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前后观(基因科学)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13)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13)](https://img.taocdn.com/s3/m/c9d560f12b160b4e777fcf42.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13){1}科学家已经分离出一种看起来能决定人体衰老速度的基因序列。
这一发现首次将DNA与人类寿命联系起来。
{2}这项研究有望为创建筛查程序铺平道路,可用于检验哪些人更容易衰老,并在年轻时更容易患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3}尽管这项突破不太可能带来大幅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但也许有助于延长那些由于自身基因而更易早逝的病人的寿命。
{4}这项研究显示出了时间性衰老和生物性衰老的区别,其中生物性衰老取决于人体基因组成和生活方式,比如饮食组成和是否吸烟;两个年龄相同的人,其生物年龄可能会有十多年差异。
{5}由桑尼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一段普通DNA序列与人体的生物性衰老有密切关系。
对近三千人的研究显示,约有38%的人带有遗传性基因变体,与没有这一基因序列的人相比,他们的生物年龄要老三到四岁;占总数7%的人带有两个这种基本变体,他们的生物年龄比没有该变体的人要老六到七岁。
{6}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的发病年龄有很大的,正是这一点促使研究者展开了这项研究。
{7}我们身体中的大部分细胞都含有叫作染色体的DNA分子链。
染色体在其两端有保护帽,叫做端粒。
细胞每次分裂时,端粒会缩短,就像鞋带两端的塑料会被磨损一样。
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细胞就无法正常工作,会显现衰老的征兆。
{8}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桑尼发现,这些人具有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短染色体端粒。
而一种特定的基本序列在这些人中更常见。
这段DNA位于3号染色体,与基因TERC相邻。
{9}基因TERC可以制造出一种酶,能在端粒缩短时对端粒进行修复。
携带有一个或两个该基因序列的人,在母体子宫中发育时,制造出的这种酶(端粒酶)可能比较少。
这意味着,这些人在出生时端粒就比较短,所以更容易衰老。
{10}科学家不可能通过增加人体中的端粒酶的数量来逆转人体老化的过程。
人出生后,体内的端粒酶几乎全处于被抑制状态,但在癌细胞中端粒酶被激活,所以癌细胞就会无限分裂下去而不会死亡。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7d5a8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8.png)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近日,一名美国艾滋患者因为接受基因疗法治疗,病毒已经不再在其体内复制,即被宣布“治愈”。
据悉,这名患者被诊断患有艾滋病已有11年,并且一直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但是,最近他接受了一种名为“基因编辑”的治疗方法,使得他病毒负载已经不再检测到。
不过,科学家表示,这并不等同于他完全康复,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希望,因为他已经不再需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这一成果引发了全球医疗领域的极大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基因疗法在艾滋治疗中的地位。
基因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手段,直接干预人类基因和基因表达过程,以治疗疾病的新兴治疗方法。
它有着不同于传统药物和手术疗法的优势,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基因,达到更深层次的治疗效果。
基因疗法在治疗癌症、遗传疾病等领域已经初见成效,而在艾滋治疗中,它也曾被认为是未来方向。
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艾滋治疗方法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该治疗方法是通过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从而减缓病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然而,受到艾滋病毒的进化和耐药性等问题的影响,部分患者需要不断换药或增加用药剂量来维持疗效,这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费用负担。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基因疗法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有着更为长远的优势。
其要点在于,通过改变人体内部的基因表达,使得细胞本身具有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
目前更为常见的是启动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应对能力。
而对于已经发生耐药性的患者,基因疗法可以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无痕治愈,成为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基因疗法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一方面在于,基因疗法仍然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在病人人数和时间范围内的进一步验证。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基因编辑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这不仅会影响人体本身的健康,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干扰。
因此,如何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成为未来推行基因疗法的一个难点。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5b60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4.png)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引言:艾滋病,全称乙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多年来,科学家、医生和研究人员们在艾滋病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涵盖病毒传播、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三个方面。
一、病毒传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对这些传播途径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性传播方面的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此外,一些性传播相关的高危行为和疾病如其他性传播感染病(STDs)和阴茎龟头炎也与HIV感染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科学家们提倡普及性教育,宣传正确的避孕和保护措施。
其次,血液传播方面的研究指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但通过规范的血液检测和献血者的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播。
最后,母婴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婴儿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应用使得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控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二、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针对艾滋病毒的治疗药物不断取得新突破。
首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提出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和死亡率。
然而,ART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需要长期使用,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毒负荷和药物耐药性。
其次,研究者们在探索新的病毒靶点和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
例如,核心结合抑制剂(CCR5拮抗剂)被用于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糖基化抑制剂(HIV gp120抗体)则可以干扰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
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表明,多靶点、多机制的联合药物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三、疫苗研发的进展长期以来,疫苗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论文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b0f987e53a580216fcfeb1.png)
专业:************ 姓名:****学号:**********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2012年5月2日艾滋病治疗研究自1970年人类出现首例爱滋病感染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传播,人类正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峻挑战,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科学家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找出治疗爱滋病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战胜这个“世纪之病”。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内,赋予患者新的抗病机能,它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载体的构建与包装及受体的选择与转入等。
