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部分复习总结
初中艺术史知识总结
![初中艺术史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2a2b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1.png)
初中艺术史知识总结艺术是一种表达个体情感和创造力的媒介,它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而艺术史则是研究艺术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史知识,通过了解不同艺术时期和流派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本文将就初中艺术史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对艺术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史前艺术史前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洞穴壁画和雕塑来记录生活和宗教仪式。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以动物和人的形象为主题,具有象征和神秘的意义。
2. 古代艺术古代艺术主要分为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和古罗马艺术。
埃及艺术注重宗教和统治者的表达,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和雕塑为代表。
古希腊艺术重视人体的真实再现,以雄壮的雕塑和建筑闻名。
古罗马艺术在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它强调实用性和实用主义,以柱子和拱门等建筑元素为特点。
3. 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艺术主要分为拜占庭艺术、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
拜占庭艺术崇尚宗教,以壁画和花窗玻璃等各种装饰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罗曼式艺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大教堂和雕塑为代表。
哥特式艺术注重宗教表达和细节处理,以尖顶教堂和尖顶雕塑为特点。
4. 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强调人的自由和价值。
经典主义成为文艺复兴艺术的核心思想,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家通过绘画和雕塑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还出现了建筑和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如布鲁内莱斯基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5.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它充满了宏大的表现力和情感。
巴洛克建筑以教堂和宫殿为代表,采用曲线和斜线手法,强调宗教表达和虚空感。
巴洛克绘画注重瞬间的表现和强烈的光影效果,如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作品。
6. 视觉艺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视觉艺术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形式。
印象派艺术家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来描绘自然风景,如克里姆特和莫奈。
艺术史论知识点总结
![艺术史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0d3a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艺术史论知识点总结一、原始艺术和早期文明艺术原始艺术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一些早期人类用来装饰器物品的绘画和雕刻作品。
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在岩石上或是一些神秘的仪式用品上。
早期文明艺术出现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时期之后,这时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城市和国家,人们开始举行一些庆祝神祇和纪念胜利的庆典。
他们用建筑、壁画、雕塑和绘画来庆贺,这一时期的艺术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古代艺术古代艺术是世界各地文明发展的一个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的艺术都是古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时期的艺术通常是围绕宗教、国家和统治者展开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的艺术风格。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雕像、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古罗马的雕塑和建筑等都是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中世纪艺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进入了一个教权主导的时期,教堂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中心,艺术也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中世纪艺术通常是宗教题材为主,其特点是宗教性强,表达方式简单,如教堂的壁画、玻璃窗和雕塑等,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为宗教内容和教育内容。
四、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是一场涵盖了欧洲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文化运动,从意大利开始,逐渐遍及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的艺术带有强烈的个性和人文主义的色彩,追求自然,以人文主义的思想为基础,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物质的现实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表现了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五、巴洛克艺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摆脱文艺复兴的限制,追求更加真实和更加生动的表现方式,从而形成了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在欧洲的影响力巨大,其风格特点是线条的曲折、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的运用。
六、浪漫主义艺术19世纪初,欧洲开始发生了一场对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思,这一思潮的代表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强调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
这一时期的画家、音乐家和作家都以创造理想和梦幻的作品为目标,其中,由各国画家积极分享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艺术史部分复习总结
![中国艺术史部分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2ed51d5f0e7cd18425364c.png)
中国艺术史思考题1.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
“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2.“元四家”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
第二说流行较广。
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
3.釉下彩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
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
4.松江派松江派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以董其昌为代表。
董其昌深谙古法,所画用笔洗练,墨色清淡,风格古雅秀润,代表了“华亭派”的风格,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
董其昌提倡文人画的书卷气,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从而表明崇南贬北的个人爱好。
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为一己之说,但是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华亭派”中的其他画家还有宋旭、陈继儒、赵左(苏松派)、沈士充(云间派)等。
他们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古称华亭)人,风格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气韵笔法。
5.五代代表性画家荆浩和关仝是北方派的主要代表;董源和巨然为南方派代表。
6.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中国美术史要点
![中国美术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f7069351e79b896802268e.png)
中国美术史要点1.顾恺之: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佛像四家样: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周昉3.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4.米芾:以竖点为横点5.宋(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6.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7.董其昌绘画观点:南北宗论(山水画家南北宗论的提出,其根据是禅宗史上顿悟和渐悟南北二宗之分,以此把山水画中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的创作加以区分,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行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
8.石涛话语录:“一画论”其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作为绘画的本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二是理一万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三是一气呵成。
在作品中以有形的浅迹蕴含弥贯宇宙的生命线、这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杰作之一。
9.“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二、1.何为“米氏之山”?答:是宋代画家米芾及其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
米氏父子画法是自己发明的。
他们运用书法上的成就,创造了以墨点表现江南云山的技法,自称“墨戏”。
(山水画成就最大,擅长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之山”。
2.何为画像石?答:画像石是刻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
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
