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_王昌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 o .04,2010

第26卷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V o l .26(总232期)

T o t a l N o .232

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王昌米,男,安徽无为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

王昌米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话语分析已经形成了诸多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本文论述了话语分析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以及语料库分析法等三种话语分析方法。这三个新视角是对以前的诸多话语分析方法的传承与创新,而且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呈现出当今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多视角及多维度的趋势,这无疑是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话语分析;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H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4—0069—03

尽管话语分析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学学科的一

部分,不过事实上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最近40年话语分析形成了诸多的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B h a t i a 等(2008)在《话语研究新进展》一书中列举了话语分析的种种方法。比较而言,近年才兴起的中介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多模态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以及语料库分析法(C o r p u s -b a s e d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可以说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三个新视角。

一、话语分析的学派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各自的研究重点,黄国文(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1)英美学派(t h e B r i t i s h -A m e r i c a n s c h o o l );(2)福柯学派(F o u c a u l t s c h o o l );(3)批评话语学派(t h e C D As c h o o l )。

英美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衔接(C o h e -s i o n )与连贯(C o h e r e n c e )、语篇、话语结构(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s t r u c t u r e )、信息结构(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语篇/话语类型(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 t y p e )、篇章语法(T e x t g r a m m a r )、图式理论(S c h e m a t h e o r y )、语类理论(G e n r e t h e o r y )、会话分析(C o n v e r s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言语行为理论(S p e e c ha c t t h e o r y )、互动社会语言学(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s )、交际文化学

(T h e e t h n o g r a p h y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语用学(P r a g -m a t i c s )、变异分析(V a r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等等。这个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语类(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的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福柯学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话语秩序(o r d e r o f d i s c o u r s e )、意识形态(i d e o l o g y )、社会关系(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社会联盟(s o c i a l a l i g n m e n t )等有关社会实践(s o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s )和社会变革问题。福柯学派更关心的是通过语篇、话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实践、社会事实以及相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批评话语学派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更关注社会问题。该学派着重研究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认为语言的惯用(u s -a g e )和使用(u s e )都带有意识形态因素。近年来,M a r t i n (2004)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 o s i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主张对社会实践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应该采取积极、正面、友好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对立的一方;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人们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和平共处的和谐人类社会。(M a r -

69

DOI :10.16083/j .cn ki .1671-1580.2010.04.023

t i n,2004;朱永生,2006)

以上这些话语分析学派的形成,说明话语分析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这些学派就研究角度来说,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即话语与世界的关系、话语与语言结构及规则的关系、话语和话语使用者的关系、话语(语篇)之间的关系、话语中介(m e d i-u m)以及话语与话语意图的关系。(成晓光,2006)

二、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

1.多模态分析法

多模态分析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比较前沿的、迅速发展的话语研究方向。模态指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该理论认为文本和交互中的意义建构依赖于多模态符号资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不应仅局限于语言系统;其他的如图像、声音、颜色等交际模态在意义的建构中同样起着作用。

多模态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 a l l i d a 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具体地说,多模态分析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是社会符号(s o c i a l s e m i o t i c)和意义潜势(m e a n i n g p o t e n t i a l)的观点,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接受了系统理论;认为多模态话语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纯理功能假说(m e t a f u n c t i o nh y p o t h e s i s),认为多模态话语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话语一样,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接受了语域(r e g i s t e r)理论,认为语境因素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解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朱永生,2007)当今多模态分析法的一大态势是研究多模态视角下个人身份的建构和运用多模态分析方法研究课堂中的互动行为。

多模态分析法摒弃抽象的、脱离语境的“文本”分析,把文本仅仅看成是一种有利于互动的交际方法。虽然它把话语看成是交际互动的主要内容,不过话语并不是解释交际行为的最重要途径。多模态分析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这一研究视角已对批评话语分析、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等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正如胡壮麟(2007)所指出的,这类话语分析既可以推动我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符号学的认识。

多模态分析法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理论及实践都尚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完善。朱永生认为多模态分析法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语法分析的主观性太强。多模态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由于缺乏严格语法意义上的标记和线性关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分析者本人对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语义关系的理解。在面对同样两个或更多的成分时,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甚至解读动机不同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各种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补作用难以确定。在多模态分析法看来,话语往往由多种系统构成,而每个系统中又有很多单个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当中哪些对解读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也是不容易确定的因素。再者,迄今为止,从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绝大多数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而多模态分析法是跨学科的,仅仅依靠语言学的一个流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着其他学科的学者的共同参与,使多模态话语的意义得到更加全面而正确的解读。

2.中介分析法

S c o l l o n(1998)首次提出“中介话语分析”的概念,胡壮麟(2006)称其为“介入性语篇分析”,戴健(2006)则称其为“传递话语分析”。中介分析法研究的出发点是交际行为,如教师在课堂上“叫学生名字”、“走近学生”、“递给他作业”等等,汇集到一起便形成交际活动。交际活动发生在真实的时间上的一个时刻(m o m e n t),称为“衔接面”(s i t e o f e n-g a g e m e n t);这些衔接面不断地有规则地重复,即是“实践结点”(n e x u s o f p r a c t i c e)。S c o l l o n(2004)所说的实践结点是交际活动的具体体现,是S c o l l o n和S c o l l o n研究交际活动的重心所在。(田海龙,2007)中介分析法认为话语必须从人们所从事的、基于语境的社会活动视角进行研究,话语只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成分;话语可以限制或促进特定社会活动的实施以及社会身份的建构,话语也是个体从事社会活动并维系个体成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文化工具。中介分析法也关注话语的互文性和对话性,但是它还重视文本的体现与过去的活动之间的联系,注重话语与活动的关系和话语过程的“再符号化”(r e s e m i o t i z a t i o n)。

中介分析法更多地关注社会行为,而不是话语。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样,中介分析法最主要关心社会问题的分析、说明、解释,可是这些社会问题并非完全反映于话语中。话语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主要形式。

中介分析法的目标是理解具体的交际行为如何通过话语得以实现,这些交际行为中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又是如何被创造并再创造的。从方法论来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