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2018科学课程介绍
2018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
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简述采用“综合”这一设计思路进行教材设计的意义?本课程力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并通过以下诸方面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第一,注重自然科学中的统一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的设计也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三,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做了总体安排,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第四,通过若干具有综合性的当代重大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此,科学课程必须:(一)面向全体学生(二)立足学生发展(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一科学最新-20181818233021867 精品
白色物体能反射照到它上的 所有可见光,当自然光照射 到它上时它便把所有色光都 反射出去,进入眼中便成了 白色。
2018/8/2
1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黑色物体能把照到它上面 的所有色光都吸收。当自 然光照射到它上时,被它 全部吸收而没有可见光反 射进入眼中,因此呈黑色。
2018/8/2
2
2018/8/2 5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它所能反射的色光的颜 色决定的。
如:红色物体是因为自然光照 射它上后,橙、黄、绿、蓝、 青、紫六种色光被பைடு நூலகம்收而红色 色光被反射进入眼中的缘故。
2018/8/2 3
2018/8/2
4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能透过该物体的色光 的颜色所决定的。
透明色纸
如:红色眼镜能让红色 光透过而不能让其他颜 色的色光透过。
初中科学目录及重点
浙教版科学课程目录第一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第二节、实验和观测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四节、温度的测量第五节、质量的测量第六节、时间的测量第七节、科学探究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三节、常见的植物第四节、细胞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六节、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三节、太阳和月球第四节、观测太空第五节、月相第六节、日食和月食第七节、探索宇宙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与凝固第二节、汽化与液化第三节、升华与凝华第四节、物质的构成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第六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006(2003的1.6物质的酸碱性1.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三节、耳和听觉第四节、光和颜色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二节、机械运动第三节、力的存在第四节、力的图示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第三节、走向成熟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新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球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第二节、水的组成第三节、水的密度第四节、水的压强第五节、水的浮力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八节、物质的水中的结晶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压第二节、天气和气温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五节、风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四章、电路探秘----第一节、电路图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五节、变阻器的使用2006.6(1.5变阻器的使用2003.6)第六节、电压的测量第七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八节、电路的连接第四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七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氧气和氧化第三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五节、光合作用第六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七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三节、植物与土壤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第六节、保护土壤第四章、电和磁----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二节、电生磁第三节、电磁铁的应用第四节、电动机第五节、磁生电第六节、家庭用电第七节、电的安全使用----第五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第四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五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第六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三节、常见的材料第四节、材料的发展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六节、电能的利用第七节、电热器第八节、核能的利用第九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能量的获得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六节、代谢的多样性第六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一节、宇宙的起源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第三节、恒星的一生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五节、生物的进化第六节、进化与遗传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二节、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一节、健康第二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第四节、非传染性疾病第五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划线与斜字部分。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摘要:
一、引言
二、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三、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四、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五、学生应该如何学好科学课
六、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科学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科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一科学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初一科学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门科学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小学阶段的知识,而且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学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初一科学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
【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如何学好科学课】
要学好科学课,学生首先要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主动预习、课后复习、做好笔记等。
最后,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结论】
总之,初一科学第一课是学生初中科学学习生涯的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2走进科学实验室导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新知学习
新知一 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灭火器 急救箱 消防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2.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及用途 名称 用途
分子的结构
摆放试管
量度液体的体积 用于_____________
分子模 直观展示 型 ______________
量筒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试管 蒸发皿 烧杯 3.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锥形瓶 烧瓶 ________ 、__________ 。
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他试剂。
图1-2-6 [注意] 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 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 吸取其他试剂。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湿抹布
(1)遇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______盖灭。
(2)若不慎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新知二 实验室的安全
1.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
药品、仪器 _______________ 是否齐全。
2.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老师允许再去进行实验。绝对
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小刀、螺丝刀 等物品 3.不能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______________
搅拌 、 用于________
名称 用途
少量固体与液体 ; 盛_______________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最新版】
目录
1.初一科学第一课的重要性
2.课程内容和目标
3.学生的期待和反应
4.教学方法和策略
5.总结
正文
初一科学第一课是对于初中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开端。
这一课程不仅为学生介绍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内容和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识,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
此外,课程还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科学第一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教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初一科学第一课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
初一2018科学课程介绍
初一科学和小学科学从考试的角度来说,题型、题量、时间变化都很大。
我们会发现初一的科学考试的特点:1. 知识点增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微妙2. 对方法的考察多于对死板背诵的考察。
3. 试卷的信息量增大4. 综合题的分值增多5. 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呢?孩子为何不适应呢?(一)小学科学只停留在“知道”的层次小学的时候,由于年龄与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对科学的认知仅限于要求知道,并不要求学得很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重视度不够。
但是到了中学以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大大提高,需要倾注的精力更多。
(二)练习不足,针对性不强,缺少方法指导小学的科学知识侧重趣味性,而且知识与生活接轨,学生觉得很简单,导致小学时练习较少背诵的东西也不多,学生也不重视。
可到初一,学校考试接轨中考,题型、考察方法的变化,学生发现科学的变化很大, 难度加大,导致无法适应。
(三)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小学时,感觉同学之间差不多,考试基本凭借感觉。
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归纳意识,学校的课堂不重视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孩子忙于背诵,却理解性不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改变小学时的思维,提升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多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
(1)养成阅读的学习习惯,并在关键字词下面做标记(2)学会思考课本上的问题(3)注重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多问多想多阅读。
(4)养成独立的习惯,按时复习与预习。
特别提醒:实验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部分,得实验者得天下,重视起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描述和归纳2016初一秋季课程大纲•科学讲次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讲实验与科学认识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做实验。
初中科学总目录
初中科学总目录一、引言初中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科学的总目录,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实验活动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初中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设置初中科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四个领域。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1、生物学:学习内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等。