3、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风格之一。
犍陀罗为印度西北一地名,公元世纪时该地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其佛教造像受到希腊化风格影响。
后来人们将具有这类特点的佛教造像称为犍陀罗风格。
4、唐代的背景(绘画特点)是什么?答: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涌现了大批著名画家,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广泛,山水画分青绿和水墨,产生南方,北方不同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色和水墨淡彩。
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李思训擅画山水,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唐宗展子虔的青绿山水风擅画青绿山水,花鸟画家辟稷擅长花鸟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心议题?答: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对绘画历史发展理论阐述,记述历代画家作品,各画家的造诣。
中国艺术史梳理
![中国艺术史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ef90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e.png)
中国艺术史梳理
1. 原始艺术时期(2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此时期的艺术
以岩画、陶器等形式表现,主题多与狩猎、生活、信仰等有关。
2. 文明艺术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此时期的
艺术发展伴随着早期文明的兴起,出现了青铜器、玉器、织锦等具有较高技艺的艺术品。
3. 历代王朝时期(公元前221年-1840年):此时期的艺术以
宫廷艺术为主导,包括汉朝的瓷器、东晋的墨绘、唐朝的壁画、宋朝的山水画等。
4. 西方接触时期(1840年-1949年):此时期的中国艺术受到
西方绘画、雕塑等形式的影响。
同时,绘画、书法、陶瓷等传统艺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5. 当代艺术时期(1949年至今):此时期的中国艺术包括毛
泽东时代的政治艺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艺术,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艺术形式等。
以上是中国艺术史的大致梳理,每个时期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分支领域的艺术发展,如音乐、戏剧、舞蹈等。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2aec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与文化内涵。
从壁画、陶瓷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不同艺术形式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知识点。
一、壁画:绘境山水,繁衍文明中国古代壁画是一种以绘画的形式出现在墙壁上的艺术形式,常见于古代宫殿、墓葬等建筑中。
它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富有张力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追求。
典型的历史知识点之一是唐代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它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瑰丽的色彩,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二、陶瓷:守望千年,传递文明中国古代陶瓷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演化和创新,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汉代的“汉白玉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
汉白玉器的创作原料取自中国北方的汉白玉,在工艺上展示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和细腻工艺。
它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受到喜爱,还被广泛用于外交和礼物赠送等场合,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书法:千字之中见真情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它以字为形象,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其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历史知识点之一。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的自序,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章法,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这篇作品不仅被后世誉为千古绝世之作,也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
四、绘画:雅俗共赏,艳而不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知识。
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幅作品以山水为主题,以饱满细腻的笔触和恢弘壮丽的气势,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南方的自然风光。
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成为了历史上南宋置地图的重要参考。
中国艺术史整理
![中国艺术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51cc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3.png)
中国艺术史整理概述本文档旨在对中国艺术史进行简要整理,介绍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传统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被誉为“文人之魂”,注重筆墨的运用和书写的力度与节奏。
古代雕塑多以造像为主,形态丰富多样、精雕细刻。
音乐和戏剧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古老传统和民族特色。
唐宋时期的艺术唐宋时期是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王维、李白等。
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强调艺术家对物象的真实描绘和感情表达。
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的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明代的绘画以文人画为主,注重秀丽、雅致、意境的表达。
清代的绘画则以工笔画为主,注重细腻、精细的描绘技巧。
近现代艺术近现代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初,中国艺术进入现代化阶段,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印象派、立体派等新的艺术思潮。
众多艺术家在这一时期产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当代艺术当前中国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农村艺术、民间艺术、当代艺术等各种形式相互交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景观。
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赏。
结论中国艺术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几千年来,中国艺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中国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哲学思想、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等。
通过对中国艺术史的整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艺术之美。
中国古代历史艺术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艺术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2ddf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7.png)
中国古代历史艺术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积淀着丰富的艺术遗产。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记录。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艺术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古代中国绘画艺术融合了哲学、文学和审美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绘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壁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绘画艺术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2.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竹石画等。
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著名画家与代表作品: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顾恺之、王羲之、张大千等人。
他们的代表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设计风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体现。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平衡与和谐,以木结构为主要形式,倡导“四合八法”和“吉凶庆弊”等建筑规制。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如北京故宫、西安大雁塔和苏州园林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宏伟的规模,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3.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借景、布局和造景等设计手法,常常以自然山水景色为背景,塑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三、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包括陶瓷、丝织、绘画和雕刻等。
以下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的瓷器以青瓷、白瓷和粉彩瓷等闻名于世。
2. 丝织艺术:中国古代的丝织技术精湛,丝绸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出口商品之一。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ad2eef4f705cc175527090b.png)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第一讲中国史前艺术❖考古发现,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产生了美术。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以及奥地利和法国出土的史前雕刻,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讲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青铜器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1 、礼器:礼器又可分为:❖A、炊煮器,如鼎、鬲(li,音历) 等。
