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保障公司经营质量、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目的而建立的一种保证制度。

本文将就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进行探究,
旨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经验分析法来进行研究。

2. 研究步骤
(1)概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
(2)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探讨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4)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
本文旨在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四、论文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和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开题报告

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1、2011 年 10 月 17 日—2011 年 10 月 27 日 2、2011 年 10 月 25 日—2011 年 11 月 3 日 3、2011 年 11 月 4 日—2011 年 11 月 10 日 4、2011 年 11 月 10 日 5、2011 年 11 月 10 日—2011 年 12 月 20 日 6、2011 年 12 月 21 日—2011 年 12 月 25 日 7、2011 年 12 月 26 日—2012 年 3 月 15 日 8、2012 年 3 月 16 日—2012 月 4 年 15 日 9、2012 年 5 月 5 日 10、2012 年 5 月 9 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国内 很多学者如吴少平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部财务控制理论在西方国家经历 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对财务控制的研究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企业活动财务控制阶段:以控制人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的 财务控制阶段;以内部综合控制为重要内容的财务控制阶段。纵观西方企业财务 控制的演化,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财务控制 的内容日益复杂,由控制现在变为控制现在与未来相结合;第二,对企业活动由直 接控制转变为间接控制,由单一控制转变为多层次、多方位控制系统。两权合一 时,所有者直接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两权分离时,所有者的控制变为了间接 控制;第三。内部控制转变为内外控制相结合,且内部控制内容更全面;第四,由 动态财务控制转为动态与静态控制相结合,动态控制更完善。在两权分离时,除 了过程控制外,还增加了委派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审计等静态控制.
国内研究现状: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 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 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 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 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 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即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设置相应 的职能部门,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做到管理工 作专门化。这样,既能保证统一领导,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弥补了领导 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做出决策。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存货管理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存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是否规范、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水平。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存货盘点不及时、存货损耗严重、存货账实不符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

深入研究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并通过深入分析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意义如下: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研究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发现存在的管理弊端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有助于企业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降低存货管理风险。

2.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规范存货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促进经济发展:存货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存货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1. 存货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涵:首先对存货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存货内部控制的内涵和要素。

2. 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对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存货盘点不及时、存货账实不符、存货损耗严重等问题。

3. 存货管理问题的成因探究:针对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包括管理层对存货管理重视不够、员工对存货管理的不良行为等方面进行剖析。

4. 存货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针对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完善
和运用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化和信息化,内部控制
制度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其运用状况也成为企业管理水平
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因此,对于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进行深
入的研究,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具有极大
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状况、存在问题
和对策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效能。

三、研究内容
1、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2、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和建立。

3、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状况分析。

4、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问题分析。

5、提高企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运用效能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案例研究、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建立、运用和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健经营。

同时,本研究对于加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的一套旨在保证经营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制度、流程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报告旨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状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降低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企业可以减少错误、欺诈和失误带来的损失,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

2. 提高效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企业可以减少决策层面的拖延和混乱,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3. 增强竞争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高效的内部运营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1.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投入不够。

其次,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存在不合理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方面也存在欠缺。

2. 内部控制的改进方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流程、规范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但在现阶段,它已暴露出了许多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诸多问题,如企业信息危机、浪费严重、风险加剧等。

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让人心存忧虑。

1、难以实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一些领导者排斥并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

因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合理的公司治理机构难以有效建立,或者即便建立起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2、职责或职能牵制不够。

关键控制点上往往缺乏应有的控制。

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活动单一。

人员配置和机构设置上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

机构职能模糊,从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各项制度缺乏应有的张力,使得制度不规范,执行不到位。

3、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信息失真。

中小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其财务核算不规范,管理松弛,特别是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使得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人财务困境。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

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资产浪费严重。

4、认识不到位,观念模糊。

思想上的漠视,是内控建设的最大障碍。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附件1: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本页不够可另附。

附件2: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英文)Shallow theory of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学院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7年3 月20日开题报告附件: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一)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得较多的是委托代理理论,控制论和契约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方面:1.委托代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于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兼任的行为存在很大弊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指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应该分离”,企业保留剩余索偿权,这就是最早的“委托代理理论”。

