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泛素化酶

合集下载

泛素链的形成机理

泛素链的形成机理

泛素链的形成机理泛素链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修饰过程,它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泛素链的形成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泛素活化、泛素链接和去泛素化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过程。

一、泛素活化泛素活化是泛素链形成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泛素被激活并转化为活化的泛素形式,即泛素腺苷酸。

这个过程由泛素活化酶(E1)催化。

首先,E1通过其酶活性位点上的腺苷酸转移酶活性,将ATP的腺苷酸部分转移到泛素的羧基端,从而生成泛素腺苷酸。

这个反应需要消耗能量,即1个ATP 分子被水解,生成1个AMP和1个磷酸基团。

二、泛素链接泛素链接是泛素链形成的第二步。

在这个过程中,活化的泛素(泛素腺苷酸)被转移到目标蛋白质上。

这个过程由泛素链接酶(E2)和靶蛋白共同完成。

首先,E2通过其酶活性位点上的携带基团,将泛素腺苷酸转移到靶蛋白上。

这个反应需要靶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残基,因为泛素只能与半胱氨酸残基进行共价结合。

一旦泛素被成功地连接到靶蛋白上,这个靶蛋白就可以被标记为降解的目标。

三、去泛素化去泛素化是泛素链形成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标记为降解的目标蛋白质被去泛素化酶(DUB)去泛素化,从而取消降解标记。

这个过程对于保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所有的标记都被降解,那么细胞内就会发生蛋白质的过度降解,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其他严重的细胞毒性效应。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DUB酶,它们在去泛素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多聚泛素链的形成在多聚泛素链的形成过程中,单泛素链的末端可以再次与另一个泛素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更长的多聚泛素链。

多聚泛素链的形成是由特定的泛素连接酶催化的,这些连接酶能够识别已经存在的单泛素链并将其连接到新的泛素分子上。

多聚泛素链的形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降解信号,因为它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吸引更多的降解酶到达目标蛋白质并将其降解。

五、细胞质中的泛素化系统与蛋白酶体系统的偶联在细胞质中,去泛素化酶和蛋白酶体是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偶联了泛素化系统和蛋白酶体系统。

去泛素化酶ABRO1_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去泛素化酶ABRO1_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去泛素化酶ABRO1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 -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王琳1,穆红1,申艳娜21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92;2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摘要:目的 观察去泛素化酶Abraxas 兄弟蛋白(ABRO1)对李斯特菌(LM )感染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白细胞介素(IL )-1β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

方法 培养J774A.1细胞,分别感染有李斯特菌溶血素O (LLO )的野生型LM 菌株(野生型组)、敲除LLO 的hly 基因缺失(Δhly )LM 菌株(基因缺失组)及Δhly 株回补hly 基因的LM 菌株(回补株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ABRO1蛋白,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 -1β。

将J774A.1细胞分为NI 组(未感染LM 菌株)、WT 组(感染WT LM 菌株)与Δhly 组(感染Δhly LM 菌株),各组分别转染NC siRNA 、ABRO1 siRNA ,采用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 -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分子Caspase -1、p20(Caspase -1活化形式)、IL -1β、p17。

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野生型组、回补株组ABRO1表达、IL -1β水平逐渐增高,在感染120 min 达到最高、均高于基因缺失组(P 均<0.05);基因缺失组不同时点ABRO1表达、IL -1β水平无明显变化。

WT 组转染ABRO1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转染NC siRNA 的细胞(P 均<0.05);WT 组转染NC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高于NI 组(P 均<0.05);Δhly 组转染NC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WT 组(P 均<0.05)。

一个新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的鉴定以及功能

一个新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的鉴定以及功能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鉴定了一个新的蛋白质去泛素 化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功 能研究。
02
发现该酶具有去泛素化活性, 能够恢复某些被泛素化的蛋白 质的功能。
03
揭示了该酶在细胞生长、凋亡 及肿瘤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的 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仍需进一步研究该酶的具体作用机制和 调节方式。
需要明确该酶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以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03
生物样本收集
收集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 正常组织,用于后续实验 。
试剂与仪器
准备相关试剂和仪器,如 抗体、酶标仪等。
实验操作
进行蛋白质提取、免疫印 迹等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
蛋白质表达差异
01
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发现某些蛋白
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
目标蛋白质筛选
研究目的和方法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定一个新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并对其 功能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 和筛选可能的去泛素化酶;接着,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预测 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其底物特异性、活性调节机制以及在细 胞中的功能等。
02
蛋白质去泛素化酶的鉴定
实验材料与方法
01
02
03
蛋白质去泛素化酶的功能 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选择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基因敲除细胞系作 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有的蛋白质印迹、免疫共沉淀等方法进 行实验。
实验方法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蛋白质去泛素化酶基因敲除细胞系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敲除前后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表达 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敲除前后的蛋白质去泛素化酶 与目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

