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南与中成药共识

合集下载

最新: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新冠肺炎自2020年爆发以来,中医药取得举世瞩目的救治效果,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获得了WHO的高度肯定。

2021年11月新冠肺炎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首次出现并迅速传播,我国吉林、上海先后出现爆发并蔓延全国。

为了更加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组、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组织奥密克戎新冠肺炎变异株一线救治专家,根据上海、吉林等奥密克戎感染地区患者中医临床症候,并结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就中成药应用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与讨论,形成本共识,以期对当下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乃至以后疫情防控起到临床指导作用。

医学观察期1 .乏力伴纳差临床表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食易胀满不适。

推荐中成药:蕾香正气水(丸、胶囊、口服液)、保和丸。

蕾香正气水(丸、胶囊、口服液)具有解表化湿,和中理气之功。

该药适用于湿邪困表、湿阻中焦,多见乏力、身困者。

蕾香正气水:口服,一次10m1.,一日2次,疗程4~7d0蕾香正气丸: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疗程4~7d。

蕾香正气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疗程4〜7d o蕾香正气口服液:口服,一次10m1.,一日2次,疗程4〜7d o保和丸: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疗程4~7d。

保和丸适用于食后容易消化不良者。

2 .乏力伴郁热临床表现:乏力伴郁热,平素胃有积热,大便偏干或便秘。

推荐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

除上述证候外,侧重于热毒袭肺证,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证候,则选用连花清瘟颗粒(胶囊)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除上述证候外,侧重于外邪引起的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咯痰等证候,则选用金花清感颗粒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引用 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况调查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引用 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况调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年1月第21卷第1期.83 ••论著•方法学研究•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引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况调查杨衍涛\郑明福1,王健健2’3,钱昌丽2’3,高姗\赵怡迪\陈耀龙2’3’4’5,商洪才61.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兰州730000)4.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5. W H O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730000)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摘要】目的对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引用系统评价/M e ta分析证据的情况进行调査。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 N K I、C B M和WanFang D ata数据库,搜集中医药指南和共识,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信息后,分析引文特征并汇总。

结果共纳人142部中医药指南和共识,其中39部(27.5%)未提供相关引文。

提供引文的103部(72.5%)指南和共识中,48部(34.3%)引用了系统评价/M eta分析,但43部引用了过时的系统评价;有4部指南和共识引用了Cochrane系统评价。

在引文方面,指南的平均引文量为35.1条,共识的平均引文量为42.2条。

指南引用系统评价/M eta分析的平均引用量为3.8条,共识引用系统评价/M eta分析的平均引用量为5.5条。

结论中医药指南和共识引文报告率和引用系统评价/M eta分析的比例仍需提高。

中医药指南制订者应加强系统评价特别是Cochrane系统评价在推荐意见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M eta分析;引文分析The citation status of 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nd consensu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GYantao1, ZHENG Mingfu1, WANG Jianjian2'3,QIAN Changli2'3,GAO Shan1, ZHAOYidi1,CHEN Yaolong2 3'4'5, SHANG Hongcai61.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 anzhou City, Lanzhou 730000, P.R.China2. School of P ublic Health,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P.R.China3.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School of B asic Medical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P.R.China4. Key Laboratory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Knowledge Translation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P.R.China5. WHO Collaborating Center f or Guideline Implement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lation, Lanzhou 730000, P.R.China6.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of Ministry of E ducation, Beijing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P.R.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Yaolong,Email:*******************.cn;SHANGHongcai,Email:********************【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citation status of systematic reviews (SRs)/meta-analyses in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ethods We electronically searched PubMed, CBM, WanFang Data and CNKI databases to collect 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from January 1st, 2009 to December 31st, 2018.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literature and extracted data.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 wasused to analyze the citation status of SRs/meta-analysis in 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Results A total of 142 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were included, of which 39 (26.5%) failed to provide relevant citations. Of the 103 (72.5%)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providing citations, 48 (34.3%) cited SRs/meta-analyses, and 43 cited outdated SRs/D O I:10.7507/1672-2531.202003165基金项目: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科技计划(编号:2016-R C-l)通信作者:陈耀龙,Email: c h e n y a o l o n g@l z u.e d u.c n;商洪才,Email: s h a n g h o n g c a i@126.c o m• 84.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Jan. 2021, Vol. 21, No.lmeta-analyses. Four 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cited Cochrane reviews. In terms of citations, the average citationsof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were 35.1 and 42.2,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SRs/meta-analyses citations of guidelinesand consensuses were 3.8 and 5.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CM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es citation report rates andthe proportion of citation SRs/meta-analyses still require increase. TCM guidelines develop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oleand significance of SRs, especially Cochrane reviews, in supporting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Citation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在系统评价 证据和平衡不同干预措施利弊的基础上形成的、能 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m。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中“共识形成的方法和流程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中“共识形成的方法和流程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中“共识形成的方法和流程
1.课题选定:首先要确定编制指南的课题,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通常由有关专家委员会或学术组织负责选题,并明确开展指南编制的必要
性和紧迫性。

