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d64ce4cc1755270622080f.png)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6月下旬,我们调研组在佳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县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红枣主产区6乡镇的8个村、2个合作社枣园和益民等4个红枣加工企业车间,同乡村干部、枣农和公司员工、业务负责人,就佳县红枣产、加、销发展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作了详细调查、深入研讨,形成了重要共识和建议意见。
(一)佳县红枣产业管理与效益现状1.红枣种植业的成就与问题佳县是种植红枣的优生区,种植规模居全国县级首列。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现达80万亩(挂果面积50多万亩),占到经济林总面积的96%。
县辖11镇5乡的400个行政村都有红枣。
正常丰年总产红枣4.5亿斤,总产值9亿元,平均亩产量800多斤,亩产值1800元。
红枣产值占农业经济总值的2/3,占到全县国民经济总值的1/3,红枣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1/2多。
红枣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枣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佳县早在1994年编制了《红枣商品基地建设研究及规划》,正式将红枣产业列为该县的主导产业。
从XX年开始进行无公害绿色红枣和有机红枣生产试点,XXXX年实施和完成《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经逐年努力,初步建成有机红枣生产基地6.3万亩,并相应发展起一定规模的红枣加工业。
为此,XX年5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XXXX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等多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有机红枣认证”“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等六项称号。
XX年6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科技苑》播放“农业遗产的启示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
这些荣誉称号,扩大了佳县红枣的知名度,起到推动和鞭策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因此,XX年国家科技部计划给佳县安排1000多万元红枣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费。
表面上看,佳县红枣种植业已成可观规模,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有了基础,并已形成完整的有机红枣抗裂防虫高产优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197c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f.png)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和田地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和田地区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就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1. 农业产业结构和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等,还有水果、蔬菜等。
畜牧业主要以绵羊为主,此外还有牛、马等。
农业产业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部分商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 农业科技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田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手工劳作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通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和田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改造和提升,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 品牌建设不足和田地区的许多农产品虽然品质上乘,但却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销售难度大。
缺乏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竞争,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2. 产业标准不统一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影响了企业和农民的收益。
3. 产业链不完善和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的加工、储运环节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农产品的滞销和价格下跌,农民收益不稳定。
4.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资源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的利用率较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养殖的程度不高,影响了农业产业效益。
1. 加强品牌建设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和田地区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3. 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物流环节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完整度,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产品产业链更加完善。
和田地区红枣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和田地区红枣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b75e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7.png)
和田地区红枣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和田地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一个以果树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其中以红枣种植最为著名。
和田地区红枣的种植离不开气候条件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和田地区红枣种植的气候条件。
一、气候类型和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在10-12摄氏度左右。
由于地处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寒性,夏季气温虽高,但夜间明显降温,对果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红枣的生长十分有利。
二、降水条件和田地区降水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主要集中在夏季。
虽然降水量较少,但由于日照充足,加之地下水资源丰富,因此不会对红枣的生长产生太大的影响。
降水集中在夏季,也能够满足红枣树夏季的生长需求。
由于降水不足,加之蒸发量大,所以在红枣的种植过程中需要通过灌溉来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求。
三、温度条件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红枣的生长来说,温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和田地区冬季寒冷,但由于区域内植被覆盖较少,所以日照充足,阳光直射地面,温度在日间会有所上升,对红枣的冬季休眠产生一定的影响。
夏季炎热,但夜间温差较大,对果树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红枣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果实的含糖量也会提高,红枣的口感会更好。
四、光照条件和田地区光照充足,日照时间较长。
这对于果树的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的含糖量,改善果实口感,同时也能促进果树的生长。
和田地区的光照条件也是红枣种植的一个有利条件。
五、土壤条件和田地区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有利于红枣树的生长。
由于地处新疆南部,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地表裸露,加之降水少,所以土壤中的矿物质很少流失,对于果树的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和田地区属于风沙较大地区,风沙能够带来大量的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和田地区红枣的种植离不开气候条件的影响。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ebdb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0.png)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红枣生产区之一,但红枣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规范。
许多果农在种植红枣时为了增加产量,会不顾人体健康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残留物超标,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其次,生产加工环节不规范。