去泛素化酶 U SP28 结构、功能及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 U SP28 结构、功能及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 U SP28 结构、功能及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何赵春1,周丽徽1,梅子青2*,王丰1*(1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医学与生物诊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Abstract: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8 (USP28), a member of the USP family, plays a pivotal physiological role in cell cycle, apoptosis, DNA damage repair and other life activities in eukaryotic cells. USP28 is over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tumors and is a newly discovered potential drug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Some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USP28 have shown potential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In this manuscript, we reviewe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inhibitor development of USP28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jor malignant disease.Key words: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USP28,Structure and Function,Selective inhibitor,Tumor,Target TherapyResearch Advance o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argeting Inhibitor ofDeubiquitination Enzyme USP28HE Zhaochun 1,ZHOU Lihui 1, MEI Ziqing 2*, WANG Feng 1*(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Medicine and Bio-diagnosi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摘要: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28(USP28)是去泛素化酶 USP 家族成员,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 损伤修复等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生理角色。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唐时珺;陈松;叶茂【摘要】去泛素化是指由去泛素化酶介导的一种蛋白质泛素化的负向调节过程.迄今为止已确定的去泛素化酶有99种,根据其序列和结构的相似性可以分为6大家族,大部分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去泛素化酶的活性直接影响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周转率、活性、再生以及定位.因此,去泛素化酶对细胞内环境自稳态的维持、蛋白的稳定或降解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去泛素化酶的功能异常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以其作为分子靶标,筛选新药物抑制肿瘤的生长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4(023)004【总页数】7页(P294-300)【关键词】去泛素化;去泛素化酶;肿瘤【作者】唐时珺;陈松;叶茂【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分子科学与分子医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分子科学与分子医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1泛素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球形热稳定蛋白。

在真核细胞中,泛素的结构高度保守,蛋白质接受一些信号(如磷酸化、氧化、错误折叠、损伤等)能引发其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指靶蛋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被泛素链标记进而在蛋白酶体中降解,而泛素分子则可以被释放出来重复利用的过程。

酶促反应包括三步:泛素激活酶E1激活游离的泛素分子并形成E1-泛素复合物;泛素结合酶E2催化E1-泛素复合物形成高能磷酸键相连的E2-泛素复合物;泛素连接酶E3识别靶蛋白并将泛素链连接到靶蛋白上,真核生物中还存在一些E2(如RAD6/UBC2等),不需要E3的参与就能直接识别靶蛋白并标记上泛素链[1]。

近来研究表明,泛素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去泛素化酶能够水解泛素羧基末端的异肽键,将泛素分子特异性地从底物蛋白或者前体蛋白上水解下来,逆转泛素化过程。

去泛素化酶Rpn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去泛素化酶Rpn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去泛素化酶Rpn11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Rpn11蛋白在套细胞淋巴瘤(M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收集20例初治MCL的标本及资料,以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标本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Rpn1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分析Rpn1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Rpn1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

MCL病理组织中Rpn11蛋白表达阳性率85%,高于?φ兆橹?40%(P=0.03)。

套细胞淋巴瘤组织中Rpn1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的Ann Arbor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Ki-67指数均相关(P0.05)。

结论:Rpn11蛋白在MCL病理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织为高,Rpn11可能是MCL预后较差的指标。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Rpn11;去泛素化;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01-05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成熟B细胞肿瘤的一种,以t(11;14)(q13;q32)和Cyclin D1过度表达为其分子遗传学特征,2008年WHO将MCL定为“高度侵袭性”,80%~90%患者确诊时为Ann ArborⅢ、Ⅳ期,中位生存时间3~5年。

作为一种侵袭性高、早期发现困难的淋巴瘤,MCL发生的病理机制及疾病进展的分子基础仍不明确。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蛋白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

泛素-蛋白酶体系通过参与癌性转化、肿瘤进展、免疫逃逸及肿瘤耐药等诸多代谢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临床研究表明MCL是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最敏感的-类淋巴瘤,提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套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功能紊乱。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去泛素化酶可以避免错误修饰的蛋白进入泛素化降解途径。

