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背景介绍: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
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群众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样貌。
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
课后,多给他补习。
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构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
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带给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20篇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20篇《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20篇!(1)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1、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2、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3、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4、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5、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6、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7、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这次心理健康活动mdash;mdash;《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心理健康教案(精选1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案(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篇1设计意图:中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已有一年的时间,各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人际交往方面,儿童开始发现,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自于我们有相同的东西,比如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或者我喜欢他,或者他喜欢我,或者双方能够相互理解。
受幼儿年龄和交往水平的影响,孩子在交往活动中又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为此,应及时开展一次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活动,以帮助幼儿及时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与自己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交朋友,知道好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2、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发生的小矛盾时,能够自己初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与彼此进行沟通等,处理小矛盾。
3、喜欢和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小朋友做朋友,并且愿意与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快乐,深入体验与好朋友相处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喜欢和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小朋友做朋友活动难点:能够初步使用一些简单方法独立处理小矛盾活动准备小故事《小胖熊吹气球》,挖好两个洞的报纸若干张,小兔子,小猫,小猪,小猴子的头饰若干个,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讲述小胖熊吹气球的故事,并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其他小动物和小胖熊发生矛盾时,小胖熊是怎样做的呢?(该部分旨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以及思考,不用回答)二、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有哪些好朋友,为什么喜欢和他们做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小故事中发现小胖熊有很多的好朋友,那小朋友们先想想,然后告诉老师你们有哪些好朋友?幼儿:XXX是我的好朋友师:你为什么喜欢跟他做好朋友呢?幼儿:他和我一样喜欢。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一):心理健康教案:情绪变变变一、前言此刻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认为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大都是在特定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以用心情绪取代替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能够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
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二、年龄特点幼儿的情绪,资料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的不同。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情绪调节潜力较弱。
另一方面,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辨别用心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设计思路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构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潜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目标:1、用心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明白要持续用心的情绪。
2、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3、体验帮忙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
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圆形。
线索:教学线:引题(拍手歌)――体验情绪――情绪调节――欢庆舞。
心理线:心理适应期――心理体验期――心理调节期――心理释放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5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5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5篇)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和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1活动时间:x月x日活动地点:中心幼儿园会议室参加人员:中心幼儿园全体教师及部分家长教育内容:一、少年儿童对衣服有什么特殊要求。
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大好时期,此阶段对衣服的选择,应适应其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
(1)衣服要宽松、柔软。
在购买或自做衣服时,要想到孩子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服装要宽松些,柔软些。
(2)衣服要透气、保暖。
生长发育时期,身体不仅需要的热量增多,而且也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此时的衣服需透气性能好;但冬天又在注意衣服的保暖性,以防止柔嫩的皮肤发生冻伤。
(3)衣服要美观、大方。
少年儿童正在成长发育,性格多表现活泼、开朗,穿着应美观、整齐、大方。
(4)要预防衣服导致的皮炎。
新买回的衣服,一定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使残留在衣服上的化学物质清除掉。
平时衣服要常洗常晒,以保持清洁整齐及衣料的良好性能。
二、少年儿童怎样穿着打扮。
(1)合于少年儿童的身份和年龄特征。
少年儿童的穿着不在于质地昂贵、做工考究、式样奇异,而在于能否显示时代的风貌和少年儿童的活泼、健美的年龄、性格特点。
因此,服装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丰富、和谐的色彩为宜,打扮则以朴实、大方为美。
(2)合于舒适、和谐的原则。
穿着打扮不能只跟着“流行”转,而忽略了自己的体型、脚型、肤色等具体情况。
(3)合于自然、健美的原则。
少年儿童动作灵敏、体型健美、皮肤光滑红润,是一生中最充满朝气的黄金时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和健康美,一般无须多加打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辅导目标: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通用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取得实效,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案,⽅案是阐明具体⾏动的时间,地点,⽬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法等的企划案。