2. 系统评价与证据搜集:进行系统评价是指南编制的基础,通过对
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筛选,收集和评估高质量的证据,以支持指南中的推荐
和建议。

可以采用Cochrane协作网络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同
时还可以参考已有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3.编制指南草案:根据系统评价的结果和专家意见,编写指南的初稿。

初稿中一般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具体病种或疾病
类型进行具体划分。

4.公开征求意见:将初稿公开征求医学界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专业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网站等途径发布消息,接收医生、研
究者和患者等各方面的反馈和意见。

5.专家意见征询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召开研讨会,就草案
进行深入讨论,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并酌情修订指南的内容。

6.最终定稿:根据专家的意见和研讨会的讨论结果,对指南进行修订
和完善,并形成最终定稿。

7.发布和宣传:将最终定稿发表在相关杂志或学术期刊上,同时可以
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如举办讲座、发布会等。

总体来说,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共识形成方法和流程是一个集体的
决策过程,依赖大量的证据和专家的意见,以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

指南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确保最终指南的质量和权威性。

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的编写思路、依据与方法

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的编写思路、依据与方法

一、引言中成药处方点评一直是中医药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关于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专家共识编写思路、依据与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的编写思路、依据与方法进行探讨。

二、专家共识编写思路1.明确编写目的专家共识的编写首先需要明确编写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编写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明确编写的范围和重点,确保专家共识的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建立编写组织确定专家共识编写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机构,明确编写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专家共识编写的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确保专家共识的编写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3.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的中成药处方点评文献、专家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和整理,对相关的问题和观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专家共识的编写提供丰富的依据和素材。

4.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开展专家座谈会,就中成药处方点评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专家共识的编写提供权威的参考意见。

5.编写专家共识根据专家座谈会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撰写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的草稿,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的专家共识文件。

三、依据1.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临床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依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研究,确保专家共识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2.科学研究专家共识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发现,依据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探讨,确保专家共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政策法规专家共识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要求,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专家共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四、方法1.多学科综合专家共识的编写需要多学科综合的方法,充分整合中医药学、临床医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确保专家共识的学科交叉和专业性。

2.案例分析专家共识的编写需要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总结中成药处方点评的经验和教训,确保专家共识的具体性和实用性。

2020如何判断中成药重复用药?实用评价标准来了(最新)

2020如何判断中成药重复用药?实用评价标准来了(最新)

如何判断中成药重复用药?实用评价标准来了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及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成为各级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明确指出,处方中存在重复给药的,应当判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然而,官方颁布的处方点评规范及指南对中成药重复用药的判定均较为模糊,再加上中成药的说明书一般比较简单,导致审方药师,尤其是西药师,在中成药重复用药的点评中,时常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不,就有的人会提问,下面这张处方应当判为重复用药吗?那么在点评中成药重复用药时,一般关注哪些方面呢?审方药师或多或少会借鉴西药重复用药的判定思路……把中成药视作单味中药的复方制剂,看组方药味是否重复由于大部分中成药说明书并未列出每种药味的具体含量,我们无法像点评某些西药复方制剂那样去判断单个组分的总剂量是否超量。

受现状制约,“只要存在相同药味,就判为重复用药”成为最“简单粗暴”的判定方法,但显然这种方法会导致中成药重复用药的发生率“虚高”。

例如甘草、大枣这类起调和药性作用的药味,是中成药组成中的“熟面孔”,如果全部点评为重复用药,难免贻笑大方。

因此有人提出了改进方法:在药味重复的基础上,增加考虑重复药味的数目及君臣佐使地位。

这一想法考虑到了中医药理论和中成药组方的特殊性,但是实践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重复药味达到几种/占总药味数比例达到多少,才应判为重复用药?对相同药味的考察,应该局限于君药还是君、臣药?在说明书没有标明的情况下,审方药师如何快速判断各个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还有人提出,同时开具含相同毒性药味的2种中成药,即判定为重复用药[1]。

