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7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doc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 人教新课标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十七。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识数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数到20,并能够倒着数。

2. 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和识数,正确地回答有关11~20各数的问题。

3. 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数到20,并能够倒着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通过数数游戏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复习一下11~20各数。

2. 讲解与示范:我使用数字卡片,向学生们展示11~20各数,并讲解每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然后,我给出一些例题,如12+7、158等,进行示范性的计算。

3. 练习与互动: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练习计算11~20各数的加减法题目。

我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1~20各数。

12+7、158、189、201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们对11~20各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题目把握不大,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11~20各数,并尝试做一些类似的加减法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7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7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7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1+4+3 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

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第68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4题。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排、竖排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

学生理解后填数。

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

四、课堂游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
每日名言
励志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

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七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这一小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组成;顺序;大小比等内容.2.进一步认识计数器;加深对数位的了解.教学重难点数的组成及数位.教学过程一.回顾再现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生:11.12……...师: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11.12.13.14.15.16.17.18.19.20师:小朋友们的记性真好;老师把与这些书相关的内容给你们设了四个关卡;要你们去闯关;你们敢不敢.生:敢师:现在我们开始闯关;准备好了吗?(好)二.分块梳理知识点1.顺序;大小师:我们来看下第一关都是些什么呢?师:这是什么(尺子)师:现在老师想在这尺子上找到双数;谁来找找看?(课件显示)生:2,4,6,8,10,12,14,16,18,20师:找的真快;那还剩下哪些数呢生:1,3,5,7,9,11,13,15,17,19师:这些数是(单数)师:你们把数学书翻到第77页;看到12题;把空白的地方填上数宝宝;填好的坐端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是哪些数宝宝(生齐说)你们发现了数是怎么排的?生:是从小到大的.......师:老师根据这个也给你们出了一些题(课件显示;一问一答)师:说一说难不到你们;那我们来动手练一练;我们做个翻书的小游戏.请小朋友在数学书里找到第7、12、18、20;你们是怎么翻得啊?(往后翻)为什么啊?生:因为……….师:现在翻到第5页;翻到的小朋友坐端正;听清楚老师的话;往后翻5页;还是第5页吗?(不是)那这个第5页和5页有什么区别啊;这两个5一样吗?师:第5页是序数;往后翻5页的5是数量师:在书上找也难不到大家;那我们再做个小游戏;猜一猜.老师想了一个数(11~20)你们来猜一猜.生:是15吗?师:比15大一些.生:是17吗?师:比17小一些.生:我知道了是16.师:小朋友的表现真棒;恭喜大家第一关闯关成功.2.数数师:看下第二关数学王国又给你们出了怎样的题.(课件显示: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76;做一下第1、3、4;7)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6页;做好的小朋友请举手坐端正.下去转;请生上台讲题.师:做完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生:十个圈起来一起数;快很多.师:10个10个一起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个十;那1个十里有几个一(10个).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又闯过了一关.第三关了;你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有).3.数位师:这是什么(计数器)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数;你们先同桌来拨一拨;说一说;听清楚老师的条件哦;边拨边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生可以这样说:()个十和()个一组成1111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11里面有()个一先同桌交流说;再汇报.师:小朋友们会说了;那我们来做做看书上的;看到第8题;看一下谁的动作最快.生报答案.师:看来小朋友都学会了;最后一关小朋友们要加油哦.师:看上面的判断题;对的你们拍拍手;错的你们用手打个叉.(1)2个十是12.()(2)和10相邻的数是9和20.()(3)4个一和1个十组成14.()(4)比15大1的数是16.()(5)一个两位数中有数字2;这个数可能是12或20.()师:我们来看下接下来的几道能不能难倒小朋友们(课件显示)师: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大家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画图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画图解决问题-教案

第四单元第17课时:画图解决问题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此前学生通过“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已经拥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对数位、计数单位的理解,这为他们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分析方法提供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上的准备。

本节课借助实物图、数线、计数器等直观模型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引领学生经历审清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的解决问题全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数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通过具有较大思维含量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如画图、数数、分析数的组成等,逐步形成应用意识。

将“数”与“形结合,从形的角度去进一步感知数,培养学生数感。

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运用画图等解决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心灵手巧的小芳准备了好多美丽的珠子,打算亲手制作一些漂亮的手链送给好朋友们。

于是,她遇到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就让我们一起帮她解决吧!(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1.读懂题目:想解决问题,先要读懂题目,请你仔细阅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小芳一共准备了58个珠子,她打算每10个珠子穿一串,也就是穿一串手链要用10个珠子。