有些果农在采摘、晒干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和除虫,导致红枣质量下降,残留农药超标。
同时,许多加工企业缺乏规范的生产管理和生产工艺,加工过程中不严格控制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致使红枣质量难以保证。
最后,物流环节存在问题。
许多红枣从采摘、储存、加工、运输到销售等环节存在交叉、延迟、返工等问题,导致红枣保质期缩短、热量损失较大,最终影响红枣的品质及食品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管理,提高果农的安全意识,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
加强对红枣生产加工企业产值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果农和生产企业给予处罚,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并运用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加强红枣加工技术和检测验收。
加强红枣的采摘、晒干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环节的规范化,严格执行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确保生产的红枣产品达到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安全。
三是加强物流环节管理。
建立一整套有效可行的物流体系,对运输车辆、运输设施、运输箱包、运输环境等进行监控,保证红枣的保质期,最终保证红枣的品质与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解决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各方执法监管力度的加强,也要加强对售卖红枣的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并保证消费者权益,让红枣成为安全健康的好食品。
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讲解
![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05c23c482fb4daa58d4b7b.png)
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红枣产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植结构严重失衡,同期成熟、同期收获风险太大目前枣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制干品种产量偏大,专用加工品种匮乏,鲜食品种主要为晚熟品种冬枣和梨枣,缺乏优质中、早熟品种。
2.裂枣品种面积大,枣区裂果问题已成为生态型病害起主导作用的八大主栽制干品种,多数属于易裂品种,主要集中在北方十几个县(市),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红枣裂果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期由日烧引起的裂果,另一种是白熟期以后因品种、天气、栽培技术不合理、预防不及时引起的普遍性裂果和浆烂。
我国北方枣区的裂果问题已成为全区域的一个重要病害。
3.制干加工技术单一落后,难以应对突然出现的自然灾害红枣在采后加工处理方面发展缓慢,总体水平低,是枣树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分级包括停留在手工挑选阶段,效率低,难以标准化;干制主要靠自然晾晒,红枣收获后,稍遇阴雨就会出现裂果、浆烂问题,营养损失严重。
我国枣区的大部分红枣加工企业是以干枣为原料生产的,如饮料、果酒、果茶、果酱、色素、香精等已达上百个品种,一旦原料短缺,整个产业链就会瘫痪。
在尚未更新易裂品种的情况下,推广新的采后处理加工技术十分有必要。
4.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差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在农村劳动力中,老弱群体成了主体。
长期以来,农业职业教育的水平低,农民思想意识陈旧,利用新技术发展生产的意识和能力受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枣树新品种推广上,普遍存在着老产区保守、不更新品种和新产区发展太快、新品种比例不高等问题。
5.毁灭性病虫害日趋猖獗,暴发成灾除裂果病外,枣锈病、枣疯病、缩果病和绿盲蝽象等重大病虫害的危害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着枣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大规模集中连片给群众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加速某些病虫害蔓延的问题,枣农在防治过程中苦不堪言。
近几年来,由于绿盲蝽象十分猖獗,以绿盲蝽象为中介引起的缩果病非常普遍。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482e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2.png)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红枣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质干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红枣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红枣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枣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接着,通过对全国红枣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红枣产业在种质资源、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红枣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种质资源单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推动中国红枣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红枣产业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红枣产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红枣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红枣作为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目前,红枣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中国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红枣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新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其中新疆地区的红枣以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著称。
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5ce9e5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南疆地区地处中国西部,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区域,这里的红枣产业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中国四大红枣产区之一,南疆兵团红枣产业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困境1.气候影响南疆地处干旱少雨的气候区,红枣种植面积广泛,但因为干旱的气候条件,红枣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缺乏稳定的降水资源,常常会导致干旱和旱灾,直接影响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2.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红枣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南疆兵团红枣产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导致产品供应量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了市场的供需矛盾。
3.产品质量南疆红枣的加工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导致了红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4.市场营销南疆红枣产业的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渠道,导致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影响了红枣产品的市场拓展和销售量。
二、出路1.加强科技创新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红枣品种,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2.调整种植结构南疆地处干旱少雨的气候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调整红枣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宜的红枣品种进行种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红枣的适应性和抗旱能力,增加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3.建立合作社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可以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统一销售,提高红枣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4.加强市场开发南疆红枣产业应加强市场开发,积极寻求市场合作伙伴,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量,提高红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品牌建设南疆兵团红枣产业应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宣传推广,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红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量。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2f38e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红枣行业发展现状红枣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市场规模方面,红枣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保健的食品,受到了广泛欢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红枣市场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红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红枣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链方面,红枣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红枣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企业和专业人员从事。