此法作为中成药重复用药判定标准的一部分,对于提高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性十分有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仿照西药同类药物重复使用判定,看中成药的功效类别是否相同在西药重复用药点评中,相同或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往往可以判为重复用药,这样的判定方法是否可以移植到中成药呢?有学者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的药品分类为标准,认为属于同一小类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可判为重复用药[2]。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
3.1........................................................................................................................................................... 1 4 评价内容..................................................................................................................................................... 1
4.1 全面性............................................................................................................................................. 1 4.2 可靠性............................................................................................................................................. 1 4.3 协调性............................................................................................................................................. 2 4.4 适用性............................................................................................................................................. 2 4.5 影响性............................................................................................................................................. 2 4.6 创新性............................................................................................................................................. 2 5 评价方法..................................................................................................................................................... 2 5.1 评价人员......................................................................................................................................... 2 5.2 评分等级......................................................................................................................................... 2 5.3 领域得分......................................................................................................................................... 3 5.4 总体评价......................................................................................................................................... 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使用手册....................................... 4 A.1 领域一 全面性................................................................................................................................ 4 A.2 领域二 可靠性.............................................................................................................................. 4 A.3 领域三 协调性.............................................................................................................................. 5 A.4 领域四 适用性.............................................................................................................................. 5 A.5 领域五 影响性.............................................................................................................................. 6 A.6 领域六 创新性..............................................................................................................................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工具 ............................................................. 7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ppt课件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ppt课件

编辑版ppt
11
配伍合理用药
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的原则, 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但配伍应用 时,应注意含配伍禁忌的中成药尽量 避免同用,如含“十八反”“十九畏” 的中成药;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亦应 慎用,尤其避免重复用药,以免加大 毒性成分的剂量,发生不良反应。
编辑版ppt
12
安全合理用药
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 使用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编辑版ppt
24
4.牙宣 症见牙龈红肿,出血渗出,疼 痛,胃火上攻证候;急性牙龈(周) 炎见上述证候者。
5.牙痈 症见冠周牙龈充血肿胀,渗出 化脓,疼痛剧烈,口热口臭,口渴口 干,张口可受限,胃火上攻证候;急 性智齿冠周炎见上述证候者。
6.喉痹 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兼火热上 攻证;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编辑版ppt
28
2.急乳蛾 因肺胃热毒壅盛,上蒸喉核 而致喉核红肿、疼痛剧烈、或化脓, 吞咽困难,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3.痄腮 因瘟疫时毒,热毒蕴结所致发 热、腮部肿胀,舌红,苔黄,脉数; 急性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编辑版ppt
29
【不良反应】 目前无不良反应报道。
【禁 忌】 无特殊禁忌。
【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 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 口不渴,咳吐稀白痰者不宜用。
2.阴虚火旺之喉痹、乳蛾者不宜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按说明服用
编辑版ppt
30
. 香砂养胃丸(重点)
【药物组成】 白术、木香、砂仁、豆 蔻(去壳)、广藿香、陈皮、厚朴 (姜制)、香附(醋制)、茯苓、枳 实(炒)、半夏(制)、甘草。

