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旨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解决由于现有河道状况不良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二、项目描述1. 项目背景当前,某省某市存在大量河道淤积、堤防失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域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改善这一状况,本项目拟对某条主要河道进行整治,包括疏浚河道、加固堤岸、恢复湿地生态等方面的工作。

2. 目标与任务项目的整体目标是恢复河道的自洁能力,提高水域环境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1) 疏浚河道:清除淤泥、垃圾等杂质,恢复河道的正常流量和流速。

(2) 加固堤岸:修复、加固河岸,确保抗洪能力和安全性。

(3) 恢复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植被,以提供栖息地和水质净化功能。

(4) 建设抽水站: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建设抽水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建设水质监测站:设置水质监测装置,定期监测河道水质指标,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疏浚、加固、恢复湿地等工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都属可行范围内。

已经有多个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经济可行性进行河道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洪涝灾害对农田和市区的破坏,另一方面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经过初步估算,项目的投资将在合理范围内获得回报,并对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环境可行性河道整治工程将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项目实施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风险评估1. 工期风险由于项目规模庞大,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工期可能存在延误的风险。

为降低延误风险,项目实施方应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标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与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为了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本项目旨在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该项目将通过清淤、疏浚和河床加固等手段,恢复河床的正常截面形态,优化水流走向,从而减少河流淤积,提高河道的运水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区划与划分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将河道及周边的污染源、河岸整治等分为若干个区域,并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分别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2.河道清淤与疏浚通过机械清淤和人工疏浚的方式,将河道内的淤泥、杂物等清除,恢复河道的正常截面形态。

同时,还需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和清理,确保河道始终保持通畅。

3.河床加固与整治对于河床坍塌、侵蚀、沉积等问题,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包括加固河床的水工结构,引导水流的稳定排泄,防止河床坍塌和侵蚀,增加河道的稳定性。

4.河岸整治与绿化对于河岸的整治,包括堤防修筑、护坡绿化、岸线修整等。

同时,进行植被覆盖和绿化,以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5.河流水质治理针对河流的污染源,加强监测和排查工作,通过治理河道两岸的污水排放口、河道入口的污染源,减少河水的污染物输入。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对河道的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治理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所采用的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已经在其他地区得到了成功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关技术手段经过实践验证,成熟而可靠,具备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包括投资回报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治理后的河道可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土地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社会可行性四、总结本项目的实施方案基于对河道的综合治理需求分析,通过清淤疏浚、河床加固与整治、河岸绿化等措施,旨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介绍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河流水质、保护河岸生态环境、预防洪水灾害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水质污染、水位下降等,因此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目标1.改善水质:通过治理工程,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质标准,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河岸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河道周边的植被、土壤等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景观质量。

3.预防洪水灾害:加强河道的防洪设施建设,增加河道的水容量,提高治理区域的抗洪能力。

三、项目内容1.河道疏浚:对河道进行淤泥疏浚,清除淤积的污泥、垃圾等,保证水流顺畅。

2.河道补水:通过引水渠道、水库蓄水等方式,增加河道的水量,保证河道的水位不下降,提高水质。

3.生态绿化: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作,种植水生植物和护岸植被,增加生态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4.防洪设施建设:建设河道防洪堤岸、闸门、水闸等设施,提高治理区域的抗洪能力,预防洪水灾害。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治理河道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例如疏浚、补水、防洪设施建设等技术已经有成熟的经验。

2.经济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大,但可以通过政府资金、社会投资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来解决。

3.社会效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河流水质,提高生态环境,预防洪水灾害,对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施计划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工程的具体内容、时间进度、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划。

2.需要组织专业的工程团队进行工程实施,确保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3.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合理利用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风险分析1.资金风险: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能会面临资金的不足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支持或者社会投资来解决。

2.工程风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期延误等风险,需要制定科学的工程计划和管理措施来防范。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许多河道存在着淤积、污染、河岸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改善河道状况,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背景(一)河道现状本项目所涉及的河道位于_____地区,全长_____千米。

目前,该河道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大幅下降,每逢暴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

2、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3、河岸缺乏防护措施,部分河岸坍塌,威胁周边农田和建筑物的安全。

(二)整治的必要性1、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3、修复河岸生态,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任务和规模(一)工程任务本次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河岸防护加固、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二)工程规模1、河道清淤疏浚长度为_____千米,清淤量约为_____立方米。

