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
西方园林发展的概述
西方园林发展的概述西方园林的发展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整体来看是这样,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
古埃及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法老和贵族们的享乐需求,那时的园林多与宫殿相伴,有水池、种植着各种植物等。
就像是讲究对称和秩序,比如说一些宫苑中,会用规则的几何形划分区域,种植树木也整齐排列,这是受到当时古埃及人严谨的宗教和社会秩序观念影响。
大致分这几个部分。
然后就是古希腊园林,它与古希腊的文化息息相关。
希腊人崇尚自然之美,但他们的园林也不是完全的自然式。
庭院园林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核心内容是往往以柱廊环绕,中间布置小型的喷泉,种植着一些花卉和少量的树木,这种园林风格反映了希腊人对户外公共生活以及美学的追求。
比如说在一些希腊的公共建筑周围就有这样的庭院园林,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交流。
接下来是古罗马园林。
古罗马园林在吸收古希腊园林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宏大和豪华。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庄园园林大量出现。
罗马人有着很强的工程技术能力,他们建造了非常壮观的引水渠,从而保证园林中有充沛的水源,可以营造更大规模的喷泉和水池景观。
而且在园林布局上,传承古希腊的对称规则等,同时还把雕塑艺术融入其中,使得园林带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像罗马的哈德良离宫就是典型例子,那里有巨大的建筑、精心修剪的植物、宏伟的喷泉等等,规模惊人,花园和建筑完美融合。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园林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段时期园林发展比较停滞,主要是与修道院等宗教机构联系紧密。
园林更多是为了满足修士们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一些宗教仪式用途,通常种植草药等一些实用的植物,形式比较简单质朴。
框架上是这么理解,这一时期宗教影响对园林的风格和功能起到了主导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园林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变革点。
受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复兴思潮影响,园林风格开始向古典回归。
意大利在这时期是园林发展的先锋队。
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意大利的台地园兴起。
利用地势的高差打造层层台地,这种园林巧妙地把建筑、花园、喷泉、雕塑等元素结合起来。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徐雪莹园林1111班学号 1106183127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中文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的比较,来了解环境艺术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审美体现与思想差异。
关键词:历史背景。
文化传统。
环境艺术。
园林艺术。
审美体现。
思想差异英文摘要:The botanical garden is the humanity builds esthetic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the nature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the process applies to know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manifests.But Chinaand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different the style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sunique.Through to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understood environment art manifestsesthetically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rt aspect with the thought difference.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Environment art Botanical garden artManifests esthetically Thought difference绪论:这学期我们上了中外园林史的课程。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
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
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
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
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则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正文: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或者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人工跌山理水,结合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建筑的配置,从而构建了一个供人们游览、休息和居住的环境。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
世界上各个名族都有对自然美德审美要求,但只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自己的园林创作。
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说:“园林史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缩写。
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地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画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对于中西方园林的分析,更有利于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得中西方园林艺术在更多方面交流、融合。
1、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之下,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西方艺术风格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汇总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西方园林发展开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摘要: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自然可以体现园林的情趣,然而自然是自由的,是不对称的,这似乎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成了一组矛盾。
如何解决这组矛盾,使皇家园林既能供皇帝游山玩水,又能体现皇室的至高无上,在对自然的审美之中不忘对显赫王权的宣扬,就成了园林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了。
本文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内容。
关键词:中国皇家;园林空间;轴线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
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
一、轴线与空间序列轴线在西方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还是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轴线始终是景观构成的灵魂,是展现伟大风格的最佳手段,所有的造园要素都是根据轴线来布置的。
轴线对全园的控制能反映出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
轴线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主观感觉上的线。
二是主要的路径。
前者表明轴线是规定秩序的工具,后者则象征着事物发展和运动的主要方向。
解放公园中的轴线属于后者,空间轴线结合园路布置。
空间序列是指景观空间先后活动的动态顺序关系,是空间在时间上的变化所引发形成的一定知觉形象。
它利用传统视觉艺术着眼于空间动态的组合,用比例、尺度等硬件进行塑造,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
在序列空间中人的形体运动按连续性、顺序性的秩序展开具有递变、前后相随的时空运动特点,同时指人的心理随物理时空的变化做出瞬时性和历史性反应呈现。
二、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分析1.园林空间轴线的出现—秦汉时期。
一是秦汉时期的园林轴线。
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从历史文化方面浅析中西方园林差异
从历史文化方面浅析中西方园林差异0 前言文化是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全部文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并存活于自然中。
园林景观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本身就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园林形式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建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文化行为,通过不同的设计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当中,景观设计师将自己对园林景观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景观形式表现出来,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同中国园林相仿,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数千年发展过程。
西方各民族的园林在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下,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多次演变最终形成特有的园林形式。
1 各具特色的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1.1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含蓄、恬静、淡泊、古拙为美。
古人在建造园林过程中,探索出各种建造艺术法则和规律,巧妙地运用各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设计手法自由灵活,组合随意,刻意避免人工的痕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师法自然”的原则,通过模拟自然风光,从而营造了城市山林,达到了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意境美,在借助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而又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中国园林在创作设计方面重视利用自然的可持续性在为自我服务的同时创造出自然式的园林,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设计风格。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
(1
(2
(3
(4
(5)追求形式与写实。
欧洲人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认为艺术的真谛和价值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
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
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
西方园林发展史
.
