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腱反射的特征
腱反射的测定原理
腱反射的测定原理
腱反射是指在特定刺激下,肌肉自发地产生收缩反应。
测定腱反射的原理主要涉及神经传递过程和反射弧的机制。
腱反射的测定通常使用一个锤状的刺激器,刺激一个特定的肌腱(如膝盖肌腱)。
当刺激器敲击到肌腱时,刺激器对肌腱施加的力会导致该肌肉产生短暂的拉伸。
拉伸的信息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的背根神经节。
在背根神经节,拉伸信息被传递到关联的感觉神经元上。
感觉神经元将信息传递到脊髓内的脊髓神经节细胞。
脊髓神经节细胞是一类有兴奋性的神经元,它们接收来自感觉神经元的输入,并通过运动神经元传递到对应的肌肉。
在腱反射中,脊髓神经节细胞接收到感觉神经元传递来的拉伸信息。
接下来,脊髓神经节细胞将拉伸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的前角细胞中,它们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
当运动神经元受到拉伸信息的影响时,它们会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对应的肌肉,导致肌肉的收缩反应。
腱反射的测定原理基于上述过程,通过测量反射性肌肉收缩产生的反应时间和程度来评估神经传导的健康状态。
正常情况下,腱反射的反应时间较短,反应程度适中。
而在某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腱反射的反应时间可能延长或消失,反应程度也可能变弱或消失。
总的来说,腱反射的测定原理涉及到了感觉神经元、脊髓神经节细胞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传递过程,通过测量肌肉收缩的反应时间和程度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健康情况。
腱反射—搜狗百科
腱反射—搜狗百科近远端⾻的肌腱位置上,⽤叩诊锤快速叩诊引出反射。
(1)肱⼆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检查者⽤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的肱⼆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出现前臂屈曲。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2)肱三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仰卧位是此反射检查的最佳办法: 肘关节稍呈直⾓屈⾓,前臂在肋⼸外与体轴呈直⾓,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鹰嘴上⽅1.5~2厘⽶处),反应为前臂伸直。
另⼀种⽅法是患者处展上臂,并曲肘关节,⽤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检查者以左⼿握住检查者的⼿,被检查者放松,引起前臂伸直。
【意义】此反射属于⽣理反射,如亢进或减低、消失为异常。
(3)桡⾻膜反射【临床表现】检查时肌⾁放松,患者的肘关节应屈成直⾓或略呈钝⾓,⼿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托住被检查者的右⼿,叩诊锤叩击桡⾻茎突,其反应为肽关节弯曲、旋前和⼿指屈曲。
【意义】肱桡肌、三头肌、旋前肌、⼆头肌损伤出现此反射减弱或消失。
(4)霍夫曼⽒征【临床表现】检查者以右⼿的⾷指、中指夹持患者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于⾃然放松屈曲状态。
检查者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时由于中指深屈肌突然受牵拉,⽽引起各指之掌屈曲反射是为阳。
【意义】如果⼀侧阳性,表⽰该侧腱反射亢进,提⽰锥体束损害,如两侧阳性,且⽆神经系统体征则⽆定位意义。
在诊断学教材中,霍夫曼正被归类为病理征,但事实上,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不同,只是屈肌反射增强的⼀种表现,因此霍夫曼征阳性并不代表⼀定为病理状况。
(5)膝反射异常【临床表现】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左⼿或前臂托住患者部,髋关节与膝关节呈钝⾓屈曲,⾜跟不要离开床⾯,以免影响反射性运动⽽不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检查者⽤右⼿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出现⼩腿伸直。
坐位时⼩腿完全检弛下垂与⼤腿成直⾓,叩击膝盖下部四头肌肌腱,反应为⼩腿伸展。
【意义】反射增强多见于锥体束损害,膝反射⾼度亢进常可伴有膑阵挛。
基本技能操作――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
基本技能操作――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6分)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4分)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分)(2)膝腱反射(6分)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4分)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
(2分)(3)跟腱腱(踝反射)(4分)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
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4分)(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①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答: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
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②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答: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2、内环境3、钠泵4、阈电位5、红细胞比容6、红细胞渗透脆性7、心动周期8、心输出量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二、判断题: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形成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特征1、分布于表面2、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3、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
4、无血管。
5、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6、再生能力强。
上皮组织有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一)被覆上皮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
特点: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
分布:①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②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③还分布于肺泡壁、肾小囊壁。
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
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特性:1、细胞少,间质多,纤维:有形态。
间质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
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兴奋性。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阈刺激:刚刚引起可兴奋组织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强度。