要求的问题有一个:她一共能穿几串手链。

”题目中说,“10个穿一串”,就说明每串手链只能用10个珠子如果穿到最后剩下的珠子不够10个了,就不能再做一个手链了。

”2.解决问题:(1)独立探究先想想,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然后再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我们看看活动要求:1.先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2.用你计划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3.要说清楚你的思考过程。

(2)集体反馈解题计划:在图中数一数,圈一圈,就能看出能穿几串手链了。

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计算9加几的最佳方法,巩固9加几的计算,进一步理解算理。

(2)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列式:
1、基本题:练习十七第1题、第3题。

先说说图画的意思,填写两个加数,再算出得数,写出完整的加法算式。

对于蚂蚁搬大青虫一题,需要渗透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

2、用数学:练习第4题。

(1)先说说大括号的意思。

(2)提问:要求图上一共有几个娃娃。

你想怎么列式?
(3)完成练习。

3、开放题;练习十七第五题。

(1)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要计算“有多少只蜜蜂”可以怎样列式?
(3)要计算“有多少朵鲜花”可以怎样列式?
二、看卡片口算。

9+5= 9+3= 9+9= 9+6=
9+4= 9+2= 9+8= 9+7=
三、变式训练练习十七第二题,课前把题抄在黑板上
(1)选择计算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看谁算得多。

请算得又对有又快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诀窍。

(2)请学生依次观察左右两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四、连线题练习十七第六题抽几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五、游戏:摘果子(练习十七第七题)
6+3= 9+5= 2+5= 9+7= 5+5= 3+4= 9+9= 9+4= 1+9= 9+8= 9+6= 5+4= 六、作业随堂练习。

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

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

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并掌握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的内容;2.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简单复习相关知识点;2. 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逐题分析并解答本课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和解题思路;2. 针对每个知识点,给予学生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3.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对于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的重要知识点;2.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解题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调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教案中的步骤和时间分配。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20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20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17-20课时教学设计第17课时用数学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2、熟练地进行计算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课件出示鸭子图生说图意全班交流独立列式计算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三、课中操四、做一做梅花鹿图和蘑菇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编题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扑克牌游戏第18课时整理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数数2、数的分解组成二、整理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这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2、 9 4□ 5 □□3、△□△□△□接下去怎么画?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5、按规律填空(1)2、()、4、()、()、()、8(2)8、()、6、()、()、()(3)2、4、()、8、()(4)1、3、()、()、96、10=□+□1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3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七》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的数数,掌握数的顺序,能通过数数找到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词描述物体。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验数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的经验,他们能基本的数数,但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他们还不能很好的通过数数找到物体的个数,对于数的顺序也还不够熟悉。

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能正确的数数,能通过数数找到物体的个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的数数,掌握数的顺序,能通过数数找到物体的个数。

2.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验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通过数数找到物体的个数。

2.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操作中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一些有关11~20各数的图片。

3.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验数数的过程。

如,出示一幅画有10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数完10个苹果后,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数,那就是11。

2.呈现(10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和图片,呈现11~20各数,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顺序。

引导学生用数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如“我有11个球”,“他有12个小棍”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堆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每组需要数一数,自己有几件物品,然后用数词表达出来。

【完整版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7课时 复习(1)

【完整版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7课时  复习(1)

春雨空濛中,眼前的景色就像披着一袭淡淡的薄纱,把春红渲染得高贵典雅。

绕过人工湖,踏上廊桥,一缕风儿从我的鬓角掠过,把我从清新婉约的雨韵中唤醒。

雨还再下,淅淅沥沥、缠绵多情,伞檐上滚落的雨珠儿弄湿了我的裤脚,略感寒凉。

回眸远眺,雨蒙蒙、景横生,不忍回程,春雨呀!你有鲜花相伴,你有绿柳清风相随,你在我的遐思中蔓延……。

长沙相亲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从始兴马市桥头沿河自东向西行驶一两公里,有一座古老的村庄,叫黄塘村。

阳春三阳,我们趁着暖人的春风走进乡道。

一排巨树绿满枝头,迎面而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偶尔有人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进出村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最后消失在乡道尽头。

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株株巨大的古榕树临河而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从村头到村尾,总共有九株古榕,它们像一尊尊天神,从天而降,相约而来,前临浈江,后护村庄,傲然而立。

