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模式与运营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模式与运营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而城市综合管廊作为一种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正在越来越受到广大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设模式:1. 综合规划设计: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设计,确保各类管线的布置合理、协调统一。
在规划设计时,应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地下空间利用和优化布置,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
2. 分期实施:由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期的方式进行建设,以降低整体投资风险,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分期实施还有利于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3. 公私合作: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需要庞大的投资,传统的单一投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公私合作模式则能够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政府在项目策划和监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民间资本则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运营管理:1. 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城市综合管廊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
可以成立专门的管廊管理机构,负责对各类管线的维护和管理。
该机构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标准,加强对各类管线的巡检和维修,确保管廊的正常运营。
2. 完善的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管廊的安全隐患,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管廊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管廊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参考依据,确保管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加强应急管理:城市综合管廊的安全事故可能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急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结论: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关键。
通过综合规划设计、分期实施和公私合作等建设模式,以及建立健全的运营机制、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加强应急管理等运营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综合管廊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综合管廊安全、高效、持久地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实现综合管廊的全面、实时、智能监控。
2. 提高综合管廊的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3. 确保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安全稳定运行。
4. 优化综合管廊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5. 建立健全综合管廊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工作内容1. 监控系统建设(1)在综合管廊内安装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
(2)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管廊内各类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
(3)搭建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预警等功能。
2. 运维管理(1)建立健全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责任、流程和标准。
(2)组建专业运维团队,负责管廊内各类设备的巡检、维护、维修等工作。
(3)定期对管廊内设备进行检测、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空间布局优化(1)对管廊内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各类管线布局合理、安全。
(2)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管廊内管线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4. 应急管理(1)制定综合管廊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措施和责任。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应急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5. 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加强对管廊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综合管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综合管廊管理人才。
4.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对综合管廊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规划目标
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的长期 需求,提高城市管理和维 护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 展。
规划内容
明确管廊的布局、断面设 计、入廊管线、建设规模 和投资估算等内容。
结构设计
结构类型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建设 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 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等。
荷载分析
对管廊所承受的荷载进行 详细分析,包括自重、土 压力、水压力等,以确保 结构的稳定性。
提供基础数据。
预警系统
03
根据监控数据和环境变化,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数据整合
将各类监控数据、运营数据等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
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潜在问题,优 化运营管理。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便于决策 者快速了解管廊运营状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设备监测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管廊内各类设备的工 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数据传输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提 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性。
远程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管廊内设备的远程控制,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
云计算平台的建设
01
数据存储
利用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将海量 数据存储在云端,确保数据安全 可靠。
收益来源
探讨地下综合管廊的收益来源,如租赁费用、广告收益等,以提高项目的经济 效益。
社会效益评估
01
城市形象提升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技术简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 等集中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按需分配。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智慧城市地下管 廊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
信息化管理需求
实时监控:对地下管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分析:对地下管廊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远程控制:实现对地下管廊的远程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共享:实现地下管廊信息的共享,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 安全防护:保障地下管廊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管廊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管廊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潜在问题,提前预警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管廊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防范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管廊数据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前规划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智能监控:利用 AI技术对地下管 廊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实时监控和 智能调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管廊的远程监控和智能 调度,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城市安全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安全监控和 预警,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管廊的节能减排 和绿色环保,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监控与预警系统
实时监控:对地下 管廊的运行状态进 行实时监控,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预警功能:对可能 出现的故障、事故 进行预警,提前采 取措施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
01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政策要求
国家标准GB 50838-201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综合管廊应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维护单 位并建立管理维护档案。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3〕36号),该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 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 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01
现状与问题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
管理:种类繁多 多头管理
睿利而行 2020年3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
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
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
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一体化管
智智慧慧城城市市地地技支缺下下术撑乏管管:不创廊廊足新云云平平台台建建设设和和理理运运平平资建营营台台数料而方方建建据缺不案案设设:失立方方智智案案慧慧城城市市地地下下管管廊廊大大数数据据一一体体化化管管
睿利 而行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智慧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验收和维 护
在项目验收和维护阶段, 需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 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 果达到预期要求。同时, 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 训和维护支持,确保系统 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5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
方案中技术的成熟度
该方案所采用的技术均经过充分验证,具有较高的成熟 度。
技术实施的风险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已被充分评估和预 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技术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该方案所采用的技术与现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 够顺利实现无缝衔接。
经济可行性分析
投资成本
该方案的投资成本合理,且在可承受范围内。
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估算合理,考虑到长期运营的情况,能 够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01
02
03
04
05
项目立项
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对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化解决 方案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 和风险评估,明确项目的 目标和实施范围。同时, 还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和预 算,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 障。
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 据项目需求和目标,制定 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 线。同时,还需要进行必 要的技术验证和模拟实验 ,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 靠性。
系统开发和测 试
在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 需要根据方案设计和技术 路线,开发相应的软件和 硬件系统,并进行测试和 调试。同时,还需要进行 必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测 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系统部署和调 试
