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3.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九年级上册

《3.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九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练习:学生需通过计算器完成一系列平均数的计算题目,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集的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等。

2. 实际应用:学生需解决一些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组考试成绩的平均分、统计班级内学生身高的平均值等。

3. 拓展探究: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些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解决。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作业时,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操作:使用计算器时,应严格按照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进行,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2. 理解概念:在完成题目时,应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对知识的掌握。

3. 独立完成: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寻求他人帮助。

4. 认真书写:答案应书写清晰、规范,不得草率潦草。

5.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准确性: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2. 理解程度: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理解透彻。

3. 创新性:在拓展探究部分是否有创新性的设计。

4. 书写规范:答案的书写是否规范、清晰。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根据批改情况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具体包括:1. 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 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4. 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其他学生。

通过本作业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作业的实践应用和拓展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近似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的数,通常用于简化计算和描述实际问题。
2.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常用两种方法表示近似数,即四舍五入和截断法。
3.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键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2.利用计算器完成以下练习题,并简要说明计算过程:
(1)计算圆周率π的近似值,并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
(2)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和面积,已知AB=8cm,BC=6cm,AC=10cm。
(3)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长20cm,宽10cm,高5cm。
3.完成课后习题第2、3、4题,要求书写工整,解答过程清晰。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请给出三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近似数的使用。
2.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1)123.456+789.012;(2)456.789-123.456;(3)123.456×789.012;(4)789.012÷123.456。
3.运用近似数和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近似数的特点、表示方法以及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1.近似数的特点:与准确数相近,便于计算和描述实际问题。
2.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四舍五入和截断法。
3.计算器的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基本功能,了解高级功能的使用。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1)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计算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23×65 23⨯65=198521.2 1.22x 1.44412 12x4= 2.0736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23-25(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做一做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12.236÷(-2.3);(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1)27= ,267= ,2667= ,猜想2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3= ,83=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生:27= 49 ,267= 4489,2667= 444889 ,猜想2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9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第二章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加深对初中数学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一系列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涉及百分比、平方、开方等运算。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运算,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复杂问题求解:设置一些涉及实际生活的问题,如面积计算、体积计算等,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操作技巧巩固:设计一些关于计算器操作的技巧题,如快速输入、功能键的使用等,以帮助学生巩固计算器的操作技巧,提高运算效率。

4. 自我检测题: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等,以便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整洁和规范。

