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精选相关范文5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精选相关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19f965453610661ed9f482.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精选相关范文5篇与歌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谬”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来欣赏一下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一我初读此书是在小学,只记得当时把这本书当作了一本言情小说,觉得看了很没劲,印象中一直是维特在抱怨,似乎他的烦恼是挺烦人。
但十多年过后,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闻着书香重新回味时,我突然意识到以前的思想是多么的单纯,认识是多么浅薄。
以下便是我现在对这本书的一些感受的记录……维特的日记中,开始几天的几句话让我很有共鸣,也认识到他是个很单纯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
他在1777年5月4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不会再像往常那样反复咀嚼命运赐予我们的点滴不幸了;我要享受眼前,过去的事据让它过去吧。
”可见,他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过思考的,也是有理性的认识的。
让人感觉不到像这样的能认识到这一点人生哲学的人居然会最后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也错过群星了。
说的很值得品味,尤其是在在遇到一些不幸(自认为的)时。
在他后几天的日记中都有记载他十分向往大自然,愿意居住在小镇上;厌倦都市喧嚣、嘈杂。
他一直在想象自己“躺在涓涓溪流旁,倒卧在深草里,贴近地面,观赏千姿百态、形状迥异的细草”,“门前便是一泓清泉,泉上有短墙护围,高耸的树木遍布四周,绿荫如盖,清爽宜人”,一直在憧憬那种田园式的理想化了的生活。
他认为唯一能使他的心灵获得平静的,就是小镇周围的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
在小镇居住的那段日子里,他常常流连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忘记时间、忘记了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
他常躺在淙淙流泻的小溪旁那高高的草丛中,仔细观察泥土中千差万别的小草和种各样的小昆虫,用心聆听大自然万物所发出的天籁之音。
只有在这时,在与大自然接近的过程之中,他才感到喜悦、幸福和平静。
维特深感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笨拙,他想画下眼前的景色,却觉得自己失去了绘画的能力,“一笔也画不出来”。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81b8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4.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一个人只有在又回到时原地时,才会痛心地承认自己的是真的迷路了。
我辛辛苦苦地在生的原野上奔走,我以为我走的很远,我以为不久我将抵达,然而现实却把我摔回了原地。
风从四面吹来,我却不知该往那哪儿走。
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
深深地爱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得到时的人而无法自拔,这实在是人世间莫大的悲哀,值得人们同情。
不幸的是,维特又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而又极其偏激的人,一旦爱上一个人便把整个世界给忘记了。
他的心智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灭。
在他预感又确认这份爱永远要这样痛苦下去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他平静地选择了死亡。
我惊讶世间竟有些强烈地爱。
爱一个人竟可以达到如些是程度。
但可怜的维特,是多么值得我们同情啊!一个人可能在爱时变得才智超人,也可能变成世上最笨的人。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了一个叫维特的普通贵族青年在死亡前两年到死亡前给他的朋友威廉的信。
维特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思想丰富,又受到了当时革命的影响,使他个性解放、思想和情感十分自由。
他厌倦城市生活,喜欢到大自然里去,他巴不得能在乡村或森林中建一座小屋,长久地住下去。
他喜欢天真的儿童,因为他认世上只有儿童是无邪的。
他还喜欢诗人荷马和莪相,因为他们都来自名间,而且作品也很贴近生活。
后来,有一次在一次乡间舞会前,维特与他的舞伴和绿蒂的表姐一同乘车到乡间聚会地点,在途中维特从绿蒂的表姐那儿得知,她有一个很漂亮的表妹绿蒂,但她表妹早已定亲,千万不能迷上她。
一开始维特对这并不在意,但见到了绿蒂后,维特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对绿蒂一见钟情了,而绿蒂也对维特产生了好感,还让他在她的弟弟面前喊了维特叫哥哥,以至在舞会上,绿蒂还和维特一起跳了舞。
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aa3e8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9.png)
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少年维特之烦恼》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但是其本质体现的是封建势力的反抗,同时还体现了狂热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德国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心恋体现。
我想,维特的自杀,或许是主人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的一个最终途径,维特说过"但愿我能够享受到为你去死,为你牺牲的幸福。
"维特之死,是对自己所坚持的一个了结,是对自己挚爱的一个终结,维特之死,是对理性的一句抗议,也是主人公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
从维特之死,我可以同时看出维特的勇敢和懦弱,勇敢在于他敢于面对死亡;懦弱在于他用这种方式逃避了世界。
第一次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叹两个相爱的人在错误的时间地点相遇,现实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一起;第二次读完这篇小说,我决定勇敢面对一切,热爱生活。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2《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
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维特。
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歌德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很同情维特,也很理解他为何如此烦恼。
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绝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9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1f8d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4.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9篇)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精选9篇)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篇1如果没有遇见,会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遗憾?当维特焦虑而天真地等待夏绿蒂的垂青,他是不是也曾预感到他的命运?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又在纯真的心中爱上这个错误的人,维特的爱情是一个凄美的错误。