❖B、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簠(fu, 音甫) 、豆等。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觶(zhi,音志) 、尊、卣(you,音有) 、壺、觥等。
❖D、水器,盤、匜(yi,音仪) 等。
2 、乐器:乐器有铃、鐃、鼓、鐘等。
3 、兵器:戈、矛、鏃等。
4 、工具和车马器二、青铜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三.青铜器的纹饰演变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四.青铜器风格的演变:➢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
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cd42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3.png)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1.早期艺术:中国艺术的根基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和古代文明时期。
这个时期表现了中国艺术最早的形式,如陶器、玉器、铜器等。
2.历代帝王墓葬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历代帝王墓葬艺术是一部重要的篇章。
尤其是在古代的陶俑和石刻艺术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如秦始皇兵马俑、明代明神宗陵墓壁画等。
3.历代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褒禅山诗画到与唐朝的吴道子、五代的顾恺之一样,中国绘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
其中,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三大传统形式。
4.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紫禁城、长城、北京故宫以及苏州园林等。
5.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毛笔、墨、宣纸和墨砚,是书法乃至绘画的基本工具。
6.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陶瓷、丝绸、雕刻、剪纸等。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7.佛教艺术:佛教的传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雕塑和壁画方面。
在佛教艺术中,以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最为著名。
8.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包括中国传统的戏曲、杂技、皮影戏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9.问题艺术: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现代和当代艺术中,问题艺术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用以反映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多年来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通过了解中国艺术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
艺术史知识点总结
![艺术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ee71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d.png)
艺术史知识点总结艺术史是研究人类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及其发展演变的学科。
通过对艺术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生平、艺术作品的演变,以及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就艺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艺术古代艺术是指人类历史上记录有关的最早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埃及艺术和古希腊罗马艺术。
埃及艺术以宏伟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和壁画为代表,形象地反映了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
而古希腊罗马艺术则以雄伟的神殿建筑、逼真的雕塑和精巧的绘画作品为代表,对后来的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艺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艺术形式。
基督教对中世纪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堂建筑、壁画和彩色玻璃等艺术形式成为表达信仰的重要媒介。
此外,中世纪的书法艺术和草书艺术也得到了广泛发展,书写和装饰手稿成为当时的主要艺术手段。
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5世纪至17世纪的艺术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模仿,追求真理、自由和人的尊严。
文艺复兴期间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复杂的装饰和戏剧化的效果而闻名。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雕塑和音乐作品充满了华丽的表现手法和动态的形式,强调耶稣和圣母马利亚等宗教主题的表达。
五、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以追求捕捉瞬间感觉和变化的光线为特点。
印象派画家通过用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来表现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则和技法。
六、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涌现出的各种新兴艺术形式,如立体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现代艺术强调个人表达和创新,摒弃了传统的主题和形式的约束,追求形式与观念的革命。
七、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影响。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艺术史(通史模式)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艺术史(通史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71132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1.png)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艺术史(通史模式)1. 早期艺术发展(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前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古代中国的艺术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和玉器。
- 艺术作品多以祭祀和宗教场合为主题。
2. 古代绘画(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 古代中国的绘画注重意境表达,强调笔墨技法。
- 的传入对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 著名的绘画流派有“魏晋风华”和“南北朝绘画”。
3. 唐宋绘画(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 唐宋时期,绘画取得了重要突破,注重写实和形象的表达。
- 清代文人画的发展使绘画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 著名画家有张择端、李唐等。
4. 宋元绘画(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元时期,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
- 代表作品有南宋的《千里江山图》和元代的《千里图》。
- 画家们追求写实表现,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5. 明清绘画(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明清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重雅俗共赏和写意表现。
- 清代的“三大家”(文徵明、仇英、唐寅)对绘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西方绘画的传入对中国绘画产生了一定影响。
6. 当代艺术(公元1912年至今)- 当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 中国画逐渐与西方绘画相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当代艺术家们以多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以上是中国艺术史的简要概述,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备考高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画家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高三艺术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艺术班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7395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3.png)
高三艺术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艺术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综合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1. 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
同学们需要了解三代的建立、演变和衰落过程,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和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同学们需要掌握各国的兴衰变迁以及代表人物的思想和贡献,如齐桓公、晏子、孔子、墨子等。
1.3 秦汉两代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同时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并实行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同学们需了解秦汉两代的统一过程和社会变革。
2. 中古史知识点总结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同学们需要学习各朝的兴衰和政治动态,如西晋的分裂、东晋的南迁、北朝的兴起等。
