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赤壁》中考测试题教学内容
赤壁 精解与精练(中考试题大全)
初中古诗词精解与精练八年级上册赤壁(杜牧)(注:理解赏析均编自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预习资料1.题目解说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2.作者名片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因有感于时局,其诗文多为讽喻之作,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其诗以七绝最为出色,《过华清宫》《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诗,语言精练,情思含蓄。
3.背景资料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对当时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孙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鼻矶时,有感于这些英雄成败之事而写下的。
诗句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句意:折断的戟沉入泥沙还没有销蚀,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理解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句意: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二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理解赏析: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总结归纳1.主题归纳《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2.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中考文言文复习:赤壁赏析及中考试题
中考文言文复习:赤壁赏析及中考试题中考文言文复习:赤壁赏析及中考试题《赤壁》赏析及中考试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晚唐时代,杜牧是优秀的诗人。
为了差别于杜甫,后代叫杜牧为“小杜”。
他的七言绝句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境界清爽,气概纵横,凝练而自然。
同时代中,只有李商隐和他异曲同工,因此也并称“李杜”。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一致了北方此后,乘着盘据荆州的军阀刘表死了,就发兵平定荆州。
借居在荆州的刘备进行抵挡,也被击溃。
曹操采集荆州归附的队伍,加上原有的人马,总合五十余万人,号称八十万,沿江东下,水陆并进,追击刘备,想要乘战胜的军威,削平孙权在东吴的权力。
这时候,曹操是阵容逼人,有咄咄逼人的气派。
孙权为了抵挡,就和刘备构成联军,但是只有几万人。
两军在赤壁打了一仗,结果曹军大败,仓促北逃。
这一战斗,确立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场面。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斗之一,它的实质指挥者是吴国的大将军周瑜,这位年青而拥有多方面才能的将领,后代习惯称之为“周郎”。
六百多年过去了,九世纪的诗人杜牧,到达赤壁,凭吊这个古代战场的旧址,写下了咏怀古迹的诗,自然有它的感触和寄望。
诗人在这个传说中的古战场彷徨,他在凭吊,在联想,但是,能见到什么呢?不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但是,总想找到一点战场的古迹!汉末的兵器是戈、矛、戟、剑之类,大都是铁制的。
经过一场大战,兵器折毁,掉在地上,再经过长远的年月,又被沙土埋掉了。
这时候,诗人有时拾到一片废铁。
这能不可以判定是那次战争中的遗物呢?这就先要磨掉铁锈洗净泥沙,才可以判定。
这种工作,需要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因此只好“自将”——自己拿来磨洗了。
经过判定,确认是赤壁大战的兵器,就更为证明了历史的听说。
于是对史事回想,很多感触,都涌上心头。
“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利用的是火攻。
火攻能成功,重点在于东风,由于当时两军对峙,孙刘联军在东,曹军在西。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附答案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
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
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
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
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
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
《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想,杜牧还有很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一片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57.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56.A 57.豪放风格。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56.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
57.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
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
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辽阔、壮美风景。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奠定了基调。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作者XXX通过折戟沉XXX未销这一小事,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历史的感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中,动词将、磨、洗、认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这句话中,东风指自然界的风或赤壁之战,或借指机会、机遇。
诗人没有直接评价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这两句诗自古为人所称道,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把“XXX”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与《登幽州台歌》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但诗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登幽州台歌》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怀情怀。
《赤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借XXX和XXX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间接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选项A、C、D都是正确的表述,选项B中“XXX”的命运折射东吴命运的表述有误,应为“XXX”的命运折射东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命运。
解答】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XXX之战的时代;B、C、D。
正确。
因此选A。
分析】这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所创作的。
诗的前两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的人物事迹。
后两句则议论赤壁大战,XXX火攻,如果没有东风,东吴就会早早灭亡,XXX将被虏去,历史将会发生改观。
诗人通过描写物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暗示了自己胸怀大志却得不到重用,以小见大的心态。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
赤壁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提示:以下文章仅为示范,实际内容与题目描述无关,请根据题目内容自行撰写文章。
]第一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赤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关于赤壁战役的一些问题。
1. 赤壁战役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2. 赤壁战役的地点是哪里?3. 赤壁战役的两位主要指挥官分别是谁?4. 赤壁战役的结果如何?答案:1. 赤壁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2. 赤壁战役的地点是赤壁,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的长江河段。
3. 赤壁战役的两位主要指挥官分别是刘备和孙权。
4. 赤壁战役的结果是曹操的大军被刘备和孙权联军击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巨匠苏轼创作的一篇辞章佳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问题。
1. 《赤壁赋》是苏轼哪个时期的作品?2.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3.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4. 《赤壁赋》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 《赤壁赋》是苏轼北宋时期的作品。
2.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苏轼流放岭南期间的生活和对历史的反思。
3.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对权力、人生、友情和历史变迁的情感和思考。
4. 《赤壁赋》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词章造诣和对人性、自然景观的描写等方面。
第三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以下是关于赤壁战役的一些问题,请根据你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回答。
1. 赤壁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2. 赤壁战役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3. 你认为赤壁战役中刘备和孙权的决策是否明智?请说明理由。
4. 在赤壁战役中,有哪些战术被刘备和孙权运用?答案:1. 赤壁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东汉末年乱世的结束和三国时代的开启。
2. 赤壁战役的背景是东汉末年,割据割据势力兴起,曹操统一北方,南方形成了刘备、孙权两大势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5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8.下列诗句中与“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59.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58.B 59.示例: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58.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这里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
此时的诗人正经历着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的遭遇,这里写出了想念远方亲人的惨戚之象,突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意思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这里写出了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2.请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妙处。
53.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52.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53.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5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动词的角度赏析。
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据此理解和概括回答即可。
53.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以小见大。
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不直接铺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等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做结,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二、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赤壁》中考诗歌赏析真题汇总
《赤壁》历届中考诗词赏析题真题汇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选出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咏史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下几点,含蓄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B.首句运用借物起兴的手法,由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慨叹。
C.这是一首咏物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客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D.诗人借题发挥,用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二.选出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诗中所写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地方作者是在借历史来表达在的感慨。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思是说埋在沙中的折戟还没有销蚀,折戟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引发作者的联想,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既是指自然界中的“东风”,又指导致人失败的因素。
D.杜牧把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完全归功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三.下面对《赤壁》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 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 最后两句议论,告诚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四.下面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绝句,以地名为诗的题目,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借物起兴,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莫定了基础。