2、河岸防护加固长度为_____千米,采用_____等防护措施。

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_____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_____吨。

4、生态修复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和沿岸绿化。

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工程布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保持河道原有形态和生态环境。

2、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置工程建筑物,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3、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确保工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主要建筑物1、清淤疏浚工程:采用机械清淤和水力冲淤相结合的方式,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

2、河岸防护工程:根据河岸的地质条件和水流情况,选择重力式挡土墙、生态护坡等防护形式。

3、污水处理设施:采用_____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一、引言自古以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直是人类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改善其水质和水流状况,保护河岸,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资源利用条件。

本研究旨在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该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程目标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3.改善水流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固河岸,保护沿岸房屋和基础设施。

三、工程内容和方案根据河道的特点和问题,本工程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淤泥清淤: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定期清淤,减少淤积对水流状况的影响。

2.河岸加固:加固河岸,防止冲刷和塌方。

3.河道疏浚:对河道进行定期疏浚,保持良好的航道。

4.水质治理: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改善水质。

5.洪水调节工程:建设洪水调节池,调节洪峰流量,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6.生态恢复: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四、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但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经济回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好的灌溉条件,增加农业产值。

-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旅游业和渔业的收入。

-加固河岸,保护沿岸房屋和基础设施,减少修缮费用。

-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节省救灾资金。

2.社会可行性:本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对洪水和水污染的安全感,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也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环境可行性:本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河道疏浚和水质治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改善水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珍稀物种。

同时,河道两岸的生态恢复措施也将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工程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自然灾害的风险,如洪水、地震等。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河道堵塞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河道治理项目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城市的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对城市的主要河道进行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河道岸线绿化等工作。

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除河道中的泥沙、垃圾等杂物,恢复河道的自洁能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环境质量;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城市生态廊道。

三、项目目标1.改善水质: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河道污染源的排放,提升河道水质。

2.减轻水患风险:清淤工程能够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的发生。

3.提升城市景观:通过河道绿化工程,打造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的生活质量。

4.增加旅游资源:改善河道环境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改善水质、减少水患风险,符合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河道治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都有丰富的治理案例可供借鉴,技术实施上可行。

3.经济可行性:河道治理项目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4.社会影响:通过河道治理项目,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

2.进行前期调研,明确项目现状、问题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3.开展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评估和经济分析等。

5.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各项工作,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和岸线绿化等。

6.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六、风险分析和对策1.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可行性作出全面论证,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修建护岸、疏浚河道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旨在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品质。

项目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勘察、数值模拟和环境评估等。

三、项目可行性论证1.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长情况和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该河道的治理对于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经过实地勘察和数值模拟,结合相关理论和经验,可以确认项目所采用的河道治理工艺和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造价、运营维护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可以得出该河道治理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4.社会可行性:河道治理工程将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5.环境可行性:项目将通过清淤、疏浚和恢复湿地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四、风险与对策1.工期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会遇到施工期间的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备用预案、加强施工监管等。

2.资金风险: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涉及到资金筹措、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风险。

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增加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3.环境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风险。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河综合治理工程1.2 承办单位:市建设委员会1。

3 承办单位负责人:****1.4 承办单位概况市建设委员会是主管市城镇基础建设的国家执法单位。

近年来市建委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和各项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按《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及城市规划有关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以法执政,为市的城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

5编制依据(1)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9月7日第6号文《市政府第6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市政府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3)亳政办[2006]53号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4)《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5)《河截流工程初设技术方案》;(6)市建委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1.6 编制范围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布局、建设条件、工程设计、节能环保、组织管理、实施计划、投资概算、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等.1。

7项目概况1。

7.1工程选址市河治理工程选址于河市城区段,其北起涡河,南至南二环路,全长9550米,覆盖范围包括河两岸延伸30米范围。

1。

7。

2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底清淤、截污工程、河坡整治、亮化、河岸绿化、人行休闲道路铺设、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辅助设施建设八个方面。

1。

7。

3建设规模河底清淤320.88万立方;截污管道铺设23.875km,其中主干管19。

1 km,支管4.775km;河坡整治面积191000㎡,二级平台建设面积34380㎡,自由活动大空间平台面积12000㎡;干砌石块和湿砌块石体积19100m3,斜面护坡石块11460 m3、垫层820 m3;路灯、草坪灯、景观射灯等691739个;人行休闲道路铺设57300㎡;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共计3000平方米;拆迁还原3000平方米。

