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谷德如一、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我国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04二、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发展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2003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3.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4年经济工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200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5.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这个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趋向”的著名论断。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六章第二节
【课题】第六章第二节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明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认知方面:了解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含义、作用;识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理解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及特点;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及总体要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2、运用方面:会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能结合个人体验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3、觉悟方面:深刻认识党中央做出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战略决策的意义,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是振兴中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3、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讲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只有首先弄清什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的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原理多,不容易理解,所以是一个难点。
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说明、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3课时(135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实现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为更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政府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范文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早日实现建设现代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市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分工合作、三产融合、梯度跟进、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
按照“一中心、两加快、三推进、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区面积翻一番,农村人口减一半”总体设想。
在工作中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一中心”,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突出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加速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
“两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使“两区”成为七里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率先实现城市化。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重视“三农”问题 人教版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视“三农”问题一. 本周教学内容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视“三农”问题(一)背景材料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004.12.28—29)会议全面部署了20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会议认为,必须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20XX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谈到“三农”问题时,会议指出: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今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好,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
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政治三大产业的知识点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同学们要注意做好高一政治这部分的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一、农业: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二、工业:分类:1.重工业:生产资料2.轻工业:消费资料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作用:1.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重要性:1.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三、第三产业:层次:1.流通部门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发展条件:1.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作用:1.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促进一二产业3.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1.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3.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发展现代服务业2.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政治三大产业练习题1.在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部门和行业,我们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解读
共
月1日起施行。
和
国 农 业 法
最新农业法全文包括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
2 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
支持保护等共十三章九十九条。
》
立法的必要性
1 农业立法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 2 农业立法是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成果的需要 3 农业立法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修订过程
修订过程
2002年12月28日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 议修订
2012年12月28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 议第二次修正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 一次修正
修订主要内容
三、粮食安全
四、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 五、农民权益保护 六、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积极采取举措切实保护 与提升农产品综合性生产能 力,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 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诸 多领域,对农产品主产区域 进行重点帮扶,创建出更为 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改 进农产品储存和加工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学习解读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s
概况 修订背景 修订过程 修订主要内容
1
概况
概况
《
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
华 人
1
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 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而制定的。于2012年12月28
民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13年1
有农业法作为强大的后盾,有法可依、有法 可循。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 农业的发展力,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 农民生活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 展,引领农民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果转化应用 , 提高科技对农 业增长 的贡献率 , 促进 农业集约生产 、 清洁生产 、 安全生产 和可持续发展 , 着力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 创新 , 要进一 步加强农业科 技创新体系建设 , 加强 各级农业科研 中心创新能力建设 ; 积极探索农业科 技成果进村人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Ⅱ 力强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 改善推广条件 , 提高人员素质 。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 必须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 人 。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
不能 动摇 !
求, 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 着力提高农产 品 的竞
争力和附加值 , 提高农业效 益和农 民收入 ; 要按照
增加粮食和 “ 菜篮子” 产品有效供给 的要求 , 强化农
( 刊编 辑 部 ) 本
嬷终 簿 , , 攒 睡 錾 豢 锻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 题 的决定》 提出 , 推进农村改革必须首先遵循 “ 固 巩 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 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 口吃 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 的头等大事 ” 的重大原则 。这
项 原 则 强 调 了农 业 在 我 国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中 业发 展 支 撑 体 系建 设 ,着 力 发展 农 产 品深 加工 业 、
的极端重要性 。在我 国现代化进程 中, 不管农业在 经济总量 中的份额如何下降 , 农业 的基础地位都不 会改变 ; 不管我 国经济社会发 展到什么程度 , 吃饭 问题始终是大事, 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 。
改 革 开放 三 十 年来 , 州农 业 发生 了历 史 性 的 杭
农 产品基地建设 , 发展无公害农产 品、 绿色食品和 有机食 品 ; 要按 照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 节约耕
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其次,农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作用。
经济上,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创造出大量的农产品,为人民提供食物、纤维原料以及农副产品;农村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农村的农民和农村企业融入了现代化城市化过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业也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原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资源依赖。
