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准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
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和下列材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斯大林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PPT出示:为什么还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老师点拨:“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这是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否则,光生产汽车、飞机,老百姓无法过日子;没有人才无法进行工业建设。
(3)PPT出示图片《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长春一汽生产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
由以上图片,你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有哪些成就?学生回答。
然后PPT动态出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与作业布置1.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A.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下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
八年级历史下册 2.4《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某某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某某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1.比较法。
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例证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可通过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让学生看图片:某某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同学们,上图是某某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某某长江大桥位于某某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
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在通车典礼上,有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
全桥总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某某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某某长江大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工业化的起步》是一章节至关重要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了解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以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阶段特征、成就及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工业发展的关注和认识。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时代背景的课堂活动,如模拟工业化进程中的谈判、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氛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使他们在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探讨工业化起步的各个方面。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工业化起步的阶段特征、成就及影响。
2.强调工业化起步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应具备的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图片、文献等资料,进行历史事件、人物、成就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比较分析等,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பைடு நூலகம்业化进程的直观感受。
5.通过课堂讲解、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工业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树立科技创新、勇于改革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现象?这个时期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图片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情景。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力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小短文,要求涵盖工业化背景、条件、我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等方面,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史料整理、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请同学们分组收集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例,分析这些事例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制作成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4.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初中历史工业化起步教案
初中历史工业化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背景;
2.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工业化的概念和背景;
2. 工业化在欧洲的起步和发展过程;
3. 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关键因素;
2. 理解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练习题及讨论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并思考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Step 2:讲解工业化起步的背景(15分钟)
讲解工业化在欧洲的起步和发展过程,探讨关键因素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
Step 3:探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0分钟)
分组讨论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Step 4:练习题及讨论(10分钟)
提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分享对工业化的看法和认识。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工业化的起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和实例,深入探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4工业化的起步 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1)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落
实
课
标
【展示目标】
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
2.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认识到:
(1)重工业是各行业发展得基础。
(2)重工业得发展是以国家国力得重要标志。
(3)发展重工业可以增强国防力量。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并在课文中标注。强调标注的要点化、准确化。
观看图片,记忆成就。看谁记得快。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把建设成就落实到地图上,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并且明确工业基地的建设情况。
1、材料出自哪一部文献?
2、该文献是那次会议通过的?
3、这一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反
思
完
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教
学
札
记
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学法指导和记忆。
2、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十年,有成就也有失误。大事: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66—1976年,文革十年。大事:文化大革命。
【情景导课】
社会调查:你家中有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何时制成的吗?一五计划时期还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我们回顾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7)
《工业化的起步》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网络查找有关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4制宪法的网页及图片。
二、教学课题:《工业化的起步》1、能够掌握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2、学习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
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工业水平很低,为了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工业化国家,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相互促进,可以说超过了之前的一百多年。
使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
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
为了保证第一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通过第一部宪法,并且两者相互促进。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还是较少,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自主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4、学案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学习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经济建设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②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及插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6、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 年宪法的颁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情况,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课堂学习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史实,提倡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促进学生间互相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一五计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2)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深对“一五”巨大成就的理解,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策略1.本节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和交流,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主要成就。
通过组织学生收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开展知识竞答评比活动,增加学生的印象,增强历史的真实感。
《工业化的起步》初二下册历史教案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初二下册历史教课设计设计《工业化的起步》初二下册历史教课设计设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老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老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美等为依靠的。
下边是带来的《工业化的起步》初二下册历史教课设计设计!《工业化的起步》 1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认识"一五"时期经济建设获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剖析其合理性)。
经过学习培育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剖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采纳解说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相联合的方式,共同达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提早超额达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伍的相貌,证了然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教课要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 1954 年宪法的公布教课难点: 1954 年宪法的性质教课过程第一学时教课目的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建设获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
