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1. 引言1.1 介绍老舍《骆驼祥子》作品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于1936年首次发表。
这部小说以描写北京城中一个出租骆驼的小商人祥子为主线,展现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艰辛生存现状和对人生命运的挣扎。
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真实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令人触及心灵的印象。
通过对《骆驼祥子》作品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内核,以及老舍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叙事技巧对作品整体氛围的塑造和读者情感共鸣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1.2 概述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描述故事情节的工具,更是展现作家思想和心情的关键方式。
通过精妙的语言叙事技巧,作家能够巧妙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从而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叙事技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比如对话的设置、人物内心独白、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在小说中,语言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体验。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叙事技巧,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细腻的北京城市画卷。
2. 正文2.1 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篇1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地方色彩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
并且说应该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在作品里被人们称道的北京"大白话"实际上是经过作家提炼的、加攻过的人民口语,《骆驼祥子》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是老舍语言艺术的最主要特色。
他善于从北京人口语中发掘宝藏,加工提炼,加以创造。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杂院的城市贫民,说的都是地道的、纯正的北京话,老舍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也住过大杂院。
《骆驼祥子》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是北京话,所以小说的北京地方色彩不仅在于老舍描写了当地的风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话烘托出来的。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语音“儿”化韵,用“儿”化韵的语音响亮,是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语的重要成分。
语音的修辞作用很大,北京话“明儿”“明儿个”跟普通话“明天”词义相同,但语音比“明天”响亮,而且它本身又粘连着地方色彩。
又如北京话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韵响亮,可实际上它确是“不”和“用”的串联合并现象。
另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北京话词汇,如“鼓逗”、“心程”、“扒楼”、“敢情”等都使读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风味和音乐美。
老舍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应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
《骆驼祥子》语体及言语风格分析
《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就是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这既是一 种言语地域风格,也是他的个人言语风格。
京味儿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的语言 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 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 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 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 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 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 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 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例 如
!我刚才用骨牌打了一卦,准知道你回来,灵不 灵?” “我不喝酒!”祥子看着酒盅出神。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 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 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 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 揪耳朵灌你!
这段话通过对话、表情、动作活脱脱地展现了 虎妞这一有着泼辣、粗野、蛮横性格的艺术形 象。
作品分析
总体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 ,买了辆 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 二次希望 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 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 堕落”。
骆 驼 祥 子
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 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字“舍予”、“ 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 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 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 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 家”。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 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 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 ,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 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 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 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 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 《樱海集》等。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 表作《骆驼祥子》。