在种植方面,我国红枣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地区的红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加工方面,虽然小型加工企业众多,但大型龙头企业正在崛起,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在销售方面,红枣主要依靠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和电商平台销售,但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兴起,红枣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枣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发展。
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运用,使得红枣的种植更加高效、绿色、环保。
在加工方面,新型的红枣产品不断涌现,如红枣保健品、红枣酒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丰富了红枣的应用领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对红枣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政府通过加大对红枣种植的补贴力度、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积极促进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竞争格局方面,红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来提升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通过降低价格、提高产量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格局有利于促进红枣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红枣行业发展现状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红枣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4fafbfb8f67c1cfad6b8f9.png)
为借鉴新疆地区红枣产业发展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探索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临泽县组织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于2008年9月10~24日到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哈密市、且末县、若羌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红枣产业发展情况。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1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现状1.1哈密市红枣产业不断壮大哈密市位于东疆地区的哈密盆地中部,是哈密大枣的故乡,已有近2000年的红枣栽培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市将哈密大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广枣棉间作、枣瓜间作模式,实行连片种植,标准化管理;至2007年底,哈密大枣栽培面积达9200hm2,其中结果面积达6666.67hm2,年产量1.09万吨,产值576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50元。
1.2若羌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2001年,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制定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全方位推进红枣产业发展。
先后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红枣主产区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确定灰枣、赞皇大枣和冬枣为主栽品种。
从2004年起,红枣基地每年以1333.33hm2速度扩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红枣种植初具规模,经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初步实现了红枣“十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栽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管理集约化、枣农知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至2007年底,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000hm2,共1400万株,其中结果面积3333.33hm2,年产红枣1.05万吨,红枣人均收入达3923.3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76.16元的64.57%。
1.3且末县红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2002年,且末县提出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确定到2010年全县定植红枣6666.67hm2。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25d05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e.png)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该产区红枣的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病虫害防治不当、加工环境不洁、产品标识不规范等。
为了确保新疆红枣的质量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农药残留控制
1.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制定合理的农药使用计划,按指定剂量、使用周期和施药方式进行农药喷洒,确保农药使用合理、科学。
2.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对新疆红枣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红枣及时处理。
3. 提高农民农药安全意识,开展农药使用培训,向农民宣传农药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病虫害防治控制
1.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控、生态防控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红枣的质量安全。
3. 加强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病虫害对红枣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加强加工环节监管
1. 建立红枣加工企业准入制度,对红枣加工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和准入管理,确保企业具备良好的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
2. 加强加工环境监管,对红枣加工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加工环境卫生、设备清洁、生产操作规范。
3. 加强标识管理,规范红枣的标识,明确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地、质量等信息,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和追溯。
要确保新疆红枣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加工环节监管,并提高农民和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新疆红枣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和田地区种植业发展现状
![和田地区种植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7382c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6.png)
和田地区种植业发展现状
和田地区各县市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新疆昆仑田野农业科技于2018年11月落户皮山县,计划投资1.2亿元,建立香菇生产基地,设有菌棒车间,食用菌中心,养菇棚,加工厂,冷库等。
目前菌棒车间,冷库,养菇棚已开始生产。
企业采取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基地+种植小区+合作社的种植体系,农户可以直接在基地就业。