然而这也许又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揣测,长眠的人从来不曾后悔他的爱。
歌德和维特本是如此相似。
夏绿蒂有如天使,但她只是亚伯特的天使。
少年维特可以触及她的灵魂,却无法改变命运。
一切既已注定,苦苦追求又怎能改变。
纵然夏绿蒂以维特为知音,欣赏他,同情他,甚至在心底里爱着他。
无望的爱情最折磨人。
这绝不同于绝情。
我于是想起了那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维特曾经热烈地亲吻夏绿蒂的手,但两手相握还有那么远那么远的距离维特这种甜蜜的追求也是他不幸的开端。
夏绿蒂早有婚约,无法成全这段感情。
在夏绿蒂的内心里,维特是一个值得她珍惜的人。
而亚伯特是她的依靠,他忠诚,全心爱她,他对她的整个家庭而言都非常重要。
两者,夏绿蒂都不愿舍弃。
她尤其不敢舍弃亚伯特,她怕承受世俗的压力,她也希望维特幸福。
她抽离开那段虚幻的、不可行的感情,她渴望帮助维特找到一个归宿,又痛苦地希望保留住维特的爱。
维特在失恋的煎熬下黯然离开。
然而在使馆工作的这段时间,他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他处处受挫。
在工作中受到打击的维特重回小镇,再次陷入情感的旋涡。
此时的夏绿蒂已为人妇。
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郁积的愤懑与忧伤在维特的心中沉淀,他的身心开始萎靡。
少年维特,在他给朋友的那些亲密的信件中,我亲眼见到一个热爱绘画、热爱自然而又热情洋溢的少年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感受了世间太多的情感。
他经历了春之希望、夏之热烈、秋之萧瑟、冬之冷寂。
他归于死亡,他的灵魂归于沉默。
他热烈的追求,满怀希望地等待。
他固执,在无望的时候又在固执中伤害自己。
分享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相关范文精选
![分享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相关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15bcdecddccda38366baf00.png)
分享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相关范文精选《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一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果然深刻,他的思想是高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素,并不复杂,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
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
相信理性和真挚,相信歌咏。
而从某个门槛开始,这些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在这之前,世界是个悲剧,在这之后,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喜剧。
和阿尔贝特的争吵是他第一次显出了自杀的征兆。
自相矛盾,求生的欲望。
将他杀死的——“光明的黑暗”以及“光明中的黑暗”,反叛的动机是敏感和激情,力量是无名的青春冲动,蠢蠢欲动以及现实理想之差的反推动力量,机会为爱情和在使馆“活动”,对象是他和世界永远摆不正的位置。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二我们只好面对现实,就像一个旅行者不得不翻越一座大山那样;倘若没有这座大山,道路自然短得多也好走得多;既然这座大山就挡在前面,那就只好翻越了!生活中是有许多座大山,但是,就因为它们挡住了去路,就放手离开吗?路总是要走的,只是看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可以迈过那一步。
有时其实就只差那一步,可是有些人坚持不下来,决定不继续翻越,可是,那样的话,会走到你最终的美好的结局吗?困难固然是可以困住许多人,但是,困难亦可以帮助许多人,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猛。
所以,朋友,面对现实吧,因为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一切美好的结局老天都是可以给你的,只是看你在追求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改变。
那么,如果现在面前有一座大山,你会怎样选择?是翻越它?还是逃避它?思想只在一线之间,可是,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三维特死了,那个青衣黄裤的少年,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静静地合上书页,仿佛听到了那“砰“的一声,一切都须臾即逝。
但我的脑中一向不断重复着维特死之前说的那段话,“我要先去啦,去见我的天父,你的天父!我将向他诉说我的不幸,他定会安慰我,知道你的到来,那是我将奔向你,拥抱你,当着无所不能的上帝的面,永远永远的和你拥抱在一齐!”这样声嘶力竭的呐喊,听起来是那样哀恸和绝望,他只能把他们的感情带入坟墓,祈祷着上帝能洒下同情的泪水,让他们的感情开出花朵。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07fc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b.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这本书是以书信的方式记录了维特的生活。
在那个小山村,他过的怡然自得,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虽然有时候有些迷茫,但还是积极向上的,他是有思想的快乐少年。
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维特。
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姑娘和维特都是是善良的,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去伤害另一个人。
好像我们心里都一定有过一个绿蒂,都曾经有维特一样的烦恼,一次次的失意,一回回的绝望。
曾经心中的理想生活又回荡在脑海中,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虽然有很多的遗憾,但也要做好心理调节,总不能唉声叹气的过一辈子吧?日子总要过,不如让自己活得开心些。
虽然维特的爱很伟大,但是也让我心生寒意。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我该怎么去帮孩子化解呢?爱情是伟大的,但是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还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
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生活么?前方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坎坷,总有挫折,我们要有好的心态,要面对这些烦恼,不能逃避。
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要让自己坚强起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崇尚自然,崇拜天才,推崇民族意识,渴求冲破精神和物质束缚。
疾呼反抗要求自由这些精神充溢在狂飙突进作家作品中,而歌德在此期间创作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狂飙突进运动精神体现最为充分,印象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品。
与歌德大部分作品一样,这部《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他本人爱情生活的一次折光。
歌德回到法兰克福不久,就得知自己的朋友耶路撒冷,在魏茨拉因恋人之妻而借凯德涅的枪自杀的消息。