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篇1 ⼀、设计意图 嫉妒⼼理是在⾃⼰不如别⼈优越,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的。
嫉妒⼼是对某些⽅⾯超越⾃⼰的⼈的⼀种嫉恨,是对⽆意或有意竞争的⼀种仇恨⼼。
在幼⼉中,嫉妒⼼理的突出表现为失落感。
引起幼⼉嫉妒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别的⼩朋友被教师表扬了,⽽他没有得到表扬;别⼈的好朋友多,⽽他没有好朋友;别⼈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他没有;谁穿了漂亮的⾐服,⽽他没有穿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幼⼉的轻微嫉妒⼼。
嫉妒⼼看上去似乎是对⾃尊⼼的⼀种满⾜与安慰,但实际上,他满⾜的只是并不真确的欲望。
如果⼀个⼈不能从与他⼈的相互⽐较中努⼒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的⾃尊⼼,那么,这种不正确的⼼理防卫优势⽐成为⾃⼰成长路上的重⼤障碍。
特别是5-6岁(⼤班)的孩⼦,他们的⼼理较4岁左右的孩⼦有名显得的发展变化,原来不太注重的⼀些东西也开始注意起来,嫉妒⼼理有了⼀些变化。
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对孩⼦进⾏正确应引导,应及时调整和纠正幼⼉嫉妒的⼼态,让幼⼉学会欣赏别⼈,懂得欣赏别⼈,才会得到别⼈的欣赏。
让幼⼉能正确对待⽐⾃⼰优秀的⼈,正确看待别⼈的成绩与成功。
让嫉妒⼼变成进步的动⼒。
同时,让幼⼉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知道只有经过⾃⼰的努⼒来超越别⼈的⾏为,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幼⼉的⼼理健康和完善⼈格的形成,并使他们终⾝受益。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标 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教育幼⼉要多看别⼈的长处和优点,克服因嫉妒⽽产⽣的不满情绪,教育幼⼉要虚⼼向他⼈学习。
2、教育幼⼉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的努⼒,互相不服⽓,甚⾄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乐意去幼儿园。
2、乐意和老师、小伙伴亲近,体会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1、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乐意去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们一起做游戏,学知识。
2、爱上幼儿园,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
活动准备:1、布偶小鸭、用积木搭建的幼儿园大门。
2、布偶表演《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一、出示布偶,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拿出布偶小鸭,请幼儿与小鸭打招呼。
2、教师表演《小鸭上幼儿园》。
二、幼儿长大了,要像小鸭子一样到幼儿园里学知识、学本领。
1、提问:小鸭是如何上幼儿园的?今天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向小鸭子一样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的?2、总结:爸爸妈妈工作去了,小朋友也长大了,要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学知识。
3、学习儿歌《上幼儿园》。
活动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学的经验和表现出的积极探究的热情,比传统教学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幼儿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保证。
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时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精神心理环境,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让幼儿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得开心、玩得愉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幼儿进餐是幼儿园最重要的生活环节,老师期望孩子们不挑食、吃得好、吃得快,但是幼儿却很难到达老师的期望,比如:有的孩子在喝汤时,不吃里面的菜,象冬瓜、紫菜、蘑菇等,在吃饭时把饭里的菜挑出来不吃,或者乘别的小朋友不注意,赶快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别的小朋友的碗里。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 (1)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一、设计思路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之间如何才能真正合作,形成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学生要学会与家长合作,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合作是学生走向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而其前提是必须要有自信心为基础,即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的观念。
有许多学生包括踏上工作岗位的人们,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不能树立自信心,导致悲观、失望、消极,结果处处碰壁,心理负担很重,在各个方面很难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是实施这方面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鉴于此,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我设计了该节活动课,运用各种方法与形式,如情景创设、游戏、角色扮演、集体讨论、记者采访等,正确引导学生,最终达到学生相信我能行,树立自信心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已,看到自己的优点,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的优缺点,更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和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2.通过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视个体的心理影响,树立勇于面对困难及解决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成功。
三、活动准备每个学生一个气球、每个学生一张知心卡、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自制小记者证、照相机。
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案标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自立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认识、情感、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身心健康、社交能力以及学习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1)焦虑: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人事物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哭闹、情绪低落等。
(2)恐惧:对于某些事物或情境感到恐惧,表现为退缩、惊恐、躲避等。
(3)情绪波动:幼儿情绪较为脆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快乐、哭闹、愤怒等。
(4)注意力不集中:幼儿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扰,表现为玩耍时频繁变换兴趣、听讲时难以专心等。
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幼儿提供安全、稳定、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和关爱。
(3)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幼儿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4)鼓励幼儿表达情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和释放情感,减少情绪积压。
(5)注重身心健康:给幼儿提供适量的运动、休息和玩耍时间,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发现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幼儿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4. 提高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3. 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4.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5. 尊重和理解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故事书等资料,用来引导幼儿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检查课堂环境是否适合幼儿学习,保证教学秩序。
2. 导入:教师用故事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成长重要。