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指导意见【最新版】

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指导意见【最新版】

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指导意见中成药是我国临床治疗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床定位,中成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使用和不容易使用的风险既往的中医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关注了辨证使用中药方剂,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3年版)也依辨证施治原则介绍中成药至于西医临床治疗指南(49个分册,2009年版)既无中药方剂推荐,也无中成药推荐,更无中西药联合使用推荐信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中成药的适应症绝大多数以证候或病证结合为主,使用者以综合医院医生为主体,普遍存在按病种选药和辨证施治经验不足的问题,不仅给中成药临床应用带来一定风险,而且存在降低中成药临床应用价值的隐忧至今为止,既符合西医疾病诊断分型分期分症用药的临床思维模式又兼顾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仍然缺乏,迫切需要针对综合医院医生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1指南的目的和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设立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标准化研究项目(编号:SATCM-2015-BZ[402]),旨在为未接受系统中医药理论教育和缺乏辨证施治临床经验的西医生提供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循证指导这对于降低临床风险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将提供由承担单位中国中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TCM)任命的指南工作组的观点它代表经过同行评议的基于可获得最佳证据指导实践的最低期望标准,并不意味着在个别情况下具有法律约束力西医医生可以参考本指南提供的针对某种疾病或该病的某个阶段某个亚型或某个证候某个症状的中成药使用证据提示,在临床上合理使用中成药,从而提高疗效水平,减少滥用和浪费2指南的科学依据该项目所谓“优势病种”是指中成药在疗效安全依从等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的病种例如对于病毒性感冒或病毒性感冒的某个阶段某个亚型或某个证候某个症状,有些中成药可能具有替代和(或)补充西药的作用,有些则可能对西药发挥减毒和(或)增效作用该项目所涉及的绝大多数指南通常按照病种来制定这意味着一种疾病可能会涉及多种中成药的选择性推荐对于少数有多个适应症的中成药而言,也可以按照药品来制定这意味着一种药品的应用推荐可能会涉及多个适应症,这种多适应症的推荐可能会与药品说明书有出入,但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CATCM任命的指南工作组发布了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建议(国中药协[2015]58号),经过首批立项的14个病种专题小组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这些建议现在已经更新和修订,形成了更加统一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包括指导原则(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和报告标准(目的方法结果推荐等12项)等2.1“循证为主”是评审各个病种指南的核心标准循证定义为:根据预先设定的确证性水平评估科学证据的质量,并根据现有的科学证据质量推荐应用强度例如,根据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开发的证据分类和推荐等级的建议,将证据水平分为4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并根据证据水平和目标使用者情况给予推荐强度(A级B级C级D级)(表1)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在《证据分类和推荐等级的准备指南》中也采纳了《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以提高评估质量和推荐强度过程的透明度,使所选择的结果更为合理,更加以患者为导向,更易于转化为简单的推荐意见因此,本指导意见也推荐GRADE系统的分级方法(表2),并应用GRADEpro软件对证据等级进行编辑分析和制图对于不同病种也可以选择所在专业的证据分类分级标准2.2“共识为辅”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小组投票方式取得共识,根据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并取得推荐共识(X质量证据,X级推荐)可以说,这种共识是基于临床证据质量评估的推荐二是对于缺乏高质量证据的重要临床问题,通过德尔菲调查方式取得共识按照通用做法,无论赞成率多高,都属于Ⅳ类证据,D级推荐共识形成通常包括三个步骤:(1)成立共识小组(2)制定共识意见表将需要形成共识的主题做成结构性调查问卷,通常采用PICOS原则构成PICOS是英文Participants(研究对象)Intervention(干预)Control(对照)Outcome(结局)Studydesign(研究设计)的缩写,通过PICOS几个维度,把“临床问题”这个不容易被定位的问题,用标准化的方法表述出来(3)形成共识意见通过名义群体法形成共识意见尽管有时候“真理在少数人手里”,但标准是服从大多数(≥75%),同时关注少数人的重要意见2.3“经验为鉴”是指对于缺乏证据(包括德尔菲调查结果)的重要临床问题,则根据专题小组的经验,采用“专家观点:E级推荐”方式表达推荐意见例如中风后血压波动且无需强力降压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某种中成药,但不容易收集到大量的随机研究证据对此,可以根据专题小组的经验,写成“建议XX药用于XXX情况”(专家观点:E级推荐)但是,这种“专家观点”不应暗示它们是基于Ⅳ类以上的证据,因为这意味着很大的临床不确定性,不应该以这种“专家观点”作为具体推荐意见的追求而贬低或回避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成药的有效性研究绝大多数是采取“辨证施治”或“病证同治”模式而设计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对于一些问题,如将来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次要终点分级为第Ⅰ类第Ⅱ类证据如果将它们作为高等级证据而推荐用于证候症状病期亚型治疗,一定要仔细分析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这些次要终点通常不具有与主要终点相同的科学份量当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均为正(或负)时,这一点是相关的,意味着它们都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或有悖于)推荐即便如此,次要终点的价值份量也不可高估例如:许多具有脑血管终点的干预试验(如脑梗塞)也具有继发性认知终点(如认知损害)假设两者都是阳性,并不意味着治疗对于具有相同科学确定性的脑血管和认知终点都是有效的,因为诊断标准纳入参数和终点定义在两个终点的精准度和绝对数上都有量的不同,且通常会大大地偏向于主要终点因此必须引起重视3科学数据的收集获取中成药治疗某种疾病临床应用指南的支持证据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包括检索遴选评价分析等重要环节,涉及检索策略纳排标准资料提取偏倚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方法3.1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医学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文英文文献检索都可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截止时间依指南研究周期而定3.2研究筛选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参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研究筛选:(1)将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导入文献处理软件Endnote;(2)初步阅读标题和摘要,删除明显无关的文献;(3)尽可能获取相关研究报告的全文,阅读原文全文,根据报告内容,删除无法使用的研究;(4)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和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5)若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通过联系主要研究者,以获得缺失数据;(6)做出研究入选的最终决定以上筛选过程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征求第3位研究者的意见解决研究筛选中所采用的纳入标准是:(1)原始临床研究,包括随机临床试验(RCT)非随机对照研究(NR