艺术形式
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 囿或皇家园林,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 园林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 了满足人们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
.
•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 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 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 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 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 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 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 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 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 “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 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 (3)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
德国的造园艺术
.
类别 园林布局 园林道路 园林树木 园林花卉 园林水景 园林空间 园林雕塑 园林取景 园林景态 园林风格
西方园林艺术风格
.
.
.... Nhomakorabea.
.
.
.
.
.
.
.
.
.
.
.
.
.
.
造园艺术
•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 法国的造园艺术 • 德国的造园艺术
.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轴线差异例析
中西园林轴线差异例析一、概述16-18世纪中国处于皇家园林的繁荣发展时期,而欧洲国家则兴起了乐诺特尔式园林,中西方的帝王园林更是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当时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本文主要以16—18世纪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园林中轴线做法作为参考。
中轴线在中国及欧洲出现有其共同原因,但基于文化影响上的差距,他们又以不同的形式表现。
本论文则从文化视角分析了基于中西古典园林轴线差异的深层原因。
提出当今全球化的景观规划设计轴线设计趋同的问题,并呼吁文化识别性在规划中的重要性。
二、中西文化比较对轴线的影响1 地理背景影响下的轴线差异从地理区位上来说,中国地大物博,属大陆文化,而西方临近地中海,是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因受山岭江河阻隔而造成狭隘性与封闭性,因对土地的私人占有而产生封疆与世袭观念,又因土地占有的面积大小与山岳的高低形成等级制度。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多以封闭院落形式组构而成,而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象征着等级制度。
海洋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天风海涛,最能启迪人们想象与幻想;而险恶的风波,又能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使航海成为勇敢者的事业。
海洋是流动的,变化的,宽容的,有较大自由度,较少狭隘观念与保守思想。
因此,西方的轴线往往更为宽敞开放,像一幅平面的图案,有较大自由度,常见各种地毯式花坛,非常壮丽1。
2社会心理引起的生活方式不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轴线中我们常见到那种院落围合而成的轴线,园林以静幽取胜,而西方园林中的轴线形式则非常张扬,体现西方人外向的特征。
中国人生活方式有明显内向的特征,不是向外探索自然界规律,而是向内探索人的心灵世界,重视人格修养,追求道德意识的完善。
修身养性成为知识分子读书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不同于西方人外向型的认知取向,向外探索自然物的结构成因,追求纯知识是基本特点。
在对于自然之物的探索,中国人不是追求对自然界纯规律性的认识,而是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人身道德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这些都表明了一些内倾的取向。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先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园林名称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二、园林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三、园林开发方式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园林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溯源与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溯源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载体。
园林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过程。
由于中西方园林溯源不同,所以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异。
中华文明起源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长江、黄河流域,所以中式园林的设计多是效仿自然、探索自然的形式之美。