相同的感情,相同的遭遇,在歌德内心激起了创造的冲动,他手不释卷,四周之内就完成了这部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_《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心得范文5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_《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22b0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_《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心得范文5篇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描写了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你看完后快到去写读后感吧!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_《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心得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篇一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欣赏。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少年维特的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
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
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
回来时,绿帝很开心,可维特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
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
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
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
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
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妙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
请那些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开心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
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8d7f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a.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1尽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往了的就让它过往。
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往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
”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
人很轻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
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
假如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往生活,人生就会轻松很多。
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
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换谁。
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往的积累。
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
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轻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轻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轻易过往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
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看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
找到满足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
人们失往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看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
失往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往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
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痹。
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回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
而失往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
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通用26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通用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01a53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4.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通用26篇〕《少年维特之烦恼》〔通用26篇〕《少年维特之烦恼》篇1在前段日子,我看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
刚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歌--《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它,深深的吸引了我。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写的。
全书记述了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他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的经过:他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
可是绿蒂已经订婚了,而且绿蒂非常忠于订婚时立下的盟誓,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
维特绝望极了,便辞别绿蒂,辞别了那个难忘的小山村。
如今的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
维特因为对夏绿蒂的爱太深反而得不到她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哀最终自杀,我非常的不赞同。
如今初中生与大学生动不动就跳楼、跳楼、还是跳楼,以为死便可以解决一切的困难与烦恼。