3. 学习内容展开:(1)什么是心理健康?教师给出心理健康的定义,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让他们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案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影响,激发他们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
(3)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介绍一些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如运动、休息、交流等,让幼儿明白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4)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5)尊重和理解自己和他人;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互助互爱的情感。
4. 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2)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3)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心理健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其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深刻理解尊重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优秀4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优秀4篇心理健康“健康”通常被简单扼要地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
这是传统的健康概念。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篇一设计思路: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用哭来表达悲伤。
这是他们在开口说话之前,较原始的表达方式。
成人以后,我们哭泣的原因更多了。
人长大了,哭泣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情感的因素,而哭泣所携带的信息,远不只身体不适或生理需求那么简单了。
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生理机制不再起作用了,而是说哭泣已经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和越来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联系,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周围的人来说,眼泪的含义是强烈而真实的感情。
据专家调查研究,当前幼儿心理素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2)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较低,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能力较强;(3)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靠成人,理解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4)自我中心,一切认自我为重,为先,不懂关心、体贴和体谅别人,同情心不强;(5)具有孤独、自卑、怯懦等性格特点的幼儿较多。
所以,全面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治幼儿的心理问题行为,应成为当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活动背景:我园的特色是健康特色,当然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教案(精选10篇)
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教案(精选10篇)中班心理健康教案(一):幼儿园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心境火车活动目标:在说说、玩玩的游戏中,继续体验开心、生气和悲痛的心境。
活动准备:小朋友表情照片若干小火车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以边念儿歌边开火车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边念儿歌边开火车入场,引发幼儿的兴趣。
2、认识心境火车。
3、让幼儿数数有几节车厢。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说说表情。
感知开心、生气、悲痛的心境。
第一次让幼儿找自我的照片。
第二次找好朋友的照片。
体现了层次的递进性。
1、坐上心境火车,请幼儿找自我的照片,说说自我的照片。
2、第一次交流,说说自我的表情,并说出原因。
3、试着找到好朋友的照片,猜猜好朋友的心境4、第二次分享交流:(1)你找到了谁的照片(2)他(她)的表情怎样(3)猜猜为什么会这样5、让幼儿按哭、笑、生气给车厢起名字。
第三环节:选择表情,鼓励开心。
以开火车的游戏离开活动室,鼓励孩子做一个开心宝宝,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请你选择最喜欢的车厢,欢乐的开火车退场。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二):中班心理健康活动:我敢一个人睡活动目标:1.了解黑夜,乐意尝试一个人自我睡,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经过故事和体验,了解黑夜并不可怕,并逐渐喜欢黑夜。
3.学习控制自我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4.进取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我的想法。
5.学会坚持愉快的心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音乐、调查表、两颜色笑脸若干、黑屋、黑袋人手一个;事先了解班级孩子一个人睡的情景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1.PPT1这是什么时候?——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
2.PPT2大家怎样了?——关灯、睡觉了小结:睡觉是件舒服的事,能够让我们的大脑、身体得到休息。
二、调查讲述1.那你们是一个人睡的还是跟大人一齐睡的?(出示调查表,幼儿将笑脸贴在相应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人睡的请将胸前的笑脸贴在*色表上,如果……师幼统计结果。
幼儿教案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名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3.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
4.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2.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4. 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幼儿玩具。
2. 教材: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同时,让幼儿猜测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二步:教学重点(20分钟)1. 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图片或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心理健康的含义,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总和,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
2.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让幼儿认识到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步:活动设计(30分钟)1.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组织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快乐和合作的氛围,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2)倾听与理解:主动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3)积极引导:引导幼儿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面对困难。
2. 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情感共鸣:通过亲子互动或师生互动,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2)故事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老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同时,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推荐家长积极参与教育,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7篇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7篇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7篇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活动设计理念】“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
当幼儿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而孩子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