(1)抗HIV基因现研究最多的抗-HIV基因是反义核酸和核酶,其中反义核酸反义核酸是互补于mRNA的RNA或DNA,在细胞内形成部分双链,阻碍mRNA的剪接、运送和翻译,降低mRNA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基因的构成。
有一些科学家做了相关抑制HIV实验,但由于受调控水平的限制或者由于反义RNA量的不足,而导致失败,但现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反义核酸的专一性和进入靶细胞之前的降解。
核酶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可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
它最初由Haseloff在研究烟草病毒时发现的,迄今,人们发现的核酶有六种类型,但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为" 两大类:锤头状核酶和发夹状核酶。
核酶的优点是序列特异性;不编码蛋白质,无免疫原性;可以重复使用。
使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倍受青睐,其研究进展也相当迅速。
但核酶的稳定性较低,生理条件下反应速度缓慢是其用于抗-HIV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它在机体内是怎样被转录的和转录后抗RNase的能力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2)基因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制备简单、可塑性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疫苗抗原可以在人体靶细胞内天然表达。
科学家曾经用人猿做过试验,方法是肌内接种100μg质粒pm160,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该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IV-1的感染。
为治愈艾滋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为治愈艾滋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https://img.taocdn.com/s3/m/519575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9.png)
为治愈艾滋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这种疾病可以导致人体免疫系统逐渐衰弱,最终无法对抗各种疾病和感染,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自HIV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治愈艾滋病一直是医学界和科学界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治愈艾滋病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他们探索了许多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根治艾滋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打开了一扇潘多拉魔盒,揭开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IV 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长期的ART治疗,患者可以将病毒水平控制在极低水平,减少了感染他人的风险,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
虽然ART并不能根治艾滋病,但它为患者提供了长期的生存和健康保障。
在ART的基础上,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种名为预后治疗的新疗法,通过预后治疗,患者可以在感染HIV后尽早接受ART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和损害。
这种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科学家们还探索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艾滋病中的应用,他们发现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可以有效剔除患者体内的HIV基因,从而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这种技术正在不断完善中,有望成为终极的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除了药物和治疗技术的创新外,科学家们还广泛开展了艾滋病的疫苗研究工作。
他们希望研发一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从根本上杜绝HIV的传播和感染。
虽然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进展并不十分顺利,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懈努力,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种有效的疫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愈艾滋病的希望正逐渐被打开。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https://img.taocdn.com/s3/m/40b2866058fafab069dc02bf.png)
他说,医生告诉他,“你的艾滋病已经被治愈。”
我终于跟他说话了人的性格很复杂。对于这句话我是相信的,尤其是对于罗佳
先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些研究人员称, 在布朗体内组织里发现艾滋病病毒的痕迹。但布 朗说,任何在他体内的病毒残余都是死亡病毒, 不会再复制。 24 日是布朗首次面对媒体讲话,虽然看似虚 弱,但精力充沛。布朗当天启动了以自己名字命
人意料,经过 3 年多的临床观察,这次移植同时
治愈了布朗的艾滋病。原来,骨髓捐献者的配型
不仅非常吻合,而且骨髓中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 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据以往研究发现,这种 变异基因只在少数北欧人体内存在。 “真的不敢相信,我们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 竟然是这样开始的。” 6 月 2 日胡特对路透社记者
名的抗艾滋病基金会,并希望自己的知名度能够 吸引更多捐赠资金,用于艾滋病疗法的研究。他 表示,自己是“艾滋病能够治愈的活生生的例 子” 。 因治白血病治好艾滋 蒂莫西· 布朗是一名美国白血病患者,并同
我终于跟他说话了人的性格很复杂。对于这句话我是相信的,尤其是对于罗佳
时患有艾滋病。 2007 年他来到柏林找到了胡特医 生。胡特医生是一名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胡特 说:“当时布朗的状态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恶化, 几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随即,胡特做出一 个决定:进行骨髓移植,先治白血病。结果却出
说,“因为布朗患有艾滋病,本以为做完骨髓移
我终于跟他说话了人的性格很复杂。对于这句话我是相信的,尤其是对于罗佳
植手术他依然会离开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到, 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世界第一个被 治愈的艾滋病病人。现在,他体内已经没有艾滋 病病毒了,已经不再吃药。”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像布朗这样的例子很难 复制,他的痊愈包括许多因素,比如布朗体内可
艾滋病治愈方案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潜力预测
![艾滋病治愈方案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潜力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3cb566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5.png)
艾滋病治愈方案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潜力预测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失常的疾病。
自从艾滋病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寻找治愈这一病毒的方案。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治愈方案的研究进展,并预测未来的潜力。
近年来,艾滋病治愈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治疗方法,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消除或抑制病毒。
以下是几个研究领域的新进展: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已成为治疗艾滋病的首选疗法。
它通过使用多种药物组合,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研究人员对AR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改进了现有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药物研究领域,包括艾滋病治愈。
科学家们寻求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干预HIV感染的基因,以阻止病毒在人体内复制。
虽然这一领域仍在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潜在的治疗突破。
3.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试图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愈艾滋病。
例如,疫苗研究旨在引起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另一种免疫疗法是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清除病毒并保护免疫系统免受伤害。
这些领域的研究为克服HIV感染提供了新的方向。
虽然艾滋病治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潜在的挑战和限制。
以下是未来研究的潜力预测:1. 将治疗策略转化为实际治愈: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抑制病毒为主,但并不能完全清除感染。