2、化学:学习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实验等。
3、物理学:学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4、地球科学:学习内容包括地球的结构与组成、地球的历史与演变、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
三、教材内容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应涵盖以上四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材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两大部分,并适当引入科学前沿知识和技术。
1、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2、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实验活动实验活动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科学素养。
实验活动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如仪器使用、实验操作流程等。
2、验证性实验:对所学原理进行验证和解释。
3、设计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4、研究性学习: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项目设计。
五、教学方法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评价与反馈初中科学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报告等。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科学课程目录和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第一章星空巡礼(观天认星、银河系、太阳、行星和卫星、太阳系小天体)第二章昼夜与四季(昼夜的成因、四季与节气、月球和月相)第三章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时区和日界线、地图)第四章变化的地形(火上和地震、海陆的变迁、地形的缓慢变化)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艳丽多姿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的主要类群、细菌和真菌、生物的分类)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初一下册第一章水(地球上的水、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水是常用的溶剂、水的组成、检验水的存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空气(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保护大气圈)第三章阳光(太阳辐射能、阳光的传播、阳光的组成)第四章土壤(土壤的组成和利用、土壤与植物、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物质由微粒构成、元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初二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参照物、运动、力的单位、弹簧秤、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匀速直线运动)第二章运动过程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运动的方向)第三章压力压强第四章浮力第五章化学反应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初二上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原子的结构、元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氧气和氧化、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生物怎么呼吸、光合作用、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第三章植物与土壤(植物与土壤、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第四章电和磁(电生磁、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初三上册第一章酸碱盐(重要的酸、碱和常见的盐、配制溶液)第二章常见的有机物(身边的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矿物燃料)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斜面、滑轮、杠杆、机械能)第四章电能(电能的获得和转化、电能的量度)第五章内能(物体的内能、比热容、热机)第六章核能(放射性及其应用、核能的释放)第七章能源与社会(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的种类、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初三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第二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生态平衡)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物质的转化、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氮的循环)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气温、湿度和降水、气压和风、云和卫星云图、东西气候的差异)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第六章健康与保健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
初一科学资料
初一科学初一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有趣的知识和实验。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解释现象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而且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规律的方法和体系。
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历史,当人类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实验时,科学逐渐成为了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初一科学课程在初一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科学知识。
他们将学习有关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这些知识。
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演化等规律的科学。
在初一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细胞结构、生物多样性、遗传的基本知识,以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科学。
在初一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力、运动、压力等基本物理概念,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一化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来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在初一阶段,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测量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等。
这些实验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科学实践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实验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来深化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实践可以包括参加科学竞赛、科学展览、科学考察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初一科学课程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发现、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科学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初一科学课程设置及备课要点
初一科学课程设置及备课要点在初一的科学课程中,教育者要用心设计课程内容和备课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科学学习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程的设置和备课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优化和提升。
首先,科学课程设置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初一阶段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应当从基础的科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框架。
在初一科学课程中,通常包括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生命科学等内容。
这些内容应当按照难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备课时,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应当有清晰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某一科学现象的原因,或者能够应用某一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重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初一科学教材通常会包括各种实验和活动,这些实验和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当熟悉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前进行实验准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当发现学生对某一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以巩固。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课堂上,可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有较高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拓展内容。
科学课初一教案详解
科学课初一教案详解科学课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本文将详细解析一份初一科学课教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物质: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2. 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课本、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以及“你们能说出光的一些基本性质吗?”等。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PPT,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光的定义、特性以及传播方式。
教师可通过实例和图像来加深学生对光的理解。
3. 规律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束激光笔。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实验及规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课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课堂评价。
可以运用口头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初一教程精讲篇人教版
科学初一教程精讲篇人教版科学初一教程精讲篇科学是一门系统研究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初一科学教材进行精讲,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第一章:物质与测量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充斥着各种物质。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了解物质的性质和测量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1.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着多种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其中,物质的状态是我们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面。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物质的测量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
物质的测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方面。
在进行物质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钟表等。
第二章:运动与力运动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而力则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 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状态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而物体不运动或保持静止的状态称为静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与运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通过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发生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或者形状变化等。
第三章:能量与动力能量是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和转移,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总能量守恒的原则始终保持不变。
2. 动力的应用动力是能够推动物体运动的力量。
常见的动力包括人力、动物力、电动力等。
通过合理利用动力,我们可以实现很多方便快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第四章:天文地理与生态环境天文地理与生态环境是科学中极具挑战性和深远意义的领域,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初一科学最新-20181818223240398 精品
观 察 月 相 变 化 的 规 律
思 考 月 相 变 化 的 原 理
日 食
月球的影子
日食的种类
日 全 食 全 过 程
每 分 钟 拍 摄 一 次
)
( 8
日偏食全过程
日环食全过程
日全食
三 种 日 食 的 比 较
日偏食
日环食
月食的全过程
未来十年日食时间表(我国可见)
日 期 种 类 见食情况
思考与练习:
1、如左图,在月球 上看地球,你能判 断太阳是从哪边射 来的吗?月球与地 球的影子在哪?