2.2 隋唐五代的统一与变革隋天下统一后建立了短暂而强大的隋朝,杨坚推行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开凿了大运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同学们要了解隋唐两朝的统一和变革。
2.3 宋明清三代的政治与文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且文化繁荣的朝代,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
同学们需掌握三代的政治变迁和文化成就,如北宋的科举制度、明代的海外航海和清朝的闭关锁国等。
3. 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3.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学们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中国社会的变革深远而复杂。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ad2eef4f705cc175527090b.png)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第一讲中国史前艺术❖考古发现,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产生了美术。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以及奥地利和法国出土的史前雕刻,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讲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青铜器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1 、礼器:礼器又可分为:❖A、炊煮器,如鼎、鬲(li,音历) 等。
❖B、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簠(fu, 音甫) 、豆等。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觶(zhi,音志) 、尊、卣(you,音有) 、壺、觥等。
❖D、水器,盤、匜(yi,音仪) 等。
2 、乐器:乐器有铃、鐃、鼓、鐘等。
3 、兵器:戈、矛、鏃等。
4 、工具和车马器二、青铜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三.青铜器的纹饰演变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四.青铜器风格的演变:➢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
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中国艺术史重要时期总结
![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中国艺术史重要时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90c28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8.png)
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资料中国艺术史重要时期总结中国艺术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艺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这些时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时期进行总结,并提供给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的参考资料。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开端,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其中,以商代的青铜器和周代的青铜礼器为代表,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这些青铜器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更是中国艺术的精华所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这个时期,中国艺术开始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在绘画艺术方面,以五胡乱华时期的壁画艺术和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壁画为代表,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以唐代的韩干和北宋的李唐为代表的绘画家,在绘画技巧和创作主题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宋时期的绘画作品,无论在意境还是技法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四、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后期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以元代的水墨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也达到了巅峰,以紫禁城和故宫为代表的建筑群体,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和精湛技艺。
五、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开创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了碰撞与交流,形成了国际化的艺术发展态势。
以中国现代绘画和雕塑为代表的艺术形态,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呈现出新时代的艺术风貌。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共有五个,分别是先秦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和现代时期。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1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1](https://img.taocdn.com/s3/m/592bf4c4866fb84ae55c8d34.png)
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 •美术(1)春秋战国时期:①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当时许多贵族府第都有壁画。
②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③青铜器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的画面,如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画面。
(2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珍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②东晋: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以擅长画人物著称,布局严密、线条流畅,《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隋唐时期: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姿多彩。
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②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
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④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
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5)北宋:表现人们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 •音乐(1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了那时音乐的发展。
(2)隋朝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3 .舞蹈、隋唐的舞蹈也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舞蹈分为雄劲的健舞和柔美的软舞。
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成就很高。
4 .雕塑(1)秦汉:雕塑成就辉煌。
陶塑精品最突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造型生动活泼。
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
(2)魏晋南北朝:因佛教传播,在一些地方修造了石窟寺。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5 .书法(1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是蔡邕。
(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85f76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f.png)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1.先秦时期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起源于先秦时期,此时的艺术以殷商文化为基础,主要表现为青铜器和甲骨文。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象征。
2.隋唐繁荣时期的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
绘画成为主要艺术形式,代表作品包括壁画、山水画和人物画。
3.南宋时期的艺术:南宋时期,艺术家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在精神上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更注重细腻且有意境的表现,代表作品包括宗旨山水画和花鸟画。
4.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时期。
当时的绘画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艺术风格。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对绘画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5.二十世纪的艺术: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艺术迅速发展的时期。
主要的艺术流派包括中国画、油画和雕塑。
许多艺术家致力于通过艺术表达社会变革和自我意识。
此外,中国美术史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1.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顾闳中,他在山水画上创造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2.宋徽宗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3.明朝画家仇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4.清朝艺术家石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画法和西方绘画技巧。
5.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和社会主题。
总结起来,中国美术史凝聚了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美术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并为世界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艺术史重点