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的性心理,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心理健康行教育活动《呱呱落地》。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科学地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生长的过程。
2、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年级】大班【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受精的过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图片)2、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等3、小沙包、弹力棉,每人一个袋子,可以绑在腰际【活动过程】一、暖身运动:种子长大以森林狂想曲为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的表现种子生长的过程:种子→胚芽→幼苗→根、茎、叶→花芽→开花、结果。
【设计意图】以种子的生长过程来感染孩子,调动了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排除紧张情绪,创设一种轻松、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同时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肚脐眼的秘密1、肚脐眼是怎么来的?2、小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去的?【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孩子对自己身体秘密的兴趣,从而对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充满了好奇,真心流露出参与活动乐趣。
三、我从哪里来1、爸爸的种子象什么?2、爸爸的几颗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3、小圆球是怎么长大的?(了解脐带的作用)4、游戏:我来做妈妈。
妈妈通过脐带把营养传送给宝宝,宝宝慢慢长大,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
幼儿心理健康小班教案(通用12篇)
幼儿心理健康小班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课小班教案(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心理健康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活动过程: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小熊今天怎么了小小的圆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来,双手握得紧紧的。
到底怎么了(不高兴、生气、害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来是遇见了一只凶恶的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时候吗(有)——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
(老师巡回倾听)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大灰狼)——为什么会害怕(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舒服)——我们来做做害怕时的样子。
——原来害怕时我们会全身发抖、缩成一团;还会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等,真不不舒服。
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总:原来你们都害怕蛇、老虎、大灰狼这些厉害的动物。
(教师边说边出示展板)——你害怕的是什么(刀)——为什么(因为它会把人割伤的)总:原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害怕刀、刺、电等这类东西。
(老师边说边揭示第二部分展板)——你们为什么害怕这些东西(因为插头有电要电死人的;剪刀碰到别人也会受伤的)——你害怕的是什么(打雷)——为什么(很响,很吓人)——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我怕气球爆炸、风声)幼儿心理健康小班教案篇2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40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40篇(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40篇教案1: 情绪管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习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内容:1.什么是情绪管理?•解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情绪的种类•列举不同的情绪,如愤怒、快乐、悲伤等,并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经历的情绪3.放松技巧•教授学生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4.情绪调节技巧•手势冷静法: 让学生利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控制情绪的方法•积极想象法: 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想象来调节情绪•资源:–白板、白板笔–放松音乐–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情绪教案2: 自我认知与自尊•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并提升自尊心•内容:1.自我认知是什么?•解释自我认知的含义,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2.自我认知的元素•展示自我认知的各个方面,如思维方式、情绪表达等3.自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自尊的意义和影响4.提升自尊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正面活动,如兴趣班、体育活动等•培养积极的自我描述和自我接受•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自我认知元素教案3: 压力管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并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内容:1.压力是什么?•解释压力的含义和来源2.压力的影响•讲解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给出实例3.压力管理方法•解释学习、休息和运动对于减轻压力的重要性•良好的时间管理•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压力源教案4: 情绪表达与沟通•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并提高沟通能力•内容:1.情绪表达的重要性•解释情绪表达对于建立良好关系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情绪表达的方式•教授学生利用言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3.听从与共情•强调倾听和理解他人情绪的重要性4.解决冲突的沟通技巧•教授学生冲突解决的基本步骤,如说出问题、找到共同点等•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教案5: 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各种情况•内容:1.自我调节的意义•解释自我调节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重要性2.自我调节技巧•教授学生一些自我调节技巧,如积极思考、放松技巧等3.弹性思维•强调培养弹性思维和适应不同的情况4.适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和面对失败,以提高适应能力•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自我调节技巧教案6: 紧张和焦虑管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紧张和焦虑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管理它们•内容:1.紧张和焦虑的定义•解释紧张和焦虑的含义和常见原因2.理解焦虑的影响•强调焦虑对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影响3.管理紧张和焦虑的方法•教授学生放松技巧和正面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寻求帮助和与他人分享感受•资源:–白板、白板笔–放松音乐–图片或卡片,代表紧张和焦虑的情境教案7: 培养积极心态•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内容:1.积极心态的意义•解释积极心态对于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2.积极心态的特征•教授学生积极心态的特征和表现3.积极心态的培养•鼓励学生关注积极的事物和思考,以及积极的自我对话•强调培养感激和乐观的态度•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积极心态的特征教案8: 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内容:1.社交技巧的重要性•解释社交技巧对于建立关系和处理冲突的重要性2.社交技巧的要素•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交流和倾听他人3.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教授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基本步骤,如表达情感和寻求妥协4.建立支持系统•强调建立良好的友谊和寻求支持的重要性•资源:–白板、白板笔–图片或卡片,代表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以上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40篇的一部分,更多教案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源。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情绪小怪兽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的情绪小怪兽李海英设计意图:每个人都有情绪,幼儿年龄决定了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有限,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情绪,有时不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幼儿识别、处理不同的情绪,需要大人的引导。