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红细胞比容:每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液体。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常以红细胞在第1h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心力储备: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动脉血压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消化: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腱反射_百科
腱反射_百科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
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
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
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基本信息中文名:腱反射外文名:tendon jerk其他译名:深反射传入直径:12-20微米传导速度:大于90m/s实质:单突触反射命名肌牵张反射常依照所测试的肌肉命名,常见的肌牵张反射有:反射名称周围神经脊髓水平肱桡肌桡神经C5-C6二头肌肌皮神经C5-C6三头肌桡神经 C7-C8四头肌(髌)股神经L2-L4Achilles(踝)坐骨神经S1检查方法近远端骨的肌腱位置上,用叩诊锤快速叩诊引出反射。
(1)肱二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检查者用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出现前臂屈曲。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2)肱三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仰卧位是此反射检查的最佳办法: 肘关节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与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厘米处),反应为前臂伸直。
另一种方法是患者处展上臂,并曲肘关节,用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检查者以左手握住检查者的手,被检查者放松,引起前臂伸直。
【意义】此反射属于生理反射,如亢进或减低、消失为异常。
(3)桡骨膜反射【临床表现】检查时肌肉放松,患者的肘关节应屈成直角或略呈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手,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其反应为肽关节弯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意义】肱桡肌、三头肌、旋前肌、二头肌损伤出现此反射减弱或消失。
(4)霍夫曼氏征【临床表现】检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夹持患者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腱反射名词解释
腱反射名词解释
腱反射是一种指关节由于空间刺激发生的快速肌肉收缩,它是一种神经反射,是一种从外界输入刺激到肌肉收缩,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调节过程。
它在体内广泛存在,可将外界刺激及时转化到肌肉应答,为肌肉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从而保持肌肉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
腱反射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典型反射,它由腱反射中枢、感受野、空间反射、反射肌肉和肌肉收缩等组成。
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管潜伏期多久,只要刺激重复出现,其反应均能保持恒定,可以把外界的刺激快速变为肌肉收缩及活动,外界刺激可以通过这种反射,比如跳动、蹬脚、抓握、扭动脖子等都可以触发腱反射,从而发挥作用。
腱反射是及时生理反应,在大多数肌肉活动中,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改正活动状态,保持肌肉平衡和活动的准确性,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保证活动的安全和效性。
腱反射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持肌肉的收缩,还可以减少肌肉的僵硬,减少肌肉过度紧张,还可以减少肌肉拉伤,增强人体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它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提供更加准确的反馈,以保持肌肉力量的均衡,促进肌肉的健康发展。
通过腱反射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强机体的活力和抗疲劳能力,还可以促进机体的运动协调性,增加机体的协调性,拖动它的运动效率。
因此,腱反射是人体肌肉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调节方式,是肌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腱反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肌肉活动,
还可以改善机体的整体运动能力和活动协调性,为人体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从而保持肌肉的健康发展。
牵张反射和腱反射
文章编号:1006-7353(2002)05-0040(13)-03牵张反射和腱反射Ξ张 铭(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介绍了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两种重要的反射:牵张反射和腱反射。
通过对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和腱反射的感受器高尔基腱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两种反射的比较,进一步阐明了两种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牵张反射;肌梭;腱反射;高尔基腱器官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在整体情况下,人的骨骼肌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而非完全松弛。
显然这种张力的产生和维持不是哪一个或哪一些肌细胞的自动收缩(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容易产生疲劳而不易维持),而是属于各自不同的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的肌细胞发生交替反射性收缩的结果。
这种肌纤维的交替收缩使骨骼肌产生一定的张力,进而使骨骼肌维持较为轻度的持续的收缩状态,这一现象称之为肌紧张。
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肌紧张才使我们能够维持躯体的姿势。
肌紧张的产生是由外力(主要是重力)牵拉或牵引骨骼肌和肌腱内的感受器,从而形成相应的反射,使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
肌紧张的基本形式为牵张反射和腱反射[1,2]。
1 牵张反射所谓牵张反射是指每一块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的牵拉而伸长时,此肌肉可反射性地产生收缩的一种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如图1所示。
肌梭位于骨骼肌内,表面为一结缔组织被囊,其外形两端窄、中间宽,呈梭形。
囊壁为两层,其间为组织液。
囊内由2—12根梭内肌纤维组成。
由于骨骼肌中有肌梭,故骨骼肌肌纤维因其的分布不同分为梭内肌纤维(肌梭内的肌纤维)和梭外肌纤维(肌梭外的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的中段不具横纹,没有收缩能力,但分布有多种神经纤维末梢,是骨骼肌的感受部分;两端有收缩的功能,受γ运动神经元支配。