香菇生产基地主要制作香菇酱,基地建成后300座养菇棚每年可以实现稳定就业700人,临时就业1800人。
洛浦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企业负责菌包生产、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依托基地和合作社参与种植。
目前,公司已经在洛浦县建成7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起162组种植大棚,通过农户参与种植、在企业务工就业等形式,直接带动增收。
为使村民掌握菌包种植技术,洛浦县组织了菌包种植培训班,村民布艾斯玛·努尔麦麦提今年打算种植菌包,培训中他学得非常认真。
她说:“村干部给我们制定了许多方案,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脱贫致富,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90ee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1.png)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和田地区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田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
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和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
要推动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不仅要注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还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贮运技术,增加附加值。
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构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中心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打破传统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和农民的收入。
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
通过将农业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要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要加强政府支持和服务。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政府要提供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和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整合农业产业链和加强政府支持和服务,可以推动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3e303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1.png)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疆是我国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红枣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水果,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市场需求和知名度。
近年来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硫磺熏蒸和添加剂等问题。
农药残留是影响新疆红枣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农民在红枣种植过程中经常使用农药,但是过量施用或者不符合标准的农药会导致红枣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硫磺熏蒸也是新疆红枣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红枣的颜色和延长保存时间,一些红枣生产商会使用硫磺进行熏蒸处理。
硫磺残留会导致红枣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些不法商家会在红枣中添加一些有害的化学添加剂,以改变红枣的颜色和口感,增加销售量。
这些添加剂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新疆红枣的质量安全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新疆红枣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农药残留、硫磺熏蒸、添加剂等质量安全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以确保新疆红枣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新疆红枣产业质量安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本研究也为其他类似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新疆红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关于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农药残留、硫磺熏蒸、添加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红枣的品质和安全性。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a76a5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2.png)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红枣产地之一,但近年来,红枣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主
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残留物超标。
新疆红枣产业中存在着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
质残留量过高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红枣的品质和口感,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二是品种混杂。
新疆的红枣市场存在品种混杂、假冒伪劣的情况,一些商家为了追求
利润,会将不同品种的红枣混在一起销售,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破坏了新疆红枣良好
的品牌形象。
三是加工环节存在问题。
新疆的一些红枣加工厂存在加工技术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
问题,部分加工厂甚至不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导致红枣加工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控制对策:
一是加强农用物质的合理使用。
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质的监管和检测,防止过
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控制农用物质对红枣的残留量。
二是加强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通过建设红枣品种认证体系,规范红枣市场,加强产
品质量监管,遏制品种混杂、假冒伪劣的现象,维护新疆红枣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权益。
三是加强红枣加工厂的质量管理。
加强红枣加工行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提供厂内卫
生环境和生产设备的规范化,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之,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安全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
监管力度,提高红枣产业的品质和信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优质的红枣产品。
新疆红枣产地购销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新疆红枣产地购销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70c8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a.png)
新疆红枣产地购销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新疆红枣是中国重要的干果之一,因其品质优良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新疆红枣的产地购销现状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疆红枣的产地购销现状1.产地概况:新疆是中国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适宜红枣的生长。
特别是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红枣品质优良,受到市场的青睐。
2.购销情况分析:虽然新疆红枣的质量优异,但其购销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红枣的运输、销售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红枣的流通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红枣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导致红枣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较小。
3.外贸出口情况:新疆红枣也有一定的外贸出口量,但相比国内市场,出口量较小。
这主要与新疆红枣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高有关。