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寻找方法,以彻底消灭机体内的病毒感染,从而实现真正的治愈。
2. 早期治疗和疫苗研究:早期治疗可以阻断病毒进一步复制和传播,从而降低病毒在整个人群中的感染率。
同时,疫苗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提供主动的免疫力,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3. 多学科合作:治愈艾滋病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多学科合作。
各领域的科学家、医生和政府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研究进展。
2023年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3年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276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4.png)
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是()[单选题]*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2、一般情况下,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时候更容易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
[单选题]*A.CD4细胞计数>200个/μlB.CD4细胞计数≤200个/μl√C.CD4细胞计数≤400个/μlD.CD4细胞计数>400个/μl3、艾滋病流行分为广泛流行、集中流行和低流行,其中低流行期的概念是()[单选题]*A.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都低于1%√B.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都介于1%—5%C.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都低于5%D.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都高于5%4、国内目前广泛使用的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是()[单选题]*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C.化学发光法查HIV抗体D.流式细胞仪CD4淋巴细胞计数5、红丝带经常被用于艾滋病的宣传活动中,她的含义是什么()[单选题]*A.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B.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C.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D.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6、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用于艾滋病的综合防治()[单选题]*A.宣传教育B.行为干预C.关怀救助D.以上都是√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单选题]*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了消瘦、皮疹、肿瘤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人√8、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单选题]*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D.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怀孕生孩子9、我国现阶段预防经血液传播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单选题]*A.打击卖淫嫖娼B.禁毒C.推广使用疫苗D.提倡无偿献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10、以下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单选题]*A.鼻吸入毒品B.口服毒品C.静脉注射吸毒D.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11、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单选题]*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毛巾、马桶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茶杯和餐具D.蚊虫叮咬12、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是()[单选题]*A.霍奇金病B.淋巴肉瘤C.卡波氏肉瘤√D.非霍奇金淋巴瘤13、我国是哪一年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单选题]*A.1981年B.1982年C.1984年D.1985年√14、《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始实施的时间为()[单选题]*A.2001年3月1日B.2004年12月1日C.2006年12月1日D.2006年3月1日√1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针是()[单选题]*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6、以下不属于红丝带含义的是()[单选题]*A.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事业的关注,并用心参与B.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照顾,避免歧视C.对死去的艾滋病病人表示哀悼和怀念D.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聚会的标志√17.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艾滋病疫情数据统计和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两报”统计时间截点统一为()。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精品管理资料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精品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472534d15abe23492f4db1.png)
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摘要:艾滋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随着HIV病毒的传播,感染人数逐渐增多。
艾滋病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之一。
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抑制剂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81年在临床诊断中被发现,我国1985年出现首例报道[1],1983年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其病原体,人体感染此病毒后,使患者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机能缺陷[2],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诸多机会性感染。
抵抗力降低加上机会性感染,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AIDS传播速度惊人,死亡率极高,传播速率稳定[5],然而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
所以治愈艾滋病是世界医药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人类对病毒及其感染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 抗HIV的药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迄今为止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已发展到31个品种[6]。
本文通针对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1. HIV 及其感染机制及危害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7],参与HIV进入CD4 T淋巴细胞的主要病毒表面蛋白gp120和gp41 ,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接近,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终融合,病毒RNA进入细胞。
HI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形成的二倍体,两条链的5’ 端借氢键形成二聚体,包含了编码多种病毒蛋白的开放读码框区。
其中pol 区编码HIV-1 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三种酶: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分别在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HIV RNA 转录成cDNA 和多聚蛋白的翻译后加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目前药物主要作用靶点.HIV 又分为HIV—1 型和HIV-2 型.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艾滋病患者是被HIV—1 病毒所感染.[8,9]HIV感染后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对各种病毒抗原产生相应抗体。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现代农业与基因工程(含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现代农业与基因工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530d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9.png)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现代农业与基因工程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如图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可知A.苏云金杆菌表面光滑无鞭毛B.抗虫基因取自苏云金杆菌的DNAC.抗虫基因应导入到烟草细胞的细胞质中D.抗虫烟草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2.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个技术在中国科学界和互联网引发了巨大的伦理质疑。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B.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C.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人类”是合法的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3.科学家发现将固氮醋杆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农作物体内,使这些作物具有固氮能力。
