的黑影在上面忽闪忽闪的跳动,那是李树的影子。
每当月亮穿过树梢,满院的月光和树影互相抱合着跳跃着,黑白相映、纵横交错,我在此中散步,竟怀疑自己变成了无热池水藻间的游鱼。
春雨后的上州这时乌云向北飞卷而去。
正午的阳光如喜雨普降大地。
雨后,万物沐浴在阳光里,色彩明丽。
茂密的桑园宛若浩渺无边的大海。
经雨水一番冲洗,片片桑叶沾满了露珠,呼吸着阳光,喷吐着金绿的火焰,摇曳闪灼。
桑园之间的田野里,大麦小麦荡起银白色的波浪,远近村庄,树木一派新绿,翠影映碧。
五月的鲤鱼旗,红白相间,远远近近,随风飘舞。
其间,你可以看到,妙义、榛名、小野子、子持诸山,披着纯霞的碧光,若隐若现。
你可以看到群峰之中,岳麓山上的皎皎白雪。
这一带人家的屋顶上,大都种着菖蒲。
适逢五月上旬,一簇簇菖蒲,紫花绿叶,浓淡有致,使人不由想起那茅舍成了簪花女郎。
杜倩:浅析德富芦花的散文之美(last)
自然与人生中的低吟浅唱——浅析德富芦花的散文之美2010届文理实验班汉语言文学(师范) 06043022 杜倩指导教师王鹏副教授内容摘要: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大多短小而富含深意,常常在自然与人生的对话与中给人以思考和美的享受。
他的散文一方面有着东方传统式的表达与意蕴,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技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美感。
文章从描写、抒情与思想三个层面分析德富芦花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德富芦花;散文;自然景物;美感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大自然这个特定的存在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我们相面对,而高明的作家,总是能用他们朴素而真诚的心灵与笔触来描绘大自然。
德富芦花的散文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种描写手法,呈现出他眼中的自然万物,为读者带来不同层面的美的享受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描写之美——细腻而生动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自然的景物描写是抒情性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家需要对景物做到真正、充分的了解,对特定景物的内涵做到巧妙把握。
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这种把握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对典型意象的运用。
意象,是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形成的包含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是艺术形象的胚胎,它总是有着寓意象征性,而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总是从某种程度上有着某种特定性,它反映着这个民族共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就存在着很多艺术典型意象,如常用“落花流水”来感叹年华易逝,以“捣衣”、“砧声”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以“青山”指代时空永恒,以“莲”比喻高洁品行,等等。
在日本文学中,也有许多典型而常见的意象,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说道:“以研究波提切利而闻名于世、对古今东西美术博学多识的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用‘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简洁地表达出来。
‛,‚在日本,这些意象是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也包括着人的感情之美。
芦花年年开,唯美似故人--浅析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的美
芦花年年开,唯美似故人--浅析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的美石凌云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16(0)13
【摘要】德富芦花,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常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
敏感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
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留意了德富芦花描摹的自然美,却没有关注到他文中独特的音韵美、色彩美。
本文将以《晚秋初冬》
为例,分别从自然之美、音韵之美、色彩之美等方面探究德富芦花散文中的美。
一、行文中的自然之美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热烈歌颂的传统,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石凌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给写作的启示 [J], 冯渊
2.德富芦花《不如归》的东方文化学研究 [J], 詹雪
3.笔墨灵秀意趣盎然——德富芦花《新树》赏析 [J], 祝泉洲
4.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给写作的启示 [J], 冯渊;
5.浅析德富芦花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的崇高美 [J], 吴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人生中的低吟浅唱——浅析德富芦花的散文之美2010届文理实验班汉语言文学(师范) 06043022 杜倩指导教师王鹏副教授内容摘要: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大多短小而富含深意,常常在自然与人生的对话与中给人以思考和美的享受。
他的散文一方面有着东方传统式的表达与意蕴,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技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美感。
文章从描写、抒情与思想三个层面分析德富芦花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德富芦花;散文;自然景物;美感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大自然这个特定的存在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我们相面对,而高明的作家,总是能用他们朴素而真诚的心灵与笔触来描绘大自然。