2. 在进行运算时,学生应严格按照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复杂问题求解部分,学生应详细列出解题步骤和思路,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4. 在自我检测题部分,学生应认真答题,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5.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解题步骤和思路、答案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其改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教案●课题:2.5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目的(一)教学知识点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阅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开展合情推理的才干.(二)才干训练要求1.鼓舞先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猎奇心与求知欲.2.鼓舞先生自己探求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习用法.3.能用计算器探求有关规律的效果,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求与发明,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过让先生阅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育先生探求规律的才干,开展先生合理推理的才干.●教学重点1.探求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难点1.探求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方法先生探求法.●教具预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记作2.5 A);第二张:判别预算结果能否正确(记作2.5 B).●教学进程Ⅰ.新课导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区分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依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关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依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关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样求其方根呢?可以依据预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求方根.Ⅱ.新课解说[师]请大家相互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反的计算器的同窗请坐到一同.这样便于大家相互讨论效果.假设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反,请你依照书中的步骤熟习一下顺序,假定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反类型计算器的同窗先要探求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顺序记上去,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停止探求.[师]好,时间到,大家的顺序掌握了吗?[生]掌握了.[师]如今依据自己掌握的顺序计算, +1,-,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反省自己做的能否正确.[生]正确.做一做应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结果保管4个有效数字):(1) ;(2) ;(3) ;(4) .[师]哪一位同窗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下面各式的值呢?[生]能.(1) 28.28;(2) 1.639;(3) 0.7616;(4) -0.7560.[例题]应用计算器比拟和的大小.解: =1.44224957, =1.414213562[师]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结果保管4个有效数字)投影片:(2.5 A)(1) ; (2) ;(3) ; (4) ;(5) ; (6) ;(7) ; (8) ;(9) ; (10) .[生](1) =7;(2) =0.9;(3) =37;(4) =1.24;(5) 2.236;(6) 0.4899;(7) 3.642;(8) 7.003;(9) 17.03;(10) 0.1938.[师]刚才我们练习了10个小题,关于求平方根或许立方根的顺序已基本熟练,在此基础上,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别题,看看题中曾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能否正确.投影片:(2.5 B)以下计算结果正确吗?(1) 35.1;(2) 10.6;(3) 9.5;(4) 231.[生](1)正确.由于标题没有要求结果保管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2)正确.和下面的缘由相反.(3)错. 94.6.(4)错. 23.1.2.议一议(1)恣意找一个你以为很大的正数,应用计算器对它停止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停止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添加,你发现了什么?[师]请大家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反,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不时停止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师]其他同窗的状况怎样呢?[生](齐声答)也是这个结果.[师]哪位同窗能做一下总结?[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论它有多大,不时停止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师]这位同窗的言语表达才干很棒,这就是规律,再看(2)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能否仍有规律.[生]和下面的结果一样.[师]既然结果相反,能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生]任何一个正数,不论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不时停止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十分棒.大家能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停止探求呢?[生]能.[生]结果也是越来越趋近于1.[师]请一位同窗总结一下.[生]任何一个正数,应用计算器停止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停止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添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Ⅲ.课堂练习(一)随堂练习应用计算器,比拟以下各组数的大小.(1) ; (2) .[生](1)∵ 2.224 2.236(2)∵ =0.6250.618(二)补充练习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1) ;(2)-;(3) ;(4) ;(5) ;(6) ;(7)-;(8) ;(9) ;(10) ;(11) ;(12) .Ⅳ.课时小结1.探求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停止操作.2.阅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开展合情推理的才干.Ⅴ.课后作业习题2.5(作为检验试卷)Ⅵ.活动与探求1.(1)恣意找一个正数,应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添加,你发现了什么?答: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2)再用一个正数试一试,看看能否仍有相似规律.答:结果越来越大,也趋向于0.2.玩弄人的计算器数学教员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义务,设x,y,z是三个延续整数的平方(x<y<z),x=31329,z=32041,求y.并要求小明运用教员预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教员也太小看我了,这么复杂的效果让我做?〞〝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教员笑着说.〝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教员,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教员给他的是一个玩弄人的计算器.〝是吗?其他键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如今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请你帮小明想想方法.答:由于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由于1002=10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由于2021=40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900,1802=32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求的方法从171末尾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板书设计2.5 用计算器开方一、做一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二、练一练三、议一议(对任一正数不时停止开平方运算会发现什么规律)四、练习五、小结六、作业。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1

②做一做:
(1)按例 4 的方法求 6.35
(2)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 mm, 取 3.14)。
2.课堂练习: 课本:P77―78:1,2,3。
三、课堂小结: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四、课堂作业: 必做:课本:算的。 (2)输入 0.4 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 0,按成 .4 。 ②做一做 按例 2 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8.2×(-4.3) ÷2.5。
②做一做:
(1)按例 4 的方法求 6.35
(2)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 mm, 取 3.14)。
2.课堂练习: 课本:P72―73:1,2,3。
三、课堂小结: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四、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P73: 1,2,3。选做题 4
选 做:P78 4:教学后记
(-) 0 .
例 3:①用计算器求 62.2-4×(-7.8)。
这是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
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 6
2
.
2

4
×÷
7
.
8
%
= 。∴ 62.2-4×(-7.8)=93.4。
②做一做 按例 3 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59)×2÷4.2÷(-7)。
2.322 7.06 ,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计算器是一
种常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可以进行许多种复杂的运算。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 1:①用计算器求 345+21.3。 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输入算式,再按等号键,显示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师生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问: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用计算器计算问: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12 12x4= 2.0736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例用计算器计算:(3.2-4.5)×23-2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2110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练习:做一做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2.236÷(-2.3)和书本上的习题【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冀教版12八年级上册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冀教版12八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方法,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学生需先学习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基础练习:学生需完成一系列基础练习题,包括利用计算器求给定数字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练习题的设计需由易到难,逐步加深难度。

3. 实际应用: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正方形的边长、估算体积等。

此部分需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4. 自主探究:学生需自主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用计算器求其相关数值的平方根或立方根,并记录求解过程及结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保持认真态度,按照老师所教步骤进行操作,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进行基础练习时,需注意题目难度逐步增加,每道题目完成后需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3. 在实际应用和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需独立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将求解过程详细记录在作业中。

4.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按照老师要求的形式上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 教师将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对有创新思路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引导。

3. 教师将对学生在实际应用和自主探究部分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应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2. 对于学生在自主探究部分的表现,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于使用计算器进行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算的熟悉度,提高学生的操作速度及准确度。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教案的撰写过程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在撰写过程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7.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案(表格式)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7.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案(表格式)

