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_王昌米
话语理论与话语分析方法
解释三: Barbara Johnstone 认为“话语分析”中的“话语”既是一 个不可数名词或物质名词(discourse),又是一个可数名词 (discourses),两者各有含义。“不可数的话语”用来区 分“话语分析”和“语言分析”。语言只是一个抽象的规则 或结构系统,而话语分析感兴趣的则是人们使用这个系统时 的具体情形。语言规则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话语既 是语言知识的来源,又是语言知识的结果。 “可数的话语”指的是各种传统的说话方式,这些说话方式 既创造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又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创造。话 语不仅说话,同时也是观念,两者相互影响和作用。各种说 话的方式创造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并使之得以发展,创造了对 于世界的认识和观念。
梵迪克与费尔克拉夫话语理论比较
从理论框架来看,费氏话语方法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法国哲学家 福柯的话语思想。福柯是欧陆人本主义哲学脉络的代表性人物,他 对语言的存在论立场与海德格尔一脉相承。存在主义对话语的思考, 始终探问的是“人是如何在话语中存在的?”因此,分析哲学所持 有的主客二元论在福柯这里消解了,“主体”失去了它尊贵的地位, 成为被话语所构建的客体化的身份。 费氏理论显现出与梵迪克的根本性差异,即他对文本所做的词汇学、 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的所有分析,始终是为了揭示社会实践维度中 的话语对主体的构建策略,而那个“说出”话语的主持人、记者、 访谈者、医生等的主动性地位被故意忽略了。
梵迪克与费尔克拉夫话语理论比较
梵·迪克的话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他的命题理 论就直接受到言语行为理论的启发,即分析规定性规则和建构性规 则在文本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新闻文本中表现为新闻报道所设置 的语义宏观结构对新闻主旨、受众理解和认知的影响。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引领和政治引导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话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而话语表达的维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比如话语表达的内容、形式和目的等。
本文将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可以从内容的维度进行分析。
内容是话语表达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反映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话语表达中的内容要求,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是至关重要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实际。
内容要有深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进行灌输,更要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提供更多的具体案例和真实情况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解。
内容要求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给予学生更为具体和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还可以从形式的维度进行分析。
形式是话语表达的外在呈现,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式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汇报者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
形式要求要有多样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表达不仅仅是单一的板书和讲解,更要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通过视频、图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话语表达,让学生更为生动和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
形式要求更加注重交互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表达不仅仅是单向的灌输,更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表达,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话语表达的运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应考虑以下三个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要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话语应基于事实和理论,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全面、客观、准确的论述方式,通过充分引用权威学术资源、提供可靠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的话语要具备严谨性和系统性,不能出现无根据、随意臆断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教师应注重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和理论,保证自己的话语内容是最新、最科学的。
只有符合科学性的话语表达,才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要体现价值观的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话语表达应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教师应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自己的话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
教师的话语应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强调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倡导社会公平、公正,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主义和法治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的话语表达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文化背景,尽量避免“单一化”的论述,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并通过思辨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对话,形成自己的观点。
只有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师的话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
学生在高校阶段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和心理是相对脆弱和敏感的。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学生对国家、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话语表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话语表达的维度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还包括思想观念、逻辑结构、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三个维度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关键因素。
第一,语言表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重要维度。
语言表达是思想和认知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语言表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语言表达应该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语言表达来传递知识,同时要具备权威性,让学生对所传递的知识产生信任感。
语言表达应该具备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应该具备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语言表达应该具备灵活性和生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复杂,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增加生动性,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文化背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重要维度。
文化背景是话语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积淀,它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文化背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文化背景应该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背景应该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文化背景应该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文化视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背景应该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文化视角,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发展。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语表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了三个维度,即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
首先,理论性是话语表达的第一个重要维度。
理论性主要指课堂讲授的内容或传达的思想具有系统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思想深度等特征。
对于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理论的质量是关键,是基础,所有的内容和价值取向都应该包含在理论之中。
在话语表达中,理论性要求传达者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能够准确且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
理论性的表达需要具备文献调研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进行实践运用。
其次,实践性是话语表达的第二个重要维度。
