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民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的理论解释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基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分析
层 理 论 是 在 制 度 层 面 对 中 国 劳 动 力 市 场 体私 营 、 民营企 业 、 资企 业, 三 他们 一般 益率远远高 于农村 ,务工收入远远高 于 农 村 粮 食 收 入 。这 样 在 农 民 工 市 场 上 供
求 均衡的结果是 : 均衡工资较低 , 工作待 遇差, 工作 时间长 、 作强 度大 , 动密 工 劳 集 , 至安全没有保障。 甚
社 会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可 见 对 该 问 度 ,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最 低 , 握 的 科 学 此 , 其 掌 由于人力资本 积累不高 , 进城 务工 的 题 的研 究 不 容怠 慢 。
一
理 论 和 专 业 技 术 少 , 都 靠 出 卖 自 己 的 农 民工 为 了 生存 不 得 不 出 卖 自己 的 劳 动 大
‘ 工 荒 ”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 民 与
基 于 劳动 力 市场 结 构 的 分析
口 沈 阳 黄绍 娜
2 1 新 春伊 始 ,我 国许 多省 市 就 纷 的划 分 ,它 不 能 很 好 的反 映 中 国劳 动 力 是待 遇 较差 , 00 工作 强 度 大 , 劳动 密 集甚 纷 闹起 了“ 民工 荒 ”从 东 南 沿海 地 区的 一 市场 主体特点 ,不能更好 的体现 中国现 至 是 体 力 劳 动 的 企 业 。 , 工 难 求 到 中西 部 地 区 的 劳 务 输 出 频 频 告 阶 段 “ 人 为 本 ”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宗 旨 。 以 构 据 实 证 分 析 表 明 ,就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急 ,民工 荒 ” 2 0 “ 自 0 4年 以来 再 度 成 为 各 因此 , 者 认 为 在 这 里 运 用 根 据 劳 动 力 收益率 而言 ,城市劳动力人 力资本高于 笔 大新 闻媒 体 报道 的热 点 。与此 同时 , 年 的 特 征 把 中 国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为 农 民 农 村 进 城 劳 动力 人力 资 本 。因此 , 企 业 每 对 我 国都 有 数 百 万 大 学 毕 业 生 涌 入 劳 动 力 工市 场和大学 生市场两类不 同的市场 的 主来 说 ,雇 佣 更 多 的 农 民工 意 味 着 拥 有 就业 市 场 , 国 就业 形 势 日益 严 峻 。一 边 这 一 分 法加 以探 讨 , 有 价 值 意 义 。 由于 更 多 更 廉 价 的 劳 动 力 , 年 来 , 国 加 工 我 更 近 中 “ 民工 荒 ” 业 招 不 到人 , 边 却 是 劳 动力 农 民 工 市 场 和 大 学 生 市 场 两 类 劳 动力 市 制 造 企 业 以惊 人 的 低 价 迅 速 抢 占 国 际 市 企 一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随 着 1 9 年 高 校扩 招 ,大 学 生就 业 9 9
“ 民工荒"背后 的原 因
一
低 工 资 、减 少 改 善 劳动 条 件 的必 要 投 入
保 障低 成 本 ,赚取 利润 。 农 民 工不 仅 工
形 势 日益 严 峻 。大 学毕 业 生 供过 于 求 , 且供 求差 距 明显 扩大 ,2 0 年 全 国毕 业 01 生人 数 15 。2 1 年6 0 ,1 年 时间 万 1 00 3万 0 数字 增加 了5 之 多 ,但 主要 表现 为对 高 倍 素质 人 才 需 求 的增 加 。且 增 长 的幅 度 远 远小 于大 学毕业 生所 占比率 。 大学 生 市 场 上 会 出现 就 业 难 ,是 因 为在 大 学 生市 场 上 由于 大 学毕 业 生在 其
工 已 经成 为人 力资 源 市 场 的 求职 主 力 。 他 们 的 受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权 利 意 识 较
强 ,对 工 作 不 再是 有 求 必应 ,而 是 和用
人单 位 之 间的 双 向选 择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外 出打 工 目的 与第 一代 农 民工 不 同 ,挣
、
国 家 政 府层 面 。 “ 工荒 ”其 民
根 本 症 结在 于城 乡二元 体 制 的 户籍 管 理
资 水 平低 、工 作 环境 恶 劣 、条件 差 。工
资 还经 常被 拖 欠 。而且 农 民 工 的人 身 安
制 度 。 在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 分 割 下 , “ 城
镇 户 口”可 以享 受到 “ 老 、 医疗 、失 养
全 和 尊 严 、 平 等 择 业 、 劳 动 保 护 、 社
业 、 救 济 、补 助 ” 等 多 重 福 利 , 具 有
刘易斯拐点、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研究
经济 的进 一步发 展 , 劳动 力 需 求继 续 增加 , 但在 原 有工 资水平 下 已经 没 有 人 愿 意 工 作 , 因此 要 吸引 到更多 的农 村劳 动力 , 就必 须 提 高工 资 。 因此 , 所