社会上,农业是农村社会的主要支柱,农民的生活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与农业紧密相关。
农业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推动农村农民的全面小康。
此外,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和社会和谐也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生态上,农业涉及到农田、林地、水域等自然环境。
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环境服务。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首先,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是食物安全的基石。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的饮食问题息息相关,保障人民的口粮安全是农业的首要任务。
其次,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流失和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脱贫致富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农业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力量。
农业生产中的科学种植和农田管理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防止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识, 保护农 产品 基本 供 给 , 包括 加 强 农 又 ■ 高立 群 业基 础 设施 建 设 ,强 化农 业 科技 和 服 务 体 系基 本 支撑 ,还 包 括稳 定 完善 农 村 基
一
包经营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 度, 符合我 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也
符合 农 业 发展 的 基本 规 律 。这一 经 营 制
分工协作的能力 ,将家庭经营的个体劣
势 转 化为 群体 优 势 。 与此 同 时 , 还应 积极 发 展农 村 职业 教 育 , 展 职业 技 能培 训 , 开 培 养 造 就大批 适 应 现代 农 业建 设 的职 业 农 民 , 现 种粮 收益 的最 大化 。 实 三要 完善 服 务体 系 。应 尽快 建 立健
… …
” 可见 , 食 问题 不 仅 是 吃 饭 问题 、 粮
经 济 问 题 , 且是 社 会 问题 、 治 问题 , 而 政
事 关 人类 生存 、 会 发 展 、 社 固家 安 全 、 政
局稳 定 。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 发 展 、 村 繁荣 , 保 国家 粮食 基 本 农 确
供 给做 出了贡 献 。 实践 证 明 , 庭联 产 承 家
市场意识 、 争意识 、 作意识 , 竞 协 增强 他
们 驾驭 市 场 的能 力 、抵 御风 险 的能 力 和
作为同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和
粮食 主 产 区 ,我 省 承担 着维 护 国家粮 食 安 全的 重要 责任 期 以 来 , 国家 的大 长 在 力 支持 下 ,通过 大 型商 品 粮基 地 建设 等
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度 增 加 对 中西 部 地 区 农 村 公 益 性 建 设 项 171 的 投 入 。
二 要 完整 、 准确 、 严格 贯 彻 党 的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精神 。 要 努 力适 应 农
村改革发展新形势, 顺 应亿万 农 民过 上 美好生活 新期待, 稳定和完善农村
基 本 经 营 制度、 健全 严格规 范的农村土 地 管理 制度 、 完善农业 支持保护 制
夯 实农业 基 础 , 巩 固 和发展农业 农村经 济好形势 , 首 先要 大幅度增加
对
农 “ 三
”
投入。
要 保证 各级 财 政 对农 业 投 入 增 长幅度高于 经 常性 收入 增
长幅度, 大幅度增加 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大
幅 度提 高政 府土 地 出让 收 益 、 耕地 占用 税 新 增 收入 用 于 农 业 的 比例 , 大 幅
三 要 高 度重 视 农 民 j I:就 业 和促 进 农 民增 收 出现 的新情 况 , 最 大 限 度拓
展
业
度
工
训
技
信
保
参
中央 经 济 一 [ 作 会议 强 调 指 出, 一 定 要 更加重 视 农 业 、 农村 、 农 民 工 作 ,
千方百计确保农业 特别足粮食安全 不 出问题 , 要把 的重 要 内容 。 我 们 必 须 按 照 中央 的 要 求 和 部 署 , 巩 固
度、 建立现 代农 村金融 制度、 建立促进城 乡经 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制 度、 健
全 农村 民主管理 制 度。 农村现 有土地 承 包关 系要 保持稳定并长 久不变, 切
实 做 到 在 依 法 、 自愿 、 有偿 流 转 土 地 承 包经 营 权 的过 程 中, 不 得 改 变 土 地
农业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四条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
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国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六条 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七条 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题(一)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五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摘自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1、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 ABCD )A、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C、公平的收人分配D、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2、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C )A、基础设施B、社会保障C、改善民生D、增加就业3、要扩大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以下措施正确的有( ABCD )A、扩大居民消费B、保持投资较快增长C、优化投资结构D、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4、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年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 B )A、2015B、2020C、2025D、20305、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础形式有(ABC )A、社会福利B、社会保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题(二)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中央 财政 拟 安排补 贴 资
亿元
。
兴规划
,
推进 畜 枚水产规模 化标 准化 健康 养殖
。
加强
亿元
,
比 上 年 增加
,
继 续增加 粮 食 直
,
重 大动植物 疫病 防 控
加 大 良种 补 贴 力度
、
提 高补 贴 标 准
,
实现 永稻
,
加 强 农业 基 础 设 施和农村 民 生 工 程 建设 模 开 展 土 地整 治 进 中低产 田 改 造
。
推进全 国新 增千亿 斤粮 食
。
保 持 农产品 价
、
生 产 能 力 建设
格合理 水 平 支持 重要 紧
。
,
提 高种粮 农 民 积 极性
,
今年 小 麦 元
、 。
稻谷
以 市 场 需 求为 导向调 整农 业 结 构
最低 收 购 价平均 每斤分 别 提 高
动 主 要农 产 品 临 时 收储 政 策 植 物 油 和 猪 肉储备
,
。
大规
,
小麦
玉米
、
棉 花 全履 盖
场 亿元
扩 大 油 菜和 大 豆 良种补 贴
。
实行 田
、
水
、
、
路
。 ,
林 综合 治 理
推
范围
,
实施 油 莱 油 茶 良种 补 贴
,
农机 具 购 里 补 贴 及 盖
,
建设 高标 准 农田
年底
,
加 快 大 中型 和 重
到全 国所 有农牧 业 县 亿元
,
中央 财 政 拟 安 排 资金
继 续加 强 农村 电 网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有哪些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有哪些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有多个方面。
以下列举其中一些主要的表现: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 1.3万亿斤以上,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明显优化,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多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升级等方面。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我国正在落实相关规划、扎实推进各项措施。
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到61.5%,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表明了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政府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建成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这些基础设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这些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但农业基础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温饱的重要产业。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科技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的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高校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修建道路、水利设施、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此外,政府还应该促进农村电商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三、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和企业建立独立的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农村产业扶贫力度农村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扶贫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村产业扶贫专项基金,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
政府需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加大农村产业扶贫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这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大原则。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的10个一号文件,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举措,突出体现了中央对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国际粮价波动的形势下,中央反复强调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
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但工业用地、城市开发用地有增无减,特别是违法占地行为严重威胁着耕地保有量,威胁着粮食安全。
必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占地行为。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必须在发展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和效率的轨道上来。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必须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上餐桌。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质量意识,加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吃得安全、健康、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
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
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
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
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固河流堤岸,搞好清淤疏浚,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
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
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猪调出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奖励补助规模和范围。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年底前,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