在系统部署和调试阶段, 需要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场 景中,并进行现场调试和 优化。同时,还需要与用 户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 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用户满 意度。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应运而生。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城市的各种管线集中放置于地下的系统,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管道、通信管道等。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一、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勘察,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
其次,根据地下综合管廊的功能需求,对管廊进行布局设计。
包括确定不同管道的布置位置、管道的尺寸和深度等。
第三,进行管道的施工工程。
这包括开挖管廊的坑道、安装和连接管道、进行防水和护壁处理等。
最后,进行管道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土壤环境。
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工人的安全。
二、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包括管廊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管廊的巡检和维修制度。
定期对管廊进行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
对于出现的漏水、堵塞等情况,需要及时修复和处理。
其次,建立管廊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管廊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可以对管廊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再次,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置措施。
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最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需要与城市的各个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
共同解决管廊设施的管理和运营问题。
结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需要充分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保障管廊的安全和运行顺畅。
只有做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智慧城市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与应用:实 现综合管廊数据信息 的共享与应用,提高 信息利用效率和公共 服务水平。
运营实施步骤与措施
步骤
1. 制定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规划方 案。
2. 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 理和应用。
运营实施步骤与措施
3. 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综合管廊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节约成本
通过自动化管理和运营,可以减少人 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成 本控制。
特点总结
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综合管廊的 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实时性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 解决潜在的问题。
协同性
实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 同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扩展性
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适应不 同规模和类型的综合管廊。
该方案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的 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政府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 更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 。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01
02
03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慧城 市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一体化 解决方案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 全化。
未来,该方案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 重要标准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 广泛应用和推广。
实现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如温度、湿度、水位等。
案例一:某市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项目
• 对综合管廊的运营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 支持。
案例一:某市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项目
3. 应用效果
提高综合管廊的管理效率,减 少人工巡检成本。
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面监控, 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实现更精细化的监测与预警
针对管廊内部环境的微小变化进行监测,如气压 、温度等参数,确保管廊运行的安全性。
强化平台安全性与可靠性
加强对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的 网络安全保护,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 同时,开展平台间的兼容性测试,提高系统的可 靠性。
信息化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城市地下管廊可视化指 挥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基础。
3
政府管理需求
政府对城市地下管廊管理提出新要求,需要实 现可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
解决方案目标与任务
实现可视化
01
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将城市地下管廊的设施、布局、运行状态
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提高管理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数据采集子系统
通过多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地下管廊的环境、状态、水位
等信息。
02
数据传输子系统
将采集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指挥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和准确性。
03
指挥管理子系统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GIS等技术,实现地下管廊的实时监控、预测
预警、应急指挥等功能。
主要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处 理
智能预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预警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判 断,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
跨部门协同
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信 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 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兼容性与扩展 性
支持多种设备和传感器接 入,可扩展性强,方便未 来升级和扩展功能。
03
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
可视化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廊)运营管理办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再生水、热力、燃气等公用设施管线的公共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融资、特许经营,及建设、运营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解决重大问题。
第六条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当遵循统筹建设、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第七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措。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第八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其特许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第25号令)。
第九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有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监理资质的专业机构,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的辅助力量,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的安全风险防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第十条已明确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不再保留另外规划的管线位置。
管线单位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行地下管线施工。
已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新建管线应当入廊,既有管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有序入廊。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管线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做好管线入廊工作。
第十一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统筹考虑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因素,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长期建设发展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对年度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3•【字号】宁政规字〔2023〕8号•【施行日期】202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宁政规字〔2023〕8号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和《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和管理作为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管理职责,实行有偿使用,强化维护管理,保障安全运行,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发挥管廊的综合效益,营造安全、高效、优质的管廊运营环境。
(二)基本原则1.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各行政主管部门、市(区)级管廊公司和管线单位的职责,保障管廊管线入廊率,提升管廊专业化、协同化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
2.实行有偿使用,完善支持政策健全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及运营维护费用支持政策,统筹运用价格补偿、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确保管廊运营维护安全和稳健发展。
3.强化维护管理,保障安全运行建立健全管廊运营维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制度,制定管廊及入廊管线事故应急预案,确保管廊和管线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4.建立智慧平台,实现统筹管理建立市级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指导区(园区、板块)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各级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管廊运营安全和维护质量。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挑战 •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
案总体架构 •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
案关键技术
contents
目录
•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 案实施及效果
•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 案未来展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监控地 下管廊的环境和设备状态,一 旦发现异常或安全隐患,立即
触发报警机制。
2. 决策支持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管 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包括管廊 运行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等。
3. 移动应用
开发移动应用端,方便管理人员随 时随地查看地下管廊的状态信息, 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
03
技术应用成投入大量的资 金和人力成本,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笔不小 的负担。
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压力大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风险也随 之增加,需要加强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安 全管理体系。
02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 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总体架
构
总体架构概述
•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包括 各个层次和组件的组合,旨在实现地下管廊的有效管理和监 控。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信息化 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关键技
术
物联网技术
传感器技术