不曾为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着想,你死了却不知你的家人是如此的痛苦与悔恨,白发人送黑发人,谁为他们送终,又有谁给他们养老呢?读了这本书后,我虽然很崇拜维特,我可以理解维特,但是我始终认为自杀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但我还是要以维特为典范,做像他那样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生活的青少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所以我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少年维特之烦恼》篇2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已近超越小说的境界,这种结局是将万千群众的结局放大化了,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
这本书分上下两部。
前部写维特少年时在村庄里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他与夏绿蒂相遇、相识、相知、相处的过程,以及他对夏绿蒂深深的暗恋。
后来由于夏绿蒂已经与别人订婚,维特不想打搅他们的生活忍痛分开了故土。
从此开场了下部。
在下部中,写了维特当公使时的生活,和他回乡后与夏绿蒂的接触,以及他因为对夏绿蒂的爱太深反而得不到她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哀最终自杀的故事。
少年维特读后感(通用5篇)
![少年维特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560f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3.png)
少年维特读后感(通用5篇)少年维特篇1歌德的一部最受欢迎的小说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开首第一句话就是:“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道出了少男少女们的内心秘密。
书中主人公维特与夏绿蒂的爱情,更是热烈、凄婉、动人。
《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成为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迄今在世界各地仍拥有众多的读者。
歌德为什么能把维特和夏绿蒂的爱情故事写得如此凄婉缠绵、逼真动人呢?那是与他自己的一段恋爱生活分不开的。
甚至可以说,少年继特的烦恼,实际上就是少年歌德的烦恼。
事情的经历是这样的:1772年初夏,年方23岁的歌德遵从父命,从法兰克福到威茨拉尔的最高法院去工作。
不久,他在一个舞会上结识了青年姑娘夏绿蒂。
他俩由相识而相慕,由相慕而相爱,由相爱而又相绝。
歌德在与夏绿蒂相慕的过程中,才知道她已与自己的朋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
夏绿蒂性情很温柔,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弃绝原来的未婚夫,内心十分矛盾。
有一次她很委婉地向歌德诉说了自己的苦衷,欧德自知无望,带着苦恼离开了威茨拉尔,回到自己老家法兰克福。
刚一到家,他先接到夏绿蒂结婚的消息,接着又听到他的朋友耶路撒冷,因爱一个有夫之妇最后失恋自杀的噩耗。
几件不愉快的事接遏而来,使歌德深感苦恼。
有一西次,歌德也曾起过自杀的念头,他常把一柄短剑挂在身旁,在极端绝望的当儿,他几次准备用锋利的刀来结束自己失恋的痛苦。
尽管时代的与个人的烦恼象魔鬼似的纠缠着他,但歌德毕竟没有自杀。
他要奋斗,决心积极地工作。
他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两件伤心的事——他自己的和他朋友的,交织起来,运用典型的方法,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在晚年,对他的秘书爱克曼谈及《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象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
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十倍的长篇小说。
我经常说,自从此书出版之后,我只重读过一遍,我当心以后不要再读它,它简直是一堆火箭弹!一看到它,我心里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感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的那种病态心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通用25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通用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a77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6.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通用2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篇1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个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一爱一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它的情节是这样的: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热爱自然的青年,他在一个繁花盛开的春天来到一个僻静的山村。
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一女,无不引起他的兴趣,他面对自然美景,吟诗绘画,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这时,他的心境是平静的,但是这种平静的心静并没有保多久。
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对他一见倾心,以后他常到她的家里去,和她在一起,他觉得好似到了天堂一样。
科室绿蒂已经订婚,她忠实于订婚时的盟誓,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维特失望极了。
他尝到了恋爱的苦药,欢乐变成了烦恼,他只得告别了绿蒂,告别了这难忘的山村。
过后,他进了一个公馆当秘书,但是官一场上的腐朽,虚伪、倾轧、嫉妒,使他忍受不了,在多次碰壁后,他离开这腐朽的社会,回到原先的山村。
那儿景物依旧,但人事全非,绿蒂已经结婚了,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
他既憎恶腐朽的社会,渴望的爱情又成为泡影,使他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在隆粳的季节里,他唱着奥西恩的悲歌,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反抗和个性解放的要求。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篇2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一本书。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局——维特自一杀了。
维特是一个恃才傲世的热血青年。
他画画的技术异常高超。
他搬到乡下以后,一切也过得不错。
可是,自从他见到了绿蒂,他就对她一见钟情。
可是自从他见到了阿尔贝特——绿蒂的丈夫以后,他便觉得他的每一天都变得神情恍惚,变得没意义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f5025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6.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五篇1若心中自在逍遥,又何必执念远方?——题记你若手不释书,灵魂便不再荒凉。
书,是一个神圣而又神奇的东西,人们从而对它充满了好奇。
歌德笔下《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一杰作,深深打动人们的心灵,带我们开启异国书香之旅。
这篇作品让歌德几乎一夜成名,文章结合了歌德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那一个时代人民的感情,憧憬与痛苦。
