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精品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

具体包括:《登高》、《望岳》、《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几首诗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等所作,内容丰富,意境深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唐诗。

2. 分析诗歌主题、意境、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主题、意境、手法,理解诗人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诗人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解唐诗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享他们解唐诗或诗人故事。

2.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美。

(2)逐句讲解,分析诗歌主题、意境、手法。

以《登高》为例,讲解诗中意象、意境,分析诗人情感。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诗主题、意境、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分析其主题、意境、手法,并讲解如何鉴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艺术特色,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唐诗五首和作者。

2. 在黑板上列出每首诗主题、意境、手法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唐诗五首。

(2)选取一首诗,写一篇300字左右鉴赏文章。

(3)查找其他唐代诗人作品,与唐诗五首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见教材。

(2)例文:《登高》是杜甫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诗人登高远望景象,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忧虑。

这首诗主题深刻,意境开阔,手法高超。

通过描绘秋天景象,诗人抒发自己内心忧愁。

这首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意象运用、情感抒发和结构严谨。

(3)见学生查找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唐诗五首》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王翰的《凉州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唐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难点: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和唐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3. 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实践:让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本节课所学的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

3. 请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并附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鉴赏,使学生了解了唐诗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唐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理解《唐诗五首》五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课文解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教学重点•分析《唐诗五首》的情感、意境和表现手法•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理解《静夜思》和《登高》中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登高》中的意象和《将进酒》中的节奏来理解诗歌内涵•探究《短歌行》中的女性意识和人生哲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唐诗五首》教学目标•认识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了解《唐诗五首》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题材、格律、意境和内涵教学重点•分析《唐诗五首》的情感、意境和表现手法•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激发课堂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唐代诗歌的意愿。

2.导入介绍《唐诗五首》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题材、格律、意境和内涵。

3.分析针对每首诗歌分析其情感、意境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总结总结所学习的唐代诗歌特点和《唐诗五首》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目标•理解《静夜思》的意境和内涵•增强学生的课文解读能力教学重点•分析《静夜思》的人生哲理•理解《静夜思》中的意象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来理解诗歌内涵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唐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让学生理解在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2.导入课文分段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和人生哲理,强化学生的课文解读能力。

4.总结总结所学习的《静夜思》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第三课时:《登高》教学目标•理解《登高》的意境和内涵•探究《登高》中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分析《登高》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音韵•了解《登高》中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登高》中的意象和节奏来理解诗歌内涵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唐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对韵律和节奏的感知更加敏感。

2.导入课文分段朗读,明确诗歌内心情感变化和意境重点。

3.分析分析《登高》中的意象、节奏和人生哲理,并以此进行课文解读和探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本教案是针对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探究唐诗的魅力、欣赏唐诗的技巧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鉴赏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感受唐诗的魅力。

2.掌握欣赏唐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五首唐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五首唐诗的欣赏和解析。

3.五首唐诗的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唐诗音乐,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愉悦的进入课堂。

2.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唐诗的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诗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

3.五首唐诗的欣赏和解析3.1《静夜思》教师先念诗,让学生体会诗句的韵律和意境,再分析诗句的意义和用词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唐诗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

3.2《将进酒》教师可采用分段解析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再分析每个段落的情感变化和诗人用词和构思的精妙之处,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唐诗的情感和表达风格。

3.3《春晓》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再分析诗句的行文结构和刻画细节,引导学生理解唐诗的意象和音韵。

3.4《望岳》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引入法,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巍峨的山峰上,然后再分析诗句的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引导学生领悟唐诗的豁达和浑然自然。

3.5《登高》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诗人和此诗的背景和历史背景,然后分析诗句的情感表达和文字组合,引导学生理解唐诗的情感,扩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知识面。

4.五首唐诗的写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一首唐诗,让学生从欣赏到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唐诗的理解程度和兴趣,评价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掌握唐诗的历史背景、文学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通过对这五首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大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人生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正确朗读、背诵,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唐诗的韵律、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这些唐诗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

(2)对每首唐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

(3)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五首唐诗之间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某首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首唐诗的鉴赏。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并做好笔记。

教师对五首唐诗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诗歌的韵律、意境、表达手法等要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1)五首唐诗的题目、作者、背景(2)五首唐诗的韵律特点、意境、表达手法(3)课堂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望岳》、《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凉州词》。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等所作,展现他们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诗歌才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首唐诗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朗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例如,描述一个登高望远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在登高时豪情壮志。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首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并进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1)主题思想:描绘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和对民族英雄敬仰。

(2)艺术特色: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泰山雄伟壮观。

(3)文化背景: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解诗歌发展历程,拓宽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理解。

2. 课堂实践情景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分析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2《唐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 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

2.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 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4.分析五首诗中的景物描写, 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 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3.分析五首诗中的景物描写, 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都.护()荆.门()征蓬.()萧.关()沙堤.()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徙倚..欲何依(2)晴川..历历汉阳树(3)征蓬..出汉塞(4)来从.楚国游(5)几处早莺争暖树..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树树/皆/秋色B. 大漠/孤烟/直C. 山/随/平野尽D. 绿杨/阴里白沙/堤[答案]1. ɡāo xǐdúdūjīnɡpénɡxiāo dī2.(1)徘徊。

(2)晴日里的原野。

(3)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4)往。

(5)向阳的树。

3.D二、学习新课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唐诗五首》。

2. 自主学习(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大意, 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

(2)熟读古诗, 划分节奏。

(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学生划分节奏, 总结归纳律诗节奏划分的方法。

明确: 根据句意划分。

五言一般为二一二拍或二三拍;七言一般为二二三拍。

(3)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 分析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

