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历史1-2:汉代儒学 36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1-2.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 )
C.儒法并用
D.
【例题2】
(C )
①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2课 汉代儒学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唐乱朝诗,人章碣刘《焚项书坑原》 来不读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汉 背景:焚书坑儒 代 的批判 儒
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打击
汉初:无为而治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 或乘牛车。
三 年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
Baidu Nhomakorabea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 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 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 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时期

都鄙廪庾(lǐn yǔ)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jiaò),太仓之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 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 则阻其强而合从(纵)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例题1】
B( )
A.
B.
C.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分析】
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继位 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董 仲舒的儒学独尊理论又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
1-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 B( )
2.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对文化的影 响。
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有早期的“世官制”汉代的察举 制 (近代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即源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的主要基础),隋
(1)科举制出现的社会背景:士族制度的腐朽与衰落,士族 地主与庶族地主间的裂痕严重地威胁着地主阶级的统治,隋唐 时期的大统一局面为弥合地主阶级间的裂痕提供了社会基础。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原因: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方面:
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 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消极方面: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
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1.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
(1)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 和“礼”,主张仁爱,维护周礼。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 学说,提出了仁政,认识到“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春秋 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变革时 期,儒家学说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 建制度、统一国家、相互争霸的需要,没有得到新型统治阶级 的重视。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 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 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自唐代完善了科举制,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 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科举制由于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 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尊师重教的传 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的形成。
④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 的范围之内的制度,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 “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研究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汉武帝
董仲舒
董仲舒的思想
1、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君受命
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人君无道,天就会
降灾祸进行来谴责和警告。人君必须遵循天
道,实行仁政。
“天人感应”
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
传》
“春秋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推举儒生作官,
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隋唐时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
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因此全面影 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儒学的现实意义挖掘:
• 政治方面: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 外交方面: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 文化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巩固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
• 1、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2、察举制、科举制度——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 强化
太学招生简章
太学地位:国家培养政治
管理人才的学校
太学内容:五经
师资力量:博士 太学作用: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3、对统治基础 4、对政坛
2、察举制、科举制度——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