该技术一旦推广,将大幅减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固氮醋杆菌成形的细胞核内具有遗传物质B.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单细胞真菌C.固氮醋杆菌和小麦的生殖方式主要都是有性生殖D.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体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4.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A.转基因技术B.太空育种C.杂交育种D.克隆技术5.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奇怪的家族遗传病,这个家族生下来的男性大多正常,长到一定年龄就出现重度身体残疾,而出生的女性则不会。
后来在某军队医院的努力之下,通过遗传学的科学办法使这个家族彻底摆脱了这种家族遗传病。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太可能的是()A.这种家族遗传疾病是由于该家族的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量变化引起的B.这种家族遗传疾病可能是由DNA上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引起的C.医务人员用通过胎儿的基因与正常基因对比分析控制生育的办法来实现优生优育D.已经出生的带有遗传病的人难以治愈这种重度身体残疾疾病6.概念之间、化学反应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
运用科学方法成功案例
![运用科学方法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e868d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4.png)
运用科学方法成功案例案例一:发现新药物科学方法在药物研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了艾滋病的爆发。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科学家们决心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来治疗HIV感染。
他们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推理,以及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首先,科学家们观察到HIV是如何感染细胞并复制自身的。
他们发现,病毒使用一种名为反转录酶的酶来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RNA为DNA,并将其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然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测试了大量潜在的药物对HIV的影响。
他们将药物添加到感染HIV的细胞培养物中,并检查哪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
通过这些实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新型药物。
最后,科学家们进行了推理,并与先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这种新型药物能够阻止HIV的反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
他们还发现,这种新型药物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减少了同时破坏宿主细胞的副作用。
由于这些科学方法的应用,新型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成为了治疗HIV感染的有效工具。
这种药物在早期的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因此,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科学方法在发现新药物方面的成功应用。
案例二:改善农作物产量科学方法在农业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们长期面临低产量和不稳定的农作物生长的问题。
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来改善农作物产量。
首先,农民们进行了观察。
他们留意到作物生长期间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土壤质量、灌溉和施肥等。
他们还观察到,一些作物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而一些作物则表现出更高的抗逆性。
接下来,农民们设计了实验来测试不同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他们将不同类型的肥料添加到不同的地块中,并进行量化的收获和分析。
基因治疗成功的两个实例
![基因治疗成功的两个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06d36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4c.png)
基因治疗成功的两个实例教材研究:和同事讨论必修2教材的基因治疗实例,⼈类ADA基因怎么整合到MoMLV病毒的基因组中?因为⼀个双链DNA分⼦,另⼀个逆转录病毒(单链RNA分⼦),查找了资料,并没有找到具体的过程,但同时也学习到了基因治疗成功的两个实例,也⼤致了解了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
实例⼀:1990年9⽉4⽇,美国科学家进⾏了世界上第⼀例临床基因治疗。
患者是⼀个患有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SCID)的4岁⼩姑娘,她从⽗母处各继承了⼀个有缺陷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ada),造成了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腺苷酸脱氨酶是免疫系统完成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因此她不能够抵抗任何微⽣物的感染,只能在⽆菌条件下⽣活。
所以科学家们对她进⾏了基因治疗。
第⼀步:病毒的筛选⾸先需要的是⼀种能够帮助定位和进⼊⼈类⽩细胞的病毒。
当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使⽤其⾃⾝能够侵染⼈体并导致疾病的病毒是不太合适的。
最终,科学家选定的是⼀种名为“莫罗尼⼩⿏⽩⾎病病毒”的家伙(MoMLV)。
该病毒能够⾼效侵染啮齿类动物的淋巴细胞并且导致⽩⾎病,但是,对⼈类淋巴细胞的侵染能⼒和致病性相对来说要好控制得多。
第⼆步:降低这种病毒的潜在风险为了确保安全性,美国国⽴卫⽣研究院(NIH)的William French Anderson医⽣在1985年⾸先尝试了改造MoMLV病毒:他与合作者把MoMLV病毒基因组RNA上编码病毒球壳的蛋⽩⼀律删除掉。
这样⼀来,MoMLV侵染进⼊细胞后,⽆论如何复制,都没有办法产⽣后代所需要的病毒球壳,因此也就失去了繁殖和继续侵⼊其他细胞的能⼒。
第三步:⼈类ADA基因放⼊MoMLV病毒的基因组MoMLV属于所谓的“逆转录病毒”,它的遗传信息是由RNA⽽不是⾼等⽣物常⽤的DNA编码的。
进⼊细胞后,RNA会被病毒⾃⾝携带的逆转录酶变成DNA,并同时插⼊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DNA上。
病毒当然是利⽤这个过程把宿主细胞变成⾃⼰的永久驻地,可以⽆休⽌的产⽣后代,⽽医⽣们则恰恰是希望利⽤这⼀特点,把病⼈所需要的“救命基因”永久性地放⼊病⼈细胞内。
艾滋病患者自愈的案例
![艾滋病患者自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31ce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a.png)
艾滋病自愈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目前全球只有极少数病例被报道。
这些病例通常具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基因突变、免疫系统异常或其他未知因素。
一个著名的艾滋病自愈案例是美国洛杉矶的“治愈者”露西·斯通(Lucy Stone)。
她被诊断患有艾滋病后,在接受治疗期间被发现体内病毒自行消失,并且一直保持健康状态至今。
科学家们认为她的自愈可能与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有关。
另外一起引人注目的艾滋病自愈案例是被称为“伦敦病人”的男子。
这名男子在被诊断为艾滋病后不久也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
在治疗淋巴瘤的过程中,他接受了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某些癌症的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干细胞来替代病变的细胞。
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这名男子的艾滋病病毒消失了,并且至今没有复发。
科学家们认为,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变了他的免疫系统,从而清除了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虽然这些病例提供了对艾滋病自愈的深入了解,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
对于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尽早接受治疗并持续接受医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治愈者案例
![艾滋病治愈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1ccb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艾滋病治愈者案例
嘿,你知道吗,艾滋病曾经被视为无法战胜的恶魔,可世界上真的有艾滋病治愈者的案例呢!