controlled study)病例系列(cases eries)病例报告(case report);(2)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3)指南(guideline)和专家共识(consensus)或专家观点(expert opinion)排除标准是:(1)非原始临床研究,如理论探讨文献综述经验总结等类型文献;(2)非人体研究,如动物和细胞等实验研究报告;(3)其他排除情况,如同一研究的多篇报道雷同数据的研究等专题小组可更加具有情况调整和细化纳排标准3.3资料提取对于拟通过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产生的干预性临床证据,通常需要对原始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提取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时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样本量采用的诊断标准以及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化方法盲法治疗和对照措施试验周期用药剂量结局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等如果原文中对同一结局指标提供了不同分析方式的结果数据,则取ITT分析的数据3.4偏倚风险评估使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制作偏倚风险评估图这种偏倚风险评估图会直观地显示不同研究的偏倚风险水平,以帮助判断推荐意见的确定性水平如果推荐意见来源于偏倚风险较高的研究,其推荐强度必须降低,反之则升高3.5数据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5软件进行干预性临床证据荟萃分析首先对相同干预措施及相同疗效指标的研究进行异质性评价,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果P≥0.1,I2≤50%,表示研究间异质性较小如果P<0.1,I2>50%,表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应先分析异质性的来源,如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或干预措施等的差别,可根据差异可能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如仍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采用风险比率(risk ratio,RR)来表示效应量的大小,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差表示(MD),所有资料均采用95%的可信区间(CI)表达以上过程参照Amstar及PRISMA声明,以减少系统评价过程中偏倚的产生,提高系统综述报告的质量4提出计划和编写指南过程的建议4.1由CATCM指南工作组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4.2中成药治疗某种疾病的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申请应由专题小组提交给CATCM指南工作组办公室,办公室收集整理后,报请CATCM指南工作组的指导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申请,由CATCM指南工作组报请CATCM批准立项CATCM通常根据指南工作组提出的建议做出立项决定和专题小组任命各个病种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由CATCM指南工作组授权的专题小组承担,专题小组接受指南工作组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评审课题申请应填写《中成药治疗某种疾病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申请表》,内容包括标题目标小组成员利益冲突简要阐述需要编制该指南的理由(100~300字)现有的相同或相关主题指南搜索策略达成共识的方法和完成的时间周期4.3专题小组通常可由中西医各1名担任组长,至少6名但不超过12名成员组成,原则上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不超过2人如果可行的话,该小组应该包括中医西医等专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专家(如循证医学专家)以及患者代表(通常来自国内患者组织的工作人员)如果小组有预算,必须提名秘书和司库,并向管理委员会提交年度帐目4.4专题小组负责检索遴选与分析,在研究报告中应包括采用的搜索策略和一个包含主要结论的结构性摘要在适当情况下,有关中成药干预的证据必须基于全面的系统文献检索和评估小组成员之间不可调和的差异应通过组长转交指南工作组指导委员会4.5指南的书写格式采用以下模板:(1)标题应该是:中成药治疗XX疾病临床应用指南中国中药协会指南工作组XX专题小组(2)专题小组成员:作者被列为专题小组成员,并按组长在前和其他作者的字母顺序排列(3)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含局限性或缺陷说明);(4)目的:指导西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临床药师和护理人员使用中成药治疗XX病;(5)背景:与临床问题相关的中成药适应症(病期型证症)证据质量及内容临床应用的利与弊患者的价值观与意愿等;(6)方法:检索策略研究筛选资料提取数据分析证据分级及质量评价标准;(7)达成共识的方法:采取小组投票方式形成对于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的共识,或通过德尔菲调查方式对于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推荐意见形成的共识;(8)结果: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临床证据的描述,可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逐一描述,其中应包括检索结果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的结果;(9)推荐:分病分期分型或分证候分症表述推荐意见(X类证据或X质量证据或专家观点,X级推荐);(10)局限性:从证据质量和数量以及参与者的代表性等角度简述指南中推荐意见的局限性或缺陷;(11)指南需要更新的可能时间的声明;(12)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在成立小组时必须由成员宣布,各个成员不应存在利益冲突;(13)参考文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A.采用疾病名称应以ICD-10版的疾病名称及其分类名称为准,包括英文名称及其缩写,中医病名写在括号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呆病)B.采用中成药通用名称和法定计量单位,不得出现中成药生产企业相关信息对于必须区别于其他同类品种时,可加注规格或临床证据来源或研究报告作者,以示区别C.证据描述时,应注意说明中成药使用的时机或条件,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使用的方法剂量及疗程等D.中成药使用时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其他事项,包括:诊断或辨证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可导致用药错误的事宜;具有相同功效或相似药物组成而不能重复使用的药物;含有配伍禁忌成分而不能同时使用的药物;根据疾病特点,使用中成药期间需要特别监测的指标等为西医临床医生制定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研究思路上,需要突破辨证施治的传统思维模式,找到西医易于理解的分病分期分型分症使用中成药的支持证据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淡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原始研究的证据分级和二次研究的荟萃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主体上,需要克服“我行我素”的单一知识体,采用“我主人随”的交叉知识体以此制定一套西医易懂能用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从而促进中药产业及其临床应用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2年) 