去泛素化酶Rpn11(Regulatory particle non-ATPase 11)是蛋白酶体19s调节亚基盖子的组成部分,Rpn11亚基作为蛋白酶体中最保守的非ATP酶,其在蛋白酶体去泛素化过程中发挥多效性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关于Rpn11在MCL中作用的研究报道。

去泛素化酶otub1抑制c-maf多聚泛素化的机制和功能研究

去泛素化酶otub1抑制c-maf多聚泛素化的机制和功能研究

(7) OTUB1 was packed into lentivirus that were used to infect MM cell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OTUB1 on endogenous c-Maf as well as the viability of MM cells.Results(1) The AP-MS identified individual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Maf from the c-Maf co-immunoprecipitated complex, of which OTUB1 was singled out. OTUB1 is a deubiquitinase and 6 unique OTUB1 peptid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coverage was up to 26%,which suggested that OTUB1 might interact with c-Maf.(2) HEK293T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OTUB1 and c-Maf plasmids and Western blot found that OTUB1 interacted with c-Maf. More importantly, OTUB1 lentivirus infection into MM cells showed that OTUB1 interacted with endogenous c-Maf. Moreover, HEK293T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c-Maf and OTUB1 for 24 hrs followed by confocal microscope analysis and it showed that OTUB1 and c-Maf was co-localized in the nuclei.(3) OTUB1 decreased the polyubiquitination level of c-Maf in both HEK293T cells and MM cells. When OTUB1 was knocked down by shRNA, c-Maf ubiquitination level could be partly recovered. Notably, although MafA and MafB belong to the Maf family with c-Maf, OTUB1 decreased the ubiquitination level of MafA but had no effect on MafB.(4) HEK293T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OTUB1 and c-Maf plasmids for 24 hrs, followed by WB and it showed that OTUB1 upregulated c-Maf protein. Moreover, when MM cell line RPMI-8226 was infected with lentiviral OTUB1, c-Maf in RPMI-8226 cells were also increased.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HX, an inhibitor of protein synthesis de novo, OTUB1 markedly delayed c-Maf degradation.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OTUB1 stabilized c-Maf via the deubiquitination manner.(5) The K to R mutant c-Maf plasmid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OTUB1, respectively, for 24 hrs, the Western blot assays showed that OTUB1 increased the K85R, K283R and K347R c-Maf proteins. When several potent amino acid residues in OTUB1 were mutated followed in co-transfected with c-Maf and Western blot ass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71 was essential for OTUB1 to prevent c-Maf ubiquitination.(6) The luciferase assay showed that OTUB1 upregulate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c-Maf and MafA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tability of c-Maf and MafA.(7) When MM cell lines were infected with shOTUB1, c-Maf was decreased. In contrast, when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OTUB1 lentivirus, c-Maf was stabilized. More importantly, OTUB1 promoted MM cell proliferation.ConclusionsThe AP/MS and subsequent ubiquitination and protein stabilit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OTUB1 binds to c-Maf and inhibits the polyubiquitination of c-Maf. OTUB1 stabilizes c-Maf and upregulates its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Specifically OTUB1 precludes the ubiquitination at K85, K283 and K347 of c-Maf. Moreover, K71 is essential for OTUB1 deubiquitinating activity. OTUB1 increases the endogenous c-Maf level and increases MM cell proliferation. The study collectively suggests that OTUB1 modulates c-Maf stability and activity. Targeting at OTUB1 could be a novel strategy for MM treatment.Key words: c-Maf; ubiquitination; OTUB1; deubiquitinaseWritten by : Yujia XuSupervised by: Prof. Xinliang Mao目录引言 (1)材料和方法 (4)一、实验材料 (4)1.细胞系 (4)2.主要试剂 (4)3.仪器设备 (5)4.抗体 (6)二、试剂的配制 (6)1.磷酸缓冲液(10×PBS) (6)2.SDS裂解液(1×SDS lysis,1L) (6)3.电泳缓冲液(10×Running,1L) (7)4.湿转缓冲液(1×Trans buffer, 1L) (7)5.洗膜缓冲液(10×TBS, 1L) (7)6.SDS-PAGE分离胶和浓缩胶的配制 (7)7. IP 裂解液(1 × IP PLC lysis,500 mL) (7)8.上样缓冲液(5 × SDS Loading buffer,100 mL) (8)9. LB培养基(1 × LB,200 mL) (8)三、实验方法 (8)1.细胞培养 (8)2.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9)3.细胞接种与转染 (9)4.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 (9)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10)6.慢病毒的包装与侵染 (10)7. OTUB1标签载体的连接 (11)8. OTUB1点突变突变体及截断体的构建 (12)实验结果 (13)1.发现OTUB1可能与c-Maf泛素化相关 (13)2. OTUB1与c-Maf结合 (14)3.OTUB1抑制c-Maf的泛素化 (16)4.OTUB1抑制MafA的泛素化, 但是对MafB没有显著作用 (18)5.OTUB1上调了c-Maf和MafA的蛋白水平,对MafB没有显著影响 (19)6.OTUB1增加了c-Maf蛋白的稳定性 (20)7.OTUB1主要抑制c-Maf 的K85,K283,K347位赖氨酸的泛素化 (21)8.K71是OTUB1发挥去泛素化作用重要位点 (22)9.OTUB1促进c-Maf和MafA的转录活性 (24)10.OTUB1稳定内源性c-Maf蛋白水平,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长 (25)总结与讨论 (27)参考文献 (29)综述 (33)1.OTUB1经典的去泛素化机制 (35)2.OTUB1通过非催化型作用抑制E2对泛素分子的传递 (36)3 OTUB1的功能 (38)4 展望 (39)参考文献 (39)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43)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44)致谢 (45)引言泛素(ubiquitin)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1。