谓 “ 易斯 拐 点 ” 通 俗 来 说 就是 农 村 劳 动 力 从 过 刘 , 剩走 向短 缺 的转 折 点 。在 刘 易斯 拐点 之 前 , 村 农
合 了上述 两者 的观点 , 为经济 发展 的区域性 造成 大学 生配 置的扭 曲 、 认 相关 人 事制 度 阻 碍 大学生 的流 动 、 育改革 跟不 上市 场化 就 业需 求 , 造 成我 国大学 生 就业 难 的根 源 ; 教 是
吴克 明 、 百才 (0 5 认 为 , 学 生 就业 期 望偏 高也 是 一 个 原 因 , 他 们 同时指 出 , 孙 20 ) 大 但
区的 出 口企业 , 引起社 会各 界 的广 泛重 视 。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 民工 荒 ” 象 有 扩 大到 “ 现
全 国其他 地 区和其他 行业 的迹象 , 国从 事 低端 劳 动 密集 型产 业 的农 民工 日渐 短 缺 已 我 经成 为不 争 的事实 。 国内学者对 我 国大学 生就 业 难 和 “ 民工 荒 ” 两个 问题 有 过许 多 研 究 。在 大学 生 这 就业 难方 面 , 丁元竹 ( 0 3 1 为 , 育结构 与 产业 结 构矛 盾 、 业 方式 与 现行 用人 制 2 0 )1 认 教 择 度不 完善 , 大学生 就业难 的根 本原 因 ; 远博 ( 0 5 认 为 , 育 结构 与 产业 结 构矛 是 王 20 ) 教 盾 、 区经济发 展不平 衡等 是 造 成 大学 生 就业 难 的主 要 原 因 ; 桔 云 (06 则是 结 地 余 20 )
浅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与对策——对“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思考
[ 摘 要 ] “ 民工 荒 ” 就 业 难 ” 当今 社 会 的 两 大 焦 点 。“ 工 荒 ” “ 业 难 ” 为 结构 性 失 业 的 表 现 , 由 社 与“ 是 民 和 就 均 是
会 转 型 、 工及 择 业观 念 、 育 体制 等一 系列原 因造 成 的 , 们 无 法 回避 它 的 存 在 。 只有 改 革 我 国 的 教 育 体 制 、 用 教 我 加 强 城 乡 劳动 力 市 场 一 体 化 、 变企 业 和 个 人 观 念 、 整 产 业 结 构 才 能缓 解 我 国结 构 性 失 业 , 进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转 调 促
怎样 的 出路 。
一
干 ” 。 [
、
“ 工 荒 ” “ 业 难 ” 现 状 民 和 就 的
2“ . 民工 荒 ” “ 业 难 ” — 结 构 性 失 业 的 表 现 、就 — ( ) 民工 荒 ” 1“ 是结 构性 失业 的一 种 表 现
1“ . 民工 荒 ” 的现 状
从 20 年 起 , 种被 媒体 谓之 “ 03 一 民工 荒” 的现 象在 东 南 沿海
不 同文 化 层 次 的人 群 所 遭 遇 的 相 矛 盾 的 问 题 使 我 们 不 得 不 供 给 . 难 相 互 替 代 。 由于 劳 工 市 场 技 术 结 构 的不 相适 应 而 很
因 , 思 面 对 市 场 经 济 转 轨 我 们 应 做 哪 些 调整 , 寻 找 一 条 缺 的并 存 。最 明显 的特 征 就 是 “ 些 人 没 活 干 , 些 活 没 人 反 应 有 有
根据 20 0 4年 9月 9日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发 布 的 《 于 关
部分 地 区出 现 , 20 年 春 节 过 后 “ 工 荒 ” 势 更 进 一 步 蔓 民工 短 缺 的调 查报 告 》 经 济 增 长模 式 面 临 变 革 是 造 成 部 分 到 04 民 态 :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序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两大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一是“就业难”现象,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二是“用工荒”,尤其是指“民工荒”现象。
两大问题的产生,已经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思考。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该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这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关注它们,探究它们存在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认真思索我们所能做的。
1.有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报导,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形式将更加紧张。
其实早在几年前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已经被相继报导,大学生就业难可以说早已引起国家的足够关注,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有益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但这对于数量过于强大,追求高发展的大学生而言似乎还是杯水车薪。