1。

7.4项目实施进度本工程预计从2008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至2009年12月底结束。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规模的增加,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力求通过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为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旨在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治理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严重的水质污染、河岸侵蚀和滩涂淤积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三、研究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将综合各项指标,权衡利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确保河道整治工程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综合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河道整治工程进行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法则用于评估工程投资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五、可行性评价结果在政治方面,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利于政府提高环境质量,树立良好形象,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因此,从政治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经济方面,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发现河道整治工程虽然需要巨额投资,但在长期运行中可以带来诸多经济效益,比如改善水质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河道周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从经济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社会方面,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将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清洁的河道和美丽的河岸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此外,工程的实施将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从社会角度看,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环境方面,河道整治工程将改善水质,降低水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河岸侵蚀和滩涂淤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题: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整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

本报告将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背景介绍1. 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许多河道受到严重污染和堵塞,对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河道整治势在必行。

2. 目标与意义河道整治工程的目标是改善水质、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活条件。

这将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三、可行性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河道数据以及河流流量、水质、地质等方面的信息,对河道问题进行全面了解。

2. 技术分析运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和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

3. 经济性分析根据工程投资、维护成本、效益回报等方面的指标,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分析1. 技术可行性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包括建设方案、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可行性,以及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等方面的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通过对投资回收期、现值法、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分析,评估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得出了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

3. 社会与环境可行性考虑到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社会与环境效益的评估,包括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1. 风险评估对河道整治工程可能面临的技术、财务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不确定性。

2. 应对策略为降低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工程设计、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建立预警机制等。

六、结论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明显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分析,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均得到确认。

然而,工程实施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测与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建议为确保河道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加强项目管理,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大投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XX县区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区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区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XX县区位于省市,是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河道污染问题成为当地民众关注的焦点。

为改善当地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品质,XX县政府决定对XX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从而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主要目的是对XX县XX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河道疏浚、河道绿化等工程,以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河道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项目内容1.河道清淤:对XX河道进行淤泥和垃圾清理,提高河道流畅度,减少污染源;2.河道疏浚:对XX河道进行疏浚工程,确保河道畅通,降低洪涝风险;3.河道生态修复:沿河道进行绿化工程,种植各类树木和草本植物,提升生态环境;4.河道景观改造:打造河道景观带,增加休闲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四、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约为XX万元,其中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人员工资费用等。

五、经济效益1.环境改善:通过河道治理,可提高河道水质,减少污染,改善河道周边环境;2.旅游发展:打造美丽的河道景观带,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3.城市形象提升: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吸引力,助力城市发展。

六、社会效益1.居民生活改善:改善河道环境,提供更加清洁、美丽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河道治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3.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风险1.建设周期风险:施工周期长,天气因素容易影响工程进度;2.技术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难度,需要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八、总结与建议XX县XX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工程,能够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全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全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AA市位于中国BB省东部,太行山脉西侧,扼晋冀咽喉,石太铁路横穿全境。

境内河谷地表均被第四纪砂卵石覆盖,沟谷内局部有基岩出露。

治理段位于AA市矿区菜洼街道XXX村。

区域地质:沿河由南向北,地层出露由新至老,河道内除第四系冲洪积砂石和砂石覆盖外,出露基岩为石炭系砂岩、砂页岩、奥陶系石灰岩等。

砂岩出露以石炭系砂岩为主。

岩层基本倾向南西,局部有小构造。

治理段:实地踏勘工程地质以砂卵石为主。

本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埋深较浅。

1.4工程任务及规模1.4.1工程任务根据河道整治规范及AA市整体规划,并结合工程现状,确定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

1.4.2工程范围及内容根据AA市郊区水保水利局的委托治理段位于AA市矿区菜洼街道XXX村内长度为600m。

主要工程内容有:河道疏浚工程、河道清障工程、新建堤防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①防洪河道的整治疏浚,总长600m修新建堤防工程1340m;③坡面防护550mβ治理段范围内的弯道进行防护。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5.1防洪标准及工程等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考虑AA市的发展情况,确定本工程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00),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1.5.2工程布置工程位于AA市矿区XXX村,全长600m,治理段范围内全部进行清障、疏浚。

