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通假字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中考语文常见通假字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通假字-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通假字-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通假字1.通假字【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1.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2.通假字的形式(1)音同(近)通假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同音或音近的关系。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此句中的“畔”通“叛”,二者同音;“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此句中的“培”通“凭”,二者音近。

(2)形似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旁。

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

如:倡﹣﹣唱、阴﹣﹣荫、帖﹣﹣贴、距﹣﹣拒,等。

3.常见题型①单独考查通假字。

如: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②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如:翻译句子。

【方法技巧】1.依据字音,寻找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里去寻找本字。

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不,通“否”。

3.常用通假字,加强记忆。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找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强加记忆,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不断的复习巩固。

附:中学课本常见通假字例释(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女﹣汝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还﹣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汤﹣烫用热水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剂汤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阴﹣荫树荫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屏﹣摒舍去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火﹣伙同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竦﹣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争﹣怎怎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那﹣哪怎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阙﹣缺①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②缺点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强﹣僵僵硬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道﹣导引导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曷﹣何什么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辑﹣缉连缀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熙﹣嬉开玩笑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零丁﹣伶仃孤苦无依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距﹣拒抵挡,抵抗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圉﹣御抵挡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诎﹣屈①理屈公输盘诎(《公输》)②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有﹣又还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衡﹣横①横放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②不顺,梗塞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甫﹣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適﹣谪被罚流放,强迫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唱﹣倡倡导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以﹣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被﹣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食﹣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邪﹣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俱全,皆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属﹣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直﹣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辟﹣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信﹣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已﹣以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中对》)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在九年级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字是使用通假的,既可以用繁体字也可以用简体字表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及其简体字对应关系的示例:1.通假字“乾”,可以用“干”代替。

2.通假字“卮”,可以用“只”代替。

3.通假字“兀”,可以用“勿”代替。

4.通假字“仂”,可以用“乐”代替。

5.通假字“氺”,可以用“水”代替。

6.通假字“比”,可以用“必”代替。

7.通假字“后”,可以用“後”代替。

8.通假字“請”,可以用“请”代替。

9.通假字“親”,可以用“亲”代替。

10.通假字“卅”,可以用“三十”代替。

以上仅是一些通假字的示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在写九年级文言文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通假字或简体字,但要注意在整篇文言文中保持一致,不要混用。

以下是一篇使用通假字的九年级文言文示例:太平天國太平天國之興也,蓋勢哉!天下乾卨之咸知其不能以久機故,是以農民起於鄉野,毫不比乎世河俗廊廟之中久矣。

且以二十載興,太平天時之有未然哉!夫古人云,人生七十古稀。

而廣受休土之苛政,實如介壯之年亡矣。

上帝哀之!經徕當道斯人,豈非受暇情淵迷邪?然國亡於流氓,可悲也,而被復國之重任者,未必皆予亦深思之。

建國以來,即謂反服飾易俗,終四民固已,而不思躬耕之履,不無遺憾。

比傳之藝詩是矣。

詩有兄弟之愛,有父子之情;有關雎之悲艷者,有渴樂之歌;有胡笳之響,有廢九歌之音。

然詩之宜令之一變,四面夾攻之論傳達也遠。

探聽者連及情狀,聞者不令頃刻。

打翻下筆之亢誕,原本虞幻之疑偽。

響以感人而不能,淺以勾心滋惑:非迄今親感參視以思,則三盛會鄉之有所未至草者,何也?閏之四月之過也,親念變通無止爾者頗多,此非微著於舉算也。

仍申牒而言之,暫關神闕,令掲功績途途,自方旅上,至於官府,面有委曲,神有傾動,文辭法書,博人所有,無處不賓客:信矣則如命,史可殄否,皆以謹察之。

予聞言之如此也:雖方今楚國,未可遽斬佳民。

何也?自苦.到復,未免蕭抱辭章文罪之無由,非齊魯之目者,唯道是由,敢為行登,重之,搖之耳。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初中中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一场考试,作为备考的一部分,常见通假字考点也成为了备考重点之一。

然而,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不仅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是对日常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请认真学习。

一、借用字的使用借用字是汉字的一种,是为了化解音义相同或近似的字在汉字使用中的困难而创造的。

常见的借用字有“旧”、“扫”、“骂”、“颜”等,需要掌握其用法并避免误用。

二、多音字的正确使用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字,例如“知”、“意”、“数”等,这些字根据语境的不同,在读音和意义上也会有所差别。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阅读中多加注意,避免因为误区而导致错误的写作和理解。