勇敢呼喊低等阶级百姓们的心声,书因此风靡欧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在现在的二十一世纪,这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与我们毫不相干。
因为我们忽略了生活,忽略了情感。
所以我们并不理解维特的痛苦,若细细品味,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像他一般形形色色的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他也是一个没有目标的青年。
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从中我们能读出他对世俗的憎恶,显得他与时代格格不入,从而走向“极端”,结束了自己潇洒而又束缚的一生。
这是一个似悲非悲的故事。
在一般的剧情中,男女主角都是因为一场偶遇,然后相爱,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后幸福美满,终成眷属。
故事中维特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爱情,当然了,也是最后一次。
这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叫维特,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女主角叫绿蒂,一个人如其名的妙龄少女。
维特因为忍受不了市井乌烟瘴气的生活,几经周转来到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他亲近大自然,寻找来自乡间的乐趣,并因此认识了身为法官女儿的绿蒂。
如同大多剧情一般,他们相知相爱,渐渐融入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但绿蒂此时已有了未婚夫,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统治下,他想与绿蒂携手相伴一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绝望了,他又回到了城市,他已经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却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这才是痛苦的根源。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905c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5.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本文为推荐专题“《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相关内容。
阅读能给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作者写的作品便是我们忠实的朋友。
如何收集一些值得借鉴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是小编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篇1《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献给我正在逝去并即将结束的青春。
初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在初中,读完之后模模糊糊留了这样的印象——一个少年爱另外一个女人,最后求而不得,自杀了。
最近,又找来书重读。
老师说这本书如果你看不懂了就说明你的青春结束了。
读毕掩卷,这次我可以说我读明白了,同时回顾我之前的思想,包括现在的一部分,同书中的少年维特颇为相似。
不知是初中的阅读影响了我的思想建构,还是青年都有着类似的想法。
形式上,作者玩了一个小把戏,创造了一个编者,来将维特的书信展示给读者,在全书后面也起到了点破主题的作用。
不过,还是可以从作者歌德自己的回忆中发现这本《少年维特的烦恼》掺杂了许多作者的经历。
主题上,作者借维特之口,构建了许多对人生的发问,对生命的发问。
尤其是在维特与其他角色的对话发展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值得思考的议题。
比如维特与绿蒂的丈夫阿尔伯特讨论行为与动机。
读完全书,我觉得维特的日记和他的经历主要要素有:自然、激情、反叛、毁灭。
其中,自然是来自于卢梭的自然主义。
维特的日记中有大量笔墨描写夏绿蒂家附近山上的风景。
维特也在日记中直接写道“只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只有自然,才能造就大艺术家。
”在种菜做饭的过程中他便感受到了自然的纯真的快乐。
并认为我们人只需要体验人生即可,体验自然的美,没有必要去记录下来。
激情,是全书的核心。
一方面,维特的纯洁的不可遏制的爱受到来自于他内心的激情的催化,变得汹涌澎湃,无法遏制。
这激情超脱常人,最后也将他引向毁灭。
另一方面,维特的激情也表现为他对于公《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范文篇220xx年5月29日,下午六点,小配看完了《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026e5011ca300a6c390fa.png)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少年维特之烦恼》,看完后回想起这个名字,内心不由自在地嗤笑:少年?烦恼?好吧,“少年”在《诗经》中也许有“青少年儿童之统称”的意思,那烦恼呢?把自己带入维特的视角,这哪是烦恼?这是痛苦,关乎生死存亡、世界意义的压迫般的痛苦。
但,用“烦恼”也对,结尾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没有任何一个教士来为维特送行”吗?这只是烦恼,一个在德国社会激不起半点水花的多愁善感发了疯般的年轻人烦恼罢了。
一个会画画、博览群书、热爱自然、待人和气、喜爱儿童的青年人,何以落得这般境地?按理说,懂得越多,不是应该越清楚人的局限、对自己能得到的东西认识更全面吗?不,这一切,只需一个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爱谈钢琴的女孩子来打破。
这么一个人,大人们会嘲笑他说:再去找一个值得爱的,再觅一处别的地方的工作,难道这么难吗?是啊,维特想过,他这么回应:“这些无趣的人,把自己的人生圈在篱笆里。
”我的感情不能抒发,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呵?以我观物,则我皆着我之色彩。
那就带走绿蒂,像普希金、拿破仑一样去和阿尔伯特决斗吧!呵?那维特成了什么人呢?他是有理性的,他纯朴的天性决定了他干不出这种事。
那第三种出路就明了了。
维特,他的性格也许自我,但从他书信的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来看,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抗。
“上层人士们羞于见我,公爵虽然照顾我,但也不能太过忤逆别人的意思。
”他爱着艺术、爱着山水、爱着幽静、甚至拥抱孤独,他是个漫游者,他其实是内心脆弱如处女座般的(父亲早逝,青年时代的女友也走了)你不是吗?这样的他,绿蒂才能如他的眼。
她是个活泼、负责任、能真正和他对话的人。
1771年7月16日,她的钢琴声这么悦耳;1771年9月10日,母亲早逝的她是那么用心地履行本不该落到她身上的责任。
然而,她难道没有同时向往两段感情的意思?如同《呼啸山庄》的凯瑟琳一般,绿蒂渴望稳重的感觉,她有了丈夫阿尔伯特;她渴望情感共鸣,她有了维特。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通用(8篇)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9a0a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0.png)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通用(8篇)《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
喜爱书籍吧!书籍是学问的源泉。
在歌德写的《少年维特之苦恼》中,我沉醉其中特别吸引人的情节中,此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写一篇读后感。