1.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红枣的运输、仓储和销售环节,提高红枣的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可以通过建设专门的仓储基地,引进现代化物流设施和技术,提高红枣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增加红枣的保鲜期,降低损耗率。
2.提升红枣品质:加强红枣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农民,推广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增加红枣的含糖量和口感,提高红枣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品牌宣传力度:加强新疆红枣在市场上的品牌宣传,提高红枣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览、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建设红枣专卖店等方式,将红枣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同时,在宣传中强调新疆红枣的品质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宽红枣的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扩大线上销售渠道和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覆盖面,拓宽销售渠道。
在外贸方面,可以加强与国外贸易公司和超市的合作,开辟国际市场,提高新疆红枣的出口量。
5.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和红枣加工企业的合作,打造一批有实力和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a1fb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4.png)
xx年xx月xx日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目录
contents
和田地区经济整体概述和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和田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潜力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01
和田地区经济整体概述
1
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2
3
和田地区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特点03
政策支持
和田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以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01
扶贫战略
和田地区实施了多项扶贫政策,如发展产业、提供教育和医疗资源等,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02
区域发展
和田地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融合。
02
和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主要农产品
和田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水果等农产品,其中棉花和水果是当地的特色产品。
农业经济发展
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和田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
和田地区还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01
和田地区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工业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
0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来和田投资,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工业园区建设
03
加快和田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8775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新疆红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以其品质优良、口感鲜甜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新疆红枣质量安全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新疆红枣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控制措施。
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药残留问题。
为了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会滥用农药,导致枣子上残留农药物质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二、采摘与贮藏不当。
一些农民在采摘和贮藏红枣时,存在着工艺不规范、操作不当的情况,导致红枣变质、霉变等质量问题。
三、加工环节卫生问题。
在红枣加工过程中,存在着生产环境不洁净、操作不严谨等问题,导致红枣加工品质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控制措施:一、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环保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采摘和贮藏管理。
对农民进行科学的采摘和贮藏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红枣贮存能力和防腐功能。
三、强化加工环节卫生管理。
加强对红枣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定期进行生产环境检测和卫生排查,确保红枣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除了以上对策控制措施外,还可以加强红枣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大对红枣质量安全问题的排查力度,提高红枣生产企业和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信通过上述对策控制措施的实施,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新疆红枣产品,也可以推动新疆红枣产业的持续发展。
这也为其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
希望在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08e1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7.png)
2023-11-12
目录
• 引言 •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产业结构分析 • 经济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 • 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 结论和建议
01引言Βιβλιοθήκη 研究背景和意义和田地区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了解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工业发展
和田地区将积极推进工业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 ,如能源、化工、纺织等,提高工业化水平。
加强旅游业开发
和田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古城、沙漠、湖泊等,将加强旅游 业开发,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经济增长速度和趋势预测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和田地区的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以及政策支持的加强,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提高。
政策劣势
由于和田地区地处偏远,政策落实和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同时, 一些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和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05
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预测
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和田地区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包括水果 、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牧业和水产养殖。
0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为 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崛 起,成为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 新增长点。
04
经济发展优势和劣势分 析
资源优势和劣势分析
资源优势
和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等,以及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资源保障。
资源劣势
和田地区地处内陆,水资源相对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对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等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f2e6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b.png)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一、市场需求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健康饮食,红枣逐渐成为了人们常见的食品材料之一,市场对红枣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推动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红枣种植基地广泛。