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被重申与用工荒的存在不无关系。
因为与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沿海城市为吸引农民工求职,很多企业开出的普工薪酬都出现了一两成左右的涨幅,然而,“用工荒”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最近一两年,也正是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构成社会的热点话题。
可以说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从马克思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看,这种现象是矛盾不断深化的产物,我们也只能浅显地对它的主要矛盾即主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浅析用工荒的原因1、从农民工角度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工资似乎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所以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常常招不到这些年轻的劳动力。
2、从国家政策角度看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农业、农产品的扶持政策,使得农村经济逐渐活跃,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进城打工和在家务农的收入差慢慢缩小。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摘要: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但就业率却不升反降,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市场制度性分割;政府宏观调控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在不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逐年下降。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的数据显示,2009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增加到611万,失业人数达到196万。
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630万,就业率仅为72.2%。
2011年大学毕业生的总数量达到660,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201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到680万,虽然就业率达到了90.9%,但是有45%的学生表示对工作不满意,33%的人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近700万创历史新高,但就目前的情况显示,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还在不断地进行扩招,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却似乎并没有为他们敞出足够的就业空间,所以,”毕业就等于失业”成为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心中的恐惧,但也正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生动描述。
有相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供过于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基本原因从供给方面来看,从1998年开始全国高校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从当时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校的扩招在当时来说是必要的。
2002-2009年间,大学新生入学率不断增加,每年增加50万至80万人,虽然目前有所回落,但从2013年将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来看,这些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会相当严峻。
浅谈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
1 产业结 构不合 理 .
一
个 完整 的产业链 ,应该既能满足不 同层次的劳 动力需要 , 和惠农政策导致珠三角、 长三角等地求职人数减少, 从而出现 “ 用
大 学 生 与 农 民 工 的 不 同 是 ,哪 里 有 好 处 哪 里 工 作 轻 松 他 们
2 劳 动力市场 供需不平 衡 .
才 能 施 展 自己 的 才华 。 一 些 人 涌 向 东 部 沿 海 城 市 求 职 , 于是 造 成 东 部 人才 济 济 ,导 致 “ 业 难 ” 就 。
4 中国工人 的工资 水平 相对 下降 .