实践性主要指对理论内容的实践贯彻和落地,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操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涵盖众多领域,既包括近代国家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也涉及到政治体制和制度建设,甚至包括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但是,理论的重要和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指导作用。
在话语表达中,实践性要求传达者对理论内容有条理的讲解,针对具体问题使用理论分析进行实践指导。
实践性的表达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体验进行知识应用,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指导工具和体系。
最后,艺术性是话语表达的第三个重要维度。
艺术性主要指对言语表达形式与技巧的运用,在语言、情感、节奏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文化沉淀丰富的课程之一,语言艺术在话语表达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话语表达中,艺术性要求传达者在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增加个性和创意,可以运用比喻、引用、想象等手段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艺术性的表达还要求传达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能够较好地掌控节奏和语调,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可以理解为影响话语表达方式的三个因素。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和课程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教师主导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在话语表达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通常担任课堂的主讲人,通过讲授知识、阐述观点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教师主导的特点是教师在话语交流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要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教师主导的话语表达方式通常比较正式和权威,注重准确性和专业性。
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参与话语表达的过程。
学生参与的程度可以从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面来体现。
学生参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参与的话语表达方式通常比较自由和多样化,注重交流和合作。
课程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基础和核心。
课程内容包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课程内容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需要以教学为主导,通过系统的逻辑框架和具体案例来进行解释。
对于时事热点和学术研究的讨论,则需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由表达,鼓励他们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和课程内容。
这三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体系,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的使命。
话语表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内容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在涉及内容的筛选上应该注重对时事热点、先进理论和实用性知识的选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话语表达上应该注重思想性,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思想深度挖掘,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思想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需要突出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的效果。
从形式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形式多样性是指在话语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课、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多种形式,使话语表达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而实效性则是指话语表达在形式上要求务实有效,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听懂,更要求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
从方法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注重方法的启发性和交互性。
方法的启发性是指在话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迪学生思想,要注重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思考能力。
而方法的交互性则是指在话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对话,要注重引导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涉及到内容、形式和方法三个维度,需要注重科学性、思想性、形式的多样性、实效性,以及方法的启发性和交互性。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话语分析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方法。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传达意义、构建社会关系以及塑造社会现实。
话语分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话语分析理论认为,语言使用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
因此,话语分析理论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
话语分析理论强调语言的动态性和语境依赖性。
它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语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话题、时间、地点等因素,它们共同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因此,话语分析理论注重分析具体语境中的语言使用,以及语言使用对社会关系和文化意义的影响。
话语分析理论也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
它认为,语言不仅仅用于传递信息,还具有表达身份、建立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
通过分析语言使用,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建立社会联系以及维护社会秩序。
话语分析理论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语言使用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方法。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具有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话语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构建社会关系、塑造社会现实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续)在话语分析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话语实践”。
话语实践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使用语言的方式。
它包括说话者如何选择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调,以及听话者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些语言元素。
通过分析话语实践,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
话语分析理论还关注语言与权力的关系。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一种权力工具。
在话语中,权力关系通过语言得以体现和维持。
例如,在政治领域,政府官员通过话语来宣传政策、塑造公众形象和维护政治权威。
基于话语分析的小说解读新路径
基于话语分析的小说解读新路径作者:薛城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20年第06期阅读文本,首先要能读懂文本的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给读者的,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等于文本呈现的字面意义或语义组合。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借助推理、联想等手段,结合相关的语境,获取文本字面意义以外的信息。
我们通常把这种隐含的语用信息称为“含义”。
如果说散文这样的文体是最自我的一种文体,那么小说这种文体追求的是“无我”的境界。
作者会把自己的意图和创作目的隐含得很深。
这就使小说这种文体有大量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一语用现象又集中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对话中。
小说中的对话既有口语的特质,又有书面语的特征。
这种书面化的口语大多蕴含言外之意,往往指向作者的创作用意和文本密码。
在小说阅读教学时,如果能够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会话含义及其理论”,就能够比较容易发现小说对话中隐含在表面信息之外的含义。
“会话含义及其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的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他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理论。
该理论不仅关注“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更关注“合作原则”如何制约“会话含义”产生的过程。
他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会话不是说话人所进行的杂乱无章的语句堆砌,它总会伴随一定的目的,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意图。
” 格赖斯认为交际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使对话能够进行并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
这些原则就是合作原则。
它包含四条准则,且每一条准则还包含一定的次准则。
1.质的准则。
这条准则关注话语或信息是否真实,它要求对话双方在说话的时候都能说真话,向对方要提供真实的信息。
交谈时不要明知是假话还要给对方提供虚假的信息;也不要说没有充足理由的话语或信息。