去泛素化酶USP19通过对Beclin-1去泛素化调控细胞自噬和抗病毒反应

去泛素化酶USP19通过对Beclin-1去泛素化调控细胞自噬和抗病毒反应

去泛素化酶USP19通过对Beclin-1去泛素化调控细胞自噬和抗病毒反应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一套高度保守的降解系统,它能够清除毒害性质的蛋白堆积物、衰老的线粒体以及侵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根据其类型,自噬可以划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形式。

巨自噬,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自噬,它会形成双层膜结构包裹底物的自噬体,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进行融合,在溶酶体中酸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将底物降解。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系列与酵母同源的自噬相关蛋白(ATG)组装成自噬复合体精细操控自噬的过程。

自噬在细胞和生理水平的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自噬相关蛋白不但在自噬过程中起作用,而且还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例如:炎症、抗病毒反应、抗原加工和抗原递呈。

自噬的主要激活剂能够抑制m 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从而启动自噬。

m 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受体m TORC1复合体抑制ULK1、ATG13、ATG101和FIP200组成的ULK1复合体的活性;而诱导细胞自噬的各种信号能够通过抑制m TORC1的活性,从而激活ULK1复合体,造成自噬的启动,进一步激活下游的Beclin-1复合体。

Beclin-1复合体由Beclin-1、VPS34、VPS15以及ATG14L组成。

Beclin-1复合体的活化导致VPS34催化产生磷脂酰肌醇3磷酸,后者对于自噬体的膜的成核是必需的。

除此之外,在葡萄糖缺失的饥饿条件下,AMPK可以直接磷酸化Beclin-1从而激活VPS34。

Beclin-1是激活VPS34活性进而引发自噬过程的信号中心。

基于Beclin-1在细胞自噬中的核心地位,研究Beclin-1的翻译后水平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对Beclin-1的研究都集中在磷酸化修饰,对于Beclin-1的泛素化修饰,我们目前还知之甚少。

泛素(ubiquitin)是具有76个氨基酸的高度保守序列的多肽,它们主要在一系列泛素连接酶(E1,E2和E3)的作用下,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赖氨酸残基连接到蛋白上,从而形成泛素链。

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机制

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机制

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机制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机制,通过这两种机制,细胞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稳定性、代谢、功能和互作等,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基本原理、机制和作用,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和参考。

一、蛋白质泛素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蛋白质泛素化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修饰,它通过将一个小分子泛素(Ub)与目标蛋白结合,从而改变目标蛋白的功能或命运。

泛素本身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序列(GG)组成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与目标蛋白上的特定赖氨酸残基结合,并形成泛素化修饰。

泛素化修饰可以通过三种主要的机制实现,包括单泛素化、多泛素化和链型泛素化。

单泛素化的含义是指某个蛋白质上只有一个泛素分子被修饰。

多泛素化则是指同一蛋白质上有多个泛素分子被修饰。

链型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之间形成共价二聚体,三聚体或更高级别的链,从而形成链型泛素化修饰。

链型泛素化包括K48-、K63-和K11-链型泛素化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作用。

泛素化修饰可以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首先,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与ATP结合,形成一个泛素-E1复合物。