各小组交流 讨论。
习题 7.7 第 3、4 题。
小结 作业
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器来计算出各数的近似值,从这方面可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对先进的科学工具更加感兴趣。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题目 课后反思 中,对题意的理解不到位,对于某些题目认识不清,不能很好的把 握题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TB:小初高题库
例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89;
(2) 0.42.
例题讲解 解:(1)按键 2 8 9 =,显示结果为17,
即 289=17.
(2)按键 0 . 4 2 ,显示结果为0.648074069,
即 0.42=0.648074069.
学生活动(学 法)
学生回答问 题。
师生分析,然 后教师演示。 学生操练。
当堂测试
TB:小初高题库
教学过程
青岛版初中数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法)
学生活动 (学法)
3、甲立方体的棱长是 5 厘米,乙立方体的体积是甲
立方体体积的 2 倍,求乙立方体的表面积(精确到
0.1 平方厘米)。 4、运用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必须达到 一定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将卫星送入 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个速度称为宇宙速度。 已知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gr,其中r 为地球的半径,r 6.4 106 米,g 9.8米 / 秒2, 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吗? (精确到1千米/ 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初中数学

7.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课时数






重 点 知
TB:小初高题库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实数”,主要围绕“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运算;
3.掌握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开方运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开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发现上有时会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混淆,觉得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用图形或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计算器开方运算:掌握计算器上开平方的功能键,并能准确进行开方运算。
举例:使用计算器计算√16,得到结果4。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开方运算:将开方运算应用于实际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已知边长为2,求面积。
2.教学难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区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例子,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我觉得在课后可以多关注这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计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计算简便、快捷、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计算器非常熟悉,也用计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2〔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功能;〔5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说明】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结果.问题3在问题2中, 算式〔2〕中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此时,键,那么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 学生比较两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2〔2〕371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计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圆周角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在数学计算中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规范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计算器的使用展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计算器基础操作练习:包括开关机、输入数字、运算符号、结果查看等基本操作。

2. 简单算式计算:选择一系列初中数学的简单算式,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

3. 实际问题解决:设置几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并解释过程。

4. 速度与准确度练习:设计一系列计算题,要求学生快速且准确地使用计算器完成,以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课堂所学的计算器操作方法,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

2. 在解决问题时,要详细写出计算过程,体现思考过程。

3. 作业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

4.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迟交或不交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计算准确度和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通过个别辅导或课堂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

4.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附加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操作计算器。