选择这节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趣味活动,希望通过书中活泼生动地形象引导幼儿正确的认识情绪,尝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幼儿真正的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
活动目标1.体会情绪的简单分类,辨认几种基本情绪;2.通过情感体验与合理疏导,让幼儿能够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
3.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使幼儿了解拥有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引导幼儿体会情绪的简单分类和形成原因,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难点:通过情感体验与合理疏导,让幼儿能够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
活动准备:情绪小怪兽课件、音乐、小纸箱一个(里面有不同材质的物品)幼儿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一、歌曲:表情歌导入。
二、基本部分(一)练习1.游戏:摸一摸。
让幼儿感受箱内内物品的大与小,、软与硬,不同形状,光滑与粗糙等不同特征,并进行描述。
2.游戏:听一听。
闭上眼睛,安静倾听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声音,并进行描述,说出心里的感觉。
3.看一看:观看ppt:不同颜色的环境和物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二)观看课件,初步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并尝试感受。
1.小朋友们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怪兽?它有什么特点,跟你们见过的怪兽有什么不一样?介绍绘本名字,引出主题——什么是“情绪”?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情绪,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2.观看PPT,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感受情绪小怪兽的各种情绪以及给它带来的感受。
了解四种最基本的情绪是什么——人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
引导:小怪兽怎么了?它为什么感觉很糟糕?这些颜色代表什么?3. 小怪兽变成了粉红色,让你感觉到什么?4.说一说你印象中最开心的一件事吗,最生气的一件事,最难过的一件事,最恐惧的一件事。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识别常见的情绪问题,并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准备1.心理健康知识图片或PPT。
2.情绪表达卡片(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
3.角色扮演道具(如玩具电话、玩具餐具等)。
三、教学过1.导入新课(1)老师通过问学生“你们今天心情怎么样?”来引出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
(2)老师出示心理健康知识图片或PPT,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主体内容讲解(1)情绪认知:老师展示情绪表达卡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并讨论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和处理。
(2)自信心培养: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人际交往技能: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解决冲突。
3.课堂互动(1)情绪配对游戏:老师将情绪卡片打乱,让学生找到对应的情绪表情并配对。
(2)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园中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4.总结回顾(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和人际交往问题。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
2.鼓励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心理健康的画作,以表达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程度。
分析课堂互动环节的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必须重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先,儿童的发育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这两个方面都有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导致疾病,因此,儿童心理保健与身体保健一样重要。
如果说身体上的疾病会给儿童本人带来痛苦,威胁生命安全,那么心理疾病不但会破坏儿童的社会适应力、阻碍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可能危害到家庭、他人及社会。
其次,儿童时期特殊的心理体验和状态,往往会影响到甚至决定着成年期心理是否健康。
心理理论认为,大量的成人心理疾病,如抑郁、强迫等都与儿童期心理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儿童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人格是否健全的关键期,成人时期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为基础的。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蒙台梭利“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
”——陈鹤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发展了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三十到8岁时完成,其余百分之二十到17岁完成。
”——美国布鲁纳“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二天了。
”——前苏联巴甫洛夫心理的产生: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儿童早期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
脑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教育密切相关。
早期教育,家长和老师该做什么?“一个人不懂小孩儿的心理,小孩儿的问题、小孩儿的困难,小孩儿的愿望,小孩儿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儿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何能让小孩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获得更好的发展?”——陶行知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1. 定义: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2.标志: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自我意识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 定义:使幼儿懂得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2. 含义:强调预防、着重促进、系统(多学科综合、多方面合作)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促进全体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幸福感,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1)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坚持性。
2)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的初步交往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格。
既要学会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也要同情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特别是亲人、老师和同伴。
4、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创造精神。
5、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和他人想法、情感的能力,通过游戏锻炼控制自己的能力,保持愉快情绪,克服胆怯心理,勇于表现自我,培养诚实、勇敢、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
6、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进行心理教育,防止问题的发生。