三、近义词的区别汉语中有很多意义相近或者表达类似的词语,例如“美丽”和“优美”、“安静”和“寂静”、“讨厌”和“厌恶”等。

学生在应试中和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区分这些词语的细微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四、同音字的辨析在应试和写作中,同音字的使用也是常见的误区。

例如“课堂”和“客厅”、“批阅”和“披阅”等,这些同音字在意义上有明显的区别。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提升自己的同音字辨析能力。

五、同形字的区别同形字是指外形相同或者相似,但是意义不同的汉字。

例如“代”和“袋”、“起”和“杞”等,这些同形字在应用中也容易造成误解。

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同形字的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初中中考中,常见的通假字考察重点还包括各种词语的搭配用法。

例如“热情”和“热心”、“越……越……”和“愈发……”等。

在应试和写作中,学生需要牢记各个词语的搭配和用法,以表达更加准确和地道的中文表达。

综上所述,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多加注意和积累,以掌握这一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一、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三)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三)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三)1、具.告以事(出自《鸿门宴》)具.告沛公(出自《鸿门宴》)愿伯具.告臣之不敢倍德也(出自《鸿门宴》)“具”通“俱”,读jù,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出自《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出自《鸿门宴》)“距”通“拒”,读jù,把守。

“内”通“纳”,读nà,接纳。

3、张良出,要.项伯(出自《鸿门宴》)“要”通“邀”,读yāo,邀请。

4、愿伯具告臣之不敢倍.德也(出自《鸿门宴》)“倍”通“背”,读bèi,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出自《鸿门宴》)“蚤”通“早”,读zǎo。

6、令将军与臣有郤.(出自《鸿门宴》)“郤”通“隙”,读xì,隔阂,嫌怨。

7、樊哙复.其盾于地(出自《鸿门宴》)“复”通“覆”,翻过来。

8、沛公不胜桮.杓(出自《鸿门宴》)“桮”通“杯”,读bēi。

9、因击沛公于坐.(出自《鸿门宴》)置之坐.上(出自《鸿门宴》)“坐”通“座”,座位。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出自《琵琶行》)“画”通“划”,读h uà,用拨子拨。

11、钿头银篦.击节碎(出自《琵琶行》)“篦”通“鎞”,读bì,古时妇女戴在发髻上的一种装饰品。

12、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出自《石钟山记》)“函胡”通“含糊”,读hān hú,重浊而模糊。

13、至莫.夜月明(出自《石钟山记》)“莫”通“暮”,读mù。

14、汝识.之乎(出自《石钟山记》)“识”通“志”,读z hì,记住。

15、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出自《石钟山记》)“考”通“拷”,读kǎo,敲打。

16、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出自《梦溪笔谈》二则之《采草药》)“雕”通“凋”,读d iāo,衰落。

17、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出自《石油》)“识”通“帜”,读z hì,标志,记号。

18、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出自《五人墓碑记》)夫十有.一月之中(出自《五人墓碑记》)“有”通“又”。

中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中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中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1.病酒(饱):形容饱食后感到昏睡。

例句:吃完大餐后他感到病酒已上头,不禁打了个哈欠。

2.皇泽(颂):古代皇帝亲自撰写或颁布的赞美文字。

例句:这篇皇泽赞扬了百姓的勤劳和智慧。

3.电碍(短):电线路中断,导致电流无法传输。

例句:由于电碍,整个城市陷入了黑暗之中。

4.月亮(旧读作:“良”):形容心地善良、品德高尚。

例句:他为人诚实守信,正直良亮,深受大家敬重。

5.伤神(新):形容使人感到疲劳不堪。

例句: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使他感到疲惫不堪,真是伤神。

6.博得(获):通过努力或运气得到。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于博得了大家的认同。

7.井井有条(很多):形容安排有序,井然有序。

例句:他的计划周密有序,明确如何行动,一切井井有条。

8.紧迫(急迫):形容情况紧急,急需处理或解决。

例句:面对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立即行动。

9.晋级(晋升):指在职位或级别上提升。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成功晋级为公司的高管。

10.瞻(展):目视、注视。

例句:他瞻望着迷人的风景,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以上是中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的一些例子,希望能帮到你!。

通假字中考复习

通假字中考复习

中考语文必记必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愉快。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5.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6.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7.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9.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6.……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7.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9.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0.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2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2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2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通假字,是ZG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盼望对你有所关怀!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慧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辨别,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XX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影子,如:天下XX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反,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5.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26.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7.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8.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XX之欲无厌。