左岸0+000-0+550、右岸0+000-0+200无堤防、需新做堤防。

1.53堤防工程谢十153.1堤防断面设计治理段:新建堤防均采用M1O水泥砂浆砌筑重力式复式堤防,顶宽为0.6m,迎水面边坡1:0.5,背水面为直墙,左岸内堤防高4m,左岸外堤防高3m,右岸堤防高度为5m,其中基础埋深2.0m,基础放大脚宽0.5m,基底水平,堤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压顶,厚0.1m。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河流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可行性的评估,得出了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结论。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实施河道整治工程。

引言:河道整治工程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开展河道整治工程研究,有助于提高河道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一、调研与分析1.1 河道现状调研我们对研究区域的河道进行了调研。

发现存在河道淤积、水流不畅、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1.2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河道整治工程的必要性。

淤积导致水位上涨,进而威胁到附近居民和土地的安全;水流不畅影响了水质的通畅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水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可行性评估2.1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发现整治工程能够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旅游收入等。

这些因素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2.2 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经过评估,我们发现河道整治工程能够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质的改善将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这些效益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2.3 水资源效益评估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我们发现河道整治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这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实施河道整治工程。

3.1 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包括清淤、治理河道污染等措施。

同时,需要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3.2 加强监督和管理为了确保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整治工程的监督和管理是必要的。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解决问题。

3.3 宣传与教育通过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河道整治工程的认识和参与度。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河道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利用工程措施,对已破坏的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加固处于危险状态的河岸、改造不规则的河床,以及提高河道水质等一系列工程活动,以达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等目标的工程项目。

二、可行性分析1.财务可行性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的水利效益,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城市供水能力,减少水资源浪费。

这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河道整治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沃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进一步增加经济收益。

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目前,河道整治工程已经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包括土石方、淤泥清理、河道加固等。

这些技术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方案也不断涌现,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进一步提高整治效果。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3.市场可行性河道整治工程的市场需求很大。

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大了对河道整治工程的需求。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使得对河道整治工程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河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4.环境可行性三、项目风险分析1.工期风险2.投资风险3.环境风险四、总结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在财务、技术、市场和环境方面都具备可行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加强投资管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必要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内容1.环境影响评估: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质、生境、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技术可行性:对现有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和评估,包括水质净化、生态恢复、风险防控等,以确定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评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投资和回报,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影响评估: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居民的生活、交通、景观等方面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工程技术资料、项目投资情况等。

2.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场情况和人民的需求。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评估工程对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1.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程度。

2.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可行性。

3.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4.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可行性。

五、研究总结与建议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本研究认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建议项目实施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研究背景和目的河道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水系,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原因,河道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必要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2.可行性研究方法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根据研究发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4.工程技术方案针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1)水质治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改善水质。

(2)河岸和河床整治:加强河岸和河床的固定和保护,减少土地沉降和河道侵蚀。

(3)湿地建设:在河道两侧合适的区域建设湿地,增加水资源的蓄积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修复: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和保护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5.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发现该工程可以带来以下效益:(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保护生态环境: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3)促进产业发展: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6.可行性风险评估为了评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风险,本研究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主要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难题、社会抵制等。

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7.结论本研究认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目前的环境背景下具有可行性。

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风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最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整治工程旨在改善河道的流通状况,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研究报告旨在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介绍1. 河道现状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目前河道存在淤积、泥沙堆积、水草丛生等问题,导致水流不畅,水质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项目目标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善河道的水质环境,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恢复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河道整治工程所需技术已有成熟应用案例,包括河道疏浚、河床加固、堤岸修复等,技术可行性较高。

2. 经济可行性根据初步估算,河道整治工程所需经费相对较高,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河道整治工程将改善河道的通行能力,提升沿岸地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 社会可行性河道整治工程有助于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水资源供应,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因此,该工程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支持度,社会可行性较高。

四、风险评估1. 环境风险河道整治工程可能对沿岸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环境风险。

2. 资金风险河道整治工程所需资金较大,风险较高。

需要充分考虑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资金回报周期,降低资金风险。

3. 工期风险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存在工期延误的风险。

需要合理制定工期计划,加强施工管理,降低工期风险。

五、建议与措施1. 环境保护措施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资金保障措施应制定完善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和成本。

3. 施工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期按计划进行,并配备专业监理团队,保证施工质量。

六、结论综合分析可知,河道整治工程在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方面较高;然而,需注意管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环境、资金和工期风险。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利益关系,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资金保障和施工管理措施。

XX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XX河是我国市的重要河道之一,沿岸居民众多,是该市的经济命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XX河一直存在着水质差、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改善XX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治理效果,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市政府决定开展XX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项目。