经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散布表示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指引学生思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进而培育学生归纳、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剖析能力。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达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伍的相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标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系统的基本形成。
学时要点要点和难点 :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设计2: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通过联系家乡汽车工业──“一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更好地了解建国后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5)通过问题设置,逐层引导,培养学生在思索中获得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家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新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和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图导入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结合教材中《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它是由我国政府组织编制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理解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的冲击,了解工业与城市的联系,初步认识工业化进程对社会造成的影响;3.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工业化时期新技术、新制度、新思想的创新,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工业化对于农业、手工业的冲击,了解工业与城市的联系,初步认识工业化进程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业化时期新技术、新制度、新思想的创新,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图表解析、视频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印刷术的普及通过印刷术的普及介绍欧洲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欧洲文化传播的特殊性,以及欧洲文化传播对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2.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讲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启示学生理解蒸汽机的革命性质和应用范围。
3.新制度的创新引入工厂制度,帮助学生了解工厂制度的特点,明确工厂制度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4.新思想的创新通过导入亚当·斯密的理论,启示学生认识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放任主义对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5.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讲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人物。
6.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的冲击通过讲解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的冲击,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的影响和转型,以及认识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7.工业与城市的联系通过讲解工业与城市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工业和城市的相互关系,理解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8.展示与讨论通过展示与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工业化进程中新技术、新制度、新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工业化的起步》word教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师寄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目标: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成就2、识记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重、难点:1、识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A、工业建设B、农业建设C、国防建设D、科学文化建设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临时约法》B、《宪法大纲》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三、合作探究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2、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绩?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四、针对训练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 1953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杨浦大桥D、钱塘江大桥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定 D、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2.、37公斤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说出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就吗?6、简答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1新人教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材内容剖析:本课主要叙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种类宪法的公布,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定阶段,所以本课在整此中国现代史中据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边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课程标准:认识“一五计划”,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三.教课目的: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行的必需性、基本任务。
获得的主要成就;认识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生、主要内容和性质。
指引学生剖析一五计划实行的必需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育学生剖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行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伍的相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第一部宪法的公布,真实地表现了人民的意志。
四.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推行的必需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展现:毛泽东词作《水调歌头·游泳》学生:齐读。
教师:本词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此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单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速速度,和马上见到的大桥腾空的宏伟形象,并且写出了一桥贯穿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吗,此刻长江上有多少座桥?仅武汉就有三座长江大桥。
此刻的中国已经成立了独立的工业系统,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可是中国的工业化是如何起步的?(设计企图:让学生朗诵毛泽东的诗词,培育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兴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二)教师引领,合作研究教师:什么是工业化?学生:畅所欲言。
展现:工业化往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此中的制造业)或第二家产产值(或收入)在公民生产总1值(或公民收入)中比重不停上涨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停上涨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某某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观看《某某大型轧钢厂》《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某某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某某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感慨地说了一段话。
请听──(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某某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和下列材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斯大林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初中初二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
初中初二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的起步,掌握其历史背景及特点;2.理解英国为什么率先进行工业化;3.知道工业化的推动因素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工业化的概念和特点;2.工业化的历史背景及演变过程;3.英国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原因;4.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阅读法:讲解教材内容并进行解读,由学生浏览教材并思考问题,进行课上讨论。
2.引导法:通过引导问题和引导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对于工业化的观点。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进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化的本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工业化的起步1.介绍工业化的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分析工业化的推动因素,并进行课上讨论。
3.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英国率先进行工业化1.讲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具体原因。
2.明确英国所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并了解英国独特的工业环境。
3.分析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课时:工业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介绍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包括其对中国的影响。
2.分组讨论工业化时期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3.总结工业化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针对所学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形成一份小结。
2.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工业化时期重大发明或发现的文献报告。
3.针对学生的书面报告,组织成为班级展览。
六、教学评价1.在课中引导学生思考,动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检测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观点,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历史》初中初二下册。
2.其他教学资源:相关电子和纸质图书、课外材料。
八、教学反思1.本教案采用了阅读法、引导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2.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小结以及班级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大全3篇
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大全3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提供与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大全3篇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18——22,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不了解,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
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