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介绍。
2. 污水处理的原理污水处理的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2.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固体液分离、物质转移和物质转化。
固体液分离是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和离心。
物质转移是指通过不同的物理作用,将污水中的物质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常用的方法有吸附、膜分离和萃取。
物质转化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通过物理过程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方法有氧化和还原。
2.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去除。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凝固絮凝、氧化还原、中和调节和沉淀。
2.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藻类等)降解、转化和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则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通过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沼气和沉淀物。
3.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根据处理规模和水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工艺流程包括:3.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将原始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大量悬浮物质,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格栅除渣、砂沉床和粗筛等。
3.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预处理过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
常见的初级处理方法有沉淀池、气浮池和滤池等。
3.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物质转移和物质转化。
常见的次级处理方法有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3.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精细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实际需要。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流程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流程
嘿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流程!
首先呢,咱得搞清楚为啥要处理污水?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污水要是不处理,那环境不就遭殃啦?水里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生态平衡,危害咱们的健康呀!
那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是啥呢?哇,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把污水里的污染物给去除掉或者转化掉呢!比如说,物理方法就像过滤呀、沉淀呀,把大颗粒的杂质给弄出来。
化学方法呢,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让一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就更神奇啦,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掉!
接下来,咱们说说污水处理的流程。
第一步,预处理!这就像是给污水来个初步的“大扫除”。
先把大块的垃圾、漂浮物捞出来,然后让污水在沉淀池里沉淀一下,把泥沙啥的沉下去。
第二步,一级处理!哇,这一步主要还是靠物理方法,像格栅过滤、沉砂池沉淀,把污水里比较大的杂质去除掉。
第三步,二级处理!哎呀呀,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呢!通过生物处理,让微生物大显身手,把有机物分解掉,让水质变得更好。
第四步,深度处理!到这一步,就是要让水质达到更高的标准啦!比如用膜过滤、活性炭吸附等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污染物。
最后,处理完的水还得经过严格的检测,合格了才能排放或者回用呢!
污水处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呀!需要各种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还得有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和管理。
哎呀呀,为了咱们的环境和健康,污水处理工作真是太重要啦!
怎么样?这下你对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流程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呢?。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小区污水的产生和处理问题。
未经处理的小区污水会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是对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沉积物进行去除的过程。
首先,污水经过网格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大块物质。
然后,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颗粒物沉降到污泥中,进一步净化水质。
最后,在预处理的最后一步,草屑滤池进一步过滤污水,去除微小颗粒物。
生物处理阶段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污水进入到生物反应器,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器中的温度、氧气供应和菌群的生长繁殖,以确保生物降解效果的最大化。
深度处理阶段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过程。
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过滤、膜分离和化学处理等。
首先,污水进入过滤器,通过滤网的作用去除残余的微小颗粒和微生物。
然后,污水进入膜分离器,通过半透膜的作用去除残余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最后,通过化学处理,加入药剂来实现对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去除,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在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还需要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
污泥可以通过厌氧消化和厌氧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其体积和有机物质含量,以达到安全处置的要求。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实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监测和控制各个处理阶段的运行参数,以确保输出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工艺流程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的处理和控制。
只有通过科学严密的工艺流程,才能有效地降低小区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小区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小区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一、概述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
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 ,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 的范围内。
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 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
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
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①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应用受到限制。
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
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 或其改进型CASS 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
②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
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
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二、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1、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的建设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污水处理问题也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环境,净化水源,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处理三个阶段。
在初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格栅和沉砂池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泥沙和浮沫等进行初步去除。
随后的中级处理阶段,污水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池、曝气池和沉淀池等进行生化和沉淀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等污染物。