然后,泛素转移酶(E2)将泛素-E1复合物转移到某个特定的E3泛素连接酶上,E3酶与目标蛋白上的特定残基形成复合物,从而实现泛素化修饰。

E3酶还可以选择泛素-E2复合物的结构,以实现单泛素化、多泛素化或链型泛素化等机制。

最后,泛素化修饰的目标蛋白可以通过蛋白酶体或溶酶体等途径被降解或转运。

二、蛋白质去泛素化的机制和作用蛋白质去泛素化是指将已经泛素化的蛋白质上的泛素修饰群体去除的机制。

相比蛋白质泛素化,蛋白质去泛素化的机制更为复杂,因为细胞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去泛素化酶(DUB),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根据分子机制,DUB可以分为两类,即结构特异性DUB和作用特异性DUB。

结构特异性DUB是指只能识别和切割泛素化群体的特定结构,例如K48-链、K63-链、K11-链等,并能在其中识别和选择特定的链结并将其去除。

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修饰的作用研究

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修饰的作用研究

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修饰的作用研究细胞内的蛋白质通常需要通过修饰来调控其生物功能。

其中,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是广泛研究的两种蛋白质修饰方式。

泛素化修饰通常会使其靶蛋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降解,而去泛素化修饰则是通过移除蛋白质上的泛素来调节泛素化修饰的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修饰在细胞内的作用,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

1. 组蛋白泛素化的作用组蛋白泛素化是指泛素蛋白质连接酶复合物(E3)在组蛋白上进行泛素修饰。

这种修饰通常发生在组蛋白H2A和H2B上的C 端赖氨酸上。

组蛋白泛素化在细胞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状态。

研究发现,组蛋白泛素化可以促进染色质复制、D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组蛋白泛素化作用最初被发现是通过泛素连接酶复合物RNF8来调节DNA损伤响应。

它将组蛋白H2A和H2AX泛素化,以便于DNA损伤和修复信号的转录调控。

除此之外,在DNA损伤之后还有另外一种泛素连接酶复合物RNF168参与到DNA损伤响应中。

RNF168会在损伤位点周围的组蛋白H2A上进行泛素化修饰,并进一步定位和激活DNA损伤响应因子。

2. 组蛋白去泛素化的作用与组蛋白泛素化相对应,组蛋白去泛素化是移除蛋白质上泛素修饰的修饰方式。

组蛋白去泛素化酶(DUBs)可以通过水解泛素和靶蛋白的连接来调节蛋白质的泛素化状态。

研究表明,组蛋白去泛素化可以影响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和染色质结构等生物学过程。

有一类组蛋白去泛素化酶,被称为SAGA去泛素化模块(SGF11),可以移除组蛋白上的泛素修饰,从而调节转录后修饰事件。

研究表明,SGF11在神经发育和骨骼肌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RICTOR蛋白也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它能够去除组蛋白上的泛素修饰,影响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再生。

3. 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在疾病中的作用组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去泛素化机制

去泛素化机制

去泛素化机制1. 引言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它在细胞内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和功能发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泛素化通过共价地附着小蛋白泛素于目标蛋白上,从而调控目标蛋白的命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需要去除或逆转这种泛素化修饰,以实现特定的调控效果。

因此,去泛素化机制也变得非常重要。

2. 去泛素化酶家族去泛素化是由一类特殊的酶,即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 DUBs)来完成的。

DUBs是一类能够切断或去除蛋白质上泛素修饰的酶,它们通过加水解除泛素与目标蛋白之间的共价键,从而去除泛素。

根据其结构和去泛素机制的不同,DUBs可分为结构域特异性DUBs和泛素结构特异性DUBs。

2.1 结构域特异性DUBs结构域特异性DUBs包括UBP/USP家族、UCH家族和MJD家族等。

UBP/USP家族是最大的DUB家族,其成员拥有一个保守的结构域,即UBP结构域。

UBP/USP家族DUBs 通过结构域与泛素结合,并通过水解作用去除目标蛋白上的泛素修饰。

UCH家族DUBs则具有独特的结构域UCH结构域,其机制与UBP/USP家族DUBs有所不同。

MJD家族DUBs则是一类与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DUBs,其结构域和去泛素机制也有所特殊。

2.2 泛素结构特异性DUBs泛素结构特异性DUBs是一类通过与泛素结构上特定位点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泛素修饰的DUBs。