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2年) 

· 共识与指南·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2年)*#&《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中成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大量盲目用药和不规范用药的情况。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召集行业内中、西医临床专家、药学专家,以及指南研究方法学专家共同编制了本指南,分别制定了不同严重程度、治疗目标定位下的中成药口服和(或)灌肠治疗UC 的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UC 提供规范性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 中成药; 结肠炎,溃疡性; 临床应用; 指南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lines 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Condensed Edition, 2022)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Dominant Diseases Treated With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tandard ⁃ization Project TeamCorrespondence to: LI Junxiang, Department of Spleen, Stomach, and Hepatobiliary Diseases,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Email:**********************Abstract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 dominant disease that can b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ases of non⁃standard drug us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UC.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Dominant Diseases Treated with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tandardization Project Team convened exper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d methodology to compile this guideline. This guideline formul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oral and (or) clyster treatment of UC in different severities and goals of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ormative suggestions forclinicians to rationally us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UC.Key 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litis, Ulcerat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lines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1.004*原文刊载于《中华消化杂志》,经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授权转载#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SATCM⁃2015⁃BZ402⁃04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84号];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 1705403)&本文通信作者:李军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100078),Email:**********************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大多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1]。

心血管病中成药进入治疗指南具有里程碑意义

心血管病中成药进入治疗指南具有里程碑意义

⼼⾎管病中成药进⼊治疗指南具有⾥程碑意义 近年来,治疗⼼⾎管病的三个中成药陆续进⼊西医治疗指南。

其中防治冠⼼病的通⼼络胶囊被列⼊《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治疗慢性⼼⼒衰竭的芪苈强⼼胶囊被列⼊《中国⼼⼒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治疗⼼律失常的参松养⼼胶囊被列⼊《室性⼼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和《⼼房颤动:⽬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专家认为,中成药之所以能进⼊代表着医学界主流意见的指南/共识,标志着中药在疾病标准化治疗⽅⾯得到了主流医学的认可,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具有⾥程碑意义。

昨天: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医药 在医学界,指南或专家共识是对临床治疗疾病的指导,是每⼀位临床医⽣遵循的治疗⽤药标准。

过去,中医药在各⼤指南中基本处于“失语”状态。

中医药之所以难以进⼊指南/共识,与中医药⾃⾝存在多个⽅⾯的不规范有很⼤关系。

⾸先是⽣产质量控制不规范,许多中成药在原辅料、⽣产⼯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存在问题,致使⽣产出的药物质量不稳定。

第⼆是临床疗效没有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撑,单凭经验、个案不⾜以⽀撑⼤⾯积临床应⽤。

第三是传统中成药讲求应⽤时辨证论治,西医对辨证论治的理解有距离,所以应⽤也会有偏差,⽽⽤现代科学⽅法研究的中药拥有循证医学证据,西医应⽤照样可以得⼼应⼿。

所以,现代中药研究只有在坚持中医理法⽅药的指导基础上,采⽤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法提升传统的中医,以科学数据论治,才能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同,提升中医药在医学界的话语权。

今天:通络中药获西医专家⾼度评价 创新络病理论指导通络⼲预⼼⾎管事件链 中医络病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应⽤价值,中国⼯程院吴以岭院⼠作为络病理论创新的主导与传承⼈,带领创新团队开展了对络病理论的⼴泛深⼊研究,研发出了通络⼲预“⼼⾎管事件链”的通络中药。