浅谈《骆驼祥子》的艺术造诣
浅谈《骆驼祥子》的艺术造诣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
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二、多样、多样、柔和的心理描绘。
通过以下方面去整体表现: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
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从语言方面写心理。
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
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独特注重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猛烈地彰显在小说的语言上。
萃取了北京口语,生动独特地描写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精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话语心理,简约质朴、自然简练。
人物语言,都就是个性化的;描述语言也多用准确简洁的北京口语。
【拓展】艺术结构老舍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注重特点就是,以写下人为中心,紧紧围绕人物的命运去进行情节。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就是全书的中心线索。
作品中,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终就是不可动摇的,写道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有。
人即以祥子居多,事情当然也以拉车居多。
这样,作者便使一切的人都和车都存有关系,从而也就把祥子割开,像是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
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为描绘重点和结构中心,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努力奋斗、绝望、邪恶过程为故事情节线索,一线串珠地非政府材料,精心安排情节,变得不枝不赵静仪、紧凑型分散。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
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多样、多样、柔和的心理描绘。
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祥子的个性绝望、坚毅乃至木讷,心理描绘就补足了祥子疏于言语的个性。
以动作、情状写下心理。
从语言方面写下心理。
通过作者轻易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测祥子的心理。
利用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去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绘。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绘别放在一个老舍所熟识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虎妞筹划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绘至祥子拉车路线的详尽描述,都并使小说散发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体会,既贴近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扎晚儿”,所以就可以早早的空车,期望能够从清晨转回至午后三四点钟,扎出来“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太少借钱。
至瓜市,果市,菜市,回去扎货物,都就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赏析: 车夫的坎坷和悲惨生活,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同意回去拉车,就拉车回去了。
山泽之了辆好家伙,他先练腿。
第一天没扎着什么钱。
第二天营生极好,可是蹲了两天,他的脚脖子疼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去。
他无法忍受,不管就是怎样的疼痛。
他晓得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就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从《骆驼祥子》浅析老舍语言风格
从《骆驼祥子》浅析老舍语言风格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小说《骆驼祥子》中具体语言的运用,着重从俗白而深刻、浓浓的京味、简洁传神且透露着个性化三大方面论述了老舍的语言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其中,结合《骆驼祥子》中的具体实例,通过叙述语言、人物语言、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五个方面,浅析了老舍语言“俗白而深刻”的特点,这不仅使作品易于读者接受,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通过地理环境、景物描写,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人物语言方面三个方面,浅析了老舍语言“浓浓的京味儿”特点;通过人物对话、动作描写、比喻用词三方面,浅析了老舍语言“简洁传神且透露着个性化”的特点。
然后,结合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观、“白话万能”的理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蔼谦诚的人品论述了他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最后得出结论:老舍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运用纯正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世界将永远充满活力,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论部分:一、俗白而深刻老舍先生从二十年代末期开始,就把用白话文写作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而且老舍在运用白话文写作时,能把大众口语和文学语言区分开,他认为:“文学语言,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上,都须比生活语言高出一头。
作者须既有高深的思想,又有高度的语言艺术修养。
他既能够从生活中吸取语言,又善于加工提炼,像勤劳的蜂儿似的来往百花之间,酿成香蜜。
”(1)他的以“俗白”、“清浅”、“深刻”为特色的文学语言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他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国外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能够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而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不流于肤浅。
正像曹禺说的:“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传的”。
通过《骆驼祥子》,我们来分析老舍确实“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据有人用电脑统计,只用了常用字二千四百一十一个,因而具有小学水平的人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阅读。
骆驼祥子作品语言特点
骆驼祥子作品语言特点《骆驼祥子》的语言特点:语言朴素简便、善用俗语,精于比喻,突出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具体分析:1、平易质朴:老舍曾说《骆驼祥子》的语言澄清如无波的湖水。
平易、质朴。
首先平易、质朴表现在用语上平实自然,不事雕饰。
如她(高妈)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语言再平易不过,但字里行间却能让读者体会到高妈的无奈和当时社会的无情。