就说那个被称为“柏林病人”的蒂莫西·雷·布朗吧。
他本来都几乎要被
艾滋病逼到绝境了,但奇迹却发生了。
医生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为他制定了一种特别的治疗方案。
当时啊,布朗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
医生们决定给他进行骨髓移植,找了一个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捐赠者。
这就好像是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结果呢,奇迹真的发生了,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治疗过程后,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竟然检测不到了!这难道不神奇吗?就好比是在暴风雨中突然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港湾。
这可给了无数艾滋病患者希望啊!大家都在想,既然他可以,那是不是其他人也有可能呢?虽然到现在为止治愈艾滋病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个案例就像是黑夜里的一颗璀璨星星,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你想想,如果有一天,艾滋病不再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绝症,那该多好啊!那会让多少人重新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啊!
而我们也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就像相信太阳总会升起一样。
虽然现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艾滋病真的能被彻底攻克呢!我是真的这样坚信着,难道你不觉得有希望吗?。
hiv治愈案例
![hiv治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460a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e.png)
hiv治愈案例
近日,有一位HIV患者在英国接受了一项新的治疗方法,成功治
愈了自己的HIV病毒,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为您详细介绍这位HIV患者治愈的步骤。
首先,需要了解这位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伦敦病毒学家Ravindra Gupta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基因疗法。
这项治疗方法是采用一
种被称为“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即将患者的免疫系统中的干细胞替
换成抗体效果更强的干细胞,以达到治愈HIV的效果。
接着,该HIV患者接受了一次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个手术将他的
自身免疫系统中的干细胞替换成了另一个供体的干细胞。
这种供体干
细胞被称为CCR5突变体,它不仅能够产生更强的抗体,并且还能够有
效地杀死HIV病毒。
然后,在接受手术后的18个月后,这位HIV患者进行了一系列
的检测,结果显示他的HIV病毒已经被完全清除,他已经实现了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体状况和免疫能力也与一般健康人一样,除了
一些只是手术后植入的影响。
最后,该疗法的成功治愈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医学的科技水平不断
提高,另一方面也为HIV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法和希望。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手术操作,也需要极为精心
的试验和治疗行程编排,因此并不适用于所有的HIV患者。
总之,基因疗法的成功治愈为HIV患者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
的希望,而对于广大临床医生来说,更是对他们医学工作的不懈追求
和不断创新的最好证明。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cd45a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d.png)
第二例艾滋患者“被治愈”:基因疗法是未来方向近年来,医学界不断探索各种治愈艾滋病的方法,而基因疗法被认为是未来的方向。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第二例艾滋病患者通过基因疗法成功被治愈,这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发。
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基因疗法在治疗艾滋病上的潜力的讨论。
这位被治愈的患者名叫亨特·廷·索特,是一名英国电工,他在接受了一种名为CRISPR基因编辑的治疗后,艾滋病毒已经在他的身体中消失了。
这一消息在医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对基因疗法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基因疗法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修改人体细胞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在艾滋病病毒被抑制的情况下,基因疗法可通过修改患者的免疫细胞来增强其抗艾滋病毒的能力。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式,可以为艾滋病患者带来新的生机。
虽然这项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人们对这一成果充满了信心。
许多专家认为,基因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给数百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与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比,基因疗法具有许多优势。
基因疗法可以在人体内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整,使其能够更为有效地抵抗艾滋病毒的侵袭。
基因疗法可以为患者带来更为持久的疗效,不需要频繁地接受药物治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生活负担。
基因疗法还可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基因疗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技术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解决。
基因疗法的成本较高,对医疗资源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如何降低基因疗法的成本并提高其安全性,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了治疗艾滋病,基因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基因疗法在白血病、遗传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基因疗法被认为是未来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望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蒂莫西艾滋病治愈有希望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蒂莫西艾滋病治愈有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20e225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f.png)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蒂莫西艾滋病治愈有希望摘要艾滋病治愈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但最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美国一名名叫蒂莫西的患者成功治愈了艾滋病,成为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