德富芦花的散文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种描写手法,呈现出他眼中的自然万物,为读者带来不同层面的美的享受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描写之美——细腻而生动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自然的景物描写是抒情性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家需要对景物做到真正、充分的了解,对特定景物的内涵做到巧妙把握。
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这种把握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对典型意象的运用。
意象,是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形成的包含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是艺术形象的胚胎,它总是有着寓意象征性,而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总是从某种程度上有着某种特定性,它反映着这个民族共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就存在着很多艺术典型意象,如常用“落花流水”来感叹年华易逝,以“捣衣”、“砧声”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以“青山”指代时空永恒,以“莲”比喻高洁品行,等等。
在日本文学中,也有许多典型而常见的意象,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说道:“以研究波提切利而闻名于世、对古今东西美术博学多识的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用‘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简洁地表达出来。
‛,‚在日本,这些意象是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也包括着人的感情之美。
‛①这些典型意象,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也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在他的散文集中,既有许多以这些意象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篇章,如《山百合》、《芦花》、《五月雪》、①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花未眠·散文选编》,叶渭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樱》、《雪天和月夜》、《寒月》、《月下白菊》、《寒月》、《月夜朦胧》、《波斯菊》、《雪》等。
同时,在许多以其他景物为描写对象的篇章中,这些典型意象也常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出现,如作者在对他所偏爱的日本的树林、海洋等地理风貌的描写中,花、月、雪、风等等意象也被融汇其中,这些意象并非作者刻意用之,它们是典型话语形象存在于日本传统文学艺术中,存在于作者的日常生活与情感心胸中,因而无论作为主要对象或者是陪衬描写都显得自然而得当,所谓“了然与心”,便是如此。
对于这些典型意象的把握和运用,使得德富芦花在景物描写中更能抓住典型环境中景物的典型形象,描绘出鲜明而生动的自然。
除了典型意象的运用,德富芦花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给人具体而多样性的美术画面感,使得他笔下的大自然更加直观而细腻地得以呈现。
有人说,绘画与写作具有艺术相同性,它们都要借助眼睛对万事万物做出写照,作家以画家一样的笔触来描绘自身所见,才会使其笔下的内容传神有力。
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一方面,有着水墨画渲染式的写景,在轻重徐疾,浓淡干湿的线条流转中描绘出景物的轮廓与神态,比如:“前面,大壑赫然张开巨口。
隔着这条沟壑,左首耸立着榛名富士,右首耸立着乌帽子岳。
两山之间,夹着榛名湖,水窄如一副白练。
湖的对面,扫部岳和鬓栉岳等高山临水而立,将湖面映衬的更加低平。
乌帽子岳右面是信越境的群山,雪光灿灿,如波涛横亘于天际。
”,“坐了片刻,乌帽子岳上空乌云翻滚,色如泼墨……空气呆滞,满目山色变得忧戚而昏暗……”①这些景物描写是粗线条式的,“立”、“夹”、“窄”以及“白练”等形容简练有力且充满写意感觉,生动地描绘出了水流急促的特点,展露出山雨欲来时群山的轮廓与神韵。
另一方面,我们又可看到色彩变换与明暗相间的空间美感:“雨后,万物沐浴在阳光里,色彩明丽,茂密的桑园宛如浩渺的大海。
经雨水一番冲洗,片片桑叶沾满了露珠,呼吸着阳光喷吐着金绿色的火焰,摇曳闪烁。
桑园之间的田野里,大麦、小麦荡起银色的波浪。
远近村庄树木一派新绿,翠影映碧。
五月的鲤鱼旗,红白相间,远远近近,随风飘舞。
期间你可以看到妙义、榛名、小野子、子持诸山披着纯碧的霞光,若隐若现。
”②这段描写与上一段景物描写从色调笔法上都十分的不同,如果说上一段景物描写是水墨画,那么这一段则给人油画的感觉。
描写中,作者用了不同的色彩相互映衬,并以远近相互对比形成厚重的线条和空间感,给人以层次清晰的透视感。
同时,在他的散文中,还有着工笔画般的细腻描写手法。
日本文学中本来就有“以小为美”的传统,富芦花的散文中多描写非常微小的事物,许多非常细微的自然场景被作者作为直接描写对象,并直接命题对其描画,如栗子、梅花、芦花、山百合、白菊,以及特定场合的风、霜、水气、烟,等等;此外,即便在描写壮观恢弘的场景,如日出日落、大海岩石、群山苍穹时,德富芦花也常以细腻的笔端描绘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相模滩落日》中,将落日分为“太阳渐沉”、“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别离的世界”、“终于剩下最后一分钟了”、“太阳沉默了”、“落日之后”③这样几个过程,一笔一划细腻地写出了落日的过程。
①德富芦花:《德富芦花散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14页。
②德富芦花:《德富芦花散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还体现出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绘画特色。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美的情愫》一书中这样形容道,“日本的风景兼有多彩与淡泊,华丽与玄幽这种截然相反的性格。
