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 接触途径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中毒症状
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
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应急处理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如果中毒者呼吸窘迫,可进行气管插管。当中毒者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施行环甲软骨切开术。
(3)病人去污
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
①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
②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若其戴有隐形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求帮助。
③如果是口服中毒,应插胃管并尽快给服活性碳,洗胃液和呕吐物必须单独隔离存放。
(4)解毒治疗
对中毒者应立即辅助通气、给纯氧,并作动脉血气分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PH<7.15时)。对轻度中毒者只需提供护理,对中度中毒或严重中毒者,建议参考下列疗法:
①紧急疗法:在紧急情况下,施救者应首先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放置在患者鼻孔处,吸入30秒钟,间隙30秒,如此重复2~3次。数分钟后可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3支。亚硝酸异戊酯具有高度挥发性和可燃性,使用时不要靠近明火,同时注意防止挥发。
施救人员应当避免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以防头晕。
②注射疗法:可选药剂为4-二甲氨基苯酚疗法(4-DMAP) 或亚硝酸钠疗法。
4-二甲氨基苯酚疗法(4-DMAP):立即静脉注射2ml10%的
4-DMAP,持续时间不少于5分钟(用药期间检查血压,若血压下降,减缓注射速度)。
亚硝酸钠疗法:以3%亚硝酸钠10~15ml静脉缓慢注射,速度以每分钟2~3ml为宜。
在用过4-二甲氨基苯酚或亚硝酸钠后,再用同一针头以同样速度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50ml(推注10%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准为100mg/kg)。若在0.5~1小时内症状复发或未缓解,应重复注射,半量用药。
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给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应注意对症治疗及防止脑水肿,可以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不宜用美蓝。对于神智清醒但有症状的中毒者也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但不应使用亚硝酸钠或4-二甲氨基苯酚疗法。
氰化物泄漏
1.水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氰化物泄漏入水后,首先应当分析其水溶性。绝大多数重金属无机氰化物难溶于水,例如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汞等;其它类氰化物大都易溶于水,例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钙、氰化铵、氰化氢等。低分子量的有机氰化物(或称腈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例如乙腈能与水混溶,丙腈和丙烯腈也可溶解于水,但丁腈以上难溶于水。工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以碱金属盐类氰化物、丙烯腈等液态腈类较为常见,这类物质在水中大都能溶解,事故处理较艰难。
在运输过程中,如氰化钠或丙烯腈在水体中泄漏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控制与警戒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已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量。否则,现场人员应边等待当地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边负责事故现场区域警戒。
根据2000版《北美化救指南》,大量氰化钠(>200kg)在水中泄漏时,紧急隔离半径应不小于95m。现场人员应根据氰化钠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500~10000m左右的警戒区。应组织人员对沿河两岸或湖泊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2)环境清理
根据现场实际,现场可沿河筑建拦河坝,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然后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大量生石灰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品,中和氰
根离子。如果污染严重的话,可在上游新开一条河道,让上游来的清洁水改走新河道。
微溶或不溶性腈类液体泄漏到水中时,对于密度比水大的(例如苯乙腈),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在河底或湖底位于泄漏地点的下游开挖收容沟或坑,同时在收容沟或坑的下游筑堤防止泄漏物向下游流动。对于密度比水小的(例如戊腈、苯乙腈),应尽快在泄漏水体的下游建堤、坝,拉过滤网或围漂浮栅栏,减小受污染的水体面积。(3)水质检测
检测人员定期检测水质,确定氰化物污染的范围,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检测人员及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橡胶耐油防护手套。
2.陆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如发生氰化钠陆上泄漏,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控制与警戒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一定要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处理工具有限或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现场人员应边等待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到来,边负责现场区域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若是丙烯腈、乙腈等腈类液体泄漏,这类物质高度易燃、易爆,要注意防止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发生。现场应杜绝火源、火种,所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爆型的。救援人员应当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2)现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