这一突破意味着我们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有了新的希望,为全球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背景介绍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和恶性肿瘤。
长期以来,艾滋病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患者只能通过使用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
蒂莫西的治愈案例蒂莫西是一名美国患者,他在15年前确诊为艾滋病阳性。
他正常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但最近的检测结果显示他的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毒了。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医生们确认蒂莫西的治愈是真实的,这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治愈的原因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完全解释蒂莫西艾滋病治愈的原因,但有几个可能性被提出:1.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蒂莫西在被确诊为艾滋病阳性后立即开始了抗病毒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在身体内的数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2.基因突变:有一些研究表明,一些人体内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使其对HIV感染有抵抗力。
蒂莫西可能具有这些基因突变,使他能够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清除体内的病毒。
3.免疫系统的重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破坏,导致身体无法对抗其他感染。
蒂莫西的免疫系统可能发生了重建,使他能够在没有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抵抗艾滋病毒。
对未来治疗的启示蒂莫西艾滋病治愈的成功案例为未来的艾滋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蒂莫西的成功治愈是早期治疗的一个例证。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因此,艾滋病患者应该尽早接受检测,一旦确诊,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2.个体化治疗的前景:每个人对抗HIV的能力是不同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和免疫系统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提高治愈的成功率。
艾滋病治愈的案例
![艾滋病治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a372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b.png)
艾滋病治愈的案例
你知道吗?虽然艾滋病一直被视为超级难搞的病,但还真有一些特别让人看到希望的治愈案例呢。
就像那个“柏林病人”,这可是艾滋病治愈史上的大明星。
这个哥们儿本身就得了艾滋病,倒霉的是还得了白血病,简直是祸不单行啊。
不过呢,医生们想出了一个超级大胆又创新的办法。
他们给他进行了骨髓移植,而且找的骨髓捐献者很特别,是那种带有一种特殊基因突变(CCR5Δ32/Δ32)的人。
这种基因突变就像是一把天然的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小盾牌。
结果你猜怎么着?骨髓移植后,不但他的白血病治好了,艾滋病病毒也神奇地从他身体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就好像他身体里来了一群超级英雄,把艾滋病病毒打得屁滚尿流,然后把它们彻底赶出了身体这个城堡。
还有“伦敦病人”呢,他的情况和“柏林病人”有点相似。
也是艾滋病和另一种病(霍奇金淋巴瘤)同时找上了门。
医生同样给他做了骨髓移植,而且骨髓供体也具有那种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特殊基因。
移植之后啊,他身体里的艾滋病病毒也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检测不到了。
这就好比在他身体里进行了一场大换血,把那些带着艾滋病病毒的坏家伙全都给清理掉了。
这些案例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束光,给全世界的人都带来了希望,让大家觉得艾滋病这头大怪兽也不是完全无法战胜的。
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家们能找到更多像这样神奇的治愈方法,让艾滋病彻底成为历史呢。
艾滋病历史上的研究与治疗探讨
![艾滋病历史上的研究与治疗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45c3e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7.png)
艾滋病历史上的研究与治疗探讨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起初被认为只在非洲传播,直到1981年发现在美国加州出现了一批神秘的肺炎和其他罕见疾病。
那一年,艾滋病正式被发现。
从此,这种病毒席卷全球,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球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在探索艾滋病的起源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艾滋病历史上的研究与治疗的发展。
一、艾滋病的初步研究在1985年得出关于HIV病毒RNA序列和HIV病毒表面蛋白的结论后,艾滋病治疗真正获得了突破。
这些结论为基于抗病毒治疗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与此同时,各项与艾滋病有关的社会治理策略也随之产生:这些策略包括详细阐述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以及相关性教育的开展。
尽管如此,人们对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仍然抱有各种希望。
大多数人期望专家们能够开发一种抗病毒药物,使得HIV患者不再成为人类社会的罪人,而是能够在其他疾病患者一样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治疗。
但是,有时候新药的研究发展进程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死亡。
二、针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和其他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上,相当一部分HIV患者采用“三重疗法”,这种治疗方式针对HIV 的不同部分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三重疗法能够显著增强HIV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这种治疗方式近年来逐步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之一。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新型的药物治疗方法,如药物缓解治疗和免疫级联治疗。
这些方法能够对HIV患者的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三、疫苗研究专家们一直认为,制造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该病毒学领域长期以来的一项共同目标。
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艾滋病疫苗可以承担起预防病毒感染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疫苗的开发之路终结。