29.当通倘,假如,如:当与XX相较,或未易量。

30.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1.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2.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文言文复习最后10天提分策略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文言文复习最后10天提分策略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 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 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故断句为:操弦 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故选B。
• 示例:间 • (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3.古今异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 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C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解D.析:且少又多疾
A.极\穷困; B.鲜美\很少; C.曾经\曾经; D.况且\将近; 故选C。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B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 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可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 (文章)的情节,理解(猜测)出它的意思, 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 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 的提示作用。
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 的归纳概括;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 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 的归纳提炼。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全部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全部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中考语文必背含有通假字的文言文名句

中考语文必背含有通假字的文言文名句

中考语文必背含有通假字的文言文名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出自:《童趣》通假字:强,通“僵”,僵硬。

译文:抬起头看这些飞舞的蚊子(很久),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通假字:说,通“悦”,喜悦,愉快。

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由,诲女知之乎?出自:《论语》通假字: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译文:仲由,教导你的都知道了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通假字: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出自:《山市》通假字:乌,通“无”,没有。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也恢复平静,刚才所有的景象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耸入云端。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出自:《山市》通假字:裁,通“才”,只有。

译文: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出自:《伤仲永》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译文:(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自:《木兰诗》通假字:帖,通“贴”,贴上。

译文: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满坐寂然,无感哗者。

出自:《口技》通假字:坐,通“座”,座位。

译文: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出自:《口技》通假字:少,通“稍”,稍微。

译文:宾客们的⼼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出自:《狼》通假字:止,通“只”。

译文: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出自:《桃花源记》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译文: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出自:《核舟记》通假字: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译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兼词+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兼词+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成语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拨乱反正(返)二、古今异义(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

如: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三、兼词付诸东流(诸:之于)居心叵测(叵:不可)心不在焉(焉:于此)四、省略句式①省略宾语。

如: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②省略谓语。

如:一字(值)千金一言(重)九鼎再(鼓)衰三(鼓)竭③省略介词“于”。

如:运筹( )帷幄付之( )一炬置之( )度外祸起( )萧墙防患( )未然鹤立( )鸡群五、倒装句式①宾语前置。

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唯利是图(图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德以报怨(以德报怨)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②介宾短语后置。

如:绳之以法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无济了事重于泰山1六、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有口皆碑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蔓不枝口蜜腹剑衣锦还乡无所事事先礼后兵春华秋实朝秦暮楚粉墨登场苗而不秀月晕而风春风风人一鼓作气沐猴而冠②使动用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及朗读节奏划分

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及朗读节奏划分

2012年中考复习之通假字及朗读节奏划分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僵硬《童趣》2、不亦说乎说”“说”(yuâ)通“悦”,高兴《〈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你《〈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聪明《〈论语〉十则》5、一切乌有“乌”(wū)同“无”,没有《山市》6、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仅仅《山市》7、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牵《伤仲永》9、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才能《伤仲永》10、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粘贴《木兰诗》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ã)通“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孙权劝学》12、满坐寂然“坐”(zuî)通“座”, 在座的人《口技》13、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 只有《狼》八年级上册14、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 邀请《桃花源记》15、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余数《核舟记》16、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 弯曲《核舟记》17、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 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核舟记》18、左手倚一衡木“衡”(hãng) 同“横”, 与“竖”相对《核舟记》1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挑选《核舟记》20、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 选拔《大道之行也》21、矜、寡、孤、独“矜”(guāng) 通“鳏”, 丧失妻子的男人《大道之行也》22、荡胸生曾云“曾”(cãng) 通“层”. 《望岳》23、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缺漏《三峡》八年级下册24、蝉则千转不穷“转”(zhuàn) 通“啭”, 婉转发声《与朱元思书》25、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 返回《与朱元思书》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 喂养《马说》27、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显露,表现《马说》28、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才能《马说》29、其真无马邪“邪”(yã) 通“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马说》30、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 肢体《送东阳马生序》31、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 穿《送东阳马生序》32、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 都《岳阳楼记》3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 叮嘱《岳阳楼记》34、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美味《行路难》35、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抵得上《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6、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ã) 通“谪”,强迫《陈涉世家》37、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倡导,首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
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
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座)
②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慧)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说悦愉
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女汝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还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汤烫用热水焙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剂汤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荫树荫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摒舍去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伙同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怎怎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哪怎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缺①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僵僵硬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道导引导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曷何什么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辑缉连缀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犊还珠》)
熙嬉开玩笑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伶仃孤苦无依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距拒抵挡,抵抗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圉御抵挡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诎屈①理屈公输盘诎(《公输》)
②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有又还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衡横①横放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②不顺,梗塞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甫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適谪被罚流放,强迫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唱倡倡导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以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被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食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邪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
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具俱全,皆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属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直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辟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辩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信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已以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
中对》)
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