7、促进家长和教师保持良好心态,促使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爱自己、家人、同伴、老师2.探索周围世界3.交往教育4.自主自理教育5.积极自我意识和主观幸福感教育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1. 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与表现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的、稳定的求知欲强合群诚实不说谎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2. 幼儿心理与行为品质的判断和评价自尊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责任感交往能力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教育一、为什么不能吓唬孩子?吓唬,是一些教师和家长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为了制止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就说:“别去,那有熊瞎子会吃你!”晚上,孩子没有很快入睡,母亲往往会说:“快睡吧,再不睡,大灰狼就会把你带走了!”孩子哭了,老师或家长就会说:“不许哭,再哭就叫警察把你抓走!”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常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或制造恐怖的气氛把孩子“镇住”。
这种办法虽然有时候会奏效,但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不利。
在这种恐吓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至少会表现出一下弱点:1.吓唬会使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错误的观念。
由于成人的吓唬,一些正常的自然现象,如刮风、打雷、闪电,都会使孩子感到异常恐惧;而一些可亲可敬的叔叔阿姨,如大夫、警察等,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感。
2.吓唬会使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怯懦。
3.孩子的神经系统脆弱,吓唬会使孩子精神持续处于紧张不安状态,惊恐不定。
如夜间睡觉会突然惊醒,做噩梦,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4.吓唬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可怜虫,这种自卑心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丧失自信心。
5.会损害成人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使孩子对成人产生不信任感。
父母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
久而久之,孩子便把大人的话看成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
二、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谎时,家长往往会非常痛心和愤怒。
天真的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呢?1.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子身上。
他们常常会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例如,明明听了孙悟空的故事,会告诉妈妈他跟孙悟空一起玩,并一起打妖怪。
又如,珍珍告诉老师:‚我们家有汽车,是红颜色的。
‛其实,孩子不是在有意撒谎,而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像。
2.希望得到长辈的奖励或者逃避惩罚。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
例如,姥姥问3岁的青青:‚你喜欢姥姥,还是喜欢妈妈?‛青青说:‚喜欢妈妈。
‛这时,姥姥板起脸孔,教训她:‚好没良心的东西,从小我就带着你,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你却喜欢妈妈!‛青青一看这势头,马上改口说:‚我喜欢姥姥,姥姥好!‛于是,姥姥笑得嘴都咧开了,又是抱又是亲。
从此,青青学会了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着妈妈说妈妈好,当着姥姥说姥姥好!还有,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家里刚买来的东西,非要用手拿一拿、仔细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弄坏了东西,这时孩子紧张而恐惧,害怕父母训斥、打骂,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当孩子说实话受到惩罚时,他就会用撒谎来自卫。
例如,爸爸发现自己的钱少了,问到孩子,孩子承认是他拿了,爸爸不由分说,一顿饱拳,还大声骂道:‚你这么小,就会偷钱了,今天,我要好好教训你!‛孩子对这种教训记忆犹新,每遇到犯错误或不中爸爸意时,说话就要动脑筋了,要不就会受惩罚的。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说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的探索,他们是诚实的人。
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们就开始学会了说谎。
父母虽然很多的时候,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出现了不满、愤怒、责备,父母表现出的往往是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诚实的品质。
3.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撒谎。
有些孩子习惯于把一切的玩具、食品等都归自己所有。
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的或者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
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
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
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
这种类型的撒谎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三、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毛病?1. 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容易进行想象型撒谎。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象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
当孩子无意的撒谎给别人带来伤害时,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这种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
2.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样。
父母、老师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要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
3.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孩子撒谎,还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进行施教。
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父母就应该为之感到高兴和骄傲。
4.要学会信任孩子。
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撒谎,就认定孩子永远撒谎,否则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信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父母的充分信任会使孩子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5.要及时制止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行为。
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
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及时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因为是一些小事儿不制止,反而觉得有趣,家长要切忌如此,因为这种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6.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家长不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来教育孩子。
因为这种方式易使孩子产生撒谎等不良行为。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对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表扬,尽量不要使孩子从撒谎中得到好处。
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惩罚他是因为他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犯错时应该如何去做;当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时,首先要表扬孩子勇于认错的行为,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做好。
‚斧头和樱桃树‛的故事:‚年幼的华盛顿为了要试试手中的斧头是否锋利,把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砍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