最后,在高级处理阶段,常采取生物活性炭过滤、紫外线消毒等高级工艺,使得出水的水质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其次,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一些水质较差的地区,可能会采用生物膜工艺或者反渗透膜技术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一些先进的小区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和实时监测,提高处理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
最后,制定合理的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也需要考虑到小区的规模、水质情况、周边环境和未来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确保小区污水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避免因未及时处理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环境、保障城市居民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与流程解析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与流程解析污水处理厂是为了解决城市或工业区域产生的污水排放问题而建设的设施。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步骤,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环保要求,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水源排放到海洋、河流或进行回用。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与流程进行详细解析。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等阶段。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阶段的工作原理。
1.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杂质、悬浮物等。
首先,污水会进入格栅或粗格栅,这里会利用格栅的间隙过滤掉大颗粒物。
然后,通过沉砂池或沉砂池来去除污水中的砂石等杂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调节池来调整污水的流量和水质,以便后续处理工艺的进行。
2. 初级处理阶段初级处理阶段的目标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沉淀、浮选、絮凝等技术。
首先,污水会进入沉淀池或沉淀池,通过静置使悬浮物下沉,形成污泥。
然后,采用助凝剂加入污水中,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分离。
3. 二级处理阶段二级处理阶段的目标是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生化处理和生物膜法。
通过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同时利用氧化法去除氮、磷等营养物。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微生物膜等。
4. 三级处理阶段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质,可进行三级处理,主要包括深度处理和高级氧化等技术。
深度处理可采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量有机物。
高级氧化则通过臭氧、UV光等手段来去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流程解析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进水、预处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出水等。
首先,进水阶段,原水通过管道或渠道进入污水处理厂。
然后,进入预处理阶段,经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杂质,调整水质和流量。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1.1 污水收集:污水首先通过管道系统被收集起来,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1.2 筛网过滤:将收集到的污水通过筛网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如树叶、纸张等。
1.3 沉淀池:经过筛网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污泥池底部。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2.2 厌氧处理:部分污水经过好氧处理后,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进一步分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能源。
2.3 活性污泥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残留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三、深度处理3.1 滤池过滤: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滤池,通过滤料的作用,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3.2 活性炭吸附: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通过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水质。
3.3 紫外线消毒:经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后的污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池,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彻底去除水中的病原体和微生物。
四、沉淀处理4.1 沉淀池:将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引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沉淀到污泥池底部。
4.2 污泥处理:从沉淀池中收集污泥,经过浓缩、脱水、消毒等处理,可以得到固体污泥和液态污泥,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4.3 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清水,经过消毒、pH调节等处理,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可供再利用或安全排放。
五、监控与管理5.1 自动化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处理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5.2 水质监测: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出水符合相关标准。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引言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乡村等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从污水收集到最终排放的各个环节进行说明。
二、污水收集1. 污水收集系统:建立污水管网系统,将居民区、工业区等地的污水收集起来。
2. 污水初次沉淀:将收集到的污水通过沉淀池进行初步处理,使污水中的较重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三、初级处理1. 格栅过滤:将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格栅过滤器,去除较大的杂质,如纸张、布料等。
2. 沉砂池:将经过格栅过滤的污水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使较重的沙粒沉淀到池底。
3. 沉淀池:将经过沉砂池处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较重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
四、中级处理1. 曝气池: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2. 活性污泥法:将曝气池中的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通过活性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 沉淀池:将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活性污泥与悬浮物分离。
4. 混凝剂投加:在沉淀池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使微小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五、高级处理1. 滤池:将经过中级处理的污水进入滤池,通过滤料层的过滤作用,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2.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滤池处理的污水进入活性炭吸附池,通过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和异味。
3. 消毒:在活性炭吸附后的污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如氯化物,进行消毒杀菌,以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六、出水处理1. 出水调节:对经过高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2. 出水排放:将经过出水调节的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或进行灌溉、冲洗等再利用。
七、污泥处理1. 污泥脱水:将沉淀池和滤池中收集到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使其含水率降低,方便后续处理。
2. 污泥处理: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处理,如焚烧、堆肥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是对人类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二、污水的组成与特点污水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盐、悬浮物、微生物等组成。
其特点包括高浓度、复杂性、可溶性有机物含量高等。
