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4ebb2b8f524ccbff0218417.png)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答案(选择题)网考
![国民经济核算答案(选择题)网考](https://img.taocdn.com/s3/m/11acb8cdbcd126fff6050b17.png)
单选题部分B字头01、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02、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03、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04、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05、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C字头01、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生产品的同质性)02、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其中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0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04、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05、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06、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07、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08、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09、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借方350万美元)。
10、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字头0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02、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03、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04、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05、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06、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07、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净借入)08、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09、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2018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
![2018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90e24a8114431b90dd8e1.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2018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8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1e7b458a45177232f60a2fb.png)
单项选择第一章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生产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A.全面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内部交易)处理。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对也可能错)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1d494ff00bed5b8f31d3d.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评价书作业参考答案1,简答题1。
根据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XXXX粮食产量:10,000吨46,251,45264,45706,430,074,947,48401工业增加值合计:39,570,43581,47431,54946,651,761,190机构和工业部门如何计算附加值?a:增加值是指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与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事业单位和工业部门计算增加值有两种主要方法:生产法和收益法生产方法:一个机构的增加值(工业部门)=该机构的总产量(工业部门)-该机构的中间消耗(工业部门)收入方法:一个机构的增加值(工业部门)=该机构(工业部门)(员工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净产品税+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它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永久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或全部增加值。
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的,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的总价值,具体包括工人的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净产品税和经营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包括最终消费(居民的最终消费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总资本形成(库存增加和总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生产过程成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报酬(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十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答:“十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8401/46251)1/5=国内生产总值的100.91% =(182321/89404)1/5 = 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内容是什么?1a: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包括生产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金融等3。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0c4dd5866fb84ae55c8d39.png)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心究一、单项选择题1.常住单位是指()。
正确答案: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2.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正确答案:畜牧业3.SNA 采用的是()。
正确答案:全面生产概念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正确答案:内部交易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大于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正确答案:可能对也可能错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正确答案: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20 亿元,总产出为360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正确答案:1600 1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 亿元,中间投入为202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 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 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正确答案:1000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正确答案:财产税12、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正确答案:农业部门1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4、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只计算其附加费15、金融业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16.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17.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9f1fe0360cba1aa911da21.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2018《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2018《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369926b14e852459fb57d2.png)
最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国民经济核算》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给出了四套题答案(03期中测验_0001、03期中测验_0002、03期中测验_0003、03期中测验_0004)。
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4试卷,直到出现这四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讨论主题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讨论内容(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1)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fd033dd3383c4bb4cd2ef.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一:发贴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核算得总体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得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就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得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得关系从范围上瞧就是总体与个体得关系。
宏观总体得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就是简单得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就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得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得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得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核算得目得。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得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得核算方法及相应得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就是以微观基层单位得资金运动作为自己得研究对象,其目得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得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她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得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目得不同,所选得指标(科目)自然也会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中某个指标(或科目)即使在名称上相同,大多救情况下口径、范围也不一样。
3、核算得内容。
从这方面讲,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既有相同得一面,也有互相区别得一面。
就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得部分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核算得概念与分类上。
在概念方面,二者得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得含义。
在分类方面,二者得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得分类所依据得原则与所划分得类别不一致。
4.核算得方法。
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但两者使用得账户有以下区别:(1)从登记主体来瞧,国民经济核算以账户为主体,根据账户来确定收支;会计则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得发生所引起得各项会计要素得变动,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
国民经济核算答案(选择题)网考
![国民经济核算答案(选择题)网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1e913fda38376bae1fae74.png)
单选题部分B字头01、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02、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03、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04、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05、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C字头01、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生产品的同质性)02、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其中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0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04、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05、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06、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07、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08、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09、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借方350万美元)。
10、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字头0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02、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03、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04、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05、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06、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07、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净借入)08、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09、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913d7649649b6648d747be.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一:发贴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核算的总体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目的不同,所选的指标(科目)自然也会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中某个指标(或科目)即使在名称上相同,大多救情况下口径、范围也不一样。
3.核算的内容。
从这方面讲,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互相区别的一面。
就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的部分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核算的概念与分类上。
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
在分类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划分的类别不一致。
4.核算的方法。
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但两者使用的账户有以下区别:(1)从登记主体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以账户为主体,根据账户来确定收支;会计则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
2018年自考《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0313eb7360b4c2e3f6482.png)