有 数 据 显 示 ,新 生代 农 民工 已经 占农 民工 总 数 的 6 % ; 0 他
中国 电力教 育 CE E P
21 年第 3期 总第 12 00 1 8期
D I O 编码 : 03 6 / . s . 0 — 0 92 1.10 5 1 .9 9 j sn 1 7 0 7 . 0 3 .7 i 0 0
浅谈农 民工 “ 用工荒 ’ ’与大学生 “ 就业难”
摘 要 : 全 国经 济复苏的形 势 “ 在 民工 荒” “ 业 难” 与就 同时 出现 。造 成 捉 民 ‘ 荒” 用工 与大学生‘ 就业 难” 的原 因包括产业 结构 不合 理 、 劳 动力市场 供 需不平 衡、 产业转 移、 工资水平 相 对 下 降及供 需双 方认 识 上 的误 区等。从 产业升 级和 产业 结构 调 整、转 变就 业 观 念、 对 大 学生与农 民工的人 文 关 怀及 国家制度 保 障等 四个 方 面提 出了 解决农 民工 “ 用工荒” 与大学生 “ 业 难” 问题 的设 想。 就 关 键 词 :农 民工 ; 用工荒 ; 大学生 ; 业 难 就 作 者 简 介 : 昌宝 (93 ) 男 胡 17- , ,安徽 六安人 ,扬 州工业 职 业技 术 学院,讲 师,理 学硕士 ,主 要 研 究方 向 : 电技 术 。( 光 江苏 扬 州
“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4 20 市 究 囝 —0 - 场研 1
各
抒
己 见
大 量民工 , 量无知识人员 , 大 大量廉价 劳动力 , 国工业 生求职市场 的供过于求的失衡 。 中
的大部分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就业难”却又说明 “ 可是找不到民工的企业为什么不去录用这些有知识
了中 国有大量的知识 密集 型人 才 , 高学历人才 , 但却没有
东 莞缺 工 10万 , 0 深圳缺 工 9 ) 温州节后用工缺 口达 海蔓 延到北方 内陆 , O万 , 从东 部扩展到 中部乃至 全国, 暂时 从 8 0万 , 上海春 节过 后用工市 场遭遇从 未有的“ 饥荒 ”仅餐 ,
饮行业缺口就近 1 。而就在 刚刚过去 的 2 0 0万 0 9年年底,
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 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 当严峻 。 整个 在“ 民工荒” 成为大 家关注的焦点的同时 , 另一边大学 生就业难 的情况却愈加严重 。随着我 国声势浩 大的高校
在这全 国经 济回暖 的形势 下 ,民工荒 ” 就业难 ” “ 与“
扩招 ,中 国的 高等 教育以一个急 转弯走上了大众化 的道
20 年以后 ,大学毕业 生数量连续每年以 3%左右的比 01 0 例递增 。与此 司时 , 临着“ 几年 大学毕业生初次就 却面 近
一
、
“ 民工荒 ” “ 与 就业 难” 并存的 历史
业率约为 7 %, 学生待就业的人数将会逐渐增 加” 0 大 以及 “ 当前失业率已达到 7 的现实 。到今年 也就是 2 1 %” 00年 为止 , 初步统计高校毕业生人 哿 高达 6 0万 。从 以上数 3
一
的缺 工变成 了长期的趋势 。并且当时反映缺 工的多数是 些制衣厂 、 3 畦 子厂等 简单加工型企业 , 今年节 后缺工却
用工荒和就业难
3、根本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 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 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 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 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 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 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 6.9658元/小时。
(3)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 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 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就业难”现象及原因
1、现象 这里的“就业难”主要指大学生就业,从国家教育 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些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 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 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几十年了,中国 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 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 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 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 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 面。A、浮躁、急功近利的 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 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 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 就业难。B、没有清晰的职 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 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 和规划。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则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力增长极。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就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农民工失业现象非常严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探讨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解决之道,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特征、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目录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目的 (5)二、农民工就业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5)(一)概念界定 (5)(二)理论基础 (5)三、目前农民工就业的状况和特征 (6)(一)就业现状 (6)(二)就业特征 (6)四、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 (6)(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6)(二)工资待遇问题 (6)(三)就业技能障碍突出 (7)(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7)(五)政府职能不到位 (7)(六)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8)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8)(一)保障就业信息真实、透明 (8)(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8)(三)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9)(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9)(五)实现政府就业辅导职能 (9)(六)避峰科技浪潮,对农民工返乡提供政策引导 (9)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目录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参考文献: (10)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