最近是否在查找一些《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范文?信任你应当喜爱编辑整理的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篇1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苦恼》,歌德果真深刻,他的思想是名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实,并不简单,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
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
信任理性和真挚,信任歌咏。
而从某个门槛开头,这些结实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在这之前,世界是个悲剧,在这之后,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喜剧。
和阿尔贝特的争吵是他第一次显出了自杀的征兆。
自相冲突,求生的欲望。
将他杀死的——“光明的黑暗”以及“光明中的黑暗”,反叛的动机是敏感和激情,力气是无名的青春冲动,蠢蠢欲动以及现实抱负之差的反推动力气,机会为爱情和在使馆“活动”,对象是他和世界永久摆不正的位置。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篇2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观赏。
书是人类的伴侣,书是全部学问的源泉,书是一笔珍贵的财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少年维特的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熟悉了天使般漂亮纯净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
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
维特他很冲突,于是便去了非常遥远的地方。
回来时,绿帝非常愉快,可维特依旧放不下这段感情,最终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受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
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受,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终他竟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
维特太宏大了,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苦痛。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c3d2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d.png)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我早已久仰这本书的盛名。
有人说它是绝世佳作,也有人说它糟糕透顶。
我拿起这本毁誉参半的书,当我刚读完前面一点,就被主人公维特的经历深深吸引了。
维特深深爱上了女孩绿蒂,但她早已名花有主。
维特非常悲伤,想方设法地想多见绿蒂几面,绿蒂却为了夫妻和睦而拒绝了他的请求。
最终,维特竟受不了思念的折磨,在最后见了绿蒂一面后自杀了!我为因为他的消极的行为深深震惊,绿蒂也曾经说过:“这世界上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少女使你倾心了吗?”是啊,大千世界,天涯何处无芳草?他为何不成为绿蒂的挚友?最后维特的选择,已无法逆转——弃世而去,带着无尽的思念和不甘。
这是最坏的选择,不仅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还使他的亲友们悲痛欲绝。
在他的眼里,生命就像飘然而落的树叶,在空中飘转,有的使人崇敬,有的使人不屑,最终还是会落地成泥,只不过飘下的时间有长有短而已。
所以,他选择在落叶上添一块石头,更迅速地坠入泥土。
但他并未完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毁灭掉许多生命,从路边的野花到盘中的水果,从屋里的爬虫到桌上的菜肴。
提前逝去,就辜负了所有奉献于你的事物!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2小说的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小说中的一部分情节,特别是结尾的部分,不同于歌德的经历。
维特自尽了,歌德却沉浸在痛苦与写作中。
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
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
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挫折,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维特为捍卫自己的爱而殉情,虽然他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很不可理解的,但在我看来却又是一个必然,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对爱情执着追求,对爱情抱有幻想与希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正因为对爱情所持有的幻想与希望太过于完美了,所以一旦爱情失去了,自己曾抱有的幻想与希望也在瞬间破灭,对维特而言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失去了精神的支柱。
论少年维特之烦恼(优秀范文五篇)
![论少年维特之烦恼(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3ea62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7.png)
论少年维特之烦恼(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少年维特之烦恼论《少年维特之烦恼》摘要:作品的思想内容指出维特的悲剧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18世纪后期德国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鄙陋的恶习,反映了德国一代青年的觉醒,他们的抱负、不幸和苦恼;分析维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痛恨鄙陋的现实,希望有所作为,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只好转向内心世界追求慰藉和自由。
所以,维特是个有叛逆精神,但是一个孤独而脆弱的叛逆者。
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
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
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
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作品深厚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三点:采用书信体题材,表现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深刻性,复杂性和细致性;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的把人物活脱脱的表现出来;通篇浓郁的诗意被人称为“抒情散文诗式的小说”。
关键词:《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事业爱情悲剧当代社会事业与爱情正文:一、《少年维特之烦恼》内容及意蕴(一)《少年维特之烦恼》内容《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早期代表作,它给年轻的歌德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在小说中,歌德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死,表达了争取自由的青年对爱情和自然的感受。
小说总体上以书信体的格式写成,描述了少年维特对绿蒂的爱慕以及其中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所遭到的挫折。