二、项目目标1.提高XX河水质,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III类水质标准;2.保护XX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多样性;3.加强XX河的治理和管理,减少河道污染源的排放,提升XX河的治理效果;4.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河岸水域。

三、项目内容1.对XX河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包括水文、水质、生态等方面;2.制定XX河道治理规划,确定治理的目标、措施和时间表;3.开展XX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包括湿地建设、植被恢复等;4.加强XX河的水质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5.建设XX河沿岸设施,包括道路、绿化、休闲设施等;6.进行XX河治理效果评估和长期监测。

四、项目投资及资金筹备该项目预计总投资为X亿元,其中市政府拨款X亿元,其余资金可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等渠道筹集。

五、项目效益1.改善XX河水质,有利于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2.提高XX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护和增加水生物资源;3.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旅游经济效益;4.建设美丽宜居的河岸水域,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XX河道治理规划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该市的新亮点和突破口。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推动该项目的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塔畈乡仙花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概况1、项目名称:金寨县白塔畈乡仙花河道治理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金寨县白塔畈乡人民政府项目法人:1.2编制依据1、任务依据金寨县白塔畈乡人民政府《关于编制金寨县白塔畈乡龙泉河道治理项目可研任务的函》2、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安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的细则(省水利厅皖水基字[1996]372号)(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8)(4)《提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GB50286-98)(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6)《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远景规划(7)《白塔畈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化》(8)《白塔畈乡集镇建设总体规划》1.3 研究过程及内容该项目可研编制阶段,研究人员认真研究了与该项目有关的降雨及水系情况,在与金寨县白塔畈乡领导一道就方案的起、终点,现场相关情况等进行现场踏勘的同时,征询了水利专家的意见和具体要求。

另外,还收集了该镇气象、水文、地质、经济、城镇发展现状及规划资料。

在充分研究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结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当地经济实力,提出了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在调查拟建工程周边的经济产业、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价,并对其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

本次项目可研,旨在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紧迫性。

建设标准及投资额,为本项目的决策及实施提供依据,据此,确定编制内容和范围。

编制内容有:项目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项目建设必要性研究建设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本工程建设所带来综合效益分析1.4 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河道治理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预测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项目主要标准为:河提工程设计标准:2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工程规模:长3200米,河道均宽30-50米;技术指标:河道平均坡降I=13%,糙率N取0.033过水流量为560m³/s;结构内型:过流断面为梯形,边坡1:0.5;1.5 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工期安排1、投资规模按照《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并参照金寨县水利及沿线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取定有关估算指标计算,得出推荐方案投资估算金额为620万元。

2、资金来源全部建设资金约需人民币1240万元。

建设资金初步计划由如下两种来源筹措,即:上级扶持、地方政府自筹。

本项目申请扶持资金约1100万元;地方政府自筹资金约140万元。

1.6 实施方案1、施工方案(1)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建议工程施工选用专业队伍、机械化施工。

(2)汛期会有洪水初现,冬季寒冷,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节,入冬之前尽量完工,以免影响施工。

(3)注重环保,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4)施工中,砼拌合场、堆料场,应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5)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音。

在人口稠密在夜间不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对居民安宁影响。

(6)要求施工和运材车辆在装载、行车熟读、行车路线等都要有环境环保意识,对施工和运输道路要经常修复,增加安全,减少事故。

2、建设工期安排据本项目的特点和规模,从合理利用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考虑,建议按如下计划安排实施本项目: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竣工。

实际工期为15个月。

1.7 问题与建议1、地质条件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在施工阶段,对沿线地质情况进一步详细勘察。

2、建议业主尽快落实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提出背景2.1.1 金寨县社会经济条件(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金寨位于安徽六安市的西部,大别山北麓,东连霍邱、裕安、霍山等县区,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商城三县,西部及北部与河南省商城、固始两县接壤。

为安徽省西通豫、鄂的门户。

县境地势西南为中山区,中部为低山区,东北为丘岗区。

全县海拔千米以上高峰有120余座,山岭纵横,幽谷深邃,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

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史河、西淠河两大干流。

县境处于北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多寒潮,夏多暴雨,有梅雨季节。

县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已探明有20余种,铅、锌储量远景甚佳。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生态旅游的佳境、红色旅游的圣地,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堂寨,名震遐迩,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以“飞瀑、怪石、奇松、圣水、幽谷”为旅游的龙头。