2、月食一定出现在什么月相时? A、望 B、朔 C、新月 D、上月弦
3、日食一定出现在什么在农历的什么时间?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 D、 黄白交角
全世界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日食,最少2次。 但对于某一地点而言,平均每三年左右就可以 看到一次日偏食,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 食。
2004.10.14 2005.10.03 2006.03.29 2007.03.19 2008.08.01 2009.01.26 2009.07.22
日偏食 日环食 日全食 日偏食 日全食 日环食 日全食
我国可见 我国可见偏食 我国可见偏食 我国可见偏食 全食带从新疆北到河南 我国可见偏食 全食带从西藏南到长江口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4节植物的一生(3)教案(新版)浙教版
一般顶芽生长好的话,侧芽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有时为了需要摘除顶芽,目的是为了促使发育,多长。
10、芽的结构有、叶原基 、幼芽、芽轴 和等部分。在气温适宜、和 养料 充足的条件下,芽顶端的细胞会不断分裂,芽轴就逐渐伸长,芽轴上的叶原基也会发育成幼叶,并逐渐长大。
2、花的结构:主要是雄蕊和雌蕊
教学反思
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
准备
录像、教具、动画
教 学 活动
学生活动
二、芽的发育
(一)芽的种类:
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11、花是被子植物的器官。花由 花被 和 花蕊 组成,其中 花萼 和 花瓣 构成了花被,花蕊则有 雄蕊 和构成。雄蕊则是由(内有花粉)和组成,而、花柱 和(内有胚珠)三部分组成了。但花的重要结构是和。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
科学兴趣课程-初一
目录第一课常见的实验仪器 (2)第二课长度和体积测量 (04)第三课温度和质量的测量 (08)第四课熔化和凝固 (14)第五课汽化与液化 (17)第六课升华与凝华 (20)第七课物态变化复习 (23)第八课物质的构成 (27)第九课物质的溶解性 (29)第十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4)第十一课感觉世界 (36)第十二课光和颜色(一) (40)第十三课光和颜色(二) (42)第十四课分子和原子 (44)第十五课原子的结构与模型 (47)第十六课元素和元素的符号 (51)第十七课化学式 (55)第十八课月相 (60)第十九课日食与月食 (63)第二十课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68)第一课常见的实验仪器【知识要点】一、常用仪器介绍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物质加热的常用热源。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物。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可观察微小(如细胞等)的物体。
二、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三、质量定义: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质量也就越大。
如桌子所含的木头比椅子多,那么我们就说桌子的质量比椅子大。
同样的,铁锤所含的铁比铁钉多,那么我们就说(铁锤的质量比铁钉大;大烧杯所含的玻璃比小烧杯多,那么我们就说(大烧杯得质量比小烧杯大)。
小结: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科学和小学科学从考试的角度来说,题型、题量、时间变化都很大。
我们会发现初一的科学考试的特点:
1.知识点增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微妙
2.对方法的考察多于对死板背诵的考察。
3.试卷的信息量增大
4.综合题的分值增多
5.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
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呢?孩子为何不适应呢?
(一)小学科学只停留在“知道”的层次
小学的时候,由于年龄与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对科学的认知仅限于要求知道,并不要求学得很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重视度不够。
但是到了中学以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大大提高,需要倾注的精力更多。
(二)练习不足,针对性不强,缺少方法指导
小学的科学知识侧重趣味性,而且知识与生活接轨,学生觉得很简单,导致小学时练习较少背诵的东西也不多,学生也不重视。
可到初一,学校考试接轨中考,题型、考察方法的变化,学生发现科学的变化很大,难度加大,导致无法适应。
(三)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精彩文档
小学时,感觉同学之间差不多,考试基本凭借感觉。
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归纳意识,学校的课堂不重视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孩子忙于背诵,却理解性不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改变小学时的思维,提升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多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
(1)养成阅读的学习习惯,并在关键字词下面做标记
(2)学会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3)注重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多问多想多阅读。
(4)养成独立的习惯,按时复习与预习。
特别提醒:实验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部分,得实验者得天下,重视起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描述和归纳
2016初一秋季课程大纲·科学
讲次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讲实验与科学认识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做实验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