梭外肌纤维是骨骼肌的主要收缩部分,由α运动神经元支配。
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椎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Chaddock征:由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3.Oppenhein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4.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5.Corda征:将手置于被检查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
是生理性浅、深反射的反常形式,其中多数属于原始的脑干和脊髓反射。
主要是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故称病理反射。
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
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
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
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
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
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
然而个别情况下,如低血糖昏迷或全身麻醉时,可有一过性病理反射阳性。
此时如经静脉注射高渗糖或麻醉解除则此病理征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似乎还不能表明锥体束已发生组织损伤。
病理反射阳性出现的反应要由刺激下肢不同部位而产生、方法及名称较多、但巴彬斯基征常见,以有时巴彬斯基生虽为阴性,刺激其他部位引出阳性反应仍有临床价值。
临床上主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一、巴彬斯基征高尔登征卡道克征欧笨海姆征Babinski’s sign Gordonsign’s signChaddock’s sign Oppenheim’s sign【病因和机理】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
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学习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可兴奋细胞:在机体中兴奋性最高的一类细胞,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种类: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
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2.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负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O2,CO2的跨膜方式:被动转运的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的分类:载体介导通道介导(离子)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共同点:以膜蛋白为载体。
4.钠泵的描述: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钠泵活动能逆着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Na+ 、K+的主动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能贮备;【这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也为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5.极化: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AP)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引起:上升支(去极相):Na+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外流。
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传导的相关内容: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由于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故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
9.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阈刺激或阈强度为衡量细胞兴奋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膝腱反射分级及标准
膝腱反射分级及标准膝腱反射(Knee Tendon Reflex)是一种快速的膝部神经反射,其检测受神经冲动刺激,这些神经冲动主要通过刺激膝关节的髌腱(也称为腱肌,tendon muscle)传递,从而向身体发出信号。
膝腱反射可以通过敲膝盖下方的髌腱来评估,反应的强度取决于膝关节后的神经连接和周围肌肉的状况。
在评估膝腱反射的等级时,医生通常采用分级标准来量化评估结果。
膝腱反射分级标准:1. 正常膝腱反射(Normal Knee Tendon Reflex):正常情况下,敲击髌腱时,膝部和髋部应该迅速出现一次反射。
反射的力度适中,即在敲击髌腱时,膝部会略微上升。
膝部肌肉(股四头肌)在反射期间会短暂收缩。
2. 减弱的膝腱反射(Weakened Knee Tendon Reflex):敲击髌腱时,膝部上升的高度低于正常水平,反射速度较慢。
反射的力度较弱,膝部肌肉的收缩时间较短。
3. 消失的膝腱反射(Absent Knee Tendon Reflex):敲击髌腱时,膝部没有出现任何上升动作。
反射几乎不存在。
4. 持续性膝腱反射(Continuous Knee Tendon Reflex):即使在休息状态下,敲击髌腱也会出现反射。
反射的力度和速度可能不稳定,膝部肌肉在反射期间可能出现轻微的异常收缩。
在评估膝腱反射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使用叩诊锤的钝尖。
同时,要密切观察受试者的反应,确保准确评估膝腱反射的等级。
如果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在评估膝腱反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观察受试者的反应:1. 确保受试者身体舒适,双膝伸直。
2. 请受试者紧握拳头,将拳头放在膝盖下方,靠近髌腱的位置。
3. 检查者用叩诊锤的钝尖轻轻敲击受试者的拳头。
4. 观察受试者的膝部反应。
正常情况下,膝部会迅速向上抬起一次。
在评估膝腱反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在进行膝腱反射评估前,请告知受试者即将进行评估,以便他们做好准备。
运动生理学第九、十章必背题目
第九章必背题目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答: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生理特点如下:(1)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可将其所接受的各种形成的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故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电位变化,同时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排列组合之中。
把这一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称此现象为适应。
感受器不同而适应的速度也不同。
2.简述视觉感受器的特点。
答:①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凹边缘,对光的敏感度高(接受弱光刺激),形成暗视觉,但无色觉,对被视物细节的分辨能力较差。