金寨县是鄂豫皖地区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时大别山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发源地和红军的主要诞生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重要的后方根据地。

20世纪50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金寨籍将军有59位,居全国第二,担任省部军级领导的有200多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金寨县境内有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库区面积1330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3个乡镇、150个村,总库容50亿立方米,占全省八大水库容量的45%。

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不便,直接导致全县经济处于低水平,金寨县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社会经济状况全县现有23个乡镇,438个行政村,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2008年底,共有人口64.3万人,时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

全县农业生产以水稻、蚕桑、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为主导产业。

全县共拥有431万亩林木,是全省林业大县;拥有栗园50万亩,年产板栗105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金寨县是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皮的产地之一,县有茶园14.2万亩、桑园9.6万亩,蚕茧产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首位;境内盛产中药材,天麻、茯苓、灵芝、西洋参、百合等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全县已经培养形成了21个农产品专业市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县工业一改丝绸工业一柱擎天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茧丝绸、地方电力、矿产冶金、建筑建材、木材加工、绿色食品等多门类工业体系。

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310亿元(当年价)。

(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20.8亿元(当年价)增长到2008年的34.6亿元(当年价),年均增长10.4%。

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9.1亿(90年价)、33.1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4亿元和39.6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32.6:38.6:28.8,调整到2008年的26.7:36:37.3。

“十一五”期间,金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68亿元,年均增长7%;农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年均递增11%;工业总产值达到60.73亿元,年均递增12%。

2.1.2 白塔畈乡及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1、白塔畈乡概况及发展潜力白塔畈乡位于金寨县东北部,与六安市霍邱县相毗邻。

距离县城梅山20公里,是金寨县的重要粮油供应基地。

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白大、龚店、大岗三个小乡合并而成。

乡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9.3万亩,耕地3.6万亩,辖20个村,286个组,1.2万户4.5万人。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是全县农业大乡。

产业优势明显。

粮油业是该乡的支撑产业。

近年来,整个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板栗、特种畜禽养殖,粮油等农副产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成为全乡核心产业。

集镇初具规模。

为搭建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白塔畈乡着力抓好马窑集镇建设,安装路灯,栽植了花草树木,建立了长效有效的环境保洁机制,实现亮化、绿化、美化。

已吸引600多户8000多人来集镇兴家创业。

集镇已成为全乡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中心。

交通通讯便捷。

210省道贯穿全境,合武高速公路穿乡而行,四通八达。

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超70%,建移动通讯基站12处,信息全覆盖。

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

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兴乡富民”的工作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扩大集镇建设,拉动市场,以“龙头”示范带动的形式,壮大乡域经济,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2008年底,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

2、项目区概况及经济发展制约因素项目概况项目区有山茶花、半个店、付河三个行政村,总面积4500亩,其中林场1100亩,耕地4400亩,辖39个居民组,1405户,4920人,2008年项目区人均收入3710元。

项目区位于本县东部的平畈区。

地处仙花河顺势而下,地势平坦。

海拔高度在500—1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30米。

土壤母质多为黄宗壤,山地土壤为黄宗壤性粗骨土,土层浅,石含量少。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5℃,极端高气温40.2℃,最低气温-19.5℃,年平均积温4095℃,≥0℃的积温3690.4-5469.4℃,持续天数310-331天,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142.7mm,年蒸发量1000 mm,相对湿度在75%以上,年日照时数2088小时,年太阳光辐射总量110千卡/cm³,多年平均径流深度708.4mm,径流量16亿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70方/人。

良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为项目区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

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土加快流失,影响了流域内农业产业发展。

仙花河日趋恶化。

水土流失的加重,导致提防部分冲毁,河道淤积严重,河床逐年抬高。

流域内基础设施落后也牵制了山茶花、半个店、付河整体发展。

洪水季节,涨水迅速,洪水汹涌,由于无提防保护不力,经常性造成沿线居民、商品、农田,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区位于白塔畈乡主粮区,加快流域治理,对于优化生态、改善粮区形象,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壮大农业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项目建设是保障中心、龙泉的需要山茶花、半个店、付河是白塔畈乡的主粮区,长期的水土流失淤塞了河道,使河床逐年提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

加快河道治理,还河水的清澈,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2.3项目建设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川秀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加快河道治理,才能真正整合生产要素,侏住生产之基,构筑发展平台,也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新农村,达到人与自热和谐,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新农村,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