![中国艺术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b2e62db52acfc789ebc9a6.png)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一节概述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的蓬勃发展时期。
秦汉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明确把美术创作看作巩固政权的工具,重视美术的宣传教化作用。
第二节雕塑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被用来作为宣扬政治统一和政治权威的工具。
秦汉雕塑依照材料可分为陶俑、石雕、铜雕、木雕、玉雕等类型,根据雕塑的作用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大型纪念碑石雕、建筑装饰雕塑、陶俑、实用工艺品装饰雕刻等。
周代建筑已经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
一、寓美朴于的陶俑陶俑多为殉葬之物,秦代的陶俑艺术有了飞跃的发展。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足以证明这个时代陶俑艺术的辉煌成就。
1974年春,在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大批兵马俑,放置在距离地表6米以下的坑道里。
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6000件武士俑组成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军阵;二号坑长124米,宽98米,是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等混合编成的典型军阵,阵前还有百余名立姿、跪姿射手;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几十件武士俑,中间还有来不及放置俑的大坑。
从整个布局来看,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未建成的坑为中军,三号坑为军幕,构成完整的军队编列体系。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和英勇勃发的时代精神。
为了体现秦国的雄厚的军事力量和军容的严整,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皆与真人、真马高矮大小相当,服饰、装束也很逼真。
容貌神情也是各不相同。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制度后来也被西汉所继承,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文帝霸陵封土附近的陶俑坑发现了3000个彩绘的兵马俑,体态威武雄壮,军容浩荡严整。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607f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3.png)
中国艺术史期末知识整理
一、中国古代艺术史
1. 先秦时期艺术
-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 周朝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楚、燕艺术
2. 秦汉时期艺术
- 前秦时期的艺术
- 汉代的艺术
- 汉武帝时期的宫廷艺术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
- 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 丝织品的制作与艺术
4. 唐宋时期艺术
- 油画的出现与发展
- 瓷器的烧制与艺术
- 诗词与书画艺术的融合
5. 元明清时期艺术
- 元代的绘画艺术
- 明代的文人画与工笔画
- 清代的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
二、中国现代艺术史
1. 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
- 齐白石与中西合璧绘画
- 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的融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艺术发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
- 文化大革命对艺术的影响
- 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国际影响
3.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 高大山与中国写实主义绘画
- 郭敬明与当代青年文化艺术
- 戴着帽子的拾荒者与社会艺术
以上是对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这只是一个基础知识整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扩展每个时期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史思考题1.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
“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2.“元四家”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
第二说流行较广。
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
3.釉下彩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
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
4.松江派松江派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以董其昌为代表。
董其昌深谙古法,所画用笔洗练,墨色清淡,风格古雅秀润,代表了“华亭派”的风格,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
董其昌提倡文人画的书卷气,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从而表明崇南贬北的个人爱好。
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为一己之说,但是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华亭派”中的其他画家还有宋旭、陈继儒、赵左(苏松派)、沈士充(云间派)等。
他们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古称华亭)人,风格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气韵笔法。
5.五代代表性画家荆浩和关仝是北方派的主要代表;董源和巨然为南方派代表。
6.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
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在洛阳有关。
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
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
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
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
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
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因其明显地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
7.《韩熙载夜宴图》的背景与意蕴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顾闳中江南人。
曾为待诏。
擅长画人物,神情意态逼真,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
后主李煜时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是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
就命顾闳中偷看真伪。
闳中目识心记,绘成举世闻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在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诸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坐床上休息,韩正在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氏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伎调笑。
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各个情节,每段以屏风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联结,场景显得统一完整。
布局有起有伏,情节有张有弛,尤其人物神态刻画栩栩如生,如“听乐”段状元郎粲的倾身细听动姿、李家明关注其妹的亲切目光、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观舞”段王屋山娇小玲珑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尴尬状等等,传尽心曲,入木三分。
最出色的还是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长髯、高帽的外形与文献记载均相吻合,举止、表情更显露出他复杂的内心。
一方面,他在宴会上与宾客觥筹交错,不拘小节,如亲自击鼓为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怀听女乐合奏,送别时任客人与家伎厮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满怀忧郁,如擂鼓时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听清吹时漫不经心,与对面侍女闲谈,这些情绪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汙的心态。
画家塑造的韩熙载,不仅形象逼肖,具肖像画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立体化,可以说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
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
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
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8.谢赫在“六法”的内容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
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骨法用笔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
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
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
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
但又把它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这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随类赋彩可以解作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因此同于赋彩。
经营位置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
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说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传移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9.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透视类型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