2.量的准则。
它关注的是话语的信息量。
对话双方的交谈应是交际主题所需要的;不要多说也不要少说,即提供的信息是正好的。
3.关系准则。
对话双方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要相关联。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内涵、重要性、方式和方法。
首先介绍了话语表达的内涵,包括其涵义和内在含义;然后分析了话语表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接着提出了话语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包括课堂表达、作业表达等;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不同策略下的话语表达效果。
本文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也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提出了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内涵、重要性、方式、方法、策略、实践案例、启示、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前社会矛盾尖锐,大众情绪波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需要更加及时、准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
面对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树立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也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话语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跟上时代步伐,采取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还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全面性。
除了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话语表达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活力。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的重要课程,话语表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话语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话语的表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将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专业知识的表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专业课程,涉及到众多的理论知识和政治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对各种理论和思想有所了解。
在表达这一维度上,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清晰准确地讲解各个理论和思想的内涵和发展背景。
教师还需要通过引用典型案例和实际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第二个维度是思辨能力的表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表达这一维度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个维度是个人观点的表达。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和思想,更要求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在表达这一维度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讲,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用准确、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注意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意识
的重要课程。
话语表达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手段,也是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表达的途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中,可以从三个
维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时空维度。
理论维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基础和核心维度。
在这个维度下,教师和
学生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学科理论进行研究和讨论。
学生通过学习
和了解这些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
这一维度下,学生的话语表达应该具备理论逻辑性、深度思考性和创新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贯通,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完整体系。
学生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历史
经验与未来发展相联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做出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话语表达能力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
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历史观察能力。
教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
的话语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能够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话语表达是学生思想交流和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主要包括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方式维度。
内容维度是指话语表达的核心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围绕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展开,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在内容维度上,要求学生尊重公共意识形态,正确理解和把握政治理论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维度还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历史与文化等与政治理论相关的内容。
形式维度是指话语表达的形式和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形式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
在口头表达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进行话语表达,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书面表达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论文、撰写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话语表达,通过写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形式维度要求学生具备表达的技巧和能力,能够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方式维度是指话语表达的方式和态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方式应注重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遵循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不偏袒、不偏激。
在方式维度上,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循学术规范,与他人进行平等、理性的交流和讨论。
方式维度要求学生对待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的态度端正,以积极、负责、理智的方式进行话语表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涉及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方式维度。
在内容维度上,学生要掌握政治理论的科学内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在形式维度上,学生要善于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话语表达。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话语表达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思想碰撞、开展深入讨论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维度,我们可以从内容、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从内容的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当包括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思想理论等方面的讨论和阐述。
在这个维度上,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于国家政策的看法,比如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一些思想理论进行理解和阐释。
这样的话语表达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重要信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从事不同的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从形式的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形式可以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
课堂发言是传统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就特定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则是思考和观点的整理,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的话语表达,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思想碰撞,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从效果的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当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沟通交流的效果。