我国的红枣种植基地分布广泛,其中山西、河北、陕西和内蒙古是四大主要产区,分别占到全国红枣种植面积的35%、18%、15%和7%左右。
其他一些地区如新疆、甘肃、青海等也在不断拓展红枣种植面积。
三、技术创新提升红枣产业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枣种植、收割、储藏等方面的技术不断创新,大大提升了红枣产业的效率和品质。
例如,采用机械化收割的方式,既可避免了劳动力浪费,又能够保证收割效率和红枣品质。
四、加工技术提高红枣附加值。
除了原料的种植和收获,红枣加工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工技术的提升,可以大大提高红枣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红枣加工行业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红枣汁、红枣酒、红枣核桃批发等,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五、出口市场拓展红枣产业发展新空间。
除了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红枣产业在出口市场上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红枣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东等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六、红枣质量安全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虽然红枣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但红枣的品质和安全问题却经常受到质疑,这也成为制约红枣产业发展的要素。
因此,红枣企业要加强品质、安全管理,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未来,红枣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红枣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ebf6d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一、红枣产业现状1、产量和面积我国红枣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
在国内,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是红枣主要产区,其中河北是红枣的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
2、加工技术红枣加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的晾晒、蒸煮加工,发展到了冷冻、真空包装等现代化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红枣的营养成分更好地得到保留,同时也提升了红枣的品质。
3、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红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且,红枣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是一种食品,还可以被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因此,红枣产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1、品质不稳定由于红枣的栽培和加工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红枣的品质不稳定。
有时候会出现枣虫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红枣的品质,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价格波动由于红枣的生长和收获季节固定,以及红枣的产量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红枣的价格波动较大,给红枣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3、品种单一目前,我国的红枣品种主要有“麻红”、“红富士”等,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红枣的品质,需要在栽培和加工环节上加强管理,防止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保证红枣的质量。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差异化管理,提高红枣的品质保障。
2、拓宽品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可以在品种上进行拓宽,引进一些新的红枣品种,丰富市场供给。
3、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食品领域外,红枣产品还可以开拓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自身的附加值。
红枣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科技手段的引入、管理的加强以及产业深度融合等措施,我们有信心使得红枣产业更好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健康、优质的红枣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12-6班学生姓名:阿迪莱·吐送****:***答辩日期:2016年5月8日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目录1 文献综述 (1)2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地理区划与资源情况 (2)2.2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 (3)3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5)3.1 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 (5)3.2 宽松的土地资源优势 (5)3.3 强大的政府政策支持 (6)4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4.1 红枣的贮藏与加工能力不足 (6)4.2 红枣销售渠道单一 (6)4.3 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7)4.4 没有建立枣产业保险机制 (7)5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5.1 研发红枣的贮藏与加工等深加工技术,提高竞争力 (7)5.2 加快市场建设、销售渠道、流通体系的建设 (8)5.3 加快大型加工企业建设 (8)5.4 加快建立枣产业保险机制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和田地区地理区划与资源情况、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经营模式现状,其次分析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最后提出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Date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in Hotan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otan analysis, including Hotan Prefecture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nd resources, the status of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Hotan Prefecture and Hotan Prefecture dates industrialized management mode in the status quo, then analyze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Hotan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final proposed in Hotan jujub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in Hotan jujube industry.Keywords: Hotan Prefecture;Dates;Industrialization1 文献综述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资源,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之一,红枣产业作为我国农产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水果产业,红枣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水果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户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除了我国,只有韩国有小规模化的红枣种植,并且国外的红枣也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我国引进的,可以说红枣是我国独有的水果产品,因此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国外市场中独受青睐。
我国的红枣种植起源于春秋时期,有着千年的种植历史。
在我国,重点红枣种植区分布比较广,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红枣的品种多种多样。