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
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哲学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招生并轨制的进一步实行,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统分转化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这种机制的过渡中,必然存在着磨合。
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发展社会主义、与时俱进正文: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们的实践和劳动.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就要投身于劳动,而一些企业和岗位为满足其发展就需要人力资源和机器。
在这种供需中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即有供需的存在就会有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存在。
当前的就业难从经济角度看类似于供大于求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诸如“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切表象的背后必有促其形成的原因,正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所包含的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等.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去审视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在2002年之前,我国还一直实行大学生分配制,即毕业大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国家对大学生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制度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一种制度已无法适应其使用对象时,这种制度就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当大学生分配制度已不在适应高等教育招生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量剧增的现实时,当国家分配制与现实大学生毕业数激增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就迫切要求国家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将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用工荒的定义及原因1.1 用工荒的定义用工荒是指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上却缺乏合适的人才供应。
1.2 用工荒的原因(1)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育龄人口减少和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用工荒。
第二部分:就业难的定义及原因2.1 就业难的定义就业难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利条件,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
2.2 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难。
(2)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从而造成就业难。
第三部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影响3.1 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2)成本上升:由于用工荒,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经济增长放缓:用工荒和就业难不仅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2 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由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一些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劳动者权益受损: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环境下,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较弱,容易遭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待遇等问题。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4.1 培养人才(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从“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透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
31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 1 年第 2 00 期
更大的差距 , 这就会造成高等教育投资的实际净收 育投 资力度 , 追求更 高层次 的学历 教育 , 以便 把包 括 益达 不到 预期水平 。 前期投资在内的收益提高到一个理想水平 。 为此 , 许 ( ) 二 教育服务风险。指由于高等学校提供给投 多家庭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可能会大大脱离现 资者个人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低于投资者预 实 的需要 , 如专科生 会继续 读本科 , 多的本 科生 则 更 等等。 结果是高等教育投资盲 期, 而给投资者个人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 如所选择 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 , 的学校培养 目 和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 标 教
第 2 卷第 2期 4
21 0 0年 o 4月
武汉 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W UHAN COMMERCI E AL S RVI CE OU 正 GE C