西方园林起源于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地貌,但定期泛滥的尼罗河造就了大量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人们将方形的耕地划分成若干格,所以以几何美学为核心的西方园林也由此诞生。
(二)艺术层面的差异从艺术作品上看,中国艺术比较突出的特点表现就是注重意境,讲究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和大量留白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欣赏中国山水画非常需要欣赏者的想象力,一幅山水画在浓墨与留白之间给人无尽遐想。
山水画更是画师情绪的载体,体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归隐田园、宁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也讲究情景交融,很多时候人在观景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景色融为一体。
园中的小径通幽则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西方艺术从诞生初期就注重写实、细致入微。
在西方,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在初期都更注重写实,通过对画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或者景物最真实的一面。
早期的雕刻艺术家们也十分看重雕塑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准确地营造出雕塑的体态之美,所以透视学也诞生于西方。
由此可见,西式园林中严谨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正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因此西方园林设计整体布局工整,细节之处十分精巧。
(三)文学层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词可以用寥寥数词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便给人无限意境,寄托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的诗句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多是理性化的,很难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奥妙。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作者:金云峰朱蔚云来源:《广东园林》2016年第03期摘要:以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过程为主线,着重探讨造园师根据功能与原址场地需求对轴线空间进行改造的过程与动因,产生了单向轴线空间、双向轴线空间和放射交叉林荫道轴线空间,增强了景深与全园的可游性。
轴线的朝向与定位关注于周边环境,并与园外标志物形成对景,开辟后世轴线空间从视觉对景向实体空间延伸的先河;外围林园逐渐代替围墙成为边界,内外空间层次过渡清晰而有序。
关键词:传统园林;意大利园林;园林轴线;空间演变;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38-06引言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从生成、探索到持续发展,具备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结构、从内向孤立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过程。
本文以历史实例分析为主线,借鉴西方园林史研究中的“形式分析”,力求把历史和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研究[1~2]。
通过对历史的“情境分析”追溯还原设计精华[3],阐释轴线空间生成演变的成因与内涵,同时也揭示了从中世纪内向园林到外向扩展的现象学特征,及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空间观念的变化[4]。
1园林轴线空间生成背景:中世纪时期中世纪园林实例已无从考证,根据诗歌、图绘等零星资料拼合当时的空间图景,可以描绘为基督世界的无穷畅想与受限的内向空间。
空间原型源于古老而美好的天国乐园。
它是人类社会不同种族共有的美好愿景,是各文化宇宙观的理想化和具体化。
中世纪园林将景观多样性融入到基本均衡的十字轴四分园中,将无尽的天空引入园内,形成封闭内向的空间特征及对无限空间的遐想。
中世纪古画描绘的天堂源于三种相互影响的原型:古波斯的天堂(Pairidaeza)、阿卡迪亚(Arcadia)及伊甸园(Eden)。
内向封闭空间以防御为需要,围墙围合成为固有特征,集中于焦点并具明确边界,人则位于空间中央。
15—18世纪欧洲传统园林轴线空间演变解析
15—18世纪欧洲传统园林轴线空间演变解析*Study on Transmutation of European Traditional Gardens Axis Space from 15th to 18th Century朱蔚云 金云峰 ZHU Weiyun, JIN Yunfeng摘 要 15—18世纪欧洲传统园林轴线空间从生成、探索到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结构,从内向孤立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过程。
本文以具有时代先锋性的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17世纪法国园林和18世纪英国园林为代表,归纳并总结了园林轴线空间形态与功能、轴线空间与建筑关系、视线与围合边界的关系、造园要素的处理等方面的演变,试图剖析演变过程中轴线空间对多种单元空间和造园要素统一的组织。