古榕树身之粗壮,令人咋舌,不知要多少壮汉才能把它合抱过来,它们盘根错节,树枝千姿百态。

有的斜逸而出,指向天空;有的横立半空,有一扫千军之势。

进入村口,有株古榕枝繁叶茂,犹如一把巨伞,遮住天空,带来丝丝阴凉。

其中一棵巨大的树枝,一副大剌剌的模样,像一位顽劣的老者,旁若无人,探出巨爪,遮住乡道,一副舍我其谁的感觉。

哈哈,这可是一手遮天的架势呀!我们走进村头,询问老人:“你们知道这个村有多久的历史吗?”“反正很久了,具体有多久我们也不清楚。

”老人们摇头回答。

“你们村有890年的历史了。

”我笑着告诉他们。

“你们知道这些榕树的树龄吗?”我接着又问。

老人们摇头说:“我们小时候,榕树就是这么古朴粗壮,瞧那些巨大的古榕树,少说也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吧!”别过村头的老人,我们走到村中,只见两株古榕立在河边,相距不过数十米,它们枝叶相交,亲密接触,犹似两情相悦,磨磨蹭蹭,依依不舍,不忍分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7课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7课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7课时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连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连加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连加的计算规律,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方法。

(2)连减的计算方法类似地,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连减的计算规律,总结出连减的计算方法。

(3)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问题,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2. 板书内容:(1)连加的计算方法(2)连减的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举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7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7课时

第17课时教学内容:分类(单一标准)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具袋(6份不同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电脑出示:(商场外景——商场物品近景——-商场物品远景),让学生认真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明确分类(1)电脑出示: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看电脑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七》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练习十七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看数字给数学书翻页,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时是在11-20各数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数,为以后多位数的写法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下一堂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服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理解数位的概念难点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教学准备(师、生)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思考与调整一、基础练习二、指导练习二、讲授新课三、动手动脑用数学。

四、作业五、课堂总结: 1、拍手数数,数20以内的数。

2、从1数到20;3、从19数到6;4、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 10、 17、 19、 20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先看清题意,再圈出10只,然后接着数。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让生理解一双鞋与一只鞋的意思。

3、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按1~20的顺序连线。

4、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看图写数。

5、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先要数数,然后再接题意圈数,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用“小棒”摆出下面的数 11 13 16 18 20 学生独立摆,然后点生回答11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2、再摆什么?还可以怎样摆呢?哪种方法摆得快?3、完成练习十七的第6题:找出数学书的第7、12、18、20页。

3、练习十七:8、9、11、12题。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20以内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课时 练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课时  练习课导学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7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2、进一步理解十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运用加减混合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顺序【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一起来说说吧。

一辆车上坐了4人,先上了3个人,又上了2人,现在有几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计算顺序。

师板书4+3-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

引出并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的练习二、新知探索1.基本练习①教师出示小黑板,第3题,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并快速抢答。

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集体订正。

②口算下面各题。

2+3-1=3+4-2=6+4-9=5+4-3=9-1+2=9-3+4=9-4+3=8-6+7=(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生说出做题的计算顺序,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

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么快就完成了这组练习,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练习好吗?2.综合练习第5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看完后学生描述动画的意思,并独立列算式计算。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3.提高练习第4题练习,出示将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小组交流如何列算式并计算。

做完后全部班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2.做题游戏。

⑴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图。

⑵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2+4-5+38-6+4+2-3+57+2-3-4+5+31+4-5+7+2-58-1-3+6-7+32+6-6+5+3-8对做的又对又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奖励。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7课时 练习九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7课时  练习九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7课时练习九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投影、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口算。

5+1+2 3+2+56-0+3 7+1+27-4-1 10-5+36+2-2 4-3+5二、基本练习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10 ()+2=75+()=8 7+()=9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

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10 5 9 43. > = <4. 1+2+3=55. 6-3+2=5教学反思: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

所以,教学时应选取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活动素材。

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或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呈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实践与活动中,要依据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7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
关式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1+4+3 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

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第68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4题。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排、竖排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

学生理解后填数。

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

四、课堂游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48.14.202012:3412:34:48Aug-2012:34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四日2020年8月14日星期五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2:348.14.202012:348.14.202012:3412:34:488.14.202012:348.14.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8.14.20208.14.202012:3412:3412:34:4812:34:48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Friday, August 14, 2020August 20Friday, August 14, 20208/14/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2时34分12时34分14-Aug-208.14.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

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

20.8.1420.8.1420.8.14。

2020年8月14日星期五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四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2:3412:34:488.14.2020Friday, August 14,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