Vo .2 No 1 4 .2
Ao i rl 2 O 0l
从‘ ‘ 大学生就业难’ 民工荒” ’ 和“ 问题透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高等教 育个 人投 资风 险是 指个体 进 行高 等教 育 投 资时可 能发 生的各 种结果 的变动程 度 ,是 高等 教
育个人投资的不确定性 ,或者说高等教育个人投资 中不利事 件发 生 的可 能性 。 体包 括如 下几 点 内容 : 具
( ) 一 预期 收益 风 险。指个 人投 资者 在 决定是 否 投 资时所 估算 的高等 教育 收益 实 际值与 估算 值 之 间 不 一致 的风 险 。个人 之所 以愿 意对 高等 教育 进行 投 资 ,其最根 本 的原 因是高 等教 育有 助于 提高 个人 在
试析“用工荒”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 . 建立管理机制。学生在校学 习期间 , 由学校按普通 高校在校生有关管理办法进行 日常管理 , 并将学生的操行 和学业成绩及时通报企业 , 让企业了解每个学生的在校情 况。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 间, 学生是企业 的员工, 享受正式员 工的一切待遇 ; 专职班主任全程陪同, 为学生服务 , 帮助他 们解决 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校企双方设有专 门 机构 , 由专人负责 , 做到双方之间大问题讲原则 , 小问题讲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 已成为全社会 普遍关注 的焦 点。 2 0 1 1 年, 温家宝在 《 政阶工作报告中》 提出要“ 坚持把增 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优先 目标” , “ 十二五”规划纲 要 中, 则首次提 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采取更加积极的 就业政策 , 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规模 和创业规模 , 特别是 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 、 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 的 就业问题 。 然而 , 从2 0 0 4 年开始 , 珠三角地区就 出现了较明 显的用工短缺问题 , 且“ 用工荒” 现象不断蔓延 , 珠三角 、 长 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 在一些农民工输 出 有关文件精神 , 走访大量不 同类型的企业 , 了解他们对电 子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 借鉴兄弟院校 比较成熟和成功的 经验 ,我系大胆提出先在 2 0 0 7 级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进行 工学结合 、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在学校领 导的支持下 , 全系统一认识 , 达成共识 , 提出通过与一家效 益好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 , 探索出既能让学生学 到足够 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又能让学生及时将知识和 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 中去的教学方式方法; 探索 出既便于 学院实行统一管理 , 又能够根据企业生产需要 , 合理组 织 学生进行生产实践 的办学模式 ; 让学生边学习 , 边生产 , 学 习生产两促进 , 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根据改革思路 , 系
_用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为什么会并存
中国经贸导刊“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并存文李钢梁泳梅一、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从2009年底以来,用工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成为社会关注问题。
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招聘普通工人时都遇到了较大困难,“求人倍率”不断上升,虽然不少企业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招工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用工短缺的现象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今年,即便是在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部分企业也开始面临招工难的情况。
由于招工紧张,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逆转,由向工人收取的介绍费用,转变为免收或少收,甚至变成企业“花钱买人”,用工紧张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持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
从2011年3月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招工难度持续加大,已经从“血汗工厂”招工难演变为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前,员工待遇较高的企业招工尚有保障;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也尚能保证正常生产。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将会持续存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在今年“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记者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2011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已经与普通工人(指非技术工人)相当。
据中国社科院工经所2011年3月的调研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工人的月薪已经达到1500—2000元;技术工人已经达到3000元。
而大学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也仅有1500—1800元。
二、劳动力升级速度已经快于了产业升级速度为什么目前中国会同时出现“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劳动力需要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实质是劳动力升级速度快于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的结果。
基于“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教育透视
20 0 2年 伊 始 , 国 首 次 出现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现 我 象 。2 0 0 3年 上半 年 , 东南 沿 海 地 区首 次 出现普 通 民 工短 缺现 象 。在 随后 的几 年 时 间里 , 两 种 现 象 几 这 乎相 随而 生 。透 析此 种现 象 , 寻其 教育 根 源 , 疑 探 无 对 我 国 当前 的教育 改革 和发 展具 有 重要 启示 。