2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器作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和它们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充分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计算器的引入是为了进行一些较复杂的数的运算;不少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计算量,从而认识使用计算器的意义与作用,使用计算器不仅给运算带来方便,也给探索数量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带来方便.同样,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发现某些有理数的运算规律,验证一些运算结果等.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法分析】不同计算器的功能、使用方法会有一些不同,但涉及四则运算、乘方的用法则大同小异,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某种型号计算器的某些运算的按键方式,而应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正确地按规则操作计算器和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混合计算时,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这给教学与使用带来很大方便,但是各种科学计算器输入负数的方法会略有不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工具的发展十分迅速,但用笔和纸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仍然十分重要,不可轻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努力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培养学生做题后仔细核查的习惯,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发现某些规律,验证某些运算结果.【学法分析】学习本节时要注意:(1)熟悉计算器上常用键的功能,多动脑记忆,思考;(2)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要按程序进行,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师的演示,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出示: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32 cm,它的高为7.06 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列出算式:π×2.322×7.06,然后在学生做题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感受利用计算器计算,既准确又快速.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活动1: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一些键的功能,如:AC/ON是开启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进入开机状态;DEL是清除键,按此键,计算器就消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指令;+是运算键,按此键,计算器就执行加法运算;OFF是关闭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就处于关闭状态.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出计算器的一些用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例1和70页做一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活动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师: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但在输入负数时,应注意.另外在进行乘方运算时,也要注意按键顺序.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例2、例3、例4的计算,通过小组和课本中介绍的步骤进行错误矫正,然后把各例题相对应的做一做完成,进一步熟练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和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学生练习1:教材第72页练习第1题.练习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在横线上.99 999×11= ,99 999×12= ,99 999×13= ,99 999×14=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 999×19的结果吗?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并能够用规律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借以复习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知识,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总结的能力.1.对于科学计算器,你学会了哪些操作?2.本节课你有哪些体会?五、课后作业1.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n→平方→+n→÷n→-n→答案.(1)填写表格:【答案】(1)2.算式5×(7-2)-33的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7-2×5-3x y3=B.5×(7-2)-3x y3=C.5×7-2-3x y3=D.3x y3-5×(7-2)=【答案】B【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活动1;活动2.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备课资料】炙肉片的策略约翰逊先生在户外有个炙肉架,正好能容纳2片炙肉.他的妻子和女儿贝特西都饥肠辘辘,急不可耐.问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炙完三片肉.约翰逊先生:“瞧,炙一片肉的两面需要20分钟,因为每一面需要10分钟,我可以同时炙两片,所以花20分钟就可以炙完两片,再花20分钟炙第三片,全部炙完需要40分钟.”贝特西:“你可以更快些,爸爸.我刚算出你可以节省10分钟.”“啊哈!贝特西小姐想出了什么妙主意?”为了说明贝特西的解法,设肉片为A,B,C.每片肉的两面记为1,2.第一个10分钟炙烤A1和B1.把B肉片先放到一边.再花10分钟炙烤A2和C1.此时肉片A可以炙完.再花10分钟炙烤B2和C2.仅花30分钟就炙完了三片肉,对吗?这个简单的组合问题,属于现代数学中称之为运筹学的分支.这门学科奇妙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如果有一系列操作,并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筹安排这些操作的最佳方法并非马上就能一眼看出.初看是最佳的方法,实际上大有改进的余地.在上述问题中,关键在于炙完肉片的第一面后并不一定马上去炙其反面.提出诸如此类的简单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你可以改变炙肉架所能容纳肉片的数目,或改变待炙肉片的数目,或两者都加以改变.另一种生成问题的方式是考虑物体不止有两个面,并且需要以某种方式把所有的面都予以“完成”.例如,某人接到一个任务,把“n”个立方体的每一面都涂抹上红色油漆,每个步骤只能够做到把“k”个立方体的顶面涂色.今天,运筹学用于解决事物处理、工业、军事战略等等许多领域的实际问题.即使是像炙肉片这样简单的问题也是有意义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请考虑下列一些变相问题: 琼斯先生和夫人有三件家务事要办:1.用真空吸尘器清洁一层楼.只有一个真空吸尘器,需要时间30分钟.2.用割草机修整草地.只用一台割草机,需要时间30分钟.3.喂婴儿入睡,需要时间30分钟.他们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家务,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呢?你看出这个问题与炙肉片问题是同构的吗?假设琼斯先生和夫人同时进行操作,一般人开始往往以为做完这些家务需要60分钟.但是如果一件家务(譬如说用真空吸尘器做清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延后进行(像炙肉片问题那样),那么三件家务可以在的时间内即45分钟内完成.下面有一个关于准备三片热涂奶油的烤面包问题.这个运筹学问题比较困难.烤面包架是老式的,两边各有一扇翼门,可以同时容纳两片面包,但是只能单面烧烤.如果要烤双面,需要打开翼门,把面包片翻过身来.将一片面包放入烤面包架需要时间3秒钟,取出来也需要3秒钟,将面包片在烤面包架内翻身又需要3秒钟.这些都需要双手操作,即不能同时进行放、取或把两片面包同时翻身,也不能再放入一些面包,将其翻身或取出的同时把另一片涂抹上奶油.单面烧烤一片面包需要30秒钟,把一片面包涂抹上奶油需要12秒钟.每片面包仅限于单面涂抹上奶油,未经烘烤不得事先在任何一面涂抹上奶油.单面已经烤过的和涂抹上奶油的面包片可以重新放入烤面包内继续烧烤其另一面.如果烤面包架一开始就是热的,试问双面烧烤三片面包并涂抹上奶油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在两分钟内完成上述工作并不太难.然而,如果你领悟到一片面包在单面烧烤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出,以后再放回烤面包架内继续烘烤这一面,那么全部烘烤时间就可以缩减至111秒钟.即使你想到这一点,统筹安排这些操作使效率达到最高也远非是一件易事.在这方面,尚有无数比此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借助于与计算机和现代图论有关的高度复杂的数学手段.。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冀教版12八年级上册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冀教版12八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回顾:要求学生回顾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明确正数、负数、零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特点。

2. 计算器操作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求给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计算器完成,并记录下结果。

3. 实际应用探索: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设置实际问题,如估算某个物体表面积、体积等,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求解平方根和立方根以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需独立完成计算器操作练习部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在实际应用探索部分,学生需真实记录下计算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文字描述解题思路。

3. 小组合作探究部分,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记录下小组的共同经验和发现,并提交一份简短的总结报告。

4.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逾期未交者将按照班级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准确性:评价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 操作性:评价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效率。