虽然红枣产业在我国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与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比,我国红枣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农户的红枣种植生产上,红枣的种植多是小规模的家庭式的分散经营,农户素质低,产业化信息封闭,生产力投入不足,农户仍是简单的以种植为重点,组织化程度低;而在红枣加工方面,龙头企业还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企业数量少、经济实力不足,企业与农户还没有充分合作的意识,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科研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融资能力差(孙晓东,2007)。
目前,国内对红枣产业的研究以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为主,方法以理论探讨和描述统计为主。
描述统计主要用于分析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而对红枣产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则运用理论分析,分析方法大同小异,只是立足实践分析的地区不同而已。
国内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红枣的产业化发展状况:(1)从提高科技水平角度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
于吉祥(2012)研究了山西红枣产业化的发展,认为必须在红枣产业体系中,建立基础产业、骨干产业和示范带头产业,通过红枣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科学经营,促进各地红枣生产向全面运用高新技术栽培与经营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红枣生产的科技含量。
袁亚宏(2012)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红枣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强化鲜食枣贮藏保鲜,提高采后分级处理和深加工能力,以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
张卫民(2014)分析了吕梁市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要加快红枣产业化进程,推动吕梁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的结合、自主研发与市场营销的结合。
(2)从无公害生产、生态产业角度研究红枣产业化。
贺宏年(2011)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在黄土高原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供西部相似地区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参考。
卢雅娟(2012)对无公害红枣如何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认为随着国际市场对各项农产品指标的出台,提出无公害红枣是未来红枣发展的方向,无公害红枣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窦长保(2006)以临泽县红枣产业为例,对红枣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途径的论述,提出了制定无公害生产标准,提高果品质量,做大做强品牌优势,筑起产业龙头,拓展市场,提升科技含量。
疆内学者对新疆红枣产业化发展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马元忠(2003)等概述了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及新疆红枣市场前景,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发展红枣产业符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许多学者认为新疆发展红枣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史彦江(2005)等提出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红枣的发展空间,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由于极大改善了红枣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外经济和贸易的流通,应大力打造新疆红枣的精品优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空间优势。
曹国栋等(2013)通过对新疆的红枣、巴旦杏、核桃、枸杞、阿月浑子等新疆的主要干果的栽培、分布、特性、价值、品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红枣产业化发展在新疆发展干果产业意义和重要作用,并系统的总结了新疆地区红枣生产的经验。
张忠仁、周长东、梁燕等(2014)撰写的“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新疆红枣目前产业化现状进行描述后,着重从管理角度进行阐述,比如强调领导重视、加大投资等对发展红枣产业有着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
薛维堂、王开元等(2011)在“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中主要强调发展红枣产业应该加大信息渠道的建设,加大基础建设以及建立加工龙头企业拉动红枣产业的运作。
刘孟军(2012)在“新疆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一文中主要阐述如何栽培红枣,描述增加产量的方法,如何与防虫害,提高红枣质量,以及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等。
史彦江(2013)认为要依托于建设合理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而促使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汪智军(2011)、余国新(2012)提出通过调整红枣业发展工作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红枣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战略对策来促进新疆红枣产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李豫新(2010)认为应加大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构建红枣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并改革营销方式,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竟争优势。
李林等(2011)在“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中引入发展战略思想,在文中对和田地区红枣的栽培以及规划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其他红枣产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和田地区发展红枣产业的几个关键点。
王冲等(2013)在“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中提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和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面向市场,提高优质红枣的栽植管理,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对新疆特色特色林业果的开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刘青松(2013)认为和田地区发展枣产业,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发挥了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社会效益,并带动了和田地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2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 地理区划与资源情况和田地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
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有边界线210公里。
和田地区辖1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为和田市、民丰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
和田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达15个小时,昼夜温差大,当地红枣以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干而不皱闻名。
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鲜枣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种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糖分含量很高,根据新疆农科院果品研究所测定,和田地区枣果每百克含钙109mg,含锌5mg,含铁1.24mg,维生素31.9mg,可溶性总糖74.88%,各项指标均高于外地红枣,是很好的食补品。
另外和田红枣含有药用价值的月桂酸、豆冠稀酸和油酸、花生酸、亚麻酸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生津、养颜驻容、延年益寿的效果。
2.2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和田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红枣,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于2009年取得地理标志商标。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悬殊,光热资源匹配极佳,因此非常适宜红枣的种植,特别有利于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积累,相对于新疆绝大部分县市来说是“人无我有”的产业,对于全国来说是“人有我优”的产业。
对此和田地区政府认真分析本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审视和田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拉开了红枣产业发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