莫里斯(1996)开创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阿克尔洛夫(2006)利用旧车模型揭示了“劣币驱逐良币”,提出了逆向选择的理论先河。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任务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的报酬机制,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2.控制论。

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1948)发表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此书开辟了控制论的先河,风靡世界,从此,控制论的思想开始逐步渗透了各个领域。

控制论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

内部控制的综合框架,是由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于1992年9月发布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内部控制最为系统的的描述。

报告对内部控制定义为;“一种管理方法,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实施各种法规的合法性的目标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范文精选我们事务所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的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控制力度不够或无效,整个企业根本就没有合理的内部控制,或者有了内部控制也没有有效地执行,也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对控制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控制效果是否有效进行评价。

因此,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出现的内部员工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同时也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如巨人集团衰败、郑州亚细亚关门等等,促使了股东及高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

本文拟就我们事务所的一家长期客户为例,对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以内部控制的理论为基础,就客户实际状况,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2)选题的意义本文以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针对JM置业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阐述出我对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提出切合JM置业公司实际情况的内控解决方案。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一般认为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据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时期,国外的内部控制理论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萌芽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牵制这个概念最早是由L、R、Dicksee于1905年提出的。

在内部牵制阶段,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标的。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内部控制概念最早是在1949年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与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2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同时,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保障企业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

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现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和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制度漏洞。

2.研究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如何提升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3.探讨外部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如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

4.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分析主要是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以获取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

实证研究则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以了解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四、研究内容和架构1.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2.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分析3.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4.外部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5.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以下方面提供指导: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建设。

2.企业实际应用内部控制的正确方向。

3.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效性和有效性,包括管理模式、流程优化、信息技术等。

4.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监管政策和规定提供依据。

5.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六、研究预期结果1.揭示现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上的问题和不足。

2.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情况,从实践出发,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基本要素和有效措施。

3.探讨外部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减少市场不确定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企业内部控制在日常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和实现各项管理目标,通过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相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账务准确、合规运营和内外部信息透明的系统。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运作,减少欺诈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业务风险,增强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

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探索其最佳实践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改善和强化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2.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元素和原则; 3.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4. 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5.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评估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 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了解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2. 实证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准确描述各种内控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3. 理论分析: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改进方法和评估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4. 案例研究:选择一些典型企业作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 结果总结与讨论:根据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结果,总结研究成果,并开展讨论,提出对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背景、目的、原则和实施步骤,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级标题1:企业内部控制背景企业内部控制的出现和发展,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金融风险增加的必然结果。

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信誉,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级标题2: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安全。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 1. 防止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减少损失。

2. 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保护企业资产。

3. 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信誉。

4. 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5. 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保持合规运营。

二级标题3: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企业内部控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度、合理原则:内部控制应基于企业的规模、性质和特点,适当地划定控制范围和力度。

2. 内外部结合原则:内部控制需要与外部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3. 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应做到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全程跟踪。

4. 分工协作原则:内部控制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进行协同合作。

5. 可测量可评估原则:内部控制需要建立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测量内部控制效果。

二级标题4: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 1. 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企业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所控制的范围,包括财务、运营和合规等方面。

2. 评估风险和内控风险: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内部控制的关注点和重点。

内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内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风险、保护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内部控制的不完善、风险管理的不足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

三、研究内容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1.1 内部控制的概念1.2 内部控制的原则2. 内部控制的方法和实施过程2.1 内部控制的方法2.2 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3.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3.1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3.2 降低企业风险3.3 保护企业利益四、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有关内部控制的结论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风险、保护利益。

同时,本研究对于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六、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1.1 收集和梳理相关文献1.2 分析和总结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2.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2.1 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2.2 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2.3 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3. 第三阶段:论文撰写3.1 撰写论文的引言和背景3.2 展开论文的主体部分3.3 总结和讨论研究结果3.4 完善论文的结构和语言七、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国有企业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内部控制挑战。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命脉,也直接涉及到国家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问题。