如“他(祥子)的眼发着亮光,去盘算怎样省钱,怎样买车”中的“他的眼发着亮光”寥寥几个字便把祥子重新燃起希望的兴奋劲儿给展现出来。
平易、质朴还表现在多用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
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抄着根儿”“冒儿咕咚叫”“赶明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
2、善用俗语:俗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固定语言。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
《高妈》一文中的俗语俯拾皆是,如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祥子而无果时,高妈最后用了句歇后语“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把祥子的倔劲表现得活灵活现。
再如高妈把放高利贷说成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这些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又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总之,通过《高妈》来看,《骆驼祥子》的语言如一杯香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愈是品味便愈发觉它的馨香。
3、精于比喻:比喻是作家笔下的宠物,老舍是善用比喻的高手。
《高妈》一文中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又新颖,让人感觉妙语天成,无意于工而工。
如“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这里把生活比做路,重新发了芽是把希望比喻成种子,运用比喻非常形象但又不着痕迹。
[整理版]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形象,使祥子和虎妞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
其次,这部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使作品成为摹写生活本来面目的典范;最后,作品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浓郁的古都风情,“京味”十足的语言使作品真正做到了为大众服务,也确立了作者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关键词]:骆驼祥子艺术特色《骆驼祥子》是伟大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创作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农村生活日益凋敝,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
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着租来的车挣钱,他下定决心要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
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用自己的血汗买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祥子连人带车被军阀的乱兵抓走了,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趁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一天晚上,刘四的女儿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
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不料狡猾的孙侦探盯上了曹先生,又诈去了祥子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
骆驼祥子品析语言
骆驼祥子品析语言关于骆驼祥子的语音特色品析如下:老舍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运用纯正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世界永远充满活力,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1)语言运用故意错位在正常的语言运用中,话语在语体、风格、方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才是得体的;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古语词、外语词、俗语词、专业用词等与现代常用词汇混用以及大词小用、句式变异等现象。
这是作家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在不致于被读者误解的前提下,故意造成语体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协调。
这种做法,常常使读者在阅读理解时发生心理转折,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对比、联想、推理,从而感受到作家这样使用语言的生动或幽默来。
这些词语、句式的变异使用形成了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也使话语产生了较明显的幽默感。
这种语用现象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俯拾即是。
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
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
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海式”“天津口”“苏州调”,可为南腔北调不绝入耳;“雄壮”“流利”“所向无敌”“英雄”等词语,褒义词贬用、大词小用,既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的幽默,又极生动地讽刺了杨家的蛮横和欺软怕硬,令人捧腹。
在这里,老舍先生故意造成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使人随时感到幽默,同时也让人感受幽默所带来的讽刺效果。
《骆驼祥子》语体及言语风格分析
骆 驼 祥 子
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 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字“舍予”、“ 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 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 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 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 家”。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 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 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 ,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 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 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 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 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 《樱海集》等。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 表作《骆驼祥子》。