三、污水处理的原理1.生物处理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物理处理原理: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如筛分、沉淀、过滤等。
3.化学处理原理: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处理,如调节pH值、去除重金属离子等。
四、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预处理:包括格栅污染物筛分和沉砂池沉淀,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杂质。
2.厌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主要是去除有机物质和无氧态氮、磷。
3.好氧处理: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接触池或曝气池,进行好氧处理,以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氮、磷。
4.混凝沉淀:利用混凝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混凝剂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或浮起来实现固液分离。
5.滤池过滤:将混凝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滤池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6.消毒: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以确保出水的安全性。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2.污水处理设备清单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专门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2.污水排放标准:指国家对不同类型污水排放的浓度、流量等指标进行规定的标准,以确保污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生态环境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门,负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管理污水处理等环境事务。
七、结束语通过本文,我们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与原理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与原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城市建设与环保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工艺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净化水源,保护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与原理。
二、物理处理工艺1. 筛分筛分是最初的处理步骤,它通过筛分设备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常见的筛分设备有格栅和细泥网,它们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易沉淀物、可悬浮颗粒和浮油。
2. 沉淀沉淀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之一。
在沉淀过程中,污水中的悬浮物被重力作用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同时,浮油也会在沉淀池中逐渐聚集。
常见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沉淀槽和沉淀池,通过调节沉淀时间和控制沉淀速度,可实现高效的物理分离。
3. 浮选浮选是一种利用气泡的吸附力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上升至液面并随气泡一起排出的工艺。
在浮选过程中,可以使用气浮机或气浮池来加速悬浮颗粒的上升速度。
浮选广泛应用于处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三、生物处理工艺1.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污染。
此外,厌氧处理还可用于产生能量,如产生沼气。
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在充氧环境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常见的好氧处理工艺包括曝气法和激活污泥法。
曝气法通过给水中通入空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而激活污泥法则通过向曝气池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外源菌种来提高处理效率。
3. 混合处理混合处理是将厌氧和好氧处理结合起来,以更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混合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减少有机物质残留,降低处理成本。
四、化学处理工艺1. 混凝混凝是通过加入混凝剂来促使微小的不溶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沉降和过滤的工艺。
常见的混凝剂有硫酸铁、聚合铝氯化铝等。
混凝过程中,有机物质和无机悬浮物可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相应原理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相应原理污水处理厂是为了解决城市内产生的污水问题而建设的设施,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来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得到净化,达到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原理。
一、预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物质,以防止其对后续处理工艺产生堵塞和损坏。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有格栅和沉砂池。
1. 格栅格栅是一种用于过滤污水中大颗粒悬浮物的设备。
污水经过格栅时,大颗粒悬浮物会被格栅上的网格拦截,从而防止它们进入后续的处理工艺。
格栅可手动清理或自动清理,以保证其过滤效果。
2. 沉砂池沉砂池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的设备。
在沉砂池中,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泥沙会因其重力而沉淀到池底,清水则从池中溢流出去。
定期清理沉砂池中的泥沙,可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效果。
二、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生物作用进行降解的工艺,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1.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氧气作为呼吸剂,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降解的过程。
在好氧生物处理池中,添加一定量的氧气和细菌种群,细菌通过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新的细菌体,从而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降解。
2.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的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厌氧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产物。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适用于含磷废水的处理。
三、沉淀处理工艺沉淀处理工艺是利用重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沉淀到池底,从而分离出清水的工艺。
常见的沉淀处理工艺有沉淀池和浮选池。
1. 沉淀池沉淀池是通过让污水在其中停留一定时间,使悬浮颗粒因重力作用而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清水的分离。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指对生活、工业等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降低水体污染和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的原理污水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这些原理的结合应用可达到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目的。
1. 物理处理原理:物理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和油脂等杂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筛网过滤、沉砂池、沉淀池和气浮池等。
筛网过滤通过网孔的大小来过滤掉较大的悬浮物;沉砂池通过静态沉淀作用使重质颗粒沉降至池底;沉淀池则是利用颗粒物的重力沉降来分离悬浮物;气浮池则可通过向水中通入气体,形成气泡使悬浮物上浮并从污水中剥离。
2. 化学处理原理:化学处理主要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溶解、沉淀或氧化还原反应,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添加混凝剂、絮凝剂和消毒剂等。
混凝剂可将细小的胶束状污染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絮凝剂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絮凝团而易于沉淀和分离;消毒剂则可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安全。
3. 生物处理原理:生物处理是利用某些特定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的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等。
活性污泥法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将有机物降解为稳定物质;生物滤池则利用滤料上的生物膜将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分解;人工湿地则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吸附和分解。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根据处理规模和出水质量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环节。