虽然情节十分简单,但作者对于维特那敏感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描摹的非常细腻而且真实自然,让人完全忘记了书中的文字而感觉好像是在和维特直接对话,聆听他诉说深陷爱河的幸福感和由于种种矛盾而无法排遣的烦恼。
主人公维特热情奔放,热爱大自然并且向往自由、平等;他能诗善画,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是个优秀的年轻人。
他于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年轻貌美、善解人意且富有教养的法官的女儿绿蒂,并且深深被她的完美所折服;他为自己眼中的天使怦然心动,甘愿被其俘虏而深深陶醉在这种幸福之中。
初中读物《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优秀范文精选5篇
![初中读物《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优秀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8298da3c1ec5da51e27010.png)
初中读物《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优秀范文精选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一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
《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立即轰动了全德和全欧,它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
小说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因此进步人士对之欢呼喝彩。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
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
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书中的言语敏感而细腻,追求自由的精神充斥着一切,读着它的时候,脑子里所显现的是大片的青色,是田园的颜色,是自由的颜色,是知己的颜色。
曾看到一段文字这样写“对于他的精神和性格,你们定会深表钦佩和爱怜,对于他的命运定会洒下你们的泪水。
善良的人呀,你正体验着他那样的烦恼,那就从他的痛苦中汲取慰藉吧,倘若由于命运的播弄或自身的过错而觅不到知音,那就让这本小书做你的朋友吧。
”也曾看到某人说:“这是一本典型的资产阶级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许多青少年由于读了这本书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作品反而受到吹捧,甚至有人说自杀的人越多,说明这本书越有价值。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多么自私、残酷和荒唐!一个作家可以只为了自己的成名成家而不顾任何社会道德责任、甚至不惜剥夺读者的生命!”然则,这本书并不是教人自杀的,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看完它之后选择了了此一生的原因是活着就感受到与书中同样的痛苦。
年轻本来就是痛苦,因为年轻的心就像是水晶做成的虽是晶莹美丽,却脆弱易碎;因为年轻的心就像是未成形的珍珠一般,总忍受着巨痛。
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永远和便宜的居所,使自己完整不受伤害,可什么是永远的呢?只有死亡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范文5篇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少年维特之烦恼》,看完后回想起这个名字,内心不由自在地嗤笑:少年?烦恼?好吧,“少年”在《诗经》中也许有“青少年儿童之统称”的意思,那烦恼呢?把自己带入维特的视角,这哪是烦恼?这是痛苦,关乎生死存亡、世界意义的压迫般的痛苦。
但,用“烦恼”也对,结尾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没有任何一个教士来为维特送行”吗?这只是烦恼,一个在德国社会激不起半点水花的多愁善感发了疯般的年轻人烦恼罢了。
一个会画画、博览群书、热爱自然、待人和气、喜爱儿童的青年人,何以落得这般境地?按理说,懂得越多,不是应该越清楚人的局限、对自己能得到的东西认识更全面吗?不,这一切,只需一个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爱谈钢琴的女孩子来打破。
这么一个人,大人们会嘲笑他说:再去找一个值得爱的,再觅一处别的地方的工作,难道这么难吗?是啊,维特想过,他这么回应:“这些无趣的人,把自己的人生圈在篱笆里。
”我的感情不能抒发,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呵?以我观物,则我皆着我之色彩。
那就带走绿蒂,像普希金、拿破仑一样去和阿尔伯特决斗吧!呵?那维特成了什么人呢?他是有理性的,他纯朴的天性决定了他干不出这种事。
那第三种出路就明了了。
维特,他的性格也许自我,但从他书信的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来看,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抗。
“上层人士们羞于见我,公爵虽然照顾我,但也不能太过忤逆别人的意思。
”他爱着艺术、爱着山水、爱着幽静、甚至拥抱孤独,他是个漫游者,他其实是内心脆弱如处女座般的(父亲早逝,青年时代的女友也走了)你不是吗?这样的他,绿蒂才能如他的眼。
她是个活泼、负责任、能真正和他对话的人。
1771年7月16日,她的钢琴声这么悦耳;1771年9月10日,母亲早逝的她是那么用心地履行本不该落到她身上的责任。
然而,她难道没有同时向往两段感情的意思?如同《呼啸山庄》的凯瑟琳一般,绿蒂渴望稳重的感觉,她有了丈夫阿尔伯特;她渴望情感共鸣,她有了维特。
“女人总是擅于处理两个爱慕者之间的关系”,维特如是说。
我们能指责她吗?不完全能,只是事态失控,已有了自杀之心的维特找上门来,她却不知如何面对,在恍惚之间竟给了维特自杀的工具。
绿蒂没那么成熟,维特怪过她:“你岂不是在给我酿造一杯毒酒?”但最后,绿蒂还是回应了爱意,斩断了把维特留在港湾的最后一丝绳索。
爱情本不该用自杀结尾。
我也想过,为什么要自杀?如果仅解释为歌德对自己年轻时一段情感的交代,那未免太小看他了。
前面隐隐约约地提到,维特除了爱情失意,事业也失意,但并不重要,“曳尾于涂中”正是他想要的。
那么,还有什么?一个细节,他不读荷马,而读所谓莪相的诗。
最后自杀前他也曾向绿蒂读起。
莪相是古代诗人,代表着诗人崇高的一种对死亡、英雄气概的情感;荷马是史诗诗人,但也许留给情感的地方不多,更多是记事。
维特是感性的,理性的地方有但后期被感性完全压制。
自然满足不了他,现实满足不了他,人与人之间时常不能共情、总干在他看来没意义的事,他便依感性认定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吧。
歌德的这本书信体小说,不止讲爱情悲剧,更讲的是社会风气。
彼时的德国流行庸俗小说,完全处在社会的庸俗道德观中,歌德便以此小说回击之,勇气可嘉。
除此之外,小说中有时的“胡言乱语”却是对人生真切的思考。
1771年5月30日,维特便说自然本身之美,虽有为自己荒废作画辩解之意,但有点回归自然之意。
诸如此类,书中很多处。
维特其实可以不死,做到下面任意三点之一就行:自尊心降一点,不要让绿蒂彻底离开阿尔伯特跟他走;手段别那么高尚一点,杀了阿尔伯特强行带走绿蒂也可;目标放低一点,绿蒂身边那么多女伴,城里那么多女子,哪一个不行?但那样,他还是那个大家为之落泪的维特吗?不,维特得不到爱,找不到意义,那就离开!绿蒂也值得指摘,按现在的爱情观,她明显有暧昧不清、绿茶婊之嫌。
但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试图驾驭自己驾驭不了的事物罢了。
激进者也许会由此质疑婚姻,还有对我们自身的意义思考。
自然,拥抱自然吧;待人接物,能忍就忍,像维特这么一断干净也只是小说吧;诗,诗是灵魂结晶,如果不愿看到1772年10月12日描述的诗人凄凉的临死图景,那就关注诗吧;自杀,加缪说这是个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维特对抗的不是荒谬,却依然自裁,源于他不愿和解的极端认知事物方法,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如果看到黑的事物无法绕过,也不该了结自己不是?努力识别出白的就好,诶,这是不是违背了歌德的本意呢?还是好好活着吧,我以前也有点把自己的目标定的过高的意思,歌德写这本小说也不是鼓励中二青年们自杀呀,他还写过诗劝我们好好活着呢。
和世界和解。