2018年自考《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 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CA.企业自制设备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C.家务活动D.毒品生产2. 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C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3. 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 B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4. 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
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BA 12500万B 7500万C 5000万D 2500万5. 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6. 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
D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7. 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
”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DA 原始收入B 劳动者报酬C 储蓄D 可支配收入8.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它所代表含义是__。
国民经济核算-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ba529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png)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次形考任务本次作业的说明: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2)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国民经济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正确答案: A2.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正确答案: D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正确答案: D4.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正确答案: C5.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正确答案: C6.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5000B.1100C.1000D.2000正确答案: C7.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B.劳动报酬C.生产税D.营业盈余正确答案: A8.服务的特点是()A.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正确答案: B9.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判断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f51a26137ee06eff91881.png)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常住单位是指()。
正确答案: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以下产业不属千第三产业的是()
正确答案:畜牧业
3.SNA采用的是()。
正确答案:全面生产概念
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正确答案:内部交易
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千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大千
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正确答案:可能对也可能错
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正确答案: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正确答案:1600
1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
正确答案:1000
11、下列选项中,不属千生产税的是()
正确答案:财产税
12、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
正确答案:农业部门
1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34ea101f69e31423294c0.png)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心究一、单项选择题1.常住单位是指()。
正确答案: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2.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正确答案:畜牧业3.SNA采用的是()。
正确答案:全面生产概念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正确答案:内部交易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大于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正确答案:可能对也可能错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正确答案: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正确答案:16001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正确答案:1000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正确答案:财产税12、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正确答案:农业部门1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4、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只计算其附加费15、金融业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16.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17.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正确答案:机构部门18.生产核算的核心是()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19.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正确答案:产业部门分类20.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正确答案:主产品的同质性2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正确答案: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22.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正确答案:中间消耗23.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正确答案:营业盈余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25、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正确答案: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26.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正确答案:SNA27.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c06c1af1ffc4fff47ac1b.png)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
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05 48401 76190 182321 88604
(1)增加值是指某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 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
a、生产法: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 机构单位(产业 部门)总产出 -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投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89340.9 61.1 36.4
98592.9 59.8 38.0
107897.6 58.2 39.2
121511.4 55.5 42.3
142394.2 53.0 44.2
(%)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 成。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
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9550-(5166+1202+1178)=201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国民经济核算》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给出了四套题答案(03期中测验_0001、03期中测验_0002、03期中测验_0003、03期中测验_0004)。
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4试卷,直到出现这四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讨论主题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讨论内容(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1)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
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
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2)答:1)从生产活动和范围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体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是很重要的•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即生产过程或成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社会最终使用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在一个相同的经济体系中,它与生产成果的增加值总量是完全一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_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支出法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2)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645亿元,居第七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8位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増长9.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7位。
(3)答: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
GDP核算与GDP不同。
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
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GDP =各行业增加值的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
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
在统计局内部,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内部各专业司常规统计报表,全国普查资料,各种抽样调查资料。
在统计局外部,则需要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的统计及财务资料。
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标进行补算和估算。
由此可见,GDP核算是一个各方面数据全方位相互印证、相互平衡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是一个国家在核算期内总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
我国的官方统计机构负责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国家和地区各自核算本辖区范围内的数据。
即,全国的GDP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地区GDP则由各省、市统计局负责核算。
在这种体制下,各地区的GDP汇总之和与国家的GDP数据并不相等,这主要是资料来源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所有存在地区核算的国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有的国家通过特定的核算程序和技术处理人为地使国家和地区数据汇总之和保持一致,而我国则未做进一步的要求,只是由国家对地区数据进行定期的评估。
我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是统计改革开放的产物。
在此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使用的一直是MPS体系,即源于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物质平衡表体系。
1985-1992年间逐步向SNA过渡,即向联合国推荐的源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核算体系过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化成分的不断增强,计划成分的不断削弱,SNA核算体系越来越适合中国国民核算工作的需要。
因此,自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不再并列提供MPS核算资料,而是彻底转向SNA体系。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的核算由MPS转向SNA的过渡期至此宣告结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已经完成了一整套包括GDP核算在内的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工作,并配套出版了《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编制与计算方法系列丛书》,全面概括了我国核算领域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有关问题。
目前GDP核算工作正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不变价,不可观测经济等较薄弱环节做进一步地完善。
有关GDP核算的其他信息可通过中国统计信息网 a href="" target="_blank"∕a 国民经济核算司主页进行查阅。
GDP的作用根据用户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需求的近似性,我们可以将用户大致分为三大类。
政府用户、专家用户和其他一般公众用户。
对于政府用户来讲,GDP核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规模和健康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比如,宏观决策者将根据GDP运行的总量、态势和轨迹来预计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并制订相应的控制目标,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对于专家用户和研究团体来讲,GDP将为他们提供实证分析和模型预测的基础数据,使他们可以根据理论对经济运转的合理性作出逻辑上的判断,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见或对现存的经济理论进行修正,从而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决策者共同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合理增长。
具体地讲他们可以利用GDP或人均GDP数据来研究诸如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生产率问题等。
对于一般公众用户来讲,了解了GDP以及政府是如何使用GDP的,便是了解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
比如:当一个企业知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根据GDP等有关信息做出的,那么他就能在宏观政策出台前,对可能出现的宏观政策做一个预测,如果货币紧缩的可能性很大的话,那么他就能知道:下期生产获得资金不容易,生产成本会增高,就要及早地想办法、调整计划。
当一个人了解了GDP的相关知识后,他就能根据GDP的走向判断出自己就业难度,工资增长可能性的大小等。
经济增长率高(即按不变价计算的GDP增长速度),就业的难度就小,工资增长的可能性就大,但同时可能要面对的是物价增高的情况,这样他就可以调整个人生活规划,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效用。
可见GDP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就连十六大制定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不以人均GDP作为其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因为人均GDP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衡量贫富一个首要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GDP虽然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数字之一,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衡量生产的尺度,而无法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他与发展相关的指标。
另外,GDP总量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如何,不仅与GDP总量有关还与GDP结构有关,包括GDP的生产结构、支出结构和使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