一
、
21 0 1年新 春伊 始 , 于 民工 荒 的 报道 就 屡 见 报 关
端 , 一次 不 仅 民工 的传统 输入 地 出现 了 民工 荒 , 这 四
民工荒 和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现 象 的 同 时 发 生 不 是 偶 然 的, 有其 深刻 的内在联 系 。 首先 , 19 自 9 9年 我 国高 校 扩 招 的 四年 后 , 学 大 毕 业生 的供 给数 目急剧 增 长 , 而相 应 市 场 需 求 并 未
收 稿 日期 : 2 1 —0 O 0 1 6一 1
需 求 。这种 供求 格局 的变 化一 方 面带来 了农 民工 与 大 学生 工资 的趋 同 , 一 方 面 导致 了 民工 荒 与 大 学 另 生 就业 难现 象并 存 。
增加 。同时 大 学 毕业 生还 停 留 在 先 前 的 “ 英 ” 精 就 业 观念上 , 由大 众化 教育 产 生 的 “ 众 化 ” 业 的 与 大 就
川 、 南 、 徽 、 北 等 传 统 民 工 输 出 地 也 出 现 了 河 安 湖
“ 招工 难 ” 民 工 荒 ” 一 词 语 第 一 次 进 入 国人 的 。“ 这 视 野是 在 2 0 0 3年 初 。2 0 0 2年 末 到 2 0 0 3年 初 , 国 我 出现 了本世 纪第 一 次人 口向内地 的 回流 , 自此 之后 ,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关键字:用工荒就业难大学生(正文:)1、所谓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而这儿的就业难主要是针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像大学生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2、㈠两难问题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境内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各个地区之间。
最近几年,用工荒的状况,一年更甚于一年,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的形势!从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现如今已蔓延至长三角乃至中西部等众多地区。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用工不足问题,年后或者节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以珠三角为例,2006年整个珠三角缺工达10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餐饮业等。
不少企业纷纷想办法招工,许多企业将工资提升仍收效甚微。
而我国的大学身就业难问题也仍困扰着许多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比2007年增加了64万(此前,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5万。
)截止9月1日,全国有351万毕业生实现就业,仍有144万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从劳动需求看,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安排1200万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有120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 02- 08 作者简介:李巧云(1988-),女,江苏射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
— 132 —
素质劳动力的岗位大多数已被内定,使得高学历的贫寒子弟 很难进入高质量的岗位,另外,中小企业也无能力支付高质 量劳动力成本,只能雇佣低素质劳动力。结果是高知分子们 既进不了大企业,也进不了小企业,从而造成大学生失业就 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普遍现象。
解释:中国由于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依靠简 单生产品的出口,造成两端在外(研发与营销)的局面,而研 发与营销正是吸收高素质劳动力的行业。从全国范围来看,
业务工序
附
加 值
组装、制造
技术、专利
品牌、服务
高
图 1 中国低附加值的“烦恼曲线”
各地区都是依靠类似的形式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造成各地区 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社会阶层流动固化”:内部劳动力市
解释:从实践来看,筛选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国家的人才 高消费与“文凭漂浮”(由于一味地强调文凭,雇主对雇员的学 历要求超过岗位的需要)问题。在当前中国,人们要找到较好 的工作就必须具有较高学历,因而强烈要求政府扩张教育, 随着学校的扩张,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上升。但就业机会有 限,结果人们便追求更高的文凭,要求教育更加扩张,而过分 扩张教育既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又可能出现部分教育 水平高的人失业现象。其原因就是在于教育的作用是识别人 的能力,并不一定能提高生产率,从而扩张教育也无助于经 济的增长。
2012 年第 10 期 总第 156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0,2012 Serial No.156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论解释
李巧云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两难局面由多面因素造成,微笑曲线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筛选理 论、职业搜寻失业论、经济结构变动形成的失业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内部人—外部人理论,从不同角度解 释了这一两难局面的成因。要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缩小本科招生规模,净化劳动力市场,充分 发展服务业。
内部人是指目前已在职的雇员或暂时被解雇雇员同属于某
一利益集团(如工会)的人;外部人是指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
保护的失业工人或在职的临时工。内部—外部人理论解释劳
动者在劳动市场上不能开展平等竞争。
解释: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外部人)来说,他们没有任
何组织作为后盾,根本无法与受大企业保护的职工(内部人)
去竞争,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另外,企业不愿
4.基于“职业搜寻失业论”的解释。该理论核心内容:认为 在劳工市场存在着职工技能和偏好差异,在非完全信息的条 件下,对劳动者来讲不断持续寻找合意的工作是一种必要的 投资,而大量职业搜寻者的存在必然提升失业水平。
解释:在中国,由于大部分高学历者都比较有自己的价 值观,希望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愿意随便就业, 要花大量的时间搜寻与自己专业及兴趣匹配的职位,由于搜 寻造成的高学历者暂时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农民工 等低素质劳动力而言,有一份工作已经很满足,很少考虑实 现价值等该层次问题,这样就很少存在因职业搜寻而造成的 农民工暂时失业现象。