1. 预处理:预处理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泥沙等杂质,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坏。
预处理一般包括筛池和沉砂池等作为物理处理单元,以及脱水机和渗滤液体集中处理等单元。
2. 主处理:主处理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去除的过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相应原理是什么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相应原理是什么污水处理厂是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重要设施,其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几个环节。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主要运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最终达到排放标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首先是预处理环节。
污水从下水道进入处理厂后,先经过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杂物,然后进入沉砂池和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去除较重的沙土和泥浆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杂物、泥沙等杂质的比重差异实现分离,为后续处理准备清洁的污水。
接下来是主要处理环节。
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通过气泡的不断混合破碎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从而促进好氧细菌的分解有机物。
这个过程叫做曝气处理,是通过氧气氧化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
而在不通氧气情况下,还会利用厌氧发酵过程来降解有机物。
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不同代谢方式来去除有害物质。
最后是后处理环节。
经过曝气和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含有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较多,需要进一步去除。
这时会引入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等方法,利用微生物继续降解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后处理环节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在氧化过程中继续消耗有机物质,并使水质进一步净化。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环节,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微生物去除,最终实现污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这些原理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标题: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净化污水,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1.1 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污水处理系统通常由进水处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出水处理等部分组成。
1.2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污水,将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去除,最终得到清洁的水体。
1.3 污水处理系统的作用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2.1 进水处理进水处理是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步,主要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2.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通过沉淀池和流速调节池等设备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2.3 二级处理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好氧和厌氧生物反应器降解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COD和BOD。
三、三级处理三级处理采用深度过滤、膜分离等技术,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氮、磷等营养物质。
3.1 出水处理出水处理是最后一道工艺环节,通过消毒、氧化等方法,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回用。
四、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4.1 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城市污水,改善城市环境。
4.2 工业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减少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4.3 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5.1 绿色环保未来污水处理系统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生物降解、膜分离等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智能化管理污水处理系统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节约成本。
5.3 循环利用未来污水处理系统将更加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装置,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将污水转化为可回收的水资源,并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五个主要步骤: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排放处理。
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去除,并对污水进行初步调节。
在这一步骤中,污水首先经过格栅污水除热器,通过物理拦截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然后,污水进入沉砂池,重力沉淀沉降杂质。
这些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系统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担。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一部分有机物质。
这一步骤中,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在沉淀池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固体颗粒沉降到污泥池底部,形成污泥。
而清水则从上部流出,进入下一步的处理过程。
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更多的污染物。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多种处理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水经过好氧条件下的曝气槽和沉淀槽,通过活性污泥的作用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这一步骤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深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吸附、高级氧化、反渗透等方法。
深度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等,使水质达到更严格的标准。
5. 排放处理排放处理是对经过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的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符合环保标准,并将水资源重新利用或合规地排放。
在这一步骤中,经过各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被送入消毒池,使用紫外线、臭氧或氯等消毒方法杀灭病原体和其他微生物。
最终,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排放处理等多个步骤,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并使其达到可回收或合规排放的水质要求。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系统是指用于处理城市、工业或农业产生的污水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集合。
它的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1. 进水口: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步是将污水引入系统中。
进水口通常设有格栅和沉砂池,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积物。
2. 初级处理:进入系统后,污水经过初级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沉淀池和沉淀池来去除悬浮物质和沉淀物。
沉淀池中的悬浮物质会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而上层的相对清水则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3. 生物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单元。
这一步骤通过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固定膜法等)来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会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生物质。