现代医学认为,⼼⾎管事件链由冠⼼病、⼼律失常、慢性⼼衰等环节组成。

络病理论可以指导治疗整个⼼⾎管事件链。

《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2018)》要点解读

《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2018)》要点解读

3.2抽样
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0. 1%,且 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应不少于100 张
• 3. 3 处方点评结果分类
• 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格处方和不合格处方,不合 格处方又分为用药不适宜处方、用药不规范处方和超常 处方,其中用药不适宜处方是中成药处方点评的重点和 难点。
• 3. 4 处方点评结果应用
壹——适用范围
本专家共识所指的“中成药”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批准的直接供临床使用的中药成方制剂,
不包括中药饮片、民族药、中药注射剂和保健品;
所形成的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可供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高等院所从事临床中药学、医院药事管理、 药事绩效评估相关职业的人员参考使用。
贰——定义
4.5联合用药点评
• 可分为中成药与中药联用,中成药与西药联用。 • 本专家共识仅就中成药与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
用药进行介绍, • 不包括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民族药或中药注射剂相关内
容。
• 中成药与中成药的联合用药点评应主要关注药 • 性相悖方面。药性相悖指由于药性或功效相反而造 • 成减效、或增毒的现象。例如,解表类中成药与滋补 • 类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治疗同一疾病( 寒证或热 • 证) ,不同寒热药性的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寒热错 • 杂症除外) ,点评时应遵循说明书禁忌症和注意事 • 项要求。
4.1适应症点评
• 适应证点评是中成药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的首要内容,应 遵循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治疗学理论( 处方诊断信息体现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以及药 品说明书的基本原则。
• 中成药处方诊断一般要求书写中医病证名称,包括中医 病名、中医证名、中医病名+ 中医证名、现代医学疾病 名+ 中医证名多种表述形式;少数用于治疗证候属性区分 度不强的疾病或病证的中成药,只书写西医疾病名也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2.颗粒剂3.胶囊剂4.丸剂5.滴丸剂6.片剂7.胶剂 8.栓剂9.丹剂 10.贴膏剂11.涂膜剂(二)半固体剂型1.煎膏剂2.软膏剂3.凝胶剂(三)液体制剂1.合剂2.口服液3.酒剂4.酊剂5.糖浆剂6.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

(四)气体剂型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

三、中成药安全性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建议原则

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建议原则

制定原则的方法
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
对国内外关于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文献 进行综述和系统评价,总结归纳中成 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证据。
专家咨询和调研
邀请中医药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调 研,了解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 ,对指导建议进行修订和完善。
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
参考国内外中成药的实践指南和临床 路径,结合我国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实 际,制定符合我国情况的指导建议。
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则的推广与应用
宣传推广
通过学术会议、专业期刊、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则的宣传推广,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普及率。
培训教育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中成药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其对中成药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推动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实践应用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则应用于实际治疗中,以提高中成药的使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同时, 对使用中成药的治疗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医疗质量。
修订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 成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对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则
的修订成为必要。
修订目的
通过对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 则的修订,以更好地适应现代 医学模式和满足患者需求,提 高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水平。
修订内容
修订中成药临床指导建议原则 ,包括适用范围、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等内 容,以完善其中药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需要,可将中成药与中药饮 片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02
中成药与西药抗生素 的联合使用
在特定情况下,中成药可以与西药抗 生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配伍禁忌。
03
同类中成药的联合使 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重、得食痛减者。
止痛中成药证据分级和干预措施推荐等级
• 5.清热止痛类 • (1)六神丸:推荐用于咽喉肿痛、乳腺红肿热痛、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属于热
证者。 • (2)新癀片:推荐单独应用,用于胰腺癌、肝癌、肺癌、骨转移癌、消化道肿
瘤、头颈部肿瘤引起的咽喉肿痛、牙痛、胸痛、胁痛、腹痛属于轻中度癌痛者, 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癌痛。 • (3)梅花点舌丸:推荐外用,用于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疼痛,口服用于放疗 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疼痛。
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概念与定义
• 癌性疼痛(cancer pain)是指由癌症引起或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痛常表现为 慢性疼痛,是肿瘤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
• 西药治疗癌痛疗效确切、起效快、但具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疼 痛历史悠久,古方众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在疼痛治疗中的主要作用
• 1.止痛作用 • 根据疼痛症状特点和病理机制,施以理气、活血、散寒、解毒等方法,通过疏
通与扶正、协调阴阳气血、平衡经络脏腑而缓解疼痛。 • 2.改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吐、嗜睡、尿潴留、眩晕、瘙痒
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其次是恶心呕吐。中药治疗阿片类药物的 不良反应,尤其是便秘,根据辨证特点用药,往往会取得较好疗效。
疼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1)根据肿瘤和疼痛的病因病机,药物的功能主治,辨证使用止痛中成药。 • (2)应了解止痛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和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3)在使用之前,应该详细了解中成药的组成。 • (4)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2种及以上中成药时,应该注意其相互作用、

中药相关的指南共识

中药相关的指南共识

中药相关的指南共识
中药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材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包括中药材的采集、储存、检验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中药处方和剂型的研制和应用指南:包括中药处方的合理搭配和剂量选择、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等剂型的制备和应用指导等内容,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和临床用药。

3. 中药现代化研发和应用的指导:包括中药现代化研发的技术、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中药药理、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的指南:包括中药的药理学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以及中药的毒理学评价等内容,以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使用。

5. 中药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中药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指导和疗效评价,以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指导原则等内容,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6. 中医中药临床研究规范和指南:包括中医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指导,以及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内容,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7. 中药质量标准和药典的制定和修订:包括中药质量标准和中国药典的制定、修订和管理的指导,以保障中药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些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和推广,可以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顾希钧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AAA中成药课件