示例:《野望》:全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本课的五首诗歌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歌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方面各具特色,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唐诗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唐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乌衣巷》、《泊秦淮》、《秋夕》五首诗。

教学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境、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掌握五首诗的基本意思,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五首诗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齐读五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图进行讲解。

4. 分析:逐句解析五首诗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8. 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五首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美凉州词:王翰,边塞风光,豪放情怀乌衣巷:刘禹锡,怀古之情,抒情之意泊秦淮:杜牧,江南水乡,离愁别绪秋夕:杜牧,月夜抒怀,思念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

(2)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 答案:(1)略。

(2)示例:《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通过“烟、月”两个意象,描绘出秦淮河畔的朦胧美,表达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诵读、分析、练习,使他们对五首唐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题临安邸》五首诗。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了解、内容解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 体会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五首唐诗的理解、分析和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唐诗的背景、作者及其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五首唐诗,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五首唐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分析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卖油翁》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共性与个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及关键词。

3. 诗词解析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题临安邸》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从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唐诗的背景、作者和内容,感受唐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唐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体会唐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内容1. 《春望》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

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但不幸被叛军所擒。

在押解途中,他被困在长安城中,眼见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哀愁。

2. 《泊秦淮》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写于作者夜泊秦淮时。

诗人触景伤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疾苦的忧虑和对太平治世的向往。

3. 《赤壁》唐代诗人杜牧的又一代表作,写于作者途径赤壁时。

诗人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抒发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得失的感慨,警示人们应珍惜时光、奋发图强。

4. 《过故人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应邀赴一位朋友家的途中。

诗中描述了作者路过的情景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5. 《浣溪沙》唐代诗人晏殊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担任屯田员外郎时。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五首唐诗的配乐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唐诗的世界。

2. 背景介绍:分别介绍五首唐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文本解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读五首唐诗的文本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

4. 艺术鉴赏:通过分析五首唐诗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五首唐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名师教案(3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名师教案(3课时)

《唐诗五首》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遵循部编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突出“双主”教学的根本宗旨。

“立德树人”的人文素养与阅读与鉴赏、表达、策略与方法等语文素养是这次部编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以情怀,这是教学本课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崔颢等诗人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方法等是教学本课的语文素养。

2.紧扣体载特点,注意依体教学。

这五首诗歌,都是律诗,从律诗的格律体裁特点出发,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正确把握律诗在节奏、押韵、对仗、平仄等所体现出来的音韵和谐、节奏分明、回环往复、琅琅上口的格律之美、声韵之美和音乐之美,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3.紧扣诗歌特点,领略不同诗歌风格的艺术之美。

这五首诗歌,作者不同,作者的生平际遇、思想情感、创作背影、个性风格、艺术追求、面对所处景物引发的情感不同,创作出的诗歌,其风格迥异,有着不同的特有的艺术魅力。

如王绩平静的写景中抒写自己的归隐之情,自然宁静,以动衬静,李白于豪迈奔放、神奇瑰丽的想象中抒写青春勃发之情、思念家乡之意。

4.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本课教学。

本课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整个单元的古代诗文,都是歌咏祖国山水的优美篇章。

因此,教学本课,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意境,沉浸于其景其情,发挥想象联想,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怀。

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从幼儿开始已接触学习古代诗歌,现在他们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有浓厚兴趣。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要特别引起注意,这是依学定教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的学情起点。

2.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知识,学会划分律诗的节奏,能说明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ú)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唐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唐诗五首》
举例:《黄鹤楼》一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难点在于理解诗人崔颢通过黄鹤、白云意象所表达的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背景出发,深入剖析诗歌意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一首诗、一幅画而感受到美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唐诗中的美学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韵律美、意境深远著称。它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野望》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诗的韵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体验,但感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用典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探讨其主题思想、意境和艺术特色。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唐诗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王之涣2. 《凉州词》——王翰3. 《望洞庭》——刘禹锡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5. 《登高》——杜甫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唐诗,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品味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意境和韵律特点。

难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修辞手法和《登高》的深刻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意境和韵律特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其他四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唐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题目及作者3. 每首诗的基本内容、背景、意境和韵律特点4. 重点、难点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五首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深入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修辞手法和《登高》的深刻内涵。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五首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江雪》和《寻隐者不遇》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这些诗歌分别选自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李白、杜甫、柳宗元和贾岛的作品,涉及了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哲理思考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分析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五首诗歌,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对五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主题思想,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标注作者。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歌的关键词和主题思想。

3.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诗句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写一篇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中要包含诗歌的基本信息、意境分析、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唐诗,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层次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所选内容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和《夜雨寄北》五首诗。

具体内容涉及唐诗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通过对五首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五首唐诗,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

难点:《登高》中的意象运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情感表达;《卖油翁》中的寓言寓意;《钱塘湖春行》中的景色描绘;《夜雨寄北》中的意境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意境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对五首唐诗逐一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高》:意象、韵律、修辞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感、韵律、修辞手法《卖油翁》:寓言、韵律、修辞手法《钱塘湖春行》:景色、韵律、修辞手法《夜雨寄北》:意境、韵律、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学生作业示例:我选择的是《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钱塘湖景色,诗句韵律优美,意境清新。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其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通过对比湖光和秋月,描绘出钱塘湖的宁静与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野望》教学设计【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⑴东皋(g 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 ǐy 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 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黄鹤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黄鹤楼崔颢空空悠悠孤寂苦闷历历萋萋触景生情愁思乡之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

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

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

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

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2、译读——理解内容3、说读——体味情感4、背读——积累词语三、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

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教师小结诗句意思。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

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五、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六、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1、个人示范背2、唱诵。

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七、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

《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二)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