3. 思路清晰度: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清晰。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鼓励。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8 计算器的使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2.8 计算器的使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计算器的使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器操作技能,如加减乘除、平方根等基本运算,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计算器的使用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器基本操作:学生需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开关机、清除、归零等基本操作,以及数字和符号的输入方法。

2. 基础运算练习:通过计算器完成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理解运算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数学公式应用:运用计算器进行平方根、百分数等数学公式的计算,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4. 实际问题解决: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1. 认真操作: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认真操作计算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独立思考: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应独立思考,尝试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3. 规范书写:作业书写应规范、整洁,便于教师批改。

4. 及时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计算准确性、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思路,给予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3. 评价反馈:教师应在批改后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完成作业后,应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公式的应用。

3. 家长参与: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鼓励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的基本方法与操作步骤。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教学设计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立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立方根的求值规律.首先指出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用有理数近似值表示它们.由于估算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近似值的方法和估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教学时,学生会解答这类问题即可,不必深究;结合例题,学习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指出不同的计算器操作过程或按键顺序可能是不相同的;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究并归纳出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时立方根的小数点的变化规律,利用所发现的这个规律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近似值.【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过程与方法目标】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会根据实际问题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念,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学难点】对计算器的按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知名的旅游景点,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问题2:站在这些高楼上肯定能看到周围旖旎的风光,你们想知道能看到多远的风景吗? 俗话说,登高望远。

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 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d=112 ×h 千米,上海金茂大厦观光厅高340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结果保留到个位)?二、探究新知(一)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以A 型科学计算器为例,科学计算器上的2ndF 键是第二功能键,计算器中2ndF 意思:(1)作用:更换模式的,有些键有两种功能。

说明:比如tan ,按了2ndf 再按tan 实,则就是cot ;(2)上面是科学计算器,按【SHIFT 】【sin 】,就是arcsin 21=30°. 如:顺序按键2ndF 3 8=可以求得38=2.(二)应用探究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 137 (2) 120 (3) 385- (4) 2)21( 例2 喷水池中央的顶端放置了一大理石球,已知球的质量公式为 ρπ334r m =,其中,m(kg)表示球的质量,r(m)表示球的半径,ρ(kg/m3)为大理石的密度。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1.1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初中数学中的基本算术运算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计算器的使用展开,具体包括: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

2. 掌握科学记数法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记数法的相关运算。

3. 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解决初中数学中的代数式求值问题等。

4. 要求学生自主编写5道数学计算题目,利用计算器进行解答,并思考题目中的数学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本作业的每一个步骤,了解每个任务的目的和要求。

2. 学生应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字的输入、运算符号的使用、结果的显示等。

3. 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应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尽量减少错误。

4. 学生在完成题目后,应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5. 学生在编写题目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注意题目的难度和层次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本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等方面。

2. 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则要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初中数学课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最新-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精品

初中数学最新-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精品

[教学设计]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乐清市白象镇中屠勤秧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悉了计算器一些常用键功能和熟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本按键方法之后,并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本节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方便之处,可用计算器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取值探索,然后作进一步证明或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使数学更好地为实际生活服务。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学思考: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解决问题:会根据实际问题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情感与态度: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

②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习惯和与他人合作、交流意识,在复杂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本节难点是正确掌握计算器的输入方法,用计算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取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抛锚式教学,即“情境教学”。

以“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等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计算器学具:科学计算器四、教学过程五、关于教学设计的阐释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工具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外,还要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数学意识。

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分成:复习铺垫——新课引入——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回家作业,这样的环节来设计,由学生先回顾计算器的按键方法,然后从例1到例2有浅入深地逐步教会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再解决例3的实际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算术运算》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机会经常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电子产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使用。

2.准备一些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需要计算1000乘以200,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然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求倒数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

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
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

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
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观察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区分两种按键的不同,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探究活动三三、随堂练习
(出示幻灯四)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 . (-2.35)(-0.46)
3.( -3.45)3
4.-2.082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探究活动四四、实际应用,能力提高。

1.用计算器解决“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幻灯五)
2.张老师在银行贷月息为0.456%的住房贷款50 000元,满5年时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

张老师共需付利息多少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回答有关的信息,学生互评。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总结五、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1)由于受计算器显示数位的限制,计算结果是一个近似数。

(2)当计算结果很大时,计算器能将计算结果自动转化为
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来显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
2.(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 。

(2)根据(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结果吗?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学以致用。

及时反馈,并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附:板书设计: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教学反思: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
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

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