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对地下管廊的环境、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管廊的安全 运行。
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管理人员与现场设备的远程交互。
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
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集约高效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韧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含县城,下同)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确权登记、运营、维护等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指位于城市的城镇开发边界内、主体建于地面以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包括工业管廊。
本规定所称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行的消防、排水、通风、照明、供电、标识、监控与报警、人民防空、智慧化管理系统等。
第四条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有序建设、统筹兼顾、依规入廊、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称管廊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统筹推进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和管廊建设、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管廊专项规划审查、管廊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规划核实和用地空间确权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管理)部门负责指导项目立项审批、协调管廊收费标准制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管廊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管廊专项规划,经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编制管廊专项规划应当充分征询有关主管部门、管线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地上土地使用权属单位意见,有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管廊专项规划的修编,按照编制审批程序办理。
第七条编制管廊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地下管线、防洪排涝、人民防空、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明确入廊管线种类、标准断面形式、三维控制要求,合理预留增容空间。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引言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开挖或既有地下管线改造成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综合基础设施,能够集成排水、供水、电力、通信、热力、道路、轨道等综合管线,同时还可以考虑添加智慧城市、互联网+, 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元素。
城市综合管廊以其集成配套、借地节约、安全可靠、管理便捷等优势,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则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关键环节。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综合管廊的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其目的是为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依据,包括如下步骤:需求分析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应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城市规划、交通、环保、住宅区等方面的需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以及不同阶段的需求,全面分析其特点和要求。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既包括城市综合管廊所需配套的功能需求,还包括技术可行性、经营模式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终得出综合分析报告,包括市场需求情况、技术优化建议及目标规划等方面内容。
设计原则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原则包括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科学防灾防汛以及节约建设成本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和后期扩展,避免设计不当导致出现后期管理困难或扩展难题。
工艺方案在设计前需要考虑整体流程的预估,包括管线的敷设及维护、各模块的制造和安装、工地环境复杂性及施工难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提出设计方案。
设计评价评价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方案必须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对设计原则、工艺方案、技术可行性、环保要求、预算及管理可行性等因素进行评价。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包括管廊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紧急救援,其目的在于保证城市综合管廊各方面设施的正常运作,以维护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的生活正常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管廊巡检日常巡检是保障城市综合管廊正常运行的基本措施,巡检周期一般按季度、半年度或年度设置。
综合管廊营运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确保管廊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
第三条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三)科学合理,经济高效;(四)公众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管廊运营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建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构,负责管廊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第五条综合管廊运营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管廊运营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管廊的维护、保养和巡查;(三)负责管廊内各类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四)负责管廊的安全保卫、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五)负责管廊的招商引资和资产经营;(六)负责管廊的公共信息发布和用户服务;(七)负责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第三章管廊运营管理内容第六条管廊运营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管廊基础设施管理:1. 确保管廊结构安全,防止坍塌、渗漏等事故发生;2. 定期对管廊进行巡查、检测和维护;3. 及时修复管廊损坏部位,确保设施完好。
(二)管廊内设施管理:1. 确保各类设施运行正常,及时更换故障设备;2. 定期对设施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设备使用寿命;3. 对新增设施进行验收和登记。
(三)安全管理: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四)环境管理: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减少污染;2. 加强绿化、美化工作,提升管廊环境;3. 定期对管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用户服务:1. 提供便捷的用户服务,解答用户疑问;2.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3. 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第四章运营管理保障措施第七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运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智慧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智慧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是推动城市 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02
通过建立智慧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全面感 知、数据共享和智能分析,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和运营水平。
03
该方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可以为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地下管线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布设传感器和RFID标签可实现对管线位置、状态 、属性的精准感知和动态更新。
云计算技术
要点一
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可将 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程序等服务集中在云端 ,供用户按需使用。
要点二
云计算技术在地下管线中的应用
提升地下管线安全管理效率
实时监控与预警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地下管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智能化调度与应急指挥
建立智能化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事故的快速响应、高效调度和协同处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预防性维护与检修
通过数据分析与预测,实现地下管线的预防性维护和检修,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增强城市应急响应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点一
全面掌握地下管线分 布
通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各类管线分布的全面掌握,为 城市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
要点二
实时监测与预警
通过在地下管线部署传感器和监测设 备,实现对管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信息。
要点三
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
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
《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廊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地下管廊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维护难等。
而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则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主要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对地下管网进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地下管道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地下管廊建设和运营的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在地下管道设施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管道设施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这些传感器可以采集温度、压力、湿度、振动等多种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中心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管道设施的状态进行预测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除了监测和预测功能,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还提供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地下管道设施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则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同时,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还可以实现对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管道设施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地下管廊建设和运营中,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管廊管线工程与管廊运营管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工程研究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工程研究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研究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工程研究
主编单位: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华北市政设计院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
广州大学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专家审查会已完成,进入报批
一、标准编制情况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给水、再生
水
排水管渠
天然气管道
热力管道
电力电缆通讯线缆
一、标准编制情况
章节设置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管线设计与布置
管线材质要求
特殊设施设置
管线综合设计
廊线廊体影响
一、标准编制情况
关键要点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使用对象
管线影响
安全度
标准协调
一、标准编制情况
编制难点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工程研究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研究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CO.,LTD
一、标准编制情况
主编单位: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参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公安部四川省消防研究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