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a6090d0d233d4b14e6932.png)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说出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186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
他手里总是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
两年后的一天,俄国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学者们有的带论文、有的拿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拿着一副纸牌,主持人躬身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一会儿工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的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就念念有词的讲着每一种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他的牌阵就是历史上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吧。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了解)1、时间---------1869年2、绘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3、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5、意义---------揭示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2、原子序数1) 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间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编排原则: 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教学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结构(重点)1、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2)第一周期:1H-----2He 2种元素Ne 8种元素种元素长周期第五周期:37Rb----54Xe 18种元素种元素(镧系共15种元素)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87Fr----112Cn(理论118号)【特别提醒】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15ef340c2b160b4e767fcff7.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832a0d168884868662d60b.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1.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7cfc31b52acfc789ebc9e8.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开放式和探究式。
教学过程:[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讲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讲述]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
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
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幻灯]门捷列夫图象(课外阅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bf95c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a.png)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和n的相互关系为()A.m–13=nB.n+5=mC.m+8=nD.n–11=m3.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4、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数2881818323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6、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9.2《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9.2《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04c7d76c66137ee0619c0.png)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11 Na 各数字的含义]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生(讨论):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1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1](https://img.taocdn.com/s3/m/a9920a6569eae009581becc4.png)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课时安排3●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师]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 1.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 104的有关内容。
[板书]周期序数=[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67d003d27284b73f2425091.png)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二)元素周其表的结构(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四)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五)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历料,讲解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帮事引出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2.思考与交流:(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2)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行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O元素?[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阅读思考]阅读教材,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学生阅读课本后讨论:(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填写下列表格: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横行,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_______,故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周期。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2a60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0.png)
⾼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使学⽣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原⼦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了解原⼦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周期表。
4.对学⽣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能⼒⽬标:1.学习前⼈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过渡] 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它,⽽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较成熟,得到⼤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
请⼤家展⽰⾃已编排的元素周期表。
展⽰《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种,国外不⼀定⽤这种。
[讨论]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个横⾏。
③将最外层电⼦相同(外围电⼦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
具在相同的电⼦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个横⾏称为⼀个周期。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讲述] 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定数⽬的原⼦,元素性质随原⼦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历⼀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d8982dc281e53a5802ffbf.png)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273e271fe910ef12df8be.png)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绿春一中吴加旺指导教师:李成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能力培养: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续表续表【归纳、小结】【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周期①概念课本第133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见附2)。
③特点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b.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第一周期除外;c.每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____,过渡元素____,稀有气体____。
2.纵列,族①概念见课本第134页;②主族和副族对比;(见附3)③特点:a.主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b.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讲述】通过上述的学习若给大家一个原子序数,应该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反过来若知道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判倾听和思考如何结构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明白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目标。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断出它的原子序数和写出它的原子结构简图。
这需要大家最好能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通过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之。
【随堂检测】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040b4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d.png)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含义,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了解元素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干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含义,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总结元素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元素周期表、图片、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视频、案例及实验。
3. 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元素,请学生列举出一些熟悉的元素及其化合物。
2. 提问:同砚们知道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哪些规律吗?3. 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
(二)新课教学1. 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横行代表周期,纵列代表族。
2. 介绍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并讲解同周期和同族元素之间的递变规律。
3. 结合周期表,讲解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4. 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的观点和变化规律。
5.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尝试总结出元素周期律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7. 分组讨论:在周期表中某些区域的性质变化规律。
8. 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探究效果和总结,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教室小结1. 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
2. 总结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8b4480561252d381eb6e48.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1—1门捷列夫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二、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1—2元素周期表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着关系:原子序数═ 核电核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问题: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即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故共有16族。
每一横行中各有多少种元素?(1).周期(2)、族:a.主族和副族对比;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3)、过渡元素: 周期表中从ⅡA 至ⅢA 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
※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四长。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 ⅡA 、ⅢA 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 族.(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7个横行,7 个周期)短周期(3 个)第1周期(共2 种元素) 长周期(3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26 种元素 第2周期(共8 种元素) 第3周期(共8 种元素) 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5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32种元素) ,最多有32种元素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纵行即同一个族的依据是什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第一周期除外;(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53b75fa6c30c2259019eab.png)
通过自己动手排布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 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历史演变分析和对周期表全排满的预测,树立发展的眼光 看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难点:元素结构与位置的关系来自《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给左元素的分类活动和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揭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观察分析 讨论
思考问题
模拟元素周 期表排布的 过程,主动追 求真理,在活 动中重视对 科学本质的 理解
培养总结和 表达能力; 了解周期表 排布依据的 发展:
学习科学家 的勇于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由 性质思考本 质:
了解重复性 的含义,为建 立周期概念 打基础
初步建立周 期、族的概念
X、'
aw
«(O)
j丿
M(F)
蟲》
«(Ne)
人、'、
WNi)
®$;
WM«)
乂、\\
<B(A1)
昭
2打)
WSO
窃
«(n
IKS)
•Ken
Wat)
投影: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岀问题:①同一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建立周期概念
2同一列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族槪念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c90da283d049649a665805.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1.【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2.【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投影】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aad363f111f18583d05a6d.png)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5bd0e780eb6294dd886c78.pn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用具:多教学方法:开放式和探究式。
教学过程:[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讲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讲述]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
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
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幻灯]门捷列夫图象(课外阅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时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3)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条曲线的画出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表的编排)。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编排------------结构------------规律
(周期,族)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周期)
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