近年来,专家们仍在继续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疫苗,希望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唯一的问题是,这些研究离实际生产应用还存在不少的距离。
四、社会动员和教育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会中对艾滋病的认知和宣传。
艾滋病可以被治愈
![艾滋病可以被治愈](https://img.taocdn.com/s3/m/f4e1b05af01dc281e53af041.png)
艾滋病治愈之谜1981年6月5日,美国第一次记载了罹患此病的5例患者,1982年,这种疾病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开始在全世界迅速流行,40多年间,它开始蔓延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引发了无数的疾病,造成了至少数千万人的感染和死亡,被认为是人类的不治之症。
这个不治之症,一直以来都被无数的科学家提及,也有无数的人为此奉献着自己的科学力量,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只是了解了有关于其致病的原理,但从未找到可以治愈的方法。
而在2010年12月的美国《血液》杂志上,一个消息被称为治愈艾滋病的希望之光出现了——德国三所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称,其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一位43岁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
这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结果——自艾滋病病毒1981年被发现以来,世界上还从未有任何一位病人被治愈。
不过,据后续的消息报道称,被治愈的病人只是一起特殊的个案,是否真的可以为每一个病人治愈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被“治愈”的并非普通艾滋病人。
当前定居柏林的美籍男子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十几年前患上艾滋病,几年前又被确诊为白血病。
2007年,他在德国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以治疗白血病。
不同的是,医生为他寻找了一位携带特殊基因的干细胞捐献者,而携带这种特殊基因的人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侵扰。
“这是一个十分不寻常的病例,它表明了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基因疗法可能会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艾滋病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艾滋病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唐纳德.光泰(Ronald Mitsuyasu)表示,“但它本质上并不是基因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前后观1.医学史上的奇迹——首例艾滋病治愈美国人蒂莫西·布朗于1995年第一次被诊断为艾滋病,这对还在上大学的他来说宛如晴天霹雳,然而厄运之神却没有就此远离。
2006年的一天,当他在路上骑着自行车时,突然感到浑身乏力。
短暂的休息之后也无济于事,他只好前往医院求助。
经诊断,他患上了白血病。
同时被艾滋病与白血病缠身的他,好比拿到了一张判决书——死刑并缓期若干年执行。
2007年,布朗来到柏林找到了修特医生,修特医生是一名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
修特说:“当时布朗的状态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恶化,几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
”修特清楚地意识到,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布朗白血病的唯一希望。
随即,修特做出一个决定: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先治白血病!在手术成功之后,布朗停止服用之前的药物。
三个月后的一次血液检测显示艾滋病毒居然在他体内完全消失!“真的不敢相信,我们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竟然是这样开始的。
”修特对记者说,“因为布朗患有艾滋病,本以为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他依然会离开这个世界。
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现在,他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病毒了,已经不再吃药。
”如今的布朗已不再受艾滋病的任何困扰,在患病至今的许多年内,被幸运女神所眷顾的他仍一直坚持协助科学家们做各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1。
1苗苗. HIV患者治愈之谜[J]. 科学大观园, 2014, 第22期:44-46. DOI: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4.22.022.患者接受大剂三个月后1、采集从配型成功的正常人的骨髓或血液中采集造血干细胞2、处理血液或骨髓送实验室提纯浓缩干细胞3、冷冻保存4、重新输注解冻的干细胞再输入患者体内量化疗或放疗HIV检测呈阴性图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图2.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究竟从何来?WHO 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 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
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这样一个令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疾病——艾滋病,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的呢?这便要从罪魁祸首——HIV 病毒谈起。
HIV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于198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
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HIV 是如何在人体内感染细胞的呢?自其结构来看,HIV 的病毒外膜就如同它的外衣,其上装饰着gp120和gp41两种病毒膜蛋白,就像一只钩爪和一把钥匙。
人体中的T 淋巴细胞等则充当着抵挡疾病的卫士,在它们的表面存在着名为CD4的蛋白受体,而gp120这只邪恶的钩爪可将其牢牢抓住,便于HIV 定位目标从而吸附于宿主细胞上。
除CD4这个主要受体以外,HIV 的进入还依赖于细胞表面膜蛋白CCR5/CXCR4作为辅助受体2。
在“帮凶”辅助受体的协助下,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进一步接近,好比一个窃贼顺藤摸瓜。
接着,它掏出了那把叫做gp41的钥匙,改变构象、转动锁孔,打开了一条通道,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终融合,病毒RNA 就2余勇, 肖庚富, 李敏,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3, 01期:13-18. DOI:doi:doi:10.3321/j.issn:1000-3282.2003.01.003.这样成功进入了细胞。
作为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把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 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同时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图 2 HIV感染淋巴细胞的过程3.奇迹的揭秘——柏林病人为何会痊愈?在这场病毒与人类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中,仍没有办法彻底将艾滋病根治,也难以研制出运用于人体的疫苗来抵挡病毒的进攻,因此艾滋病又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目前仅能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而什么是“功能性治愈”呢?指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以后,即使停止使用药物,患者体内的病毒也不反弹,能够得到控制,但此时还有少量的病毒存在。