视杆细胞及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视杆系统。
②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凹处,对光的敏感性较差(接受强光刺激),形成明视觉和色觉,并对被视物体细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视锥细胞及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视锥系统。
3.试述位觉产生机理。
答:前庭器官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外侧、后)构成,感受细胞都是毛细胞,适宜刺激是机械力作用。
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加减速度运动)时会引起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感受旋转正负加速度的为三个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有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嵴含有感受性毛细胞。
毛细胞顶部纤毛埋植终帽中。
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旋转正负加速度。
旋转加速度改变时,由于内淋巴的惯性作用,使终帽与毛细胞发生移行,刺激毛细胞而兴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产生旋转运动感觉。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班。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其纤毛插人耳石膜内,耳石膜表面附着的许多小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
《诊断学》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第四节神经反射检查神经反射由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
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据刺激的部位,又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两部分。
一、浅反射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es)系刺激皮肤、黏膜或角膜等引起的反应。
1.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见本章第一节。
2.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检查时,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l~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图2-9-1),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图2-9-1)。
4.跖反射(plantar reflex)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足母趾侧(图2-9-2),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anal reflex)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称深反射,又称腱反射。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性反射如何查体?一文读懂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性反射如何查体?一文读懂收藏这篇文章,以后再也不怕神经系统反射查体。
作为一名神经科的医生,神经系统的常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神经反射系统如何检查。
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不容易受到意识活动的影响,但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安静和松弛状态,检查时还要注意患者反射的改变程度和两侧是否对称。
根据反射的改变可分为亢进、活跃(或增加)、正常、减弱和消失。
反射检查又包括深反射、浅反射和病理反射,我们逐一来讲解。
1深反射深反射为肌腱和关节反射,不经过高级神经中枢。
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临床上,深反射主要检查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霍夫曼征(Hoffmann征)和Rossolimo征。
▎肱二头肌反射由C5-6支配,经肌皮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屈曲或成直角,医生左拇指(坐位)或左中指(卧位)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用右手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和中指。
反射为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屈肘。
▎肱三头肌反射这个反射由C6-7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上臂外展,医生托持其上臂,用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肌腱。
反射为肱三头收缩,引起前臂伸展。
▎桡骨膜反射桡骨膜反射由C5-8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时即击桡骨下端。
反射为肱桡肌收缩,引起肘部屈曲、前臂旋前。
▎膝反射由L2-4支配,经股神经传导。
患者取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 度,小腿自然下垂,与大腿呈直角;仰卧位时检查者用左手从双膝后托起关节呈120度屈曲。
右手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股四头肌肌腱,反射为小腿伸展。
▎踝反射由S1-2支配,经胫神经传导。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约90,呈外展位,医生用左手使足背屈成直角,叩击跟腱,反射为足趾屈;或俯卧位,屈膝90度,医生用左手按足跖,再敲击跟腱;或患者跪于床边,足悬于床外,叩击跟腱。
腱反射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腱反射的检查方法,了解腱反射在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腱反射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二、实训背景腱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快速牵拉肌肉产生的一种反应,是生理反射的一种。
通过检查腱反射,可以初步判断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腱反射检查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
三、实训内容1. 实训器材- 肘部叩诊锤- 膝部叩诊锤- 跟部叩诊锤- 棉签- 检查床2. 实训步骤- 肱二头肌反射检查1. 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床上,前臂自然下垂。
2. 检查者用左手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
3. 右手持叩诊锤,轻敲检查者左手拇指。
4. 观察被检查者的前臂是否迅速屈曲。
- 肱三头肌反射检查1. 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床上,前臂自然下垂。
2. 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前臂及肘关节。
3. 右手持叩诊锤,轻敲尺骨鹰嘴上方2厘米处的肱三头肌腱。
4. 观察被检查者的前臂是否迅速伸展。
- 膝腱反射检查1. 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床上,小腿自然下垂。
2. 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