骆 驼骆驼祥子》的语言当属于艺术语体 。艺术语体又叫文学语体或文艺语体。它的功能是运 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描 绘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抒发感情,表现思想,使人们 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得到美的享受。文艺语体的 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特写、报告文学、随笔、诗歌 、词曲、剧本、曲艺等等。对文艺语体的作品,人们 从文学体裁上一般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类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文艺语体可分为散文体、韵 文体两类。
艺术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所以 它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征。与其他语体相比,艺术语体 是最富于表达的一种语体,它不仅可以包含各种书面语体的 表达方式,而且还可以包含口语语体的表达方式。语言材料 、表现手法的体验性、具体生动性是艺术语体语言形象性和 情感性的语言基础。 “喝吧,吃了这个鸡;我已早吃过了,不必让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导语: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希望大家了解。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yk.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yk.以动作、情状写心理yk.从语言方面写心理yk.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yk.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yk.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yk.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yk.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一、北京方言的普遍使用什么是为“京味”?“京味”即北京味,它应包括北京的环境和人文的环境两方面,即北京的风土习俗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
而“京味”的重要表现是北京方言的运用,在《骆驼祥子》当中老舍的京味特色就是采用了市民化的语言形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其语言精练、浓厚、富有寓意,由此带有一种浓浓的“京味”色彩,而这也是由口语与语言来体现的,下面我陈述的观点就将具体从《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词汇在老舍的经典作品中有许多都运用了北京方言,其中《骆驼祥子》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地方方言使得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他们的是个破车,必须要很早的出车,不敢拉晚,只盼望自己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从早上一直到午后的三四点钟,赚出车份儿与嚼谷。
“嚼谷”是在华北平原一带比较常用的地方方言,指的是自己的生活费。
“他把自己的眼神全部放在那个车夫上面,就想看看如何能够纱巾她的腰。
”而“杀进腰”就是指让自己的身材更好一些,使自己变瘦一些。
“自己的身体有些刺挠”中的“刺挠”指的是自己的身体洋洋,不舒服[1]。
类似的词语还有话匣子、洋火、年下等这些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
运用这些正宗的方言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传统的北京方言对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来说已经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二)运用了儿化音由于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江浙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带有软软的娘娘腔;南方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残余;在北京地区的方言特色中,儿化音是北京所独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在发音时韵母因卷舌而发生的音变现象。
在老舍的主要著作当中,有大量的儿化音的运用,使得文章中的作品人物更加立体、鲜活,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如在《骆驼祥子》中高妈让祥子把钱放下时用了大量的儿化音:“祥子,我必须要告诉你,钱搁在自个儿兜儿里,一个子儿都不会少,而放出去就不一定了,钱就可以生钱,咱们瞅准了咱在放,把钱用在正地方上。
骆驼祥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作品的艺术特色骆驼祥子作品的艺术特色《骆驼祥子》是一部代表着老舍小说创作最高水平的作品,小说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小说通过对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人力车夫悲惨遭遇和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
其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的经典著作《骆驼祥子》,体会《骆驼祥子》作品的艺术特色吧!一、人物形象鲜活首先,从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成功地运用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由于祥子性格内向,他的奋斗之路又是仅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因此,在整部作品中,祥子常常沉默寡言。
于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与描写来塑造人物,就成了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作品前两章对祥子买新车时的激动心情描写得细致入微:他“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他把车拉到僻静地方,仔细端详,“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这段描写细腻传神,它准确地传达出祥子这样一位纯朴老实的年青人对车的异常喜爱以及买到车后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使读者可以看到祥子曾经是怎样一个对理想有着强烈渴望与追求的人。
祥子第一次丢车后,为了多挣些钱,不肯失去一次生意,于是开始和别人抢着拉车。
这时,原本善良的祥子内心是相当矛盾的:“……有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
他决不回口,低着头飞跑,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这些笔墨,极生动地写出了一位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年轻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善良时的痛苦与矛盾的心境。
它使读者既看到了祥子原本纯朴、善良的本性,又看到了他在黑暗的重压下,是怎样一点点开始滑向蜕变的。
另外,作品对祥子受虎妞诱骗后内心的种种痛苦以及他在重重生活打击面前,由失望转至重新燃起希望,最终又陷入麻木的复杂内心都描写得逼真细致,使读者看到了祥子心灵变化的历程。
老舍《骆驼祥子》语言成就
老舍《骆驼祥子》语言成就语言成就:第一,以自己当时生活环境,所见所闻及遭遇,真实地写一个劳动者-人力车夫坎坷悲惨的生活,这样令当时的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及有切身处地的感觉。
另外,同是生活在坎坷悲惨生活的读者看了后可以感受到有人明白他们的遭遇,知道如何面对他们的不幸。
第二,老舍真真实实地,赤裸裸地,没有一点扭曲,没有一点修饰地写这个人力车夫而将当时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种种剥削及压迫完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样可令看了这书的政府官员了解劳动者可怜的生活,从而改善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他们种种的伤害。