当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仍然存在一定的研究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选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课题,旨在深入探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科学、实用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研究意义1.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化:了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2.为国有企业提供实用的内部控制对策: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可以发掘实用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方法,为国有企业提供具体、可行的内部控制对策,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为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可以为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从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考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体系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现状。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系统应用不到位、组织执行不到位、内外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3)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内部控制法规、加强内控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内外控制监管、推进内部控制理念和文化等。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和作用,提出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 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构成和作用。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设计、实施和监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3.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探究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对保障财务报告透明度的作用。

4. 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对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帮助企业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和企业治理水平。

2. 为政府制定相关法规、规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3. 丰富企业内控和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六、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5 研究意义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2.2 国内外财务报告透明度研究综述第三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问题3.1 企业内部控制定义和构成3.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3.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第四章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和作用4.1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4.2 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4.3 企业内部控制对保障财务报告透明度的作用第五章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5.1 理论分析5.2 实证分析第六章结论6.1 主要研究结论6.2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 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 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内部控制开题报告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规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原则以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规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手段。

其目的是保障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高效性,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无误,并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合理确定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控制或不足控制。

2.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确保全面有效的控制。

3. 适度原则:内部控制应适度灵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

4. 分工原则:内部控制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实现分工管理,确保责任明确、权责对等。

5. 监督原则:内部控制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各项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2. 降低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保护企业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防止内部员工或外部人员的不当行为,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

4.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无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5. 遵守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一、引言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目的、原则以及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和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以规范和控制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以及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设计,合理适用于企业的运营环境。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确保全面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

3.内外协调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与外部环境和法律法规相协调,确保企业的运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适度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度灵活,不应过度约束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1.风险评估与控制: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评估,确定关键风险点,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2.职责分工与权限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合理的审批和授权制度,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3.信息系统与内部监控: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通过内部监控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4.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挑战与改进1.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内控意识和责任感。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A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A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A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规范经营行为所制定的制度、机制、规程、程序等方面的一种控制体系。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保障企业经营安全、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消费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品质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各国政府强化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企业也对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与实施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各种缺陷和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缺乏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管理;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全面了解,对重大风险的预警和应对措施不足;内部控制的执行存在着信息不透明、规章制度刚性等问题;部分企业违法违规现象频发、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等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挥,也威胁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本研究以A公司为例,旨在探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并分析和总结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方法,以期将研究成果用于其他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与实践,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案例研究法,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分析其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和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包括公司文化、管理体制、制度规范、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企业是否有一套相对完整、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从贯彻执行情况、信息披露透明度、跟踪检查反馈等角度来评价其内部控制的传达效果和执行力度。

二、A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其中包括内部控制流程的缺陷、内部员工的作业失误、业务量过大、企业文化不健康等原因。

从财务、资金、管理人员和制度层面上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三、A公司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探讨在实践中如何解决内控问题,并提供可行性和落地性的策略建议。

此外,还将总结相对其他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不具备的问题和方法。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内部控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风险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多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进行研究,明确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目标,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探讨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控制设计和监督评价等环节,以及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3. 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风险防控、资源配置、决策效率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4. 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建议: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并分析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企业年报和相关研究报告等。

四、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果和意义:1. 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进行深入理解,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2. 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3. 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

4. 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

S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S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S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已
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防范风险和内部失误。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S公司内部控制现
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S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包
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

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分析研究等方法,逐步深入探讨内部
控制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理论研究和文献调研: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梳理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案。

2、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设计问卷并对公司内部控制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并分析调查结果。

3、实地走访和分析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的结果,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进行实地走访和分析,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现状
和潜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研究成果和报告撰写: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建议,撰写研究
报告。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S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成果和建议,S公司将能够针对问题实施改进建议,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急需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题报告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二、到目前为止,财政部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按照分批分步的方式,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6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基本问题都做出了规定,是制定后续规范的基础与依据,该规范的出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后,我国又颁布了六个具体规范,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入手,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环节,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的控制思路。

三、以上规范自开始实施以来,从制度源头上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四、(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五、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

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

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六、(二)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七、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八、(三)会计人员素质有限九、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

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十、(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十一、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

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

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

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

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

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十二、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十三、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

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

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

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

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

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

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发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

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

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

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

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十四、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五、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十六、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十七、第一,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

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

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十八、第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

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

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

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十九、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

其次,完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十、第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

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

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十一、第五,强化风险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

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

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二十二、另外,还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环节,进而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还应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