3. 右手持叩诊锤,轻敲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
4. 观察被检查者的下肢是否迅速伸展。
- 跟腱反射检查1. 被检查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2. 检查者用左手轻轻提起被检查者的下肢,使踝关节自然下垂。
3. 右手持叩诊锤,轻敲跟腱。
4. 观察被检查者的下肢是否迅速屈曲。
3. 实训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 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时,要注意力集中,避免遗漏。
- 注意被检查者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肱二头肌反射- 正常:叩击后,被检查者的前臂迅速屈曲。
- 异常:若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上臂神经或肌肉病变;若反射亢进,可能提示上臂神经或肌肉受到刺激。
2. 肱三头肌反射- 正常:叩击后,被检查者的前臂迅速伸展。
- 异常:若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上臂神经或肌肉病变;若反射亢进,可能提示上臂神经或肌肉受到刺激。
腱反射分级及标准
摘要腱反射是临床神经系统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反映出神经元损伤和病变的程度,也是判断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腱反射的分级及标准对于临床医生的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总结了目前腱反射分级的常用方法及标准,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一章绪论腱反射是指在肌肉被牵拉或刺激时所引起的反射运动,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中常用的腱反射检查包括肌腱反射、跟腱反射、髌韧带反射、肛门括约肌反射等。
腱反射的异常可以提示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的存在,并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腱反射的分级及标准存在一些差异和不足。
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腱反射的分级及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腱反射分级及标准。
第二章相关理论2.1 腱反射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神经反射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动化反应,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表现。
腱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反射,它通常是由于肌腱被牵拉所引起的,包括肌肉的弛缓和收缩。
腱反射的产生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刺激传入、神经元传递、神经元回路和神经元传出等过程。
腱反射的各个环节中,神经元传递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决定了腱反射的产生和强度。
2.2 腱反射分级的常用方法及标准目前,常用的腱反射分级方法包括美国神经学会(AAN)标准、布拉德福德分级法、Wartenberg 分级法等。
其中,AAN标准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腱反射分级方法,它包括0-4级,级别越高说明腱反射越强烈。
布拉德福德分级法则是一种针对肌腱反射的分级方法,它将肌腱反射分为0-5级,级别越高反射越明显。
Wartenberg分级法是一种将肌腱反射分为1-4级的方法,其中1级表示完全没有反射,4级表示反射非常明显。
2.3 腱反射分级及标准存在的问题目前,腱反射分级及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准不统一。
反射的检查
反射的检查一、浅反射(一)腹壁反射反射中枢:上:胸髓7、8,中:胸髓9、10,下:胸髓11、12.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吴膝立位以使腹肌松弛。
然后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从外向内、按上、中、下三个部分轻划腹壁皮肤。
临床意义正常人受刺激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脐向刺激侧移动。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 7-8节段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 节段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 节段病损。
(二)提睾反射反射弧:腰髓1-2。
检查方法用火柴杆等物轻划大腿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睾丸上提。
临床意义:双侧反射消失于腰髓1-2节病损害。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病损害;亦可见于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以及老年人。
3、跖反射(三)拓反射【反射中枢1能髓1-20【检查方法】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以手持患者躁部,用火柴棒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
【临床意义】正常表现为足趾向m面屈曲。
4、肛门反射【反射中枢]骶髓4-5。
【检查方法】用火柴棒轻划肛门周围的皮肤。
【临床意义」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为正常,马尾神经损伤等情况下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二、深反射二、深反射(腱反射)检查时患者要合作,肢体应放松、对称和位置适当。
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对比检查。
键反射的强弱可分为消失、减弱、正常、增强、轻微阵挛及持续阵挛。
腿反射不对称(一侧增强、减低或消失)是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
(一)上肢的反射1.肪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颈髓5-6。
【检查方法】检查者以左手托住患者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肪二头肌肌腿,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拇指(图8一2)。
正常表现为肪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快速屈曲。
2.肚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颈髓7一80【检查方法】检查者以左手托住患者屈曲的肘部,然后以叩诊锤叩击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腿(图8一3)。
正常表现为肪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仲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例如,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腱使之受到牵扯,则股四头肌发生一次收缩,称为膝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灰质后,直达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效应器为同一肌肉的肌纤维。
当叩击肌腱时,肌肉内的肌梭同时受到牵张,同时发动牵张反射。
因此。
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收缩。
腱反射主要发生于肌肉内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