另外,其他阶层的读者看了后可了解劳动者的可怜生活,从而帮助他们面对各种困难。
第三,老舍用北京地道白话文写这本书。
这样看《》的读者阶层便会广阔一些。
而且那些语文水平不高的市民便不会因语文的障碍而影响不能看懂老舍所表达的意思。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中国白话的语言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的杂院,也喜欢北京的地方戏曲和曲艺,对北京话十分熟悉,这是他在创作中大量融入北京地方口语的良好根基。
他曾经说:“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学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我一点不以为耻!”但老舍在创作中并不是全原始地运用北京方言,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提炼和加工。
可以说,这种锻炼语言的功夫贯穿老舍的毕生创作。
《骆驼祥子》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作品,他的语言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艺术语言的简洁明快、精警醇厚。
洋溢评价为“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
这样的语言可雅可俗,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用这样的语言写市民社会各色人等,极富生活情趣;写祥子经历的暴雨烈日,写北海的夜晚,极尽铺排之笔力,情景交融,富有质感。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孙朝永《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以描写旧社会的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来反应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对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该小说的语言特色非常突出,值得一品。
本文以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为研究内容,研究其语言特色。
一、“京味儿”浓郁老舍笔下的文章多数是在描写北京本地的底层劳动人民,因此在语言风格上显现出浓郁的北京文化特色。
包括北京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处处体现了北京文化的魅力。
比如《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很多京片子,体现了北京的文化风格,比如:隔着这个茬儿,外头见,意思就是现在不讨论,以后再说。
还有“耍骨头”“尥蹶子”等,意思就是调皮捣蛋、掉链子,这些都是北京地区专用的方言。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专用词汇,还有儿化音的运用。
很多人对北京话最大的印象就是儿化音,甚至可以说北京方言以儿化音闻名于世。
《骆驼祥子》中儿化音也是大篇幅的运用。
比如“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意思是今天是关键的一天,成败在此一举。
又比如“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你还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些段落中儿化音的运用,使老舍的小说读起来更有人情味儿,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显得亲切通俗易懂。
在通俗的北京方言下,蕴藏的是那个年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因此,北京文化也被称为官样文化。
这点在《骆驼祥子》中也有集中体现。
比如对于刘四爷祝寿这一个场面的描写,刘四爷觉得自己有三个海碗那么大的寿面,画有长坂坡的屏风,当他听到管账先生的话之后,气得破口大骂:“简直拿我当冤大头。
我可不能赔这份窝囊钱。
”由此就可以看出刘四爷作为当时北京城一个普通市民对于排场和脸面的重视。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北京城毕竟做了几百年的“皇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里也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理,觉得没什么比场面更重要。
仅此一语,老舍就把当时北京城内的小市民生活和普通大众的心理状态展现得酣畅淋漓。
二、幽默色彩老舍作品当中,语言的幽默特征也是非常明显,老舍的语言幽默自成一派,并不是架在戏剧上的幽默,而是巧妙地运用在悲剧上的幽默色彩,使得老舍的作品风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符南内容提要: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先生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俗白? 北京口语? 锤炼? 准确生动? 幽默? 人物语言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骆驼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他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强调文学语言的“俗”与“白”,这既是老舍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也是他的语言观的支撑点。
老舍用字“俗”与“白”,当然不是他识字少,学问低,老舍先生在海内外的大学里任教多年,是三十年代的名教授之一。
他中文和英语的根基极深,知识丰富而又不像展览字典似地穷卖弄,一心一意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
《骆驼祥子》中的那些文字都是明白如话,浅显通俗,如同清流的溪水那样自然流畅。
粗粗看去好像作家毫不费力地写着一些大实话,略为思索,就会发现原来话中还有话,“后劲儿”很足。
正如评论家们常说的: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小说开头对洋车夫的叙述:“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有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通俗明白,流畅如水,简直就像作家同读者盘膝对坐讲叙故事一样。
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俭省,表现力强。
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副精彩的画像。
老舍先生还善于运用纯熟的北京话来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他的语言是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平易然而不单调不俗气。
特别是儿化的运用,他从容地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了亲切、适当、活泼的味,在活的北京口语的基础上锤炼纯净的文学语言。
还有很多词汇都是地道的北京话。
如“拉晚儿”,“嚼骨”,“胶皮团”,“杀进腰”,“谱儿”,“耍个飘儿”等等,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
他非常熟悉北京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他作品中的语言总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
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光彩。
北京口语成了他创作文学作品时得心应手的文学语言。
二、语言凝练,准确生动凝练含蓄,是老舍语言观的主要内容。
准确生动平中有奇的词语锤炼也表现了老舍的语言艺术。
《骆驼祥子》语言千锤百炼,做到了凝练、准确生动、精当传神、一丝不苟,平中有奇,经得起咀嚼推敲。
动词,是一种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的词,是语言运用中最重要的词类,是“句眼”所在。
它运用得好,能使人物“活起来”,使所描写的事物“动起来”。