顾希钧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AAA中成药课件

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详细描述
消化系统类aaa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胃胀、腹泻等症状,如保济丸、健胃消食片等,能够缓解 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
神经系统类aaa中成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类aaa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头 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如天麻 首乌片、安神补脑液等,能够缓解紧 张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
详细描述
中成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中医药 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成药的种类和剂型也不断 丰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生产的 普及,中成药的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同 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成药的应 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中成药已经成为中药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
遵循药效学原则
根据药物的药效学特点, 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中成 药进行联合使用,以提高 疗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 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 降低药效。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与疗程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 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避免超 量或不足。
献。
疗程合理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应根据 个体情况调整用法用量和疗程。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中成药的疗 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关注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成药过程中,应 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 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 呕吐等。
注意禁忌症
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 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 注意中成药的禁忌症,避 免使用不适宜的药物。

时行感冒轻症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

时行感冒轻症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时行感冒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大面积广泛流行,病情类似,以发热、恶寒、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等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H1N1流感、H7N9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皆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的范畴。

流感病毒通常变异率较高,并且能够侵犯人体呼吸道的病毒种类繁多,目前仍欠缺针对病毒的有效治疗药物。

为发挥云南区域中医、民族医药的优势防控本病,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结合云南省流行性感冒发病情况,总结云南流行性感冒中医发病规律、证候特点、辨证规律,以及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中成药临床验证效果,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梳理相关诊疗指南,形成时行感冒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护”6个临床问题,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研后归纳总结出了共识条文,并遵循国际通用Delphi法经过3轮次投票后制定了《时行感冒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

在2020年5月15日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专题会议上,经过全省中医急症专家对共识意见的详细讨论修订,采用投票的形式通过了《时行感冒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

最终由核心专家组于2020年5月20日在昆明进行了定稿审定。

现将共识全文内容公布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并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1定义及中医命名1.1定义时行感冒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1],以发热、恶寒、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等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可以划归中医学时行感冒范畴。

流感是由病毒侵犯人体呼吸道导致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其起病急,多数为自限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逐步加重为重症流感,重症流感患者通常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06 关键点? 定位、题目、专家选择、访谈内容、
共识如何用?
学术性、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
问卷设计、共识问题形成、推荐意见
-解读和推广
形成
专家 共识
01 02 共识的价值 临床-优势是否明确?研究-方向是否清晰?
共识的编制
方法是否得当?结果是否可采信?
企业-学术营销的新渠道?
03 共识的检测 如何开展适用性评价?学会能发挥什 么作用?
美国医学科学院1990:指导性建议
指南
系统开发的多组临床指导意见,帮助医生和患者针对特定的临床问题
做出恰当的处理,从而选择和决策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
美国医学科学院2011:系统评价 基于系统综述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
中医指南的定义?中西医指南的定义?
证据检索与评价
检索什么?如何检索? 是否专业与系统?
推荐意见形成
证据到推荐是否清晰 透明?
实施方案
是否回答指南问题?实施推 广方案是否可行?
指南工具
Efforts to the standardize work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技术方案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说明制定技术规范
中医指南与中成药共识
指南是一艘上去就下不来的船
指南
Efforts to the standardize work


诊断+干预(药物/技术)
应用是否精准? (方药、成药)
指南的定义和分类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uidelines
WHO 包含有关卫生干预推荐意见的文件,涉及临床、公共卫生、卫生决策
治未病 • 中医治未病标准技术方案
中医医疗技术
• 中医医疗技术分类 •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编制通则 • 中医医疗技术规范技术方案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
• 中成药指南遴选原则 • 中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技术方案
指南价值
Efforts to the standardize work
指南的价值
我们起草制定的指南,是否可以重复使用、 共同使用,是否能够真正规范行业、提升 行业、是否真正解决临床困惑?
04 共识的解读 如何开展共识实施?学术会议?文 章发表?
05 共识的拓展 横向—区域共识,纵向—方法学
06 共识的更新 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是否有修订计划?
标准意识
Efforts to the standardize work
why
Developer
End-user
Metheds
Application
需求?
问题?
供给?
对象?
流程?
应用?
指南知识与方法
Efforts to the standardize work
01
02
03
04
问题提出
对中西医专家进行访 谈,临床困惑是什么? 指南问题如何得出?
指南的生命力
指南不用,就是一张纸,一个文件
专家 共识
01 什么是专家共识? 证据(循证)不足,经验完善
02 为什么做专家共识? 指南+临床+政策的需要
03 共识做给谁? 中医?西医?他们为什么开中成药
04 一个好的共识的基础? 思 路 、 目 标 清 晰 一 致 --- 沟 通 是 关 键 技术、方法严谨科学---学习是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