那么“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的案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布朗痊愈其中的一个可能因素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捐赠者本身携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即CCR5的突变3。
该基因的突变可以使得淋巴细胞对HIV病毒产生抵抗力,从而阻止它的猛烈进攻。
布朗因此因祸得福,在治疗白血病的同时也治愈了艾滋病。
事实上,“帮凶”之一的艾滋病病毒辅助受体CCR5正是由美国纽约大学Dan Littman 院士实验室的邓宏魁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率先发现的,成果发表在Nature上,成为该领域的重大突破4,文章至今被引用3000多次。
据说,当时恰巧有位美国人来找他,那3朱文昌. CCR5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系统评价[D]. 南方医科大学, 2012.4Deng H K, Liu R, Ellmeier W, et al. Deng H, Liu R, Ellmeier W, Choe S, Unutmaz D, Burkhart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 co-receptor for primary isolates of HIV-1[J]. Nature, 1996, 381.人的困惑源于身边的伴侣都死于了艾滋,而自己竟仍没事。
邓教授的研究小组立即对其采血进行化验,发现细胞表面没有CCR5受体。
他们当时就提出设想,如果敲除人的CCR5受体基因,是不是就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甚至治愈艾滋病呢?没有想到,10多年后,“柏林病人”的出现让设想拉近了现实。
正是由于该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差异很大,导致不同人群中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大不相同。
因而在这样一个谈“艾”色变的社会,有的人天生就不易感染HIV,有的人却成为了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身为中国人,我们离艾滋病毒究竟有多远呢?研究显示,CCR5的突变主要存在于北欧高加索人群中,而在其他人群分布较少,在亚洲(以中国、印度和日本为代表)和非洲人群中等位突变频率的检出率极低5。
这组数据意味着中国人群经病毒感染后更难阻止HIV进入细胞。
4.治疗的新曙光——基因编辑技术CCR5基因可以说是艾滋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帮凶,由此我们不难大胆假设,是否能够人为使CCR5基因变异,借助神奇的“魔法剪刀手”——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基因,掐断HIV进入细胞的“生命线”,从而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呢?所谓基因编辑技术,即利用工具酶识别并在DNA特定的部位进行切割,再通过修复机制来实现基因的定向插入或缺失。
目前,将基因修饰的造血干细胞(HSC)输入HIV患者体内是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
简单来讲,就是将患者骨髓中的干细胞提取出来,转基因修饰其中与HIV复制、感染的相关基因,得到的干细胞即HSC,进行培养扩增后输回人体。
这种干细胞在人体内可以逐渐重建被HIV破坏的免疫功能,而且对HIV有着很强的抵抗力6。
其实,前文所述的CCR5只是HIV的辅助受体之一,还有其他种类的辅助受体(如CXCR4、CCR1等)。
不同类型的HIV病毒以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其辅助受体不尽相同,而且这些辅助受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能够一概而论的敲除,因此,只针对CCR5单个基因进行改造并不能够彻底解决HIV感染及艾滋病治愈的问题。
将基因编辑这项神奇的技术运用到造血干细胞的治疗中去也许会为人类筑起一道抵挡HIV病毒进攻的新防线,但研究的道路依旧漫长。
5王晓辉, 冯铁建, 王福生,等. 中国HIV-1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四种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第3期:166-168. DOI:doi:10.3969/j.issn.1672-5662.2004.03.003.6邓西龙, 唐小平. 应用造血干细胞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08, 1.DOI: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08.02.016.图 3 ZFN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CR5基因“瘟疫时代”已经过去,其实对于艾滋病,我们应当科学理性地看待。
近年来,艾滋病的治疗取得了许多突破,通过一些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艾滋病已成为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疾病7。
消除恐惧、消除对患者的歧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的同时积极防范,也能为艾滋病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如2013年防艾日的主题:以爱之名创无“艾”之境。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基因疗法、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为艾滋病治愈带来新的曙光。
困难固然重重,科技亦时时进步,希望人们能够在这场与HIV病毒的战斗中赢得胜利,能有更多的人成为像蒂莫西·布朗一样的幸运儿。
参考文献[1].苗苗. HIV患者治愈之谜[J]. 科学大观园, 2014, 第22期:44-46.DOI: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4.22.022.[2].余勇, 肖庚富, 李敏,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3, 01期:13-18. DOI:doi:doi:10.3321/j.issn:1000-3282.2003.01.003.[3].Deng H K, Liu R, Ellmeier W, et al. Deng H, Liu R, Ellmeier W, Choe S, Unutmaz D, Burkhart M, 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 co-receptor for primary isolates of HIV-1[J]. Nature, 1996, 381.7金剑. 转变观念,艾滋病是种慢性病[J].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8, 第3期:10-10.[4].朱文昌. CCR5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系统评价[D]. 南方医科大学, 2012.[5].王晓辉, 冯铁建, 王福生,等. 中国HIV-1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四种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第3期:166-168. DOI:doi:10.3969/j.issn.1672-5662.2004.03.003.[6].邓西龙, 唐小平. 应用造血干细胞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08, 1.DOI: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08.02.016.[7].金剑. 转变观念,艾滋病是种慢性病[J].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8, 第3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