因此,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3)《骆驼祥子》的动词正是找到了这种“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老舍先生用词十分准确贴切,耐人寻味思索。
例如:在烈日下,拉车的小伙子们“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
”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其渴之甚,思水之切。
通过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乐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的酷热难耐。
在烈日下,有的车夫中暑发病,“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用“栽到地上”就比“倒在地上”更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
这些动词都是日常口语中很普通的,但经过作家的锤炼,用在适当的情境之中,都有了艺术化的效果。
?? ?在锤炼动词时,老舍先生还力求生动形象、传神。
譬如:“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用“砸”这个动词,显得雨点特别大而有力量,要是用“落”、“掉”,甚至用“打”都比不上“砸”能表现天气的恶劣。
在“四面八方全响、全乱、全迷糊”的水世界里,祥子“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只能“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浇、裹、拽”这些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了祥子在水中的“挣命”。
这里用来表示祥子在暴雨中受折磨,深刻描绘了他这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苦难生活。
这些动词表达得很有张力,准确细腻地捕捉住人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变化莫测情景的一瞬间,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三、语言幽默诙谐老舍先生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更内蕴的“京味”。
他总强调:“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由文字硬挤出来的。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从生活的原始矿藏之中,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透过生活窗口,发掘出世界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的表现出来。
幽默、诙谐是《骆驼祥子》语言的另一特色。
例如: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的起那点工钱。
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
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老舍先生故意违反语用中的同现规则(在正常的语言运用中,话语在语体、风格、方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得体的。
这是运用的方式规则之一,称之为“同现规则”。
)(3)造成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使人随时感到幽默,同时也让人感受幽默所带来的讽刺效果。
又譬如:三十七八岁的黄花女虎妞一味追求人力车夫骆驼祥子。
本来,虎妞是丑陋,刁怪,沾染着寄生性的厂主小姐;祥子是朴实、健美、勤劳的城市贫民。
两人的年龄,出身地位,志趣爱好相距甚远,缺乏爱情的基础。
但由于虎妞渴望满足某种变态心理的需要和祥子的无可奈何,却意外地结合了。
老谋深算的虎妞为将祥子俘虏到手,设下圈套,先引诱祥子上钩,然后谎称“我有啦!”步步紧逼祥子就范。
结婚的当天晚上,她见木以成舟,便自己拆穿了西洋镜,原来并未怀孕,是“裤腰上塞上了枕头”。
这一情节的可笑之处,就是于虎妞利用荒唐的手段,使憨厚的祥子跌落圈套,乖乖地成了她的猎获物,事情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滑稽性结果。
老舍把握住了这一事情的矛盾性,从容安排,层层递进,先制造出一种假象,悬念,继而着意渲染,然后突然来个反转,使真相大白,幽默感顿生。
老舍的技巧就巧在这出其不意,骤生反转上。
此外,他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取得幽默效果。
如:他比喻高妈说话圆滑“像留声机片。
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又如:“一切的路都堵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
”“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妖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只是一块肉。
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鼠。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这种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动、鲜明,于是便增强了幽默感。
四、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是《骆驼祥子》的又一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使《骆驼祥子》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
他并不是照录北京口语,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的。
它平易,然而不单调、不贫气。
他从容地调动口语,而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置,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调匀和顿挫,读起来极富于音乐美。
人物的对话,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话到人到”,不同的身份,话语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语汇,不同的色彩。
人物性格的突出和生动同作家运用语言的这种出神入化的功夫密不可分。
祥子的语言厚重而又朴拙,他第一次买车,心情激动,如临大敌,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铺主夸耀车好,希望加钱,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九十六!”只加了个钱数。
这同他的坚实沉默的性格是一致的。
曹先生的女仆高妈劝祥子放钱,那语言爆豆一般,利索却又干脆,在细心的计算里透露着妇道人家的豪横,听得出是在外头跑惯了的:“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虎妞的语言是另一个味道。
他嫁给祥子以后,不愿意祥子再拉洋车,祥子不干,继续出去拉车,这使她老大不高兴。
她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你别把我招翻了,我爸爸是光棍出身,我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明天你敢再出去,我就上吊给你看,我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简劲、粗野、泼辣,却又包含着亲昵,这正表现了她性格的两重性。
语言运用的成功,令人惊叹。
老舍对于自己的作品,一向自谦,严格到近于挑剔,但对于《骆驼祥子》的语言,却是满意的,他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
它的语言是活的。
”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说,老舍先生的艺术是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艺术,无论在旧社会还是新中国,他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心心相印,以为人民写作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