在这个维度上,话语表达应当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够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能够在与他人交流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并能够在学术和实践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从而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
而且,话语表达还应当能够促进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能够从内容、形式和效果三个维度进行诠释。
通过这样的话语表达,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沟通交流的效果。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它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个维度包括课程思想性、话语表达方式和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需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因此课程的话语表达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话语表达中应该注意避免片面、狭隘和偏执的观点,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方式也至关重要。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话语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力。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
在话语表达方式上,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炼性,要善于运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以及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文学典故,增强话语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和深刻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宽泛的综合性课程,包含了众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要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等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入地介绍相关的政治理论和相关知识,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真知识、实本领、真本领。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及时引入最新的思想政治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紧跟时代潮流,引领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包括课程思想性、话语表达方式和教学内容。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三个维度作者:杨凯李德芝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9年第05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的“三化”)的重要载体和语言实践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其话语表达必须正确把握三个维度: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联系中国实际讲“中国话”;要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内涵,体现时代特征讲“时代话”;要紧密贴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要求,融入生活世界讲“大众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9)05-0068-04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是新时代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战略课题和系统工程。
面向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三化”教育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通过激发理论的勇气、知识的活力、语言的魅力、表达的张力,把马克思主义“三化”透彻地表达出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对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具有普适性的学科阐释力和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回应力。
一、话语表达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联系我國实际讲“中国话”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正确运用中国话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价值表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主张在实践中解决“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说是“中国化”以及“化中国”相互联系并良性同步互动的过程,对此,我们要作出全面、透彻、强势的中国表达。
所谓“全面”是指思政课话语表达要能够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指向。
“中国话语”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内源性和思想独立性的集中体现,对于这一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的价值表达,中国人民、中国学者不仅最具有发言权,而且能够作出更加全面与完美的中国表达。
英语演讲中价值观的引领与传递:话语分析的视角
英语演讲中价值观的引领与传递:话语分析的视角
王昌米;吴蓓蓓;田燕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2()1
【摘要】大学生英语演讲实践需要教师对演讲内容的价值观引领和价值观传递策略进行指导。
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以笔者所在学校指导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参赛选手的定题演讲语篇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英语演讲的教学指导中进行价值观引领,并指导学生在演讲语篇的呈现中通过多种策略来实现价值观的传递及最佳说服效果。
研究表明,英语演讲比赛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在演讲主题、语篇架构、隐喻思辨及语篇连贯性等方面给学生以规范性指导,从而因势利导将课程思政融入演讲比赛的指导实践,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王昌米;吴蓓蓓;田燕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英语演讲技巧
2.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
3.多模态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初
探——以“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为例4.体裁互文性视角下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话语分析——以TED演讲为参照5.英语演讲中的话语分析对教师技能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语言学三种研究路径对英语语境学习的正向作用
认知语言学三种研究路径对英语语境学习的正向作用展开全文Ungerer 和Schmid 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的三种研究路径分别是:经验观、突显观、注意观。
笔者将就三种研究路径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进行分析。
一、经验观及其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认为语言的形式结构和语言意义的生成及理解受人们经验的制约。
意义源于概念化和范畴化。
人和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就是认知的加工过程。
因此,影响“人们因产生不同的经验从而产生不同意义的理解”的原因是多重的,如民族、宗教、风俗以及认知方面的差异等。
例如,“绵羊”一词,生长在非基督教的人会具有以下概念意义:草食动物、肉可以吃、毛可以卖、性格温顺等。
摊儿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说,绵羊一词还具有指代耶稣、基督徒的意义。
这是由于社会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对同一事物的经验不同,从而意义不同。
而在同一个民族内部,“饭”这一范畴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北方人,“饭”这一范畴的中心成员包括:馒头、包子、饼、面条;而对于南方人,“饭”这一范畴的中心成员包括:米饭、米粉、米线等。
这是由于生存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对同一事物的经验不同,从而意义不同。
其他有关于经验观的例子便不一一赘述了。
认知语言学经验观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范畴和范畴化、意向图式、隐喻和转喻等。
二、突显观及其分析突显分为主观突显和客观突显。
客观突显是语言使用者基于实物本身的突显性进行语言描述,而主观突显则是语言使用者分局交际环境和交际目的等因素做出的具有主观选择性的语言描述。
因此,认知语言学突显观做出了图形与背景的区分。
例如:a. 小明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
b. 湖南师范大学是小明学习的学校。
在传统客观语义学中,这两个句子是完全等值的。
但用认知语言学突显观来分析,a句中,小明被前景化,为图形,湖南师范大学为背景;b句则相反,湖南师范大学被前景化了,而小明则被背景化了。
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和几次的多义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 o .04,2010第26卷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V o l .26(总232期)T o t a l N o .232收稿日期:2009—12—25作者简介:王昌米,男,安徽无为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王昌米(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话语分析已经形成了诸多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
本文论述了话语分析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以及语料库分析法等三种话语分析方法。
这三个新视角是对以前的诸多话语分析方法的传承与创新,而且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呈现出当今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多视角及多维度的趋势,这无疑是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话语分析;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中图分类号:H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4—0069—03 尽管话语分析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学学科的一部分,不过事实上它是一门交叉学科。