这类DUBs包括OTU家族、JAMM/MPN+家族和MINDY家族等。

OTU家族DUBs通过其OTU结构域与泛素结构上的特定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去除泛素修饰。

JAMM/MPN+家族DUBs则通过其JAMM/MPN+结构域与泛素结构上的特定位点相互作用,实现去泛素化。

MINDY家族DUBs则是最新发现的一类泛素结构特异性DUBs,其去泛素机制和特定结构域有所不同。

3. 去泛素化的生理功能去泛素化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了多个细胞过程的调控。

去泛素化酶USP7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USP7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USP7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摘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而去泛素化酶在这种动态的蛋白质双向修饰调控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specifific protease 7,USP7)作为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中成员最多的USPs(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家族内的一种,可以调控多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进而在DNA的损伤与修复、表观调遗传的调控、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USP7近年来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去泛素化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病毒感染;肿瘤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USP7LIN Feng1,ZHUANG Wenfang1△(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hidong Hospital of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China)Abastract: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is the main pathway ofprotein degradation in cells, and deubiquiting enzymes play animportant role in this dynamic protein bidirectional modification regulation system.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inase 7 (USP7), belongingto the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s (USPS) famil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members in deubiquiting enzymes (DUBs) which can regulatethe stability of various protein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s. it’s also critical in many pa 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DNA damage response, transcription,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expression, immune response and virus inf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SP7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uring recentyears will be reviewed.Key words:deubiquitinating enzyme;ubiquitin specific proteinase7;viral infection;tumour细胞作为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不断的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同时,也在将错误折叠、聚集以及不再需要的蛋白质进行降解。

去泛素化酶USP2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USP2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USP2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许超;史伟峰【摘要】去泛素化酶USP22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50多种特异性蛋白酶之一,属去泛素化酶的亚家族,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特异性识别靶蛋白,使靶蛋白去泛素化并阻止其降解.研究表明,USP22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如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而且抑制USP22表达可影响细胞的增殖、成瘤和浸润.该文就USP22与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3页(P332-334)【关键词】去泛素化酶;USP22;肿瘤【作者】许超;史伟峰【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内,由泛素或类泛素样蛋白(如SUMO、NEDD8、ISG15等)、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和蛋白酶体组成,主要介导细胞内蛋白质降解代谢[1]。

另外,UPS还参与蛋白质定位、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和内吞作用等多种细胞过程。

与磷酸化修饰途径类似,泛素化修饰也是可逆的,即通过去泛素化酶(DUBs)对底物蛋白的去泛素化来调控蛋白质的寿命或功能。

因此,DUBs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及某些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泛素化酶是一类蛋白酶家族,分为6大类型,包括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家族(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s)、卵巢肿瘤相关蛋白酶家族(OTUs)、MJD结构域蛋白酶家族(MJDs)、JAMM/MPN结构域相关金属蛋白酶家族(JAMMs)和新发现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的去泛素酶家族(MCPIPs)[2]。

去泛素化酶USP20与胆固醇结石

去泛素化酶USP20与胆固醇结石

- 179 -①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2 ②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广东 深圳 518020③深圳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广东 深圳 518020通信作者:张悦去泛素化酶USP20与胆固醇结石钟睿梓① 张悦② 黄晓珺③ 【摘要】 胆固醇结石作为胆囊结石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结石,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胆固醇代谢相关。