喜欢的女孩子如果有主也学学维特吧,不去破坏别人感情,但也千万别把它当成人生的唯一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其实自杀并不是唯一一种解决的方案,后者是说对于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情节发展的需要),维特觉得自己有种冲动,要把绿蒂杀了,把绿蒂的丈夫杀了,把自己杀了。
他又认为自杀(以成全他人)才是最好的结局。
假使书中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特的自杀就应该是不可原谅的了。
不少自杀的人都自认为自己的离去就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释放、幸福的原因,才会“大义凛然”地赴死路,让自己的肉身与烦恼全部消失了。
而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一个人的自杀根本就不能让旁人感到幸福,用一种昂贵的生命代价成为他人(甚至可能就是他所爱的,要成全的人)一辈子的心理枷锁。
而如果致使他自杀的关键人物,稍有良心的,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再也走不出来。
可以说自杀的人是最懦弱最自私的人,他们只是一相情愿地认为这样可以了却一切了,却不知道他们正是把这一切加重了砝码扔给周围的人。
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致使他人自杀后仍会感到比此人仍在世时候更幸福吧?再看维特,他也是很自私的。
他自己不能度过心理难关就一枪了结了生命,他用“死”这样“伟大”的礼物要奉献给绿蒂夫妇,真的会像他所期待的那样夫妇俩感到幸福吗?我们可以看到绿蒂夫妇与维特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绿蒂对维特有着一种很强烈的依赖感,她几次下决心要与他断绝关系,但想到自己习惯了有什么事情都要维特分享时,她已经不能习惯了没有维特的生活,她也不能想象这样的生活;而她丈夫在与维特的思辩中也得到过不少的快乐。
他们平静的生活是由三个人组成的。
维特的自杀,这两个人又要遭受什么样的良心谴责呢?从绿蒂夫妇对得知维特自杀后的反应就知道,维特是用自己的“死”来向他们宣战了!德国青年中也不乏有人步其后尘。
但是这样的消极影响不在于维特是否是自杀的。
而是这本书中过多地描写了维特对绿蒂的恋情,渲染了他失恋之后孤独、伤感的情调,使青年们把它仅仅看做是一本伤感的爱情小说,一本爱情的悲剧,而遗忘了它的诞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维特真正的抗争之意,某些恋爱至上的人、情场上的失恋者在这单方面得到共鸣了,才会有不理智的举动。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少年维特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依靠父亲所留遗产过着无忧无虑的的生活,但多情善感,在一次乡村独自旅行的时候,结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均被对方的魅力所倾倒。
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二人生活,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阿尔伯特很爱绿蒂,且似乎未曾发觉维特和自己未婚妻的感情,对待维特也相当热情。
维特见景象如此,心中矛盾痛苦,以为能以逃避解开。
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回到了城市,在公使馆当起了办事员,可官场上却也处处遭受刁难,所幸结识了友善,令人尊重,和值得信任的c伯爵,在c 伯爵组织的一次宴会上,维特受尽他人的冷落,嘲讽,这使其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离开公职。
百转千回之后,他仍旧怀念着绿蒂,觉得她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属。
维特回到当初的乡村,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为夫妻,善良的村民们也屡遭不幸,原本美好的一切被现实的洪水猛兽冲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拉越大,使维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中。
最终,在和绿蒂作完最后的诀别之后,维特用绿蒂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人生。
在我看来,整部作品所体现的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斗争,维特和绿蒂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判断标准上,是应该批判的。
因为如果我们抛开作者浪漫主义文字的渲染和蛊惑,就不难发现这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之中的绿蒂,是有夫之妇,而另外的维特却趁其丈夫不在家,从中插足,用现在的毒舌来吐槽,绿蒂只能算作是一个荡妇,而维特只能算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
如果作者用此种世俗的判断标准和狭隘的没有穿透力的眼光来写该作品,那么该作品一定不能成为惊世之作。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很早就听过《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去看,今年闲暇时候就跑去图书馆三楼去看书,在书架前搜寻着,无意看到了这边儿本书,心中的那股被尘封的好奇心所引发,于是那其它,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静静的看它。
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渐渐融入了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中,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那个我,那个维特。
维特开始是出去散心,来到了一个美丽小镇,这里自由的空气,寂静的山林,优美的自然风景,深深吸引了年轻的维特,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他喜欢这里淳朴的人们,快乐的孩子。
后来,他遇到了美丽的绿蒂,她是以为善良的,勤劳的少女,是很多弟弟妹妹的姐姐,失去母亲的她,一个人坚强的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
年轻的维特对绿蒂一见钟情,因为她的快乐而快乐,她的忧伤而忧伤,似乎她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里,早上醒来想着我要去见她,那是一种怎样充满期待的幸福啊!然而绿蒂已经和亚伯特订婚了,他是一位很好的男士,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友善。
维特开始烦恼,开始自我矛盾,开始嫉妒亚伯特,他常常在脑海中思考着充满矛盾的对话。
他很痛苦,他想除了他之外,怎么可以还有人会爱她,还能爱她?最后,维特忧伤的离开了美丽的小镇。
他开始工作,然而,他过得并不如意,社会的黑暗也让他绝望;而曾经美丽的小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可爱的孩子离去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绝望。
在未通知维特的情况下,绿蒂和亚伯特结婚了,这让维特感到屈辱,维特依然对绿蒂念念不忘,他们三人的关系也渐渐不似以前那样和谐了,似乎有一股暗流,彻底绝望的维特选择了决绝的离开,在转身之前,黯然的选择了退出,他在一个夜晚,留下了最后一封信,带着对绿蒂的深情,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000字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是为了维特为爱情献身而感到惋惜;也许是为维特主动从前途无量的官场洁身自退而感到骄傲;也许是为了绿蒂的热心助人、无私奉献而感到欣慰.书中一切都是那样的让人感慨万千。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名著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感觉涌上心头。
也许是为了维特为爱情而献身感到惋惜,也许是为了维特主动从前途无量的官场洁身而退感到骄傲,也许是为了绿蒂的热心助人、无私奉献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