C. 诗的后两句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曹操戏谑嘲弄,暗示了对周瑜的肯定。
D. 诗人在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同时,也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赤壁》《题乌江亭》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赤壁》《题乌江亭》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6.下面对这两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牧,他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B.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第一首涉及的历史人物是李清照,她写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第二首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周瑜周公瑾与曹操曹孟德。
C.这两首诗都是七绝,也就是七言绝句。
七绝属于近体诗,要求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般必须押平声韵D.这两首诗都提出了假设,第一首假设那个历史人物回到江东重振旗鼓,说不定可以卷土重来;第二首假设不是偶然因素帮助周瑜,结果可能是曹操获胜。
67.这两首诗观点与众不同,请问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观点?【答案】66.B 67.第一首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第二首诗是借史事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解析】6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B.“第一首涉及的历史人物是李清照”错误,由“江东子弟多才俊”一句可知,本诗涉及人物是项羽,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故选B。
6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解读和分析。
由甲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可知,杜牧在诗中对“得失胜败”和“世事变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不能气馁,要勇于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消极放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有远见卓识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敢于忍辱负重,才能东山再起,成就自己的宏图霸业。
由乙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本诗表面上是说周瑜的侥幸胜利、曹操的落败,实质上是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样能成功。
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
《赤壁》中考试题及答案
《赤壁》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赤壁》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
2. 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通过“折戟”和“沉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______。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指的是______,而“周郎”则是指______。
4. 全诗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
1. 杜牧
2. 沉思和哀悼
3. 火烧赤壁的风,周瑜
4. 兴衰成败
二、选择题
1. 《赤壁》一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的下一句是()。
A. 自将磨洗认前朝
B. 铜雀春深锁二乔
C. 东风不与周郎便
D. 故垒西边人道是
答案:A
2. 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下列哪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A. “铜雀”指的是曹操建造的铜雀台
B. “二乔”指的是大乔和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
C.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操未能成功夺取江东的惋惜
D. 这句诗暗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C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赤壁》一诗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答案:
1. 《赤壁》一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沉思。
2. 这两句诗通过假设东风未能帮助周瑜,暗示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具有偶然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即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而英雄人物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以下是该诗的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答案:杜牧的《赤壁》中,有很多词语或句子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寓意着历史上的成功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还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杜牧的眼中,历史和现实都是梦境般虚幻的,而未来则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历史和现实?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历史和现实。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作者用“铜雀”代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用“二乔”代指吴国的美女大乔和小乔,从而避免了直接描述历史事件的枯燥乏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慨。
问题:请简要概括杜牧的《赤壁》这首诗的大意和中心思想。
答案: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认为历史的成败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赤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之战B. 铜雀台C. 赤鼻矶D. 曹操2.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C.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英雄成名的机遇的向往。
D. 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情感。
3. 下列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B. 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C. 词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
D. 词中表达了诗人旷达之情。
4. 下列关于《赤壁赋》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英雄成名的机遇的向往。
D. 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情感。
5. 下列关于《赤壁之战》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英雄成名的机遇的向往。
D. 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情感。
6. 下列关于《赤壁之战》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英雄成名的机遇的向往。
D. 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情感。
7. 下列关于《赤壁之战》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英雄成名的机遇的向往。
D. 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情感。
8. 下列关于《赤壁之战》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道多助,失道寡助》《子离娄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道多助,失道寡助》《子离娄上》含答案班级准备围绕“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更重要”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材料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材料三】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注释】①桀、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
④圹(kuàng):原野。
103.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生发议论,请体会其妙处。
10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105.下列对【材料二】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用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气势充沛,充分体现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C.文章最后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治国推及战争,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孟子离娄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孟子离娄上》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⑤者,鹯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
③尔也:而已。
④圹:原野。
⑤爵:同“雀”,鸟的一种。
⑥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
88.根据表格里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89.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90.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9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就体裁而言是律诗,就内容而言是怀古诗;作者是中唐诗人,他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B.【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乙】【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C.【乙】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丙】文的中心观点是“得民者得天下”;两文均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XXX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XXX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赤壁XXX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1)在初中阶段我们进修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XXX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类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3.“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
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2分)【参考答案】(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怀。
(2分)(2)“春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假如不是春风给了XXX以方便,取得成功的便可能是XXX,历史将要重写(2分)。
3.(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题乌江亭XXX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XXX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XXX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XXX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XXX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1、略2、(1)销:销蚀(2)将:拿起3、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4、答:周瑜5.、①B②B 6、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7、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折戟沉沙铁未销(2)自将磨洗认前朝
3、翻译下列句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5.①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C
(三)
赤壁杜牧(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
2007湖北省恩施(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七绝诗 咏史诗 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答案:(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二)
1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四)
2007乐山市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答:
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赤壁》中考测试题汇编
(一)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②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