泛素化是一种能够调控蛋白及蛋白底物,以及介导蛋白降解的蛋白修饰作用,对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而去泛素化酶(DUBs)是一种去除泛素化以达到影响蛋白质功能的酶,目前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0(USP20)作为一种去泛素化酶,可以通过对脂代谢关键限速酶起到去泛素化作用而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本文主要对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UBs 及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与疾病的关联进行综述,并探讨USP20对胆固醇的影响及其与胆固醇结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关键词】 泛素化 去泛素化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0 胆囊结石 胆固醇结石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USP20 and Cholesterol Stone/ZHONG Ruizi, ZHANG Yue, HUANG Xiaoju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2): 179-183 [Abstract] Cholesterol ston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gallstone,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cholesterol metabolism. Ubiquitination is a kind of protein modification that can regulate proteins and protein substrates and mediate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ha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effects on cells. Deubiquitination enzyme is an enzyme that removes ubiquitination to affect protein function, currently,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0 (USP20), as a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DUBs), can affect the content of cholesterol in blood by deubiquitinating key rate-limiting enzyme of lipid metabolism.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st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Bs and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USPs) and diseases were reviewed, and the influence of USP20 on cholesterol and its possible relationship with cholesterol ston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Ubiquitination Deubiquitylating enzyme USP20 Gallstone Cholesterol ston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2.041Nutrients,2010,2(6):611-625.https:///pmc/articles/PMC3257668/.[32]黄林生,祝琦,高仁元,等.合生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8):908-913.[33]丁洪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2):1437-1439.[34] YANG Z,YE S,XU Z,et al.Dietary synbiotic amelioratesconstipation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its metabolic function[J].Food Res Int,2021,147:110569.[35]周月桂.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分析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88-189.https://nvnvhttps-kns-cnki----net--p.vpn./kcms2/article/abstract?v=2C6ioF1tvgUBejjAbQRL hZG0EZRsa2xYCPhbNKcsJaWk8J9LdvoaXnJD_VJRYarlqgO_Rn8vegbaDdMSHEXVUObyqN31cbI39uDF6N2Idz5sTh_g5BbxCTzDUVLk_He1&uniplatform=NZKPT.[36] BAZZOCCHI G,GIOVANNINI T,GIUSSANI C,et al.Effectof a new synbiotic supplement on symptoms, stool consistency,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and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 pilot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J].Tech Coloproctol,2014,18(10):945-953.[37] WAITZBERG D L,LOGULLO L C,BITTENCOURT A F,et al.Effect of synbiotic in constipated adult wome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clinical response[J].Clin Nutr,2013,32(1):27-33.(收稿日期:2023-05-04) (本文编辑:张爽) 胆囊结石在全球都是常见的多发病,其中美洲土著人是全球胆囊结石患病率最高的人群,在欧洲约有20%的成年人发病,而在中国不同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在3%~11%。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7期 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7547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戴陈新1 综述 袁健2 郑亚新1 审校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脏病科,上海 200120;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上海 200120 [摘要] 去泛素化酶具有逆转泛素化的作用,其大多数研究还保留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目前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的目的蛋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细胞凋亡和自噬、炎性反应和肿瘤的关系、肿瘤缺氧、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等。

现就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去泛素化;肿瘤;凋亡;信号传导;细胞周期 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3.07.012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3)07-0547-04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in cancer research DAI Chen-xin, YUAN Jian, ZHENG Ya-xin (1.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0, 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0, China)Correspondence to: ZHENG Ya-xin E-mail: zheng021@ [Abstract ]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reversing protein ubiquitination, most of the researches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biology. However, it have not ye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 fact, target proteins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affect the tumor progress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for example, cel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the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tumor hypoxia, signal transduction,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DNA damag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and the correlated factors of tumor. [Key words ] Deubiquitination; Neoplasms; Apoptosis; Signal transduction; Cell cycl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2708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81102011)通信作者:郑亚新 E-mail:zheng021@ 去泛素化酶是一类数量众多的蛋白酶家族,自上个世纪90年代被确认存在后,不仅被发现在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被认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去泛素化酶USP13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发明专利]

去泛素化酶USP13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去泛素化酶USP13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昀辉,袁健,罗坤甜,吴晨明,尹玉娇,李磊,陈玉平,王艺朵
申请号:CN201610153004.2
申请日:20160317
公开号:CN105749262A
公开日:
201607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泛素化酶USP13在制备预防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去泛素化酶USP1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去泛素化酶USP13通过对BRCA1基因的调控,从而有效的影响乳腺癌的发展,达到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的效果。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nfi的去泛素化酶

nfi的去泛素化酶

nfi的去泛素化酶
Nfi(NEDD8-specific protease 1)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它在
细胞内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去泛素化酶是一类酶,它们参与了泛
素化和去泛素化这一细胞蛋白质降解和调控的重要过程。

泛素化是
一种将泛素蛋白共价连接到其他蛋白质上的过程,而去泛素化则是
将已泛素化的蛋白上的泛素分子去除的过程。

Nfi作为一种去泛素
化酶,主要负责去除蛋白质上的泛素修饰,从而影响这些蛋白质的
稳定性、活性和相互作用。

Nfi的功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Nfi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

它可以调节细胞周期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行。

其次,Nfi还参与了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

通过调控特定蛋白的泛素化水平,Nfi可以影响细胞对DNA损伤的
应答和修复能力,同时也影响细胞的生存和死亡决策。

此外,Nfi还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
Nfi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影响肿瘤
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性,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治疗
靶点。