4.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过滤、吸附、氧化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
5. 出水口:经过深度处理后,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后,可通过出水口排放到河流、湖泊或用于灌溉等用途。
二、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1. 格栅过滤:污水进入系统前,通过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等。
2. 沉砂池:经过格栅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砂池,沉砂池中的沉积物会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3. 沉淀池: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减慢流速和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质和沉淀物沉淀到底部。
4. 活性污泥法:沉淀池后的污水进入活性污泥反应器,通过加入氧气和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生物质。
5. 固定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类似,固定膜法通过在反应器中固定膜片,利用膜片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6. 深度处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通过过滤、吸附、氧化等方法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
7. 出水口:经过深度处理后,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后,可通过出水口排放到河流、湖泊或用于灌溉等用途。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集合体,旨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污水处理系统概述污水处理系统是由一系列工艺单元组成的,用于处理城市、工业或农村产生的污水。
它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或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步,旨在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积物。
这一步通常包括以下过程:- 粗格栅: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和塑料袋等。
- 细格栅:去除较小的悬浮物质,如砂粒和碎屑。
- 沉砂池:通过沉降作用去除沉积在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粒。
2.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
常见的次级处理工艺包括:-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 曝气池: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 厌氧消化池:将污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降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气体。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对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净化,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常见的高级处理工艺包括:- 活性炭吸附:通过将污水通过活性炭床,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难以去除的物质。
-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孔膜或纳滤膜等分离技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完全分离。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污水,杀死其中的细菌和病毒,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4. 残余物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残余物,如污泥和浓缩物。
这些残余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常见的残余物处理方法包括:- 污泥脱水:通过离心机或压滤机等设备对污泥进行脱水,减少其含水量。
- 污泥焚烧:将脱水后的污泥进行高温焚烧,将有机物质燃烧为无害物质。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密集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凸显出来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对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污水处理的原理污水是指生活中和工业、农业等生产中使用过的水,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的水。
污水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等,是一类有害物质高度混合的水体。
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水体的有害化学物质、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使其回归到自然环境中,不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污水处理的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包括: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降低到一定的浓度,其中包括凝固沉淀、过滤和蒸发等方法。
凝固沉淀是将污水与化学沉淀剂混合,沉淀剂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反应并成团沉淀。
过滤是通过大量孔径的滤网或过滤器将污染物分离。
蒸发是通过加热污水,在高温下将水蒸发,留下残留物质。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中和或去除污染物。
其中包括添加药剂、化学氧化等方法。
添加药剂是采用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离子中和,通过悬浮和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染物。
化学氧化则是通过加入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可解的物质。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反应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等方法。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分为预处理、初次处理、中间处理和终次处理四个部分,其中包括: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进行初次处理之前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主要包括筛选和沉淀两种方法。
筛选是将粗大的杂质和固体杂质筛掉,通过准备一些筛选网来实现。
沉淀是使用沉淀池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水流动缓慢,它所携带的污染物也会沉淀到沉淀池的底部。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预处理:污水首先经过调节池,对流量和水质进行初步调节,平衡进入处理系统的水质。
然后,通过格栅机去除大颗粒物质、固体和泥沙,再进一步通过砂池去除较小的颗粒物。
2.初级处理:在沉淀池中,通过重力作用,将悬浮物和悬浮污泥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层。
悬浮物较小的颗粒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形成污泥颗粒,也会沉淀到池底。
3.生物处理: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或者活性污泥池后,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
微生物会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接触氧化池或活性污泥池中的微生物进行合理的供氧和养分的提供。
4.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一般包括沉淀、过滤和消毒等环节。
在沉淀池中,通过重力作用,进一步沉淀污泥颗粒。
沉淀后的水体流向过滤装置,通过滤料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悬浮物。
最后,采用消毒方式,如加入氯或紫外线照射,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
5.高级处理:根据不同的排放要求,还可以对处理后的水体进行高级处理。
如采用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紫外线消毒等技术,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等。
6.污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
通过浓缩,将其体积减小并提高固体含量。
然后,通过脱水装置将水分脱除,得到固体污泥。
最后,可以采用干化、焚烧等技术,减少体积和储存难题,并达到无害化处理。
总结: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上仅为一个常见的处理流程。
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还需要引入更多的高级处理技术,并且对污泥的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及工艺流程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污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或降解,达到对环境没有或者较小的污染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典型的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的原理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悬浮物、沉淀物等有害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去。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过滤、吸附等。