关键词 风景园林;西方园林;传统园林;园林轴线;空间演变;设计方法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merging, exploring and continuous developing during 15th to 18th Century, the spatial axis of European traditional gardens had passed through a period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from isolated to integration.Through deep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and typical garden cases from Italy in 15-16th, France in 17th and UK in 18th, 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xis form and function, axis and architecture space, vision and closed boundary,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cape element.It tries to analyz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axis space for a variety of cell spaces and garden elements in transmutation.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stern Gardens; Traditional Garden; Garden Axis; Space Transmutation; Design Method0 引 言园林史研究中通常仅对风格和形式进行划分,忽视了对设计方法间连续性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1轴线文化轴线是一条线,用于对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条轴线可能是一条路、林带、运河,也有可能是一条看不到却能处处感受的到的线,比如北京紫禁城的中轴线,伊斯兰花纹中的对称轴。
而本文想要探讨的轴线文化,就是那条可能看的到也可能看不到的轴线,在西方园林中的体现与否。
通过对西方园林史中轴线文化的回顾与评价,我们看到每个园林的建造形式与当时人类社会文化和思潮的关系,理解到形式与思想之间的深刻联系。
2西方园林的轴线应用2.1古埃及的园林古埃及的园林的主要形式是私家庭园和附属于神庙的神苑、圣林以及陵园。
根据平面图来看,古埃及园林都是几何形的,内部布局为轴对称结构。
古埃及的原始几何形反映了一种世界观,它认为每个物体和每种存在都有其给定的场所,而这种场所是固定不变的。
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也反映在陵园中,从现世通向死亡的不朽王国的灵魂路径,由一条直线式动态序列象征着,这是几何陵园中的轴线结构。
如下图所示,当时的庭园已不复存在,但是从仅存下来的壁画可以看出当时的景象。
图2.1.1雷克马拉庭园中的葬礼图2.1.2阿米诺菲斯三世时代某大臣府邸的庭园壁画图2.1.3 特鲁埃尔·阿马尔那的高僧麦利尔的府邸2.2古罗马园林罗马人征服希腊之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并加以发展,全国城镇规划和景观功利化取代了希腊人直觉的非理性规划,奠定了罗马人有序规划的基础。
在奥古斯都时代,贵族们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奢侈的别墅,并将原来周围的农场发展为花园,成为建筑的明确延伸。
这是古典主义的黄金时代,艺术是表达帝国权力的机器。
在被维苏威火山吞没的庞贝和赫库莱妮姆,景物构成了一个完全围合的景观,通过想象性的空间增加了自己的尺度。
临喧嚣的街道一侧设有外窗,每幢住宅因场地不同而异,但通过轴线将开敞的和封闭的空间规划结合起来的原则始终没有变。
乡村别墅中,建筑的轴线支配着巨大开敞花园的布局,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图2.2.1 维提府邸的列柱中庭图2.2.2 劳伦汀别墅2.3波斯伊斯兰园林阿拉伯的建筑样式有赖于波斯,波斯伊斯兰造园式西班牙伊斯兰造园和印度伊斯兰造园的源泉,是他们效法的模式。
波斯的小庭园多为矩形,两条垂直相交、高于地面的园路将庭园分为四个部分,焦点设置浅水池或者凉亭。
如图所示,平面是非常规矩的双轴对称的图案。
图2.3.1波斯地毯上的庭园图案这样的平面布局是伊斯兰特有的,如此对称和完整,是穆斯林所信奉的真主才能拥有的十全十美,因此在城镇规划中,这样的布局会被避免。
图2.3.2 埃拉姆庭园平面图波斯园林里,现存的埃拉姆庭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轴对称布局庭园。
它的平面构成中,纵长的轴线引人注目,庭园的趣味所在都沿着这条中轴线展示出来,密植着柑橘类果树的灌溉区用于保持区域平衡。
在埃拉姆庭园中,轴线除了布局的平面,还有了对庭园功能的组织,轴线上的分布着园林最出彩的部分,这与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景观轴线的意义有所类似。
2.4莫卧儿帝国的造园伊斯兰向东扩张则影响了印度的园林艺术。
莫卧儿人继承了波斯人的象征手法,也继承了蒙古人营造陵墓的习惯,建造了带喷泉的方形水池,水渠和方形平台,包含了古典设计的特征。
大家耳熟能详的泰姬陵就是一个经典的范例,庭园以建筑物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布局,用十字形水渠造就四分园,水渠交叉处安排了喷泉,白色大理石的陵墓静静倒影在水面。
图2.4.1 泰姬陵平面图2.5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意大利位于丘陵地带,因此与众不同的是,意大利的园林大多都是台地园,在立面上有所变化,建造不同形式的露台。
建筑的位置也没有固定,尽可能建在高处可以做瞭望台使用,但是由于地形、方位等的限制,建筑也可能在露台的下方或庭园的中央。
平面上,台地园更加容易依照严格的规则对称格局。
庭园的对称轴必定以建筑物的轴线为基准,有的直接利用,有的垂直或平行。
庭园的细部都通过轴线统一布置。
平面的形式也不限于方形,在对称轴的控制下,也有圆形扇形和弧形的变化。
2.6小结包括之后兴起的勒诺特式园林,西方园林都是以轴对称的几何式园林为基础的。
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何形的轮廓变得不那么清晰,有的也在有意识的利用周边的环境景色。
在细部的处理上也越来越细致精巧。
可以看出,园林设计的这一段发展历程,是在轴对称形式基础上的更新和变革。
展示了人类对艺术认识上的逐步成长。
轴线文化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敬,模仿自然的平衡感和秩序感。
对称是十分简洁清晰的布局方式,对于正在开化的人类来说,对称的、统一的就是美的体现。
自然界的植物、动物都是有对称的特征或者趋势,人类在描绘自然、描绘自己的同时必定发现了这一点,并将其利用在其他艺术创作上。