在最近40年话语分析形成了诸多的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
B h a t i a 等(2008)在《话语研究新进展》一书中列举了话语分析的种种方法。
比较而言,近年才兴起的中介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多模态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以及语料库分析法(C o r p u s -b a s e d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可以说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三个新视角。
一、话语分析的学派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各自的研究重点,黄国文(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1)英美学派(t h e B r i t i s h -A m e r i c a n s c h o o l );(2)福柯学派(F o u c a u l t s c h o o l );(3)批评话语学派(t h e C D As c h o o l )。
英美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衔接(C o h e -s i o n )与连贯(C o h e r e n c e )、语篇、话语结构(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s t r u c t u r e )、信息结构(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语篇/话语类型(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 t y p e )、篇章语法(T e x t g r a m m a r )、图式理论(S c h e m a t h e o r y )、语类理论(G e n r e t h e o r y )、会话分析(C o n v e r s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言语行为理论(S p e e c ha c t t h e o r y )、互动社会语言学(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s )、交际文化学(T h e e t h n o g r a p h y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语用学(P r a g -m a t i c s )、变异分析(V a r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等等。
这个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语类(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的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福柯学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话语秩序(o r d e r o f d i s c o u r s e )、意识形态(i d e o l o g y )、社会关系(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社会联盟(s o c i a l a l i g n m e n t )等有关社会实践(s o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s )和社会变革问题。
福柯学派更关心的是通过语篇、话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实践、社会事实以及相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批评话语学派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更关注社会问题。
该学派着重研究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认为语言的惯用(u s -a g e )和使用(u s e )都带有意识形态因素。
近年来,M a r t i n (2004)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 o s i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主张对社会实践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应该采取积极、正面、友好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对立的一方;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人们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和平共处的和谐人类社会。
(M a r -69DOI :10.16083/j .cn ki .1671-1580.2010.04.023t i n,2004;朱永生,2006)以上这些话语分析学派的形成,说明话语分析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繁荣。
这些学派就研究角度来说,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即话语与世界的关系、话语与语言结构及规则的关系、话语和话语使用者的关系、话语(语篇)之间的关系、话语中介(m e d i-u m)以及话语与话语意图的关系。
(成晓光,2006)二、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1.多模态分析法多模态分析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比较前沿的、迅速发展的话语研究方向。
模态指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该理论认为文本和交互中的意义建构依赖于多模态符号资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不应仅局限于语言系统;其他的如图像、声音、颜色等交际模态在意义的建构中同样起着作用。
多模态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 a l l i d a 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具体地说,多模态分析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是社会符号(s o c i a l s e m i o t i c)和意义潜势(m e a n i n g p o t e n t i a l)的观点,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接受了系统理论;认为多模态话语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纯理功能假说(m e t a f u n c t i o nh y p o t h e s i s),认为多模态话语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话语一样,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接受了语域(r e g i s t e r)理论,认为语境因素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解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朱永生,2007)当今多模态分析法的一大态势是研究多模态视角下个人身份的建构和运用多模态分析方法研究课堂中的互动行为。
多模态分析法摒弃抽象的、脱离语境的“文本”分析,把文本仅仅看成是一种有利于互动的交际方法。
虽然它把话语看成是交际互动的主要内容,不过话语并不是解释交际行为的最重要途径。
多模态分析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
这一研究视角已对批评话语分析、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等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
正如胡壮麟(2007)所指出的,这类话语分析既可以推动我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符号学的认识。
多模态分析法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理论及实践都尚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完善。
朱永生认为多模态分析法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语法分析的主观性太强。
多模态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由于缺乏严格语法意义上的标记和线性关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分析者本人对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语义关系的理解。
在面对同样两个或更多的成分时,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甚至解读动机不同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其次,各种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补作用难以确定。
在多模态分析法看来,话语往往由多种系统构成,而每个系统中又有很多单个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当中哪些对解读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也是不容易确定的因素。
再者,迄今为止,从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绝大多数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而多模态分析法是跨学科的,仅仅依靠语言学的一个流派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期待着其他学科的学者的共同参与,使多模态话语的意义得到更加全面而正确的解读。
2.中介分析法S c o l l o n(1998)首次提出“中介话语分析”的概念,胡壮麟(2006)称其为“介入性语篇分析”,戴健(2006)则称其为“传递话语分析”。
中介分析法研究的出发点是交际行为,如教师在课堂上“叫学生名字”、“走近学生”、“递给他作业”等等,汇集到一起便形成交际活动。
交际活动发生在真实的时间上的一个时刻(m o m e n t),称为“衔接面”(s i t e o f e n-g a g e m e n t);这些衔接面不断地有规则地重复,即是“实践结点”(n e x u s o f p r a c t i c e)。
S c o l l o n(2004)所说的实践结点是交际活动的具体体现,是S c o l l o n和S c o l l o n研究交际活动的重心所在。
(田海龙,2007)中介分析法认为话语必须从人们所从事的、基于语境的社会活动视角进行研究,话语只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成分;话语可以限制或促进特定社会活动的实施以及社会身份的建构,话语也是个体从事社会活动并维系个体成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文化工具。
中介分析法也关注话语的互文性和对话性,但是它还重视文本的体现与过去的活动之间的联系,注重话语与活动的关系和话语过程的“再符号化”(r e s e m i o t i z a t i o n)。
中介分析法更多地关注社会行为,而不是话语。
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样,中介分析法最主要关心社会问题的分析、说明、解释,可是这些社会问题并非完全反映于话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