二、两难局面的理论解释
1.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解释(中国式的“烦恼曲线”)。 低
理论核心内容: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施振荣先生于 1992 年提 出的,微笑曲线形象地描绘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 在两端,设计研发和销售,处于中间的是附加值最低的制造,对 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在价值链中,主要承接的是中间附加值 最低的制造业,所以对于中国的现状,将微笑曲线做一个倒 向变形成“烦恼曲线”(见图 1),更能表现出中国目前的窘境。
解释:由于目前这种舒适的初级劳动力市场较小,次级
劳动力市场相对较大,自大学招生规模扩大以来,大学生的
数量飞速上升,而初级劳动力市场规模增大的速度一直缓
慢,这样不能吸收多余的大学生求职者,造成“大学生就业
难”的现象。另外,大学生的增多,使得农民工的数量相对减
少,造成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民工荒”现象。
7.基于“内部人—外部人理论”的解释。该理论核心内容:
2.缩小本科招生规模。目前本科招生的规模太大,要根据 国情确定本科招生的规模,一味的扩大规模只会让短缺的教 育资源不能集中资源培养出顶尖的人才,而是培养出许多同 质易替代的中等人才。相反应该增加各类技术院校的设立, 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
3.净化劳动力市场。坚决消除劳动力市场中不公平的现 象,使得社会阶层流动不再固化,实现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初 级劳动力市场)招聘的透明化,使得大学生寒窗苦读后享有 公平的就业机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占比% 10.1
46.8
43.1
就业占比%
36.7
28.7
34.6
6.基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核心内容:该
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作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工资、良好工作
环境以及工作安定等特定环境的初级劳动力市场;另一类是
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劣和高度不稳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产业正是吸收高学历劳动者的最要方面。
这种产业结构特征带来的主要后果就是劳动力需求结
构的分化,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需要劳动者有特别高的
文化素质,基本上只需要劳动者有较好的体能,而第三产业
吸纳劳动力不足,使得高学历人才供给过剩,因此农村劳动
力的需求相对旺盛,而大学毕业生(%)
都需要大量的同质性的低级劳动力,从而造成简单便宜的劳 场(大企业、事业单位)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中小企业),使得
动力供给不足。另外,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足,造成了大 外部高知分子进不了内部劳动力市场。
学毕业生就业难。
解释:在中国,有些靠自己后天努力的“知二代”们无法
2.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核心内容:由于劳 与“官二代”、“垄二代”们公平地竞争高端工作岗位,需要高
3.基于“筛选理论”的解释。该理论核心内容:“筛选理论” 亦称“审查理论”。根据该理论,可将雇主对雇员的识别分为: “标示”与“信号”。标示一般是不可改变的,例如:出生、性别、 种族等;信号一般可以通过后天改变,例如:知识、技术、学历 等。由于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很多就业者通过取得高学历 来使自己获得争取优质就业岗位。
4.充分发展服务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表明我们的服务 业发展不充分、高端服务业发展还很缓慢,所以要放松服务 业管制,发展医疗、教育、通信、金融等高端服务领域。
[责任编辑 吴明宇]
— 133 —
5.基于“经济结构变动形成的失业”理论。该理论核心内 容:这种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市场结构和 职能长期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解释: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尤其是中 国南方)逐步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 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基建行业得到空前发 展,对非熟练的、体力劳动者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制 造业的不断发展也增加了对非熟练劳动者的需求。特别是加 入 WTO 以后,中国以劳动力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使得中国这 种产业结构更加趋于稳固。可见,在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 对外开放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 主的产业结构是在不断强化和巩固的;并且,这种产业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下去,且很难在短时期内通过 自身的发展进行调整。相反,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滞 后,吸纳就业能力便严重不足(如表 1 所示),2010 年,第三产 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比 43.1%,但就业占比只为 34.6%。而第三
关键词“: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二元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91X(2012)10- 0132- 02
一、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近些年来,每年春节后招工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民工荒问 题发端于 2003 年前后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初主要表现为技工荒, 随着民工荒愈演愈烈,招工难也由技工荒扩大到普工荒,而在 劳动力市场上,却又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截然相反的局面。
意频繁更换劳动力,内部职工的工资高于外部市场上劳动力
的工资要求,表现为外部市场上一些失业者愿意在较低的工
资下工作,却依然找不到工作。
三、政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要减少各地区依靠低生产要素生产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附加 值高的服务业,从而减少对低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高级劳 动力的需求,化解“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的两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