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筑的附属,其存在也是为了装点或强调建筑。
轴线在园林中的体现方式一般有大道和水渠,作为路线或者视线的延伸,焦点处则是建筑,或者喷泉和雕塑等比较高大醒目的景物,统领整条轴线。
花坛、绿篱和树林等细部也是依照轴线分布。
3西方园林对轴线的摒弃3.1英国风景式造园1625年,培根著作《随笔集》问世,其中阐述了他理想中的庭园,在固守规整有序的手法之外又排斥非自然物,表现自然的野趣。
因此培根被视为自然式造园的预言家。
17到18世纪,绘画和文学艺术热衷于自然,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英国开始出现自然风景园,抛弃了轴线、对称、修剪植物、花坛、水渠、喷泉等人工的元素,改为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自然生长的树木。
代表设计师有肯特和布朗。
另一位设计师钱伯斯崇尚东方园林,在邱园的建造中担任建筑官员,建造了许多中国式建筑。
他的观点为英国造园带来了浪漫主义色彩,为中国热升温。
图3.1.1邱园平面图造园手法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换,反映了人类艺术发展的一大进步,人们的意识终于觉醒到跳出固定的统一模式,开始打翻重来,但这样的摒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稚嫩和武断的。
社会主流崇尚着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彻底否定古典主义的方式。
变革的初期可能都会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激进而尖锐。
总而言之,园林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英国风景园,在布朗粗放派和绘画派的论战中,使英国造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2美国城市公园时期英国风景园的思想由道宁带入美洲大陆,奥姆斯特德继承了他的事业。
奥姆斯特德在19世纪设计建造了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观念,与美国当时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潮流相匹配。
奥姆斯特德派的观点中,要保护自然风景,尽量力戒一切呆板的设计,设置开阔草坪区在中央地带,使用当地树木,道路要设计为曲线形的回游路。
在这些观点中,我们已经看出当代公园设计手法的雏形。
相对于英国风景园的浪漫主义,城市公园的理念就没有那么极端,在手法和形式上是尽量遵从自然。
在这些观点中丝毫看不到“轴线”、“对称”相关的字眼。
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轴线在经历了一系列运动和探索之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
在诸多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和作品之中,功能和理念的比重在增加,景观和建筑的共同话题在深入,平面形式上,有一些流派和设计师诸如荷兰风格派、赖特、柯布西耶等会使用几何母题,却也不是古典主义中对几何的中心化、对称化的利用了,用于对称的轴线不再明显地出现于园林的设计中。
在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的观点中,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
在应用的时候,轴线可以被任何要素所表现,也可以仅仅是一个联结的要素。
轴线是一条动态的规划线,向外伸展。
轴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作为运动、使用和视觉的路线,这与古典园林中轴线用于对称形式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十分不同。
然而现代景观设计也不会规避几何对称式的结构,只是不再拘泥于完全自然或者完全规则的形式了,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功能合理组织于场地之中,使每个功能都在发展中与其他功能和一切积极的消极的因素保持最佳联系。
在功能之外,设计的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居住着的人群,以及各类自然条件都十分相关,我所理解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将平面图描绘出来这么简单,前期的调查研究也十分重要,在了解了场地之后,理解也就形成,设计初步的想法就在酝酿,而此时的轴线或许就是和这些细致的肌理相关,掌握一个设计的空间序列,解决场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要考虑到观赏者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平面上的对称轴,不是一个视线或路线的引导了。
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总是在强调一个景观轴线的概念,和伊斯兰园林埃拉姆庭园类似,园子中的精彩的有趣的部分都分布在这个贯长的轴线上。
景观轴线或许没有一个实体的体现,却也是组织整个园子的重要的规划元素。
熟悉了轴线文化的发展历史,在我们自己设计的过程中,对轴线的理解和使用会更加深入和谨慎,使设计更加有科学深度。
5结语The Shaping of Space,The Meaning of Place主要是概述了景观设计这一行业的起源和发展,曾经我也读了一些关于西方造园历史的书籍,因而选择了轴线文化,与其说是论述这个问题,不如是造园中的轴线发展脉络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其中夹杂了一些对现象和当时造园手法或思想潮流的一些浅陋见解。
参考文献[1]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1991.[2]John·O·ndscape Architecture: 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1998.[3]Geofferey,Susan Jellicoe,The Landscape of Man,shap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Day.2006.[4]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