此外,Nfi在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等方面也具有重要
作用,因此对Nfi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总的来说,Nfi作为一种去泛素化酶,在细胞生理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Nfi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细胞调控的机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于Nfi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去泛素化酶研究思路

去泛素化酶研究思路

去泛素化酶研究思路
去泛素化酶(DUBs)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修饰酶,它们能够去除泛素分子,从而调控靶蛋白的降解和稳定性。

研究去泛素化酶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确定去泛素化酶的底物:首先需要确定去泛素化酶的底物,即哪些蛋白质能够被该酶所修饰。

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定点突变等技术手段进行筛选和鉴定。

2. 研究去泛素化酶的催化机制:去泛素化酶的催化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解析去泛素化酶的精细结构,了解其催化机制和活性中心。

3. 探讨去泛素化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去泛素化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

可以通过基因敲除、条件性敲除等技术手段,研究去泛素化酶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4. 寻找去泛素化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去泛素化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因此可以寻找一些小分子化合物或者蛋白质,作为去泛素化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5. 探索去泛素化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许多去泛素化酶与人类疾病有关,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

因此,可以研究去泛素化酶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总之,去泛素化酶的研究思路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底物的确定、催化机制的解析、生物学过程的探讨、抑制剂或激活剂的寻找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的探索等。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去泛素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otud去泛素化酶的降解 -回复

otud去泛素化酶的降解 -回复

otud去泛素化酶的降解-回复酶(Enzyme)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促进生命活动的进行。

酶的活性以及稳定性对于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调节机制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被调控其活性或是降解,以使其功能被及时地终止或调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去泛素化酶(OTUD,也称为去泛素化酶)为主题,详细介绍该酶的降解机制和其在细胞调控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去泛素化酶。

去泛素化酶是一类特殊的泛素蛋白酶(Ubiquitin Protease),其主要功能是去除泛素修饰在其他蛋白质上的共价结合,从而调节目标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

泛素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调控方式,它通过将小的蛋白质标签泛素共价结合到目标蛋白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通过调控目标蛋白的定位、稳定性、交互作用等,泛素化酶在细胞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了对去泛素化酶的基本了解之后,我们来看一看该酶的降解机制。

在细胞内,除了通过泛素化酶去除泛素修饰来调节蛋白稳定性外,还存在着一种针对去泛素化酶自身的降解方式。

这种降解方式主要依赖于泛素系统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如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泛素激活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和泛素连接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等。

泛素连接酶通过将链状泛素(polyubiquitin)与目标酶上的蛋白质结合酶(Ubiquitin-protein Ligase)连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蛋白质泛素链的结构。

这个链状泛素可以与其他目标蛋白结合,从而降解目标蛋白。

对于去泛素化酶而言,它的降解就是通过类似的机制来实现的。

在泛素系统中,具有降解功能的成分通常被称为泛素连接酶E3(Ubiquitin Ligase E3)。

这类泛素连接酶E3能够通过与去泛素化酶结合,从而在泛素连接酶E2和降解体(Proteasome)之间发起泛素链的连接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素-蛋白酶体及其抑制剂
一、内容介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UPS广泛参与细胞凋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过程。

蛋白酶体是UPS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识别并降解带有K48泛素链标记的蛋白质底物,对于维持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泛素(ubiquitin,Ub)则是UPS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发现泛素在真核细胞内主要以多聚泛素链发挥作用。

其中以K48位连接的泛素链(K48泛素链)主要起到蛋白质降解标签的作用,当底物蛋白质与K48泛素链结合后,就会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研究发现,泛素链的长短决定了蛋白质底物同蛋白酶体的亲和性。

泛素链越长,蛋白质底物就越容易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泛素链的延长主要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来完成;而泛素链的剪切则主要由去泛素化酶DUB完成。

由于E1-E2-E3及DUB的重要调控作用,它们已经成为药物设计的潜在靶点,其抑制剂能够通过干扰底物蛋白质的降解来抑制恶性疾病的发生,顾有可能成为治疗恶性疾病的治疗药物。

泛素链的另外一种形式——K63泛素链的作用被认为是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当底物蛋白质与K63泛素链结合后,就会被特异的调控因子识别,从而启动相应的信号通路。

泛素链
去泛素化酶
泛素链接酶
1、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品均由专家研发生产,均可提供试用装
2、性价比高——价格比国外同样的产品便宜30%左右,关税、国际运费等均省了
3、订货周期短——备有大量现货
4、技术健全——泛素相关产品齐全,技术成熟
5、相信自己——中国自己的产品跟国外的一样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