”①正如这位画家所形容的那样,如此“细腻而美妙深邃的风景”在德富芦花这位作家的笔下也得到了如同绘画一般的展现,东山魁夷提到,在日本的传统画中,最常用的色彩是群青和绿青,在这种颜色的颜料中,有一种是将孔雀石磨成粉末而制成的,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但是这种鲜艳给人的感觉并非华美,而是一种厚重和深沉。
这种色彩运用的特色在德富芦花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青、蓝、紫这样的颜色被大量地运用,在文中俯仰皆是:“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见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中呢。
”‚富士蒙上一层青色……最后变得青碧一色‛、‚大川谷……冷艳清美,并带着无可形容的青绿色……‛、‚空中此地变成浑浊的紫色……”、“树下月光青碧‛、“满眼的水蒸气,忽如变成透明的紫色……”②他的散文中,青、蓝、紫这类冷色调经常地出现,加以作者细腻而微妙的描写语言与手法,让读者阅读时,首先对于作者的整体风格描写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感觉,即厚重清丽而氤氲,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作者仅限于使用这几种颜色,暖色调在德富芦花的笔下也常出现,只是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形态,例如,作者爱用“朱红”而不用“鲜红”爱用“银白”甚至是“惨白”而几乎不用“洁白”,这种独特的色彩给人以清美绮丽的感觉,同时又不失淡淡的温暖,这种表现方式体现着作者民族审美心理与个人审美感觉的融合。
二、抒情之美——“物哀”式的浪漫主义抒情“物哀”是日本文学艺术中自古就有的一种传统美,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体表现出来的内在情绪是非常静寂的,交杂着哀伤、怜悯、同情、共鸣、爱怜等种种的感动的成分”③的审美形态。
它是一种不在理性控制范围的、纯粹精神上、情感上的美的体验,是日本文学艺术审美中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创作体验和追求体现在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中,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对自然的咏叹相结合,这是由于日本风景秀丽但自然灾害频发,因而人们常在作品中将自然界的变换同人的情感命运相关联,在欣赏四季美景的同时,多带有虚幻徒劳、迷惘伤感的情感,在“闲寂”中常流露出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纤细敏感的悲哀美。
在近代浪漫主义文学在日本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物哀”的表现手法也体现在其中。
在日本浪漫主义的发展早期,许多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作家在年少时都受到启蒙主义,特别是自由民权主义的影响,接受基督精神的洗礼,要求精神解放运动,对社会政治充满憧憬与理想。
在德富芦花的散文中,很多内容都包含着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想法以及由此抒发强烈的感情与愿望,如《哀音》、《可怜儿》等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于个体人生、国家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切感慨,并体现着作者的理想。
但这种理想而激动的状态与欧洲浪漫主义那种对于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以及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等常见的创作手法不尽相同,例如,《高根风雨》篇中,在描写了山间的风雨后,作者①东山魁夷:《美的情愫》,唐月梅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②德富芦花:《德富芦花散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6、18、24、26页。
在最后写到:“蓦然间,我冲出风雨雷电的重围直向山口的茶馆飞跑而去”。
①这其中虽然也有部分言辞激荡的表现,但是强烈的情感却是一闪而过、戛然而止,被抑制的情感最后转化作为哀叹与感怀,流露出“物哀”情感体验。
这种“物哀”式的浪漫主义抒情方式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从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方面看,近代日本的浪漫主义发展不同于西欧浪漫主义那种自下而上的运动,由于自由民权运动对于专制主义的服从,旧有的土地制度作为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强,致使封建的旧观念一直延续下去,浪漫主义在试图挑战旧有制度的挣扎中,自身的力量却被弱化殆尽,日本文学研究家西乡信纲这样形容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道:‚他(北村透谷)曾用抒情的旋律来表达自己在那斗争中受到的创伤的近代人的悲戚和哀愁,但是他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激烈矛盾,却把他那悲壮的热情扼杀了,抒发这种感情的抒情诗还未开花结果,只出现一个蓓蕾就黯然凋谢了。
(二叶亭四迷和北村透谷的浪漫主义)作品中有种批判现实和解放人类的力量,这种情绪在加以抒情化的过程中,曲折前进,逐渐变质,在与社会对抗的过程中,进而让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放出充满哀愁的浪漫主义的抒情花朵。
‛②其次,这种“物哀”式浪漫主义抒情方式的形成是由于浪漫主义与“物哀”这两种文学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性。
黑格尔认为,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种主观的、内向性的东西,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这种艺术必须诉诸主体的内心生活,诉诸情绪和情感。
而这种对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与“物哀”在要求“内在性”和“精神性”上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并且“物哀”虽然注重情感表达的含蓄性,但它所包含感情并非是对外界的压力毫无反抗的一种悲戚哀愁,而是存在着内在的冲突与磨练,所以,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开花结果,却可以在日本传统的“物哀”的审美情感中形成独特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