格栅过滤是将污水通过格栅网,将大颗粒的杂质和固体物质拦截下来,防止其进入下一级处理工艺,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淀则是利用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速度较快,通过设备将其分离出去。
过滤则通过滤材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去,而吸附则是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污水。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或产生化学反应,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去除其污染物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凝聚、氧化、中和、沉淀等。
凝聚法通过加入凝聚剂,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凝聚在一起,方便后续的分离工作。
氧化法则是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
中和则是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调整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状态。
沉淀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促使污水中的某些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沉淀物。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暴露在氧气供应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厌氧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悬浮物等通过格栅过滤、沉淀等物理方法进行初步分离。
2.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通过沉淀池,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一、概述
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
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围内。
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
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
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
①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应用受到限制。
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
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进型CASS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
②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
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
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二、厂设计原则
1、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
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
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按土地处理法的要求计算。
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5、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适合分期建设。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
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9、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
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按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
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
三、小区污水处理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
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
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
1、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2、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出水
3、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加药
5、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过滤→出水(物化方法)
回用工艺流程:生物处理出水再经混凝过滤和消毒。
在流程开始时一般要考虑设置均化池,这是因为小区在水质和水量上的变化都比城市污水处理厂大。
均化池一般设在格栅以后。
物化和生化处理是去除污染物的核心部分。
四、组合式污水处理厂或设备
组合式处理厂以装配好的或易于组装的标准定型设备部件出售。
在国内埋地设备曾风靡一时,主要优点是施工快,不占地面绿地,很多设计单位和用户非常欢迎,设计人员选设备很简单,而要设计污水处理厂工作量较大,所以,非常喜欢用设备化产品。
环保公司制造设备利润丰厚,而土建工程利润较低,因此,企业大做广告和公关。
但是实际应用表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困难,对运行情况考核不便,单机处理水量有限,使用寿命等均有待时间验证,因此,对埋地设备一直争议很大,现在,埋地设备热已经降温。
建于地下的可检修、便于操作(有人员操作空间)污水处理设计方式应于推荐。
上千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议采用地上式。
在水量不大,场地十分紧张时仍可考虑用埋地设备。
埋地设备的确工艺流程一般均采用两段接触氧化和沉淀工艺,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2小时,污水进入设备前,先进行水量调节和提升。
五、SBR及CASS处理工艺的原理及参数选择
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体。
典型SBR工艺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
从第一次进水到第二次进水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从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来看,SBR称得上简易、快速、低耗的污水处理工艺。
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比较,SBR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SBR装置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
②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Ketchum等人的统计结果表明:采用SBR法处理小城镇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节省基建投资30%。
③可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指数SVI较低,有利于活性污泥的沉淀和浓缩。
④SBR处于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过程中,能够在去除碳物质的同时实现脱氮除磷。
⑤SBR处理工艺系统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⑥运行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水质水量冲击。
⑦各项运行控制参数都能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易于实现系统优化运行。
2、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
该工艺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长度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3、CASS与SBR曝气方式的选择
由于小区大都是居民居住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污水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噪音扰民问题和污水厂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水下曝气机代替传统的鼓风机曝气可有效解决噪音污染。
另外,由于CASS工艺独特的运行方式,采用水下曝气机可省去复杂的管路及阀门,安装、维修方便,使用灵活,可根据进出水情况开不同的台数,在保证效果的条件下,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4、CASS与SBR撇水机的选择
撇水机是CASS工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CASS 工艺的正常运行。
目前,国内外对撇水机仍在进行研究和开发,按照目前所用的原理撇水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浮球式、旋转式和虹吸式。
撇水机研制的关键是解决滗水过程中,堰口、导水软管和升降控制装置与水流之间形成的动态平衡,使之可随排水量的不同调整浮动水堰浸没的深度,并随水位均匀地升降,将排水对底层污泥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出水水质稳定。
自主研制开发的撇水机属丝杠旋转式,自动撇水装置主要组成部分是:滗水器、可扰动的软管、水位控制器、可伸缩推动杆和驱动电机等。
其中滗水器又叫自动浮动式水堰,上部为堰口和防止浮渣进入出水的浮筒,下部出水管兼起支撑作用,部分浸没在水中,通过可伸缩推动杆使方形堰口达到连续均匀地排出反应池中的上清液。
实际应用表明,所研制的撇水装置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具有升降平稳、排水均匀、自动控制、价格低廉等优点,该项研究不仅满足了工程的需要,而且具有创新,属专项保密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